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教育目的通常以什麼表示

教育目的通常以什麼表示

發布時間: 2024-05-20 10:47:42

⑴ 新時期我國教育目的是如何表述的怎樣理解其基本點

一、教育目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法律的規定,義務教育和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教育必須作到「兩個全面」,即「全面發展」和「面向全體(學生)」。目前我國的義務教育階段包括小學和初中階段。

其根本任務是「使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基礎」;基礎教育除了小學、初中,還包括普通高中階段。

所謂「全面發展」主要指要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都得到發展,在身體、心理和精神等維度都能健康成長。所謂「面向全體」就是應當為所有學生的發展提供全面的教育,從而為學生的未來成長和整體國民素質的全面提高服務。

基礎教育階段教育目的的落實顯然有別於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後者必須根據其教育的性質、任務和教育對象的特殊性確定具體的培養目標。

中學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既繼承以往的歷史文化傳統,又具有現代意識,在思想上、道德上、思維方式、知識才能以及心理素質方面,能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教育目的規定了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是培養人的質量規格標准,是對受教育者的一個總的要求。

二、理解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基本點 :

1、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勞動者,或者說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使學生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

3、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我國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徑。

(1)教育目的通常以什麼表示擴展閱讀:

教育目的的意義:

教育方針是國家根據政治、經濟的要求,為實現教育目的所規定的有關教育工作的總體要求。 它是教育政策的總概括,其內容包括教育指導思想、培養人才的總體規格,以及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等。

由此看來,教育目的與教育方式還是有所不同的:前者著重回答「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問題,後者除了回答「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問題,還要回答「怎樣培養人」的問題。

此外,也有學者認為,「教育目的」是理論術語,是學術性概念,屬於教育基本理論范疇;「教育方針」是工作術語,是政治性概念,屬於教育政策學范疇;教育目的可由社會團體或個體提出,對教育實踐不具約束力,教育方針通常是由政府或政黨提出,對教育實踐具有強制性。

⑵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養的人的質量和規格的總要求,即解決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的問題。按照《教育法》的規定,我國現階段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教育目的通常以什麼表示擴展閱讀:

教育目的不同於培養目標和專業培養規格。教育目的是對各級各類教育的人才培養標準的總體要求,而培養目標、專業培養規格是某一層次、類別教育或某一專業的具體要求。培養目標、專業培養規格的制訂不應違背教育目的,但又不等於教育目的。

同時,教育目的也影響、制約著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總之,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是一般與特殊、普遍與個別、總與分的關系,依次為: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

⑶ 現階段我國教育目的包括哪些方面

現階段我國的教育目的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拓展資料

理想性

教育目的是確定培養人才的一種理想的規格,是教育工作所追求的最終統一目標,但教育工作實際的結果由於受到各種因素影響,不可能每個學生都能達到理想的水平

層次性

一般有這幾個層次:國家(或政黨)的教育目的,學校的教育目的(培養目標,校長的思想),學生(包括家長的)教育目的,教師的教育目的。尤其教師的教育目的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各層次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都受到國家的教育目的的指導和制約。

共性和個性的統一

分析古今中外的教育目的,可以得出這樣得出這樣的結論:教育目的里既包含培養人的共性,也包含培養人的個性兩個層面,或側重於培養人的共性,或側重於培養人的個性,或兼而有之,這與確定教育目的的指導思想有關。

⑷ 我國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是什麼

我國的教育方針: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國的教育目的: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