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北京海儒教育哪個好
擴展閱讀
經典曲藝包括哪些 2025-01-19 07:47:29
酷狗怎麼做歌詞 2025-01-19 07:42:03
中國如何避免教育陷阱 2025-01-19 07:41:20

北京海儒教育哪個好

發布時間: 2024-05-17 01:29:37

⑴ 漢武帝採納這一主張並在全國大力推行儒學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1.無為有為
歷史發展的大規律。戰後多為無為而治,如漢初崇道,建國初期的韜光養晦,都是本著一種不折騰與民生息的策略,這種策略是階段性的,隨著的社會的發展,物質資料的豐富,原有的策略與現實環境的契合度不高了,經濟上發展起來了,但綜合國力還不強,北方還有經濟差但軍事實力強的匈奴。到漢武帝時期,國家要發展經濟與經濟沒有好的發展之間的主要矛盾基本不存在了,而漢匈之間的民族矛盾成了主要的矛盾,因為武帝之前漢朝都是向匈奴和親送財物的。道家的不折騰思想是無為而治,上無為,而民自化,漢武帝接手的國家的主要組織結構是分封治下的諸侯國林立,領導人無為,諸侯國就要做大,時間長了必然會出現尾大不掉的局勢。漢武帝要想解決當時的主要矛盾(漢匈的矛盾),必先加強中央集權,強干弱枝,把內部後院的問題解決了,就可以對外有所動作了,而儒家相對於無為的道家來更尊君。
2.性格
道家的無為易衍生出小領導大幹部的格局。這與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的性格契合度不高。
3.新舊勢力更替的斗爭
主張道家無為的是竇太後及一幫老臣的治國政治主張,符合了漢初的社會需求,同時將他們的利益與他們的主張也綁定到了一起,他們有權,當然不喜歡折騰,因為他們是利益的享受者,而漢武帝接手後,做為新生的力量要掌權必須要折騰,只有折騰自己才有可能掌握權力。而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道德仁義,都是有階級定名份的,這與道家無為下自由產生的靠實力說話的理論是可以對抗的(高祖後女人干政,大臣廢立,都是靠實力說話,不靠社會地位,這也是孔子要解決的問題)君為臣綱,這種名份對於皇帝來說是很有利的。
4.階級社會的需要和學說的特點。
中國古代的社會都是階級社會,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是不可調解的,只能緩和,而儒家的學說,仁義道德都是有階級的仁義的有階級的道德。讓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各自約束一下自己,上面的對下面的別太苛刻,下面的對上面的要安分一些,不要做亂,這能緩和階級社會的矛盾,但只是把問題控制在一個范圍內不讓爆發,並沒有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是從思想上引導。但物質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些思想教化雖然能緩和矛盾,但矛盾還是存在,還是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被激化,光靠教化是不行的,所以帝王又用法家的思想,使用嚴刑峻法來治國。儒家是引導,法家是堵,把出問題的方方面面都堵上了,就不出問題了,但這樣人們的生活的壓力又很大,長期高壓更容易崩盤,秦已經驗證了,所以還要結合儒家平衡一下。法家多刻薄,所以儒家正氣,道家多大氣所以用道家正道。其實漢朝的統治是王霸雜糅,表面上看用儒家裝點門面,實際上是用法家暗箱操作。這也像現代管理的兩大手段,文化與制度結合。
5.中國人的信仰。
中國人的文化是海,無論是外民族入侵還是對外擴張,都是把其他民族的文化融合進來,並將其同化,因此中國人也不像西方人那樣有著比較長期和普遍的信仰,中國人的唯一信仰就是沒有信仰,什麼都信,什麼都不信,就是什麼好使信什麼,今天道家好使就用道家,儒家好使就用儒家,法家好使就用法家,都不好使了就混合到一起用,再不行就用馬家。儒家符合了武帝時的時代需求。
6.前車之鑒
秦焚書坑儒二世而亡國,漢朝有著深刻的思考,在政權更替的時候,儒家的這種上層建築,有時也能出一把力,對破壞因素有一些防範作用。漢反秦之道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