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詩聯教育是什麼
擴展閱讀
北京兒童畫畫加盟哪裡有 2024-11-28 21:42:53

詩聯教育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4-02-28 21:31:10

Ⅰ 對聯基礎知識

對聯基礎知識

一、對聯的起源與發展
(一)對聯概述
對聯俗稱「對子」,簡稱「對」、「聯」;別稱「聯對」、「聯語」、「聯句」;雅稱「楹聯」、「楹貼」、「貼子」、「偶句」、「應對」、「對語」等等,是有獨立意義的對偶句。對聯的歷史悠久,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傳統的實用文體。
與詩的單位叫「首」,文的單位叫「篇」的道理一樣,對聯的單位叫「副」,古人用「幅」。
對聯由兩個等量字句組成,前一部分叫上聯,也叫上支、上比、出句或叫對公、對首。後一部分叫下聯,,也叫下支、下比、對句或叫對母、對尾。上下句合稱一聯,為全聯缺一不可。楹聯是傳統的格律文學,具有格律性、典型性。凡不符合聯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就不應稱其為楹聯。對聯的字數與「言」有相應的關系。字數是上下聯字數之和,其中和之半為「言」。比如傳統春聯「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是八字四言聯,居室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是十字五言聯;「滿地花陰風弄影;一亭山色月窺人」是十四字七言聯。
與對聯最密切的是橫批,也叫「橫聯」、「橫額」。橫批貼在兩個對聯中間上面,一般是四個字的。它的作用是把上下聯的中心思想概括出來,有總結和點化作用。
(二)對聯的起源與形成
對聯與包括駢賦、唐詩、宋詞、元曲、民間韻律性文學等在內的其它文學體裁、語言、文論術語之間,既有互相包容,滲透、扶翼的共性,又有自己的規律、定則。
1、對偶修辭手法孕育了對聯
對聯區別於其它文體最顯著、最基本的特徵,就在於它的上下聯,從字數、句式、內容、到平仄、韻律等,全用對偶。因此,要探索對聯的起源和發展就不能不首先涉及到對偶。
對偶是漢語修辭格之一。對偶是「對仗」和「駢偶」兩個詞的演化綜合。對仗是詩詞曲聯中語句的一種對偶形式。「對仗」緣於古代宮中衛隊的行列儀仗隊。這種儀仗隊是兩兩相對地排列的,其隊形、人數、服飾、旗號等都整齊對稱排列,所以叫「對仗」;駢偶的「駢」是指兩匹馬並駕齊驅,「偶」指兩個人結合在一起。合成「駢偶」,也是成雙成對的意思。對偶和對仗二者疏密有間,寬嚴有別,對仗忌重字,對偶不忌。
對偶這種修辭手法,在我國古代詩文中,很早就被人們所運用,在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文學作品中就出現了。「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小瞧·採薇》)。「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離騷》)。
到了兩漢時期,一種叫做「賦」的半詩半文的文學體裁發展起來,對偶的修辭手法得到了廣泛、自覺的運用。到魏晉時期,賦體作品又逐漸趨向駢體化,產生了「駢體文」。對偶修辭方法的發展和成熟,不僅對於豐富、發展漢語言文字藝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且可以說,正是這種藝術手法,孕育了唐代的律詩和以後的對聯這兩種藝術形式。從整個文學藝術史和語言、文字的發展規律來看,對聯這種文學藝術形式同整個漢語言藝術是密切相聯的。它是隨著我國漢語言文字藝術中對偶修辭手法的產生、發展、完善才應運而生的,是從對偶修辭手法中脫胎出來的一種獨立別致的文體。可以說,對聯是對偶修辭手法的成熟化、典型化、文體化的產物。
2、桃符習俗直接產生了對聯
對偶修辭手法孕育了對聯,但是,對偶並不等於對聯。對偶要轉變為對聯,還必須具備外在的形式。這種使對聯獲得獨立的外在形式,是我國古代一種民族習俗——掛「桃符」。因此,對聯始於古時的「桃符」,即對聯源於春聯,春聯始於桃符。「桃符」又稱「仙木」。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中原人民在舊歷辭舊迎新之際,用兩塊桃木板分別寫上「神荼」、「郁壘」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紙畫上二神的圖樣,懸掛、嵌綴或者張貼於門旁,意在驅邪祛鬼,祈福避禍。根據神話故事《山海經》等書記載,相傳在東海度朔山有一棵彎屈伸展三千里的大桃樹,它的枝丫一直伸向東北的鬼門,山洞裡的鬼神都要由此出入。桃樹下有兩位神將把守,名叫神荼、郁壘。他們一旦發現有害人的惡鬼,就用葦索捆住送去喂虎,使人們得以安居樂業。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這種懸掛桃符習俗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由最初寫二神名字或者描畫圖象,到後來有人在桃木板上寫除禍祈福的吉祥話,進而發展到寫兩句對偶的詩句。於是便產生了所謂「桃符詩句」,即「楹貼」。這種題桃符的楹貼,便是對聯的雛形。
最早的一副楹帖,即春聯的出現,根據史料記載,是在五代時期。《宋史·西蜀孟氏世家》載:公元964年,孟昶(919—965)命學士辛寅遜題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後蜀主孟昶所題的這副楹貼,就目前來講,被公認為是第一副春聯。至此,對偶的修辭手法,便「分娩」出春聯這種獨立的文體。
及至宋代,對聯創作已蔚然成風。象蘇軾、朱熹、黃庭堅這樣的名流大家,也有不少對聯作品傳世。北宋文學家王安石(102 1—1086)在《元日》詩中描寫了人們張貼春聯的情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元、明時期,宮廷、宦門、寺廟、佛門已經出現了銘刻於木柱上的對聯,後人稱之為「楹聯」。同時,最早的壽聯、輓聯、題贈聯也開始產生了。宋代大學者朱熹(1120—1200)還編有《聯語》,可見楹聯已開始盛行。
到了明代,春聯便作為一種年節志慶的獨立文化風俗形式,被正式肯定和推廣。據說「春聯」一詞,就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創造的,並且開始採用紅紙寫春聯。公元1368年,明代建都金陵(今南京),為慶賀開國立業,號稱「對聯天子」的朱元璋「除夕傳旨:公卿士庶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據清人陳元澹《簪雲樓雜話》記載)。這種把「題桃符」變成張貼春聯的習俗,一夜之間,由宮廷豪門推廣到了老百姓門戶。他不僅下命令,而且在第二天(大年初一)清早,「微服出遊」,漫步大街小巷,鑒賞春聯。當他發現城門口有一騸豬戶因無錢買紙來貼春聯時,他便命人取來紙墨,親自揮毫,為該戶題上一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斬斷是非根」。由後蜀主孟昶「題桃符」,到明太祖朱元璋「設春聯」,其間經過四百多年,對聯便由桃符的雛形逐步趨於成熟。並且,在此過程中,對聯也開始由唯一的春聯發展到其它更多的種類。在內容上,也和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及人們的各種社會活動,發生了日益密切的聯系。到清代康、乾盛世時,對聯藝術達到了鼎盛時期。
3、各種文體促進完善了對聯
(1)對聯與賦、駢體文
對聯的產生,首先應當歸功於賦和駢體文的影響。從對聯藝術本身的特點看,它句式靈活,長短自如,沒有固定的篇幅,少則幾字,多則幾十字,數百字、上千字。它雖然是「詩」,卻不強調押韻;它注重文字修飾和用典等,和賦、駢文也有相似之處。因而,它受到賦和駢體文的影響、促進,是顯而易見的。
(2)對聯與律詩
唐代中期以後,形成了文學史上稱為近體詩的「律詩」。律詩不僅對詩中的對偶提出了嚴格要求,而且形成了固定的位置,它使對偶在詩歌中更加藝術化、系統化和理論化。至此,對聯也就隨著應運而生。對聯是律詩的演變。對聯與律詩中對仗的中間兩聯相比,除了在字數的要求上不同(律詩中只有五言或七言),其餘對仗的形式、要求,大體上都是一致的。
(3)對聯與詞
對聯的對偶要求,雖然大體上與律詩的對仗相同,但有些方面,卻又突破了律詩對仗的嚴格限制,更顯自由和靈活性。這是受到詞的影響。最明顯的有兩個方面:
①律詩的對仗,要求以平聲對仄聲,以仄聲對平聲。對聯突破了這一點,在某些句腳上,不拘平仄聲。例如:冬去高天萬物復甦;春回大地一派生機。其中句腳「蘇」和「機」二字都是平聲。又如《紅樓夢》第五十三回里,賈氏宗祠的對聯:肝腦塗地,兆姓賴保育之恩;功名貫天,百代仰蒸嘗之盛。上聯句腳的「恩」為平聲,而下聯句腳的「盛」則為仄聲。對聯這種在句腳上有時可以平對平,仄對仄,出句平對句仄的特點,恰恰是詞的對偶特點之一。
②律詩的對仗,避免同字相對;而對聯卻以同字相對作為修辭和用字的技巧之一。如周恩來同志挽蔡元培同志聯:從排滿到抗日戰爭,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從五四到人權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其中的「從」、「到」、「先生」、「之」、「在」都是同字相對,這種情形在對聯中是允許的,這一點與一些詞的對偶相似。例如: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其中「里」是同字相對(毛澤東《沁園春·雪》)。
(4)對聯與曲:
明清以後的對聯,如諧趣對、疊字對、復字對、以及口語、俚語、成語等用到對聯之中的情形日漸增多,說明它受到元曲的影響是明顯的。例如:傾國傾城越西子梨梨棗棗;行雲行雨楚巫娥暮暮朝朝(張可久[雙調 折桂令]《贈歌者秀英》)。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抗州中山公園對聯)。由此可以說,對聯是文、賦、詩、詞、曲等文體綜合、演化、變異而成的。
(三)對聯的應用與發展
對聯產生後,它的應用范圍逐步擴大。起初,對聯的種類只有唯一的春聯,到宋、元、明以後,逐漸被用於人們的裝飾、交際活動之中;從起初應用於文壇、官場、宮廷,到後來逐漸普及於廣大民間、廣大社會,以至於發展到名勝古跡、寺祠廟院、亭台樓閣、門庭書房、卧室案頭以及店鋪坊館等。在民間,就連戲台、神座、花燈、香爐、箱櫃、糧囤、車轅、畜欄等處,也都有貼對聯的現象。
對聯真正在思想內容上獲得充實與發展,真正與社會現實生活發生密切聯系並發揮其積極作用的,還是在近代、現代。具體地說,是從1840年雅片戰爭以後,中國人民開始覺醒,先進階級的進步思想開始出現,尤其是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後,對聯才迅速發展成為先進文學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
新的歷史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也勢必帶來了對聯藝術的繁榮發展。自1978年改革開放30年以來,對聯的創作、應用和研究,空前地活躍起來。逢年過節,又可以見到五彩繽紛的對聯出現於千門萬戶。民間紅白喜事,企業開張慶典,對聯成為必不可少的表達感情的載體;許多報紙、刊物,也都重視刊載對聯研究文章;一些研究匯集對聯的專著、史料也相繼問世;有的文化部門、出版單位為了繁榮對聯的創作,還開展了征聯求對活動等等。《中國楹聯報》已創刊二十多年,為楹聯這一傳統文化的復甦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聯律通則》的頒行(2007年6月1日起試行)為楹聯這一獨立文體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研討與練習
1、什麼是對聯?
2、簡述對聯的起源、形成與發展。
3、區別「對仗」、「對偶」、「對聯」三者之間的異同。
4、收集你家周圍的對聯幾幅供大家欣賞。
5、出句征對:(1)經常撰對有收益;
(2)王乃山前花萬樹;
(3)羅甸二中風景美。
二、對聯的種類和功能
(一)對聯的種類
1、春聯(含節日聯)
春聯又叫「春貼」,是對聯應用最早、范圍最廣泛的一種類型。從後蜀主孟昶「題桃符」的第一副春聯出現,到明太祖朱元璋「設春聯」的普遍推廣,在舊歷「春節」時貼春聯,就作為我國一種民族風俗習慣,一直綿延流傳至今。萬眾歡騰歌大有;百花艷麗慶新春(杜正堯《金豬賀歲萬眾迎春》)。王乃山前春色好;蓮花溪畔錦燈明(羅磊《金豬賀歲萬眾迎春》)。風調雨順年年順;政善人和處處和(唐定興《金豬賀歲萬眾迎春》)。居尾金豬辭舊歲;當頭銀鼠賀新春(羅方友《中國楹聯報》2008年第4期總771期)。總之春聯要有春的氣象,要姓「春」。
2、門聯(含行業聯)
門聯也叫「門貼」、「門對」。貼門聯的習俗,在明代就已有之。什麼門第用什麼對聯,不能混淆和更易,如孔府門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門聯還具有行業「招牌」、「幌子」的作用,如豆腐店聯:天然滑膩出磨孔;本質清香留世間(羅方友《金豬賀歲萬眾迎春》)。學校聯:三尺講台,屢出棟梁匡社稷;一園清境,頻添智慧育英才(吳忠祥《金豬賀歲萬眾迎春》)。
3、婚聯
婚聯又叫「喜聯」,是男婚女嫁時的專用對聯。婚聯最突出的特點是多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如用花、鳥、魚、月、水、珠等一類美好的事物,來比喻佳期美滿,男親女愛的情景。如:柳暗花明春正半;珠聯璧合影成雙(春日婚聯)。皓月描來雙燕影;寒霜映出並頭梅(冬日婚聯)。移風易俗文明禮,共德同心幸福婚(林昌華《聯草拾零》)。月色入簾靜;花容倚葉嬌(黃林老師為其友撰婚聯)。
4、壽聯
壽聯是為老年人祝壽專用的對聯。壽聯多用比喻,以高山、流水、青松、翠柏、神色、仙鶴等比喻壽者,以寄寓延年益壽之意。如羅甸縣詩聯學會祝蒙澤民老先生八十壽齡聯:歲月八十思澤潤;詩聯百味躍民風。喬松傲雪霜,丹鶴永棲開壽城;大德連天保,福星高照沐熙朝(林昌華《聯草拾零》)。壽聯分為自壽聯:表達自己的人生感受、自勉、希望等;賀壽聯:別人對壽者寫的聯。有關壽聯各種分齡表達:十年稱秩、旬(七秩壽辰也叫七旬壽辰),二十稱廿、雙旬,三十稱卅、五十稱半百。又人生十歲稱幼學,二十稱弱冠,三十稱壯(也叫而立),四十稱強(也叫不惑)、五十稱艾(也叫天命),六十稱耆(qí)(也叫花甲),七十稱老(也叫古稀),八十稱耋(diē)、八十八稱米壽、九十稱耄(máo)、九十九稱白壽(白加「一」為百,意為「一百」少「一」為99歲),百歲稱期頤,108歲稱茶壽(「茶」字上為廿、八,廿八為28,下為木,木為八十,共108歲)。如:何止於米,相期以茶;心懷四化,意寄三松。這是自對聯,即上聯中「何止」對「相期」、「於」對「以」、「米」對「茶」即八十八歲對一百零八歲;下聯「心懷」對「意寄」、「四化」對「三松」。上下聯是不相對的。
5、輓聯:
輓聯,也叫「喪聯」,「輓詞」,是生者哀悼死者,治喪、祭奠時專用的對聯。例如:成家立業於黔東,光榮退休於黔東,返故尋親尋友,離妻離子音頓杳;失倚成年在羅甸,不幸逝世在羅甸,思前盡職盡心,克儉克勤事長存(林昌華《聯草拾零》)。芳名正氣存天地;美德良操惠子孫(通用輓聯)。另外孝聯也屬喪事聯,孝聯的上聯表達死者的牽掛、遺憾,下聯是生者的身份,表達哀思。
6、交際聯(也叫贈答聯)
交際聯主要用於社會名流、名人學者一類有較高的文化知識、文學素養和社會閱歷的人們之間。它可以分為文字形式的和口頭形式的。如2007年11月14日晚,二中詩友應黃林老師邀請於白龍村新居聚會,詩友送詩詞聯賀之,楊忠老校長也當場出句征對以賀:家居百龍家和人和萬事興。羅磊老師沉思片刻後對出:名上皇榜名旺族旺全村旺(其中「百」為「白」的諧音,「皇」為「黃」之諧音)。處事立身,須有一腔正氣;秉公盡職,應無半點私心(黃壁光《心話吟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魯迅贈瞿秋白聯)。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黃庭堅與蘇軾即景聯句·小學語文第十二冊課本)。
7、堂聯
堂聯,也叫裝飾聯,是人們用於布置美化客廳、書店、卧室、案頭等室內環境的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林則徐撰堂聯)。春隨香草千年艷;人與梅花一樣清(徐霞客自題小香山「梅花堂」聯)。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紅樓夢》第二回·榮國府正堂聯)。
8、名勝古跡聯
名勝古跡聯可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山水風光名勝地的對聯;另一部分是歷史名人、歷史遺跡紀念地的對聯。棒一瓣心香,神聖陵前移步緩;歌三生業績,寶珠山上應聲高(周繼勇題羅甸烈士陵園大門聯)
9、文藝作品(含題畫)聯
在明清以後的文學作品(主要是小說)中,作者往往插入一些對聯創作,形成文藝作品中的對聯。如《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四大名著中就有大量的對聯作品。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三國演義》諸葛亮題門聯)。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紅樓夢》第一回賈雨村抒懷聯)。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水滸傳》第二十九回蔣門神酒店聯)。靜隱深山無俗慮;幽居仙洞樂天真(《西遊記》第十七回 黑風洞聯)。
l 0、其它雜聯:
其他形式的還有宣傳聯、寺廟聯、慶賀聯、喜聯、趣巧聯、戲台聯、燈聯、器皿聯、筆聯、硯聯、無情對、墨聯、謎聯等等。例如無情對:公門桃李爭榮日;法國荷蘭比利時。表面看,上下聯毫不相干,但仔細看,「公」對「法」,「門」對「國」,「桃」對「荷」,「李」對「蘭」,「爭」對「比」,「榮」對「利」,「日」對「時」,很工整。樹已半尋休縱斧;果然一點不相干。「樹」對「果」,「已」對「然」,「半尋」對「一點」,「休縱」對「不相」,「斧」對「干」,很工整。三多以外有三多,多德多才多覺悟;四美之先標四美,美名美壽美兒孫。其中「三多」指「多壽、多福、多子」,「四美」指良晨、美景、賞心、悅事。慶賀聯也叫喜事聯,分為自題聯和賀聯。自題聯多為主人的想法、謝意、喜意、歉意等。如:樓高人矮承眾親抬舉;宇竣心安願諸友盡歡(羅磊為其友新居撰聯)。
(二)對聯的功能
1、寫景狀物
以描繪風景,狀摹事物為主,用凝練簡潔的文字,畫龍點睛地點透山水神韻,發掘事物微妙。如月明如畫;江流有聲。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船載石頭,石重船輕輕載重;杖量地面,地長杖短短量長(小學語文課本第十二冊)。
2、敘事詠史
記敘往事以遣懷,評述歷史以喻今。如銅琶鐵板,大江東去;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黃州赤壁聯)。做戲何如看戲樂;下場更比上場難(戲台聯)。
3、抒情寄懷
直接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寄寓作者的胸襟懷抱,表達作者的愛憎立場,反映作者的志趣理想。如望月情懷千古事;登樓志在九霄雲(顏登榮題貴州羅甸望月樓聯)。登樓須穩步;近月莫貪光(羅磊老師題望月樓聯)。
4、交際酬贈
贈人贈友,以示交誼勸勉或祝賀某種成功。如喜報援朝勝利;花貽抗美英雄(周恩來題贈何香凝畫的「牡丹圖」聯)。安危他日終須仗;甘苦來時要共嘗(孫中山贈黃興)。陋室茶粗慚摯友;珠璣意勵慧愚心(孫俊老師答詩友賀喬遷之喜)。
5、勵志警策
以修身、勵志、勸學、醒世等言情論理,或給人以警策,或給人以勸勉,或講修身處世之法,或述事業技藝之妙。如古今卻向書中見;男子要為天下奇。低調做人姿態美;誠心謀事感情濃(陳邦祿《金豬賀歲萬眾迎春》)。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徐特立贈青年聯)。
6、宣傳教育
向人說明講解政治主張和目的等,使人民相信並跟著行動。如繼承傳統中華文藝興全世;建設文明學校容顏煥雅風(沈聯方為羅甸二中詩聯分會成立題聯)。紅軍中官兵夫衣著薪響一樣;白軍里將校尉飲食起居不同(朱德總司令)。社會和諧謀發展;科學發展促和諧。教育要優先發展;民生須高度關懷。舉旗走路定方向;改革創新奔小康(羅方友為中共十七大精神撰聯)。
7、諷刺檄討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講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橫批:不服不行。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諷喻慈禧「萬壽節」)。
8、文字游戲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初一語文課本上冊)。水牛下水,水淹水牛牛鼻「伏」;山狗上山,山絆山狗狗腳「匡」。一點、兩點、三點冰冷酒;百頭、千頭、萬頭丁香花。淼淼三水,三水何在?出出兩山,兩山又多(聯連網路情王天學出句,一曲絕情對句)。
研討與練習
1、常用對聯有哪幾種?
2、舉例說明對聯的功能。
3、春節、紅白喜事期間自撰幾副對聯貼在大門上。
4、出句征對:(1)高原處處春光好;
(2)雙江口裡春潮湧;
(3)詩聯學習樂無窮;

三、對聯的特點和要求
(一)對聯的藝術特點
1、民族藝術
對聯是中華民族漢語言僅有的一種藝術形式。對聯藝術之所以能在我們國家在使用漢語言的民族中產生和發展,而不能向其它國家和民族傳播或被其它民族引進與仿效,就在於漢語言文字的獨特性。漢字是方塊字,是表意文字,經過六千多年的變化,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行書的七體發展,具有象形、會意、指事、形聲、轉注和假借等特徵。此外,它還具有民間性,即既是高雅文學,又是民間文學。例如:中秋賞月,天月圓,地月缺;遊子思鄉,他鄉苦,本鄉甜(初一語文課本上冊)。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
2、實用藝術
人們進行某種生活的或社會的活動,就自然而然地應用某種對聯。如春聯、門聯、堂聯、酬贈聯、賀聯、輓聯、名勝古跡聯等等。對聯作為一種實用藝術,還在於它是一種可以「立」起來的文字藝術。它不但形成於口頭、紙面上,而且大多數對聯,只有在特定的場合張貼、懸掛起來,才算正式問世,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如火燒、水灌、石崩、寫驚天故事;勇氣、恆心、妙技、贊當代愚公(陳治中題羅甸大關村火燒田聯)。
3、文字藝術
一是用字靈活,整齊優美。從一字、二字到百字、千字不等。二是以漢字本身的某些特色,構成對聯藝術。如嵌字、拆字、析字、疊字、數字,正看反看都是字,倒讀順讀均成句。三是與書法藝術融為一體,互相增輝。如大井三源,暗洞藏深邃;長河兩岸,修篁映碧波(劉成德《大井詩聯專輯》)。井有蓮泉蓮有井;灘藏洞景洞藏灘(吳忠祥《板庚灘詩聯專輯》)。硯邊尋句石為伴;閑里吟詩月是燈(王天學《閑逸輯》第七期)。
4、聲律藝術
由於對聯在形成發展過程中,曾經受到詩詞賦曲的影響,因此,在聲律上也形成了自身的藝術特色。首先,對聯講究用字的平仄。其次,在創作上,用到疊韻、雙聲、諧音等修辭技巧,從而產生某種聲律上的藝術效果。如度大憂思少;家和美夢多(徐文仲《貴州楹聯》)。萬里慕名聲,最賞湖中天上月;千秋期陸海,行看貴往粵來船(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常治國題羅甸望月樓)。
(二)對聯的創作要求
對聯是一門藝術,是詩的一個分支。短聯有人稱為二行詩,長聯就象一首長詩或一篇駢體文。對聯的寫作要求,主要應該弄清它的對偶要求。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即字句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應、節律相協、語意相關、平仄相對等「六相」要素。
1、字數句數相等
上、下聯用字數目及句子數目完全相等,是對聯的首要要條件。如五言對五言、七言對七言等。如羅方友題羅甸千島湖聯:一壩橫空,天光雲影平湖聚(上聯兩句11言);萬峰聳立,木色山輝深谷飄 (下聯兩句11言)。桃花開喜色(上聯五言);柳浪盪情歌(下聯五言)。但也有極少數字數不相符的,主要用於諷喻。如袁世凱千古(上聯五言);中華民國萬歲(下聯六言,不僅字數「袁世凱」三字對不起「中華民國」四字,而且「千古」與「萬歲」平仄也對不起。主要諷喻袁世凱竊國大盜對不起中國人民。
2、詞性相當
上下聯句法結構的對應位置,用詞的詞類屬性要一致。對聯的對偶,對於詞語的要求,是上下聯相對的詞或片語在詞性上必須一致,這是對聯的精髓。所謂詞性是清朝時從國外引進而遺留下來的,中國古代不叫詞性叫字類,如名詞叫名字,動詞叫動字,數詞叫數字等。現代漢語中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數字和量詞六種;虛詞分為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五類。詞性相當指的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副詞對副詞等等,即同類詞對同類詞,所屬范疇越小,對仗越算精工。如王曉毛題羅甸千島湖:霧鎖三龍湖,霧散魚如天上客;雲封千里路,雲開鳥似水中仙。
花 外 子規 燕市 冷
↓ ↓ ↓ ↓ ↓
(名詞) (方位詞) (名詞) (名詞) (形容詞)
↑ ↑ ↑ ↑ ↑
柳 邊 精衛 浙江 潮
其中「潮」轉化為形容詞「潮濕」的「潮」。詞類轉化:開容詞+「了」變為動詞,「紅了」、「綠了」。形容詞+「地」變為副詞,「仔細地學」。動詞+「的」變為形容詞,「破的、生的,如破碗、生飯」。詞類常識如下:
名詞 具體名詞:貴州、汽車、詩詞、李白等。
抽象名詞:思想、文藝、主義、感情等。
時間名詞:早晨、中午、今朝、深夜等。
方位名詞:上、下、前、後、左、右等。
動詞 動作動詞:走、看、說、寫、畫、罵等。

字數超出最大允許值,請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