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早期教育是以什麼為主
擴展閱讀
幼兒園講發電廠知識 2024-11-28 00:16:52

早期教育是以什麼為主

發布時間: 2024-04-18 18:23:08

❶ 幼兒的教育理念有哪些

Montessori 蒙台梭利-瑪利亞.蒙台梭利:
蒙特梭利認為,孩子的早期教育應該以感官訓練為主,因為那麼小的孩子是用他的感覺器官來感受身邊的世界,通過感覺、行走、觸摸來使自己獲得各種能力和技巧。感覺訓練能夠讓孩子的感覺器官變得更加敏銳,能夠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專注力和意志力,在孩子的身體功能協調和完善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蒙台梭利認為:通過作業,兒童自然就「學會謹慎,學會自覺,學會指揮身體的行動」;通過作業這種自由選擇的個體活動方式,學會依靠自己、學會尊重他人,使「兒童之間沒有妒忌,沒有爭吵」,從而培養「平靜」的氣氛,良好的秩序由此而來;通過作業,讓兒童學會自我約束,為意志力形成作準備,推動兒童服從。蒙台梭利所主張的是從自由經過作業到自覺秩序和服從,從而實現讓兒童自我教育的目的。蒙特梭利的教學內容以教具的種類來分,分為五大領域: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語言教育 、數學教育、自然人文教育。
Multiple intelligence 多元智能-霍華德.加德納:
兒童多元智能教育理論由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教育學家加得納提出。這一教育理論將人的智能分為8個方面,即語言智能、音樂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動智能、內省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其理論更注重兒童智能的全面開發。
理論指出0-7歲是幼兒各個智能發育的關鍵期,這一階段幼兒的智能是否全面平衡地發展直接關繫到幼兒的一生。每一個人的智能組合是不同的,通過教育可以發現孩子的優勢智能,從而把每一個孩子培養成富有個性的、適合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人。
這個理論的意義在於:首先是教育要以學生的認知發展為基礎,設計符合身心發展的教育方案;其次要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特徵,提供發展智能、創造力的機會和環境,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最後是因材施教,改善教育模式,發現學生潛能和智能的差異性,創設「以個人為中心」的學校。這里的「以個人為中心」宗旨就是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有充分展示潛能的機會,*大程度地喚起每個人的自信心。即強調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潛能或特質,及早發現有助於未來學習;學前兒童的智能發展有很大的可塑性,為彈性課程、自由選擇課程提供理論依據。
Reggio Emilia Approach瑞吉歐方案教學:
瑞吉歐是義大利東北部的一座城市,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洛利斯?馬拉古齊(LorisMalaguzzi)和當地的幼教工作者一起興辦並發展了該地的學前教育。數十年的艱苦創業,使義大利在舉世聞名的蒙台梭利之後,又形成了一套「獨特與革新的哲學和課程假設,學校組織方法以及壞境設計的原則」。人們稱這個綜合體為「瑞吉歐?艾米里亞教育體系」。
其主要特點如下:1、社會支持和父母參與全社會關心幼兒教育素來時義大利的好傳統,是義大利文化中集體主義的一種體現。
2、學校的民主管理與合作瑞吉歐學前教育系統以兒童為中心,在幼兒學校里,無論是教師或兒童都能獲得「家」一樣的感覺。
3、彈性課程與研究式教學幼兒學校的課程主要解決兒童真實生活中的問題,教師結成小群體進行長期深入的專題研究。他們沒有固定的課程計劃,教學活動強調生動而富有實效的學習,決不匆匆忙忙「走過場」,要求自然而流暢。
4、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語言只是教師與幼兒彼此溝通的手段之一,瑞吉歐要求教師多採用動作、手勢、姿態、表情、繪畫、雕塑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
5、合作學習與反思實踐教師和孩子一樣,都不是「訓練」出來的,相反,教師是在與孩子、與父母、與其他教師溝通的環境中學習的。這種合作關系有助於教師不斷增強自己的「角色」意識,提高教學水平。
6、開放的教學環境瑞吉歐教育體系特別重視學校環境的設計布置,他們把學校的環境稱之為「不說話的老師」。因此,他們精心設計學校的每一個角落,讓幼兒在開放的環境中愉快學習、相互合作、彼此交往。
Waldorf 華德福:
20世紀初,奧地利科學家、哲學家和教育家魯道夫?史代納認為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人類的精神領域,並創立了一門特別的精神科學,稱為「人智學」。
1919年,他受邀根據人智學的理念為德國斯圖加特一家名為Waldorf的香煙廠的工人子弟辦了一所學校,並命名為「自由華德福學校」。學校共有12名教師和256名學生。後來,凡是實踐這一教育理念的學校都被稱為華德福學校,或魯道夫?史代納學校。
根據2000年德國華德福教育友好協會統計,當時全球有876所華德福學校、2000多所華德福幼兒園,以及300多所華德福矯正教育和社會治療機構。華德福教育努力把學生的體驗由單一的智力發展轉化為「全人」的教育,其教學大綱建立在對人生早期的3個重要發展階段的理解和認識上。
第*個七年(0~7歲),兒童通過模仿來學習。華德福教育認為過早的單一的智力開發會透支幼兒用於建設身體和進行模仿的生命力,不利於幼兒身心的整體發展,甚至會影響到成年後的健康狀況。所以,玩家家、烹飪、家務勞動、扮演各種人物、看偶戲、捏蜂蠟造型、繪畫、唱歌、做韻律舞、聽故事和做游戲、生日慶祝和節日慶典、戶外活動和園藝勞動,以此讓孩子們學習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
第二個七年(7~14歲),孩子通過想像和感受來學習。在華德福學校,班主任從一年級帶班到八年級,講授主課。同時有不同的課任教師擔任手工、音樂、韻律舞、外語、體育等教學。
第三個七年(14~21歲),青少年開始探索真理,體驗思考的力量。當學生開始探索「我是誰」,「我如何面對和進入世界」等問題時,教學中就應注重尋求事物的意義。如:在研究數學法則的同時,要學習有關的詩歌和音樂;在欣賞達?芬奇的繪畫時,要做光學的實驗;通過歷史的學習,學生可以探索科學、音樂、藝術、哲學、宗教和人類發展的關系。
EYFS-英國早期教育體系:
目前英國早期教育的主要學習方式:游戲。主要建立在以下思想基礎上:
(1) 福祿倍爾的哲學: 必須把孩子看成是一個活生生的、活潑可愛的、有認知能力的個體。必須將兒童的生活及其各種不同環境與關系整合起來加以考慮:必須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孩子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2) 蘇珊艾薩克的經驗主義理論: 社會發展的事實表明:教學的組織應基於活動而不是靜止的因素。既觀察兒童在自發游戲中的行為,也觀察兒童在有組織的活動中的行為才是明智的。在每日生活和整個童年期中,兒童總是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游戲和歡笑、爭吵和友愛、思考和提問。
(3) 列夫 維果茨基關於游戲、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在游戲中,兒童開始獲得其參與社會生活所必須的動機、技能和態度。" "在游戲中,兒童的表現總是超過它的實際年齡,高於他日常的行為表現,在游戲中,兒童好象是一個比他自己高出一頭的人。" "兒童的實際發展水平在其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現出來,兒的潛在發展水平是在成人的指導下或與有能力的同伴的合作中體現的。"

❷ 早期教育和學前教育有區別嗎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要給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和學前教育,可是總是分不清楚什麼是早期教育和學前教育。

早期教育和學前教育的區別

1、教育時間對象不同。早期教育廣義的意思是指從孩子出生之後到他上小學之前的這一段時間教育,但是一般來說我們都特指狹義上的意思,指教育0~3歲的孩子。學前教育是指教育3~6歲的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在上小班到大班。但是從廣義上的意思就可以看出,早期教育其實包含學前教育。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就說明早期教育和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在不同時期要培養孩子不同的能力,其中也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❸ 幼兒早期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首先,嬰兒絕不是僅僅需要解決溫飽問題,他們還有心理和情感的需求,那就是父母的愛。如果他們在這個時期沒有得到父母的愛撫和溫暖,就很難對人產生信賴感,日後可能形成冷漠、缺乏安全感的不良性格。因此,應盡可能多地與孩子相處,為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傾注一片愛心。這是早期教育的首要內容。 其次,嬰兒認識周圍世界、發展智力是通過各種感覺器官來實現的。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嬰兒的感官施以良性刺激,促使其視覺、聽覺、嗅覺、味覺以及觸覺的發展,進而促進其大腦的發展和智力的開發,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內容。 第三,能通過對嬰兒抬頭、翻身、坐、爬以及手的動作等訓練,鍛煉其全身的肌肉和骨骼,促進其運動感覺能力及觀察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是早期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❹ 早期教育的內容涵蓋哪幾個領域,分別包括哪些重點教育內容

一、健康領域
情感領域: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
認知領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
動作技能領域: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 健康教育是教育行業不變且不能變的主題。它不僅關繫到幼兒的身體健康,還關繫到幼兒的心理健康。新《綱要》中也明確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我,深感其重要。通過對健康領域的學習,已經明確了健康教育的具體內容。我認為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因為兒童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兒童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所以健康教育也應該把握時機。例如:在幼兒進餐環節中應該為幼兒創造一個溫馨的進餐環境,教師的語言要少,語調要輕柔。而不是迫切希望幼兒快速改變壞的進餐習慣,就餐時斥責幼兒。又如:生活中的危險場所,教師或家長以威嚇的方式提醒幼兒不要接近,使幼兒產生恐懼的心理。而是應該利用講故事或學習兒歌的正面教育下懂得不能接近危險的地方。再如:成人用糖果或巧克力作為獎勵給幼兒,這樣不僅助長了幼兒不良的飲食習慣,而且也有害幼兒的身體健康。
對於以上的現象還有很多,我們應該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家庭教育做起;從一日生活的每個環節做起。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一名身心健康的祖國接班人!
二、語言領域
情感領域:樂於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認知領域: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動作技能領域: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語言是人們表達思想進行交際的工具。幼兒語言的發展是隨著神經系統和發音器官的成熟,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逐步實現的,它既受年齡因素制約,又存在較為明顯的個體差異。 3歲-4歲的幼兒由於神經系統發育不夠完善,發音器官和聽覺器官的調節、控制能力還相對較差,所以他們發出的語音有些不夠准確和清晰。他們雖然掌握一些常用詞,但對詞意的理解較膚淺和具體。他們已能聽懂簡單的句子,並能用簡單句表達自己的基本意思,但語言不夠完整,有時會出現斷斷續續的現象。
4歲-5歲的幼兒基本上能夠聽清和發清楚全部語音,已能聽懂日常一般句子和一段話的意思。掌握詞彙的數量和種類在迅速增加。在使用簡單語句的基礎上,語言逐漸連貫起來。
5歲-6歲的幼兒在成人正確的教育與引導下,能夠發清楚全部語音,並能聽懂一些較復雜的句子,理解一段話的意思。能夠掌握表示類概念的詞彙以及表示因果關系的連接詞,語言的連續性有所加強。
幼兒時期是口頭語言發展的最佳期。語言教育不僅對幼兒一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起重要作用,而且對幼兒的認知能力、社會性及情感的發展都有積極的影響。
三、社會領域
情感領域:樂意與他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認知領域: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動作技能領域: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2歲-3歲幼兒開始具有最初步的對社會規則、行為規范的認識,能作最直接、簡單的道德判斷;喜歡與人交往,特別是開始喜歡與同伴交往,對父母及家庭外主要接觸者都能形成親近的情感。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出現,能區分「你」、「我」、「他」,但不會區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同時,他們的情感、行為的沖動性強,自製力差,往往不能與人友好、合作,常發生糾紛,需依靠成人的指導以協調交往。
4歲-5歲幼兒的社會認知能力明顯提高,懂得更多的社會規則、行為規范;具有初步的道德感;對主要接觸者有進一步的親近情感,能關心他人的情感,出現最初步的關心、同情反應,友好、助人、合作行為明顯增多,在自我意識方面,他們開始能體驗到自己的內在心理活動、情緒情感和行為反應,能依賴外在成人的要求調控自己的行為,自製力開始發展。 在良好的環境、教育影響下,5歲-6歲幼兒能較好地建立起社會規則與自己行為的聯系,建立自身行為與他人反應的關系,發展起行為的內在調控系統,並且在與同伴交往中實踐、練習著各種積極的交往方式,運用、掌握著為社會和他人所許可的社會行為,發展著社會交往能力與適應能力。同時,他們能進一步意識到並開始理解他人有不同於自己的情感、需要,重視成人、同伴對自己的評價,希望被同伴群體接納,並開始自覺、有意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是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在與周圍人的交往過程中逐步實現的。由於每個幼兒和所處的家庭背景不同,因此,他們社會性的發展既受年齡因素影響,又存在較為明顯的個體差異。
幼兒社會性發展水平往往決定著他們將來能否積極地適應各種社會環境,能否協調好與他人、集體的關系,能否樂觀地對待人生等。因此,它對幼兒的一生都有影響。
四、科學領域
情感領域: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認知領域: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動作技能領域: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能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 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主要通過對物體的看、聽、摸、聞、嘗等操作活動進行,它與「玩兒」往往是同一過程,其活動的目的性、順序性、細致性、有意性均較差。 幼兒期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具體形象性。幼兒末期,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
3歲-5歲幼兒往往只能直接、簡單、表面化地認識事物,他們通過對事物的大量感知積累經驗,這些經驗是幼兒今後進一步理解周圍事物及相互關系的基礎。
5歲-6歲幼兒在感知大量單個事物的基礎上,逐漸能夠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識經驗,初步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且語言在認知活動中的作用明顯增強。

幼兒對數的感知是從對量的感知開始的。3歲左右的幼兒能准確感知物體的大小、長短等量方面的特徵,然後學會按量排序,5歲-6歲的幼兒開始理解量的相對性。
3歲左右的幼兒能籠統感知元素較少的集合,但多數幼兒還不能手口一致地點數。4歲左右的幼兒能手口一致地點數至4,並說出總數。5歲左右的幼兒能正確點數至10,並說出總數。部分5歲半至6歲的幼兒能理解10以內的數守恆。
科學教育對於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一個人在幼兒期形成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會使他們終生受益。
五、藝術領域
情感領域: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認知領域: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動作技能領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首先從藝術的界定來看,新《綱要》要求的不再是一種技能技巧的掌握,而是從情感本為出發,從個體審美角度來看待藝術對幼兒的重要性。就目標而言,藝術領域不是只關注活動本身,它已經涵蓋到了「環境、生活」,兒童不僅要在一次活動中能表現、感受藝術的魅力,還要能在生活中,社會大環境中去發現美,知道欣賞美,從而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