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外人面前,家長要怎麼教育孩子
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至關重要,很多家長總是會進入這樣一個誤區,那就是貶低自己的孩子。例如家裡有客人來時,孩子的一點點錯誤都會被家長無限放大,完全不在乎孩子的想法,一味的訓斥,似乎這樣自己才會有面子。家長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孩子,讓孩子更加上進,但是卻不知道,大部分家長只會得到相反的結果。那麼家長在外人面前究竟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呢?首先不要當著別人的面去數落孩子,也不要自作主張替孩子去做決定,更不要拿孩子的糗事來開玩笑。
三、拿孩子的糗事開玩笑
這也是很多家長喜歡做的一件事,把孩子的糗事拿出來當成玩笑,別人笑了,但自己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卑。因為他們不希望自己丟臉的事情被別人知道,更何況還是拿來當做玩笑,孩子的自尊心會因此而受到傷害。
Ⅱ 家裡老人總是干預我們教育孩子怎麼辦
家裡老人總是干預你教育孩子,那你可以,和老人好好談談談,然後找幾個反面教材說服老人。
我從小在村裡長大,村裡面有很多留守兒童,他們從小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爸爸媽媽都出去打工了,比如我鄰居家就是這樣。
每年過年,可以說是鄰居家最熱鬧的時候,他們家經常有各種聲音傳出來。
因為這個時候小孩們又開心又生氣,開心的是很久不見的父母回來了,生氣的是父母會管教他們。
比如鄰居家的孩子從小被爺爺奶奶寵著長大,所以性格比較野,即便爸媽回來了也不服從他們的管教。
每當爸媽生氣的時候,這小孩兒就會往爺爺奶奶後面躲,爺爺奶奶心疼孫子就會攔住爸媽。
眼看著孩子越來越囂張,鄰居也很生氣,但拿爺爺奶奶也沒辦法。遇到這種情況,還是孩子的老師給出了三個主意(鄰居專門跑去請教的)。
和老人好好談談
老師讓鄰居和爺爺奶奶談談,說清楚他們這樣做的利害關系,要讓他們知道愛護和溺愛的差距以及後果,爭取獲得老人的理解,接受老人的意見,這樣教育孩子才不會沒有辦法。和孩子交流進行教育
老人和孩子並不會一直在一起,所以家長要抓住這個時間和孩子交流,告訴孩子一些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引導孩子對家人的愛心存感激,讓他們知道做錯事要勇敢承認錯誤,而不是躲在爺爺奶奶身後。反面教材加樹立威嚴
也可以找幾個老人溺愛孩子,影響孩子成長或者給孩子造成不良結果的案例,由此告訴自己的父母,一味的護著孩子,不給父母教育的機會,會造成什麼後果。
同時,還要在孩子面前樹立自己的威嚴,不能讓孩子覺得有爺爺奶奶在,就不用聽爸爸媽媽的話,這樣對教育孩子也是不利的。
所以我覺得,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人總是干預,那麼你可以先和老人聊聊溺愛孩子的利害關系,同時給他們看一些反面教材,讓他們知道阻攔自己教育孩子是不對的。
另外,還需要和孩子多交流,在樹立自己威嚴的同時,引導他們正確的價值觀,這樣孩子才能夠健康的成長。
Ⅲ 教育孩子父母老乾預怎麼辦
因為年齡和時代背景的關系,和父母兩代人之間在管教孩子的方式上難免會有分歧。怎麼辦呢?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父母干預的解決建議,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父母干預的解決建議
1.和老人多溝通 拎清利害
年輕父母應該和家裡的老人多溝通,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化解兩代人育兒方面的差異與矛盾,彼此做一些妥協與讓步。雖然寶寶還小,但卻是習慣和性格養成的重要時期。年輕父母要讓老人分清愛和溺愛的差別,不能太過縱容和嬌慣。要知道,一味地袒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沒有規矩,同時也使父母的正當管教失去了威嚴,最終耽誤的還是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果媽媽溝通無效,為了避免婆媳矛盾,這時候就要充分發揮老公的作用了。
2.全家建立統一戰線
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家庭所有成員要達成統一戰線,千萬不能父母忙著管教,老人跟著拆台。父母和老人要協商一致,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老人最好不插手,並努力維護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嚴,這樣孩子就不會惟我獨尊,懂得尊重父母。其次,即使雙方有分歧,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暴露出來,這樣只會讓孩子在犯錯的時候還抱有一絲僥幸。
3.勇敢的堅持觀點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原則性的問題決不妥協。雖然這樣過於鐵面無私,但必須要樹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嚴,讓他明白不要觸犯底線。有些家長吐槽,每當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人總會出來干涉。我想說,即使老人出面干涉,也要勇敢的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要因為對方是老人就中斷正常的教育,這樣只能讓孩子覺得不管犯什麼錯都有靠山。當然,為了避免惡化家庭矛盾,父母可以在事後避開孩子主動和老人溝通,虛心接受老人的指點,盡量減少正面沖突。
4.距離產生美
距離產生美不是說不讓老人看孩子,只是距離產生美更能讓孩子覺得犯錯了後沒有靠山,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5.不要當著老人的面管教
可以巧妙的選擇教育孩子的時機。盡量不要當著老人的面管教孩子,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避開老人。但切記,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全盤否定老人的做法,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6.抽時間和孩子互動
現在很多年輕父母忙於工作,把養育孩子的問題交給家裡的老人。要知道,父母不管有多忙都要端正態度,抽時間多陪陪孩子,教育孩子是父母應該履行的責任。一味地把孩子的教育權和撫養權交給老人,對孩子是極度不負責,同時也增加了老人的負擔。
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項
(一)表揚過多
太多的表揚會給孩子造成許多束縛與負擔,當達不到父母的期望時,孩子很容易產生挫折、內疚感。如父母總誇孩子“太聰明了”,當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孩子就會產生深深的自責與沮喪,自尊心與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擊。
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體的事情表揚孩子,如“你今天的作業寫得很好!”
(二)提問過多
由於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許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學就問個不停,“今天老師有沒有提問你?”“數學考得怎麼樣?”“都和誰一起玩兒了?”……太多的問題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與抵觸,落個“討厭鬼”的名聲。
有效的做法是進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他們一起游戲、聊天,在不經意中,你就會發現孩子的許多秘密。
(三)命令過多
“寫作業去!”“把電視關了!”……過於頻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充耳不聞”,當孩子經常對這樣的命令無動於衷時,父母就應該考慮一下自己在孩子眼裡的信譽了。
(四)否認感覺
這是許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當孩子說“媽媽,我怕,打針很疼”時,父母經常會安慰說:“寶貝,沒關系,不疼的。”這樣只會使孩子感到委屈與恐懼。較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寶貝,媽媽知道,打針是疼,可是打完針後病才能好。”意識到自己得到理解後,孩子的感覺會好些。
(五)呵斥和嘲笑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某些家長[微博]會大聲呵斥,“笨蛋!木腦瓜!”這種做法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嚴重的傷害。正確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評。
教育孩子的誤區
忌諱一:不該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傷孩子自尊
宣宣彈琴時表現出極大的隨意性,老師講過的正確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腦子里沒有留下絲毫的印跡,彷彿從來就沒有學過似的。媽媽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外加親自示範,可宣宣擺出了一副不合作的態度,在琴凳上扭來扭去,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沒過兩分鍾又嚷嚷著累了要歇會兒。
錯誤批評:
內心的怒氣終於沖破了忍耐的底線,媽媽一巴掌揮了過去,宣宣的手背頓時就紅了——說服教育升級為武力懲罰。
留下的傷痕:
從根本上說,武力懲罰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會使雙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繼續下去的學習中途擱淺;在父母的拳頭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敗塗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既而對所有的批評刀槍不入,那可真是兩敗俱傷。
還有另一個直接後果是:你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你和他周圍的人——對暴力行為的模仿是輕而易舉的。由於父母的壞榜樣,孩子在獨立面對自己和小朋友的沖突時,頭腦中的第一反應就是“先下手為強”。
專家支招:
將批評升級為“戰爭”,那就是父母的不是了。幼兒還沒有形成自我評價體系,他們是通過成人尤其是父母對自己的評價來看待自身的。而且,脆弱的內心特別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這能給孩子自信,也能使他們愉快地接受批評。批評的藝術在於正強化,而非負強化。與其強化孩子的弱點或全盤否定,不如將孩子的點滴成績和好的苗頭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掛在嘴邊,強化其好的一面,給予必要的指點,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潛力,提升自信。
所以,媽媽此時不如使用“表揚式的批評”方法,去發現孩子的點滴長處,先褒後批:“你的左手手型比右手的漂亮,左手三指比二指好看,這一遍強弱感覺掌握得不錯”,接著再提要求:“右手能不能也像左手那樣漂亮,二指能不能往回勾一點,速度如果再放慢一點會更好。來,我們來試一試,我想宣宣一定沒問題!”孩子需要在比較和實實在在的誇獎中發現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點成績,她會有信心糾正自己的其他錯誤;相反,父母對孩子的一個錯誤採取粗暴的方式,她很可能會毫無心情保持自己的其他優點。
忌諱二:大喊大叫——失控的情緒難以給孩子正確引導
陶陶每天都把家裡弄得天翻地覆:玩具散落一地,畫筆、畫紙攤滿了桌子,床上也堆著他的各種小玩意兒,自己最喜歡的書也十有八九到想看的時候不知道去哪了。多次的提醒仍然沒能使陶陶有任何改觀。
錯誤批評:
屋內的一片狼藉點燃了媽媽心中的怒火:“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從哪兒拿來的東西玩完了還放回哪兒去。你就是不長記性,你不收,看我全把它們扔掉!”說著假裝把孩子最心愛的玩具扔了,接著是一陣急風暴雨般的叫嚷。
留下的傷痕:
不是你的嗓門越高就越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聲調和結果往往成反比;並且大喊大叫使孩子絲毫感覺不到尊嚴的存在,也把你的修養咆哮得無影無蹤。如果大人孩子都發脾氣,批評很有可能會升級為哭鬧和打罵,教育的效果抵消為零。而且孩子很快就會知道,媽媽嘴上說“扔掉”,但是手上卻沒有真正“扔掉”,媽媽的威信也由此喪失。
專家支招:
千萬不要以為你的態度,包括表情、語氣和目光無足輕重,只有好心就足夠了;不肯在表達方式上花心思,孩子難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評。因為,有時候他們拒絕的不是批評本身,而是父母的態度。
心平氣和地批評孩子,有助於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也能達到批評的目的。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氣,讓自己息怒。
收拾好自己的東西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難養成的習慣,父母應該對孩子耐心一些。先和孩子一起收拾,能收好一件東西就鼓勵一下。孩子被父母的肯定激勵著,會慢慢學會獨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忌諱三:喋喋不休——過濫的批評引來逆反
玟玟有一大盒子各種形狀的小珠子,串起項鏈漂亮極了;但當她看到別的小朋友拿著幾個透明的圍棋棋子充當“夜明珠”時,哭著喊著要,對方不給,她就把人家裝“夜明珠”的小瓶子扔到地上……
錯誤批評:
玟玟的舉動讓媽媽覺得很沒面子:“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怎麼就不明白呢?不能總是看著別人的東西好,你家裡的玩具還少嗎?自己的東西扔在一邊不玩,一看到別人拿點什麼就跟寶貝似的,真沒出息……下次再這樣,我絕不再給你買任何玩具!”
留下的傷痕:
如此絮叨、缺乏新鮮感的批評,不能給孩子大腦以明顯的刺激,說得越多,孩子越會把這些話當成耳邊風。而且,別看孩子小,對語言的領悟能力一點不差,“沒出息”、“佔有欲”一類不尊重孩子人格的話很容易引起他們內心的反感,明著或暗著和你對著干,身上的毛病很可能會有增無減。
專家支招:
漂亮的和新鮮的東西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誘惑,抵禦誘惑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父母需要設立必要的規則和界限。父母不妨這樣告訴孩子:她喜歡自己沒有的東西並沒有錯,但他人的東西我們不能要、更不能搶或毀壞。接著向孩子講清楚:世界上的好東西多得數不清,我們不可能全部擁有;如果特別想要,就得憑自己的努力去爭取,比如如果對方願意,可以用自己的漂亮珠子和小朋友換。
猜你喜歡:
1. 教育孩子父母出現分歧怎麼辦
2. 父母錯誤教育孩子的方法
3. 教育孩子導致夫妻矛盾該怎麼辦
4. 父母請這樣教育孩子
5. 教育孩子父母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
Ⅳ 老人的封建思想很嚴重,經常干涉我教育孩子怎麼辦
中國式父母,特別是上一輩,簡直沒有邊境這個概念。即便子女曾經成家立業,依然把孩子當做三歲小孩來管,孩子的孩子自然更要管。完整沒有孩子早已成年,是一個完整民事行為才能人的概念。而子女在長期沒有界線的家庭生活中,也很難去明晰的界定到底哪一條是我的底線。或者受困於傳統道德觀念,覺得老人初衷是好的,只是大家育兒觀念不一樣。
Ⅳ 父母管教孩子,爺爺奶奶老是插手怎麼辦
你好,我是米果媽,分享下我的想法,希望我的觀點能幫到你。
首先,爺爺奶奶肯定都是特別疼孫子的,畢竟是血脈相連的,但是只要孩子有了一些不好的行為和習慣,爸爸媽媽肯定也是要去教育的人, 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孩子的成長其實很大程度還是受父母教育的影響。
當父母管教的時候,爺爺奶奶不知情,會勸父母停止教育行為。一方面助長孩子的氣焰,覺得有人給他撐腰,連父母都不放在眼裡,久而久之,孩子犯錯就沒有人能說了,並且,父母在孩子的權威性也就沒有了。特別是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孩子無法無天,到時候爸爸媽媽想管教,也不聽,那時候也就頭大了。
另外一方面,只要是看到爺爺奶奶,孩子一般都會跑過去躲在他們的懷里,然後父母就無可奈何了。每次都這樣打斷,孩子學會了找「避風港」逃避,就不跟爸爸媽媽交心了。所以提前跟爺爺奶奶溝通,只是小懲大誡,孩子還是要有個章法的。
可以在獨立的房間跟孩子單獨溝通,避過爺爺奶奶。同時一人說明情況,教育孩子的時候,趁著爺爺奶奶不在,或者說,進入一個單獨的房間裡面對孩子進行教育,徹底斷了孩子的念想。
家庭教育,最好有人唱白臉,有人唱黑臉,一方面給孩子震懾,一方面給孩子安慰,在給孩子正確的引導時,給孩子心理撫慰。當然,當孩子成長,能和孩子心平氣和的聊天教育是最好不過了。
我是米果媽,喜歡和你分享擼娃、育娃那些事兒的米果媽,升級認知,更新自己,歡迎評論交流。
在教育孩子上必須全家人態度一到,才能起到良好效果,千萬不能一個打,一個護。 有一次我去兒子家,一進門就見孫子哭得很傷心,向我告狀,原來是他貪玩課外作業未完成,被兒子打了一頓,顯然兒子做法有些過火。我雖心疼孫子,但不能當面向著他說話,就違心的說:「打得活該「! 過後我背著孫子指責了兒子。我做法對嗎?
父母管教孩子,爺爺奶奶總是插手怎麼辦?
這是許多父母在管教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因為爺爺奶奶心疼孩子,看到父母管教孩子,特別是責罵孩子,就想插手主要想護護著孩子。
這樣很不利於父母管教孩子,因為意見不統一。就是父母管教孩子時也要意見一致,有不同意見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孩子不知道到底聽誰的。
如果父母管教孩子,爺爺奶奶插手,建議可以這樣做。
1. 私下跟孩子爺爺奶奶說清楚,自己管教孩子時不要插手。要麼和自己觀點一致,不要和孩子站在一起 。
爺爺奶奶幫助帶孩子也很辛苦,父母都理解,但是如果教育孩子時大家觀點不一致,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孩子也不知道到底誰說的對。
2. 爺爺奶奶在旁邊時不管教孩子。以免引起矛盾。
爺爺奶奶心疼孩子,特別是看到父母吵孩子時,總想護著孩子,很難做到看到孫子挨批評而不管的,所以批評教育孩子時最好不當著自己父母的面。
總之,老人一般寵著孩子,「隔輩親」我們也理解,所以教育孩子為了不讓爺爺奶奶插手, 事先要給他們說清楚,或者不當著他們的面管教孩子。
這個事情是很多家庭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有了孩子後,家裡又有老人的情況下,如何管教孩子?
首先,我覺得應該先跟老人溝通。把自己的想法用委婉的方式表達出來,告訴爺爺奶奶自己的初衷是什麼,自己這樣做也是為了孩子好。溫和的語氣,堅定的立場,也一定能夠讓老人接受的,畢竟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長大成人。
另外,我們可以列舉專業人士的建議,或者爺爺奶奶比較信服的人士的案例來做說明,通過側面的案例來說明教育孩子不能包庇、溺愛的重要性。
當然,可能也會有沒有原則,一味溺愛孩子的爺爺奶奶。這個時候,你可能跟他講再多的道理,都於事無補。這個時候,能避免跟老人一起帶孩子,就避免。能自己帶,就自己帶。哪怕辛苦點,但是孩子的教育不容忽視,畢竟這會影響孩子的 健康 成長。
第一,要理解老人的出發點。第二,要和老人溝通,盡量爭取家庭內部教育孩子原則的一致性。第三,溝通無效的時候盡量迴避老人。不讓老人有幾乎太多干涉。
您的這個問題在很多和老人同住的家庭中時常會出現,也由此產生了很多家庭矛盾。當初在生完孩子的時候,我為了能夠給予孩子持續的教育,決定離職在家獨自帶孩子,其實擔心的就是因此和家裡的老人產生矛盾。我覺得不管是爺爺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爺,他們插手孩子的管理都是有著很現實的理由的。
不久前帶孩子回姥姥家的時候,我和我父親還深入討論過這個問題,當時我打趣的跟他說「爸,為什麼我小時候做錯了事,你打我的時候不會手軟,而現在我說閨女兩句你就急眼呢?」我爸琢磨了半天只回了我一句「幸好你沒讓我帶孩子」。玩笑歸玩笑,但我覺得老人容易陷入隔輩親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希望孩子跟自己親
這個原因說起來其實挺悲哀的,當他們年輕時教育我們的時候,不會去想打了我們是不是會影響親子關系,因為我們有很直接的血緣關系,這是抹不掉的。但對於孫子女、外孫子女就不是這樣了,他們會擔心如果自己過於嚴厲,孩子就會不願意到他們跟前,老年人的生活范圍有限,他們非常希望家庭和睦,兒孫繞膝,甚至比年輕時更加渴望家庭 情感 。所以他們會比年輕時心軟很多。
二.受不了孩子的央求
有些時候老人並不是主動和年輕父母對著干,而是受不了孩子哀求的語氣或者眼神。現在的孩子個個都是「小人精」,他們非常知道找誰求援,每當這個時候其實老人也陷入兩難。管吧,跟子女產生隔閡;不管吧,實在受不了孩子的軟磨硬泡。所以內心衡量半天,還是覺得在這場對抗里孩子是弱勢群體,因此更容易偏向於孩子。
三.為了體現家長權威
有一種人天生愛好權力,做父母的時候會安排孩子的人生,當老了之後還希望能夠安排下一代的人生,這種霸道是骨子裡帶出來的。這種老人只對自己的教育方法表示信任,但是很顯然,兩代人所處的時代所接觸的環境存在差異,對世界的認知也存在差異,可是權力型的老人不會管這些客觀事實,他們還希望能夠把控家裡的主導方向。因此這個時候的「心軟」並不是為了縱容,而是為了強調自己的權力。
既老人插手的原因不同,那麼作為年輕的父母,我們應對的方法也應有所不同。
一.心軟型老人
我父母以及我公婆就是比較典型的這種「心軟型」,因此我當時決定離開他們身邊獨自帶孩子,這應該是一勞永逸的方法,但可能並不是每一對年輕的父母都能夠做這樣的決定,如果一定要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我們該怎麼辦呢?我有三個方法分享給大家。
1.不要當著老人的面訓斥孩子
如果我在父母或者公婆家裡需要管教孩子,那麼我會把孩子拉到另外一個房間鎖上門單聊,或者壓住怒火提前告知我父母先下樓遛個彎。總之就是不要讓老人去面對那種劍拔弩張的場面,這樣做一是為了讓大家不尷尬,二是為了讓孩子心無雜念認真的反思。
2.事分輕重緩急
孩子從兩歲半以後會進入到叛逆期,經常會有一些跟家長抬杠,或者說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時候,能忍住的家長絕對不是普通人。但如果您和老人同住,那麼您就不能總讓老人聽到您在訓斥孩子,這就需要緊急的事情當時管教,對於並非緊急的事情,可以等到晚上睡覺之前,或者你和孩子單獨出去遛彎的時候再來總結教育。
3.對於原則性的問題,在訓斥孩子之前,需要先和老人達成共識
原則性的問題一般情況下是非說不可的,這個時候最擔心老人來攪局。因此最穩妥的方法是在教育孩子之前先跟老人達成意見的一致。比如有一次我的外甥女下樓遛彎偷拿樓下超市的棒棒糖,她也是我婆婆的外孫女,當時她父母沒在家,需要我來和她談這個問題,但以她的性格我一說肯定哭,那我婆婆肯定出來阻攔。於是我在跟她談之前先和我婆婆說了這件事,我告訴她這個偷拿的習慣,如果今天不糾正過來,那麼以後就更難改正了,這個孩子是她從小帶大的,如果將來因為偷別人東西出了什麼事情,那麼她就要被自己的女兒女婿埋怨一輩子。我婆婆竟然也明白其中的厲害,所以在我後來說外甥女的時候,她就沒有插嘴。所以跟老人的事先溝通也非常重要。
二.強勢型老人
如果家裡的老人屬於霸道型的,那麼防止她插手最好的方法就是 「給足她面子」 。
我閨蜜她媽就是這種說一不二的性格,再加上女兒女婿長期上班,外孫女是她一手帶大,所以她更不允許別人質疑她對待孩子的方式,有時我閨蜜想要說孩子兩句,她立刻就上來反駁。後來我就給閨蜜出了個主意,讓她每次教育孩子之前先徵求她媽的意見。
「媽,你看小飛現在有這個毛病,以您的經驗,我該怎麼跟她說呢?」
「媽,我小時候有小飛這毛病嗎?您當時是怎麼教我的呀?」
「媽,我要跟小飛談這個事兒,但是我又怕說的不完善,要不您去跟她說?」
剛開始她媽特別高興實權在握,而且孩子這么給自己面子,她也不會故意不明是非,很認真的教過孩子幾次。畢竟教孩子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幾次之後她也厭倦了這種繁瑣,所以當我閨蜜再去跟她反映問題,讓她出面跟孩子談的時候,她直接跟我閨蜜說,「你都是當媽的人了,已經長大了,你自己的孩子還是得你自己去說,我也不能一輩子都跟著你啊,你得學著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就這樣,我閨蜜的孩子就變成了自己的孩子。
這種類型的老人,其實他們需要的是年輕人對他們的認可以及尊重,他們不是一定要管些什麼,而是不希望自己年齡大了之後變成沒有地位,沒有身份的孤寡老人。
您家管事的是公婆,所以我認為有一個問題是你們夫妻不能忽視的。 那就是公婆不是你的父母,而是你老公的父母,所以和他們溝通問題最好由你老公說而不是你,那是你老公的原生家庭,他們有屬於自己的溝通方式,與其自己沖在前面不如尋求孩子爸爸的幫助。
最後我想再為所有的老人說一句公道話: 老人不是擺設,他們有血有肉有 情感 ,作為年輕人不能一邊享受老人犧牲自己晚年生活而為你們提供的便利,一方面又拒絕他們表達自己的 情感 ,這對他們來說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當你認為他們的教育方法非常落後的時候,不妨想一下你是如何長大的呢?你又為什麼嫁給他們教出來的兒子呢?其實老人的教育方法也並不一定完全落後,年輕人也不可以絕對否定。家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定要大家共同努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父母管孩子,爺爺奶奶覺得孩子受委屈了,插手護著孩子,應該怎麼辦?
如果父母態度比較強勢,爺爺奶奶也能聽得進意見,那就跟爺爺奶奶商量好,管教孩子的時候不要插手。有什麼問題私底下說,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兒阻撓父母的管教。
但很多爺爺奶奶受不了孫子哭,不開心,所以會想盡一切辦法排除讓孫子不高興的因素。
不管怎麼說,爺爺奶奶都會插手,怎麼辦呢?
爺爺奶奶總有出門的時候,他們不在家的時候有計劃地管教孩子,適合解決積壓問題。
如果是新鮮的,剛發生的狀況,爺爺奶奶也在場,需要立刻馬上對孩子進行管教,建議你採用以下兩種方式。
1. 關門教子
把孩子帶到自己房間里,關上門,有必要的時候可以鎖上。但要注意別搞得太熱鬧了,批評教育可以,別打孩子。
2. 把孩子帶出家門
帶孩子出去遛彎,讓孩子脫離爺爺奶奶的視線,孩子就沒有盼頭了。
如果可以選擇,盡量跟爺爺奶奶分開住,誰帶孩子聽誰的,誰也不要干涉誰。
父母要盡量多帶孩子,跟孩子有更多的時間相處,這樣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就會超火爺爺奶奶,便於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
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是有問題的,管教孩子時,我們要認同孩子的情緒,糾正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偏要跟孩子擰著來才是管教。
有的父母平常不帶孩子,看到孩子有不合他期望的行為時就橫加指責,不考慮孩子有行為背後的原因。爺爺奶奶有時候的干預,是從認可孩子情緒出發的,並不一定都是溺愛。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不一定都是對的,爺爺奶奶也不一定都是錯的。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判斷孩子的行為,選擇最適合的管教方式。
我是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Matt,很高興回答您的提問。
家庭教育中特別強調了的一點就是,家庭教育一定要統一,無論是父母之間還是隔輩之間,一旦對孩子教育不一致就會對孩子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對孩子的品格、為人處事的方式都著直接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老人幫忙帶孩子時最容易發生插手管教孩子的情況,很多年輕的父母為此也很苦惱,明明知道孩子有錯可老人一味干涉就是無法進行教育,難壞了這些家長。
老人總是插手孩子的教育所產生的危害父母都很清楚,那麼應該怎麼去解決呢?
家庭問題就需要用家庭的方式去解決,原則就是盡量在不影響親情的基礎上以正確的教育方式為底線通過多種方式巧妙解決。具體方法可以通過這3個要點操作。
要解決老人的問題,首先夫妻之間必須達成一致,否則外部問題沒解決還引發內部矛盾。夫妻之間要在這三方面必須步調統一。
1.夫妻之間對教育的理解要一致。 夫妻之間可以有分歧但要保持存異求同的原則,兩個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共同發揮作用,單靠一個人也是獨木難成舟。
2.夫妻對孩子要口徑一致。 教育孩子最怕說一套做一套,同時以身作則是必須的,否則老人會說,你們都做不到干嗎要求孩子呢。
3.夫妻對老人要思想一致。 解決老人干涉孩子教育一定會使用一些「招數」,夫妻之間還要打配合,這一點兩人在思想和行動一定要一致。
當思想上統一之後,就可以出手解決老人這邊的問題了。有的爺爺奶奶插手,有的姥姥姥爺插手,這時候要麼就是各自解決各自的父母,要麼就是強勢的那個來解決。
我們家的情況是由於孩子從小是姥姥帶著的,現在孩子大了姥姥插手的事也越來越多,所以,媽媽出面來解決。方法有兩種。
一個是先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姥姥了解正確的教育方法,同時也讓老人明白一點,如果過多干涉的話,將來孩子不會聽父母的管教,這時候出了問題誰也解決不了,事情的嚴重性必須說清楚。
另外一個就是強制。當溝通不能解決時,那就需要強制。孩子完全自己帶,如果條件不允許的話,雙方盡量都退讓一步,如果鬧僵就會引發更大的矛盾。
爭取通過多次溝通緩解老人的問題,但在對孩子教育上的原則問題不能妥協。
老人這邊要解決,孩子這邊也要繼續管教不能放鬆。當然,不要對孩子說老人的不好,這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用正確的方式去管教孩子,讓老人看到孩子的變化,這樣老人也會更放心放手。
另外,父母平時上班白天沒時間陪孩子,那就晚上回來之後全面接手,不要讓老人再管了,父母這邊安排陪孩子的每一分鍾,讓大家都很充實,尤其是在周末的時候更要如此。讓孩子與父母之間更加親密,這樣實施管教會更順利。
很多父母因為條件的因素無法自己獨立帶孩子,所以只能依靠老人幫忙,這是客觀現實在短時間內可能解決不了,所以,更要提前和老人做好溝通,不要等問題嚴重了再解決。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這就一定要提前和爺爺奶奶溝通了,讓做兒子的去跟自己父母說。如果一邊管著,一邊護著,孩子精的很,會鑽空子的很,他會自動傾向於幫助自己的那一方,還會認為自己根本沒問題。
兩代人之間的代溝本來就很大了,現在爺爺奶奶再摻雜進來,三代人,簡直是要引發世界大戰!
如果可以,盡量還是不和爺爺奶奶住一起為好,這樣,他們想插手也難了。
這事是否可以這么處理,即要麼分開住,要麼和他(她)的爺爺及奶奶好好談一次活,講明厲害關系,讓其知曉該今後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