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孩子不聽話如何教育
1、冷靜下來,控制情緒
當面對孩子不聽話的情況,別輕易生氣,你應該從這幾個方面開始改變:面對孩子不聽話、犯錯,重點是讓孩子明白自己哪裡不對,應該怎麼做。情緒的發泄只能滿足自己一時之快,對於解決根本問題沒有積極的作用。有時反而會讓孩子混淆重點,只關注到大人的情緒而非自己的行為。
所以父母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用平和而堅定的語言和聲調來和孩子溝通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才能最大程度聽進去大人的話。
2、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
孩子犯了錯,無須過多批評,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的過失或者錯誤造成的後果。對於年幼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修正錯誤的具體方法,指導孩子自己去彌補錯誤。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時,孩子還需要自己來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3、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分析對錯,了解他對事情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學習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遲早要成長的,父母要慢慢學會放手,慢慢讓他解決一些問題,如果什麼都干涉,孩子以後在解決矛盾時往往會感到力不從心,不知怎麼應付。
4、用「生氣」來讓孩子聽話,危害大
表面上看用「生氣」的方法確實能鎮住孩子一時,可是父母常常用情緒控制孩子,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年齡小,看到父母生氣會以為父母不愛自己了,長此以往,容易形成消極的性格,自卑、憂郁、因缺乏安全感而害怕與人相處。在這種心理作用下,逐漸形成討好型人格,自我價值低。為了不惹別人生氣總是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求,內心充滿矛盾。5、多點鼓勵孩子
可以通過一些只語片言來激勵你的孩子,通過合作的方式來鼓勵他的進取,類似的話語有:「你看,別的小朋友
都能做,你一點也不比他們差,你完全能比他們做得更好,對不對?」
6、溝通是最好的方式
做父母的放下身份,跟孩子做個好朋友,以朋友的身份來聊天,融洽的交流,這樣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從不同 的角色分析,能比較快速的找到原因,必要是,做家長的要做出合適的限度的遷就。
❷ 孩子不聽話家長應該怎麼管教
孩子不聽話家長應該怎麼管教
孩子不聽話家長應該怎麼管教,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因為無論怎麼教小孩子就是不願意聽,不願意改正,其實這可能因為是家長的管教方式不對,那一起來看看家長應該如何管教不聽話的孩子吧。
孩子不聽話家長應該怎麼管教1
孩子不聽話怎麼管教1
一,要學會用他能接受的方式來和他講道理。有時候孩子是能聽懂你的話的,只不過他接受不了你對他說話的方式,不要打罵他要好好的講道理,他是會聽的。。
二,嚴厲教育、批評。有些孩子是大人過於寵溺,養成了他以我為中心的性格,而且是他做錯了。這個是候就要給其威嚴、批評,這樣他才能記住改過。
三,如果是孩子無意犯錯誤,就不要過於責怪他,要開導教育他。這樣他知道錯了,也會改正的。
四,如果是倔強的孩子不聽話,要以賞識為主,鼓勵誇獎,少懲罰。這樣慢慢你會發現他改變,聽話了。
五,當孩子做錯事,不要指責要詢問為什麼這么做,然後分析這樣的後果,告訴他如何解決這種問題。
六,學會主動和孩子交流,接觸他們的世界。了解他們這樣更容易溝通,這樣就更容易教育他們了,他們也聽話了。
七,和學校方面配合,共同教育孩子。這樣雙管齊下更能很好地了解孩子,更易解決問題。
孩子不聽話怎麼管教2
1、言傳身教
小孩子正是模仿能力強的時候,大人們做什麼,小孩子雖然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會去模仿,而家長們的行為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因此,與其費口舌教孩子、給孩子解釋,不如言傳身教,在日常的習慣中影響孩子,讓孩子學習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家長在吃完飯後就主動將自己的碗筷收拾好,孩子有樣學樣,也會自己收拾自己的碗筷。如果家長自身就沒有好的行為習慣,根本不能指望孩子有。
2、多向孩子用身體語言解釋、溝通
小孩子大腦語言機制還沒有發育成熟,你說了一大堆,孩子其實只聽懂了幾句話,而且忘的也快。對於孩子,比起長篇大論的講道理,運用身體語言,才會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和理解。
3、說話注意語調和面部表情
家長們不要認為孩子能夠從用詞上感受到你的生氣或者高興,你說話的內容其實孩子沒聽懂多少,但是你的說話語調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面部表情孩子是可以看到的。家長們生氣了就大聲的說話,高興了就滿臉笑容的說話,這樣孩子才會「聽」懂,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孩子話」的原因,和孩子說話和跟成年人說話是不一樣的。
4、一定要有耐心。
有的家長急性子、壞脾氣,面對孩子也沒有耐心。聽孩子說話,孩子說的慢了,家長就著急;教孩子學習新事情,孩子學的`慢了也生氣著急,這不是給自己找氣受嗎?不要用要求大孩子的標准去要求孩子,孩子說話時不要打斷,孩子做事時不要干擾,學會傾聽孩子的世界,否則不要抱怨孩子不懂事啦。
孩子不聽話家長應該怎麼管教2
小學到初中很關鍵
管一個孩子肯定比管一個上千人的集體難,至少你沒有辦法開除他。現在看來,學齡兒童的教育,尤其是從小學到初中時期的教育,是關乎少年兒童未來身心健康和初步樹立人生觀、社會觀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內,兒童的心智發展、社會意識以及自我認知程度對於教育工作者和家長來講,都將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也是一個令所有家長都如履薄冰的過程。
顯然,在這一過程中,僅僅依靠義務教育的大環境根本不足以幫助兒童接受和認可即將出現的自身變化,而幫助孩子適應這種變化,向正常的、正規的成長方向發展,是家長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教育方法該換了
正關注和履行這一職責的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青年,在這一代人的記憶中,「棍棒底下出孝子」、「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是最常見的「名言」。那時候,很難說誰沒挨過父母的打罵,不過,那時的高壓政策倒也造就了一批嚴謹的人材。但20年後、30年後的今天,當他們已經為人父母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經歷的那一套家庭教育方式不靈了,原因很簡單:一是獨生子女,誰也不是真捨得加以棍棒;二是信息爆炸時代,孩子們所接觸的觀念已經不是父母容易跟上的。打是不行了,罵是不對的,大道理和自身的威信都受到威脅,那有什麼方法可以替代老式的家庭教育模式?又怎麼更好地去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呢?
和孩子成為朋友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霍普托·理查曾說過:你要把孩子當做你最好的朋友。霍普托·理查在觀察美國80年代後期出生兒童的時候發現,那些並不把自己當成家長的家長最容易成為孩子的朋友,也反倒最容易獲得孩子的信賴和尊重,而他們的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卻是最強的,學習情況也通常是最好的。這說明,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的友情交流要勝過親情照顧,換句話說,孩子們希望與你建立敞開的沒有局限的交流機會,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了解你的孩子,也才有可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去幫助他們、引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