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滲透德育教學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有:
1、結合教材內容德育教育滲透。教材是課堂教學內容的載體,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點進行直接或間接的德育教育,在學科中進行德育滲透的主要方式。
2、結合訓練內容透,德育教育。學生在學科學習中要接觸大量的作業,這是向學生滲透德育的重要渠道。教師在編選作業時,要注意增強思想性,發揮其教育功能。
3、創設和諧課堂氛圍實施德育教育目的。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鼓勵學生辨認自己的價值觀念。
4、利用多媒體直觀教具科學地滲透德育教。課堂教學採用老師先講解,然後示範性的操作,最後學生按照老師的方法去實踐這一過程。
5、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表率作用。教師是受教育者最直接的榜樣。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育者的示範作用,作為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質尤為重要。
②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課程作為小學教學課程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其中蘊含著大量的德育知識。教師在語文教育中應該滲透德育,將語文教學與德育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與人文素質,接下來就由我帶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篇1
小學階段的學習是一個人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沒有為教師的責任,就學科特點來說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比較有利於學生接受,另外進行德育滲透的時候能收到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效果。作文語文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教材特點進行恰到好處的德育教育才是最重要的任務。學生的成長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對於母語的學習學生只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起來是不會有太大的困難的。通過語文課程可以給學生呈現一個個鮮活的生活情境,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將知識學習與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有機地融化為一體。現在我對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談一下幾點:
一、課題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篇文章的題目就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最好的開始,讓學生從題目中感受文章展示給我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課題恰到好處的分析內涵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德育滲透不是強加給學生的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體會到,教育的效果才會更好。比如: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的《母親的恩情》一課,從理解課題中的「恩情」入手,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平時自己的母親是怎麼對待自己的可以舉例子說明,再通過文章內容的學習明白母親的愛是無私而又偉大的,作為小孩子的要懂得回報母親的恩情。通過本文感受文中孟郊與母親的真實情感的同時學生還得到感恩教育。
二、文章內容的滲透德育教育
每篇被選編到教材中的文章在字里行間都會流露出很多情感,大到愛國主義情懷,小到對美好事物的喜愛之情。所以在課文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抓住字里行間透漏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同時抓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感受。同樣的教學內容對不同的學生產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同的,教師要對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及時進行調整,不能把德育滲透強加給學生,盡量做到德育教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
三、故事情節中滲透德育教育
多數文章都會展示給我們不同的故事或生活情境,在故事情節的敘述過程中流露出的不僅僅是作者的情感,還有故事或生活情境中人物的情感,而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的同時又加上了學生和老師情感。這樣的學科德育滲透學生受到的教育和影響才不是強加給他們的。如人教版《月光曲》一課時引導了學生從貝多芬的對事件的好奇心開始,從「聽到―走近―彈奏―飛奔」為線索,引導學生感受貝多芬情感變化從而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過程。就是貝多芬面對事件時的感情變化感受到貝多芬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熱愛,而他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和對音樂的狂熱讓讀者對貝多芬產生發自內心的敬仰和崇拜。
四、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閱讀教學過程中不但肩負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承擔著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務。學習課文內容不能只是學習字、詞、句、段、篇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抓住文章的德育滲透點,讓學生在理解教材的內容基礎上「德」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響。如《小英雄雨來》一課對雨來的家鄉和雨來英勇與敵人鬥智斗勇的內容都進行了詳細的描寫。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感受家鄉的風土人情影響了雨來成為一個具有英勇與敵人斗爭的小英雄,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懷在閱讀教學中自然流露出來。
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語文課是一個很重要的德育陣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實際,而一篇篇鮮活的文章讓學生把自己的生活與文本聯系起來,這樣進行的德育教育才更有實效。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篇2
1.將德育融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
教師的教學工作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的,課堂教學主要是以語文教材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由於語文教材中有大量關於德育知識的內容,教師如果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融入德育知識將會使學生在對課文知識理解的同時,也能夠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教師的德育教學的教學目標也能夠順利地得到實現。首先,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注重合理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內容及思想內涵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讓學生探究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同時,研究作者的語言表達運用方法,使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含義的同時增強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其次,教師可以適當把課本中的內容轉化為德育教學教材,讓學生多學習文章中優秀人物;最後,教師可以將情景化的教學模式引入到對學生的德育中,運用多媒體等方式來實現教學的`情境化,將教學的內容生動形象性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教師可以多給學生播放一些關於傳統道德的宣傳片,讓學生於潛移默化中受到優良道德知識的熏陶,逐漸使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提升。
2.將德育融入到課外的教學過程中
一方面,教師應該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中融入德育。相對於課本知識,課外知識更為全面豐富,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與認知特點來為學生推薦合適的書籍,讓學生在對課外書籍的閱讀過程中逐漸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也能夠提高自身的思想領悟能力。另一方面,由於小學生本身的生活經驗與知識積累程度的不足,學習領域較為狹窄,但是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需要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與知識作為支撐,只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才能夠減少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遇到的阻礙。教師應該注重擴展學生的學習領域,注重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注重跨學科的`學習方法的引入,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的效果,這種拓展式的教學方法能夠極大促進學生積累經驗,進而推動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言傳身教。即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還應該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與修養。
3.將德育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
教師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知識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的語言文化水平與語文素養得到提升的同時,也能夠真正把德育知識不斷地運用到生活過程中。為使這一教學目標能夠得到順利實現,教師在備課時還應該策劃一些綜合性的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演講比賽或者對自己生活的小區的好人好事進行仔細的調查與研究,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得到很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得到很大提升,學生可以通過對自己生活的小區的好人好事的調查與了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所調查的先進人物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促使自身能積極健康成長。教師還應該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發生的事件作為德育的版本,讓學生通過寫作等方式記錄、提升德育認識。例如,當班級里的某個學生做了一些好人好事以後,教師應該讓其他學生向他學習,並且給學生講述這位學生所做的好事體現了哪方面的德育知識,以增強學生對德育知識的理解;當某些學生做了不好的事情如破壞了學校的設施與環境時,教師應該對其加以批評 教育 ,並且讓其他同學引以為戒。通過這一系列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事件向學生教授有關德育知識,讓學生感受到德育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學生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為一項綜合性的學科,思想性極為豐富。在教學中引入與滲透德育知識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將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教學充分地結合起來,在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夠得到極大地提升。
③ 日常教學怎樣滲透德育
一、認真研究教材,注意德育滲透的自然性
教材是寓德的載體,依據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課堂寓德的前提。因此,德育教育必須依託教材,離開了教材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於知識之中,呈隱性狀態,只有充分駕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諦,探尋到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點。因此,在教學中,課前必須深入備課,既要弄清楚教材的知識內容,又要對教材的德育因素深入體會,使學科的綜合性、生活性與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緊密結合,達到知識的傳授與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真正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二、精心設計教學,把握課堂中德育教育的最佳時機
德育教育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必須遵循其在教材中所處的特定位置、層次、地位來具體安排,隨著教學進度隨機進行、因材施教。德育的特點是動情曉理,「情動」而「知書達理」,這就是說把握住時機有利於創造最佳的教育氛圍。要寓德育教育於知識的講授或訓練之中,使科學性與思想性水乳交融,在教學中自然而然地進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學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卻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不能因為思想教育而置教學知識於不顧、牽強附會、也不能只顧及教學而對德育敷衍了事,這樣都會破壞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應。由此可見,把握好教育的時機是為了獲取最佳德育效果。只有精心設計教學,充分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育人目的。
三、把握學科特點,增強德育教育的生動性
要把握本學科性質和特點,在進行德育教育時,充分發揮本學科優勢,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如:①語文課富於形象性,具有感染力,在進行聽說讀寫等基本訓練的同時,可以結合教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日常行為教育等。②在數學教學中,通過說明數學在日常生活、生產、科技方面的廣泛應用,可以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深入淺出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讓學生把今天的學習同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逐步聯系起來。在這方面,教師可經常讓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學了「從直線外一點到直線所畫的線段中垂線最短」,布置學生「設計鋪設自來水管的最佳方案」;學了計量單位後,讓學生測量操場的跑道長度、教室的面積等。這樣,學生將逐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人們生活與國家建設都離不開數學,只有學好數學,將來才能適應社會,更好地為建設祖國服務,從而不斷激發學習興趣,逐漸養成學好數學的信心和興趣。③在地理教學中,可培養學生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我國領土遼闊,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領土有960萬平方公里,山川秀麗,資源豐富。④在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要抓住「生活性」這一重要特點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德育滲透的生動性。例如:教學《全家福》一課時,通過搜集日常生活中父母長輩養育自己的典型事例,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使學生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學習《貼春聯》一課,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了解家鄉的民風、民俗,感受濃濃的春節氣息,通過對家鄉民間文化傳統的認識,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教師要以此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家鄉的教育,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良好的思想品質、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這樣,伴隨著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便能發揮育人的整體效應。
四、尋求最佳結合點,增強德育教育的針對性
德育教育不僅要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相結合,還應選准它與學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結合點,才能增強教育的針對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面對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以及隨之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如學生耐挫能力不強,以自我為中心,不願吃苦,自理能力差,父母教育方式不當,道德觀念、集體觀念、節儉思想意識淡薄等,這就要求教師在認准學生精神需求的同時對症下葯,對其進行相應的德育滲透。例如:在講授《遇到困難的時候》一課時,針對當今學生耐挫能力差這一精神需求,課堂上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知道遇到困難時應該做到不退縮,體驗克服困難取得成功後的樂趣,從而學會自我調節的方法,提高適應能力。以此為德育教育的滲透點是教師最佳的選擇。
五、加強與生活的聯系,重視德育的實效性
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主要表現在學生的品德形成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將品德從學生的生活中剝離出來作為一門知識去傳授。品德與社會學科加強了德育與生活的聯系,教學時教師應重視德育的實效性,把學生置於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讓問題在情境中提出,呈現生活化的學習環境,通過學生直接參與的社會生活,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道德沖突、感悟道德選擇,實現自我、主動的教育過程。
總之,課堂教學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每個教師應該努力做到的。滲透只是手段,教育和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才是目的。作為一名教師,要真正使德育落到實處,使德育溶於教材,教師除了有極大的熱情、廣博的知識、高超的藝術、較強的德育能力,還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只要我們結合教學工作的實際特點,充分發揮德育工作的主觀能動性,融德育教育於課堂教學之中,一定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