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做好優等生的培養工作21
所謂優等生,是指那些在思想品德和學習成績方面都高於教育培養目標對該生年級段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學生。這些班級中的優等生,常常會受到家長捧、鄰居誇、老師愛、同學敬,這種得天獨厚的優越地位,時他們形成了獨特的個性心理特徵。
優等生具有較強的進取精神。他們堅信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一定會向著更高水平發展。優等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容易使他們養成驕傲自大,看不起同學,不能容忍批評等不良品質。
優等生具有較強的榮譽感。這榮譽感能強化優等生原有的學習動力,從而形成新的學習動機,促使他們積極上進,去爭取更大的榮譽。但是,如果在追求成績和榮譽的過程中得不到及時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就有可能轉化為愛慕虛榮,過多地考慮個人得失,而不顧集體和他人的利益。
優等生具有強烈的超越同輩群體的心理趨向。但這種心理趨向如果處理不好則會發展為嫉妒心理,成為他們發展的障礙。
優等生在班集體中具有一定的威信,影響面也大,在與班主任的交往中扮演著與一般學生不同的角色。因此,在了解優等生個性特徵的基礎上,班主任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做好優等生的教育工作。
一、堅持「響鼓要用重錘敲」的方法
對優等生的教育要高標准、嚴要求,決不能只看到其優點,偏袒其缺點,更不能把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優等生的惟一尺度,從而在「一俊遮百丑」的思想影響下,放鬆對他們思想品德上的要求。班主任應該經常提醒他們與同學友好相處,取長補短,不斷向更高的目標攀登。例如,王明一直是班中的佼佼者,在學校的各項競賽中,他總能為班級、為自己爭得榮譽,老師和同學都以他為榮。有一次,學校舉行作文比賽,可那天王明生病了,老師就派了另一個同學小吳去參加,結果小吳得了第二名。王明知道後,笑著對其他同學說:「有什麼了不起,如果我不生病的話,肯定能得第一。」班主任應老師獲悉後,把他叫到辦公室,給他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他到一位木匠師傅那裡去學手藝,因為他很聰明,所以沒過多久,他就已經會做基本的傢具了。他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就不想再繼續學,告別師傅回去了。可到了村裡,他才發現,他們村的幾位木匠做出來的傢具別具一格,比他的好多了。那人頓時覺得無地自容……故事還沒講完,應老師就已經看到王明羞愧地低下了頭,他低聲說:「應老師,我錯了,我不該驕傲自滿,瞧不起別人,我以後不會再這樣了。」應老師看到王明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就因勢利導地說:「老師知道你很出色,但不要忘記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你要和同學融洽相處,互相幫助。」王明豁然開朗。
二、不斷激勵,增強抗挫折能力
當優等生在准備不足的情況下出現挫折的時候,班主任應給予真誠的鼓勵,使他們保持心理平衡,保持旺盛的鬥志,引導他們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例如,校刊中經常發表同學們的作品,中隊長小於也積極投稿,總以為這是輕而易舉的事。可不知為什麼總是不能如願,小於有些氣餒了,他開始懷疑自己的寫作水平,變得越來越不自信。班主任許老師及時發現了這一情況,他鼓勵小於繼續投稿,並幫小於一起分析以前文章中存在的不足,指明他努力的方向,過了一段時間,終於在校刊上看到了小於的文章。
三、消除嫉妒心理,培養正確的競爭意識
正因為優等生具有強烈的超越同輩群體的心理趨向,因此很有可能會產生嫉妒心理。班主任要引導他們對嫉妒有一種正確的認識,並能認識到它的危害,要告誡學生,別的同學某方面比自己好,不能嫉妒,要尋找差距,奮起直追。班主任如果察覺到某位優等生有較強嫉妒心理,應及時進行疏導,幫他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引導他的心理沿健康的軌道發展。
另外,班主任要掌握好對優等生的表揚與批評的分寸,既不可過多地集中表揚;也不要吹毛求疵。既充分發揮他們的智慧和才幹,也要在工作實踐中教育他們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工作與學習、權利與義務、責任與榮譽的關系,促使他們不斷進步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