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當代雙語教育是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哪個民族的歌詞 2025-01-17 03:54:23

當代雙語教育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4-07-01 20:47:56

Ⅰ 雙語教學

分類: 教育/科學 >> 職業教育
問題描述:

請問什麼是雙語教學?

雙語教材的編排是怎樣的?

解析:

一、雙語教學的基本內涵

所謂雙語教學,即用非母語進行部分或全部非語言學科的教學,其實際內涵因國家、地區不同而存在差異。如在加拿大,雙語教學一般指在英語地區用法語授課的教學形式。在美國,雙語教學一般指用西班牙語進行的學科教學。在澳大利亞,雙語教學是指用非母語(英語)進行的部分學科教學。其目的大都是使這些擁有眾多移民的國家能更好地體現其多元化的共融性。在歐洲,雙語教學情況比較復雜,涉及的語言大多是英浯,旨在加強國與國之間的交際,繁榮經濟,形成合力。我國及不少亞洲國家和地區正在探索試驗的雙語教學,一般是指用英語進行學科教學的一種體系。因此,目前開始試驗推廣的雙語教學的內涵也應屬這一范疇。國際通行的一般意義的雙語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過程中,有計劃、有系統地使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體,使學生在整體學識、兩種語言能力以及這兩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學習及成長上,均能達到順利而自然的發展。在這里,第二種語言是教學的語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學的內容或科目。

二、實施雙語教學的可行性

雖然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總體水平低於本科生,但從目前高職的教學計劃來看,在保證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學的同時都更加註意突出英語課的教學。以天津職業大學經濟類專業為例,在三年的課程安排上,外語課與專業課並行開設,每學期都安排專門的英語課(精讀、泛讀),某些專業還聘請外籍教師擔任口語課的教學,並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如語音室)對教學的輔助作用,使英語課的教學效果大大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較之以往也有了很大提高,這為開設雙語課奠定了基礎。但由於目前學生整體上水平不均衡,因此,還不能實現某門課程在所有的任課班級均實行雙語教學。可行之計是在選拔的基礎上,將英語較好的學生單獨組班開設雙語課。例如天津職業大學賓館專業共有三個班,第一年均進行了英語強化,然後根據自薦,通過考試選出了30名學生在第二年開設BTEC課程,該班同學英語基礎較好,有部分同學已獲得了大學英語四級證書,部分同學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各種英語培訓或英語角活動,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基本上可以適應雙語教學,課堂上亦可以與教師呼應,教學效果較好。

目前,很多院校都與國外有著定期或不定期的學術交流,或與國外院校合作辦學,這為教師帶來了進修或考察的機會,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英語和專業水平,學術交流也為雙語教學引進原版教材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很多專業教師也在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自身英語水平。因此,雙語教學具有一定的師資基礎。

三、雙語教學的基本形式和課程設計

1.雙語教學的基本形式

「雙語教學」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1)學校使用一種不是學生在家使用的語言進行教學。這種模式稱之為:浸入型雙語教學。(2)學生剛進入學校時使用母語,然後逐漸地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學科的教學,其它學科仍使用母語教學。這種模式稱之為:保持型雙語教學。(3)學生進入學校以後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後逐步轉變為只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這種模式稱之為:過渡型雙語教學。

中國不象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雙語國家,語言環境並不是中外並重,所以中國的雙語教學環境決定了中國的雙語教學只能是上述形式中的「保持型雙語教學」。

2.雙語教學的課程設計

(1)雙語教學的培養目標。雙語教學目標是雙重性的,其一是獲取學科知識,其二是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外語的能力。

(2)科目的選擇。鑒於高職院校學生的現狀以及雙語教學缺乏足夠的經驗和條件,在目前階段,高職院校開展雙語教學應該選擇那些相對容易的沖隱課程作為切人點,因為學生對其有初步了解或一定的基礎,所以容易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如天津職業大學賓館專業的BTEC課程中開設的《營養與飲食》(Nutrintion and Di et),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對蛋白質、指肪、碳水化合物、鈣、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初步的了散渣廳解,這樣採用雙語教學時,學生可以相對容易地進入角色,理解授課內容。而同時開設的《管梁談理原理》,由於學生以前未接觸過,即使用中文講解也不是很容易掌握,因此,採用雙語教學時,學生普遍感覺皎吃力。因此,在課程的選擇上應先易後難,逐步擴展范圍。否則,學生以

不很熟練的語言去接受完全陌生的東西,其結果只能是違背了教學初衷。

(3)採用雙語教學相適應的教學模式n任何一種模式的教學過程都是復雜的,教師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也是多種多樣的。一般說來,教學過程可以分解為三個子過程:施教過程強 *** 師和知識的關系;培養過程突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學習過程強調學生與知識的關系。在高職的雙語教學中,為了鍛煉學生的能力,實現雙語教學的雙重教學目標,必須改變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法,代之以「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因此,學習過程就成為了教學過程的重點,教師提出課題,學生運用知識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採用了諸如案例教學、頭腦風暴、情景模擬等課堂教學方法,促使學生用外語來思考、陳述、解決問題。隨著教學活動的持續開展,學生從最初的局促不安羞於張口,到後來的踴躍參加,積極發言,他們已經習慣並喜歡上了這種模式。

此外教學中應注意正確處理好外語教學與專業課教學的關系。必須明確雙語教學不是單純地學外語,而是用外語學,學生應重點掌握專業知識,切忌將雙語課變為普通英語課的翻版。

由於雙語教學是一種新教學模式,因此,如何考核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是雙語教學的另一個重點和難點。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筆者僅將天津職業大學雙語教學中應用的考核方法簡介如下:根據雙語教學的特點,對學生的考核可以不採用傳統的試卷考核,而採用綜合幾次課業成績的方式。這里所說的課業有別於通常意義上的課後作業。首先它需要學生以英文形式來完成,這從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英文寫作的能力;其次,課業的內容要注重實際操作性,即學生在運用課堂知識的基礎上,必須通過社會調查、查詢資料、觀察研究、實際操作等方法獲取課業中所需要的部分資料,通過完成課業,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鍛煉了學生與他人交流、與他人合作、獲取信息等的能力。應注意的是在向學生布置課業之前,』教師必須仔細設計課業,要明確該課業所要達到的知識點、學生應從哪幾部分來展示該達到的知識點以及課業等級標准,並向學生講述清楚。一門課程可以根據知識點的多少,設計3—4個課業,學期末,依據課業的綜合情況給出最終成績。

(4)正確處理好母語教學和外語教學的關系。雙語教學中,教師講解學科內容所使用的第二語言必須符合學生當前的第二語言的理解水平,避免使用第二語言中的修辭語言講解學科內容,注意擴大學生第二語言的詞彙量。但在目前的情況下,課內時間全部用英語進行教學在高職院校仍是行不通的,需要通過母語的配合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教學內容,因此,第一語言在教學中的作用始終不容忽視。首先,第一語言可以為學生學習學科內容提供相關的背景知識,這有助於他們准確理解第二語言的信息輸入;其次,第一語言有助於發展學生最基本的閱讀能力;三是第一語言有助於學生形成「高級語言能力」;四是第一語言能夠為學生學習學科知識提供安全感。由於任課教師懂得學生的第一語言,減少了他們害怕因為聽不懂第二語言授課而產生的種種顧慮,從心理上保證學生學好第二語言。但教師盡量將第一語言的運用降低到最低的限度,避免學生對第一語言產生依賴心理。

(5)提供充實的教學資源。雙語教學非常強 *** 學資源的保障,外文原版教材是雙語教學的一個必要條件,它可以使教師和學生接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但作為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教學參考用書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往往高職院校各專業中文參考資源較豐富,但外文專業參考資料卻極為匱乏,造成教師備課時要將中文資料譯成外語,再用外語授課,學生課余不能接觸到更多的原文資料,課上和課下脫節,從而無法進行實質性的雙語教學。這個問題亟待解決。

當然,實現雙語教學還有一些重要問題有待解決。如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師資的狀況成為我國高職院校開展雙語教學的一個瓶頸。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中能從事雙語教學的教師為數不多,教師能力單一,專業教師英語能力較差,普通英語教師又不懂專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職院校雙語教學的開展。因此,從長遠著眼,必須盡早建立雙語教學師資的培訓體系。

美國外事學院(TheUS.Foreign Servicelnstitute)設立了語言熟練程序測定方法。其標准(FSl)共設立了五個能級:

A.通過2—5個月集中正規學習可能達到的水平o

B.經過6—9個月集中正規學習可以達到的水平。

C.在國外居住3年並廣泛學習翱應用當地語言的人達到的水平。

D.在國外居住4年並廣泛學習和應用當地語言達到的水平。

E.受過本科教育本族成年人的語言能力。

根據這一標准,當代語言學界認識到,傳統的正規教學不能解決第二語言學習的過關能級問題,而只能停留在A和B級的水平。因此人們都在尋找事半功倍的語言學習模式,而今已有所突破,這就是本土化的雙語教學和國際化的留學生教育兩大模式,並以此作為當代雙語教學一個命題的兩大方面的模式定位,而為各國語言學界所首肯。因此,如何順應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培養復合型人才是當代職業教育的一大課題。積極嘗試高職雙語教學將為提升高職人才素質作出積極的貢獻。

Ⅱ 如何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雙語教育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雙語教育,為各行各業培養了大量雙語人才。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形成,傳統少數民族雙語教育(以下簡稱傳統雙語教育)開始呈現出與時代發展的不調適。當代少數民族雙語教育需要突破傳統制約,進行新的戰略定位。

雙語教育應該注重民族語言文化的保護傳承
當代雙語教育要將民族語言文化的保護傳承作為教育的重點,充分發揮雙語教育在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上的天然優勢。雙語教育在少數民族母語的教育上一開始就占據了制高點,因此,在教育中,雙語教育者要認識到母語對民族文化的承載作用,將那些積極的、具有社會現實意義的文化與雙語教育連接起來,將發掘出來的民族文化與主流文化充分結合起來,形成民族文化與主流文化的互動交流。在雙語教育中,要發揮語言文字的作用。對那些有自己民族語言的少數民族學生來說,通過語言文字的教學,能夠激發他們學習和了解民族文化的興趣,加深他們對民族文化的印象,提升他們學習民族文化的能力,樹立民族語言文化保護的自覺,為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的保護傳承形成良好氛圍。
要在雙語教育中使學生形成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的自省、自信、自覺。在雙語教育中,我們要通過生動的例子,說明民族文化存在的重要性、民族文化對實現中華民族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性。通過各種方式的引導,寓民族語言文化教育於雙語教育之中,讓更多的少數民族學生形成民族文化保護傳承的思想意識,使他們擔當起民族文化保護傳承的責任,樹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建立民族文化保護傳承的自覺。通過教育,培養出一部分懂得保護傳承自己民族語言文化、能夠順應主流文化需要、能夠真心投入到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中去、能夠清醒認識到民族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能夠通過身體力行去保護民族語言文化的人才。
在雙語教育中,要讓學生形成團結包容的文化理念,形成民族文化保護的有利環境。在少數民族地區實施雙語教育,不但要面對少數民族學生,而且還要面對漢族學生。因此,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教育者要充分發揮中介和引領作用,引導漢族學生和少數民族學生之間形成源流共識、兄弟共識、國家共識,不斷培養他們平等、團結和互助的意識。在雙語教育中,要使他們認識到中華文明自始至終都是各民族相互作用的結果,認識到各民族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各民族文化是多元一體的共生關系,祖國是共同棲居的母親,從而形成他們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的習慣和認識,為推動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促進民族團結創造良好環境。

將雙語教育提升到國家創新層面上並有所作為
要認識到雙語教育是國家創新的重要源泉。語言是人類價值觀和世界觀的綜合體現,是人類思維和智慧的集中表達。不同語言代表著不同思維方式,不同思維方式則是創新必要條件。雙語教育必須認識到語言對思維多元化的重要作用,在教育中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民族語言的能力。若沒有語言,各民族之間思維和實踐的交流也就無從談起。不同的思維,才會產生不一樣的可能性和創新的無限性。囚禁在一種單一的思維、智力和精神狀態下的民族,絕對不會成為一個具有創新意識和與時俱進的偉大民族。要是我們過分強調語言文化的一元,我們的思想就會僵化,思維就會受到限制,國家和民族的創新就無從談起,可能就會變成一個只會復制的國家和民族。因此,從事雙語教育工作的各級部門、團體和個人,要認識雙語教育在國家創新中的作用,把雙語教育提高到國家創新的戰略高度,而不是當成可有可無的工作。
國家在雙語教育的創新作用上應該通過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確定雙語教育在國家創新中的地位。「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語言和文化的多元是創新賴以生存的土壤,是創新能夠更加持久的動力源泉,沒有了土壤和源泉的支持,創新將難以為繼。雙語教育的創新作用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因此,在全球化車輪不可逆轉的現實背景下,發揮雙語教育在創新上的作用就顯得迫在眉睫。國家應該從長遠出發,在實際操作中發揮制度設定和制度執行作用。一是實現雙語教育的國家立法。通過法律的形式將少數民族地區的雙語教育上升為國家意志,是實現雙語教育規范化的根本途徑,是擴大雙語教育影響的有力舉措,更是確保國家創新土壤和源泉得以存在的抓手。

雙語教育應從國家文化安全的層面上進行戰略考量
要認識到民族文化的存在是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當前,西方對我們的文化滲透和文化入侵有增無減、無處不在。對於西方文化,我們一貫的選擇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當下的很多年輕人中,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者不計其數,長此以往,我們就會失去對自己文化的主導權,就會讓別人的文化佔領我們的陣地,我們自成體系的文化系統就會受到破壞。中華文明是各個民族在幾千年的過程中不斷匯集而成的偉大文明,失去了任何一種文化的支撐,中華文明這一座大廈的穩定型就會受到破壞,國家的文化安全就會受到威脅。筆者認為,崇洋媚外的文化崇拜和提倡以漢語為核心的一元文化思想,都是鼠目寸光,是對國家文化安全的熟視無睹。因此,雙語教育應該在角色上進行戰略換位,不能停留在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上,而要在民族文化的教育上有所倚重,有所作為。必須在雙語教育中將民族文化的教育貫穿始終,通過語言文字文化的系統教育和交叉教育,培養學生中華文明自信,使他們形成分辨西方文化的精華和糟粕的能力,建立起自覺抵禦西方文化霸權入侵的防線。
強化學生國家文化安全教育。雙語教育工作者要在教育中不斷向學生傳播國家觀念、中華民族意識,為國家的文化安全營造良好氛圍。要在雙語教育中通過語言文化教育、歷史教育等讓他們充分認識到中華文明的源流關系。中華文明較其它世界三大文明之所以能夠長久不衰,歸根結底,是因為中華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具有包容性的文化相互組合而成,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包容,形成了獨一無二的中華文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相互輝映形成中華文明的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的平衡為中華文明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這個系統的平衡是中華民族穩定發展的基石,一旦平衡被打破,中華文明的穩定性就會受到威脅。當我們面對文化生態系統受到破壞而熟視無睹、無動於衷,這對於文化安全來說就是一種災難。
在教育中凝聚共識。一個多元包容的文化生態系統,才能夠保證共同文明的存在和演繹。如同我們看到的自然生態系統一樣,要是這個系統只有人類,沒有了鷹擊長空,沒有了游魚戲水,沒有了野馬奔騰……,那這個世界將是一個毫無生氣、多麼可怕的世界,一個成熟的文明生態系統是多元統一的系統。因此,國家相關部門要對當代雙語教育在國家文化安全上的作用進行戰略考量,通過強化雙語教育的功能,使民族與民族之間突破思維鴻溝,超越文化界限,樹立國家觀念,凝聚更多人心,匯聚更多力量,形成文化共識、民族共識、國家共識。

參考: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育的戰略選擇
http://dzb.gzmzb.com/P/Item/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