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幼兒怎麼教育
擴展閱讀
星星為什麼眨眼歌詞 2025-01-21 20:22:07

幼兒怎麼教育

發布時間: 2024-02-08 10:40:15

『壹』 幼兒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1、啟發探索法

啟發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幼兒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啟發其去探索並獲得新的知識,這是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啟發探索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啟發探索法要貫穿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以及教師指導下幼兒進行積極思考探索的學習過程;(2)啟發探索法應與操作法結合進行;(3)教師的提問要能起到引導幼兒思路、引導探索方向的作用;(4)在教師的啟發下,鼓勵幼兒獨立思考問題,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5)當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予以開導、鼓勵,並給予幫助。

2、游戲法

游戲法的目的是通過游戲引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游戲是幼兒學習數學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途徑和方法,也是幼兒獲得數學知識和思維發展的有效手段。主要的游戲方法有:(1)有情節的游戲,如看電影按票號坐座位;(2)運用感官進行的游戲,如聽鼓聲說數;(3)口頭游戲,如數數歌;(4)競賽游戲,如倒數比賽等。

3、歸納演繹法

歸納法是藉助已掌握的知識,概括出簡單本質特徵和規律,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演繹法是運用帶有規律性的知識進行推理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通過這兩種方法幼兒可以獲得初步的推理能力,並能運用之來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如幼兒在認識了三角形之後,知道凡是有三角三邊的圖形都是三角形;在學過1、2,3,4,5的排列規律後可以推理出6-10的排列形式。

4、比較法

比較法的目的是通過兩組或兩組以上物體的比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處。按照比較的形式來分,可分為對應比較(如重疊等)和非對應比較(如單雙排的不對應等)。比較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比較過程中要引導幼兒進行認真觀察比較;(2)教師要以啟發性的提問(問題要圍繞重點要求進行),指導幼兒進行比較;(3)觀察的過程中要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努力發現,並學會總結和歸納。

5、操作法

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通過藉助於事物在頭腦中的形象來思維。單純地向幼兒傳授講解,既不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又不利於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如何優化數學教育活動,促進幼兒更有效主動地學習、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呢?實踐中,我發現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由於幼兒時期的各種心理過程帶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的特點,所以一些新穎的、有情節的、變化的、讓他們動手的活動,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和興趣。幼兒通過操作活動,通過操作具體的材料(這種材料多數是幼兒身邊常見的自然物品、玩具等),並且每個幼兒都有足夠的材料,使他們都有操作的機會,獨立進行學習活動,這種活動能夠充分地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操作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為幼兒操作活動創造必要的條件;(2)在幼兒動手操作之前要對幼兒講清楚操作的目的和具體操作方法;(3)給幼兒充分的時間操作、觀察、思考和探索;(4)操作過程中要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並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思索;(5)進行結果討論,幫助幼兒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整理歸納,明確概念,向內部思維活動轉化。

『貳』 對幼兒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對幼兒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對幼兒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孩子的心理成長路上家長是不能缺席的,未來的好壞,取決於孩子現階段的成長,寶寶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耐心教導,以下是對幼兒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對幼兒的教育理念和方法1

一、幼兒教育應以人為本,尊重兒童個性與需要

在幼兒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每個兒童都是獨一無二、獨具個性特點的人。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兒童的獨立個性,尊重幼兒的獨特興趣,盡可能的滿足每一個兒童在情感上、身體上和心理上的需要。教師應該以多元智能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在教學過程中正確看待兒童的個體差異,正確對待理解、耐心引導孩子的日常性錯誤,採取針對性的措施,讓幼兒獲得正確的認知,得到真正的發展。

二、加強對幼兒教師的培訓,制定班級特色教學計劃

幼兒教師應該善於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具有班級特色的教學計劃。使教學計劃可以有效幫助教師在幼兒教育的工作實踐之中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充分調動和發揮每個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全力支持和服務教師的個性教學。要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需要不斷加強幼兒教師的業務能力培訓,提高幼教工作能力水平。幼教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幼兒教育的質量有著直接的利害關系,加強幼教師資培訓,引進先進教育理念,定期開展教學業務調研,組織教師外出進修,邀請公安、消防、衛生系統專業人員進行講座,更新知識和觀念,幫助教師們轉換觀念、提高技能是全面落實幼兒教育工作目標的前提與保證。

三、在教學活動中積極開展興趣教學,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

針對幼兒喜歡簡單重復的特點,盡量從孩子的生活實際出發,結合幼兒的興趣點和具體真實的生活情景,改編、創編一些簡單、重復而有趣味的兒歌,並在一日生活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滲透,使語言同時成為幼兒的學習工具,為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衛生、生活、學習習慣奠定基礎。

例如:

(1)品德培養。為了激發幼兒的愛心,利用《好娃娃》這首兒歌讓幼兒學會關心長輩。「爺爺奶奶年紀大,頭發白花花,嘴裡缺了牙,我給爺爺搬凳坐,我給奶奶倒杯茶,爺爺奶奶齊聲把我誇!」孩子們根據兒歌的內容創編動作,很快就記住了兒歌內容,灌輸了良好的品德教育。

(2)生活習慣培養,利用兒歌《搖呀搖》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搖啊搖,搖啊搖,我的娃娃要睡覺;小花被,蓋蓋好,兩只小手放放好;閉眼睛,輕輕拍,娃娃不吵也不鬧。」兒歌以擬人化的口吻,明確了幼兒自己睡覺時該做什麼。孩子們在游戲化的情境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衛生習慣培養。衛生習慣主要包括: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潔、正確使用手帕、保持身體清潔。利用兒歌《洗手歌》來幫助幼兒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飯前便後捲袖子,洗小手,自來水,細細流。左手搓,右手搓,細菌無處躲。手心搓,手背搓,看看誰的小手最干凈。」為幼兒每次洗手的時候,哼著《洗手歌》,按照兒歌的內容步驟洗手,久而久之,幼兒養成了勤洗手等良好的衛生習慣。

(4)學習習慣培養。教師應該注意對幼兒學習習慣的指導,不斷地將良好的學習習慣轉化為幼兒個人的需要。《學好樣》這首兒歌就引導了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走路要學小花貓,腳步輕輕靜悄悄。坐著要學小白鵝,挺起胸膛精神好。唱歌要學百靈鳥,迎著春風多美妙。」幼兒在重復念兒歌的同時,幫助幼兒理解如何走、如何坐、如何唱,為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幼兒教育中積極開展愛心教育活動,激發孩子的友愛、互助的情感

在幼兒教育的實踐中,教師應該從情感入手,啟動「愛心」的教育活動,利用「教師節」「兒童節」「元旦節」等重大節假日廣泛開展各種文化娛樂主題活動,使幼兒在親身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通過組織、准備、承擔角色,激發學生間交往過程中相互關愛、互助的情感。通過這樣的主題活動,幼兒的自製力、自信心等得到良好的培養和鍛煉。

五、密切家校之間的聯系,幫助孩子樹立整體環境觀

幼兒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除了為學生創建平等、寬松的心理氛圍外,還應為學生創建安全、和諧、開放的整體環境,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和其它電教手段,為幼兒提供更為立體、全面的`信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家長和教師之間的密切聯系,是幼兒健康成長不可缺的因素。通過每日電話追蹤,每周板報,不定期召開家長會等多種形式,深入宣傳幼兒教育科學方式,強化安全、疾病預防等科普知識,不斷培養、鞏固、發展家園共育機制。

對幼兒的教育理念和方法2

一、健康: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健康生活的態度和行為習慣

目標

1、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情緒穩定;

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

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

分析:

①健康的身體是實現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基礎和重要條件。並且幼兒的生長發育十分迅速和旺盛,存在較明顯的個體差異。因此教師在幼兒生理方面要進行教育和管理。

②大班的幼兒對自我保護也比較有意識,當在生活中遇到危險,如地震、火災、閃電等情況時該怎麼做。但在戶外活動進行跳繩時,有的幼兒跳繩的技能有點弱,以後的戶外活動將著重對此進行練習。

二、科學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發展認識能力

目標

1、有好奇心,能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歡觀察,樂於動手動腦、發現和解決問題;

3、理解生活中的簡單數學關系,能用簡單的分類、比較、推理等探索事物;

4、願意與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適應的方式表達各自的發現,並相互交流;

5、喜愛動植物,親近大自然,關心周圍的生活環境。

分析: 幼兒對於比較形象的事物比較感興趣,但對於抽象的事物常常沒辦法了解清楚,例如霧、雲、閃電、打雷等自然現象是怎樣形成的。因此,對於幼兒在科學這方面要逐步灌輸知識,使其發現周圍一切有趣的事物,對大自然感興趣。

三、社會 :增強幼兒的自尊、自信,培養幼兒關心、友好的態度和行為,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目標 :

1、喜歡參加游戲和各種有益的`活動,活動中快樂,自信。

2、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

3、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

4、樂於接受任務,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家鄉、愛祖國。 分析: 幼兒對節日了解得不是很多,大部分幼兒只是知道元旦、六一、三八婦女節等少數節日,對節日的含義也不是很了解。另外幼兒在實踐題上表現的分類明顯,基本是三個觀點,每個班幼兒的持有觀點基本一致,問題是「當你向小夥伴借一本書,而他又不願意借給你時,你會怎麼辦?」,回答是 「回家讓我媽媽買」「他不借我就不看」「和他商量一下,把自己最喜愛的玩具拿來和他交換」。差異明顯,值得反思。

四、語言 :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發展語言能力

目標:

1、喜歡與人談話、交流;

2、注意傾聽並能理解對方的話;

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分析: 幼兒在老師的要求下,能隨意的朗誦一首已學過的詩歌,朗誦時很熟練。故事講述時,語言流暢,能繪聲繪色地進行講述。可在根據圖片進行創編故事,語言稍顯貧乏,想像力也不豐富。

五、藝術 :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目標

1、能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藝術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3、樂於與同伴一起娛樂、表演、創作。

分析: 幼兒的發散思維,自我想像力、創造力還需要提高。 並且要培養孩子關注身邊的一草一木,善於發現美,告知他們什麼是美什麼是惡。

一、幼兒教師的權利 幼兒教師的權利主要有以下幾條:

1、教育、教學權。

2、科學研究和學術活動權。

3、管理幼兒權。

4、指導和評定幼兒的權利。

5、按時獲取報酬的權利。

6、參加進修、培訓的權利。

7、參與幼兒園民主管理權。

8、享受特定節日權::教師節。

二、幼兒教師的義務

幼兒教師應履行以下義務:

1、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2、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幼兒園的保教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3、對幼兒進行思想文化教育和組織幼兒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4、關心、愛護全體幼兒,尊重幼兒人格,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5、制止有害於幼兒健康成長的行為和現象。

6、提高思想覺悟和業務水平。

『叄』 幼兒教師怎樣教育幼兒

導語:幼兒園孩子的教育有時候也要根據孩子智商的發育和身體的發育程度的不同採取相應階段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差異,我們不排除發育過早和過晚的可能,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多多觀察孩子的成長狀況。有啥可根據孩子的天賦,能力進行定向的培養。

幼兒教師怎樣教育幼兒

一、以家園配合為依託,營造“情感教育”氛圍

洛克的《教育漫畫》中指出:“兒童的舉止大半是模仿出來的。”成人在幼兒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在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在家裡,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則更持久、更深遠。老師和家長應該互相配合互相督促,努力為孩子營造溫馨和諧的環境,讓孩子無論在家還是在幼兒園都浸潤在情感教育的環境里,通過師長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將所受教育逐漸地內化於孩子的人格之中。

二、以一日活動為依託,滲透情感教育

1.利用晨間談話向幼兒滲透情感教育思想。每天的晨間談話是很好的教育時間。幼兒園的孩子小,給他們講大道理是聽不懂的,我們就利用他們喜歡聽故事這個特點,給他們講感恩父母、關愛他人的故事。講到感動之處,我與孩子一起眼含淚花。慢慢地,孩子明白了父母生養他們的不易,行為上發生了變化:知道在父親節和母親節的時候,向他們祝賀;回家的時候,會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如:爸媽下班回家,給爸媽拿拖鞋、倒水、捶背等。這樣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關心父母,培養了孩子的愛心,增進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2.在教學活動中滲透情感教育。幼兒園教學活動是實施德育的主要途徑,滲透是幼兒園德育實施過程的主要特點。如:我在組織大班社會活動《親情樹》和《我當爸爸媽媽》時,孩子們通過我創設的環境,藉助具體生動的事例,體驗尊老愛幼的傳統文化,幼兒了解到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家裡的親人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愛心,鼓勵孩子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回報親人。另外,我還把情感教育滲透在幼兒游戲和日常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實踐活動與思想教育相結合,讓幼兒在具體實踐活動中體驗“情感教育”的內涵,促進了幼兒良好品德的養成。

3.通過游戲活動捕捉情感教育契機。游戲是幼兒獲得知識、懂得道理、體驗情感的一種重要途徑,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只要教師方法得當,組織得好,就能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感受到情感教育的存在。如在組織角色游戲“媽媽生病了”時,我充分利用創設的情境,啟發幼兒思考:媽媽生病了,我們該如何照顧媽媽呢?有的說:給媽媽倒杯茶;有的說:幫助媽媽揉揉酸痛的地方,要比平時更乖巧;有的說:要和媽媽聊聊天,讓媽媽多笑……

4.通過照顧植物,體驗關愛之情。在班級的自然角內,擺放著幼兒自己種植的小植物。每天清晨,孩子們進園第一件事便是觀察自己的植物,看看發芽沒有,是否需要澆水了,有沒有長蟲子。在照料自己植物的同時,有的孩子見自己臨近的植物還沒澆水的,也會幫助別人的植物澆上水。大家互幫互助,在他們悉心的照顧下,自然角鬱郁蔥蔥,一派生機。

三、以節日為依託,進行情感教育

充分利用各種節日作為教育的載體。結合不同時段與季節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主題教育活動。“三八”婦女節、中秋節、春節等節日蘊藏著寶貴的道德教育資源。這些傳統的節日將民族之光閃於眼前,寓社會人生於瞬間,是勞動人民的優良傳統和美德的真實寫照。如在“三八”節前夕,我先請小朋友講講自己的媽媽是做什麼工作的,再說說媽媽為你們做了什麼事情。孩子們有的說:媽媽為我織毛衣;有的說:媽媽為我洗衣服,燒香噴噴的飯菜……我接過孩子們的回答,順勢推舟:媽媽這么愛你們,為你們做那麼多的事情,那你們應該為媽媽做些什麼呢?要謝謝媽媽!孩子們異口同聲地響亮地回答著。在“慶三八誇媽媽”活動當天,孩子們為媽媽獻上歌曲和贊美詩,並獻上自己精心製作的禮物,整個活動始終洋溢著一股溫情,體現著孩子對媽媽的愛,活動使孩子們了解媽媽的辛苦,知道感恩母愛,並能用實際行動來回報媽媽的愛,是很好的情感教育活動。

四、以幼兒生日為依託,進行愛心教育

班裡的孩子經常帶生日蛋糕來幼兒園,和大家一起慶祝自己的生日,我就抓住這機會,讓孩子明白媽媽把自己養這么大,多麼辛苦,多麼不容易,請媽媽來園跟孩子一起慶祝生日,然後,由孩子親口跟媽媽說出感謝媽媽的話,或讓孩子給媽媽打個電話,說出感謝媽媽的話。記得班裡的明明小朋友是離異家庭的孩子,生日那天,明明的媽媽終究抵不住思念,一路風塵僕僕趕來了。當時一見到明明就滿眼充滿淚水,有很多很多的話要講,但一張口,眼淚像開閘的水直瀉而下。明明抱住媽媽邊幫媽媽擦著眼淚,邊對媽媽說著:媽不哭。孩子們被溫馨感人的場面感動,當天的生日歌唱得特別地深情。

五、以關心弱勢群體為依託,體驗關愛別人的感受

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會看到一些需要我們關愛、幫助的人群。如:山區的孩子、因災難家破人亡的孩子、殘疾兒童……對於這樣一些人,我們更應該教育孩子關愛他們。不僅從物質上,更應從精神上關愛他們。在為四川地震受災的捐款活動中,孩子們都把自己的零花錢捐了出來,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給災區孩子帶去了光明和溫暖。對於生活中的智殘兒童,我們更應該盡力幫助他們,為此,我們開展了“小巧手義賣獻愛心”活動,孩子們用自己的小手製作出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全園孩子把義賣活動中的所用收入,捐給了六位品學兼優的聾啞兒童。孩子們用自己的一片愛心來幫助他們。希望他們能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幼兒教師怎樣教育幼兒

一、擁有愛心

一切從熱愛幼兒教育工作開始,只有熱愛幼兒教育,才能立足崗位,用真心和真情滋潤這些幼芽,使其健康快樂地成長,幼兒教育工作者從選擇幼兒教育那天起,就註定要和三五歲的孩童打交道,和他們的家長打交道,面對這些蒙童稚子,擁有愛心是我們融入幼兒園工作的`起點,不熱愛幼兒教育,就不能做好幼兒教師。不熱愛關心每一位幼兒,就不能做幼兒教師,要把幼兒看成是一群聖潔的天使,我們的工作是第一個給他們插上翅膀的工作,擁有愛心,才能擁有翅膀,才能點燃幼兒飛翔的夢想。

二、做事細心

一切從幼兒教育的細節開始,面對這些小孩,指導他們成長,他們的父母都感覺棘手,何況我們的班級有這么多小小孩,所以,每天都要細心細致、體貼入微地指導他們活動、休息。做好他們一日的成長記錄,每個幼兒的生活和稟性都是有差異的。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做到每時留心,每事用心,每課專心,把幼兒教育這項瑣碎、細膩的工作做實做細。課堂上一定要細心觀察,要善於發現幼兒的各種情況,及時化解消除不良的隱患,確保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三、頗具耐心

一切從尊重幼兒的成長開始,指導孩子們的習慣養成和游戲活動要頗具耐心,要善於蹲下身子和幼兒溝通,對於幼兒的良好習慣難以形成和難以保持,要不厭其煩、極具耐心地反復訓練和強調,身教勝於言教,要全身心地融入幼兒群體中,有耐心的同時要有耐力,正視幼兒教育的反復性,面對培養幼兒生活習慣的困難,特別是好習慣的反彈,有時令我們束手無策,在平時的行為培養、語言溝通中,幼兒的行為幼稚,幼兒的語言更幼稚,所以,要有耐心容納行為的反復和語言的反復。幼兒教育就是一個反復習得的過程。同時,還要耐心與幼兒家長溝通,形成積極有效的教育合力。

四、生長童心

一切從發現童心的地方開始,生長童心和發現童心是一個合格幼兒教師的修為。事實上,誰都不能否定從生理和心理上我們與一群幼兒的巨大差異。但我們要想把幼兒工作做好,就必須培育自己的童心,善於發現童心,尊重童心,把幼兒的童心世界裝點得豐富多彩、生機盎然。要學會用兒童的視角來看待幼兒以及他們心中和眼中的世界,要善於用教育藝術把幼兒帶入美好的童話世界,用美麗的童話來培養幼兒的精神。幼兒教師要相信童心生長的地方才有適宜幼兒茁壯成長的土壤。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要保持一顆童心,培育顆顆童心,呵護幼兒的童心。要每時每刻注重兒童的心理健康,幼兒的心理最純潔,同時也最脆弱,最易被“菌”感染,幼兒教師還要做好幼兒的心理安全工作,防患於未然,因為幼兒是一個極易被傷害的弱勢群體,有時家長的監護不力,會直接殃及我們的幼兒園教育。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要學會用童心捧起童心,用童心傳遞童心,用童心滋養童心。

五、立下恆心

一切從做好幼兒教育的恆心開始,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不但要把這群幼兒視為摯愛,還要有恆心和毅力,不計得失,堅持不懈為愛付出。愛是責任,有了恆心,有了責任心,那麼,你做幼兒教師就不單單是一份工作,而是關乎每一個家庭幸福,每一個生命尊嚴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事業。

六、具備美心

幼兒教師要把幼兒教育事業看成是太陽底下最美好的事業。幼兒教師要具備良好的美育修養和較高的審美情操,要積極發揮自己的智慧和善於汲取團隊的智慧來做好日常的幼兒教育工作。合格的幼兒教師就應該是一個能歌善舞,會講故事,會唱兒歌,有天使般的微笑,在幼兒的眼裡就像白雪公主一樣有吸引力,是美的化身,幼兒的世界充滿童話和未知。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要用發現美的眼睛去塑造美,要不斷發現幼兒世界的精彩,展示他們不一樣的美麗,讓幼兒的世界魅力四射。同時,幼兒教師還要有敏銳的美感,培養自己的審美心理,提升自我的審美情趣,具備一定的美學知識和美學修養,你的心是美的,你是美的,你看幼兒才是美的,教育才有美好的開始。

幼兒教師怎樣教育幼兒

(一)尊重幼兒的學習特點,在玩中學習民間游戲

我們的童年沒有“機器貓”、“布娃娃”,但我們的童年卻很快樂,至今都回味無窮。因為它有泥巴巴、石子、橡皮筋和許多同伴。這些東西生活中隨處可見,這些游戲簡單易學。

其實,幼兒進行活動時並沒有什麼具體的、直接的目標。他們就是玩,因為玩符合他們年齡特點的興趣趨向、符合他們的內在需要。幼兒把什麼都當成玩,當然,學習也成了玩,他們在玩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技能,養成品質。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的,幼兒要通過具體的實物和自身的活動進行學習,因此,幼兒主要的活動是游戲,他們以玩的方式進行游戲。

傳統文化許多是通過玩具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中國民間玩具花色品種繁多,製作材料龐雜,各種物質幾乎都可以被用來製作。我們在提供材料時,把玩具和材料一體化,材料既是玩具,也是學具,從而體現游戲、學習一體化,寓教於樂。例如節令玩具,民間指特定節日中的應時玩具,通常具有較強的時間性,與民俗活動緊密結合,是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元宵節所用的花燈;春節所用的鞭炮、煙花;端午節所用的香包、布老虎;中秋節所用的兔兒節;清明時節所用的風箏等。通過這些節令玩具,不僅讓幼兒了解了一些節日的風俗、意義,而且在玩的過程中發展了能力。還有許多婦孺皆知的玩具像七巧板等等,不僅讓幼兒了解這些玩具也開發了幼兒的智力。

我在組織幼兒活動時,有意識地把民間游戲滲透在幼兒的活動中。如語言游戲,我和幼兒玩童謠誦讀、繞口令、問答游戲等;體育游戲時,我和幼兒玩跳房子、貼燒餅、丟手帕、吹泡泡、抓布子、打紙炮、滾鐵環等,使幼兒既體會到傳統游戲的快樂,又豐富了運動技巧,有效的發揮了身體運動的潛能。如跳皮筋的童謠《馬蘭花》,濃厚的趣味性和娛樂性讓幼兒在玩中有樂,樂中有學。

(二)尊重幼兒的學習規律,在生活中學習傳統經典

幼兒的學習沒有固定的時間和地點,一日活動的每個環節都是他們學習的途徑和內容,生活即學習。因此,幼兒教育不應只注重靜態知識的傳授,而更應注重幼兒情感態度和探究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我們根據幼兒學習的規律,把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在一日活動各個環節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經典更是燦若星河,這些優秀的文化經典,凝聚了前賢的大智大慧,濃縮了華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可以說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日常生活中,我注重將這些傳統文化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使幼兒從一點一滴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多彩。例如“吟之有韻,誦之有味”的古詩詞,它的音韻美、節奏美,使幼兒讀起來朗朗上口,激發了幼兒誦讀的興趣。我們每天在用餐前、離園前組織幼兒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誦讀。實踐證明,“多樣誦讀”,大大激發誦讀興趣,不僅讓幼兒感受到古詩詞的形態美、意態美、節奏美和韻律美,而且讓幼兒更加親近並熱愛母語,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在讀經誦典中養德行,學做人。

《三字經》,它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是一本微型的網路全書;是中國傳統啟蒙教育長期積累的結果;它句子短小,形式整齊,隔句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悅耳動聽。飯前、教學活動之餘,我們利用幼兒喜歡聽故事的特點,給幼兒們講解《三字經》中“孟母三遷”、“孟母斷機”、“五子登科”、“黃香溫席”、“孔融讓梨”等小故事,激發幼兒學習《三字經》的興趣。通過故事也達到了教育幼兒良好品質形成的目的。我們還給《三字經》配上適當的輕音樂來朗誦來播放,優美的音樂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幼兒的朗讀興趣,還能使幼兒情緒放鬆,把學習經文當成一種美的享受。這樣,我們可以藉助學習《三字經》,為幼兒營造一個書香的氛圍,讓幼兒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自願地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品質,形成優雅的人格。

《弟子規》這本書它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言語行為要小心謹慎,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虛心向他人學習,它是古人教育幼兒生活規范的經典,也是我們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經典。《弟子規》句式整齊,朗朗上口,道理簡單易懂,便於幼兒接受,如幼兒犯錯或有壞習慣時,它當中的一句就是很好的教育,“事雖小,勿擅為……”幼兒聽了,很不好意思。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以它為規范教育幼兒。以前,班級經常發生丟東西的現象,每當這時我就和幼兒一起背誦《弟子規》中“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既為偷。”讓幼兒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這樣常常丟掉的東西又悄悄地回來了,丟失東西的現象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

現在幼兒挑食的現象相當普遍,經過多次的談話,效果不大,有一天,又發現這種情況時,我給他們朗誦了古詩《鋤禾》,並解釋了它的意義,描繪了農民伯伯勞動時的辛苦,幼兒一下子好像理解了它的意義,趕緊把丟在桌上的米粒都撿了起來。以後,吃飯前我們都朗誦一下這首詩。

飯前、午睡前、離園前等小塊時間我們給幼兒講一些神話故事、歷史傳說、典故、美德故事:《卧冰求鯉》、《嫦娥奔月》、《盤古開天闢地》、《孔融讓梨》、《大禹治水》、《葫蘆娃》、《牛郎織女》、《黃香暖席》、《司馬光砸缸》等,讓傳統文化漸漸影響著幼兒,陶冶著幼兒的情操。

(三)尊重幼兒的學習過程,在探究體驗中學習民間工藝

中國的民間工藝構思巧妙、工藝精巧,反映了中華兒女的聰明才智,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民間藝人的慧心巧手,另世人驚嘆。為了讓幼兒了解、學習、傳承這些傳統工藝。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有選擇地把這些工藝重現在幼兒的生活中,引導幼兒在探究中了解、學習中國傳統工藝,並把這些技藝傳承和創新,讓中國文化在幼兒心中打下烙印。我們創設了許多民間游戲坊,如:“民間剪紙”、“綉花”、“捏泥人”、“拓印”、“蠟染”、“編中國結”、“書法”、“陶吧”、“國畫”等活動區域,讓幼兒通過多種材料、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引導幼兒們在傳統工藝的學習中,感知民族文化的獨具匠心,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例如,每年的春天,清明節到來之際,我們和幼兒一起製作風箏,引導幼兒觀察和討論風箏的特色,討論怎樣才能讓風箏飛得又高又穩。我們提供許多材料,引導幼兒製作風箏,或者和家長合作,引導他們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自己嘗試解決,他們知道了平衡的概念,也總結了放風箏的方法。到清明節時,我們都會和幼兒還有家長一起去郊外踏青、放風箏,放飛心情,體驗過傳統節日。活動中我們讓好動的幼兒安靜下來,讓安靜地幼兒動起來,幼兒也學習了與同伴合作的方法,學習自己嘗試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尊重幼兒學習的主體性,在互動中感知民風、民俗

民風民俗是中華民族五千年輝煌燦爛歷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融會了鄉土、鄉情、鄉音、鄉風等普普通通老百姓的審美追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蘊涵著我們民族獨特深層的精神價值觀,它相關的活動、禮儀、與相應的食品,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許多民俗民風是和中國的傳統節日聯系在一起的,如:元宵節、重陽節、端午節等一些傳統節日,都有自己特定的過節風俗。現在城市的小家庭中,已經很少重視過這樣的小節日,最多買幾個湯圓、幾只粽子和幾塊重陽糕吃吃。

我們以“互動式”的教育理念開展活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每逢節日,我們創造機會和條件讓幼兒充分的和環境、家長、同伴、老師進行互動。所以,為培養幼兒積極、健康的情感和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地發展,根據不同的節日,我們都布置相應的環境。我們充分利用樓梯、走廊牆面及三維空間布置“中國傳統節日”,包括節日的名稱、節日的由來、節日的食品、節日的吉祥物、節日的活動等等;並根據節日的到來而更換,還有民間藝術長廊,如:剪紙一條街,包括剪紙的含義、工具、方法、作品、代表人物、作品的寓意等;整幢樓的走廊分別以不同的形式的傳統藝術作品進行裝飾,傳統文化的氣息便撲面而來。這些“無聲的教材”,它能從感官上帶給幼兒刺激,從情緒上帶給幼兒愉悅。它通過幼兒的感官潛移默化地對幼兒產生影響,使幼兒了解了這些傳統文化。

每當這些節日到來之際,我們都會以主題活動的形式和大家一起過節,有時還邀請家長參加,使這些傳統節日重現在幼兒的生活中。我們和幼兒聚集在一起動手製作傳統的食品,製作節日玩具。端午節邀請奶奶來幼兒園和幼兒一起包粽子、元宵節邀請媽媽爸爸來幼兒園搓湯圓、一起鬧花燈、猜燈謎;清明節和家長一起放風箏,重現一些傳統習俗。大家在一起過節,濃濃的親情,良好的氛圍影響著幼兒。幼兒在與老師、同伴、家長的互動中感知民俗風情。

『肆』 如何教育兒童

對於如何教育孩子,我總結了以下7個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以身作則。有的父母自己受教育水平並不一定高,但性格好,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平時與左鄰右舍交往也比較熱情,孩子身上也就慢慢也具備了這些品質。

2、樹立榜樣。有的家長自己水平就很高,自律意識又比較強,在家裡制定了學習制度,全家都認真學習。為了教育兒子,有些父母在家從來不看電視,都是在認真看書,給孩子做榜樣。這是榜樣型的父母,學習方面以身作則做得很到位。

3、教育計劃。有的家長為了教育孩子,老早就去研究教育,也有一些教育思想,也有很好的培養孩子的計劃,於是按照自己的教育計劃去精心培養,最後孩子也成才了。

4、因材施教。無論是誰,真想把孩子教育好,遵循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從孩子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好好了解孩子,尋找合適的教育方法,配置科學的教育內容。孩子什麼年齡、什麼性格、存在什麼問題、怎麼解決孩子問題,一點一點去琢磨,一點一點去解決問題,孩子就能培養好。

5、不溺愛孩子。愛子之心,父母皆有之。適當的愛是養料,過量的愛是廢料,好的教育,從來不怕愛給得太少,而怕給的太多。科學的愛孩子才能讓孩子正常成長,溺愛只會讓孩子變成一個巨嬰。

6、經常鼓勵孩子。人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認可,孩子也不例外。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要表揚,做得不好的時候要給予孩子鼓勵。如果說表揚是錦上添花,那麼你的鼓勵就是雪中送炭,你送的這些「炭」,就是在為孩子下一次的成功添磚加瓦。

7、不拿孩子和別人比。孩子最討厭父母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然而這句話很多家長都說過。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不和別人相比,對孩子也是一種尊重,希望各位家長記住:「他就是他,是不一樣的煙火。」

也可以報名叫叫學院的閱讀課程,從幫助孩子培養閱讀興趣開始,讓孩子在綜合素養上也同步提高。

『伍』 如何教育幼兒園孩子

導語:教育,是無私奉獻的事業;教育,是愛的事業。師魂,永遠是愛。這愛是對教師職業的熱愛。愛,不是索取,而是付出。是給予,是自我犧牲。幼兒教師不是偉人,不能像偉人一樣成為偶像受人敬仰;幼兒教師不是英雄,不能像英雄一樣樹立流轉千古的豐碑;幼兒教師更不是明星,不能像明星一樣婦孺皆知。相比之下,幼兒教師所作的一切是那麼的普通、那麼的平凡、那麼的瑣碎。

如何教育幼兒園孩子

1. 幼兒園管理者應該擔任領導者的角色

對於一個幼兒園來講,幼兒園的領導者起著重要的作用,他是全園的指揮,而園長就是幼兒園的指揮。所以,園長應當承擔領導者的角色。應該明確幼兒園的發展方向,把幼兒教育的側重點放在保教並重上,要對幼兒進行系統化的教育,在幼兒園制定相關的政策,開展定期的活動,有效的提高幼兒園的各個環節的工作,使其每一項都落到實處,這樣,才能使對幼兒的教育落實。

2. 全面優化幼兒園的師資隊伍

幼兒教師是整個幼兒教育的參與者與實施者,想要真正的提高幼兒的教育質量,幼兒教師是非常關鍵的,只有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使其在教學中能夠准確的科學的把握幼兒的課程,能用專業的方法對幼兒這個特殊群體進行教育。還有就是要提高幼兒教師的自身的素質,要關愛幼兒,尊重幼兒,平等的對待每個孩子,不要體罰孩子,打罵嚇唬孩子。要細致的對待每個孩子,及時的發現孩子的不適或者不正常的行為。這才是合格的幼兒教師。

3. 更新教師傳統的教育觀念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也在變革,幼兒教育業隨著教育的發展為變革,現在的幼兒教育已經不是傳統的教學方式。現在的幼兒教育,要求老師轉變教學的觀念,把幼兒教育當做事業來干,而不是單純的看小孩子,要充分的認識幼兒教育的重要性。要從科學的角度來發展幼兒的教育事業。

如何教育幼兒園孩子

開放式提問培養幼兒擴散性思維

每個問題提出來之後,不要追求單純正確的答案,開放式提問的價值遠大於封閉式的提問。維果茨基的支架理論告訴我們,當幼兒對活動或問題的探究感到困難或無助時,教師利用“提問”這根拐杖,把學習任務分成幾個可處理的環節,就能喚起幼兒對環節特殊性的注意。例如在一次《幼兒眼中的法律世界》調查中,楊老師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楊老師的老公有次騎摩托車沒戴頭盔,結果被警察抓住了,你們覺得他應該受到什麼樣的懲罰?”一位小朋友立即舉手答道:“拉出去斃了!電視上的警察片里不就是這樣說的嗎?再說了也不能開後門,即使是楊老師的老公也不行。”楊老師聽後故作悲痛狀:“槍斃了他,楊老師沒有老公了怎麼辦?”另有小朋友惻隱之心大發:“罰款1000元算了。”“要不坐牢200年吧。”這時從農村來的一位小朋友回答說:“罰他到農村種地5年好了。”從孩子們令人捧腹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們現有法律觀念與他們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所受的家庭教育及社會影響有著很大的關系,由此更加凸顯了早期法律觀念教育的重要性。當老師告訴孩子們“騎摩托車不戴頭盔,罰50元”的交通規定時,孩子們對這個數字有了特別的記憶。楊老師接著問:“警察叔叔應當把哪些壞人抓起來?”孩子們認為,要把以下這些人抓起來:小偷、咬人的人、殺人的人、放火的人、毒品販、投毒的人、搶劫的人、打人的'人、騙子、蒙面人、把人拐去賣的人、日本鬼子、放水把人淹死的人、不愛護環境的人、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抓熊貓的人、賣不幹凈東西給別人吃的人、搶包搶錢的人……應當說,孩子們的回答雖然五花八門,但是仔細分析可以看到,上面這些行為絕大多數也正是我國《刑法》規定要懲處的犯罪行為,這說明,孩子們具有基本的法律常識,對法律保護個體生命、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生態環境的作用有了粗淺的認識。

具體性提問讓幼兒具有可操作性

教師最容易犯的錯誤是提出的問題讓幼兒莫名其妙,不知所雲。如科學活動“各種各樣的天氣”中教師通過讓幼兒觀看視頻,了解到全世界不同地區的天氣情況,向幼兒一一提問,其價值是讓幼兒帶著問題去關注各地天氣的典型特徵。但老師突然話鋒一轉問:“你最喜歡什麼樣的天氣?為什麼?”這個問題讓幼兒愕然。風霜雨雪、陰晴圓缺是自然現象,教師希望讓幼兒選擇的意義何在?難不成希望孩子回答說喜歡下雨,而對晴天心生厭惡?這豈不是誤導幼兒?正確的態度是順應自然,快樂每一天。

反問式提問培養幼兒質疑能力

叔本華說過,我們應該切實遵循自然規律來教育兒童。讓兒童頭腦中建立概念的方法,就是讓他們自己去觀察,或最少應該用同樣的方法去進行檢驗,這樣才能使兒童有自己的思想。當幼兒的能力提高後,教師就進入了支架拆除階段,利用反問以培養幼兒的質疑能力。比如“各種各樣的天氣”科學活動快結束時可以這樣問:“看了這些視頻,你有什麼問題想不明白的提出來我們一起來討論。”這個環節在大多數探究活動里幾乎都可以用上,因為培養孩子敢於質疑的能力就是在各個活動中慢慢形成的。這時候,有個孩子站起來問:“老師,北京、上海、南京、美國、法國這么多地方的天氣預報都有了,怎麼就沒看到姜堰的天氣預報呢?”此話一出,立即有孩子附和:“是啊,也沒看到我們婁庄的天氣預報。”這個問題的背後,折射出孩子大膽質疑的能力,也顯示出教師安排課程內容時出現的不足,只有發生在孩子身邊的事情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鳴。於是,教師趕緊調整方向,立即和孩子們一起從網路上搜索到了姜堰及各個鄉鎮的天氣預報,進入到了“我是姜堰天氣預報員”的生成課程環節。這時候,孩子對於天氣情況的探索就進入到了自發探究階段。

對幼兒來說,每個問題都是一次機會,它是打開幼兒思維的一個出口。幫助幼兒解決問題首先是弄清楚自己向幼兒所提問題的價值,更要引導幼兒大膽質疑,如果教師武斷地否定甚至打壓、輕視孩子的問題,都是在逃避。逃避的態度會把幼兒帶到問題的荒原,從此再不願意去主動探究。只有承認孩子的問題,才能探究到幼兒的心理發展規律,並為下一步的行動提供依據。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問題時一定要追問該問題背後的價值所在,讓每個問題都對幼兒充滿誘惑,成為幼兒愛吃的“菜。”

教師會問孩子才會學

在語言領域的教學中,教師的提問模式化現象較重,大部分教師只會簡單地提問,孩子不需要經過思維加工便能得到答案,不能讓孩子在原有經驗基礎上得到提升。為了讓教師的提問更有效,我在教學中做到了“三個轉化”。

選擇性提問向開放性提問轉化

在教學活動中,很多老師經常會習慣性地提問“好不好”“是不是”“對不對”等問題,孩子受其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特點的影響,只關注後面的問話,一律回答“對”“是”“好”,這樣的提問讓孩子可以不經過思考,便脫口而出。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我們首先引導教師改掉不好的提問習慣,根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深挖教材,通過設計有價值的提問,來激發孩子學習參與的積極性。

例如在《花婆婆》故事中,導入部分就拋出問題:“你覺得花婆婆是個怎樣的人?”孩子的回答非常豐富:“是種花的,是賣花的,是喜歡花的。”教師既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說話的環境,又滿足了孩子表達的願望,在這樣一個爭論下,教師自然地轉入到下一個環節:“那我們來聽故事,聽一聽花婆婆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急於想知道花婆婆到底是做什麼的,帶著自己關注的問題聽故事,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預設性提問向生成性提問轉化

在幼兒園的語言教學中,目標的制定我們傾向於三個維度:即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而在幼兒園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存在重知識技能,輕情感目標的現象,而情感目標正是一節教學活動中生成出來、需要提升的精髓所在。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只有關注了孩子的生成問題,才能使教學活動綻放異彩。例如在《蘿卜回來了》這個故事中,我們設計的生成問題是“你認為好朋友之間應該怎樣相處呢”,這樣的問題才能讓孩子整合自己的現有經驗,在同伴分享過程中建構起新經驗。同時培養了孩子的連貫說話能力,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這樣一個提問,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怎樣跟朋友友好相處,從而使故事的情感目標很好地達成。例如在故事《老鼠娶新娘》中,讓孩子明白萬事萬物之間相生相剋的道理,風吹走了雲,雲遮住了太陽,牆擋住了風等。如果單純讓孩子記住故事情節,僅僅只是達成了知識目標而已,為了讓孩子了解故事蘊含的深刻哲理,就需要教師設計提問進行引導,“你覺得誰是世界上最強的新郎”,孩子根據自己最初的理解,不論說出什麼答案,都會有比他更強的東西,在不斷的輪回中,孩子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世界上沒有最強的東西。

關注個體提問向面向全體提問轉化

在這個環節中我們有一種理念就是:課堂上有多少個孩子,就有多少種不同的聲音,從而保證讓每個孩子都有參與的機會。例如在大班的語言課《十二生肖》《百家姓》等課程中,我們讓每個孩子都說出自己的生肖和姓名。此外,我們還要設計面向全體孩子的提問,可以讓孩子嘰嘰喳喳地參與討論,激發孩子參與的積極性。

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對於提問如何設計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如果把問題提在幼兒“現實發展區”,幼兒不經過思考就能回答,對他們的發展無所裨益;如果提的問題太難,孩子經過努力仍百思不解,也會挫傷學習積極性。應該把問題提得比幼兒的現實發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們“跳一跳,夠得著”。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到幼兒已有的知識基礎、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情況,向幼兒提出的問題,其難易程度應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內,保證在難不倒孩子的基礎上,讓他們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升。

讓我們做一個會問的教師吧,只有巧妙的提問,才能激發幼兒的思維和想像,形成良好的師幼互動,提高教學活動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