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環境保護,教育為本,對農村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而小學《科學》這一門學科又為環保教育搭建了一個極好的平台,科學課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主要陣地,科學課程是實施環保教育的重要資源,在科學課中進行環保教育是實施環保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小學生環保意識淡薄的成因分析 1、當前小學生環保意識缺乏的原因及表現
農村地區的孩子普遍衛生習慣較差,學校附近的村子隨處可見的白色垃圾(早餐包裝、尼龍袋、油紙、廢棄物),以及孩子們不整潔的個人衛生狀況,清楚地告訴我們這些學生的家庭普遍缺乏環保意識。孩子們缺乏生態環保意識主要
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環保知識淺薄
大多數學生對生態環保知識了解少,缺乏基本的環保常識。比如:白色垃圾、廢棄電池等電子產品、干凈的江河水變黑的危害等知之甚少。許多學生認為保護環境就只是不要隨地扔垃圾、不要隨地吐痰、看見廢紙廢物主動撿起。 (2)環保目的不明
對於為什麼要進行環境保護?在對我們學校160名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大多數的學生都是認為不保護環境,地球就變成了垃圾場,大樹、小草、花都會死,河水會變得不幹凈。學生們覺得我們環保就是讓周圍變干凈,看不到垃圾,讓大自然更美麗,人類生活更美好。其實環保的目的就是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研究生態系統被破壞的原因,尋找保護的途徑與方法,自覺維護人與自然和諧均衡相處。
(3)環保意識缺乏
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意識到水、電資源的寶貴,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玩自然水、浪費水資源嚴重,也沒有節約電的意識,教室里常常無人了燈還亮著,完全沒有意識到缺水、缺電的嚴重性。這就需要學校進一步進行節約教育、環保教育。
(4 )環保行為習慣差
學生普遍環保行為習慣差,明知不能隨地吐痰,不能亂扔紙屑,不能進草坪踩踏,但是,校園里卻經常看到原本打掃干凈的地面常常會冒出紙屑等雜物;進草坪玩的學生也常有發現。
二、培養小學生環保意識的有效途徑
(一)、充分挖掘小學科學教材中能夠進行環保意識培養的內容
1、從學科的內容和特點來講,小學科學課與環保教育有著更多的共性,其內容更豐富、知識面更廣泛。 (1)道德教育內容
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環境對廢棄物的容納能力也是有限的。對資源的無節制掠奪開采,對環境的任意污染與破壞,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懲罰。通過破壞環境來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孫後代的生存,必將受到社會的譴責,從而
明確人對自然的道德責任和義務,樹立「保護環境光榮,破壞環境可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新型環境道德觀念。如四上第一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六下第五單元的《神奇的能量》„„ (2)行為教育內容
要求學生成為大自然的優秀管理員,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講究環境衛生,節約用水用電,收集廢紙廢鐵,愛護花草樹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主動參加環保宣傳教育活動,投身於環保事業。如三上第四單元的《它們是什麼做的》;三下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六下第二單元的《遺傳與變異》„„ (二)、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對學生滲透環保教育。
課堂教學中,有許多環境現象和環保問題單憑口頭講述或學生討論達不到形象、直觀的效果,很難引起學生的關注或在他們心中產生震撼。我們可以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把有關教學內容製成多媒體課件,並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插播一些錄像,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將課堂引入全新的境界,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能積極參與討論、探究解決環境問題、保護環境的方法。例如,利用多媒體播放「白色污染」情況:原來清澈見底的河水不見了,河面上常常漂浮著白色的塑料袋、飯盒、泡沫包裝材料等一次性塑料物品;在公園的綠樹從中,綠蔭地上,花壇里,不時可見扎眼的「白色」;在寬闊的馬路上,一陣風吹過,路邊的塑料袋吹上了天空,好像一隻只斷了線的風箏等。通過播放短片,讓同學們思考、討論:白色污染為什麼會如此猖獗呢?教育大家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不做污染和破壞環境的事,從而增強廣大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組織學生實地考察進行環保教育。
我在教學《水污染》一課時,先帶領學生到污染嚴重的河邊實地的調查研究,看看水面上有哪些漂浮物?這些漂浮物來自哪裡?聞聞河水有什麼氣味?因此,面對發黑發臭的河流,讓學生想到的是「什麼原因使河水發黑發臭?」、「河水發黑發臭有什麼危害?」,從而使學生對水質污染有了一個更直接的了解,增加了他們的感性認識,激發了學生的環境探究意識。
在學習《從岩石到土壤》這一課時,課前帶領學生走進自然,採集岩石標本和土壤標本,讓學生從採集標本的過程中學習,初步感知不同的岩石、不同的土壤來自於不同的地理環境,從而增長一些地理環境方面的知識。同時,學生在采
集標本過程中,接觸自然,親身體驗,了解實際中的地貌,得到的知識遠比單純的岩石和土壤的標本要多得多。特別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還獲得一些水土流失、樹木保護水土、植物生長與土壤等方面的知識,學生增長了見聞,無疑有利於我們滲透環保教育。
(四)、結合環保節日,開展宣教活動。
一年一度的環保節日有:中國植樹節(3月12日)、世界氣象日(3月23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愛鳥周(各地有異,一般為4月至5月初的一周)、世界無煙日(5月31日)、世界環境日(6月5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6月17日)、世界土地日(6月25日)、世界人口日(7月11日)、國際保護臭氧層日(9月16日)。通過這些節日,配合有關主題,舉辦環保知識講座;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徵文比賽;利用黑板報、牆報進行宣傳展覽;排演環保節目;進行環保知識的問卷調查等,逐步培養學生的環保參與意識。 (五)、讓環保教育得到課堂拓展,學練結合,讓學生形成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了環保教育,還要讓課堂得到拓展,讓學生學習和實踐相結合,最終讓學生形成合理利用自然環境的能力,發揮學生的環保作用。 (1)根據學習生活需要,有效使用廢棄物,進行課堂環保拓展教育。 教師在教學准備時,會發現我們諸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很多教具、學具都可以利用被人丟棄的廢紙板或廢木條等廢棄物來自己製作而成。為此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積極撿回廢棄物,為教師製作教具或為自己製作學具,還可以實行一些製作比賽,評比後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而且讓學生養成了環保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減少污染、變廢為寶的良好習慣。
(2)參與社會調查,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環保能力
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的方式,拓展課堂教育。如每年寒、暑假就給學生布置一個家庭作業:請你用你喜歡的方式,利用假期時間,調查一下你所在的村組和家庭每季度用的水電,並認真分析是否達到了節約用水電的要求。或者利用假期,自己去撿廢棄物去賣,看能否給自己掙本子費。這樣不僅鞏固了所學的課堂知識,而且久而久之,環保也就成為學生自覺的一種能力。
㈡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及對策如何分析
如下:
一、農村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1、辦學條件落後。
學校的辦學條件與校園文化等硬體設施方面有著密切關聯。根據數據顯示,農村小學明顯有辦學經費不足、設施老化、師資團隊缺乏等現狀,而校園硬體設施老化會直接限制教學活動;由於經費的不足,與城市教育相比,許多教學質量無法滿足,例如校園缺乏多媒體教室、計算機室等,而且在教師培養這一塊也會面臨問題。
誠然,教師的專業素質與教育水平是密切相關的,若是學校缺乏對教師的定期培養計劃,那其教學質量與理念也會逐步落後。根據調查表明,大部分農村小學教師不懂計算機網路的知識和操作,且單一的教學模式並不能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學水平的發展。
2、教師編制不足。
教師編制的不足是目前農村教育最常見的現狀,而農村小學代課教師居多,教師團隊缺乏穩定性。且農村小學存在一位教師教學多個學校的問題;農村條件艱苦,教師的待遇也不是很高,盡管也有素質較高的教師存在,但也很難安心工作,如此造成教師流失,代課老師增多的現象。
3、學校教學觀念落後。
受到農村教學環境的限制,師資隊伍有明顯的老齡化、學歷偏低、缺乏專業教師等現象。目前農村的小學教師依靠普通的理論以及教育模式進行教學,缺乏系統化的教學手段,只依賴學校所學以及淺薄的經驗支撐,教學思維並不前衛,存在局限性。而近年來小學教師雖然學歷均在大專之上但也並未達到教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4、缺失校園文化。
目前農村小學教育有明顯的缺乏校園文化建設的現象,受到辦學條件的限制,不能給學生提供課外閱讀書籍,課外活動的拓展也近乎沒有,只是一味的應試以及機械式的練題,此項因素嚴重製約了校園豐富的教學生活。
二、農村小學教育的改進對策
1、加大教育投資力。
學校的辦學條件直接影響了學校的教育水平,城市教學環境中,學生擁有更優質完善的教學資源和條件,而農村教育環境明顯有缺陷,大部分農村小學缺乏獨立圖書館、操場以及微機室等。各級政府應該首要重視農村教育的建設,加強考察力度,了解農村辦學條件的實際情況。
針對性地解決農村教育出現的問題。而經費一旦不足就會導致教學環境、硬體環境、問價建設等方面的落後,所以各級政府應該對農村小學的辦學環境進行改造,為農村小學提供充足的經費美化校園環境,充實圖書資料以及上課必須的儀器,合理完善資金的管理,確保學校的教育需求。
2、完善教育體制,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應該不斷地更新適應新的教育模式,這一點是必須引起重視的。因為教育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家的未來,而小學教育又是其基礎,為實現農村小學教育與城市教育的一體化,使得兩者並駕齊驅,這項目標尤其重要。
而教師的專業素質也是影響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不容忽視。農村小學應該嚴格執行小學教師資格的規章制度,積極吸引優秀專業的小學教師的任教,同時也應該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其次通過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的待遇水平,穩定師資團隊也是一項可行措施。
另外,建議城市學校與農村小學的教師進行定期的對調考察,加強兩者的合作交流,讓農村教師能夠學習到全新的教學模式,使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3、推行校園文化,加快教育的改革。
校園文化應該從辦學理念、校訓、辦學條件、校風校紀等方面著手,精神文化的建設也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育水平的發展,學校的建設應該在不斷創新的同時還得帶有自身的特色,物質文化建設與精神上的建設缺一不可,兩者應該齊頭並進。而對於教學課程的改革。
目前農村小學的學生在基礎知識上還有待提高,分科的課程過於分散化並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當建立綜合課程貫穿起來;另外農村小學應該合理利用自身的環境條件,比如將教育與農村的自然風光或者民族風俗相結合。
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時還能鍛煉實踐能力。合理科學地對教學課程進行改革,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發展的路線,利用優勢的條件找到適合農村小學的教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