① 「紅色新儒學」導向下的山東鄉村旅遊探索
沂蒙,銘刻「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革命精神高地。沂蒙山,隨物賦形,八百里山河以標志性的人文地理概念在這片紅色沃土插上沂蒙精神旗幟,沖鋒號角吹響齊魯大地,戰鼓聲聲激盪新的征程。
進入新時代,作為中央以省命名的唯一一個革命老區,承載著初心和時代使命,實現以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革命理想,闖出一片美麗鄉村新天地。 探索 「以紅帶景,用儒釋今,紅色新儒學與城鄉融合的共建共享的鄉村振興實踐。」
「紅色新儒學」概念的提出 是山東革命老區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經典再現,在本土化實踐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共同構成山東紅色文化的新時期價值觀,為老區新生注入不竭的動力與自信。
「紅色」是一部鑄就永不褪色的時代經典。 中國共產黨領導山東軍民創造形成了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已形成沂蒙、膠東、渤海、魯西等四個保護利用片區。從革命戰爭年代留下的英雄故事到文化傳承,從家國情懷到道德規范,作為中國革命戰爭時期三大革命根據地之一,沂蒙,始終閃耀著紅色智慧與強大的正向國際影響。
「新」是一個見證鄉村振興的文旅樣板。 為實現「充分發揮農業大省優勢,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的目標。全力打造沂蒙山區鄉村 旅遊 連片發展的實踐模式,以紅色+生態、紅色+文化、紅色+文明等一系列紅色樣板強勢崛起,實現粗放的數量集合變為紅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鄉村脫貧致富,成為書寫革命老區新生活的「紅寶書」和紅色文化「根據地」。
「紅色新儒學」是一次聚力全域 旅遊 的創新實踐。 山東是儒家思想的發源地,曲阜更是孔孟之鄉,獨特的價值體系早已根植在齊魯兒女心中,其深厚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在近現代展現磅礴偉力。紅色新儒學,體現的是山東人獨特的精神世界,以紅色象徵的本質與全域 旅遊 化打造新鄉建空間,保持紅色審美與傳統經典的高度契合,並以儒學的現實價值凝結 旅遊 成果,是山東紅色文化價值體系對全國做出的示範與模版。
齊魯樣板「三年答卷」,紅色 旅遊 「一年一個新台階」。
——政策指引。 2018年,山東省文化和 旅遊 廳掛牌成立,積極發展紅色 旅遊 ,提升「好客山東」品牌影響力,納入《山東省全域 旅遊 發展總體規劃(2018-2025年)》。同月,《山東省紅色文化研學旅行實施方案》出台。打造「新時代山水聖人」紅色 旅遊 精品線路,成立山東紅色 旅遊 推廣聯盟。
——文保協同。 2019年,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和《山東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意見》,提出在3年內實施7項革命文物保護工程,發揮革命文物資源在推進山東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法規建設。 2020年11月,山東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是全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同時指導革命文物豐富的地市出台專門法規,如2020年4月臨沂市制定出台《臨沂市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條例》,紅色資源保護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
目前,全省已建成紅色 旅遊 景區近百個,其中A級景區49個(5A級景區3個、4A級景區11個)、全國紅色 旅遊 經典景區24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18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34個。紅色 旅遊 累計接待遊客超過兩億人次,收入超過1000億元,帶動就業60多萬人。發布8大主題,100條山東紅色 旅遊 線路,串聯鄉村田園與都市文博,形成跨區域、閱古今的大型紅色文化遺產廊道。山東省入選《全國紅色 旅遊 經典景區名錄》中,沂蒙地區的景區數量占據半數,全面展現沂蒙紅色 旅遊 的獨特魅力和蓬勃活力。
一、鄉村紅色 旅遊 發展格局
2021年,山東確定構建「一群兩心三圈」的區域發展格局,其中,沂蒙山區的大部分區域都分布在魯中南山地丘陵,即「三圈」中魯南三大經濟圈區腹地。與此同時,沂蒙作為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與膠東、魯西形成連片保護,統籌展示的大戰略布局,更加強調紅色 旅遊 的區域合作和一體化發展。
狹義上的沂蒙山區指魯中區的沂蒙專區,主要包括沂水、沂南、蒙陰、沂源的全部以及費縣北部、平邑北部、新泰東部的區域。構成沂蒙山人文地理骨架的沂山、蒙山、魯山、孟良崮等群山腹地,正是革命老區實現鄉村振興的新時期發展的「革命根據地」。
沂水縣院東頭鎮桃棵子村,是沂蒙紅嫂祖秀蓮救治八路軍戰士郭伍士事跡的發生地,《沂蒙頌》《紅嫂》《沂蒙山的故事》皆是以此為原型創作成文藝作品,以挖掘「一位好紅嫂、一名好戰士、一個好故事」的精神內涵,棵子村黨支部領辦成立了「沂水縣紅嫂故里 旅遊 專業合作社」,通過「統一管理、統一運營」的模式,注入桃棵子村 旅遊 扶貧的實踐路徑,確定了以紅色文化引領,結合青山綠水、傳統古村落特色,打造「紅農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在桃棵子村紅色 旅遊 產業發展及鄉村 旅遊 連片打造引領下,全縣形成「紅色 旅遊 +」的發展形態。發展沂蒙山根據地景區和桃棵子紅色 旅遊 區,兩個3A級紅色 旅遊 景區;夏蔚鎮王莊村、夏蔚鎮雲頭峪村、院東頭鎮桃棵子村、西牆峪村、泉庄鎮尹家峪村等5個村被列入全市第一批紅色堡壘村。
「紅嫂」祖秀蓮紀念館
沂南縣是山東抗戰中心區域,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戰斗生活過,同時涌現出「沂蒙紅嫂」「沂蒙大姐」等一批「百姓紅人」,是「軍民魚水情」的 情感 原型,「沂蒙精神」的誕生原鄉。
位於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的沂蒙紅嫂家鄉 旅遊 區,通過發展紅色 旅遊 和影視產業,採用「農戶+開發商+政府」的開發模式打造紅嫂家鄉 旅遊 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先後建成「古山村」「沂州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鄉夢工場」「沂蒙紅色寫生基地」等5部分。景區直接安置當地農民200餘人,帶動景區內及景區周邊發展「農家樂」賓館飯店、手工藝品製作、土特產銷售等30多家。
通過「一景帶四員」「一中心三基地」等創新形式,帶動當地1400多村民利用農閑時節從事群眾演員、劇組用工、建設用工等工作。孵化鄉村創客製作基地,以此建立手工加工等就業加工基地,實現景區連點成片,鄉村集群共謀致富路的新局面,由此,常山莊村也被譽為中國「山村好萊塢」「中華紅色堡壘第一村」。
從沂蒙精神發源的核心地區再向外擴展到更大的地理區域,就是廣義上所說的沂蒙山區,包括臨沂市的三區九縣,日照市的絕大部分,淄博市的沂源縣,濰坊市的臨朐縣,濟寧市的泗水縣,棗庄市中區、嶧城區、台兒庄區、山亭區的一部分,泰安部分區域以及江蘇省連雲港市、邳州、新沂、贛榆、東海等縣市的一部分地區。
這些地區紅色資源富集度不高,甚至不能作為鄉村 旅遊 發展支柱,但是通過對革命精神內涵發掘,革命文物活化利用,革命教育宣傳闡釋,提煉出「紅+藍」「紅+文」等多種模式,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紅色 旅遊 的實踐路徑。
知青小院
日照市紅色 旅遊 以「紅藍交織」的英雄本色,展現波瀾壯闊的革命人詩篇。涌現出王盡美、安哲等年輕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代表、莒縣浮來山支部舊址、本色老黨員「紅色群落」展覽館、柏庄北海銀行等紅色紀念館、展覽館、革命舊址、革命大事件發生地等藉助打造全域 旅遊 示範區、省級 旅遊 強鄉鎮為契機,推動紅色 旅遊 與城鄉共建、共推的協同發展模式;通過「莒國禮物」等文旅產品打造與三產融合,實現紅色產業鏈的上下游聯動,創造新的價值。
濰坊市臨朐縣以淌水崖水庫精神為主題詮釋紅色革命精神,建成淌水崖水庫紀念館,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打造「紅色文化,精神傳遞」一條龍式紅色教育,即採用現場教學、參觀展館、講授課程、編排現代戲劇、觀看專題片、開展宣講報告等「六個一」教學形式,鑄造臨朐紅旅金名片,已有十多個國家水電專家代表團前來參觀考察。
紅色 旅遊 秉持「見人見物見精神」的文化精髓,通過文物遺存、英雄事跡進行紅色教育,保持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在廣泛的 社會 層面及受眾群體接受紅色洗禮。
山東紅色 旅遊 在助力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發展過程中,突破「紅色」或者是「 旅遊 」的本體解讀,延展出具有時代精神的價值新內涵。從紅色文化審美到鄉村生活之美,從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到產業化構建,成為國際品牌輸出,從革命老區的鄉村復興,我們看到這些信仰之地鑄就的紅色豐碑,經過時間檢驗依然閃爍如金。
紅色文化引領鄉風文明
二、紅色 旅遊 內涵的創新輸出
紅色 旅遊 不同於享樂型 旅遊 ,作為一種愛國主義教育,要塑造大眾對革命 歷史 的認同感,積極踐行 社會 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色文化的演繹與創新表達在保證 社會 價值和教育意義的同時,就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創新,講好紅色故事,創造超越一般意義的精神之旅。
(一)沉浸式場景演出
沂南常山莊推出「小院沉浸式演出」,以原汁原味的老院石屋為劇場,不同小院分別上演「民兵連」「婦救會」 「戰地醫院」 「識字班」「跟著共產黨走」五個劇目,劇目與劇目之間既有時空交叉也有事件重合,有的以演員串場,有的以故事為線索,觀眾走進一個個院落,近距離觀賞,通過演員的表演觸摸那個充滿硝煙的年代。
這些劇目中,既有像「戰地醫院」中年輕戰士奉獻生命的感人事跡;也有在黑暗中等待黎明的革命人創作歌曲的振奮時刻。在這種身臨其境的場景式表演中,觀眾以超越生死的感悟叩響心靈贊歌。
常山莊創新沉浸式表演,從白天延伸至夜晚,打造紅色夜戲《沂蒙四季·紅嫂》,劇場坐落在山村裡,舞台下小溪流淌,舞台外戶戶炊煙,當地人演當地戲,容納千人的旋轉舞台,與生活場景,故事背景,舞台藝術融為一體。以演出平台為依託延長文化產業鏈,打造建設沂蒙紅色影視演藝小鎮。
小院沉浸演繹《識字班》
小院沉浸演繹《跟著共產黨走》
沉浸式演繹以情動人
(二)數字化平台再造
依託互聯網平台打造以知識科普直播IP欄目《行走的文明》,開創了國內首個以視頻化IP為核心驅動的省級紅色文旅數字化升級計劃。欄目通過「短視頻+直播」組合拳的視頻化展現形式,挖掘齊魯大地紅色文化,帶領觀眾體驗式「雲 旅遊 」。
尼山鎮的儒鄉印象打造9D VR全息游學體驗中心,針對青少年團體設計形式活潑,顏色鮮艷的畫面場景,寓教於樂。藉助VR、AR、5G、AI、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台,對企事業單位滿足場景設計需求,做到無縫對接。
針對文化館、博物館、展覽館、村史館等場景空間,通過加大對在線體驗技術的提質改造,實現全方位、全時空、全要素的紅色 旅遊 沉浸式體驗、個性化定製和智能互動,優化和拓展紅色 旅遊 的空間,共享數字紅利。
「儒鄉印象」數字化場景應用
(三)政治品牌轉化為市場品牌
紅色文化具有較高知名度,文化品牌佔有優勢地位,然而,作為以政府宣傳為主導的傳播更多是一種政治任務形象,轉化為市場化、大眾化、親民型 旅遊 品牌,需要理念和手段上的創新。
棗庄市台兒庄古城作為二戰紀念之城,以濃厚的了 歷史 色彩賦予古城紅色魅力。依託古運河,古城重建,復活了18個汪塘和30華里的水街水巷,也喚醒了大運河生態文化區域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劉家吊窯泥塑、鐵藝、布藝、雜耍表演等傳統工藝從鄉村走進古城,共同創造「齊魯文化新地標」。
三、「紅色儒學」的研學創新
在民族復興、文化強國、鄉村振興的復調背景下,以「儒學經典,紅色傳承」的主題邏輯是山東省鄉村 旅遊 升級的創新指導。「鄉村 旅遊 ,既要塑形,也要塑魂」,齊魯之魂在儒學,沂蒙之魂在紅學,當儒家思想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與紅色經典「家國情懷、為政以德」時代交融,兩者都是具有 歷史 積淀,磅礴文化載體的新時代所需的精神價值。
濟寧市泗水縣被列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在一窮二白的荒村之上,通過打造藝術群落,實現在地性元素及農村農業相融合,形成了以設計、文化、地方生態與鄉村振興共同繁榮,走上了文化與藝術轉化成新動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曾經廢棄的戰備糧庫「變廢為寶」,通過鄉村能人建設為「等閑谷藝術糧倉」,包括多媒體文化交流會議室、美術體驗寫生中心、國畫與書法創作室、鄉村博物館、悅讀濟寧泗水眾籌圖書館、藝舍藝術工作室、咖啡吧、廚藝工作室、藝術餐廳、藝術民宿的多元化業態,形成以「研學+文創+藝術+教育+農業+ 旅遊 」模式運營的多功能、文創型鄉村文化和藝術綜合體。
泗水縣下轄302個鄉村儒學講堂成為鄉風文明傳播的窗口,打開村民「紅色記憶」。在這里,儒學講師志願者也是紅色 旅遊 講解員,作為接受教育的對象,村民不僅可以聽黨史、學禮儀,還能放飛歌聲。以講述當地革命故事樹立現代英雄楷模,愛黨、愛國、愛家是紅色追求,鄉村儒學課堂擔負起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空間任務。
用音樂藝術喚醒鄉村
在研學群體構成上,在校學生群體和黨政企事業單位是兩大客源市場,針對客源群體的身份不同、背景不同,設計研學課程。通過對在校學生學習思想品德、政治、 歷史 課程結合革命老區在地化紅色資源, 歷史 事件、 歷史 人物、紀念設施場所等形成校內學習,校外實習的紅色課堂。
針對黨政企事業單位開拓以團隊建設,發揮凝聚力的核心目標與革命傳統教育相結合,利用黨性教育基地、烈士陵園、紀念廣場等公共性紅色空間作為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傳承地,做紅色教育傳承人。
魯源新村打造「紅色新儒學」鄉村 旅遊
曲阜尼山鎮南接鄒城,北鄰泗水,是處於三縣市交界處的省級 歷史 文化名鎮,入選全國特色小鎮。小鎮包括宮像區、尼山孔廟、夫子洞、耕讀書院、景區集散中心魯源新村、配套服務區和一個環湖文旅產業帶。
位於尼山腳下的魯源新村按照「儒韻鄉風、文化傳承」的主題,把儒學文化與紅色經典緊密糅合,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內四大展館分別以「魯之源-魯之風-魯之雅-魯之頌」為主題展示魯源起源、鄉村記憶、非遺傳承、魯源傳頌等。用現代化 科技 手段推進智能化社區建設,建立了智能魯源黨群服務系統。通過手機智能魯源APP一站式服務覆蓋百姓日常生活各個領域。通過把黨群服務功能、鄉風文明建設融入儒學文化,魯源鄉村 旅遊 實施公司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和品牌化營銷,不斷植入符合魯源的 旅遊 元素。
夫子洞請喝茶
無論是取自論語命名的「里仁美宿」還是通過 科技 化手段創新的「儒鄉印象」,以「儒」之美,以「紅」之名,都是作為文化載體表現和傳遞,內化人心中所需的召喚和覺悟,開啟鄉村文化自覺。打造出「蒙山沂水」「尼山聖境」等知名游學地標品牌。
「里仁為美」的新鄉村建設
歷史 事實、革命人物、文化遺址的地方性是 旅遊 的獨特存在。雖然不同子文化和地域特色以及 歷史 事件,打造出紅色 旅遊 主題不同,但在國家尺度范圍內,紅色是對外確立的一種經典形象。在紅色意義的建構里,鄉村是文化交融,城鄉共謀的基礎和紐帶,紅色儒學為導向的山東鄉村不斷創造,不斷更新,彰顯民族智慧與富有生命力故事的中國式表達。
攝影/孔放天 王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