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鄉村教育應該怎麼看

鄉村教育應該怎麼看

發布時間: 2024-06-29 02:23:24

1. 你覺得鄉村教育應該怎樣發展

引言: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教育公平的問題,因為如果教育出現的差異越大的話,那麼就會導致後續的發展動力不足,也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這個時候就有人關注到農村的教育問題,而農村的教育現狀應該如何進行改善呢?

三、相關現象的反思

小編覺得,如果對於人口流失嚴重的農村就沒有必要投入太多的教育了,因為到時候也留不住人才。反而是那些有發展潛力的農村,或者是適齡兒童還比較多的農村,可以通過提高教育的方式來讓它們的發展更好。

2. 談談對中國鄉村教育的認識

不可否認,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國教育的整體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尤其是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大大提升了我國國民的整體素質。但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也越來越嚴重,廣大農村的基礎教育可謂是舉步維艱,前景不容樂觀!
筆者走訪過很多農村中小學校,似乎很難找到一所秩序井然師生合力生機勃勃的好學校。學校大量教室閑置,學生生源劇減,校園環境蕭條冷清,大部分教師也顯得慵懶倦怠,教學質量慘不忍睹,跟城區比差了十萬八千里。每每談到當下農村教育的現狀,無不讓人扼腕嘆息!
是什麼原因導致當下的農村基礎教育淪落到這步田地?筆者認為問題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師資力量的巨大差異。城區學校工作環境好,教師的福利待遇高,絕大部分優秀教師骨幹教師都通過招考調到城區去任教了。年輕教師更是想方設法往城裡擠,誰想一輩子呆在偏僻落後的農村呢?畢竟教師也是塵凡中人!優秀教師緊缺科目教師大量往城區流動,導致廣大農村的師資力量相當薄弱,很多課程甚至都沒有專任教師,音體美勞課更是形同虛設。同在一片藍天下,農村孩子享受到的基礎教育似乎註定有點先天不足!
優質生源大量流失,留守兒童過多,是困擾農村教育發展的一大瓶頸。由於城鄉教育資源的極不平衡,為了讓孩子享受優質的教育,不輸在起跑線上,只要自己孩子的成績還過得去,廣大農村家長可謂是不惜一切代價把孩子往城裡送,以致城區學校人滿為患,而農村學校卻稀稀拉拉,簡直是冰火兩重天!缺少優質生源,農村學校更加「難為無米之炊」啊!很多農村家長為了生計,不得不常年外出打工,只能無奈地把孩子留在家裡交給老人看管。很多學生本身就是問題孩子,曠課上網打架小偷小摸等現象見怪不怪。教師想管卻不敢大膽管,想必教師嚴管學生給自己帶來大麻煩的新聞大家也看過不少。長此以往,學生厭學,教師厭教,如此惡性循環,給農村基礎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帶來相當不利的影響!
另外,農村學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也相當滯後。很多農村中小學校長面對農村教育的困難局面,缺乏銳意改革的精神,因循守舊,不思進取,校長的絕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人際應酬和應付檢查上,沒有花心思下大力氣抓教學,沒有採取過硬措施調動廣大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很多校長只管抓安全問題,而忽視了教學工作,只要不出安全事故不死人就萬事大吉了。
中國的農村教育還有未來嗎?要改變當前農村教育落後的現狀,需要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國家政府要把提高教師待遇,尤其是大力提高農村教師待遇真正落到實處,要讓農村教師下得來,穩得住。農村教育要發展,一支穩定雄厚的師資隊伍絕對是關鍵!縮小城鄉差距,力求教育資源均衡化,只有這樣,農村基礎教育才有未來,才有希望!

3. 實施鄉村教育振興的五點思考

上周六,應邀參加了濰坊市教育局組織召開的鄉村教育振興座談交流會,在會上看到了《濰坊市建設鄉村教育振興全環境育人試驗區工作方案》的徵求意見稿,從中真切感受到了各級各部門為振興鄉村教育所做的種種思考和努力,也讓我發自內心的激動和興奮,對鄉村教育的未來充滿了憧憬和期待。我個人認為,要想實現鄉村教育振興,以下幾點要特別關注。

一、把脈要精準。鄉村教育之所以要振興,最直接的表象原因,就在於其與城市教育相比出現了較大差距。要給鄉村教育振興開「葯方」,首先就要「號對脈」,看看這些差距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個人認為,目前的鄉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相比,主要存在辦學條件差、資源分配不均衡、師資力量薄弱、鄉村教師普遍對自己的工作缺乏自信心和認同感、生源流失嚴重、教育質量不高等方轎稿面。造成這些差距的原因是綜合的,也是復雜的,其中既有城市化進程加快等外部因素的影響,當然也有教育內部體制機制的問題。所以說,鄉村教育的問題有很多並不是教育本身的問題,不能夠就教育談教育,而是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在國家層面提出的「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目標指引下,多方協同,綜合施策,長期堅持,一以貫之,方見實效,切忌閉門造車,南轅北轍。

二、理念要先行。教育理念是教育發展的認識基礎和思想前提,是行動的先導,鄉村教育振興也是如此。前不久,教育部召開了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暨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型孝興銜接工作推進會,對鄉村振興、鄉村教育振興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由此可見,鄉村教育振興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各級各地勢必都會非常重視,加快推進這項工作的開展。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地方都要因地制宜,對本區域鄉村教育的未來有個清晰的目標定位、價值追求和「畫像」,形成區域鄉村教育的基本發展理念。只有有了這樣一個理念,才能使區域鄉村教育發展形成一個共同的認識基礎和話語體系,形成上下一心、齊抓共管的鄉村教育良性發展生態。

三、路徑要清晰。實現鄉村教育振興,必須要堅持外塑與內生並重的發展路徑。所謂外塑,就是要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的職能作用,並廣泛鏈接、匯聚社會力量,通過施行資金傾斜、政策支持、資源支撐、平台保障等一攬子積極的外部因素推力,為鄉村教育聚力、賦能,營造健康的鄉村教育發展生態,推動鄉村教育共建、共享、共生,從而徹底改變鄉村教育的落後面貌。此外,廣大鄉村學校的校長和教師仍然是鄉村教育發展的主力軍,在實施鄉村教育振興戰略時必須緊緊依靠他們,在為他們聚力賦能,支持鄉村學校整體提升的同時,通過簡政放權、典型培育、聯盟結對、評選表彰、評價改革等措施,努力為鄉村學校營造寬松、自主的發展環境,千方百計調動和激發基層鄉村學校的創新熱情,鼓勵一線教師、校長以愛和責任去探索具體問題的專業解決方案,用鄉村教育的內生力量實現自我發展和振興。

四、方向要明確。鄉村教育與城市教育所處的環境不同,發展方向也應不同,千萬不能簡單的用城市教育的發展思維、發展模式、目標定位來發展鄉村教育,否則,勢必會造成「水土不服」。北京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張婧認為,鄉村教育的發展應有三個方向,一是紮根鄉土,既要在課程開發建設上要紮根鄉土,更好的開發利用鄉土教學資源,在社會功能上也要把學校作為鄉村的一部分,開放校園,讓村民參與學校建設,並為社區提供支持和服務;二是聯系生活,學習的方式和教育手段要生活化,生活處處皆教育;三是面向未來、放眼世界,對鄉村教育的評價和視野要更加長遠,不能卜帆稿局限於一時一刻的學業成績的得失。同時,她也提出,理想的鄉村學校應該是「小而美」的學校,是擁有緊密的師生關系、兒童友好的校園環境、生活化的教育內容、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人性化的學校管理、踐行著有尊嚴的教育的學校。這些關於鄉村教育的發展觀點,非常值得各地借鑒和吸收。

五、誤區要避免。實施鄉村教育振興,各級各地肯定要出台一些文件,實施一些工程,納入督導評價,去推進,去落實。我認為,出台的文件,應簡潔明了,直指制約鄉村教育發展詬病的破解,凸顯政策、體制、措施的創新點,直擊鄉村教育工作者的心坎,讓他們一目瞭然,激發他們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切忌走入將之前已經出台的政策或即將出台的政策進行簡單分類集結的誤區,那樣雖然顯得多而全,但卻也顯得重點不夠清晰和突出。實施的工程,要明確投入和實施的主體,切忌走入因主體不明確而把任務一股腦全壓給基層鄉村學校的誤區,那樣不但會使本就因生源少而導致經費短缺的鄉村學校「雪上加霜」,而且還會加重學校額外工作負擔,讓他們陷入無關的事務堆,削弱他們創新、發展的熱情,特別是在涉及資金投入上,最好能列入財政預算,或者實行一事一議。在督導評價上,也要主體明確,簡化評價方式,切忌走入重材料輕實效、與城市教育一個評價標準的誤區,真正發揮好督導評價的「指揮棒」和「總開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