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育治理的重點是什麼
據報道,日前有專家表示,教育的面貌正在發生快速且巨大的變化,以往的教育治理和法治的觀念、方式已顯得捉襟見肘,教育治理重在聯合共治和價值引領。
政府在協同共治生態系統中,要成為規則制定者。互聯網企業通常具有野蠻生長的特徵,這時候,政府就要果斷站出來,擔當規則的制定者、學生利益和國家長遠利益的捍衛者。通過規則優勝劣汰,促進整個系統的良性發展。
守住底線,營造環境,激活動力,注入價值,是「互聯網+」時代教育治理的核心。
❷ 如何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如何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日前,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與中國教育報聯合舉辦座談會,與會專家、廳長、中小學校長進行了深入交流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並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出明確要求。
從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傳遞了怎樣的內涵?當前教育管理體系存在哪些弊端?如何實現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政府、學校、社會需要構建怎樣的新型關系?日前,在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與中國教育報聯合舉辦的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專題座談會上,與會專家、教育廳長、中小學校長等圍繞該主題進行了探討與交流。
如何理解從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的轉變
教育治理是教育管理的一種高級形態,能體現現代精神,反映教育的現代性,其特徵集中體現在民主性
2014年初,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做了題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報告,指出要自覺圍繞這一總目標、落實這一總要求,從教育部門自身改起,完善科學規范的教育治理體系,形成高水平的教育治理能力。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已寫入2014年教育工作要點。
從長期以來的教育管理到如今的教育治理,一字之差,傳遞了怎樣的內涵變化?座談會上,專家們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褚宏啟說:「教育治理是教育管理的一種高級形態,能體現現代精神,反映教育的現代性,其特徵集中體現在民主性,治理是多方參與,多方參與有時就慢。有人說多方參與是不是就沒有效率,我想這可能有一個近期效率和遠期效率的關系。我們追求的是長期效率、是比較長遠的治理框架。」
首都師范大學副校長孟繁華也認為,治理是在信息化、全球化、民主化語境下的新型管理範式,已成為現代管理的重要理念和價值追求,體現了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徵,更多地強調了公共管理的轉型。它帶來了如下的變化:從關注公共項目和政府機構轉向關注政府治理的工具,從等級制向網路化轉變,從公私對立到公私合作,從命令和控制向談判和協商轉變。
「一方面,治理主體多元化,不僅僅由政府承擔,還包括大量非政府組織,社會、家長、學校等也都共同參與到教育治理過程中。另一方面,治理機制復合化,由政府、社會和學校三大子治理機制構成,三方面統一互補。此外,治理手段將會變得多樣化,除行政手段以外,更多的是強調各個主體之間的自願平等合作。這最能調節教育生態。」孟繁華說。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李永瑞則認為,從管理學角度而言,治理是把領導角色和管理角色融在一起,同時解決治標和治本的問題,「這跟管理不一樣,管理是有了問題再滅火,而治理則強調源頭性控制,把防洪和抗洪兼顧起來」。
那麼,提出教育治理有何必要性和現實意義呢?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納德·科斯和他的學生寫了《變革中國》一書,其中提到中國企業發展的一個最大限制就是缺乏高端人才,而人才的質量和構成是經濟生產率的決定因素。
「教育治理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人才的發展。」褚宏啟說,「我們一般說全面發展、個性發展、自主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是目標層面的,自主發展是過程層面的,可持續發展則是面向未來的。」
「至於教育治理能力如何,我覺得關鍵問題還在權力與權利的關系。這二者關系的處理是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主旋律之一,教育管理是否是現代管理,是否達到了教育治理的境界,關鍵看權力與權利關系處理得如何,以及兩者的現實狀態和未來走向。我們所說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政府與學校的關系調整、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等,實際都是圍繞權力與權利的博弈展開。」褚宏啟說。
當前教育行政權力配置存在哪些弊端
教育行政權力配置存在越權管理、擴權管理、交叉管理、集權管理、代替地方和學校管理等多種失衡。總體而言,就是治理體系不順暢
2月底,一場為期一周的霧霾籠罩在北京上空,北大附中為此停課,北京市海淀區教委嚴令禁止之下,北大附中仍堅持停課,此事件引發了教育界和社會關於「學校是否有權停課」的廣泛討論。
「從內心講,我們都願意停課。」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長郭涵說,「四五十個小孩擠在一個六七十平方米的房間里,4000個學生在幾十間教室里熬著,出又出不來,窗戶不能開,一周霧霾,天天在教室里,這讓學生怎麼待?但是我們有組織有紀律,學校沒有權力停課。」
能否停課不能由學校說了算,職稱待遇問題不能幫助教師有效解決,教師住房等待遇沒有保障……雖已當了15年的中學校長,郭涵卻常常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於一所學校來說,很多事情常常由上面的教育行政部門和人事、財政等部門說了算,留給學校的權力太少了。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常年在教育行政部門,對於教育行政權力配置的各種失衡感受很深。
「權力配置失衡表現在五個方面。」張志勇說,「一是越權管理教育。有的國家行政部門並沒有管理教育的職能,卻因為行政審批而間接延伸為對民辦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管理權,這種現象非常多,也是造成民辦教育、社會教育管理混亂的主要原因。二是擴權管理教育。有的國家行政部門本應負責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宏觀管理,卻在權力執行過程中,將宏觀管理滲透到專業技術教育的微觀領域,甚至直接從事教師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和繼續教育工作,完全沒有依據。三是交叉管理教育。在職業技術教育宏觀管理方面,我國長期存在教育部門分管職業教育,人力資源部門分管技工教育的現象,形成了兩套體系,這對地方職業教育資源的配置是一個極大的浪費,這種管理分工帶來的弊端也日益顯現。四是集權管理教育。如教育部門長期集教育的管、辦、評大權於一身,決策、執行與監督之間缺乏相應的制衡機制。五是代替地方和學校管理教育。如招生部門代替學校招生,人事部門代替學校招聘教師,等等,這樣的話,高校、中小學還有什麼權力可言?」
「我們那裡曾有一個地市招教師,人社部門公開招考,把上了分數線的老師分到學校,到學校一試講,居然是口吃。要是學校自己招聘,這校的教師肯定是不可能進入考試程序的。」張志勇無奈地說。
身為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部長的石中英教授對此感受也頗深。「大學里有很多學院,每個學院的學科都不一樣,培養數學人才跟培養教育人才是很不一樣的,培養管理人才跟培養藝術人才要求也是不一樣的,但目前的大學不管是在選聘人才還是在職稱評聘方面,標准都是統一的。為什麼這些權力要集中在大學層面,不能放到學院來做呢?在大學里,學科點在學院,人才培養的主體是學院,科學研究的主體是學院,國際交流合作的主體也是學院,但是人權、事權、財權都不在學院,一個學院要面對學校所有的部門,一年到頭,需要學院請示匯報的事情數不勝數。大學確實要率先建立內部良性的治理結構,在向政府爭取辦學自主權的同時,擴大二級學院的自主權,讓二級學院根據學科建設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辦教育。」石中英說。
從中小學到高校,再到教育行政部門,大家都被權力的各種越位、缺位與失衡困擾。「總體而言,就是治理體系不順暢。」張志勇說。
教育治理體系不順暢的原因何在
在縱向權力劃分上,中央對地方的放權、地方政府對學校的放權不夠。從橫向配置而言,教育行政部門有事權,但是財權、人權相對不夠,制約了教育的改革
教育治理體系緣何不順暢?
張志勇曾經研究過西方發達國家公共治理的演進過程。「可以說,在公共服務體系建立的過程中,許多國家都有一個伴隨公共財政及其公共服務項目的實施導致公共權力從擴張走向限制的過程。」張志勇說。
「教育行政權力的配置包括兩個方向,縱向配置和橫向配置。縱向配置是指不同層級的行政機關之間的權力劃分,以及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之間的權力劃分。橫向配置指教育行政部門與相同層級行政部門之間的權力劃分。」褚宏啟說,「在縱向權力劃分上,權力下放不夠,中央對地方的放權、地方政府對學校的放權不夠,所以抑制了活力。從橫向配置而言,教育行政部門有事權,但是財權、人權相對不夠,制約了教育的改革。」
「教育管理有三個層面,一是老師怎麼管學生,二是政府怎麼管學校,三是誰管政府。現在的問題是學校對老師管得挺死,政府對學校管得挺死,但誰來管政府這是一個問題,實際上行政權力有自我膨脹的趨勢,而且這種行政權力擴張在歷史上有一定的必然性,與此相伴而生的是行政越權的現象,導致行政相對方的權利受到一定的侵害,從而阻礙教育發展,損害教育公共利益,侵害公民和學校權益。」褚宏啟說。
「我們現在講要建立一種治理體系,要提高治理能力,主要目標還是形成一個政府宏觀調控、學校自主辦學、社會積極參與的現代教育體系,但事實上,社會力量基本被排除在決策和管理之外。我們主要是為社會培養人才,但我們從來不直接聽取社會的意見,這樣我們是不能夠培養出數量、質量都符合要求的高水平人才的。」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劉寶存認為,教育治理體系存在問題和缺乏社會參與也有諸多關系。
劉寶存曾在芬蘭申請課題,「我們在申請的時候有一個要求很有意思,高校管理方面的課題必須要企業人員參加。在歐美國家的教育領域,社會參與度都非常高,一些專業委員會、聯合會、基金會常常會發揮很大的作用,這種中介組織通過資助、研究、評估、咨詢、協調、監督影響教育管理,這個作用是很大的。但是我國基本上沒有。」劉寶存說。
石中英則認為,這與長期以來改革的積弊也有著莫大的關系。「30多年來,改革自上而下,越往省級部門、縣市部門以及具體的學校,改革的自主性、積極性、主動性越弱,形成了下級部門改革中等待觀望的普遍心態,降低了基層改革的活力。實際上,各個領域的問題都出在基層,對問題最敏感的也是基層一線的同志,他們解決問題的心情也最急迫,他們應當是改革的主體,有改革的話語權。要激發基層的改革活力,整合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來推進教育改革,都迫切需要轉變傳統教育管理模式,建立現代教育治理體系。建設教育治理體系、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根本任務是要釋放基層改革活力。」石中英說。
如何實現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
必須採取「確權」、「分權」、「放權」和「讓權」等四個重大舉措,科學配置教育行政權力,建立完整的公共教育權力制衡機制
遏制政府教育職能部門公共權力的不斷擴張,建立權力邊界清晰、權責匹配、相互制約、執行有力、接受監督的國家公共教育行政權力配置機制,多位專家表示,這是建立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的關鍵所在。
「要全面推進我國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採取『確權』、『分權』、『放權』和『讓權』等四個重大舉措,科學配置教育行政權力,建立完整的公共教育權力制衡機制。」張志勇說。
「『確權』即確定教育行政權力歸屬,改變多頭管理導致互相扯皮、管理效能低下的局面。這主要表現在職業教育管理、民辦教育管理和校外機構管理方面。建議將勞動人事部門管理的技工教育、技師教育交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由教育部門統籌管理整個職業教育。勞動人事部門主要負責制定行業標准和嚴格實施職業資格制度。另外,要將民辦教育機構和校外教育機構的資格准入交給教育行政部門統籌管理。」張志勇說。
對於教育、編制、人事部門管理許可權相互交叉、邊界模糊現象,張志勇提出,要盡快「分權」。張志勇建議,在教育人事權力配置方面,國家必須釐清各自權力邊界,將教師招聘權和職務(職稱)評審權還給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教育財政權力配置方面,要與教育、財政等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建立權力清晰、權責明確、分權與制衡相統一的教育財政管理體制。
在「放權」方面,張志勇認為,加快教育管理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向地方政府和學校放權,是激活地方政府和學校辦學活力的關鍵。一方面,中央政府要向省級政府下放地方教育的統籌權,包括教育管理職能的調整,教育事業的規劃等;下放高等教育的統籌權,包括高等學校的設立權、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改革權等;下放統籌推進教育改革的自主權,包括符合國家法規和中央政策的各項教育改革試點。另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向學校放權,關鍵是要依法確保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包括人事管理自主權、自主招生權、財政教育經費和合法募集的教育經費的自主使用權等。
「在歸還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同時,學校和學院也必須完善內部治理機制。」石中英說,從高校而言,學校要為學院發展服務,要建立學術委員會,確定以學術權力為軸心,同時要用好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大會、黨政聯席會議等民主管理的平台,才能激發基層創造改革的活力,促進中國大學的內涵式發展。
對於一所中學來說,郭涵認為,學校要提高治理能力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第一要全面、准確理解改革的任務,自覺地運用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戰略思維、底線思維來思考問題、謀劃思路、改進工作,要進行綜合改革,不能顧此失彼、跑偏走樣,也不能斷章取義、生搬硬套。要給學校一定的自主權,要明確學校的辦學目標。第二要廣泛凝聚共識,有所擔當。隨著形勢的發展,改革的難度和風險都在不斷加大。過去合理的做法,現在可能不適應現實需要了。以前長期有效的,可能現在失靈了。要建設學習型學校,解放思想,增強改革的信心,形成改革合力。第三要協調推進改革,在教育內部,統籌推進課程、教學、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等,從人民群眾和廣大師生最期盼的事項改起,從各個部門、社會各界、師生員工形成共識的環節改起,促公平、抓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北京中關村第一小學校長劉暢也認為,在政府放權的同時,學校也應加快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要從管理走向引領,從標准走向個性,從制度走向文化,從行政走向學術,從資源走向開放。「一方面,要激發教師的生命自覺,把各種教學自主權還給教師;另一方面,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校事務。此外,要帶動家長、社區一起參與學校的教育活動,構建起一個全方位的立體教育環境。」
「讓權」,即改變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集權管理教育的局面,充分調動社會包括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參與教育管理、學校管理的積極性。張志勇說:「一是向社會組織讓權,各級政府可以把各種決策、專業管理、質量管理、教育改革項目等委託給具有資質的教育專業服務機構或者行業協會。二是向社會讓權,讓作為教育利益相關方的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各級各類教育的決策、監督和管理。」
「現在最重要的是調整政府的角色定位,改變政府的管理方式。要建立委員會制來吸收社會力量參與教育決策和教育內部管理。要真正建立和發展一批中介機構,特別是學術性的專業組織來參與教育的管理。要通過完善立法和學校的章程來完善學校制度。還要進一步推進信息公開。」劉寶存說。
「此外,要通過一定的手段對行政權力進行嚴格制約。」褚宏啟說,第一要通過實體立法限制教育行政權力,政府依然需要對學校進行監控,但應該強調服務和支持,強調間接管理、宏觀管理。第二要進行程序立法,通過信息公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申訴等手段限制政府權力。第三要實行行政問責,三者合一能讓權力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又受到一定製約,這才是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的特點。(記者 易鑫)
❸ 什麼是學校治理請結合實例談一談基礎教育學治理經驗。
,最基本的是要弄清楚原則、方法、關系,把這「三大抓手」落實了,我們一定能以治理促發展。
落實原則,優化教育環境
原則是學校辦學的基本准則。堅持原則辦學是進一步治理學校政治生態、營造風清氣順的教育教學環境的重要方式。
一是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國家教育相關政策法規。具體可落實到辦學過程中,細化到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和課程建設上。對於一系列關於學校管理及教師權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學校要進一步貫徹落實。
二是完善和落實學校章程。章程的制定和修改要基於「辦什麼樣的學校」和「怎樣辦好學校」的深層次思考,明確學校的辦學理念,形成學校共同的價值認同,並予以細化落實。
三是明確學校發展規劃。在學校章程的統領下明確學校發展規劃,描繪學校發展藍圖。發展規劃決定著學校到哪裡去、怎麼走,是學校發展的方向和引領。學校發展規劃可以是三年、五年或者十年,每學年的工作計劃都要圍繞規劃來確定。
四是構建完善的制度體系。學校制度作為學校推行教育人文化和法治化的載體,理應改變重管控、輕權益的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權,在實體內容與制定程序方面加以體現:在內容上,應當維護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在制定程序上,應改變傳統的教育行政管理單方制定製度的做法。可嘗試學校、學生、家長三方論證,達成廣泛的認同感和執行的公允度。學校制度的最大功能在於對教學各方權利義務的設定,以形成促進教育健康發展的良好秩序環境。
講求方法,實現良性運轉
學校實現有效治理,要求學校主要領導既能按章辦事,又能注意方法。
構建合理有效的級部管理體系,彰顯管理特色。學校管理工作千頭萬緒,只有積極構建合理有效的級部管理體系,才能推動學校有效運行,彰顯管理特色。學校可構建三個平台,即校長領導下的「決策平台」,分管副校長組成的「管理平台」和級部的「執行平台」。在此前提下完善「級部管理」運行機制,校務委員會決策,學校管理中心統籌,級部主任(副主任)落實。學校將「日常管理」「課務安排」「教師培訓」「過程考核」等權力下放,鼓勵級部開展有創意、有針對性的活動。通過學校「決策層」「管理層」的統整管理和「執行層(級部主任)」的目標責任管理,共同達成治理目標。
以質量提升為目標,通過治理有效實施素質教育。學校教育教學以「孩子的全面發展」為價值導向,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和興趣點、學生成長過程和發展延續,著力解決基礎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學生負擔重、素質教育推進難、管理課程相對單一等問題,引導教師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定位教學取向和策略,真正讓教育回歸本真。將學生「自信、自尊、自覺、自強」作為學校育人目標,並貫徹到課程改革、校園文化建設、教育管理的各方面,堅持多元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將學生個性化發展放到突出位置,強調學生動手體驗、團隊合作、身心健康,引導教師開展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研究,改變傳統的教學評價內容和形式,把減負提質落到實處。
❹ 涔℃潙鏁欒偛娌葷悊鍖呮嫭鍝浜涘唴瀹癸紵
涔℃潙鏁欒偛娌葷悊鍚嶈瘝瑙i噴濡備笅錛
1銆佸畬鍠勪埂鏉戞暀鑲叉不鐞嗕綋緋伙細寤虹珛鍋ュ叏涔℃潙鏁欒偛娌葷悊鐨勭粍緇囨満鏋勩佽勭珷鍒跺害鍜屽伐浣滄祦紼嬶紝鏄庣『鍚勭駭鏀垮簻銆佸︽牎銆佸跺涵鍜岀ぞ浼氱瓑鍚勬柟闈㈢殑璐d換鍜屼箟鍔★紝褰㈡垚縐戝︺佽勮寖銆佹湁鏁堢殑涔℃潙鏁欒偛娌葷悊浣撶郴銆
2銆佹帹榪涗埂鏉戞暀鑲茬幇浠e寲錛氶氳繃鍔犲己涔℃潙瀛︽牎鐨勭‖浠惰炬柦寤鴻撅紝鎻愰珮鏁欏﹁懼囨按騫籌紝鏀瑰杽鍔炲︽潯浠訛紝鎺ㄥ姩涔℃潙鏁欒偛鐨勪俊鎮鍖栥佹暟瀛楀寲鍜屾櫤鑳藉寲鍙戝睍錛屾彁楂樹埂鏉戞暀鑲茬殑鐜頒唬鍖栨按騫熾
瀵瑰啘鏉戞暀鑲茬$悊璧峰埌浜嗙Н鏋佺殑浣滅敤銆備絾鏄榪戝勾鏉ワ紝涓鍥藉啘鏉戠粡嫻庤繀閫熷彂灞曪紝鍩庨晣鍖栨按騫沖姞閫燂紝瀵瑰啘鏉戞暀鑲茬$悊鎻愬嚭浜嗘柊鐨勬寫鎴橈紝鍐滄潙鏁欒偛綆$悊闈㈠規柊鐨勬柊褰㈠娍涓嬪備綍鏀歸潻鍜屽壋鏂版暀鑲茬$悊錛屾垚涓哄綋涓嬪啘鏉戞暀鑲叉敼闈╀簾寰呰В鍐崇殑涓涓闂棰樸
涔℃潙鏁欒偛浣滀負褰撳墠涓鍥芥暀鑲蹭綋緋諱腑涓縐嶄富瑕佷互鏁欒偛媧誨姩瀹炴柦鍦烘墍鎵鍦ㄥ湴鎬ц川鍐犲悕鐨勬暀鑲插艦寮忥紝鍏跺疄璐ㄦ槸涓庡煄甯傛暀鑲層佸煄闀囨暀鑲茬浉瀵硅岃█鐨勩備笌涔嬬浉綾諱技鎴栬呭叿鏈夊寘鍚鍏崇郴鐨勶紝榪樻湁璇稿傚北鍖烘暀鑲層佺墽鍖烘暀鑲茬瓑銆
涔℃潙鏁欒偛鐨勫疄鏂藉湴錛屽熀鏈鏄鍦ㄤ埂鏉戱紙鎴栬呰存槸鍐滄潙錛夈備埂鏉戞暀鑲叉墍闈㈠圭殑鍙楁暀鑲茬兢浣擄紝涔熷熀鏈閮芥槸鍐滄潙浜哄彛銆傝岄櫎浜嗗皯閲忔垚浜烘暀鑲叉ц川鐨勬暀鑲插艦寮忎箣澶栵紝涔℃潙鏁欒偛鐩鍓嶄富瑕佹槸涓哄湪涔℃潙涓鐢熸椿鐨勯潚灝戝勾鎻愪緵鏁欒偛鏈嶅姟鐨勶紝鑰屽叾涓鍙堜富瑕佹槸瀛﹀墠鏁欒偛鍜屼箟鍔℃暀鑲查樁孌電殑瀛╁瓙銆
榪戜簺騫達紝浼撮殢鐫鍩庡競鍖栬繘紼嬬殑鍔犲揩浠ュ強鍖哄煙銆佸煄涔¢棿鏁欒偛鍙戝睍涓嶅潎琛¢棶棰樼浉瀵圭獊鍑猴紝澶ч噺鐨勫啘鏉戜漢鍙h繘鍏ュ煄甯傜敓媧伙紝澶ф壒鏉ヨ嚜鍐滄潙鐨勫﹂緞浜哄彛娑屽叆鍩庡競瀛︽牎錛屾棦緇欏煄甯傚︽牎甯︽潵浜嗗ぇ鐝棰濈瓑闂棰橈紝涔熶嬌寰椾埂鏉戝︽牎鐢熸簮澶ч潰縐嫻佸け錛屼埂鏉戞暀鑲插湪涓嶆柇鎾ゅ苟涓姝i潰涓寸潃涓ュ郴鐨勭敓瀛樺洶澧冦
❺ 濡備綍鎺ㄨ繘鏁欒偛娌葷悊浣撶郴鍜屾不鐞嗚兘鍔涚幇浠e寲
蹇呴』閲囧彇鈥滅『鏉冣濄佲滃垎鏉冣濄佲滄斁鏉冣濆拰鈥滆╂潈鈥濈瓑鍥涗釜閲嶅ぇ涓炬帾錛岀戝﹂厤緗鏁欒偛琛屾斂鏉冨姏錛屽緩絝嬪畬鏁寸殑鍏鍏辨暀鑲叉潈鍔涘埗琛℃満鍒
銆銆閬忓埗鏀垮簻鏁欒偛鑱岃兘閮ㄩ棬鍏鍏辨潈鍔涚殑涓嶆柇鎵╁紶錛屽緩絝嬫潈鍔涜竟鐣屾竻鏅般佹潈璐e尮閰嶃佺浉浜掑埗綰︺佹墽琛屾湁鍔涖佹帴鍙楃洃鐫g殑鍥藉跺叕鍏辨暀鑲茶屾斂鏉冨姏閰嶇疆鏈哄埗錛屽氫綅涓撳惰〃紺猴紝榪欐槸寤虹珛鐜頒唬鏁欒偛娌葷悊浣撶郴鐨勫叧閿鎵鍦ㄣ
銆銆鈥滆佸叏闈㈡帹榪涙垜鍥芥暀鑲叉不鐞嗕綋緋誨拰娌葷悊鑳藉姏鐜頒唬鍖栵紝蹇呴』閲囧彇鈥樼『鏉冣欍佲樺垎鏉冣欍佲樻斁鏉冣欏拰鈥樿╂潈鈥欑瓑鍥涗釜閲嶅ぇ涓炬帾錛岀戝﹂厤緗鏁欒偛琛屾斂鏉冨姏錛屽緩絝嬪畬鏁寸殑鍏鍏辨暀鑲叉潈鍔涘埗琛℃満鍒躲傗
銆銆鈥溾樼『鏉冣欏嵆紜瀹氭暀鑲茶屾斂鏉冨姏褰掑睘錛屾敼鍙樺氬ご綆$悊瀵艱嚧浜掔浉鎵鐨銆佺$悊鏁堣兘浣庝笅鐨勫矓闈銆傝繖涓昏佽〃鐜板湪鑱屼笟鏁欒偛綆$悊銆佹皯鍔炴暀鑲茬$悊鍜屾牎澶栨満鏋勭$悊鏂歸潰銆傚緩璁灝嗗姵鍔ㄤ漢浜嬮儴闂ㄧ$悊鐨勬妧宸ユ暀鑲層佹妧甯堟暀鑲蹭氦鏁欒偛琛屾斂閮ㄩ棬綆$悊錛岀敱鏁欒偛閮ㄩ棬緇熺圭$悊鏁翠釜鑱屼笟鏁欒偛銆傚姵鍔ㄤ漢浜嬮儴闂ㄤ富瑕佽礋璐e埗瀹氳屼笟鏍囧噯鍜屼弗鏍煎疄鏂借亴涓氳祫鏍煎埗搴︺傚彟澶栵紝瑕佸皢姘戝姙鏁欒偛鏈烘瀯鍜屾牎澶栨暀鑲叉満鏋勭殑璧勬牸鍑嗗叆浜ょ粰鏁欒偛琛屾斂閮ㄩ棬緇熺圭$悊銆傗
❻ 如何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政府宏觀管理,就是要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創新方式,把該放的放掉,把該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學校自主辦學,就是要落實學校辦學主體地位,明確權利責任,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社會廣泛參與,就是教育質量要接受社會評價、教育成果要接受社會檢驗、教育決策要接受社會監督,最大限度吸引社會資源進入教育領域。政府、學校、社會,管、辦、評三者之間,權責邊界既應當是清晰的,又一定是相對的,既相互制約又相互支持,由此形成現代教育治理體系,不斷提升現代教育治理能力。
一、把方向,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把握辦學方向,是政府的首要職責。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做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工作,始終是教育第一位的要求。當前的關鍵,是要把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實化、具體化,轉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體現到課程標准、教材編寫以及考試評價之中。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近,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要抓好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三愛」教育,創造有效形式、形成長效機制。在各級各類學校全面開展節糧、節水、節電「三節」活動。特別是節約糧食工作,要從餐桌抓起,從食堂抓起,從各級各類學校抓起,營造勞動光榮、節約光榮的濃厚校園文化氛圍。要突出誠信教育重點。
在教育系統大力開展誠信教育,將學生誠信表現記實性寫進成長記錄,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有效機制,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價值觀念和制度保障。要用鐵的手腕治理考試招生違規違紀問題,用鐵的紀律維護考試招生公平公正,堅決守住教育考試招生這塊凈土。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出台《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創新教學方法,分學段有序推進,打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文化根基。要堅持知行統一原則。完善「青少年志願服務制度」,明確學生在學期間參加志願服務的要求,以記實方式納入學校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
加強和改進體育美育工作。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通過多種形式,保障學生體育活動時間,教會學生掌握一兩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推進體質健康測試,學生測試結果通知家長,學校測試結果向社會公開。要改進美育教學,充分發掘傳統藝術資源,因地因校制宜,教會學生使用一兩種樂器、培養一兩項藝術愛好,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部署和推進各類課程改革。出台實施《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研究制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准,對各學段育人目標和各學科內容設計提出具體要求。修訂課程標准,啟動普通高中課程標准修訂工作,修訂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教學大綱,研究提出大學相關教材修訂和使用意見。做好教材編寫工作,全面修訂義務教育各年級各學科教材,完成義務教育德育、語文、歷史三科起始年級統編教材審定;組織修訂中等職業教育教材;修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高質量編寫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確保其政治性和學術性的高度統一。
二、促公平,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在教育公平上多想辦法、多做實事,用教育公平重新審視體制機制,重新評估政策措施,通過規則調整和制度創新,不斷提高教育公平水平。
兜底線,保障每一個孩子都有學上。要抓好貧困地區教育。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緊緊扭住教育這個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保證貧困家庭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研究實施「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編織貧困地區兒童成長安全網,增強脫貧致富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要重視農民工子女教育。把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流入地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疇,努力保證他們能在當地就讀,完全由公辦學校接收暫時有困難的,可以採取向民辦學校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
努力做好隨遷子女在當地升學考試工作,擴大進一步接受更高一級教育的機會。要支持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啟動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提高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覆蓋率。要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抓緊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密切會同相關部門,緊緊圍繞留守兒童安全、學習、情感等提供有效服務。要高度重視殘疾人教育,全面部署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
保基本,使每一所學校都達到基本辦學條件。要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增加對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資金投入,提高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落實《關於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意見》,使貧困地區學校教學設施、生活設施符合安全、學習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對確有需要的村小和教學點,不僅要堅持辦,而且要辦好。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將各地辦學條件達標情況列入督導,全面普查,納入學校管理信息系統,並向社會公開。要多策並舉,切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上水平,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要優化學校布局。學校布局規劃要納入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從嚴控制農村學校撤並行為,調整須經省級政府批准。創新學校管理模式,鼓勵強校帶弱校,組建教育聯盟,推行學區一體化管理,探索學校託管,實行公辦學校標准化建設,加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力度,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破解擇校難題。
要進一步提高農村學生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繼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擴大「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規模,調整完善招生規則,讓更多部屬及省屬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惠及農村學生,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形成巨大的人才紅利。各地各高校都要建立健全逐步提高招收農村學生比例的長效機制,並將每年招收農村學生比例向社會公布。要提升中西部地區教育水平。
教育資源要繼續向中西部傾斜,加強東中西部教育協作,鼓勵優秀教師以多種形式到中西部服務,強化國家重點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的意識,為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多做貢獻。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作出貢獻。今年,全國80%以上中小學校要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奠定教育信息化基礎。推進「優質資源班班通」,使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通達具備條件的每一個班級,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深度融合。
三、調結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不斷調整優化教育結構,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也是政府教育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當前應著力在發展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上多下功夫。
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從完善基本制度入手,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校企緊密合作、產教深度融合、中高職銜接、職普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今年將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要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
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要全面清理各類歧視性政策,創造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出台關於進一步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的若干意見,進一步解決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法人屬性、產權歸屬、教師保障、財政扶持等問題。要根據三中全會要求,積極探索運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推動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
四、抓改革,積極穩妥破解考試招生制度難題。
推進改革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當前,教育改革任務艱巨繁重,三中全會作了全面部署,我們要一項一項地抓好落實。今年的重中之重是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出台實施方案。教育部將出台「總體方案」和關於高考、外語一年多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考試招生違規處理等配套「實施意見」。各省要根據教育部總體方案和實施意見,結合本地實際,出台改革「實施方案」。
開展改革試點。在有意願、有條件的若干省份和高校開展改革試點。改革試點包括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改革試點省份和高校要出台試點「實施辦法」。
改進考試內容。抓緊研究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等課程考試內容改革,完善國家考試題庫。高等職業教育推廣「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方式。
確保公平公正。這是社會各界最為關心的問題。確保公平公正,最重要的是理清責任、落實責任。要抓緊完善並嚴格執行責任追究辦法,健全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有錯必糾,有責必問。調整高校招生委員會人員構成,增加教師、學生及校友代表。建立校長作為法人代表簽發(或授權簽發)錄取通知書制度,公布各校錄取通知書簽發人名單。對學生作弊、作假,經查實除按規定處罰外,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提供就學、就職單位了解。進一步清理規范和逐步減少各類加分政策。
加強宣傳引導。要加強改革舉措的可行性論證,加強改革的風險評估。充分考慮教育的周期性,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則,提前公布高考改革實施辦法。要加強對改革辦法和政策的宣傳解讀,確保改革平穩有序推進。
五、轉職能,改進教育管理方式。
政府是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在「管辦評分離」中,政府管理的改革是前提、基礎。推進政府管理改革,核心要義是加快轉變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同時督促基層和學校把權接住、管好,確保放而不亂。
積極簡政放權。「善政必簡」。只有該簡的簡,該放的放,才能激發學校和社會活力、需求潛力和發展動力,才能從名目繁多、繁瑣細碎的評估、評審、評比中解脫出來,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抓大事、議長遠、謀全局,做好該做的事、能做的事。要加大行政審批改革力度。按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對已經明令取消的,要不折不扣地放給學校、放給社會,不能變相保留。對保留的項目,要抓緊清理審批流程,公開審批的標准、程序和結果。要統籌整合專項資金。
根據財稅體制改革要求,整合農村義務教育改善辦學條件專項資金,統籌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建設資金,擴大基層和學校資金統籌使用權,提高資金使用的整體效益。要減少各種檢查活動。建立檢查工作歸口管理,整合各種常規性和臨時性檢查,給學校創造一個安心靜心辦學的環境。簡政放權,當前重點是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
加強標准建設。標准具有普遍的約束力。要依據標准進行規范化管理,用標准加大投入、加強監督、加強約束,從根本上減少管理中的隨意性。這些年,相繼出台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標准,但目前一些領域仍然空白,有的已經不合時宜,有的甚至相互矛盾。去年教育部制定了《標准與指南》制定和發布規程,強化對國家教育標准體系的頂層設計。
要加快對一些標準的廢止、修改,制定學校建設、經費投入、教師編制、教育質量、儀器設施、專業教學、語言文字等標准,加快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標准體系。特別是要推動健全各級教育生均撥款制度,提高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准,完善職業教育、普通高中生均撥款制度,研究學前教育、高等教育成本分擔與運行保障機制,健全教育財政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要優化教育投入結構,堅持向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傾斜,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傾斜,向教師隊伍建設傾斜。要加強教育經費監管,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嚴防違規違紀行為和鋪張浪費現象。
推進法治建設。「政貴有恆」。法治是現代教育治理的基本特徵,對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具有穩定持久的保障作用。要推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等4部法律一攬子修訂工作,抓緊職業教育法和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工作,不斷健全教育法律制度體系。要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健全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
強化教育督導。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要簡政放權,也要加強監督監管。教育督導是政府加強宏觀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決策、執行、監督三者相互協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要進一步完善督學、督政、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系。推進國家、省、市、縣四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和隊伍建設。印發深化教育督導改革 轉變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見,加強教育督導機構建設,充實教育督導隊伍力量。
研究制定督學管理辦法,提高督導工作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做好督導重點工作。督政方面,繼續開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省級督查、國家認定工作,探索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監測和復查制度,印發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辦法、省級政府發展義務教育督導考核辦法,加強對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監督檢查。督學方面,完善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實現全國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推進學校規范辦學行為。
制定學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辦法,推動學校辦出特色,扎實實施素質教育。質量監測方面,制定發布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方案,開展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科學評價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質量,為改進教學和科學決策提供支撐。制定教育督導報告發布辦法,完善教育督導報告發布和限期整改制度,加大復查和問責力度。
六、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教育有沒有活力,關鍵要看學校有沒有活力。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把學校作為基本立足點,建立以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為導向的工作機制,最大程度地激發學校作為教育「細胞」的活力。
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形成自我約束、自我規范的內部管理體制和監督制約機制。這也是政府放權的制度前提。對公辦普通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根本制度,要進一步健全和落實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范圍和規則。落實教職工代表大會的民主參與機制、理事會(董事會)的社會聯系和合作機制。加強高校學術委員會建設,出台高校學術委員會規程,規范學術委員會的組成、權責和運行規則。
章程是明確學校內外部權利義務關系、促進高校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的重要載體。要按照統一部署,加快推進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對民辦高校,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學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善理事會(董事會)結構,規范決策程序。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制度,保障校長、教職工特別是學生等相關主體的權利。對中小學,主要是加強黨組織建設,實行好校長負責制,加快推進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家長委員會建設。
推進依法辦學。教育部根據《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正在研究制定依法治校指標體系,形成依法辦學的考核標准、考核辦法,為政府、社會、家長監督評價學校辦學行為和管理活動提供依據。要把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成效作為評價學校領導管理水平、治校水平的重要內容,切實推動學校管理觀念的轉變。教育部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對學校辦學活動合法性的監管上,提高學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堅決杜絕任何學校出現有悖於法治原則的管理手段和規定。要建立和完善教師申訴、學生申訴制度,讓每一個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學校管理中都能直接感受到法治的力量。要建立教育領域公益性法律服務機制、學校安全事故依法調解制度,完善保障學校依法辦學的制度環境。
堅持面向社會。學校只有主動面向社會、服務社會,不斷提高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服務水平,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教育部將出台關於引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在辦學思路、模式、方法上向應用技術大學轉變。
七、發揮社會評價作用,動員社會參與支持監督教育。
在「管辦評分離」中,評價是反饋環節,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客觀、科學、公開、公正的評價,是增強教育工作針對性、有效性的前提,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為學校改進工作提供依據。治理模式下的「社會評教育」,實質是要把評價權和監督權更多交給社會、回歸社會,在「管」與「辦」的互動中,保持相對獨立性,成為教育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
發揮行業企業作用。在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下,教育所提供的課程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所創造的科研成果,最終都要接受市場和社會的檢驗。這不僅要求我們的辦學理念、辦學方式和培養模式做出調整,也要求我們的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相應變革。行業企業是教育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畢業生最終的去向。無論是職業院校,還是普通院校,都要加快建立行業企業評價機制,吸收行業企業參加教育質量評估,把行業企業的評價作為衡量辦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
重視行業企業評價,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畢業生就業狀況。就業是個試金石,高校辦得好不好,歸根到底要看學生就業能力強不強、創業水平高不高。今年高校畢業生727萬,這都是國家寶貴人才。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學校責無旁貸,教育部門義不容辭。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在開發就業崗位、政府購買服務、鼓勵基層就業、激勵自主創業等方面,出台更多具體政策,解決畢業生就業創業中的具體困難。要加大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力度,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畢業生就業創業狀況作為高校評估重要內容。實行高校學生學籍信息和就業信息貫通,及時、准確、客觀地反映和把握各校各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並向社會公布。
強化專業組織評價功能。教育評價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正確發揮評價的監測、診斷、指導功能,專業機構不可替代。要支持現有專業機構建設,發揮專業學會、行業協會、基金會等各類社會組織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要加快培育獨立於教育部門的專業教育服務機構,不斷提高其評估監測水平。要引入競爭機制,推廣政府購買服務,通過合同、委託等多種方式向專業組織購買高質量的服務。
將加快整合國家教育監測評估機構和資源,為開展專業化監測評價提供支撐。加大力度推進一些機關職能向直屬單位和社會組織轉移,原則上各司局不再直接組織評估評價評審等具體事項。委託第三方全面啟動「教育現代化進程監測評價」和「教育滿意度測評」兩項監測評估工作。通過測評,及時發現問題,准確找出差距,切實提高各級政府和各級各類學校做好工作的自覺性、針對性,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和教育滿意度。
重視社會公眾監督。社會監督是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要推行教育部門、高校權力清單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社會各界在公開中監督。要通過信息公開,確保社會公眾及時、便捷、有效地獲取各類教育信息,這是社會監督不可或缺的環節和基礎。強化社會評價,
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各級各類學校主動加強信息公開,主動讓社會了解,提高政務和校務公開的水平,提高政府和學校的公信力。對各級教育部門,要按照中央關於推進政務公開的要求,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把各項政策和重要事項依法、及時、全面、准確地向社會公開。進一步加強職能公開、依據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監督公開。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點工程項目在決策前都要公開徵求意見,並以適當方式公布意見採納情況。
要加大行政審批公開力度,及時公布行政審批項目目錄、辦理程序和審批結果。大力推進工作過程公開,及時發布重大教育項目和工程實施情況。大力推進工作結果公開,推動教育質量標准、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和教育督導報告向社會公開。要公開違法違規事件查處結果。對各級各類學校,要把辦學條件能力、質量水平等信息向社會公開,讓社會了解。今年要進一步推動本科院校向社會發布教學質量年度報告。積極公開群眾關注的信息,對學校重大決策、政策及時宣傳,贏得社會理解;對突發事件要及時回應,掌握輿論主動權,樹立和維護學校的良好形象和聲譽。
當前,特別要加大高校招生和財務信息公開力度,細化公開內容、規范公開程序、擴大公開范圍,切實加強師生和社會對招生、財務工作的監督。信息公開,核心是「公開」,關鍵在「真實」,根本在「監督」。沒有「監督」的公開,就可能是不公開、半公開,甚至是假公開。要改革信息公開監督檢查機制,引進第三方參與教育信息公開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