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幼兒國學教育
幼兒國學啟蒙,是指選取國學中與時俱進的精華部分,對幼兒進行國學的熏陶。幼兒國學啟蒙教育的發起者東方華亞教育認為,幼兒尤如一張白紙處於生命中吸納力與記頌力最強的階段,而這一階段的人文教育,將形成其一生為人處事的底色。
幼兒國學啟蒙之內容
通常意義上的幼兒國學啟蒙叢書包括《古詩詞》、《弟子歸》、《三字經》等。國學啟蒙教育的內容不僅是唱詩讀經,還包括中醫葯學的啟蒙教育,被稱作人文藝術教育根基的「琴棋書畫」,還包括學習拉家常傳統的戲曲藝術,學習傳統的剪紙、繩藝、皮影製作等傳統手藝的傳承。
參與幼兒國學啟蒙的學童,年齡3-6歲不等,經過多年來的探索,我們發現,堅持接受國學啟蒙教育的孩子無論從為人處世上還是學習能力上都有著優秀的品質和能力。
國學教育不是「跟風教育」,不必要求孩子完整地記誦,不必要求他認得每個生僻字。誦讀經典就是給予孩子一種美好的語境與語感。
國學經典中的一些篇章在大學語文中還會出現,孩子還小,理解力有限,因此不必強求記誦。有時,徜徉在那種美妙的語境與語感中,孩子就會得到極大的啟發與愉悅,等他大了之後,重讀這些典籍,會有「回到外婆家」的親切感,他在文化傳承上的尋根之旅,自然有了收獲。保有孩子的興致是十分重要的,一旦需要闡述經典,就學一學電視上的於丹吧——她闡述論語,是對著成年觀眾,尚且用古今中外的故事來串連,何況我們面對的是3到6歲的孩子。不能把國學啟蒙「狹義化」,國學啟蒙不僅僅是記誦經典,它還包括對一應傳統藝術的欣賞能力的培養
中國的藝術家們,在談到傳統藝術的衰落時無不痛心發問:我們可以扶持一切:讓國寶級的藝人授徒,給演出宏大的背景,在電視上普及這種藝術,把所有的演員養起來……但是,觀眾在哪裡?事實上,一切傳統藝術,包括皮影、京劇、古琴、剪紙、崑曲等等,要振興,要傳承,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喜歡它,對之情有獨鍾,如此,文化藝術的根,才強壯、健旺起來。因此國學的相當部分,是讓孩子們懂得欣賞這些民族性的藝術,有「心神相通」的領會能力,這才是傳統藝術活在民間,而不是被做成博物館中的標本的首要條件。
在孩子幼時,國學教育是一種綜合素質的培養;等孩子稍大,國學教育才演變成探究性學習,有了孩子個人的興趣和方向,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過早地替孩子定方向,反而會泯滅其興致。
孩子幼時,國學教育可以相當地「游戲化」,也就是要讓孩子邊玩邊學,不要讓他感覺在強制性地學一些距他的生活很遠的、無用的東西。要讓孩子手舞之足蹈之,全身心地參與進來。在台灣,唐詩宋詞都是拿來唱的,一面唱一面還鼓勵孩子搖擺身體,加上舞蹈般的動作,每個孩子都興奮不已;一開始讓孩子唱京劇,小孩都沒興趣,老師讓每個孩子都勾上半張「花臉」,好么,課堂之熱烈堪比嘉年華化妝遊行,孩子們也很快愛上了京戲;台灣的孩子連打太極拳,也配上詩經唱誦,你別說,還真是與身體的韻律配合得很好,因此經典怎麼學,也是有方法的,要盡可能從孩子的心理出發,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學習。 國學教育的小環境帶來的即時成效,當然可能被大環境中的反向價值觀澆滅,但決不能因此就對國學教育的前景失望。因為有種子,才會有春天。
學了儒家典籍中的《弟子規》,孩子就自然而然地把父母的利益放在自己之前?學習了經典古籍中講述「信義」的故事,孩子就恩能夠在任何場合下不說謊話,信守諾言?如果你指望國學啟蒙有這樣立竿見影的效果,你多半會失望。很多父母都承認國學經典之所以成為21世紀的教子熱點,正是因為我們生活的大環境,多數人習以為常的價值觀,與經典的講述是「滿擰」的;學經典,就是找回失落的寶藏。
由此我們知道,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倒春寒」的現象很可能出現,孩子隨時可能受大環境影響,隨時對經典提出質疑,比如「古人這樣想,這樣做,是不是太傻了?」「事實上誰能做得到呢?」「如果我這樣做了,別人卻不這樣做,我不是吃虧了嗎?」國學啟蒙的阻力始終會存在,而此時,老師和父母堅持下去的信念十分重要,就像前面一位媽媽所說的,「國學是中葯,它的葯力來得當然慢,但一旦出現,就可能比較持久。」個人的力量都無法影響大環境,就像你不管有怎樣的本領都無法阻止倒春寒一樣,但我們可以毫不灰心地深埋下種子,我們應該相信,種子越多越有生命力,最終到來的「成長的春天」會越盛大。
Ⅱ 兒童國學啟蒙教育怎麼樣
⑴ 如何開啟對孩子的國學啟蒙教育
家長可以讓孩子讀一些唐詩宋詞,感受漢言語的音律美和意境美。但是國學的形式絕不僅僅局限於誦讀。
給孩子進行良好的國學啟蒙教育,是讓孩子學好國學知識的關鍵,所以,家長們在對孩子進行國學啟蒙教育的時候,一定不要盲目進行,要堅持做到國學啟蒙教育三步走,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下幼兒國學教育的學習三階段。
第一階段:
給孩子帶來的國學啟蒙教育,是從孩子0歲的時候開始的,這個時候,給孩子帶來的國學啟蒙重點就是開始聽潛腦音樂,最常見的選擇就是,左右腦鈴木音樂,中英文經典。通過這個階段的國學啟蒙,你會發現孩子的眼神明亮,開口說話就連貫,准確,這就是該階段國學啟蒙的作用效果。
第二階段:
進入到第二階段之後,家長們就可以給孩子選擇合適的國學經典給孩子帶來國學教育,其中,《論語》是第一部給孩子聽的經典,半部論語治天下,接著《老子》,《大學》,《中庸》,《孟子》英文《莎士比亞戲劇》配合益智故事。
第三階段:
孩子們通過前面兩個階段的學習,就可以很好地進行相關內容的理解,所以,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國學啟蒙教育就進入到最全面的階段,《唐詩三百首》,《歷代美女》等基本經典的閱讀基本就沒鉛蔽局什麼問題,而且,這個時期,孩子的識字、讀字就能較其他孩子更加有優勢。
以上就是對孩子進行國學啟蒙教育的三個階段,根據上面的這些內容提示,家長們在進行國學啟蒙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按照上面的順序進行,只有這樣,孩子的國學啟蒙教育才更加有意義。
⑵ 如槐讓何看待國學啟蒙教育
能夠更多地了解、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並通過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來進一步提升幼兒的自身綜合素質,以更好地豐富我們素質教育的內涵。
1.提升幼兒的語言文字素養。 中國古代文明很多都是有文字記載的。通過誦讀經典名作,不僅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知曉方方面面的道理,而且可以對小學語文課文的學習得到友誼的補充,從而提升自身的語言文字素養。
2.增加民族文化素養 。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奧妙無窮。
3.了解中華歷史知識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要用很少的文字將其概括實屬不易。
4.校正行為規范。良好的行為規范的養成是對幼兒教育內容的一個重組成部分。這項工作固然需要教師的言傳身教,但是也不能局限於此,因為無論是言傳還是身教對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的影響都是有限的,而閱讀是無限的。
5.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在國學教育中盡可能多地滲透對幼兒這些方面的教育,通過國學典故中的生動事例對學生進行生動的國學教育,而避免那種老生常談的簡單的說教,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6.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如今的幼兒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長的眼裡視作掌上明珠,一方面個性特徵比較強,另一方面由於在家庭生活中缺少兄弟姐妹立身處事方式、方法和風格的相互影響,表現出較強的"自我意識"和行為隨意性。加之,他們又生逢異域文化大舉進入、互聯網高度普及的信息時代,各種各樣的文化和信息相互碰撞,莫衷一是的社會思潮包圍著他們,使得他們往往真偽難辨,視覺紛亂,難以形成具有時代意義的積極的社會價值取向。在一個社會思潮紛雜的時代,能夠統一我們的思想的只有民族傳統文化。我們必須讓學生在學習現代文明的同時,通過國學教育,叩 *** 族傳統文化之根。《弟子規》中的"凡出言,信為先。""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等警世名言在今天應該是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的。把國學中這些永遠都不過時的立身、做人之道教給我們的學生,對於他們形成積極而又共同的價值取向是非常有益的。
7.發展學生的個性,挖掘學生的潛能國學教育內容的廣泛性決定了它對於學生個性發展的多元化和潛能挖掘的多樣性。
幼兒國學啟蒙教育的意義
1、有助於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奠定德育基礎
國學經典有並余很多是聖人君子的感人故事,讀聖賢,曉禮儀。在大力提倡德育教育的今天,我們更應該以先人的事跡教育祖國的未來,讓幼兒受到啟示,學習好的典範,摒棄壞的習慣,大力提高幼兒的德育水平。
2、有助於提高幼兒的注意力和自控力
國學並不是一門枯燥的學問,國學經典博大精深,需要幼兒長期持久的去理解和學習,有益幼兒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提高幼兒活動的持久性。
3、有效並極大限度開發右腦潛意識的巨大記憶力和創造力
通過國學啟蒙來開發兒童的記憶能力是非常不錯的,大家都知道人的右腦是主管記憶力和創造力的,大家拚命的想開發孩子的右腦潛能,在此入手豈不一舉多得嗎!兒童之所以能夠輕松簡單地記住國學經典,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經典中高度濃縮又相對關聯的思想體系,國學經典中的詞彙是大量的,在語言上又是高度緊湊濃縮的,包括對人生、世界及至宇宙的智慧思考和為人之道的論述,是古人真是深遠的生命體驗,但在文字組合時,都是用簡練的語句,讀起來有一種輕松有趣的音韻感。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能幫孩子有一點懵懂的理解更好,可問題是理解正是人一生的事情,就同一個問題,同一個對象,我們成人的認識和理解也是不斷的深化的。正所謂"少兒不解歌吟事,種粒冬埋春復甦"。
4、可以明確快速的增加識字量,為幼小銜接作準備
在幼兒學習過程中他們不自覺地喜歡上了誦讀活動,主動地去認識文字,認識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隨著幼兒識字量的增加,記憶力的提高,在輕松愉快的幼兒園里,學習能力增強,為孩子入小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幼兒期國學啟蒙教育的優越性
心理學專家研究表明:人的記憶力自0歲開始發展,1-3歲即有明顯的發展,3-6歲發展更為迅速,6-13歲則是一生中發展的黃金時期。利用幼兒記憶力發展的最好時期,學習傳統文化經典,無疑能達到文化熏陶、智慧鍛煉與人格培養的目的。
幼兒國學啟蒙教育要怎麼做
1、開展國學啟蒙首先要有計劃,在不影響孩子正常活動同時,選擇適當的時間,以游戲、故事、兒歌等多樣化的形式,在集中教學或分組或個別的進行。
2、在內容的選擇上要簡單易懂。幼兒期孩子的思維直觀形象,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選材上要精練,要通俗易懂,最好配有圖畫,便於幼兒理解,內容要少而精。如《三字經》,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便於幼兒記憶誦讀,內容豐富,濃縮了大量的文化知識和倫理道德。通過學習孩子們知道了孟母三遷的故事,懂得了孔融讓梨的道理。在區角游戲活動中,有的還模仿有些精彩的故事。
⑶ 國學啟蒙教育對幼兒的好處
很多家長因為自己從小並未接受完整的國學啟蒙教育,對於孩子學習什麼沒有一定的判斷力,這里小夫子國學分享一下國學啟蒙階段應有的學習次序以供參考。
給孩子選擇小夫子少兒國學,國學課程從蒙學至經史子集,層層深入 適合小學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學習,在古代的蒙學,一般是七八歲左右開始的,跟我們現在的小學入學年齡相差不多。但比起我們現在的小學,古代蒙學階段的內容非常充實。個人認為,可以在孩子五歲到八歲左右開始學習蒙學,年齡太早不足以理解學習內容,太晚不足以發蒙。八歲之後需要養成誦讀經典的習慣,建議在初中之前就應該讀完以下開列的書單。
第一是識字階段,建議學習《三字經》、和《千字文》。
《三字經》現在大家比較熟悉,該書被譽為「蒙學之冠」!這么多的蒙學教材,能稱為「經」的只有此書。該書可以稱作是一部濃縮的古代文化小網路全書,涵蓋了非常豐富的國學常識,並且為孩子在初學階段提供了清晰的學習次序和一些必讀書,隨後又簡明扼要地介紹了中國的歷史,這樣的內容體系是比其他蒙學讀本高明的地方。
《千字文》是一本千古奇書,在這一千漢字中包羅了天文地理、歷史典故、情趣修養、倫理道德等知識。歷代很多書法家都很喜歡用《千字文》來寫書法。讓孩子從小學習這本書,即能識字,又長見識,開蒙階段一定要讀。以後有書法興趣,也可以自己默寫出來練筆。
第二是文學素養積累階段,可以學習《聲律啟蒙》、。
這個階段需要讓孩子有一定的文學素養,知道一些典故,方便詩文的寫作。
《聲律啟蒙》是古代私塾為了培養孩子的音韻學基礎,訓練孩子作詩作對的教材。但是這本書里也有不少的典故,孩子在誦讀的過程中可以形成一定的語感。跟此書類似的也有《笠翁對韻》,兩者選擇讀一本就可以。
第三是詩歌熏陶階段,建議學習《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
我們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和宋詞是詩詞領域的兩大高峰。誕生於清代的《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可以很好的讓孩子接觸詩詞的熏陶。不過,除了這兩本書之外,還建議要看看《千家詩》,此書跟《唐詩三百首》結合起來學習,可以讓孩子更完整地了解詩。此書也收錄了一些宋代的詩,雖然宋詞的成就比較傑出,但宋代詩人的詩作也有不少廣為流傳的佳品。傳統意義上講「唐詩宋詞」,其實可以更准確地說是「唐宋詩詞」,這兩個朝代誕生的詩詞作品都是很精彩的。
經過前期的發蒙之後,也就相當於古代的蒙館階段的學習,隨後可以試著學習經典的文章,培養提升孩子的作文能力,進而要開始學習經典,因此隨後可以進入兩個階段的學習,第一是學會體會古文之美,第二是開始誦讀經典。
第一是文章閱讀階段,應該誦讀《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這部書收錄了明代之前的222篇文言文,涉及先秦時期歷史散文、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這本書也是一部中國文化的小網路全書,包含的內容非常廣博,可以讓孩子從小學直到高中時期,反復誦讀和學習,對作文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
第二是讀經明理的學習階段,即開始讀、《論語》和《孟子》。
經過了前期的發蒙教育之後,需要讓孩子懂得更多的道理,這就是所謂的讀經明理。知道以後的方向,做一個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懂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讓孩子在蒙學階段培養起來國學的興趣,後面的閱讀就會變得比較自然了。
小夫子國學館秉承「博學於文,約之以禮」的教育宗旨,讓孩子系統《千字文》、《聲律啟蒙》、《論語》、《詩經》、《老子莊子》、等國學經典!把孩子培養成為今天的翩翩少年,明天的博雅君子!
⑷ 兒童國學啟蒙教育在什麼時間好
一般來說3歲就可以開始了,太早了你會發現沒太多效果
⑸ 怎樣對幼兒進行國學啟蒙國學教育有哪些好處
通過國學經典教育,可以親近我們的祖先,領會他們的旨趣,把握它們的神髓,形成恢弘的歷史意識,從而能對各種事務應付裕如.由於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未來具有不確定性,作為家長,不能簡單快捷地給予孩子多少「黃金」,而是要花費必要的時間和耐心,讓孩子通過學習國學經典,接受通識教育從而令人信服地勝任任何職位,駕輕就熟地精通任何學科.有學習國學經典,才能砥礪孩子的品行、健全孩子的人格,使孩子成長為德行高尚、知識廣博、行為優雅的人.
⑹ 幼兒國學啟蒙對幼兒的教育意義
1.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中華傳統美德的18個德目中,有三分之一是關於行為習慣的,如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勤勞節儉、誠實守信、謙虛禮貌等待等,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既要靠家長和老師的正面引導,也要靠國學知識的熏陶。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太陽,兩代人四顆星圍繞著太陽轉,衣、食、住、行都以孩子的需求為中心,極易養成孩子自私、任性、驕傲、脆弱等不良習慣,生活中類事例比比皆是。開展國學教育,可以讓孩子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得到熏陶。如讀了《弟子規》中「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孩子就會產生感恩父母的初始心態,為以後孝敬父母打基礎。讀了「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勵。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就會引導孩子關注修德育才,少些與別人攀比吃穿的想法。誦讀《三字經》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裡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2.有助於開發孩子的記憶力
記憶力是人生學習和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智力因素,記憶力好的人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高人一籌,即使是在交際場合,想要談吐文雅、引經據典也需要有較強的記憶能力。心理學認為,人的記憶能力在兩周歲前就已經開發了65%,到6歲時開發至80%,入學後的開發已經很有限了。因此,有效利用學前時間,通過誦讀國學經典來開發孩子的記憶力是很必要的。實踐證明,孩子的記憶力是驚人的,千字有餘的《弟子規》,《三字經》,經過幾天時間的誦讀,孩子們能從頭到尾全篇背誦,真是令人驚嘆。如果老師和家長與孩子同讀同背,都只能零散地記得部分句子。記憶力強的孩子讀6、7遍之後,基本上能背下來。幼兒時期熟記的知識是最牢固的,在以後的學習中很有用處。有人做過研究,幼兒時期誦讀過國學經典的孩子,到了初高中學習古文比沒誦讀的孩子上路快,理解深刻。同時,對寫作文有極大的幫助。很多孩子上初中後不會對聯,每年中考對聯的2分都有部分孩子得不全,如果將《笠翁對韻》作為孩子誦讀內容,到了初中對聯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3.有利於幫助孩子識記和理解文字
識字是孩子學習的基礎,關於幼兒識字教學爭議較多,什麼時候開始識字?幼兒階段識多少字?識字到什麼程度?都是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一般理論講,幼兒階段應從1.5周歲開始識字,識字量應該在600-1000之間,識字要求應該是讀准字音、掌握字型、初步理解字義。幼兒識字理論歷來有兩大派別。一派是傳統識字派,講究的是音、形、義統一,例如,識記「休息」的「休」字。另一派是現代識字派,講究的是整體認讀,快速識字,不求質而求量。如果將兩派綜合起來,幼兒階段識字的量就會增加,許多孩子在背誦過經典之後能自己閱讀圖文並茂的兒童文學作品。
4.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做到聲音動聽,發音標准,是每個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追求。孩子們在誦讀國學經典的過程中,能夠一邊走著舞步一邊背誦,把握讀經「一心二用」的特點。通過背誦,也鍛練了幼兒的記憶能力,並隨著年齡增長和對經典的進一步理解,大大提升孩子們的分析判斷能力。誦讀國學經典的同時,也可以積累大量的優美語句,作文水平提高。
5.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孩子智力發展的核心因素,注意力、觀察力、想像力、記憶力都是為思維能力報務的。沒有思維能力的統合,其他的智力因素都是散在的不成體系的能力。只有思維能力發展得好,孩子才會在初中,特別是高中的學習中顯示出優勢。瑞文智力測試、韋克斯勒智力測試,都是對孩子智力水平的測量。不同孩子的智力水平是不一樣的,但對同樣智力水平的孩子,學習能力卻有不同,這就是思維能力的不同。國學經典中許多語句都是有著嚴密的邏輯關系的。對於訓練孩子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有著很好的作用。
6.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是家長和幼兒園的基本責任,孩子獨立能力培養得如何,直接關繫到孩子一生的發展。國學經典中有許多教育孩子獨立自主的內容,學習國學,對形成孩子的獨立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7.有利於培養了孩子的閱讀興趣
接觸難懂的古文詞彙,是孩子產生閱讀興趣的重要渠道。一般說,古文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他們的興趣不會很大,但是集體誦讀這種形式,激發了孩子對古語的熱愛。對於孩子來說,只要是讀書,故事類也好、科普類也好、文史類也好,文章中即使有一些超出理解能力的詞語,孩子都喜歡也能堅持聽下來。一些孩子還可以延伸背誦其他的文化經典,如《三字經》、《笠翁對韻》等等。接近一本新書,就是為孩子打開一個新世界,盡管陌生詞彙很多,但孩子喜歡聽新鮮事物的願望卻得到了較大的滿足,在此基礎上,會激發孩子的閱讀願望和養成閱讀習慣。
⑺ 怎樣對幼兒進行國學啟蒙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
國學教育並不是社會傳言的什麼「跟風教育」,誦讀經典就是給予孩子一種美好的語境與語感。反復誦讀讓孩子徜徉在那種美妙的語境與語感中,孩子就會得到極大的啟發與愉悅,自然就會有收獲。啟發並保持孩子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面對2到7歲的孩子。不可把國學啟蒙「狹隘化」,國學啟蒙不僅僅是記誦,還包括對於傳統文化欣賞能力的培養。
國學啟蒙內容相當大的部分,是讓孩子們懂得欣賞和理解民族性的文化,領會傳承的意義,這才是國學教育者的真正初衷,而不是被形容成跟風的標本。據報道日本新聞媒體報道說,在日本有文化有修養的家庭都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對「能劇」的欣賞能力,教孩子應該穿傳統隆重的和服,這樣可以使孩子由內心深處,至行為表象都可以很明朗地表述一個日本人內心深處的文化底蘊和特色。在中國很多的家長並沒有意識到我們的孩子,既聽不懂傳統戲劇,亦不了解書法,更不會欣賞與理解民俗文化,其中的差距自然是與是否升至好的學校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卻從根本上根深蒂固地不僅影響了孩子的根基,更影響其未來的幸福感——常說幸福是自己的感知力,但幸福感更是一種「修為」。
未來生活中的「修為」應在孩子幼兒時期開始給予重視關注,國學教育是一種綜合素質的培養。中肯的說,現代幼兒國學教育啟蒙還在繼續提升的階段,但其發展潛力對以後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它能指點孩子個人的興趣和方向。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不要過早地替孩子定方向,反之會完全泯滅其興致。孩子幼兒時,國學教育的進行可以讓他感覺在快樂地學,所學一些內容可能距他的生活十分的遙遠,但是通過現代教育方式,引起讓孩子的興致,全身心地參與進來,「雖蜻蜓點水,但還是心想所致」。例如,唐詩宋詞可以拿來譜曲唱,一面唱一面還鼓勵孩子搖擺身體,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加上有趣而簡單的舞蹈動作,絕對讓孩子感到興奮不已,因此國學開蒙經典怎麼學,是要有其獨特的方法,根據以往開課的經驗來分析,從孩子的心理出發絕對是勢在必得的,其帶來的成效不會讓您和孩子失望,因為有播種才會有收獲……
⑻ 有哪些適合兒童讀的國學啟蒙圖書
傳統的國學啟蒙經典有很多,比如少年文學經典文庫《詩經》、千百年來流傳至今的《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均為國學經典書籍,這些書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提高孩子寫作能力。
⑼ 怎樣對幼兒進行國學啟蒙國學教育有哪些好處
進行幼兒國學啟蒙可以由簡單的三字經弟子規教起。一心文化有個《幼兒學國學》的課本內容不錯,圖文並茂,簡單地體現出生活中應當學習的待人接物的基礎禮儀、規范,還有配套教學光碟,即便是自己教學也能輕松讓幼兒掌握到國學精髓。國學畢竟是國粹,能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及提升儒雅的文學氣質。
Ⅲ 北京梁氏傳統幼兒園怎麼樣
北京梁氏傳統幼教園簡介;;;;北京梁氏傳統幼教園是一家以國學啟蒙教育為特色的專業幼兒園。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結合中西方現代精英教育理念設置課程,學習內容包括國學經典、漢字教學以及設計完善的少兒體能訓練課程(主要訓練少兒身體協調性),並輔助於英語學習和數學思維培養。走進梁氏傳統幼教園,優雅舒適的教學環境一定會讓您和孩子心曠神怡,教室窗明幾凈、環境布置古香古色,明、清風格的課桌椅,讓人耳目一新。教學設施一流、課程設計完美,改變了現今大眾普惠教育模式,主張並創立精英教育從幼兒園開始的新型育才模式。;;;;近年來,我們一直致力於少兒及青少年的國學教育研究及社會精英人才成長環境及思維方式的研究,我園創立的園本教學模式,深受家長和孩子們的喜愛。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師生互動實踐,學習誦讀中華經典國學內容,啟發孩子熱愛傳統文化,積累語言文化知識,培養人文素養。我們希望通過學習國學,培養孩子的德行和孝道,使您的孩子待人有禮貌,懂得感恩父母、友愛兄弟,與同學和睦相處,種植理想、釋放天性、塑造思維。在梁氏傳統幼教園,國學啟蒙教育的內容不僅是唱詩讀經,還包括「琴棋書畫」以及傳統的戲曲藝術,營造家庭式學習環境和一站式幸福成長的健康學習模式。點硃砂,拜孔子,誦經典,唱唐詩,著漢服,操古琴,學書法,聽京劇,畫花臉,糊風箏,剪窗花......相信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會帶給您的孩子一個精彩而難忘的童年!;我們倡導:理想種植;;釋放天性;;運動健康;;思維塑造;;幸福成長; 1.兒童學習國學有哪些益處?;;;;;;通常意義上的兒童國學啟蒙叢書包括《論語》、《大學》、《詩經》、《增廣賢文》、《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等。其中蘊涵了大量的禮儀風俗、人文智慧、成語典故、倫理道德等中國文化精髓。那麼,對孩子來說,學習經典的好處又是什麼呢?;少兒處在智力和記憶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學習經典國學有利於智力、記憶力和表達能力這「三股勢力」的形成和培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研究表明:通過背誦傳統文化經典,少兒的識字及閱讀能力也會比同齡的孩子有顯著提高。不僅如此,在背誦和研究傳統文化經典的同時,孩子還可以欣賞美麗的語言藝術,培養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為未來學習語言奠定良好的基礎。當學習成為一件樂事,各科成績優秀也就順理成章,為成就更美好的人生打下堅實基礎! 2.孩子幾歲時學習國學最佳?6歲前是兒童口語發展的關鍵時期,0~13歲處於兒童學習記憶的最佳時期,如果能在這個年齡段讓孩子多接觸國學,記憶經典語句,「與經典同行,與聖人為伍」,那麼經典智慧便會融入孩子內心,造就孩子性格,在提高語文成績的同時提高綜合素質。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經典會慢慢在孩子身上發酵,使少年兒童由內而外散發出儒雅高貴的氣質,變得知書達理,心胸寬廣,同時個人的學習能力,語言理解能力,文辭寫作能力都將得到全面的提升。;經典可以開啟智慧、陶冶情操、喚醒道德修養。北京梁氏傳統幼教園讓您的孩子身心平衡發展,讓家長成為幼兒園的同盟軍,共同成就孩子輝煌未來。;;;;;;;;;;;;;;;;;;地址:北京市通州區永順鎮楊庄路63號院——北京梁氏傳統國際雙語藝術幼教園
Ⅳ 孩子國學啟蒙
孩子國學啟蒙
孩子國學啟蒙,國學是中國幾千年以來不斷傳承下來的學問,其中包含了天文地理,為人處事等各種學問。所以對於啟蒙教育具有意義非凡的重要性。下面來看看孩子國學啟蒙的相關內容。
孩子國學啟蒙1
國學啟蒙方法
1、過程比內容重要
許多家長剛開始讓孩子學經典,最為關心的是學什麼。他們會到處咨詢:應該從《弟子規》開始學,還是從《論語》開始學;學了蒙學之後,應該學「四書」還是「五經」;等等。實際上,學什麼不是第一位的,是否能一直學才是第一位的。換言之,學習的持續性比學習內容的選擇更重要。先從《三字經》《弟子規》等蒙學經典開始當然是可以的,從《論語》《老子》等哲理經典開始也無可非議,甚至從《周易》《詩經》等文化原典開始也行。關鍵是,一定要讓孩子持續學,讓孩子的學習生涯中始終有國學經典。而要實現這一點,就要在家庭中建立一個學習國學的習慣。
2、少量而不是貪多
要培養孩子學國學的習慣,一定要注意學習安排的適切度。換句話說,要適合孩子,要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在這一點上,訣竅是每次少量即可,切忌貪多。那麼,少量如何來衡量呢?從時間上看,每天大體限制在30分鍾以內,20分鍾、15分鍾皆可,即使5分鍾、2分鍾也是可以的。從文字量看,不同階段、不同水平的孩子自然不一樣,大原則是3句話以上皆可,以孩子輕松學完為限。總之,經典學習關鍵在於時時有,而不在於一次能夠吸收多大的量。否則的話,孩子很容易就排斥學國學而適得其反。
3、習慣比興趣重要
一涉及孩子的學習,許多年輕家長的第一反應是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自願去學。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一點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是,關於興趣與學習之間的關系,這些家長的認識往往過於表面。他們看到了樂趣對學習的引入,但是沒有看到學習的持續發生並不是興趣所能維持的,更重要的是適切度、成就感。從日常來說,幾乎沒有孩子(哪怕是好學生)喜歡學習,但是他們每天都在學習中不斷進步。認清這一點,對於學國學很重要,因為客觀來說國學與經典本身難以長期激發孩子的興趣。因而,比激發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習慣。讓孩子樹立每天(周)學點國學的習慣,就像要上學,要做做運動,要彈彈琴那樣,讓國學進入孩子的生活與人生。好習慣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非常適合學國學。
4、堅持而不是突擊
要確立孩子學國學的習慣,除了貫徹每次少量的原則外,還要做到長期堅持。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少量的學習經過長期的堅持,就會產生良好的效果。而一個行為之所以能夠成為習慣,就是因為持久的堅持。堅持對於孩子學國學來說,尤其重要。為了做到這一點,需要三個要素:一是制定適切的學習計劃,二是負責的監督機制,三是一定的考核辦法。其中,監督機制尤其必要,如果沒有監督,不光孩子,就是家長也會堅持不住。因而,監督角色最好是在家長、孩子之外的人。
5、浸潤而不是灌輸
學經典,應該學到什麼程度?這是每個讓孩子學經典的家長想要弄清楚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人們常犯的一個錯誤是以語文、數學等學科的學習程度來比照國學學習。這顯然是削足適履的行為。學經典與學語文不一樣:語文的內容根據孩子年齡來建構的,因而孩子有能力學懂、學透;經典則是一個個高度凝練的文化整體,並非簡單而輕巧的學科知識。因此,學經典不必一時學懂、學透(也做不到),而應立足於熏染和浸潤。這是一種隱性的學習方式。所以,孩子學經典學到什麼樣的程度都是可以的,如熏聽、隨讀、熟讀、理解等,孩子有多少能力、多大的積極性,家長就讓其學到相應的程度。只要經過長期的點點滴滴的浸潤,學習效果自然會展現出來。
6、積淀而不是速成
對於學國學的程度,除了要把握浸潤的方法之外,還要把握積淀的目標。我們說,孩子學經典要點滴浸潤,長期熏染。但是,浸潤不僅僅是一個過程,而且也是一種結果。所謂「潤」,就像水之於萬物那樣,必須產生了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這個作用就是提升孩子的文化積淀。因而,在浸潤和熏染的過程中,家長不僅要關注孩子是否去學了,是否產生了必要的接觸,是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要關注這些影響是否持續發酵。在這一點上,家長要有細心、耐心和恆心:細心是觀察孩子的點滴積累,耐心是地等待孩子積少成多,恆心是堅信孩子積淀必然實現。
7、悟讀而不是硬講
孩子學經典時,有什麼簡易的方法可行?當然有,就是讀。因為我們的目的是浸潤,是積淀,所以當孩子面對那些古奧難懂的文言文時,讀就是最簡易的方法。通過口誦吟詠,孩子首先從語感上親近了經典文本,也拉近了經典與生活的距離;其次,累積了大量的語料,為了適當的理解和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就是說多讀與理解的關系。因而,學經典應當先讀再悟,或邊讀邊悟,而不是以講解為重點。不少家長認為如果只是讀讀,沒有好好講講,就似乎沒學一樣。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其實沒有好好讀,沒有積淀和感悟,光有硬講,是不會在孩子腦中留根的`。
8、共學而不是獨學
孩子學國學的特點是浸潤性、點滴式、長期性、積淀性。這樣的學習對於自覺性不高、理性薄弱的孩子來說,顯然一個人單打獨斗的自學是不現實的,而更適合在親子、家庭的共學氛圍中進行。本來,國學經典作為學習內容其實更適合家長學習。同時,這種學習每次是少量的,程度是自選的,因而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家長與孩子很容易一起操作。因而,親子共學,塑造學國學的氛圍,養成學國學的習慣,這將是保障孩子完成學國學任務的關鍵所在。否則,家長只是把孩子晾在一旁,不斷要求其自學,而自己則娛樂休閑,在此情況下,孩子學習的長期性是難以保證的。
孩子國學啟蒙2
在孩子的國學啟蒙教育中,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科學適齡
國學啟蒙講究「適齡適宜」。誦讀經典可以在3周歲時開展,形式以親子誦讀為主,啟蒙教育專家建議爸爸媽媽在引領孩子誦讀經典的同時,通過一些故事或有意思的方式為孩子做淺顯講解,並適當教孩子識字。
此外,讀經順序也是有講究的,建議按《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聲律啟蒙》、《孝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道德經》的順序安排孩子進行誦讀。琴棋書畫學習方面,以4~5歲開始為宜。這個時間段,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專注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對於傳統文化開始有一些粗淺的理解,並且愛學、好問,有極強的求知慾望,手指與身體的協調性逐步增強,能較快掌握握筆、書寫、繪畫、撫琴、對弈的要求。
言傳身教
時下,有不少父母自己沒有機會好好學習國學經典,也沒有良好的藝術熏陶,孩子的學習興趣自然不大。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為孩子進行國學啟蒙,啟蒙教育專家建議爸爸媽媽也應該重拾傳統文化,和孩子一起誦讀、一起賞析,將經典中的規范落實到實際行動中,這樣才能身體力行教育子女。
比如,《弟子規》中有言,「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是教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回家後脫下的衣物要放在固定位置,不要亂扔亂放。如果平常爸爸媽媽也能夠這樣以身作則,在教孩子的時候會起到更好的作用。
邊玩邊學
傳統藝術的學習,最重要是讓孩子喜歡,對之情有獨鍾。結合孩子的天性,國學教育可以適當「游戲化」,即讓孩子邊玩邊學,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學習。
在這里,啟蒙教育專家給出了具體建議:時下,有很多童謠、兒歌版的《三字經》,可以讓孩子學唱,加上舞蹈動作,孩子一定會充滿興趣;民俗繪本閱讀、角色扮演、親子手工、書畫民樂賞析,則能加深孩子對於學習內容的印象;爸爸媽媽還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小情節,深入淺出地引導孩子去理解國學經典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
創設環境
給孩子創設一個傳統文化氛圍濃厚的環境也很重要。可以不時給孩子講講傳統文化故事,讀讀《三字經》、《弟子規》,讓傳統文化的精神一點點滲入;或是在孩子的房間里掛一些勵志的楹聯,比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讓這些健康積極、引人向上的名言時刻激勵孩子的意志。
此外,也可以去古畫市場上選購一些國畫作品的欣賞合集,如《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聽琴圖》,和孩子一起欣賞古人對線條、人物神態的描繪和把握。
啟蒙教育專家建議,平時還可以隨身攜帶《弟子規》、《唐詩三百首》等「口袋書」在路上讀,或是在車里播放相關音頻,讓路上的時光也能進行國學教育,通過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熏陶,讓孩子發自內心地愛上中國傳統文化。
最後,在孩子性格養成的階段,將一些提升情商和品格,巧妙展現人文精神的故事給孩子讀,會讓他一生的修養和性格因此而產生改變,這也是選擇書籍內容時,要慎之又慎的原因。
現在孩子的成長經歷與古人不同,家裡的孩子比較少,又以小家庭養育為主,對於孝悌尊長的教導缺乏現實環境,然而這部分卻是傳統文化的根。
同時,中華傳統美德不是概念或口號上,而是一種實踐,一種通過生活中的行為活出來的精神,因此美德教育要少說教多實踐,給孩子們具體可操作的方法,讓他們在故事中、在行為正向引導中,明白這些品質具體是什麼。
孩子國學啟蒙3
開展國學啟蒙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百花園中,曾經綻開過無數株絢麗多姿的奇葩,其中,尤以唐詩、成語、三字經、弟子規等最為奪目。它們曾以其獨特的魅力和無可比擬的藝術成就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
國學經典著作其中的很多語句依然在被廣泛地運用,我們在文字創作領域、日常使用中都可以看到它們的吉光片羽。但那些帶有厚重文化色彩的典籍難免讓人望而生畏,所以要把那些經典的碎片回歸到其文化體系中。
基於此,北京小夫子國學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組織古代文學專業的博士及國學專家開發了小學國學教育課程體系, 這套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親近感為切入點,開展國學啟蒙教育。
幼兒從出生到六七歲就不斷適應社會、了解社會,在這一階段,幼兒會形成社會生活習慣,如認識社會環境,幼兒先從認識家開始,再認識幼兒園,然後認識所在城市、地區,最後是國家。國學啟蒙教育內容涉及到許多關於社會方面的知識,如:《三字經》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民間傳說,所以熟讀《三字經》可知天下事;《千字文》音韻諧美,有條不紊地介紹了天文、地理、自然、修身、處世、農藝、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豐富知識;《名賢集》是一種通俗讀物,此文大部分取材於民間,較多地反映了當時社會與民眾的人生經驗和心理願望,其中也含有不少關於修身、治家、人際等方面的觀念與規范等等。這些國學啟蒙讀物都講到天文地理、名物常識、風俗人情等知識,而這些知識則是處於懵懂狀態的幼兒認識世界的窗口和有效方式。因此,通過國學啟蒙教育,能使幼兒形成對中國文化、對中國社會的基本認識。
國學經典有很多是聖人君子的感人故事,讀聖賢,曉禮儀。在大力提倡德育教育的今天,我們更應該以先人的事跡教育祖國的未來,讓幼兒受到啟示,學習好的典範,摒棄壞的習慣,大力提高幼兒的德育水平。
國學啟蒙教育在我國學前教育中引起了越來越多家長的重視,將國學教育引入幼兒教育中,不僅能使幼兒的知識得以豐富,還能使幼兒其他方面的素質得以提升,對幼兒將來的生活有重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