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教育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
擴展閱讀
歌詞的路口是什麼歌 2025-01-21 00:15:57
滄州兒童補牙多少錢一個 2025-01-21 00:00:48

教育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

發布時間: 2024-03-22 08:05:02

A. 教育什麼時候產生的呢

教育是生產力,需求產生的,我們生產勞動力不夠用的時候,就需要更多的勞銷猜動力虧喚型,那麼更多的勞動力怎樣去誕生呢?那麼就有老一輩的有經驗的去教會那些小白,然後他們就成為新的生產力,這其中的過程呢,就是鏈首一個教育過程。

B. 教育起源及現代教育產生的年代

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起源辯說
(一)生物起源說
這是19世紀末,由法國社會學家利托爾諾提出的。認為教育起源於生物的本能。認為動物界也存在著教育活動。教育「生物起源說」的錯誤是把人類社會有意識有目的的行為與動物的本能混為一談,否定了教育的社會性。
(二)心理起源說
該學說是在本世紀初,由美國教育家孟祿提出的,認為教育起源於模仿。
(三)交往起源說
該學說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我國的教育家葉瀾提出的,認為教育起源於人們的交往活動。
(三)勞動起源說
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教育起源於人類特有的生產勞動。因為:
1.勞動創造了人本身,也為教育的產生提供了現實條件。
由於勞動,猿的機體才進化為人的機體,特別是作為勞動器官的手,作為思維器官的大腦進一步發達,作為人類交際工具語言的產生,為教育的產生提供了現實條件。
2.勞動為教育的產生提供了客觀要求。
一方面,人類在勞動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術,為了使社會不間斷地延續和發展,年長一代必須把人類積累起來的經驗和技術傳授給年輕一代。另一方面,人類在勞動過程中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如某些生活准則、風俗習慣、行為規范、宗教信仰等,為了使年輕一代適應現存的生產關系,年長一代也必須使年輕一代掌握這些生活經驗。
3.教育和勞動、語言、意識一樣,都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二、學校教育的出現
(一)最初的、廣泛意義上的教育
教育和人類社會同時產生。但最初的教育是廣泛意義上的教育,它泛指老一輩對新生一代身、心施加的一切影響。它滲透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極為普遍,但層次低,沒有專職的教師,沒有專門的教育場所和設施。
(二)專門的學校教育是進入奴隸社會以後才出現的
1.「庠」——是我國最早的學校教育機構。出現在夏朝。後演化為「序」、「校」、
「學」等。
2.世界其它文明古國在奴隸社會也相繼出現了學校這種專門的教育機構。
(三)學校教育產生的條件
1.剩餘產品的出現,以及隨之帶來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化,出現了專門從事教育的教師和專門從事學習的學生。
2.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經腦力勞動者的加工,形成了學校教育特定的內容。
3.知識傳遞必不可少的文字和相應的文化工具的出現。
第二節 教育的本質
一、教育概念界說
教育是一個使用極其廣泛的概念。究竟什麼是教育,歷來人們對這一概念有著不同的認識。
(一)對教育本質的不同認識與評價
《學記》:「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說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養子使作善也。」林語堂先生曾經從教字的演變來說明孝與教的關系,他說:教字,也是從孝演變而來的。即『孝』字加一表示使役的偏旁「攵」,意思是「使……孝。」可見,傳統教是以孝作為主要內容的。柏拉圖:「教育是使人身心得到圓滿的發展。」誇美紐斯:「教育在發展健全的人。」杜威:「教育即生活,是經驗的繼續改造。」
(二)教育的本質及特點
1.教育的本質: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
2.對於學校教育來說,它具有目的性、規定性、計劃性等特點。
3.廣義教育與狹義教育的區別
二、對教育本質的不同認識
(一)在過去關於教育本質的幾次討論中,共有以下幾種觀點:
1.認為教育本質是屬於上層建築。
2.認為教育的本質屬於生產力。
3.既有屬於上層建築的成分,又有屬於生產力成分。
4.「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說。
(二)教育的理論歸屬——屬於上層建築
教育的理論歸屬,也就是確定它的社會屬性,即屬於社會基本價值的哪一個系統。我們認為從總體上看,教育應該屬於上層建築。
第三節 教育的發展
教育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是隨著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迄今人類已經歷了五種社會形態,那麼就有在五種形態的教育。各種教育形態是不同的,無論是教育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還是教育內容,教學方法,教育目的等等,都在不斷發展和變化。
一、原始社會的教育
(一)概況:原始社會是人類第一個社會形態,它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原始社會的教育具有公平,無階級性的特點。
(二)原始社會教育的基本特點
1.教育的社會性和無階級性
2.教育和社會生活、生產勞動密切結合
3.言傳身教和模仿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二、古代的學校教育
(一)奴隸社會的教育
1.我國奴隸社會的教育
(1)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學校教育的國家。
(2)教育目的:培養唯護奴隸主統治的制度,具有「治人之術」的文武官吏。
(3)教育對象:奴隸主子弟。
(4)教學內容:「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2.歐洲奴隸社會的教育:存在過斯巴達和雅典兩類學校教育的典型。
(1)期巴達教育:以軍事訓練為主的教育。
(2)雅典教育:學校是由國家「公辦「。為了使未來的奴隸主適應復雜的政治生活,熟悉經商業務,學校教育的內容除了軍事訓練外,還進行從事商業,參加政治活動的教育。
(二)封建社會的教育
1.我國封建社會的教育
(1)教育目的:維護封建等級的統治秩序。
(2)教育內容:「四書」、「五經」。
(3)教學方法:崇尚書本,注重灌輸;提倡呆讀死記,並盛行體罰。
(4)教育形式:官學、私學、書院制度。
2.歐洲封建社會的教育
(1)歐洲中世紀(5th—14th上半葉):主要有兩個系統:教會學校和騎士學校。
(2)文藝復興時期的封建教育
三、近代的學校教育
(一)近代學校教育改革的內容:
1.推動國民義務教育制度。
2.拓寬教學內容,大量增加自然科學知識。
3.創設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
(二)我國近代的學校教育
1.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的教育屬於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教育。
2.辛亥革命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進一步實行資本主義的教育制度。
3.國民黨時期的教育制度:抄襲美國,實行「六·三·三·四」制。
4.新民主主義時期: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教育。
四、現代的學校教育
(一)現代學校教育的發展趨勢:
1.重視早期教育
2.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3.教育結構多樣化
4.注重教學改革
(二)我國社會主義教育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的教育事業以嶄新的面貌進入現代教育行列,有巨大的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數量增加,教育規模擴大,辦學條件改善
2.重視早期教育,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
3.改革中等教育結構,加強職業教育
4.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質;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大量人才。

C. 中國歷史上的正規學校教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一、官學制度的建立與「六藝」教育的形成
1.學校萌芽的傳說
(1)時間與歷史條件:
我國的學校萌芽於原始社會末期或奴隸社會初期.學校產生的歷史條件是:
由於青銅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勞動生產有了剩餘,貧富差別、腦力勞動分工初步出現,使一部分人得以慶寬脫離生產勞動專門辦教育;
社會事務日漸復雜,需要培養專門人員進行管理;---社會需要
文字的產生為日益繁復的社會知識和自然知識的積累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同時也造成了產生學校的現實需要.
(二)原始學校的形態
1.舜、虞時期:--萌芽--序;序是我國學校教育最初的形態,標志著我國教育的萌生.
2.夏朝:--雛形--序、校
3.商朝--發展時期,較為完備---庫、序、學
2.西周的教育制度
(1)「學在官府」
學在官府」 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徵.主要體現學術和教育為官方所把持,國家有文字記錄的法制規章、典籍文獻以及祭祀典禮用的禮器全都掌握在官府,普通百姓根本無緣接觸到野差嘩.民間無學術,也就無學校教育可言,只有廣義上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教育,而此類教育通常都是融合在生產和生活中進行的.西周的政治體制是領主貴族制度,諸侯頌行、大夫都有自己的世襲領地,政府的官職也多是世襲的,史稱「世卿世祿」.在這種體制下,培養統治階級治國人才的學校教育,其對象必然以貴族子弟為主,即所謂「國子」,他們的教育自然由官方來安排.
學在官府具體表現為官師不分和政教合一.官吏既負行政職責,也有教學的任務.比如西周時國學的主持者稱大司樂,負責祭祀和國家典禮,是國家最高禮樂官,同時兼管國學教育事務.大司樂屬下的一些官員,如師氏、保氏、大胥、小胥、樂師等就是國學的教師.此時的教育機構與行政機構尚未分離,教育與政事合一.國學既是施教的場所,又是國家舉行重大禮儀活動的地方,如祭祀、鄉射、獻俘等活動都在國學進行.各級鄉學也是地方舉行鄉飲酒禮、鄉射禮、士人議政、養老尊賢活動的場所.政事活動本身也就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生在參與政事的過程中接受各種教育.
在「學在官府」體制下,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較為完善的學校教育體制以及以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為主體的教育內容.
(2)大學與小學
按學生的年齡與程度可分大學與小學.天子所設的大學,規模較大,有「五學」之稱,即辟雍、成均、上庠、東序、瞽宗.其中辟雍是中心,四面環水.諸侯所設的大學,規模比較簡單,僅有一學,半面臨水,稱「泮宮」.
(3)國學與鄉學
西周學校已有較完備的制度,從設置上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國學,一類是鄉學.國學設於王城及諸侯國都.國學之外,又有鄉學.鄉學是地方學校,按地方行政區劃設立.由於地方區域的大小不等,設學也有不同名稱,如閭塾、黨庠、州序、鄉校等.
(4)家庭教育
父母就是幼兒最初的教師.當時重男輕女的現象非常嚴重.女子在社會上和家庭里都沒有地位,也沒有受學校教育的權利和機會.
3.「六藝」教育
六藝:夏、商、西周時期教育的基本內容.「禮」,後世稱之為周禮,包括周代的典章制度和以孝、銻為核心的道德規范以及各種禮儀.「樂」包括歌詠、舞蹈和演奏樂器等.「禮」和「樂」密切配合,「禮」是外在的政治原則、道德行為規范,是其思想行為准則,具有強制性.「樂」則陶冶人的感情,使強制性的禮轉化為人們內在的道德和精神的需求.「射」即拉弓射箭的技術.「御」即駕馭戰車的技能.「書」是讀書、寫字.「數」是計數.「六藝」體現了文武兼備、諸育兼顧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文明發展早期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