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特殊教育創新有哪些
擴展閱讀
數學關於數的知識 2025-01-17 02:57:20

特殊教育創新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4-07-05 05:34:25

㈠ 新技術下的特殊教育400字

摘要:以特殊教育信息化帶動特殊教育現代化,破解制約我國特殊教育發展的難題,促進特殊教育的創新與變革,是發展特殊教育事業的重大戰略抉擇。本文從特殊教育發展面臨的問題出發,分析了信息時代給特殊教育發展帶來的新機遇,提出了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重點,以及特殊教育不同層級主體的信息化推進責任。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9/view-4754812.htm
關鍵詞:特殊教育 教育信息化 發展對策
分類號:G760
1.引言
人類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信息技術已滲透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全民教育、優質教育、個性化學習和終身學習已成為信息時代教育發展的重要特徵。讓殘疾人享有與普通人一樣的信息環境,獲得更公平的教育和發展機會是特殊教育在信息時代面臨的新挑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助力破解各級各類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難點問題,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和建設學習型社會戰略目標的實現,這是技術對教育產生革命性影響的重要體現,也是重要的基礎。因此,以特殊教育信息化帶動特殊教育現代化,破解制約我國特殊教育發展的難題,促進特殊教育的創新與變革,是發展特殊教育事業的重大戰略抉擇。
2.信息時代給特殊教育發展帶來的新機遇
我國的特殊教育由於起步晚、起點低、基礎薄,仍然存在著發展不平衡、體系不完善、保障機制不健全等大量亟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信息時代新技術的發展給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契機。
2.1利用信息技術促進特殊教育進一步普及
目前我國特殊教育學校的數量和分布還不能充分滿足殘疾學生接受教育的需求,仍有相當一部分殘疾兒童少年還沒有入學接受合適的教育,殘疾兒童少年的義務教育普及率有待提高。據分析,我國未入學的學齡殘疾兒童有八成以上分布在中西部地區,未入學的原因主要是家庭貧困、交通不便或特殊教育學校比較少。但從特殊教育學校的分布來看卻是東部最多,西部和中部少。因此除了繼續加大投入新建特殊教育學校外,利用信息技術提高現有特殊教育學校吸納與服務殘疾兒童的能力,尤其是中西部偏遠地區的殘疾兒童,是特殊教育發展面臨的新機遇之一。
此外,當前特殊教育辦學體系還不夠完善,殘疾人受教育權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如何發揮信息化的優勢有效保障殘疾人的受教育權益,尤其是重視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後的殘疾學生提供包括職業教育、繼續教育、高等教育在內的終身學習機會也是特殊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挑戰。
2.2發揮信息化優勢創新特殊教育師資培養
在國家關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政策的指引下,未來一段時間里特殊教育學校在校人數以及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學生的人數都可能有所增加,很多原來沒有就學的中重度殘疾兒童少年也有更多機會走入校園,因此特殊教育學校和隨班就讀學校將面臨殘疾學生數量和類型增多、程度加重等現狀,這對特殊教育師資的數量和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從長期發展著眼改革與完善現有特殊教育師資培養體制機制之外,如何在短時間內充分利用現有人力資源解決師資不足和專業化程度不高問題,是擺在教育管理者眼前的一個緊迫任務。藉助網路遠程教育與培訓促進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和更大程度發揮優秀特殊教育教師作用是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2.3通過信息化方式節約辦學成本、提高教育效益
無論是特殊教育學校還是隨班就讀學校都面臨著辦學成本高、經費短缺等問題。特殊教育學校由於學生數少、班額小、寄宿生多、教師需求量大、所需教學輔助設備花費大、教育成本相對較高。隨班就讀學校的經費短缺問題更為嚴重。2006年一項調查顯示,高達16%的被調查隨班就讀學校從來沒有接受過特殊教育撥款,近40%的學校偶爾收到少量的專項經費。隨著各地隨班就讀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這一問題已得到一定緩解,但節約辦學成本、增強辦學效益始終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管理者的重要任務之一。
要提高教育質量與效益,教育資源是個重要因素。2010年江蘇省的一項調查顯示在「特殊教育資源信息無障礙滿意度」中,蘇南為12.19%、蘇中為13.33%、蘇北為9.75%。在發展較好的東部地區尚且如此,其他地區特殊教育資源的狀況則更令人堪憂。2007年,我國特殊教育新課程設置方案正式頒布,出版社與企業在特殊教育教材與數字化資源的開發方面,認為是投入大,產出小,無利可圖,不願介入特殊教育網路資源的開發,特殊學校教師因受認識、能力與技術限制,在特殊教育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上還不能達到特殊教育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因此,抓住信息化機遇,組織聯合優勢力量,通過優質特殊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合理使用,增強校際合作,彌補特殊教育信息資源匱乏、師資水平低下等不足,是節約成本、提高效益的途徑之一。
2.4發揮信息技術缺陷補償的作用,支持個體充分自由發展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有殘疾人8296萬人,其中視力、聽力、言語殘疾人占殘疾人總數量的40.55%。視力殘疾人和聽力言語殘疾人,受自身條件和外界環境障礙影響,在獲取信息方面存在較大困難,嚴重影響了他們參與職前、職後教育(培訓)的效果,從而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終身職業規劃與發展。我國特殊教育的目標和任務之一就是根據殘疾人群體的特殊發展需求,補償其發展缺陷,促進其潛能開發。以信息化為基礎的信息無障礙技術的推進,不僅可以使殘疾人通過補償通道獲取信息,讓其享有與普通人一樣的信息環境,而且也為其潛能的進一步開發奠定了基礎。
3.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重點
基於以上論述,我們認為應該直面問題,抓住信息社會給特殊教育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借力信息化破解特殊教育發展的難題,這樣才能發揮信息化對特殊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推動特殊教育不斷創新發展。
作為國家教育信息化整體發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特殊教育信息化的規劃設計應當與國家教育信息化的整體藍圖保持一致。2012年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了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優質教育資源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的信息化支撐服務體系、基本實現寬頻網路的全面覆蓋、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發展的水平顯著提升五項發展目標。同時規劃提出應根據各級各類教育的特點和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統籌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明確發展重點,堅持分類指導,鼓勵形成特色。 以國家教育信息化發展目標為指引,結合特殊教育發展的現實問題與機遇,我們提出特殊教育信息化領域的四項重點發展任務。
3.1以數字化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為核心
與普通學校相比,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受過更為專業的特殊教育專業訓練,擁有更完備的教學和康復訓練設備,在很多方面都能發揮引領作用。因此很多特殊教育學校不僅承擔本校殘疾學生的教育教學任務,還成為當地隨班就讀的資源中心,發揮了「骨幹」作用,從傳統的封閉式教育機構轉變為集教學、師資培訓、信息服務和社區特殊教育資源管理為一體的特殊教育中心。與隨班就讀學校相比,特殊教育財政投入大部分用於特殊教育學校發展,這也使得特殊教育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經費更容易得到保障。因此應將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成為區域特殊教育的信息化中心,發揮對隨班就讀學校的輻射作用,以及面向社會公眾宣傳普及特殊教育知識、信息等作用。
數字化學校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網路為基礎,通過對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生活服務等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數字資源得到優化和利用以促進師生發展的一種虛擬化的教育環境。數字化的普教學校建設一般圍繞數字化教學、數字化辦公、數字化管理展開。作為區域特殊教育中心的特殊教育學校,與普通學校相比在拓展服務領域、加強外部聯系等方面具有更高要求。因此數字化特殊教育學校建設除了要符合數字化學校建設基本要求外,還要體現廣覆蓋、深聯系的特點。
廣覆蓋意味著數字化特殊教育學校的建設過程中不僅要把本校師生及家長作為服務對象,還要把區域內的其他特殊需要兒童及其家庭、學校作為服務對象。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能支持遠程資源傳輸與服務的特點,為有特殊需要兒童提供遠程的學習資源服務,為特殊需要兒童家長提供信息支持與服務,為隨班就讀教師和資源教師提供培訓和指導等。
深聯系意味著數字化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必須加強與多方面的聯系。作為區域特殊教育的資源中心,可通過區域教育信息化的統一規劃,加強與區域內隨班就讀學校的聯系;作為區域特殊教育的教研科研中心,可藉助公共網路平台加強與區域外同類特教學校的聯系,建立特殊教育教研科研共同體;作為區域特殊兒童的數據中心,應加強與區域教育行政部門的聯系,建立每個學生的教育發展跟蹤檔案,為區域特殊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
3.2以特殊教育教師培訓信息化為突破口
雖然近年來特殊教育教師的隊伍在不斷壯大,但無論是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還是隨班就讀教師和資源教師都面臨著很多問題與挑戰。由於特殊教育各類學校數量少、除大城市外布點分散,共同教研難度大,教師專業化發展受到很大制約,因此依託網路技術,建立以學校類別和以大地區為組合的校際間教師教研共同體不失為一條可行之路。2007年以來,國內八所盲校聯合發起組建了「全國盲校網路教研聯盟」,分16個學科教研組依託中國視障教育網開辦的「中國視障教育網路教研博客」,就是這方面的有益嘗試。
2012年教育部、中編辦等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推進信息技術與特殊教育教師培訓深度融合,為特殊教育教師專門建立網路研修社區,開展特殊教育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專項培訓,促進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常態化。」這為特殊教育教師培訓信息化的推進提供了堅實的政策基礎。
3.3大力發展特殊教育的遠程服務模式
遠程教育對殘疾人教育的發展有著獨特而卓越的意義。一方面,遠程教育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殘疾人在身體和生理等方面的缺陷在學習中的不便和障礙;另一方面,這種形式提供了較為寬泛和靈活的學習管理體制,適合殘疾人的實際情況,更便於他們接受教育及滿足終身學習的需要。具體來說,特殊教育的遠程服務模式可分為遠程送教上門、遠程巡迴指導、遠程殘疾人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三種類型。
3.3.1遠程送教上門
為了保障更多殘疾兒童有學可上,近年出現了送教上門這一教育形式。送教上門主要是為那些因生活無法自理不能到學校接受教育或因病症嚴重休學後無法返校學習,但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適齡重度殘障兒童少年提供的教育教學服務。傳統環境下,因任課老師要重點兼顧特殊學校的日常教學,所以像送教上門的課程只能安排在寒暑假以及周末。而有了信息技術的支持,送教上門的途徑進一步擴大,這些兒童除了能享受到老師面對面的輔導以外,還能隨時隨地獲取學習資源,甚至可以與其他在特殊學校上課的同學們達到同樣的學習進度。
3.3.2遠程巡迴指導
在目前蓬勃開展的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的建設過程中,巡迴指導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特殊教育學校或特殊教育中心開始為殘疾兒童隨班就讀提供巡迴指導。但從指導的時間和頻次來看還很不理想。有調查顯示,有些特殊教育學校實施巡迴指導的頻次是兩周一次,有些是兩月一次,甚至有些是半年一次。巡迴指導中存在的另一問題是指導效率不高。從國外經驗來看,巡迴指導應該以面向特殊需要兒童提供直接的補救教學、康復訓練等為主。但由於目前隨班就讀學校在融合教育的理念、知識、技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欠缺,因此每次指導過程中,巡迴指導老師在對殘疾兒童實施直接幫助之外,還要花費很大的時間精力來對普通學校進行咨詢服務、對隨班就讀教師進行業務指導、接受殘疾兒童家長咨詢等,使得巡迴指導直接面向殘疾學生的支持功能進一步受到影響和削弱。
通過遠程巡迴指導,一方面能節省時間和精力,有助於提高指導的頻次,另一方面可將咨詢服務和業務指導直接轉移到網上,而將寶貴的面對面時間節省下來,用於面向特殊需要兒童提供直接的補救教學和康復訓練。
3.3.3遠程殘疾人高等教育、職業教育
目前我國的殘疾人口中處於就業年齡段的殘疾人約為3000萬,在當前激烈的就業競爭中,他們已成為困難最大的弱勢群體。殘疾人由於自身障礙的不便,使得他們在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和高等教育方面與健全人有著很大的差距,從而弱化了他們的就業競爭能力。為此,應鼓勵遠程教育集團創辦開放大學殘疾人教育學院,加強對殘疾人的學歷、非學歷教育,初步構建殘疾人終身教育體系。同時教育行政部門還應當積極聯合包括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民政部、全國婦女兒童聯合會、勞動部等相關部委,共同加強對特殊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如「中國殘疾人遠程培訓網」(http://e.cdpsn.org.cn/zcl/zcl/index.jsp)就是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依託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研究開發的旨在為多類殘疾人提供網路遠程教育培訓的服務平台。通過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網路優勢,結合無障礙化的信息傳輸手段,最大限度地方便多類殘疾人通過終端設備、足不出戶地學習和接受培訓,幫助殘疾人掌握職業技能並實現最終就業的願望。3.4繼續加強特殊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
數字化資源是信息化的關鍵。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特殊教育領域開始了運用互聯網路的嘗試。2000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教科文組織的委託和支持下,時任中央教科所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室主任陳雲英博士創辦了「中國特殊需要在線」網站。國家《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也提出了建設包括特殊教育在內的優質網路課程、學科工具和應用平台的整體目標。
國際上「教材無障礙」的經驗對我國的特殊教育資源建設也是一種有益參考。以美國為例,美國政府為了保障殘疾兒童的受教育權,啟動實施了「美國教材無障礙標准」(NIMAS,National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Aceessibility Standard)。要求教科書商在提供紙本教科書的同時,也上傳NIMAS格式教材至美國無障礙教材管理中心(NIMAC,National Iristructional Materials Access Center)。NIMAS的格式是由標準的xml及圖檔所組成,所以可以輕松地轉製成各式各樣的版本,如在電腦上閱讀的網頁、有聲書、加大字體課本、盲用點字機的編碼等。有障礙學生及獲得授權之機構可以到該網站搜尋、下載需要之教材,通過自行轉制或是經教材商轉製成符合其學習需求的教材。美國國會已經在2004年《障礙者教育法案》中將NIMAC列為其中一部分。類似這種基礎性的工作也應成為特殊教育信息化過程中國家層面的一項重點工作。
4.特殊教育不同層級主體的信息化推進責任
教育信息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組織協調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各級各類學校、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多方面力量。不同主體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扮演著不同角色,承擔不同任務。
4.1國家層面頂層設計,政策推動
2012年9月10日,教育部正式成立了特殊教育辦公室。與原來的特殊教育處相比,特殊教育辦公室增加了擬定特殊教育的宏觀政策和發展規劃以及統籌規劃(教育)部內相關的特殊教育管理工作兩項職能。原來的特殊教育處主要把握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的管理工作,而新設的特殊教育辦公室具有協調教育部內包括從學前到高等教育各階段的教育,以及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師范教育等各類型教育的職能,更有利於調配資源,從全局的、系統的角度開展特殊教育工作。這一調整為統籌制定全國的特殊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以及協調構建遠程殘疾人終身學習體系提供了良好契機。
本著教育信息化「統籌規劃,分類推進」的工作方針,應由教育部特殊教育辦公室牽頭,聯合教育部科技司等相關部門,統籌做好國家特殊教育信息化的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並出台相應政策推動實際工作的開展。
除了提供信息化服務外,加強對國家殘疾兒童少年及殘疾人教育的管理也是國家層面的一項重要任務。國務院2010年轉發的《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指出「建設殘疾人人口綜合數據管理系統」的任務,國家教育部頒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要求「建設國家教育基礎資料庫和國家級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教育部門應該與其他部門緊密合作,共同建立口徑一致、相互銜接的國家殘疾兒童少年資料庫和殘疾人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為殘疾人的終身學習與發展服務。
4.2省級層面統籌規劃,提供支持保障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已經明確各級政府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責任主體,教育信息化要以省級政府為主統籌推進。各省級政府推進特殊教育信息化的關鍵在於從普教特教一體化的原則出發,統籌本地區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突出數字化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的重點,增強特殊教育學校與普通學校尤其是隨班就讀學校的聯系。可依據不同地區的發展情況,以省或市縣為單位建立盲童教育、聾童教育和弱智兒童教育資源中心,以面對面和遠程輔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承擔所轄區域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工作的師資培訓、巡迴輔導、咨詢服務等工作。
在增強普教特教學校之間聯系的基礎上,還要繼續加大對適應特殊兒童特殊需要的信息化設備的投入。現在已經有為殘疾人設計的智能軟體和專用計算機設備,如眼睛移動可打字的軟體、手語翻譯軟體、盲人用點字觸摸屏幕、電子助視器、語音輸入設備、視頻設備、語言訓練、音樂可視設備等。這些設備可以幫助特殊兒童更便捷地應用信息化設備。這些設備與資源的購置、管理與使用需要省級層面提供必要的財政和人力物力支持。
此外,為了給信息化提供充分的資金保障,建議從各省設立的特殊教育專項經費投入中劃撥出固定的比例支持特殊教育信息化發展。
4.3校級層面因地制宜,個性發展
2008年,國家啟動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規劃項目。四年裡,中央和地方累計投入54個多億,在中西部地區新建、改擴建1182所特殊教育學校。不久,國家還將啟動實施《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攻堅計劃》,聚焦解決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有學上」的問題,全國各地還將新建和改擴建一批特殊教育學校。我們應當抓住這一機遇,在新建和改擴建特殊教育學校的過程中,充分反映信息化的需求,搞好基礎設施,為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對於隨班就讀學校來說,則應繼續完善「班班通」建設,推進信息技術「堂堂用」。班班通工程實施不僅有力促進了優質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通班級、進課堂,而且在支持合作學習、自主學習以及擴展學生的課外學習空間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教學方式的推行有助於殘疾學生在普通班級獲得適合其學習能力和需求的教育,從而提升隨班就讀的教學質量。

㈡ 鐗′腹奼熷競鐗規畩鏁欒偛瀛︽牎縐戠爺鍒涙柊

鐗′腹奼熷競鐗規畩鏁欒偛瀛︽牎鍦ㄦ暀鑲叉ā寮忎笂榪涜屼簡闈╂柊錛屽紩鍏ヤ簡鈥滀竴浣撲袱寤垛濈殑鐙鐗圭悊蹇點傝繖縐嶆ā寮忕殑瀹炴柦涓嶄粎鎷撳睍浜嗗︽牎鐨勬嫑鐢熻寖鍥達紝涔熼拡瀵圭洸銆佽亱銆佹櫤闅滃︾敓鎻愪緵浜嗘洿鍔犱釜鎬у寲鐨勬暀鑲叉湇鍔°傛暀甯堜滑璁よ瘑鍒幫紝鎻愬崌鑷韜緔犺川鐨勫悓鏃訛紝鏇磋佹敞閲嶅洜鏉愭柦鏁欙紝浠栦滑浠庢棩甯哥敓媧葷殑緇嗗井涔嬪勫紑濮嬫暀瀵艱繖浜涚壒孌婇渶奼傜殑瀛︾敓錛屽府鍔╀粬浠閫愭ラ傚簲紺句細銆

瀛︽牎鐨勫姙瀛︾洰鏍囨槑紜錛屽己璋冣滃︿細鐢熷瓨 閫傚簲紺句細鈥濄備粬浠鑷村姏浜庨氳繃涓板瘜鐨勭ぞ浼氬疄璺碉紝甯鍔╂畫闅滃効絝ュ譏琛ョ己闄鳳紝淇冭繘浠栦滑鐨勫叏闈㈠彂灞曘傚︽牎甯屾湜閫氳繃榪欐牱鐨勬柟寮忥紝璁╁╁瓙浠鑳藉熷敖蹇鋙嶅叆涓繪祦紺句細錛屽睍鐜板嚭浠栦滑鍦ㄧ敓媧諱腑鐨勮兘鍔涘拰浠峰箋傝繖鏍風殑鏁欒偛絳栫暐錛屼綋鐜頒簡瀵規瘡涓瀛︾敓鐨勬繁鍒囧叧鎬鍜屽規湭鏉ョぞ浼氱殑縐鏋佹湡寰呫

㈢ 特殊教育教教師怎樣提高教學質量

如何做好一名特殊教育教師

作者:林淑貞

教育,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現象,對於人類的延續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我們大家所從事的特殊教育又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不僅是提高特殊兒童素質的手段,也是促進基礎教育均衡協調發展的必要措施。

那麼,大家都知道美國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的作品《我的一生》吧!我想:當我們被這個與病魔頑強抗爭的殘疾女孩的故事所打動時,她的家庭教師——安妮·沙利文老師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對她充滿了一種由衷的欽佩與崇敬的同時,我們不禁疑惑:是什麼樣的教師能將一個盲聾雙重殘疾人培養成為優秀的哈佛大學畢業生,卓越的社會改革家,被授予美國公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勛章」,並被推選為世界十名傑出婦女之一呢?和沙利文老師一樣,我們也都是從事特教工作的,雖然我們還有差距,但不論是秦皇島還是省里的其他特校,我們都是以自己崇高的人格影響、感染、鼓勵著那些特殊的孩子克服殘疾的障礙,超越自己的人生。我們培養的學生有的進入了大學的殿堂,有的自食其力成為了社會上的有用之人。我們的事業是很艱辛的,這其中的喜怒哀樂也是很多人無法想像的。今天我就根據自己這些年來的體會談談怎樣做好一名特教教師。

一、師德是特殊教育教師素質的靈魂。

大家知道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俗話說:「教書是一個良心活兒!」這句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師德的重要性。師德高尚的老師會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師德高尚的老師,會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指導學生學習,傳授學習方法,使學生終生受益;師德高尚的老師,還會時時處處默默耕耘,無私奉獻,蠟燭一樣,無怨無悔。而我認為,我們特教教師的師德則應主要體現為「三心」:即愛心、責任心和平常心。當然還有很多很多,今天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暫且只談這些。

1.愛心

教育需要愛。沒有愛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體、美、勞等各項教育中,師愛是基礎,是先決條件。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無私地奉獻這種師愛,既是教育成功的關鍵,也是衡量一位教師素質的重要內容。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這些話,從師生關繫上精闢地論述了師愛在教育工作中的極端重要性。我們的教育對象——殘疾學生,因各種原因導致了生理上的殘疾,又因此進一步引發了各類心理問題,產生了如:自卑、任性、多疑、仇視等不同的「心理疾病」,而特教教師的師愛好比「潤滑劑」,也可以說是醫治學生殘缺人格的一劑良方。有了它,才有師生之間的信賴和親近,從而更好地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教育目的。那麼,如何更好地體現這種師愛呢?

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學生。

也就是說每一位特殊教育教師,不論你的學生是哪一類殘疾兒童,也不論他們的年齡大小,都應該把他們看作是一個有獨立思維、有創造、有智慧的健全的人,只有這樣,你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擺脫殘疾的陰影。比如:聾孩子由於失去聽力,從小就分不清「給」「拿」「要」「偷」這幾個詞的不同意義,更不懂「偷」是一種違法行為,所以不論年齡、性別,大部分聾生都有小偷小摸的毛病。有些教師為了讓學生改掉壞習慣,採用批評、訓斥、甚至搜身的方法強迫學生改正這種行為,但是聾生還是一犯再犯,最後只好放棄說教,採取被動預防的方法來接受學生的行為。那麼,我們為何不換一種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呢?在第一次發現學生「偷盜」的時候,首先幫助他將不同的行為區分清楚,什麼叫做「拿」,怎樣做不同於「拿」,而被稱為「偷」。「偷」有哪些後果,為什麼是違法行為,將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什麼後果……談話結束後,要告訴孩子,老師對他充滿信任,相信他能夠改正,……事後,可以故意讓他在無人的情況下,去拿一些錢物,(前提是你自己必須清楚錢物的確切數目)給他改正的機會。如果第一次沒有「偷」,要及時鼓勵。如果學生有反復,千萬不要灰心,更不能放棄管教。這種方法,大家不妨試試,也許會收到不同的教育效果。剛才所說的是一種充分尊重學生的教育方法,我認為,如果我們將它滲透在平時工作的點點滴滴之中,一定會讓殘疾學生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從而更好地改正自身的缺點。

其次是了解和關心。深入了解和細致關心,是師愛最突出的表現。而「了解關心」的前提是你必須有敏銳的觀察力,及時地觀察到學生的情緒、行為的異常情況,然後採取各種教育方法真正走進學生的心中,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我校有個叫李林林的學生,(先介紹一下孩子的情況:他的性格比較單純、樂觀,頭腦聰明,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家庭條件很優越,父母只有這一個孩子,從小到大,全家人只寵著他)近幾天,班主任老師發現他的眼睛有些泛紅,到了第三節課就犯困。問他怎麼回事,他只說晚上睡不著覺。一次,老師在批改他的日記時發現上面寫著這樣的話:「今天晚上我又睡不著了,宿舍里熄了燈,我只好望著天花板發呆,過了一會兒,我就跑到五樓平台上開始數星星,一顆、兩顆、三顆……天上的星星真多,我數都數不清,這時,生活老師走過來,他說:『你怎麼還沒睡覺,快去睡吧!』我聽了他的話回到宿舍……」

看過日記之後,老師第一次找他談話,但不管怎麼問,他只說「沒事」。第一次談話失敗了。但老師沒有就此作罷,繼續觀察他。又過了幾天,他對老師說他不想讀書了,要離開學校,後來又說他討厭自己是個聾啞人,情緒也很消極。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孩子變成這樣?正當老師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忽然想起幾個月前,他的母親到學校看他,在與老師聊天的時候曾談到過,有再要一個孩子的想法。會不會是因為這個原因呢?而且回想起來,以前半個月就來看他一次的父母,已經一個多月沒來了。這位老師馬上打電話給家長,隨即證實了這件事——果然他的母親又懷孕了。「症結」找到了,這是孩子對父母的一種無言的反抗,也是聾孩子自卑心理的突出表現。老師一方面將情況馬上通知了他的父母,另一方面積極做好他的思想工作,在家校雙方的共同配合下,林林又恢復了以前樂觀的性格,期末考試還得了全班第一名。由此可見,殘疾學生的心靈比正常人更加敏感和脆弱,他們的一個哪怕是很小的行為變化里也許都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而我們作為特教的教師必須以更加敏感的心走到學生的心靈深處,才能真正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

第三是嚴格要求。愛而不嚴不是真正的愛。師愛有別於母愛,正是在於它突破了溺愛的圈子。殘疾學生因自身的生理、心理障礙,還存在許多特殊的心理品質,比如:自卑心理和自私表現。這種心理常會導致他們喜好沖動、小偷小摸、脾氣急躁、缺乏安全感、信賴程度低等行為問題。因此,我們要花更多的時間,嚴格地矯正他們的思想、行為和習慣。我校聾高二年級,是學校的重頭班,由於明年要參加高考,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學習任務重,年齡又大,總想搞點特殊,比如:早晨不整理宿舍,不按時值日等自由散漫的行為。為了使他們成為全校學生的表率,我為他們配備了兩位經驗豐富的班主任教師,並且我每天都要親自參與管理學生。生活上,在向他們提出要求和目標後,我每天都抽時間檢查他們的宿舍整理情況,從被褥到生活用品的擺放,一項都不馬虎。最初幾天,他們還能夠堅持,時間長了,老毛病又犯了。有一次,我去宿舍檢查,又看到了被褥亂堆、鞋子亂丟、一片狼籍的景象。我馬上將學生叫來「參觀」,誰料,班長蔡茂盛卻將胳膊一甩,看也不看我,就帶上全班同學回了教室,任誰拽都不行……晚飯後,我和兩位班主任老師又趕回學校。利用晚自習時間給他們開了個題為「對與錯」的班會,從各個方面給學生擺事實、講道理,剖析他們行為的對錯與否。最後他們心悅誠服的跟我回到宿舍,整理好了所有物品。學習上,我堅持每天早晨帶給學生一句激勵的話,或是名人名言,或是針對他們近一段時間的問題提出的要求……幾個月下來,學生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小的進步。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很特殊的愛,這種愛體現在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上,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身殘志堅的「特殊人才」。

2.責任心

責任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敢於面對生活的勇氣。如果一個人有責任心,那麼他會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得完美。作為特教教師,責任心更是猶為重要,因為我們的殘疾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會時時刻刻遇到許多困難和問題。而這些問題,恰是對我們責任心的巨大考驗。下面就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談談特教教師的責任心。

1976年6月,我被分配到特教學校,開始了我的職業生涯。那年,我只有17歲。是學校的一名代課老師。那時的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要讓這些孩子學到知識、學到文化,與健全孩子們平享生活。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帶著學生去踏青,親自給他們製作標本;為盡快跨越與學生交流的障礙,我搬進學校單身宿舍苦練手語,僅半年時間就達到了全校最好水平。作為學生的班主任,為解決學生家遠,不能按時離校的難題,我將學生帶回自己家裡,寧願和愛人打地鋪,也要讓學生在睡在床上。

1998年5月,對於我們學校是個難忘的日子。社會上不法分子將我校8名學生拐走,學校多方尋找下落不明。情急之下,前任校長突發心臟病,長眠在了工作崗位上。在這種情況下,我主持了學校的全面工作。當時,我面臨著很多難題。校長的後事需要料理,我必須強忍悲痛,理清頭緒;教師們緊張地心情也難以平復;教學樓多年失修的地下暖氣管道突然崩裂,整座樓房都岌岌可危;公公患晚期肺癌住院,危在旦夕;丈夫因焦急雙目突然失明,時刻需要有人照料……

那些日子裡,我白天去尋找丟失的學生,解決資金,處理事情,只有中午、下班後才有一點時間去照顧丈夫和公公,晚上又得回到學校看護學生。很多次累暈在汽車里,都是憑著救心丸的葯力和精神的支撐去辦每一件事,實在頂不住就去打吊瓶,學校有了事就拔掉針頭回來工作。沒時間照顧突然失明的丈夫和日漸消瘦的老人,就連陪老人家說會兒話、給老人做頓飯的時間也抽不出來;一對小女兒無人照管也寄放在了父母家裡,一周的時間都沒有回去看看……因為我的心裡牽掛著危難中的學校,和那三百多個可愛的殘疾孩子。而這份「牽掛」就是我的責任。現在看來,正是有了這種強烈的責任心,使學校逐漸擺脫了當年的困境,並不斷發展壯大,走到了今天。

3.平常心

做特教工作還需要有一顆平常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育要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我覺得我們特教人更應該具備一顆平常心。

首先,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做特教教師,永遠都無法得到一次真正意義上教師的享受:因為盲生永遠也看不到他親愛的老師的模樣;而我們的聾生永遠也無法清晰地喊出一聲:「老師」,即使這樣,當我們聽到那一聲聲含混不清、怪聲怪氣的「老師」的時候,也會被感動地熱淚盈眶;智障的學生盡管能看能聽,卻認不清你究竟是誰,即使上午剛剛叫你李老師,下午也許就會改稱你為「張老師」,而我們還是會一如既往地撫摸著他們的頭,疼愛他們。

其次,特教工作本身就是一項常人難以想像的事業,人們對於殘疾學生、對於特教教師總是充滿了不解和好奇。為了讓殘疾學生學以致用、開拓視野,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我們學校每兩周上一次觀察課。有一次,我們的一個年輕老師帶著學生在喧鬧的街市中上觀察課,正給學生用手語講解語文知識,忽然發現很多人在旁邊指指點點,圍觀細瞅,有的還說:「看那個老師,也象個啞巴……」這個剛上班不久的小老師氣而無奈,回到學校找到我,竟哭了鼻子。那次,我語重心長對她說:「這種尷尬的事兒幾乎每一位特教老師都會遇到。人們越是不理解,咱們才更要努力工作,讓大家都了解特教也是我們的工作目標呀!」

所以,想干好特教工作一定要有一顆無怨無悔、無私奉獻、無償付出的平常心。

二、教學水平是特殊教育教師素質的核心。

一個教師要贏得學生的信賴,必須有廣博的知識,並且不斷地更新。在當今社會,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獲得的信息比在學校里獲得的多得多,如果教師還拘泥於原有的一點知識,而不注意繼續學習和更新,必然不能得到學生的信任。那麼特教教師怎樣提高教學水平呢?我認為應該從「硬」字上下功夫:

1.過硬的教學基本功

我們都知道,從事特教工作除了具備諸如語言表達、三筆字、組織教學能力等一般技能外,還需要具備一些特殊技能,例如:聾教教師要能打出一手嫻熟的手語、盲教教師需要有盲文的拼寫摸讀能力,培智教師則需要掌握簡筆畫技巧和手工技能。這些基本功的掌握直接影響到教師授課質量以及在學生中的威信。大家都知道,剛分到學校的小老師經常受學生「欺負」,特別是聾生,這種現象更為明顯。其實,並不是學生要故意欺負老師,而是手語是聾孩子唯一與外界溝通的橋梁,你不會手語就無法搭建起這座「心橋」,走不進他的心靈,他也就無法接納你,進而表現出厭煩、急躁的表情。在我校,為了鍛煉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業務能力,學校對新教師實施「長效」與「短期」相結合的培訓計劃。「長效」是指:每一位新上崗教師到校後,必須先擔任學校生活組工作,在生活組的工作中逐漸了解特教工作和特殊孩子們的愛好、習慣,學習手語、盲文等職業技能。一學期後,隨著對基本功的掌握,進入到班主任崗位上進行鍛煉,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短期」則是指每個學期,學校教務處都要開展「教學基本功競賽」「教學大比武」等多項活動,利用競賽的方式,督促教師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一位新上崗教師盡快步入角色,勝任特教工作。

2.過硬的知識儲備量

新時期的教育要求我們:「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要常流水」。淵博的知識,是教師勝任教學工作,並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基礎,而知識的累積卻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隨著科學社會的發展,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殘疾學生的思想學習情況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這就促使我們必須要不斷學習。不但要經常閱讀書報、上網查閱各種資料,還要抓住各個時機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在學校,我經常給老師們提供各種學習的機會。例如:請教育專家來講授教育理論和方法,開各種經驗交流會,給老師們提供互相學習的平台等等。每次開會,我都要求大家帶上筆本,將有用的知識記下來,學回去。教師們也十分重視自己的知識水平的提高,經常自費報班學習動畫製作,購買相關書籍,使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始終立於時代、教育的前沿。

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特殊教育教師成功的保障

一位哲人這樣說過:「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靈才有健康的行為。」但是,而今的教師心理健康水平不容樂觀。相關機構調查表明:教師中患憂鬱症、失眠症以及偏執傾向和人際敏感的程度都比一般人高。而特教教師,由於長期面對殘疾學生,倦怠和焦慮情緒更加突出。因此,保持心理健康對我們來說意義更加重大。怎樣使自己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呢?我認為,我們要試著從以下幾點做起:

1.興趣活動要廣泛。興趣指人們對學習、研究、文學藝術、知識的喜愛和追求。我們不妨在休息日或假期,走出家門,去參與各種活動,愛舞蹈的去跳一跳,愛唱歌的去唱一唱,想熱鬧的就聚聚會……還要注意多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興趣,因為一個人所參與的活動越多,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2.多和朋友聊聊天。每個人都需要把心裡的矛盾痛苦發泄出來。當你感到心情壓抑時,不妨找個朋友說說心裡話。

3.樹立較高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接受現實生活挑戰的慾望。接受現實生活的挑戰,不僅能夠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而且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4.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工作和學習,通過工作和學習中的一次次成功來滿足應付現實生活挑戰的慾望,這也是我們調節心理的又一方法。關於這一點,我國著名心理學家劉紹禹教授曾指出:「精神健康的人,感覺生活有意義。做事有一定目標,對於他的工作懷有一番熱忱,他的頭腦是清晰的,毅力是堅強的,循著計劃去做,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凡虎頭蛇尾,忽東忽西,態度消極,感到生活無味的人,精神即不健康。」

四、創新精神是特殊教育教師素質的本質特徵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教師的創新精神,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因此創新精神在教師勞動中的作用和價值顯得日益突出,也日趨重要。

特殊教育教師如何實現自身的創新呢?

1.教學方法需要創新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渠道,而教師又是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參與者。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要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發展,在發展中學習,因此我們必須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推陳出新,進行教育改革。經過探索,我校教師提出了「三四五」教學模式。「三種教學模式」:即面對全體講授,同學之間相互討論學習,學生個體獨立思考和動手練習。「四種訓練方式」:即自讀、自說;同桌互讀、互說;小組輪讀、輪說;全班選讀、選說。「五動學生感官」,即讓學生動眼看、動耳聽、動腦想、動口說、動手做,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即使對於眼、耳有障礙的盲生、聾生,也要最大限度的發揮和補償他們的殘存視力、聽力。這樣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情愉悅、精神飽滿、主動求知、主動發展,既掌握了學習方法,又提高了交往、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可見,創新的教學方法,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殘疾學生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2.班級管理需要創新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在特教學校,班主任的職責更加艱巨,他既要關心學生的喜怒哀樂,又要關心他們的冷暖溫飽,為他們分憂解愁,盡力用自己的滿腔熱情去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因素。怎樣創新的管理好班級呢?我校一些初高中班主任是這樣做的:

首先給學生創造的權利。當學生升入初高中,大都是十八、九歲的年紀,正處於心理發展的特殊階段,此時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思維和觀點,因此在班級建設、學習方式方法、圖書管理、黑板報設計等一些常規工作上,他們給予學生獨立創新的權利,來發揮學生的才能。例如:班級文化建設的步驟是:(1)師生共議主題,(2)學生提交預案及設計思路,(3)購買材料,(4)付諸實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觀點,並經常對學生的做法給予肯定。

其次給學生思考的機會

思考是深入周到的思維活動。為了不斷提高學生處理事情的能力。教師們常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機會。有一次,高一班裡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天下午,一位同學見到快下雨了,去關窗戶,不料風太大,一不小心打碎了玻璃,這塊玻璃究竟怎樣賠償?當時同學們眾說紛紜,有的說因為他的不小心才碎了玻璃,應當由他來賠;有的說,他為了集體才打碎了玻璃,應由同學們共同賠償……一時間,弄得沸沸揚揚。因為孩子們大都來自農村,家庭也都較貧困,有的學生一個學期僅有很少的零用錢,賠塊玻璃雖然只有八塊,但對於他們來說卻意味著下個月將沒有一點零花錢……所以大家產生了意見分歧。這時,老師果斷地把這件事留給了班委會。幾天之後,打碎玻璃的同學找到班主任,將一捧皺皺巴巴的零錢放到老師的手裡。這堆錢裡面有伍角的,兩角的,還有許多一角的硬幣。後來老師才知道,那天下班後,班幹部為此事開了會,這位同學雖然主動要求賠償玻璃款,但是同學們都知道他的家庭條件不好,父親去世,母親一個人靠種地供養兩個孩子讀書,他一個學期幾乎沒有零用錢。於是班委會倡議全班同學都來幫助他,大家你伍角,他三角……錢就是這樣湊齊的。可見,留給學生思考的機會,讓他們自己處理一些小問題,往往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給學生改錯的空間。

給學生改錯的空間,實際上就是指善待犯錯誤的學生。因為學生犯錯誤大多是無意的。因而,老師們在面對學生的錯誤時,總是力爭站在學生心靈中真善美的角度告訴他們:我們應該怎樣才能做得更好。並多用師愛去溫暖學生。這樣學生才會真正地改正錯誤。

李忠是初一年級的班長,也是學校今年新當選的學生會幹部。不論工作能力還是學習成績,他都不錯,只是有一樣——不能很好地嚴格要求自己,大錯小錯不間斷。老師為了教育好他,不但經常找他談心,還將家裡的衣物、飯菜帶給他。甚至好幾次帶他到自己家裡吃飯。快放假了,老師為給孩子們改善伙食,將全班11名學生全部帶到家裡包餃子,為了准備這些飯菜,這位老師的丈夫在家裡整整准備了一天。晚上,吃完飯後,老師又冒雨將孩子們送回學校。但是就在第二天,他偷偷溜進辦公室,翻了其他老師的包,被當場抓住。知道了這件事,老師很生氣。孩子也知道自己錯了,站在老師面前,低著頭,始終不說一句話。下班後,老師把他找來,單獨叫到僻靜的小操場水泥台上,和他談心:從學校對他的貧困資助,談到老師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懷,還有父母為了給他治療心臟病,欠下的幾萬元的手術費……最後,教育他要勇敢地戰勝自己這個最大的敵人,克服缺點,做個讓老師同學們都信任的好乾部。當時,他也很後悔自己的行為,不顧老師的勸阻,哭著將拳頭砸在水泥台上,當時手指關節全都被戳破了,血順著手指流了下來。當時老師抓緊時間帶他到醫院進行治療,幸好沒有大事。晚上,老師怕他想不開,又看他受了傷,提出將他帶回家,可這孩子卻怎麼也不同意。他流著淚說:「老師,我對不起您,我怎麼有臉跟您回家。」……

雖然把他留在了學校,但老師仍然很不放心。第二天一早,就從家中帶來了許多葯,果然不出所料,當天早上,這孩子的手腫的象麵包一樣,情緒也低落到了極點。老師一邊開導他,一邊幫助他擦葯、換葯,可他總是提不起精神,一看到老師,眼淚就流了下來……。我得知這個情況後,把李忠叫到了辦公室。給他寫了一段話,鼓勵他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然後努力改正。最後,我寫道:校長和老師都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孩子雙眼含著淚向我鄭重地點了點頭。放假時,李忠的母親來接他,按照約定,老師並沒有將他受傷的原因告訴他的母親。但是,臨走時,沉默了幾天的李忠卻悄悄找到老師,他說:「老師,謝謝您對我這些天的照顧,您放心吧,我一定會改正自己的缺點,做一個好乾部。」

說到這里,在座的每一位特教教師可能都有過類似的體會。很多時候,雖然我們的學生犯了錯誤令我們很生氣,但細想他們畢竟是一群殘疾孩子,除去頑皮還有很多可愛之處,而教育好他們是我們的天職。雖然做好這件事並不容易,但特教教師都在竭盡自己所能去愛護學生,教育學生。各位特教教師們,我們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聖潔的事業,就象潔白的哈達般純凈。這份光榮的職業,沒有私心和雜念,看不到貪婪和慾望。讓我們大家為這份事業挽起手來,共同為殘疾孩子撐起一片湛藍的天空,讓他們在藍天下快樂、自由地成長。謝謝大家!

㈣ 走進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專家解讀

      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 方俊明

        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辦好特殊教育」的要求,今年先後頒布了新修訂的《殘疾人教育條例》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如何貫徹實施這兩個國家政策法規,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改革發展,開創我國特殊教育事業的新局面,是當前教育界特別關注的問題。

2014年 1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明確了近階段我國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目標與任務,指明了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方向,對未來三年全國特殊教育工作進行了全面的部署。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是建國以來,最清晰地推出我國特殊教育發展的總體思路和推進策略的文件,是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要舉措。

《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實施以來,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加大力度支持特殊教育,指導各地全面完成一期提升計劃各項任務。三年來的實踐表明:一期提升計劃的實施是卓有成效的,實現了預期的總體目標、完成了三個重點任務:一是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人數大幅度增加,從2013年到2016年間,特殊學校從1933所增加到2080所,在校接受特殊教育學生人數從36.8萬人增加到49.2萬人,全國視力、聽力、智力三類殘疾兒童青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0%以上。二是初步建立了現代特殊教育的理念,形成「辦好特殊教育」的共識,37個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共出台了一些150多份地方性文件,建立了一定發展特殊教育的規章制度,形成了政府主管、部門協作的工作格局。三是特教發展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各級政府大幅度地增加了資金投入,無論是特殊學校和實施融合教育普通學校的辦學條件明顯地得到改善。四是按照教育部頒布的特殊教育師資標准,加強了師資隊伍建設和專業人員的培訓,基本落實了特殊教師的特教津貼;五是重視特教的內涵發展,通過實施頒布的三類特殊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六是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完善區域性特殊教育信息平台,全方位推進區域性特殊教育支持保障體系的建設,開始形成了布局合理、學段銜接、普職融通、「醫教結合」、送教上門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體系。

但是,由於我國地域廣,人口多,底子薄,區域發展不平衡,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於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各級政府在發展特殊教育,推動普特融合、普職融合,建立資金投入的長效機制、專業力量薄弱以及特殊教育評估與督導等方面責任還沒有完全到位,需要通過實施第二期提升計劃來進一步解決。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明確地闡述了兩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之間的銜接和遞進,強調了完善特殊教育體系、康復服務體系、特教發展支持保障體系以及運行機制。與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相比,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特別增加了發展特殊教育的四項基本原則:一是堅持統籌推進,普特結合;二是堅持尊重差異,多元發展;三是堅持普惠加特惠,特教特辦;四是經常政府主導,多方參與。這四項發展我國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則,更加明確體現了現代特殊教育發展的融合教育、因材施教、特教特辦和政府主導的發展方向。

以此為總體基調,在制定未來四年特殊教育發展的總體目標中強調了各類特殊教育普及水平的全面提高、支持保障能力的全面增強,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其中,對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要求從第一期的達到90%以上提升到95%以上,要求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的規模顯著擴大。值得指出的是,第二期提升計劃中三項重點任務比第一期有明顯的遞進:一是從提高普及水平到完善特殊教育體系,二是從加強條件保障提高到增強特殊教育保障能力;三是從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到強調提高特殊教育質量。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提出了六條主要措施:一是提高義務教育的普及水平,要求精準核實未入學適齡兒童少年的數據,通過不同的方式落實「一人一案」,使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5%以上;二是加快包括學前階段、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階段、高等教育階段在內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加強職業指導,多種形式開展殘疾青壯年文盲掃盲工作;三是健全特殊教育經費投入機制,要求在落實義務教育階段特教學校學生預算內公用均經費6000元的基礎上,根據招收重度殘疾、多重殘疾兒童的實際適當增加年度預算,設立特教專項補助資金;四是健全特殊教育專業支撐體系,包括成立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健全殘疾兒童入學評估機制,建立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合作、信息交流和教育資源共享。五是加強專業化特殊教育隊伍建設,加大特殊教育專業的招生和專業人才的培養,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加強學前、高中及職業教育的特教師資培養和各級教師培訓,制定特殊學校教職工編制標准,落實特教津貼等工資傾斜政策,改善特殊教育教師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六是大力推動特殊教育課程教學改革,依照2016年底新公布的盲、聾和培智學校課程標准編寫各科教材,研製多重殘疾、孤獨症等學生的課程指南,加強學前、高中及職業教育課程資源建設,推行差異教育和個別教學,探索適合殘疾學生發展的考試評價體系,保證評價的科學性、規范性和獨立性。

新修訂的《殘疾人教育條例》於2017年1月11日經國務院第161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2017年5月1日開始施行。新修訂的《殘疾人教育條例》在1994年頒布的《殘疾人教育條例》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幅度的修訂與補充。從立法基礎、指導思想、法規的權威與修改補充的內容來看,新修訂《殘疾人教育條例》進一步體現了我國《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和國家有關教育法規的立法精神,是我國殘疾人教育與特殊教育發展歷史上最全面和具體地指導殘疾人教育與特殊教育發展的專項法規。貫徹新修訂的《殘疾人教育條例》,將會促進我國特殊教育的內涵發展與普通教育的深化改革。

首先,將特殊教育的發展納入教育綜合改革的范疇,進一步加強國家的頂層設計,理順各級教育管理部門普特分離的管理機制,通過普通教育的改革來解決隨班就讀、融合教育和一系列阻礙特殊教育發展的問題,統籌實施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評估督導。

其次,圍繞提高殘疾兒童義務教育普及水平這一中心任務來實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從第一期提升計劃確定的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90%的目標,到第二期提升計劃確定的各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95%的目標,不僅是指標數值提高了,而且普及對象也擴大了,特別是有相當一部分重度殘疾和多重殘疾兒童,教育難度顯著增加,普及任務相當艱巨。因此,我們仍然要將提高殘疾兒童義務教育普及水平,作為實施第二期提升計劃的重中之重。

再次,應從我國特殊教育發展的實際出發,堅持以隨班就讀為主體、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幹、以送教上門和遠程教育為補充的發展模式。同時,在特殊學校轉型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特殊學校的功能轉型,千萬不能輕易地取消或弱化特殊學校的特教功能和淹沒特教資源相對集中的優勢。

第四,從隨班就讀兒童的申報、篩查、鑒定、安置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這五大環節進行精準監管,盡力將義務教育階段的融合教育向早期融合教育、高中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兩頭延伸。

第五,按照三類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和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的要求,提高特殊教育的質量,切實解決好特殊教育師生比例失衡,教師編制緊張、專業力量薄弱等嚴重影響辦好特殊教育的問題。

第六,從普特融合的角度,加強頂層設計和統一監管,深化普通學校和特殊學校的改革,加快互接性的功能調整,在素質教育的層面上發揮融合互補,共同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幫助普通兒童和特殊兒童都能在相互尊重、差異認同、自重自信、相互幫助的文明環境中成長,形成普特融合的雙贏效應。

總之,必須認真貫徹落實新修訂的《殘疾人教育條例》,以務實的態度將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抓緊抓實抓好,重點聚焦於殘疾人的教育,努力滿足殘疾兒童少年的發展需要,推動我國特殊教育發展開創新的局面,為人類的科學、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