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提問閨蜜幼師怎麼教育小孩
擴展閱讀
兒童鼻炎做哪些檢查 2025-01-19 22:07:53
對異性同學怎麼稱呼 2025-01-19 21:59:34
動漫木乃伊裡面長什麼樣 2025-01-19 21:52:07

提問閨蜜幼師怎麼教育小孩

發布時間: 2024-04-27 23:18:41

㈠ 幼師如何與幼兒相處

孩子怎樣與幼兒園老師相處
仔細想想,家長與老師之間似乎存在著一種微妙的關系。一方面,家長擔心老師不喜歡自己的寶寶,不敢提出過多的意見,同時又擔心老師的不當行為會傷害孩子;另一方面,老師既希望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但有時又感到來自家長的壓力。這大概就是家長與老師之間關系的現狀。把孩子交給幼兒園是讓老師管的,管不好就是老師無能。家長抱著類似的想法,把孩子送來後一切都不再過問,看上去似乎是對老師完全的信任,其實是把身為父母的責任全部推給別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9幣,教育孩子是父母的首要御檔職責,誰也無法替代。假如把這么重要的責任交給別人,讓老師代替父母來管教自己的孩子,那麼這個孩子就太可憐了!因為他無法得到父母愛的關懷和教導,將來可能會對父子情、母子情十分淡薄!理智的父母都希望能與老師建立一種彼此信任的關系,而信任的前提是尊重,尊重對方的人格、工作並認可對方付出的努力。如果家長能夠尊重老師,與老嘶的溝通從一開始便不會有障礙。面對類似的問題,老師恐怕一時很難回答。孩子千差萬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果父母希望事事都是自己的孩子領先,一旦落後就去質問老師,認為老師對孩子沒有用心、沒有給孩子提供表現的機會,那麼家園之間溝通的大門就將被關閉。全盤接受孩子的一切,不拿他的短處與其他孩子的長處比較,這才是積極的教育方式。對老師而言,孩子的每個表現都有意義,好與不好都是幼兒期的正常反應。但如果父母對孩子稍弱的方面過於緊張甚至責問老師,便會給老師帶來很多壓力。我孩子很乖,絕對不會做出這種事情!盡管相信自己孩子的父母並沒有錯,但孩子在家中與在幼兒園里的表現不一樣的情況也經常發生,有時甚至令人深感意外。對老師提出的孩子的某些情況,父母如果一律不相信或者否定,那麼以後老師可能就不會再多講了,父母也就失去了解自己孩子真實情況的機會。另外,父母平常接送孩子的時候,與老師聊天也是維護關系的一個辦法,同老師聊聊剛剛發生的熱點事件、新聞,或最近最新的流行資訊,甚至就談談天氣。總之,好好找一找,話題是很多的。實在不善於與人交談也不要緊,僅就育兒的一些問題徵求老師的意見,也是保持愉快溝通的方式。幼兒園老師工作量大,很辛苦,過節時理應受到褒獎。其實家長給老師送禮,除了表示慰問,更希望老師日後能夠多多關照孩子。媽媽有疑問:別人都送,你不送,那你不是被列入黑名單了?我給老師送禮根本不求老師特別照顧孩子,只求老師別對孩子太差就行。持有類似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當大多數家長選擇送禮的時候,不送禮就成為個例,誰不擔心自己被集體排斥在外?家長害怕孩子在幼兒園中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有時送禮只是為了讓孩子不被老師另眼相看。僅僅因為沒有收到禮品就表現出明顯的不滿,這個老師至少在人品上是不合格的。不送禮就得不到正常的待遇,這對孩子的一生將產生多鎮爛亂么重大的影響!他也許會永遠記住這件事,記住送禮帶來的好處。我國有旬古話歷薯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過節時送一張賀卡、一束鮮花,就足以表達對老師的情誼。許多老師也很珍惜孩子送的賀卡,比起只要花錢就能買到的禮物,寫上祝福的卡片才是獨一無二的。有的老師還會把卡片收藏起來,等以後翻看時說不定還能想起這個孩子呢!大多數情況下,老師並不會因為某位家長沒有送禮而對孩子不好,事實上,老師也會因為收禮(特別是貴重的禮品)而感到煩惱。對老師而言,家長對自己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更加重要。這是因為老師不可能天天都過節,可是老師每天都要面對不懂事的孩子,若得不到家長的理解,當工作中碰到問題時,再貴重的禮物也無法解決,甚至還可能成為矛盾激化的焦點。其實為了和老師處得更好一些,就算不送禮或不送貴重......
怎樣建立幼師和幼兒之間良好的師生關系
一、尊重幼兒的人格。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的權利。不能用家長或老師的權威壓制學生。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和老師是同樣平等的人,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首要條件。

二、懂得欣賞幼兒。

感覺到被欣賞,學生就會從老師身上找到知已的感覺,老師就不再是一個嚴厲的管制者、一個權威者。

三、允許小朋友犯錯。

人無完人,孩子是在不斷地犯錯中成長起來的。當孩子犯錯後,必要的指導、教育還是要的,但我們不要指望,經過教育,孩子就不再、也不能犯錯誤了。教師的作用就是讓學生學會,在犯錯後明白一定的道理,並懂得自己總結出避免今後犯同樣錯誤的經驗。

總之,教師必須放下讓學生畏懼的架子,真正地走近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建立平等友好的、融洽的、良師益友式的新型師生關系。
新幼兒教師該怎樣與幼兒相處
新幼兒教師該怎樣與幼兒相處

通查找各種文章幾帶班經驗總結幾點 1、幼溝通同孩保持平等位 幼齡閱歷淺說內容少語句簡單教師應根據每孩同特點通講故事、作游戲、唱歌、跳舞、玩玩具引導啟發孩說通提問講述增加孩知識面溝通能力孩同思想先尊重才懂尊重、戴 2、待孩四:責任、、耐、童 責任每教育工作者所必須做名幼教師要清楚知道自工作本質、目任務通段間教任務完沒目達沒教育責任體現同我要朋友、家、幼園、自乃至社負責朋友祖花朵我應讓幼園健康快樂

幼教育種私博職業要求每幼教師要用真呵護班每位同情況充同角色孩脆弱候我慈母親孩耍脾氣候我嚴厲父親孩玩耍候我忠實玩伴

耐考驗道德修養、品質素質條件幼教象剛離父母懷抱童要求我要足夠耐習候教遍懂二遍二遍懂三遍三遍懂四遍……孩犯錯誤候我應該味責罵應該告訴:件事做錯做才確同我要養朋友講道德習慣理服師理應更嚴格要求自做朋友榜

童身幼教育工作者我相信都比較喜歡孩喜歡真、潑、、暇我要像孩要顆快樂、純真、永遠輕位師說師看應比實際齡五歲
幼兒教師怎樣處理與幼兒家長的人際關系
一、幼師與幼兒家長交往過程中易發生的分歧(一)對幼兒的教育觀念、態度與教育方法的分歧有的家長認為上幼兒園就是應該多學知識,多背詩、多做算術題,不能只顧「游戲」「玩」,不學知識,總是問孩子「學什麼了?」孩子答不上來,家長就不滿意;也有的家長認為,別學那麼多東西,吃好玩好就行了,小孩那麼累干嗎?有些家長對幼兒採取的教育方法迥然不同,持嚴厲粗暴專制的態度,方法簡單,信奉「棍棒」教育,不理解孩子的需要,常用命令干涉強迫孩子服從,傾向於專制教育;而教師講究的是耐心說服的民主教育的態度、方法。有的家長怕自己的孩子吃虧,「教育」自己孩子別的小朋友打你時,你就打他,打壞了爸爸帶他去看醫生;而教師教育幼兒要互相謙讓。這些顯然與教師的教育是矛盾的,這些分歧也妨礙對幼兒的教育。還有些家長對孩子在生活中的角色認識不同。有的家長把孩子看成是「掌上明珠」,生怕幼兒累著,對孩子採取的是溺愛放縱的態度。不但自己「溺愛」孩子,還把這種溺愛帶到幼兒園來,特別是要求老師也要「溺愛」他的孩子,而教師認為對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應有恰當的認識,要求幼兒要熱愛勞動,要培養幼兒獨立自理的生活能力,要引導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和決定。

(二)對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歸因的分歧幼師和幼兒家長的矛盾,常常是由於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所造成的。如有的幼兒的身體狀況總是不盡人意,一到幼兒園就生病,也有的幼兒存有某些不良的行為習慣,糾正多次,仍有反復等等。對此,幼師和家長雙方可能會相互責備對方沒有教育好幼兒,不考慮具體情況就把責任推給對方。家長可能會埋怨教師對幼兒不夠關心,而幼師又抱怨家長溺愛放縱孩子等等。

(三)對幼兒的評價的分歧在對幼兒發展的評價方面也極易產生分歧,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往往是在只看到一個孩子的基礎上進行的評價,而教師是在比較中得出的結論。有的家長對幼兒的評價高於教師,家長認為「十全十美」的孩子,教師也許覺得很普通;也有的家長對幼兒的評價低於教師,在家長看來「恨鐵不成鋼」的孩子,教師可能認為還很不錯。此外,幼兒的表現往往隨環境的不同而不同,在家裡的表現與在幼兒園的表現不一致。有時教師與家長缺乏互通信息,因而對幼兒的情況不能全面了解,做出的評價也是各執一端。家長了解的較多是園外情況,教師了解較多的是園內的情況。

二、幼師應如何處理與幼兒家長的人際關系

(一)分析心理反差,及時調整心理角色有很多幼師認為與幼兒相處比較容易,而與家長相處時則常常感到有些為難。這是為什麼呢?一般來說,幼師與幼兒相處時有一種優勢心理。幼兒的生理心理發育還十分不成熟,尚未形成穩定的人格特徵,所以幼兒對教師表現出很大的依賴性和順從性。幼兒比較單純,他們還不太懂得如何與人相處,所以極易接受教師的影響。幼師與幼兒之間是一種成年人與未成年人之間的關系,教師在相處過程中心理輕松,無負擔,即使與幼兒發生矛盾,也容易調整和解決,教師容易控制與幼兒的關系,佔有優勢地位。而面對幼兒家長時,教師的這種優勢心理則不存在。因為家長是生理心理都比較成熟的成年人,而且具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和相當的社會經驗,與幼兒相比家長就復雜多了。教師與家長相處完全是一種成人與成人之間的關系,這些會使教師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另外,作為家長,他們已經形成了較穩定的世界觀和人格特徵,具有很大的獨立性,更重視與教師的平等,教師很難單獨控制與家長相處的局面,當面對家長時,有很多教師並不那麼自信。教師與家長相處和與幼兒相處是完全不同的,二者有很大差異。對這種較大的心理反差教師往往並沒有明確地意識到,缺乏對這種心理反差分析與認識,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角色,......
作為幼師怎麼和中班孩子的家長相處溝通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重要的互補因素,兩者配合得越默契,產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顯著。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面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我們要採取不同的方法溝通。

1.對「溺愛型」家長要重說服

「溺愛型」家長對子女往往寵愛過深,看不到子女的缺點,甚至護「短」。

小欣,成績中等,家庭條件較富裕,父母都是做生意的。一天自習課,突然一陣悅耳的音樂響起,原來他偷偷把手機帶到學校。為此,我和他進行了一次懇切的長談。我鼓勵他,試著讓他走出虛擬的QQ聊天世界。和我談話時,他一再保證絕不再犯,可是沒過幾天,發現他又帶手機來學校了。

和他家長幾次接觸下來,我發現他的父母反復跟我強調:「小欣在家裡很乖,平時也不讓我們操心,從不和『壞學生』一起玩,從不去網吧。唯一的要求就是有個手機,我們當然會滿足他。雖然他成績中等,但是我們很滿意了……」於是,我針對他們「護短」的特點,改變了溝通方式。談話一開始,我從充分肯定小欣的優點入手,引導他們認識其孩子的不足,跟他們談談對孩子的期望,進而引導他們重視對小欣的教育。我搜集了一些沉迷於手機、QQ聊天的學生的案例,和他們一起分析,引導他們看到其危害。幾次下來,家長開始主動配合我的工作。

2.對「打罵型」家長要重勸告

「打罵型」家長多出於「恨鐵不成鋼」的心理與不懂得教育方法所致。

小凡,成績優異,家庭條件較好,父親脾氣急躁,對他要求很嚴。同學向我反映,小凡平時總是很沖動,一有什麼小矛盾,就會用「武力」解決。一次,小凡和小傑發生了口角,兩個人扭打在一起,小凡身強力壯,把小傑壓在身下,掄起拳頭就往小傑腦門上砸去。事後,小凡父親接到我的電話趕到學校,他一進辦公室就怒氣沖沖地喊:「你打算怎麼辦?把同學打死?你這個不爭氣的孩子……」一邊就舉起手要揍小凡。我趕緊攔住了他的舉動,並把他請進了旁邊的一個空辦公室,請他坐下,給他倒了一杯水。告訴他一些用粗暴的教育方法帶來反面教育效果的案例,並分析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對孩子的影響。之後,我通過簡訊時常發一些正確的教育方法給他。慢慢地,小凡變了,即使發生小沖突也能主動退一步。

3.對「放棄型」家長要重鼓勵

「放棄型」家長往往在小學時就被自己孩子的成績傷透了心,對自己的孩子喪失了信心。

小琪,進入初中的第一次考試就是全科「紅燈籠」。之後了解下來,小學的時候,他的成績就不好。首次和他母親交流,她說的第一句話是:「老師,我知道孩子成績差,給您添麻煩了……」我告訴她,不能用成績這一個標准衡量自己的孩子,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我還告訴她,這學期小琪擔任班中的勞動委員,因為他發現教室中有垃圾總會主動撿起來,勞動很積極。我逐步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雖然和家長提孩子的缺點,但是一次不說太多,避免說「這孩子很笨」之類的話。慢慢地,家長對小琪有了信心,不時主動和我交流,配合我的工作。

4.對「配合型」家長要重交流

「配合型」家長通常對孩子比較關心,也比較明事理。

小琳,成績十分優秀,多年擔任班長。她是一個很有能力的班幹部,幫助老師把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同時在功課上又十分鑽研。父母以她為傲,同時十分關注她的思想動態。總是主動和我交流。

對於她的父母,我總是如實向他們反映小琳的情況,主動請他們先提出教育措施和處理意見,認真傾聽。因為他們很注重對孩子的教育,觀察自己孩子的表現經常比我還要深入、細致、具體,所以我就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當然,在傾聽的同時也會冷靜地分析,小琳變現越來越出色、優異。

5.對「質問型」家......
幼師應該怎樣對待小孩子?
首先要有愛心!有了愛心,才能把幼兒時時放心上,關心他們的喜怒哀樂,細心的照護他們的生活起居,引導他們學知識,知道哩,習相處;其次,還要有耐心。幼兒天真可愛,言行隨意,我行我素。什麼也不懂!生活自理能力幾乎等於零。只有有愛心的人,才會有耐心一次一次的啟發、引導、幫助幼兒們和睦的相處,開心的學習,不斷地自理。還要有方法。總之,幼師,先應該是慈母,還應是嚴父,還要是懂孩子的孩子頭,然後要是一個懂教育的老師!
幼師怎樣與幼兒親密接觸
態度親切大方,找到小孩子的興趣點
怎樣跟幼兒園老師相處?
孩子出生後與家人生活在一起,家庭即他的社會。但是很快的,孩子的社會就大起來。現在的媽媽送寶寶去幼兒園一般比較早,我吃驚地發現,有一定數量的一歲半至兩歲的寶寶就入園了。寶寶入園會給媽媽及寶寶的整個家庭帶來很多問題,寶寶入園後伴隨著寶寶焦慮的同時,可能更嚴重的是媽媽的焦慮。

前幾天無意中翻到了女兒2歲2個月入園時的家園聯系手冊,看到手冊中寫到孩子進步很大等等,我感慨良多。女兒2歲2個月入園後大概只上了10天就感冒咳嗽,之後沒再上幼兒園。女兒再次入園是在她3周歲後。回過頭來,我非常慶幸自己當初那麼果斷地停止讓女兒繼續上幼兒園。

女兒上次沒去幼兒園後,那裡的老師和園長一直跟我保持聯系,直到一年後。女兒是個語言能力發展得比較好的孩子,上次入園時就能跟我講幼兒園的一些事,但當時由於太小,她心理承受不了與我的分離,當然,我也不忍看到女兒為此傷心流淚,最終促使我做出決定的是她半夜三晚的夢話。因為我實在是太相信夢話最能暴露一個人的心跡。所以,在女兒一句「媽媽你別走」的夢話的促動下,我不再輕易與她分開,直到近3歲時。

寶寶入園後,考驗寶寶的同時也考驗媽媽。其中有個對寶寶成長來說非常重要的環節,那就是媽媽與老師的相處。有很多人不認同我的觀點,但是我一直很堅持。初入園的寶寶由於年齡原因大多不能與媽媽客觀地正常地交流,媽媽與老師的交流就顯得猶為重要。為了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保證孩子家庭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和連續性,所以,我認為,家長應該重視與幼兒園老師的交流。

有的媽媽覺得幼兒園老師忙,可能沒空交流,也因此不主動找老師交流。我不這么認為。除非家長或幼兒園老師在交流上存在一些問題,否則,這雙方應該都是願意交流的。誠然,教師是非常勞累壓力非常大的一種職業,我非常尊重幼兒園的老師,因為,我實在是太知道她們的辛苦。我們在家幾個人帶一個孩子,而在幼兒園,兩三個老師帶二三十個孩子,她們有多辛苦,我們可以想像。但是,基本上,極少有老師會表現出對交流的反感。因為,我相信,所有的老師都喜歡乖孩子,都希望自己帶出的孩子是有進步的聰明的懂事的有禮貌的——這就需要家園的共同努力。所以,我相信老師總的來說都是樂於交流的,而且是歡迎家長去找她們交流的。

而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家長接了孩子就帶孩子走了,大多家長不會多留出幾分鍾的時間在幼兒園里。我想,如果你發現老師很忙,卻又想與老師交流,那就不妨多等一會兒,等老師忙過了手上的事,你再與老師溝通。一般老師除非有急事,否則都不會拒絕的。

如果,你實在等不及,那麼,可以與老師電話聯系。有些老師可能不願意留下自己的電話給家長,這也可以理解。老師白天講了一天了,已經口乾舌燥精疲力竭了,下班後備備課好好休息,也是為了第二天有更飽滿的精力上班,所以,家長不必抱怨這個。還有的家長在老師上班時打電話或發信息,結果老師沒回,這個就更可以理解了。因為,如果老師邊帶孩子邊接我們家長的電話,那她們能帶好孩子嗎?有的家長等待老師有空給回,結果老師沒回,我們就這么想,一個老師帶幾十個孩子,就有幾十個家長聯系,她們可能忙不過來。還有,幼兒園老師工資普遍都低,我們就主動點兒打。甚至老師打過來我們可以掛了再打過去,這也算是對自己孩子的老師的一種體貼吧。

具體跟老師的交流我覺得還有幾點可以注意一下:

第一,有事直接找老師。

如果孩子被抓了被打了,這是哪個家長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此時該如何做呢?有的家長直接找園長,我覺得這是下策。有很多人都知道,中小學的老師比校長權力都大,原因何在?其實,真正帶我們的孩子的是老師而不是園長,而管理孩子老師的又是園長。如果我們直接找園長,那就等......
教師如何正確與孩子相處
作為幼兒園的老師,我們更多的則是想如何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家長們放心,讓孩子們開心。但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而與孩子正確地相處是所有問題的前提條件,用我們的關心、耐心和愛心告訴孩子,你別怕,我愛你們。對於我這個沒有專業學過幼兒教育的人來說,要一下子就明白怎樣和孩子們相處是不容易的。我只能在跟著老教師學的同時,再自己努力去摸索。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和探索,我總結出幾條如何正確和孩子相處的經驗。一、正確了解如何愛孩子每個孩子都渴望被愛,這是他們成長中的心理需要。孩子的心是稚嫩而敏感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判斷自己是否被愛的依據。現代教育要求教師「接納全部的孩子,接納孩子的全部」,這是一個很難達到的要求。孩子們時常會「不按常理出牌」,有時候會讓你束手無策,但是無論孩子怎麼樣,我們都要學會去忍耐、包容、欣賞和研究。孩子們也需要了解和尊重,也希望教師能和他們平等地交流,所以,當你面對孩子的時候,請你先蹲下身來,我們的笑容、拉手、擁抱都是在像孩子傳遞一個這樣的信息:你正被我關愛著。二、學習走近孩子的方式對於很多孩子的行為,在大人眼裡或許是不好的,此時,或許更多的老師採取的是批評的方式,而不是去關心孩子為什麼會那樣做。我發現很多次我都沒有好好的傾聽並解讀孩子「特殊行為」背後所隱藏的內心情感。作為教師,最困難的是了解孩子們在想什麼。因為畢竟我們有了成熟的思想和復雜的心思,再也回不到孩童時代那樣單純的心靈,因此,觀察、傾聽並了解孩子就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素質。這種職業素質不會與生俱來,要靠後天的學習,教師要善於學習走近孩子的方式。如何走近孩子,是建立良好師幼關系的必要途徑。三、客觀地看待教育問題在改變高梓宸的攻擊行為時,我曾屢屢受挫。對於幼兒教育,出現的問題大致有「不會」和「不能」兩類。對於「不會」,教師應該因材施教,轉變觀念,更換方式地讓孩子學會,而對於「不能」,教師就更要關注並分析其生活背景和身心因素。孩子的特殊行為的背後隱藏著多種原因,不要一味地去指責孩子,更應該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意義,其中或許就有「渴望關注」、「渴望交往」的意願。教育不是萬能的,教師只有正視孩子自身的發展水平和特點,才能讓教育發揮最大效能。面對孩子,先放鬆心情,消除偏見,學習並嘗試從多角度去了解和分析孩子的內心意願,只有你的愛是以科學規律為導航的,你就一定能和孩子愉快地相處。

㈡ 幼師教育反思,如何對待孩子

不停哭型

入園前的親子活動,小朋友在家長的陪伴下玩得都很開心,但是第一天開始上幼兒園,便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了,他們覺得十分害怕、不安全,所以從爸爸媽媽離開幼兒園那一刻起,就開始不停地哭,這樣的情景短則一個星期,長則一個月有餘。

老師做法:

徐老師(越秀區雲台里幼兒園小班班主任):對這種小朋友,我們首先轉移他的注意力,給他玩一些玩具,告訴他幼兒園可以認識新朋友,有很多好玩的東西,告訴他爸爸媽媽來接他的具體時間。

其次,多抱抱他,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增強他的安全感。

如果說理、轉移注意力。都對此類孩子不起作用,我們會適當使用冷處理法,給他一些玩具,讓他自己去玩,當組織其他小朋友進行活動時,會吸引他參加,並給予一定的關注。

給家長的建議:

2~3歲是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家長要理解孩子這種反應,孩子白天在幼兒園哭得太多,晚上回到家一定要讓他多喝一些淡鹽水補充體力,還要讓孩子早睡早起,睡足9~10個小時。

2

又哭又鬧型

這種小朋友又哭又鬧,還把幼兒園的玩具扔得亂七八糟,吃飯的時候故意把飯弄在衣服和桌子上,打人、咬人、在地上打滾,時不時地開門就要往外跑。

老師做法:

陳老師(廣州市軍區聯勤幼兒園小班班主任):這類小朋友性格比較外向,個別的比較暴躁,他們喜歡把不高興發泄在外界環境上面,對這類小朋友,我們主要以講道理為主,讓小朋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注意多給他愛的關懷。還會適當地對他的進步進行一些獎勵,像語言上的表揚和物質上的小紅花等。

給家長的建議:

希望家長平時在家裡,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讓他學會一些簡單的規則。另外音樂是撫平小朋友心靈的方法,在家裡可以放些輕松歡快的歌曲給孩子聽,比如《我愛我的家》、《小小人愛上學》等,對治療孩子暴躁情緒有積極作用。

3

幾天後才哭型

小朋友好奇心重,在幼兒園看到很多家裡沒有的東西,立刻產生了興趣,去幼兒園的前幾天很高興,不哭不鬧,也不嚷著叫爸爸媽媽來接,但是過了幾天,當他熟悉了幼兒園的生活環境,知道自己要每天重復時,就會厭煩,開始用大哭表示自己的不滿。

老師做法:

徐老師(越秀區華藝幼兒園大班班主任):這類小朋友懷有對新環境的嚮往心態,他們性格大多活潑開朗,喜歡刺激的事物。利用他們的好奇心,我們會多介紹在幼兒園里他還不知道的事物,比如我們會帶他去別的班級看看,告訴他哥哥姐姐們都在做什麼。轉移他的視線也是很好的方法,小朋友看到新鮮的事物就會很快忘記剛才發生的事情。

給家長的建議:

如果寶寶對幼兒園生活沒興趣了,想回家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時,家長可以在最初一段時間,讓孩子帶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如:手絹、小公仔、水壺)到幼兒園,起一個間接情感寄託的作用,在孩子接受陌生的環境和老師夥伴初期起到熟悉、溫暖的情感安慰作用。

㈢ 幼兒園老師如何教育孩子

在人們心目中,幼兒教師是成功的育兒者。但她們說:白天的集體教育與晚上的家庭個別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她們也有教育失敗的痛苦與遺憾。然而,畢竟她們有專業知識,能很快地總結經驗,糾正方法。她們成功的經驗、方法比一般人多。 從事幼教一輩子悟出先從吃飯習慣培養起 原中福會幼兒園園長張潔說:當年做母親時沒空想著如何培養兒子,現在當奶奶有空了。我就從幼兒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做起。這也是早期教育內容之一。? 孫子一斷奶就和我們住在一起,當孫子能坐時,我就抱他坐著和我們一起吃飯。他吃粥,我們吃飯。他的小臉看著大家吃飯,也一口一口地學著吃,很高興。能獨立坐時,就讓他在大椅上放小凳子獨立坐著和我們一起就餐。他面前放著我特製的細食。我們吃一口飯,夾一筷菜,讓他也吃一口粥,吃一口菜泥或魚泥等。日久就成習慣了。? 然而,孩子也有貪玩不願吃飯的時候,我就讓他玩夠,還陪著他玩,但不能超過吃飯時間半小時。我就說:"乖寶寶,我們准備吃飯?,我去洗手了,"並起身去洗手。看看孫子沒有尾隨,我又說:"奶奶擰不開水龍頭,寶寶本領大,來幫奶奶好嗎?"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轉移。? 孫子也有胃口不好的時候,我不會硬要他吃下定量的食物。他能吃多少,就給他吃多少。如:平時吃一小碗的,胃口不好就撥掉一點,如果孩子還是不能吃下,就再撥掉一點,留下一小口,要求孩子吃完。這樣孩子雖然胃口不好,但總感到自己每天吃飯都是吃完的,一點也不剩下。? 現在孫子已21個月齡了,不但能獨立、按時吃完飯,還會剝蝦,啃雞腿呢!吃完飯他會把大椅子往前一推,將自己的碗、匙小心地拿到廚房去。? 變孩子的"糾纏"為"尋根刨底" 上海徐匯科技幼兒園戴美晶老師說了她昨天"打發"女兒的故事:剛吃完晚飯,女兒懿家就纏著我講故事,而我正在為全家削蘋果。望著拽我衣襟的女兒,我想"趕"她去爸爸或爺爺處,但一想他們一天下來也累了,於是順口編了一個謎語:"一間紅屋子,沒有門來沒有窗,裡面住著幾個小不點兒。"誰知女兒被這經不起琢磨,又不太順暢的謎語轉移了注意力。她歪著頭想啊想,接著放開我先問正在看報的爸爸。爸爸回答她:"沒有窗,沒有門的房子豈不是很不透氣嗎?你去問爺爺。"爺爺笑著說:"我以前住過的防空洞沒有窗;但有門啊!"女兒不解地又去問奶奶。奶奶牙掉了,嘴也癟了。一字一句地說:"那間小紅屋一定非常暖和,可是小不點兒怎麼回事---你去問媽媽吧!"女兒兜了一圈,纏住的不再是成人,而是"謎底"。她仰著脖子等我削完蘋果告訴她"謎底"。突然她機靈地猜道:"媽媽,是不是蘋果?"我笑了,肯定地點點頭。"小不點兒就是蘋果籽!"我告訴她。她小心地捏起蘋果籽包好,說要去種吶!最後,戴老師說,其實孩子糾纏成人也是一種需求的表現,家長要冷靜、耐心,用智慧去滿足他們。? 藉助鄰里,改正兒子見人不招呼的習慣 上海寶山區童星圍棋幼兒園教師張利新說了她的一段經歷:兒子自會說話起,就不願叫人、招呼人。家裡來客人,他總是緊閉著嘴,兩眼直看著地,任你好說歹說都沒用,客人們總是客氣地說:"算了,算了,小孩子嘛沒關系!"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我很著急。? 兒子五歲那年,樓里搬來了新鄰居,也不知何時兒子交上了新鄰居家的傑傑。一次,他去找傑傑玩,敲開門,徑直喊:"傑傑,我們一起玩好嗎?"傑傑的母親開玩笑地說:"我是透明隱形人嗎?為你開門,你沒看見?"兒子一下楞在那裡,像一截小木樁。我馬上提醒兒子,兒子撥弄著衣角就是不吱聲。"叫傑傑媽媽或者吳老師都可以。"新鄰居微笑著對我兒子說。兒子才從喉嚨里咕嚕了一聲,吳老師馬上放行:"去玩吧!"此刻,我大概比兒子還高興,因為兒子第一次會招呼人,盡管是被迫的。? 以後,我坦誠地與吳老師交談了我的心事,同時又請來我家的客人也協助我,不久兒子不禮貌的習慣總算糾正了。? 後來,我問兒子為什麼,他說:"就是你要求我叫人,人家並沒有要求我喊他!"所以,溝通鄰里、親朋好友形成合一的教育氛圍,對孩子幫助很大。? 女兒快上小學,卻不知"4+5"急中生智---打牌,補上了這一課上海市安全局幼兒園園長陳亞琴記憶猶新地說,當時花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與女兒玩牌,使她能快速地掌握20以內的加減運算。? 女兒在幼兒園時,老師教過她10以內的計算。回到家,我也拿些趣味的習題給她練,可她坐不住,沒耐心聽。對打牌練計算,她覺得好玩,能爭第一。當然,家長的謙讓也要有個"度",要讓孩子經過力爭後才能得到"第一",否則逼不出孩子。? 玩法很簡單:取撲克牌1~5點數牌,與孩子平分。然後,雙方各抽一張牌放桌上,看誰加得快。如:我出一張方塊3,她出一張梅花4,即"3+4=7",誰先算出就輕拍一下桌子,同時報出正確答案;反之,誰就輸了收進牌。等孩子熟練了,就把牌點增加至10。? 玩牌中練計算,孩子不會覺得枯燥,還能培養孩子不服輸,爭上游的意識。? 陪女兒"逛"建築工地 上海閔行莘松幼兒園教師張曉健說,孩子想學的時候,一定要滿足他,不想學的時候,不要硬逼。學齡前兒童想學的表現與學齡兒童不同,他們專注留神一樣東西,不斷地提問就是想學的表現。? 從幼兒園到我家,要經過一個建築工地。每次接女兒回家路過,她都要佇立很久,提出很多問題。聽見隆隆的打樁聲,女兒問為什麼要打樁?我說:"地面都是泥土、石子、不結實,打下樁會使地面結實,這樣蓋上的新房就不會倒榻。"看見工人們在澆混凝土,她又問:"水泥里為什麼要放"鐵"(指鋼筋)?看見電鋸鋸木頭,她又奇怪:為什麼工人叔叔"切"木頭不用刀?於是,我及時傳授了有關"鋸子"的知識。當房子全部造好,掛上門牌號:428號,她又疑問了:"我家431號在馬路對面,這樣排號,人家多不好找。"她真是杞人憂天。我又與她講了上海立路牌,排號的規律,並讓她懂得了什麼是"雙號",什麼是"單號"。?

㈣ 老師應該怎麼教育孩子

現在的孩子並不是那麼好管,作為老師該怎樣去教育孩子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老師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老師應該怎麼教育孩子1

1、學會賞識孩子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賞識能增強孩子的信心,讓孩子不斷取得進步。例如:家長配合教師引導孩子學會觀察,培養創造精神,不可簡單地用「對錯」、「像不像」等成人固定的思維模式去限制他們或盲目否定,應敏感地捕捉孩子創造思維的「閃光點」,並加以科學引導,為孩子創設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氛圍,讓他們能夠自由思索,大膽想像,主動選擇,自主決定。

2、與孩子交談

一般來說,小孩子都很願意把學到的東西表演給大人。與孩子交談,多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看孩子都掌握了些什麼,以便配合老師鞏固學習成果。

3、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家長和孩子在協商的基礎上制定一些規矩或計劃,並自始至終地執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父母雙方的教育觀點和態度要一致,不要一緊一松,使孩子形成雙重人格。

4、和孩子一起學習

這樣做能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內容、學習進度,以及孩子對知識了解、掌握和運用的程度,同時也能增進家長與子女之間的交流。

5、長期目標與近期目標相結合

對於孩子來說,遠大目標是不可缺少的,同時還應有一些近期目標,實行「低標准,嚴要求」。近期目標要讓孩子感覺能夠做到,但家長要監督目標實施的情況,這樣有利於孩子學習潛能的發揮,讓孩子循序漸進,逐步實現長遠的目標。

6、做孩子的表率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此,父母應盡量避免「築長城」、「酒文化」等消極因素對孩子的影響。

7、幫助教師保持良好形象

一般來說,教師是學生尊敬或崇拜的對象。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師的形象是崇高的,但教師也不可能沒有缺點或錯誤。家長應正確看待這一問題,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教師,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貶低教師,這樣會讓孩子產生「信任危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8、關注家長園地或宣傳欄

家長園地、宣傳欄中有教師向家長介紹的教育內容和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

9、定期與教師交流

家長與教師的交流方式是多樣的,如面談、電話交談、寫信等,家長可以通過這些方式從老師那裡了解孩子在園表現,調整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10、參加班級的.開放活動

參加班級的開放活動可以很好地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也可以看出教師是怎樣進行教學活動的。

老師應該怎麼教育孩子2

一、聽視並用法。

大多數學生聽課是一邊聽,一邊看。聽覺和視覺並用,比只聽不抬頭看的聽課效果要好。聽是接受聲音信息,看是接受圖象信息。

又聽又看,在通過聲音傳遞來記憶抽象的概念的同時,又可結合圖象直觀,來強化具體的知識印象。聽和看的內容應保持同一性,不能聽此視彼,分散聽課的注意力。

聽,一般指聽錄音、聽范讀、聽提問、聽講解;看,主要是指看板書、看掛圖、看熒屏或銀幕上的多媒體畫面,看教師的教態,如教師的舉手投足、神情姿態。因為教師要藉助這些板書、畫面、手勢,化抽象為具體、變繁復為簡明、變陌生為熟悉。這種方法,以聽為主,以看促聽,效果很好。

二、聽思並用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邊聽邊思考也是一種有效的聽課方法。聽一般是被動地吸收,思則是主動地思考。

邊聽邊思,可以在由被動轉化為主動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只聽不思考,錄音機式的聽課,囫圇吞棗,談不上真正掌握知識,更談不上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般可從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難點在什麼地方,老師為什麼這樣處理教材,老師講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師講的與自己想的有什麼不同,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有何異同?……

以思促聽,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三、五到聽課法。

「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腦都要動起來,多種感覺器官並用,多種身體部位全部參與聽課活動。同時調動這些感官所獲得的感受是一種綜合的、立體的感受。

耳到:聽老師講,聽同學發言、提問,不漏聽、不錯聽。眼到:看課本、看老師的表情、看板書、看優秀同學的反應。口到:口說,包括復述、朗讀、回答問題。手到:做筆記、圈重點、批感想、做練習。腦到:動腦筋,心力集中、積極思維。

「五到聽課法」要求聽課者全神貫注,靈活地根據課堂情境和老師要求,適時調整聽課方法。這種聽課方法,是效率最高的聽課方法之一。

四、符號助記法。

無論記憶力多麼強的人,不可能把老師所講的話全部記住,聽課必須記筆記。

無論書寫速度多麼快的人,也不可能把老師所講的話全部記錄下來,這就必須藉助符號幫助自己記錄,以利長期記憶。如重點語句可打著重號、波浪線或加三角號,疑難問題可打問號,只要自己懂得、自己習慣用的各種有利於記憶的符號都可運用。

五、要點記取法。

有些成績優秀的學生聽課,覺得有必要聽的就認真聽;覺得對自己益處不大或自己早已懂了的,就不怎麼用心聽,而做自己的練習。

老師講課,傳遞給學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有時候是與教材無關的。作為學生不可能也沒必要全盤接收。只記重點,只記難點,去掉無用信息是應該的、必要的。抓住要點聽和記,比毫無重點地全部聽和記,效果要好得多。

有人曾做過實驗,分三組學生同時收聽同一內容的錄音帶,規定A組全部記錄,B組只聽不記,C組只記講授要點。結果A、B兩組的學生只記住全部內容的37%,C組學生卻記住了58%,可見抓要點,適當做筆記,效果最好。

六、主動參與法。

實踐證明,凡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學習進步特別快、成績好。一部分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講學生聽,學得很被動。課堂聽課,一定要積極參與,主動地學,隨老師的教學思路轉,這樣也可以保證注意力高度集中,聽課效果好。

七、聽懂新知識法。

聽懂,就是把知識的概念或結論搞明白,即把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搞明白。

依據聽懂的標准,研究運用聽懂的規律,主要是研究學習概念的規律。掌握舊概念是學習新概念的基礎;搞清概念的由來,是概念學習之本。概念的表述(定義、定理、定律等)是概念之末,概念的形成是概念之本。捨本逐末,是死知識,亦非真知,於發展智力、形成能力無益;掌握概念表述的科學性,是概念學習的關鍵。關鍵在於正確理解概念各部分的准確含義及內在聯系,從抽象到具體,由具體到抽象,最後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充分發揮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是概念學習的保證。這是新課標下聽好課的最重要的方法。

八、目標聽課法。

上新課前預習時,發現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上課時帶著這些問題聽課,目標明確,針對性強。預習時弄懂了的,聽一遍等於復習了一遍,加深了印象。預習時不懂的就應特別認真地聽、仔細地聽。

如果老師講了還是沒有弄懂,你還可以在課堂上及時提問讓老師再講。有一定目標的聽課,往往比漫無目的聽課效果好,能幫助你解決疑難大問題。

九、質疑聽課法。

「質疑」即提出疑問。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人們知識的獲得,能力的發展,都是在不斷的質疑中實現的。

聽課時,對經過自己思考過,但未聽懂的問題可以及時舉手請教,對老師的講解,同學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問。

這種方法,也可保證聽課者始終集中注意力。會提出問題的學生往往也是會學習的學生。

十、存疑聽課法。

聽課時,對疑難問題,不一定馬上打斷老師講課,可以暫時記下來,待下課後再思考或再請教同學、老師。這樣做,一是不影響老師的教學計劃,也不會因個人糾纏某個問題而耽誤大家的時間,還可以促使自己深入鑽研問題,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猜你感興趣:

㈤ 幼師應該怎樣對待小孩子

要比別人多一倍的耐心、愛心。 把孩子當成朋友,尊重他們。

㈥ 老師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老師的影響是巨大的,有時甚至起著決定的作用。接下來我搜集了老師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歡迎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老師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隨著一連串的教育故事的曝光,教育又一次的被推到了社會輿論的浪尖上。可是縱觀這些事件,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對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一線老師的批評,老師們也似乎習慣了這種環境而變得麻木,沒有一聲申辯。面對則排山倒海的議論、質問、指責,許多老師開始變得迷茫、彷徨,甚至感到心酸。每每說起這些,大家到處都可以聽到老師們的抱怨「現在的老師難當,學生難管了」。

一、真正放下身段

有的老師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我的話就是真理」,學生的意見、看法,一概都是錯的,一有表示就是「狡辯」,就是頂撞老師。有的教師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此建議希望老師們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作成人一樣給予尊重。最主要的別把自己當老師,而是學生的朋友,而且得多學點知識,知識面要廣,學生喜歡時尚話題,你得接得過來。有困難多幫忙解決。做錯事要淳淳教誨,而不是大發雷霆!學生有心事願與你講,你就是學生的朋友了。

二、多多了解學生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子,在家就是寶貝。在忙於教學的同時,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學生,與他們多溝通,多交流,盡量對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了。

三、耐心傾聽學生

氣急攻心的老師,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學生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教師應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在極度憤怒的情況下,老師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當老師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讓他們感覺你是在用愛來幫助他們,而不是單純的罵他們!讓他們覺得班級就像是家,而你就像是他們的父母!

四、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教師也要在實際的情況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情心,讓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其實微笑也不否是一種方法!時時面帶微笑,給他們鼓勵和支持!他們就會願意接近你!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尤其是學習上不太好的學生,讓他認識到老師同樣重視他,幫助他走出低谷,帶動其他方面。還可以採用探討式、論辯式、書信式等。允許學生辯白、反駁、保留自己的意見。

調皮的學生的教育方式

一、批評調皮兒童要講究藝術

有一學者去美國視察回來,說了一段語重心長的話:"美國幼兒教師罵人方式實在非常高明,絕對不像我們某些老師只會大吼大叫。他們常常自己先蹲下去,和孩子的眼睛齊高,然後慢慢地牽起小孩子的手。開始溫柔的說話。這時,小孩子對老師的這種姿勢,都會覺得不可思議而新奇,對於老師說的內容自然會聽得很清楚。"這個方法之所以能發揮效果,主要是"這一蹲",不僅從空間上拉近了教師和幼兒之間的距離,而且從心理上使幼兒和教師貼得更近了。尤其對於調皮兒童,他們更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師的親近,當教師蹲下來和他的視線交流處在同一高度時,他們覺得教師是多麼的親切可愛,自然而然地,你訓戒他的話也就很容易聽進去了。

調皮兒童的逆反心理特別強,當他做錯事時,如果教師只是一味的訓斥和責罵,效果只能是適得其反,這就如做母親的對著大哭的孩子歇斯底里地吼叫,只會讓孩子越哭越大聲一樣。本來孩子要是做錯了事,便知道會被教師責罵,這個時候,如果和他的"預期"結果相反,教師並沒有責罵他,甚至只是保持沉默,不理睬他,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起來,自己會把犯錯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這樣,給孩子一段時間冷靜一下自己的頭腦,過些時候再與他交談,因為孩子已經檢討過自己的過失,所以就能坦然接受老師的意見。

二、多給調皮兒查一份關愛和一些鼓勵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實踐證明,被成人厭棄的幼兒,常自暴自棄,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比如,有些調皮兒童,他們喜歡搗亂,活動時常打打鬧鬧,這往往是由於我們對他付出的愛及關注不夠,他們中有的想通過搗亂、打架來引起老師的關注,獲得老師的愛。因此,對於調皮兒童,教師更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語言和表情,而要通過多種形式,向他們表示我們的愛。即使只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關心的話語、幾下親切的撫摸,都會使他們感受到"老師還是愛我的,我應該聽老師的話"。

盡管孩子年幼,但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尤其是調皮兒童,教師更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他,盡量找出其閃光點以鼓勵他們進步。我班有一個"調皮大王"上課時經常不舉手突然提問題,打斷老師的話,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筆者雖經多方教育,但收效甚微。我經過仔細觀察,發現他有較強的表現欲,但由於不善於控制自己,常常事與願違。於是,我便在一次早談"守紀律的好娃娃"活動中,在全班幼兒面前表揚了他,並對他提出了要求:"你很聰明,反應快,老師很喜歡你;如果你能當個守紀律的好娃娃,老師講完後再舉手提問題,老師就更喜歡你了。"此後,他真的改掉了這一壞毛病。我因而在區角活動或午餐後請他當"圖書管理員",他認真負責,堅持到底,小朋友對他的表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使他體驗到了戰勝自我的.愉快。從這以後,他在區角活動或午餐後再也不到處亂跑,到處搗蛋了。可見,適時地給調皮的孩子一些鼓勵,很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強家園聯系,統一教育策略

孩子就像是一個家庭的一面鏡子,什麼樣的家庭,很容易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因此,對於調皮兒童的教育,我們更應注重家園聯系這一重要的環節。從家庭入手,了解幼兒的家庭環境,家長[微博]的素質,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通過家訪、家長問卷以及電話聯系等多種渠道,與家長共同探討教育調皮兒童的辦法。在此基礎上做到有的放矢,優勢互補,形成最佳合力。調皮的孩子大多精力充沛,在家中無法完全"渲泄",因而顯得特別頑皮。有的連睡覺時都在被窩里玩玩具,家長煩惱不已。其實調皮兒童他們渴望能多與人交往,但現在的獨生子女在家中卻無人作伴,與其玩耍。於是他們在家時就會傾其所有的玩具撥弄不停,藉此"渲泄"。所以,我們建議家長應多帶孩子到戶外,讓他們盡情玩耍,通常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平時在家中,也可讓他們多做些安靜的活動。如拼圖、畫畫、手工製作、聽故事、看圖書等,通過動靜結合,引起孩子的興趣,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

老師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一、聽視並用法。

大多數學生聽課是一邊聽,一邊看。聽覺和視覺並用,比只聽不抬頭看的聽課效果要好。聽是接受聲音信息,看是接受圖象信息。

又聽又看,在通過聲音傳遞來記憶抽象的概念的同時,又可結合圖象直觀,來強化具體的知識印象。聽和看的內容應保持同一性,不能聽此視彼,分散聽課的注意力。

聽,一般指聽錄音、聽范讀、聽提問、聽講解;看,主要是指看板書、看掛圖、看熒屏或銀幕上的多媒體畫面,看教師的教態,如教師的舉手投足、神情姿態。因為教師要藉助這些板書、畫面、手勢,化抽象為具體、變繁復為簡明、變陌生為熟悉。這種方法,以聽為主,以看促聽,效果很好。

二、聽思並用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邊聽邊思考也是一種有效的聽課方法。聽一般是被動地吸收,思則是主動地思考。

邊聽邊思,可以在由被動轉化為主動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只聽不思考,錄音機式的聽課,囫圇吞棗,談不上真正掌握知識,更談不上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般可從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難點在什麼地方,老師為什麼這樣處理教材,老師講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師講的與自己想的有什麼不同,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有何異同?……

以思促聽,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三、五到聽課法。

「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腦都要動起來,多種感覺器官並用,多種身體部位全部參與聽課活動。同時調動這些感官所獲得的感受是一種綜合的、立體的感受。

耳到:聽老師講,聽同學發言、提問,不漏聽、不錯聽。眼到:看課本、看老師的表情、看板書、看優秀同學的反應。口到:口說,包括復述、朗讀、回答問題。手到:做筆記、圈重點、批感想、做練習。腦到:動腦筋,心力集中、積極思維。

「五到聽課法」要求聽課者全神貫注,靈活地根據課堂情境和老師要求,適時調整聽課方法。這種聽課方法,是效率最高的聽課方法之一。

四、符號助記法。

無論記憶力多麼強的人,不可能把老師所講的話全部記住,聽課必須記筆記。

無論書寫速度多麼快的人,也不可能把老師所講的話全部記錄下來,這就必須藉助符號幫助自己記錄,以利長期記憶。如重點語句可打著重號、波浪線或加三角號,疑難問題可打問號,只要自己懂得、自己習慣用的各種有利於記憶的符號都可運用。

五、要點記取法。

有些成績優秀的學生聽課,覺得有必要聽的就認真聽;覺得對自己益處不大或自己早已懂了的,就不怎麼用心聽,而做自己的練習。

老師講課,傳遞給學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有時候是與教材無關的。作為學生不可能也沒必要全盤接收。只記重點,只記難點,去掉無用信息是應該的、必要的。抓住要點聽和記,比毫無重點地全部聽和記,效果要好得多。

有人曾做過實驗,分三組學生同時收聽同一內容的錄音帶,規定A組全部記錄,B組只聽不記,C組只記講授要點。結果A、B兩組的學生只記住全部內容的37%,C組學生卻記住了58%,可見抓要點,適當做筆記,效果最好。

六、主動參與法。

實踐證明,凡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學習進步特別快、成績好。一部分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講學生聽,學得很被動。課堂聽課,一定要積極參與,主動地學,隨老師的教學思路轉,這樣也可以保證注意力高度集中,聽課效果好。

七、聽懂新知識法。

聽懂,就是把知識的概念或結論搞明白,即把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搞明白。

依據聽懂的標准,研究運用聽懂的規律,主要是研究學習概念的規律。掌握舊概念是學習新概念的基礎;搞清概念的由來,是概念學習之本。概念的表述(定義、定理、定律等)是概念之末,概念的形成是概念之本。捨本逐末,是死知識,亦非真知,於發展智力、形成能力無益;掌握概念表述的科學性,是概念學習的關鍵。關鍵在於正確理解概念各部分的准確含義及內在聯系,從抽象到具體,由具體到抽象,最後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充分發揮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是概念學習的保證。這是新課標下聽好課的最重要的方法。

八、目標聽課法。

上新課前預習時,發現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上課時帶著這些問題聽課,目標明確,針對性強。預習時弄懂了的,聽一遍等於復習了一遍,加深了印象。預習時不懂的就應特別認真地聽、仔細地聽。

如果老師講了還是沒有弄懂,你還可以在課堂上及時提問讓老師再講。有一定目標的聽課,往往比漫無目的聽課效果好,能幫助你解決疑難大問題。

九、質疑聽課法。

「質疑」即提出疑問。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人們知識的獲得,能力的發展,都是在不斷的質疑中實現的。

聽課時,對經過自己思考過,但未聽懂的問題可以及時舉手請教,對老師的講解,同學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問。

這種方法,也可保證聽課者始終集中注意力。會提出問題的學生往往也是會學習的學生。

十、存疑聽課法。

聽課時,對疑難問題,不一定馬上打斷老師講課,可以暫時記下來,待下課後再思考或再請教同學、老師。這樣做,一是不影響老師的教學計劃,也不會因個人糾纏某個問題而耽誤大家的時間,還可以促使自己深入鑽研問題,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老師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1、學會賞識孩子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賞識能增強孩子的信心,讓孩子不斷取得進步。例如:家長配合教師引導孩子學會觀察,培養創造精神,不可簡單地用「對錯」、「像不像」等成人固定的思維模式去限制他們或盲目否定,應敏感地捕捉孩子創造思維的「閃光點」,並加以科學引導,為孩子創設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氛圍,讓他們能夠自由思索,大膽想像,主動選擇,自主決定。

2、與孩子交談

一般來說,小孩子都很願意把學到的東西表演給大人。與孩子交談,多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看孩子都掌握了些什麼,以便配合老師鞏固學習成果。

3、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家長和孩子在協商的基礎上制定一些規矩或計劃,並自始至終地執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父母雙方的教育觀點和態度要一致,不要一緊一松,使孩子形成雙重人格。

4、和孩子一起學習

這樣做能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內容、學習進度,以及孩子對知識了解、掌握和運用的程度,同時也能增進家長與子女之間的交流。

5、長期目標與近期目標相結合

對於孩子來說,遠大目標是不可缺少的,同時還應有一些近期目標,實行「低標准,嚴要求」。近期目標要讓孩子感覺能夠做到,但家長要監督目標實施的情況,這樣有利於孩子學習潛能的發揮,讓孩子循序漸進,逐步實現長遠的目標。

6、做孩子的表率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此,父母應盡量避免「築長城」、「酒文化」等消極因素對孩子的影響。

7、幫助教師保持良好形象

一般來說,教師是學生尊敬或崇拜的對象。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師的形象是崇高的,但教師也不可能沒有缺點或錯誤。家長應正確看待這一問題,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教師,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貶低教師,這樣會讓孩子產生「信任危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8、關注家長園地或宣傳欄

家長園地、宣傳欄中有教師向家長介紹的教育內容和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

9、定期與教師交流

家長與教師的交流方式是多樣的,如面談、電話交談、寫信等,家長可以通過這些方式從老師那裡了解孩子在園表現,調整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10、參加班級的開放活動

參加班級的開放活動可以很好地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也可以看出教師是怎樣進行教學活動的。

關於老師教育孩子的方法

1.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幫助孩子設定一個目標,並與他一起制定一個學習計劃。督促孩子執行學習計劃。在計劃執行過程中,及時發現孩子的進步,給予表揚。在孩子遇到困難時,鼓勵他戰勝困難,必要時給予適當幫助。

2.必要的課前預習。

基本要求: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思考內容重點,發現學習難點,做好聽講的准備。在孩子認真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有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語,必須查工具書爭取自己學會。不明白的內容用鉛筆劃出來,准備課堂上聽老師講解。

3.聽好40分鍾的課。

要告訴孩子明確地記住重點和難點,基礎知識、定義、定理要進行強制記憶,要掌握例題的解答步驟、方法。孩子不認真聽講,一般有根本聽不懂、自製力差、缺乏學習興趣三個原因,家長應針對其原因去解決。鼓勵孩子上課積極參與互動,老師評價其他同學的回答時,自己評價自己做得如何,肯 定自己的優點,找到不足,進行自我激勵。

4.提高作業質量。

做作業的要求是看清題,抄准題,理清思路,一次做對,認真檢查。家長在檢查作業後,發現錯誤,不宜直接告訴孩子哪兒錯了,而應讓孩子自己復查。

5.及時糾正錯題。

給孩子一個專用的本子,孩子每次作業或考試出現錯誤,就讓孩子在專用的本子上將題目抄下,按正確的方法重做一遍後,分析錯誤原因。

6.做好讀書筆記和摘要。

包括以下內容:①記下書名、作者;②採摘生字、新詞及佳句;③記錄方要人物和主要內容;④在書上批註;⑤列提綱;⑥寫讀後感。

7.學會使用工具書。

對於小學和初中生來說,最主要的是學會查字典。要有運用部首、音序等查字法迅速、准確地從字典中查出生字詞的能力,還要有聯繫上下文語言環境選擇恰當的義項解釋詞語的能力。要具備這樣能力,就必須要求學生勤查字典,並進而養成習慣。

8.培養思維能力。

重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辯證思維等思維方法的培養,使孩子的思維能夠靈活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