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小孩很任性怎麼辦怎麼教育
擴展閱讀
rap歌詞能賣多少錢 2024-11-25 21:14:36
什麼照相軟體變動漫頭像 2024-11-25 20:36:12
給動漫人送什麼禮物好 2024-11-25 20:32:08

小孩很任性怎麼辦怎麼教育

發布時間: 2024-08-03 09:23:40

Ⅰ 孩子任性怎麼教育

親愛的,孩子的教育在中國總是很傷腦筋,或許我們該學習一下西方教育,比如,孩子任性不吃飯,那就跟他約定從現在起到明天早上你都不要吃飯,別光說不練,接下來做最好吃的東西就不讓他吃飯,任他哭鬧,孩子要培養他講話負責任的習慣,之後他會記住。任性欺負小朋友,就以他欺負小朋友的方式欺負他,然後問他什麼感受,比如打了小朋友一下,小朋友雖然年紀小,但是是天生的外交官,他會很善於鑽空子和趨利,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把他當大人看待,認真的看著他的眼睛說出採取措施的話,耍賴皮要玩具的時候別哄著敷衍他,只是很認真的告訴他,還有幾個月就是什麼節,媽媽本來要在那個時候作為禮物送給你的,還有其他的小驚喜哦,你不想等等看是什麼嗎? 不管你說什麼,承諾什麼,最忌諱的一點就是說話不算話,說過了就要記住,並兌現,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孩子是形成習慣的最佳時期,任何的事情都會讓他自然的歸到事情本來的規律中,因為他正在認識世界。 如果孩子不懂禮貌和說出一些讓人意外的話就需要檢視自己和身邊的環境,孩子形成習慣簡單,要改變習慣也簡單,21天形成一個習慣,這一條大人孩子都一樣,認真的利用這些固有的老生常談會簡單很多。 希望能夠幫到你。

Ⅱ 孩子的犟脾氣家長應該如何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最讓父母頭疼不已的就是孩子的犟脾氣。家長十分氣惱卻不知道應該怎麼辦。那麼家長應該怎麼教育孩子的犟脾氣呢?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孩子的犟脾氣家長應該如何教育

一、首先,家長不能對孩子發脾氣

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對孩子發脾氣,因為您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樣子反而會成為孩子亂發脾氣的榜樣,也會對孩子的行為起到一個反強化的作用。

二、其次,家長最好的辦法是和孩子溝通

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當孩子有了合理要求時要盡量滿足他,如果他的要求不合理,家長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法,您可以不去理他,等他情緒平靜下來或者玩夠了,再去和他談,告訴他他為什麼不應該這么做。還可以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當他的要求不合理時可以找一些他比較感興趣的事來讓他做,孩子的注意力都是很短暫的,很容易被別的東西吸引。

三、拿孩子沒辦法時最好採取冷淡處理

對好發脾氣又無法說服教育的,不妨採取不予理睬的方法,家長可以表現出漠視冷淡的態度,且家長之間的態度要一致,使孩子感到沒有同情者,幾次以後好發脾氣的性格會改變過來。如果發脾氣時有傷人或自傷的行為,必須加以約束和制止,或引導孩子去做其他感興趣的事,分散其注意力。

四、平時多注意培養孩子的品質

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質:好發脾氣的不良習性往往從小時候開始,從小事情開始,以家庭條件較好和獨生子女比較多見。開始有發脾氣的表現或無理的要求時,就應進行說服教育,不可無原則地遷就,也不能用打罵的方法壓服,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五、平時教孩子分清是非黑白,讓孩子學會講道理

分清是非:對孩子的各種要求要進行分析,合理的、有條件滿足的要求,應該給予滿足;一時不能滿足的,應說明情況,講清道理;對無理要求,堅決不能答應,要進行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

六、家長切記對孩子多鼓勵,少指責

很多年輕家長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可總是不信任自己的孩子,認為孩子這也不好,那也不好,總拿孩子與別的孩子去做比較,幾乎是拿放大鏡在找孩子的缺點,孩子每天生活在指責和教訓聲中,變得自私和倔強,與父母對抗起來。

七、家長應該學會去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家長試著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據調查,就讀名校的學生,大多是來自民主型家庭,就是家庭處於樂觀平等民主的氛圍,父母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見,這樣的家庭,孩子不會出現很強的逆反心理,也就很難有犟脾氣的孩子。犟脾氣的孩子大多出現在武斷和溺愛型的家庭。武斷型的家庭,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的,自己說了算,孩子的一切是由父母來做主,孩子必須聽自己的,這樣很容易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漸漸形成犟脾氣。溺愛型的家庭,父母把孩子當成一個寶,一切由孩子說了算,父母的一切宗旨就是為了孩子,這樣孩子很任性和自私,當他的條件不能滿足時,就會對抗父母。所以說父母不能蠻干,當孩子在你面前出現對抗情緒時,盡量去尊重他,平靜面對孩子,如果是憤怒的打罵,不僅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並且更加激發孩子的「牛」脾氣,怎樣讓犟孩子心服口服呢?父母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給孩子關愛和體貼。

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細節決定成敗 習慣成就人生

孩子長大後,能夠適用於社會就是人才。

培養孩子成才,首先要教育孩子成人。孩子只有學會做人,才可能去做事、學習、與人交往、最終適用於社會,才具備競爭能力。一個人的競爭能力往往並不完全取決於他的智力水平,很多時候取決於他如何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一個具有優良行為習慣的人,往往能夠在人生征途中發揮出色、事半功倍。因為有什麼樣的行為習慣,就會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會有什麼樣的機遇;有什麼樣的機遇,就會有什麼樣的發展成就。

作為美國歷史上偉人之一的本傑明·富蘭克林,他自修法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拉丁文,成為非凡的科學家、作家、外交家、發明家、畫家、哲學家,並最終引導美國走上獨立之路。富蘭克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他對習慣的運用。

注意日常行為規范,才能形成優良的習慣

富蘭克林在年輕時就發明了一種方法,他首先列出獲得成功必不可少的13個條件:節制、沉默、秩序、果斷、節儉、勤奮、誠懇、公正、中庸、清潔、平靜、純潔和謙遜;然後,富蘭克林決心獲得這13種美德,並養成習慣;為此,他設計了一個成功記錄表,每一項美德佔去一頁,畫好格子,每天晚上反省時若發現有當天未達到的地方,就用筆作個記號。富蘭克林就是把這些美德化為習慣才走向了成功。

家庭應和學校互相配合,促進孩子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人生觀等全面發展,使之逐步形成獨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識,具備辯證唯物主義的分析判斷能力,並形成習慣,以便由孩子自己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決定自己的事情。

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孩子輸在起跑線,必能贏得獨特人生

倘若將人生形容為一場競賽,「起跑線」的比喻是恰當的。但是,「輸在起跑線」上只適合短程競賽,例如百米賽。如果是馬拉松那樣的長跑,就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的擔憂。相反,馬拉松比賽贏在起跑線上的運動員,往往由於沒有保存體力,致使起個大早,趕了晚集。

由此可見,父母是否應該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看家長對孩子壽命的預估。如果孩子的人生屬於短跑,只有區區十幾年,您一定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都知道百米賽的關鍵往往是起跑,起跑領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是假如家長對孩子的壽命預估較長,就相當於孩子的人生是參加一場馬拉松長跑競賽,起跑線是否領先就不重要了。馬拉松競賽的特點是誰笑在最後誰笑得最好。

長跑的要訣是保存實力,這和孩子學習知識的道理一樣。當孩子沒有一定的閱歷時,給其灌輸與孩子的年齡不相符的知識,孩子沒有生活經驗,對知識的感悟不會深刻,不但沒有共鳴感,甚至會厭惡。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數,而是看受教育者對所學知識的興趣越來越大還是越來越小,孩子是否能心理健康成長。

如果受教育者對所學知識的興趣越來越大,說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則相反。受教育者對於所學知識感興趣的程度,除了老師的教授方法和學校教育,還取決於孩子對知識的.感悟程度。舉個例子,一個5歲的孩子對於《靜夜思》只是機械背誦,而一位遠離家鄉的20歲青年如果第一次看到《靜夜思》,可能淚如泉涌,百感交集。

買過新汽車的人都知道,新車有磨合期。在新車的磨合期,車速不能太快。只有這樣,這輛汽車未來才能風馳電掣。如果在新車的磨合期高速行駛,汽車就會早衰,該急速行進時,就會力不從心。假設將人比喻成汽車,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在童年,不能滿負荷運轉,要適度磨合。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馬加鞭,後勁十足。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重要。」

有想像力的人才能進行創造性勞動。想像力和知識是天敵。人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想像力會消失。因為知識符合邏輯,而想像力無章可循。換句話說,知識的本質是科學,想像力的特徵是荒誕。人的大腦一山不容二虎:在學齡前,想像力獨占鰲頭,腦子被想像力占據。

上學後,大多數人的想像力將被知識驅逐出境,成為知識淵博但喪失想像力終身只能重復前人發現的知識的人,這些人無法對自己進行職場規劃。很少有人能讓知識和想像力在自己的大腦里共存,一旦共存,此人就是能進行創造性勞動,能克服挫折的成功人士了。

在孩子童年時,讓其晚接觸知識,有利於想像力在孩子的大腦里安營紮寨,倘若孩子成為想像力和知識並存的人,您就能給大師當爹當娘了。

請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輸在起跑線上,可能贏得人生。贏在起跑線上,可能輸掉人生。欲將取之必先與之是大智慧。

你需要學習的放養式教育

其實,「放養」並不是不教養,有的家長把「放養」當「放任」,整天忙於工作、事業或打工賺錢,為孩子提供的只是生活上的保障,而對於孩子的內心世界一概不聞不問。在現代社會,家庭中應盡量避免封閉式、隔絕式的「圈養」,也應摒棄無拘無束、放任自流式的「放養」——這都易導致孩子的合群性、合作性缺失,最容易形成「問題兒童」。適當的「放養」式教育關鍵是要在玩中培養其規則意識,有的放矢地逐步引導,這樣才能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有調查顯示,50%的爸爸每周陪孩子平均不足5小時!每天跟孩子有效的溝通時間不超過6分鍾!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齡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溝通與陪伴,父親母親都不能缺位。否則,不利於其人格的形成與完善。

爸爸們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呢?

「我很忙」——每當孩子說:「陪我玩一會好嗎?」家長總是回答:「我哪有功夫陪你玩。」由於工作壓力大或者生活觀念不同,越來越多的「80後」父母將撫養、陪伴孩子的責任移交給爺爺奶奶等第三方。

「我不懂」——常有家長說:「我不懂怎麼教孩子。」於是,把孩子送到社會辦學機構學這學那,以為「投錢」就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事實上,親子陪伴的價值超過任何教育培訓。對待孩子,僅有物質關懷是不夠的。真誠的陪伴、悉心的關懷更加重要。親子陪伴的關鍵詞包括互動、尊重、對話和理解。

最好的陪伴是心靈陪伴,父子之間要建立以感情緊密聯結為基礎的良好關系。通過真正的、內心真實的感受來交流與溝通,傳遞愛、信任和安全感,促進了解、關愛和信任。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建立的親密關系比「正確」的技巧更為重要!心靈陪伴傳遞給孩子的愛和信任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回報率最高的投資是親子關系

任何職業角色都可被替代,但父母角色無可替代。有人說,選擇一項工作,就意味著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事業上的奮斗讓人充滿自信與成就感,而在家庭中的缺席、親子間情感的淡漠,卻使得人生的美好大打折扣。幼兒時期父母願意「投資」親子關系,孩子一生都能獲得正面回報。有人說,我拚命工作、掙錢,還不是為了這個家,為了孩子生活得更好,受更好的教育!但是,用本該屬於自己和家人的時間到職場上去換金錢,值嗎?

放養理念有時遭到一些父母的誤讀

曾經參加過一個親子講座,當時有一個大齡媽媽帶著一對雙胞胎也來聽講,這是一對兩歲多的雙胞胎男孩,正是探索世界的年齡。

親子講座的教室,有老師在前面講,大家都在下面認真地聽,可是這一對雙胞胎,一會在教室里跑來跑去,一會兒又用力拽掛在牆上的中國畫的卷軸,媽媽坐在那裡聽課就是不管,講課的老師可能出於禮貌也沒有說什麼,但是後來當這兩個小傢伙用馬克筆在幻燈屏幕上亂塗亂畫時,講課的老師打破了對這兩個孩子的沉默,對孩子的媽媽說:「我不得不請您帶著孩子出去了!」

後來在課間休息的時候,聽到這個媽媽的一番介紹,才知道她還是奧克蘭一個中文電台親子欄目的主持人,每周固定時間有她的節目,她當時也和我們解釋了上課的時候為何沒有管孩子,她的理念是:孩子兩歲多,正處在探索世界的時候,要多給他們機會去探索。

她的這個理念,乍一聽是對的,兩歲多的孩子正是對什麼事情都感到新鮮、看到什麼東西都想摸一摸的年齡,如果看護人在孩子這個年齡因為這樣和那樣的原因,什麼也不許孩子干,什麼也不讓孩子摸,孩子就會失去很多探索世界的機會,同時也失去了很多學習的機會。

但是,這種放養一定要有原則,這些原則包括:

①安全。這一點我們華人家長做的已經很安全了,關鍵在於適度。記得1999年,那時我還沒有孩子,受朋友之約參觀了一下紐西蘭的幼兒園,參觀完了讓我感到害怕,當時看到那些學齡前兒童(紐西蘭的孩子一到5歲生日就要上學了,所以幼兒園的孩子沒有特殊情況,都應該在5歲以下),站在梯子上釘釘子、站在工作台旁鋸木頭、坐在桌子旁剪紙,而且孩子們用的都是真傢伙,釘子就是普通的鐵釘,榔頭也是普通的榔頭。那時感到這些東西在中國國內的幼兒園都屬於「管制」刀具啊!可孩子當時就是這么玩啊!現在回想一下,這不就是一種放養嗎?現在輪到自己的孩子去幼兒園了,看到的場景與十幾年前沒有太多的變化,同時也沒有聽說哪個孩子被這些工具傷到,通過觀察才發現,在孩子們玩這些「玩具」時,都有老師不厭其煩地給孩子們傳授其中的規則、要領和注意事項。這些規則正是確保孩子們安全的同時從中得到了學習。

②不侵犯他人的利益。像我前面講的那個雙胞胎媽媽,她的那種放養就是在以侵犯他人利益為結果,孩子探索世界本無錯,但是「探索」的同時擾亂了課堂秩序、打擾了別人聽講,媽媽看到了就應該及時制止。

③不造成大量的財物損失。我們總不能因著孩子想看一看物體掉到水裡是什麼樣的,就讓孩子將媽媽手上的鑽石戒指往湖裡扔吧?這一點不同的家庭可以根據其自身的情況來制定規則,保持一個平衡就可以了。

孩子能不能成才全靠媽媽

不知大家是否留心過很多名人傳記中是怎樣描寫母親的:母親溫柔、賢淑、善解人意,她始終默默地為孩子奉獻而毫無怨言,母親堅強、善良、有主見,好像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倒母親的……這些文字是不是很熟悉?就是這樣的母親才可能培養出了那麼出色的孩子。

因為孩子在幼小時對母親有著本能的依賴,所以,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如何才能使孩子的性格習慣不往母親性格的反方向發展並承襲母親的優點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母親在孩子面前必須收斂起自己的鋒芒,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母親。

母親在孩子面前,不是在談判桌前,不需要用批評、挑剔和要求完美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母親咄咄逼人的態度、尖酸刻薄的語言、駕馭一切的行為和自以為是的判斷,對孩子的自尊、自信的傷害遠大於應試教育。而對於孩子來說,從他出生那一刻起,孩子對母親這個角色的要求,幾乎是永恆不變的。

1.「無知」的媽媽

當孩子來問媽媽,「這個字怎麼念」等諸如此 類的問題時,媽媽最好不要馬上就回答他,最差的回答是「你怎麼連這個字都不認識」。媽媽最好看了一眼後,說,哎呀,我也不認識,我們一起查字典,好嗎?幾次之後媽媽就教會了孩子使用字典,同時,孩子 查完字典認識該字後會很有成就感,多次之後就養成查閱資料不依賴媽媽的習慣了。

當孩子來問媽媽問題時,媽媽絕不能表現得 像在單位里那麼聰明能幹,裝裝「無知」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辦法,鼓勵孩子動腦筋,去依靠自己的力量想清楚這個問題,或者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閱書籍或藉助於網路。媽媽不能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把答案都說出來,邊說還邊自得,這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幾次之後,孩子就會迴避問媽媽問題變得很自卑。

2.進門前,忘記自己的不愉快

媽媽在進家門之前,務必提醒自己:忘掉所有單位里不愉快的事情,現在開始承擔的是母親的角色了。孩子需要母親很快樂,千萬不要把與孩子無關的壞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因為孩子是無辜的。

3.孩子的小小榮譽很重要

當孩子興致沖沖地告訴媽媽他今天在學校得了一顆五角星或是小紅花的時候,千萬不要表現出厭煩或者不屑一顧,一定要和兒子一樣高興地表揚他。最恰當的辦法是說能不能讓媽媽看看,要與他分享這個快樂,因為這個榮譽對孩子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4.淡定,淡定,一定要淡定

當孩子告訴媽媽今天考試沒考好時,媽媽一定要剋制自己的情緒,絕對不能發火或臉色陰沉,孩子這時正緊張地觀察著媽媽的臉色呢。所以,媽媽最好表現得沒什麼情緒變化,讓孩子把卷子拿出來,和孩子一起分析錯在哪兒。要是孩子已經明白了錯在哪兒,媽媽也不必再糾纏。但最後要鼓勵他:你看,你弄明白了下次考試就不會錯了。媽媽要是感到自己無法控制情緒就去衛生間洗把臉,照照鏡子,做幾個深呼吸。

5我也曾經是膽小鬼

當孩子在考試前或做什麼比較重要的事情之 前表現出膽怯時,媽媽千萬不能不以為然或訓斥他膽小或表現得比他還緊張,這樣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導致孩子無法正常的發揮。這時,媽媽最好很輕松地對孩子說,不管你做得怎麼樣,爸爸媽媽在像你這么大的時候還不如你呢,不要擔心。這時,孩子心裡會很有底氣和自信,他會發揮得比平時更好。

假如孩子第二天要參加重要活動,當媽媽觀察到孩子心事重重比較緊張時,媽媽最好當晚能在孩子床邊陪他入睡,睡覺前跟他講個故事或者和他一起閱讀他喜歡的書籍,疏解他內心的壓力,直至孩子睡著後再離開。

6面對失敗,我們再堅強一點

當孩子遭受失敗或挫折時,媽媽要表現得堅強和絕不放棄,冷靜地告訴孩子失敗只代表一時,不代表孩子終生失敗。不要孩子還沒認為要放棄時媽媽首先就表現得沒有什麼希望。最差的就是用刻薄的語言挖苦他,把孩子數落得一無是處,甚至新帳舊賬一起算。這樣的母親教育下的孩子會極度自卑,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甚至放棄自己本應美好的前途。

7.你必須要這樣

媽媽不要在孩子還沒把想說的話表達清楚時 ,就自以為是地搶先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管孩子是否願意,就以「你必須……」、「你應該……」的語氣命令孩子,以自己的觀點來代表孩子的觀點,而且要求孩子去執行。媽媽千萬不能成為「專制」的代名詞。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缺乏主見,缺乏是非判斷能力。媽媽和孩子之間應建立平等的關系(平等不是無原則), 懂得互相尊重對方。

8.傷害來自於最親近的人

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說話的方式。世 界上最了解孩子的就是母親,所以,母親最清楚孩子的弱點在什麼地方,假如母親在說話時經常直指孩子的弱點,以諷刺、批評或要挾,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這無疑是用最尖銳的武器 在不斷刺傷孩子的痛處。孩子內心會很受傷害,因為這個傷害來自於他最親近的人。

9.嘮叨不停

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語言的數量。千萬不要嘮叨,事實上,最讓孩子害怕的是母親的沉默,所以,與其嘮嘮叨叨地對孩子說個沒完,不如用簡短的語言告訴孩子他所犯的錯誤所在或應該注意些什麼,接下來,母親的沉默肯定比繼續說話更有用,不要以為孩子不懂,他雖然裝得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但實際上在觀察母親是否把所說的事當真。

剛上小學的孩子應該如何教育

對與小孩子要多多地進行鼓勵和表揚,尤其是當他取得一點點進步時您也要及時地表揚孩子,讓他增加自信心。這會大大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引導他和別的孩子 做朋友,培養孩子與他人合作意識。您跟孩子講萬事開頭難的道理,只要有信心就沒有做不到的事。

一、讓孩子注意力集中

孩子學習還可以,但是成績一直不理想,原因常常在於「他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物上」。如果沒有因為粗心大意而丟的分數,也許孩子能考好。因此,要 想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家長要以身作則。比如,當孩子做作業時遇到了難題向您請教時,家長就必須一絲不苟,耐心細致地將精神全部集中到問題上去。這樣做給孩 子的感覺是,他現在乾的事是最重要的。並自然而然的使孩子的注意力得以集中。

二、開發孩子的天賦

一個孩子要想成功,不一定非是個數學或語言天才,但他必須有創造性的頭腦。永遠不要將自己的愛好和想法強加給孩子,而是要通過觀察,發現和促進他們的 興趣。孩子的才能開發得越多,他越能清楚地認識到周圍的環境,也就更具創造性。這樣更有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

三、加強孩子的自信

每個父母親都想為孩子的今後生活鋪平道路,因此常常代替孩子作各種決定,但這樣會使孩子缺乏對自己負責和自信的意識,孩子不能自立。這兩點對他們今後 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一直對別人都有依賴性。因此,家長必須從小培養孩子自信的意識。如果他們出了差錯,一定要同他們討論,找到錯誤的根源。

四、給孩子創造思想的自由空間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不要對孩子的看法斥以「幼稚和孩子氣」,要讓孩子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即使他們是錯的。給孩子創造開放和民主的氛 圍。這樣就能加強他們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中接受他人看法的能力。

孩子脾氣大應該如何教育

1、孩子脾氣大怎麼教育

1.1、要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對正當的需求應盡量滿足,不能滿足時應耐心解釋,幫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1.2、父母及家人對待孩子的態度要統一,當孩子沒有道理的發脾氣時,不能因孩子的哭鬧而妥協。

1.3、父母應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因大人的情緒變化,時而嚴厲,時而嬌慣。使孩子因無所適從而愛發脾氣。

2、兒童情緒不穩與飲食有關

2.1、飲食中含鈣量少 鈣有抑制腦神經興奮的作用,腦神經有充足的鈣容易保持情緒穩定,缺鈣則會情緒不安,易激怒、周身無力。

2.2、飲食糖分過量 食甜點、飲料,會使體內血糖升高,為了降低血糖,胰臟必須分泌大量胰島素,引起副腎素分泌過剩,從而引起煩躁、發怒、情緒不穩。

2.3、B族維生素缺乏 糖分攝入過多,要變成熱量,必須消耗B族維生素。如果飲食B族維生素缺乏,就會造成精神亢奮,情緒失控。

3、家長需要反省是否火上澆油

當寶寶發脾氣時,你是不是忍不住打罵他或溺愛他,這些都會給寶寶錯誤的認知,或者火上澆油,讓他更加反抗。作為家長不能因為孩子脾氣暴躁而打罵他們, 要給予朋友式的幫助、關心和安慰。可用幽默的言語,消除孩子的不愉快心情、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孩子發脾氣、耍賴,原是作為要挾大人的手段,並不希望太過火。可是,脾氣一發,過分的興奮就像決堤的洪水,奔騰呼嘯,理智喪失,任憑情緒左右,只顧撒野,一點餘地不留。過後,雖然願望達到了,但對自己發脾氣時的那種諸如以頭撞牆、摔壞心愛的玩具的行為卻也感到後悔,甚至內疚。同時,嘗到了對自己行為的無可奈何的滋味,也體驗到自己的無能為力,於是,他們會感到自卑和痛苦。

媽媽如何應對寶寶的「大脾氣」

國外的研究機構進行追蹤研究,結論是有反抗精神的兒童,長大後能辦事果斷、有個性和意志堅強的人。因此,對小兒反抗期的行為表現父母們不要橫加指責、干涉,要因勢利導,尊重他們的主張,支持和幫助他們干他們想乾的事情。

寶寶發脾氣時,不予理睬,待他的情緒慢慢穩定下來以後,再和他談這樣做有什麼不對。家長要有原則性,一定要一直堅持這么做。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懂得,父母堅持的事情不會因為自己而改變,發脾氣是徒勞的。或者也可以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吸引孩子將注意力轉向別的內容,待情緒穩定後再加以教育。

改變做法孩子的反應就不同

我開始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並且驚奇地發現,好像有效果。

吃餃子一天晚上,姥姥做了豐盛的晚餐。孩子卻非要吃餃子,快要發脾氣和哭鬧了。換做以前的我會說:「你自己不早點說要吃餃子,姥姥辛辛苦苦做的飯,比餃子有營養,怎麼這么不懂事?快給我吃!」孩子一定是哇哇地哭,然後說什麼也不吃飯,哭鬧一晚上,大人生氣,局面失控。

那天的我,心裡念叨著「尊重理解和接納」,說:「寶貝,我知道你很想吃餃子(要理解孩子,確實很想吃餃子),咱們去飯館吃新鮮的好不好?」孩子說:「太好了,我終於能吃到自己最喜歡的餃子了!」他高高興興地跟著我去了,吃了一大碗餃子,然後高高興興跟著我回來,一晚上沒鬧事。

Ⅲ 小孩子任性不聽話怎麼辦

可以去耳朵心理工作室查看相關教育文章 你可以直接網路到他們。一個專注於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心理機構 它們每周都有很多學習活動,你可以參考一下。 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