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怎麼對待掠殘式的教育
擴展閱讀
動漫怎麼勾邊好看 2024-11-29 03:27:04
英語知識點七下年級 2024-11-29 03:11:07

怎麼對待掠殘式的教育

發布時間: 2024-02-06 01:54:49

① 如何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

摘 要 :「高尚品德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從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時候,深入淺出地進行道德啟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循循善誘,以事明理,引導其分清是非,辨別善惡。」對一個家庭來說,孩子是未來,孩子的成長是家庭的大事,要將愛的教育在家庭中貫穿始終,這樣才能使孩子在愛的滋潤中接受並播撒愛。

關鍵詞 以事明理;物質財富;辨別善惡

世上很少有人自責對孩子愛的太多。父母者大都盡其所能給予孩子更多的無以復加的愛,卻淡忘了對其進行關愛本身的教育,忘了教孩子愛別人,致使許多孩子唯我獨尊、為我獨用,稍不加如意就發脾氣、動手打人、拿動物出氣,更有甚者將自己的父母、夥伴殺死來解除心煩。為了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必須從小對其進行愛的教育。

1. 「愛的教育」缺失的原因

家庭、學校、社會對愛本身的教育重視不夠。包括家長對孩子或溺愛或放任不管;學校重視學習成績、忽視思想、心理健康教育;社會還存在愛心遭冷遇的現象等因素。

2. 「愛的教育」的策略

2.1、充分發揮「家庭是第一課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師」的作用

《教育實施綱要》明確指出:「高尚品德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從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時候,深入淺出地進行道德啟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循循善誘,以事明理,引導其分清是非,辨別善惡。」對一個家庭來說,孩子是未來,孩子的成長是家庭的大事,要將愛的教育在家庭中貫穿始終,這樣才能使孩子在愛的滋潤中接受並播撒愛。

(1)父母要給予孩子充分的愛和理智的愛

父母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和諧、安全、愉快的家庭氛圍,是讓孩子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不嬌慣孩子,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放手讓他為父母做一些事情,在他遇到困難時提供及時的幫助,而不是完全的替代。父母應給孩子以充分的愛,切不可以愛的名義對孩子進行強制性的控制和非愛性掠奪,那樣,孩子很容易形成利己主義,只知道滿足自己的願望,而對別人的痛苦無動於衷,甚至幸災樂禍。

(2)父母要以自己的言行為孩子做出表率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可以從關心家庭成員開始,逐步過渡到關心他人和社會。例如雙日父母帶孩子去看望爺爺奶奶,為老人買可口的'食物,和老人一起聊天逛街;參與慈善捐款;去動物園喂小動物等等。

(3)重視孩子的感情培養

為孩子創設一種愉快的氛圍。如果孩子不愉快,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父母不可胡打亂罵、把完好的東西打爛等。日久天長孩子就會表現出踐踏玩具、折磨小動物等行為,甚至產生邪惡意念。所以,父母要重視孩子的感情交流,引導孩子積極情緒,防止孩子積累不滿情緒。

2.2、充分發揮幼兒園教書育人的作用

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是做社會人的基礎。愛是一種崇高的內心體驗,但他不是與生俱來的,要靠後天的培養才能形成。在幼兒園可對幼兒進行以下幾方面愛的教育。

(1)溫馨的親子入園體驗活動――感受教師像媽媽一的愛

新生入園,是幼兒人生中一件大事。在每年的開學初我們都開展新生入園快樂體驗活動。開學前的兩天時間將小班入園新生分成小組,在家長陪同下來幼兒園體驗生活。教師組織十來個孩子做游戲、喝水、如廁、玩玩具、人床鋪等等,讓孩子覺得老師是領著玩兒的,時時處處能感受到老師就像媽媽一樣。初步感受幼兒園集體生活的溫馨與快樂。親子體驗極大地縮短了新生入園的分離焦慮期,穩定小班情緒一般只需2-3天,家長對此非常滿意。

(2)富有感染力的音樂形象――將愛遷移到幼兒生活中

音樂是最情感的藝術。富有感染力的音樂,能夠充分挖掘幼兒的感情因素,發展其欣賞能力與道德意識。我們將音樂教學的教育性、知識性、趣味性融為一體,在幼兒掌握音樂技能的同時,激發幼兒愛的情感。如歌曲表演《我的好媽媽》《我愛我的幼兒園》《小娃娃跌倒了》培養幼兒愛親人、愛同伴、愛集體,愛周圍環境的情感;再如《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充分表現了小烏鴉愛媽媽的真摯情感,在媽媽年老體衰飛不動的時候,不忘媽媽的養育之恩,叼來蟲子一口一口喂媽媽,許多孩子唱這首歌時,眼裡閃著晶瑩的淚花。

(3)生命、生日、成長的活動――啟迪、塑造孩子的愛心

關於生命是幼兒經常提及的話題,應當利用孩子的好奇,告訴他「我是從哪裡來的」,我是怎樣長大的。通過生命教育,使幼兒初步認識到人的出生、生命的珍貴、如何愛護身體等問題。我們還開展了愛媽媽、關心殘疾人、朋友生病怎麼辦、小鳥是人類的好朋友、救救大象、保護大熊貓、向災區獻愛心等活動,以此啟迪、塑造孩子的愛心。

2.3、自省、自重、自愛從我做起,讓大愛回歸社會

為人父母者都愛自己的孩子,但常常又陷入了溺愛、寵愛的泥潭,怕孩子吃虧,就教孩子:「誰碰你一指頭,你就踢他一腳」,還說這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這樣「愛的教育」下孩子哪裡會擁有寬容和愛心呢?孩子總要長大成人的,畢竟要進入社會生活,僅有父母家人的愛是不夠的,還應當有同伴之愛、人群之愛、社會之愛。

古人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孩子作為一種受體,他們的身心折射的是成人及社會中的結構成分。「只有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為了讓孩子們生活在一個美好的世界上,我們不但要捧給他們以豐厚的物質財富,更應該培養孩子愛的能力,這是一切為人父母者乃至整個社會的一種神聖的責任。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自省、自重、自愛,樂於幫助別人,學會寬容與忍讓,愛護同情弱小。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弘揚愛心人物和事件,形成全社會「以愛為榮」的風尚,讓人人都能感受到愛,促使人人獻出自己的愛,這樣才能實現讓大愛回歸社會。

3. 結論

學生需要愛的教育,社會呼喚愛的教育。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理論強調「完美的人性」,其內涵是讓人的友愛、合作、求知、審美、創作等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他認為,自我實現者的成就與童年情感等因素的關心甚為密切。童年情感如果遇到障礙,例如失去愛、安全感和尊重,孩子長大後就很難像自我實現的方向發展。也就是說,健康的人格意味著既能接受愛也能給予愛。我們愛孩子,就應當鑄造孩子健康的人格,就應當對其進行「愛的教育」,使其擁有愛的能力。讓我們共同努力,給孩子一個愛的空間,這比給他任何財富都重要。

② 衡水中學的教學模式是不是正在殘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我認為衡水中學的教學模式確實有些殘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了,作為一個成年人和過來人來講,這種模式的學習教育真的是地獄級別的,雖然結果是很好的,但是過程同樣重要,而且這個結果不一定未來也是好的。

首先來看下衡水中學的這個教育方式,好處肯定是有的,為什麼好?那是因為很多學生在上高中這個年齡的時候缺乏的是自主性,讓他們自主的去學習其實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必須是要有人去看管的,如果能自己主動的去學習那麼成績也不會太差,還有一點就是學生認為的會了,那可能只是會了百分之五十,所以考試的時候分數會有較大的波動。

我上的高中也是省重點,而且看管的也是非常的嚴格,學校整體高考成績都很不錯,雖然我也成績不錯,但是當時最大的願望不是上一個怎麼怎麼好的學校,而是能睡一個懶覺,但是就是這么簡單的一個願望高中的時候根本實現不了,一直在不斷的學習!不僅是身體上,心裡也是非常的疲憊和厭倦。

我認為孩子的教育方式應該是讓孩子從小有自主性的學習,而不是靠這種嚴格的管理去讓孩子學習,強迫這3年之後,孩子確實能拿到好成績,但是上過大學的都知道,肯定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那就是上大學很多人都開始放縱了,因為被壓抑的高中生活的逼迫的,所以上大學之後開始把這幾年的壓迫全部要釋放出來,這就造成了上大學都在玩,而學習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所以教會孩子什麼時候該學習什麼時候該玩是很重要的。

確實學習不是只靠天賦,同樣花費時間也能把成績提升上來,很多人都認為高考成績好會讓你這輩子有個好工作,高考考出高分就像是人生已經非常成功了,但是我認為高考只是開始,上大學只是開始,是人生的起始點,未來你能賺多少錢,能有份什麼樣的工作這僅僅是剛開始,很多人會認為高考考的好是起點高,確實是這樣的,但是用這種壓抑的生活還來的高起點會不會在未來被超越呢?這種情況是誰都說不好的!但是為了這種高起點給學生心理可能造成的傷害那確是一定的。

③ 論述影響我國義務教育公平的基本亂象

我國教育的不公平現肢大象

一、什麼是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價值在教育領域的延伸和體現,包括教育權利平等和教育機會均等兩個基本方面。教育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最偉大的工具」,好的教育、公平的教育,就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是為多數人提供同等機會同等優質服務的教育。

教育的不公平一直是我國教育體制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而教育的不公平又會加劇社會的不公,進而影響到和諧社會的構建。

二、教育不公平的發展歷史

中國的教育自古就有。在幾千年漫長的古代社會中,自從有教育以來,教育不公平現象就一直存在。剝削階級和統治階級對作為被壓迫對象的下層人民的殘酷掠奪和剝削,使得教育一直被統治階級和貴族階級壟斷。一般的百姓根本沒有受教育的權利,也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在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有教無類」的思想,主張在平民階層中普及文化教育,並創辦私學,在我國古代率先打破了「學在官府」,教育由貴族階級壟斷的局面。《論語·述而》記載他說:「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悔焉。」「束脩」指十條肉脯,是先秦時期人們見面時最薄的一種禮物。也就是說,無論誰,只要能向孔子交納一份「束脩」他就會對他進行教育。我想,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孔子應該是第一個認識到教育的不公平的人。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社會發展進程中,努力把實現教育機會均等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之一,並取得了很大成效。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修訂通過新的《義務教育法》,從法律上保障了每一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有公平受教育的機會。既然公平受教育權是法律賦予每個公民最基本的權利,那麼我們現在所說的教育不公平就主要是指教育機會的不均等了。

三、教育不公平現象的表現及原因

時至今日,我國在教育公平上仍然存在許許多多讓人倍感沉重的問題:在我們的國家在我們共有的一片天空下,當有的地區已經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爛搭時,有的地區還遠沒有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當有的校園至於歐美國家也讓人嘆為觀止時,有的學校即使擺在非洲也讓人倍感寒磣;當有的中學出現了教職工私車群時,有的地方教職工卻還在溫飽線上掙扎;當城裡孩子可以自由享用投影儀、彩電、電腦、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施時,鄉村的孩子或許就立在寒風中、破舊的危房裡接受著殘缺的啟蒙教育??通過分析,這些不公平主要體現為現實性的不公平和制度性的不公平。

引起這些種種教育不公平現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地區城鄉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改革開放之初,黨和國家作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歷歷豎決策,因此,改革開放率先在東部沿海地區實行,而中西部地區由於地處內陸,交通相對閉塞,經濟長期得不到發展,造成東、中、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狀態。東部地區經濟發展長期快於中西部地區,因此,東部地區由於經濟條件允許,就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上。而西部地區的相對落後就只能優先發展經濟了。這也就造成了中西部地區教育水平低於東部地區的局面。
城鄉二元結構引起的城鄉教育差距同樣讓人擔憂。在入學機會方面,2002年城鄉小學入學率之比時1:0.75。城市小學人均擁有計算機的數量是農村的5倍。2002年,農村小學生均總經費、事業費、個人經費、公用經費和基建費分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82.6%、83.11%、

85.96%、72.27%、70.83%。而這里的全國平均水平是在農村小學生占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平均得出的。在城市,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孩子能獲得更好的教育,不惜重金擇校。而在農村,學校教學設施陳陋、根本滿足不了正常的教學要求。很多農村學校實驗儀器和圖書嚴重匱乏。開不齊國家規定課程,達不到教學的基本要求。比如像物理化學這樣的課程,而要做很多很多的實驗,但很多學校,有的甚至是重點中學也不能完全滿足這些需求,很多的功課只能靠聽老師講,自己很難獨立地動手操作。而且,老師也更多的講求應試教育方式,學校基本上每天上13節課。整天都是排得滿滿的,連吃飯的時間也不會超過半個小時。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范圍極為狹窄。整天除了學習基本上再沒有更多的活動可參加了。老師也講求粗暴的教學方式,體罰是常事。對於這種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可能更多的是高分低能。學校的寄宿設施,更是嚴重短缺,許多地方農村學校常常是一間宿舍住十幾個孩子、一張床擠幾個孩子。這又怎麼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又怎麼能更多地指望他們去改造自己的家鄉?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國很多地區教育工作者的素質不高引起的。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城市中的老教師都在進一步的提高自身的修養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新教師也都是高師院校嚴格培訓的,接受的就是新的教學理念,更能為新課改注入新鮮血液。而農村教師呢?據有關資料顯示,農村初中教師隊伍現狀令人堪憂,老師教育觀念陳舊,年齡老化,知識結構不合理,很多農村教師根本沒有不斷學習新教育理念的機會。而且民轉公教師多,代課老師多,從小學拔高使用的多,大多數學歷都不合格,農村教師平均能勉強完成教學任務的占總數的42.9%,還有4.4%的教師根本完不成教學任務。教師素質的高低不同,造成了城市和農村的孩子在接受同等教育水平上的不公平。
我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公辦教育資源配置很不平衡。聯合國主管教育的官員說,我國政府教育投入月佔GDP的2.2%,還不到聯合國推薦水平6%的一半。2001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狀況繼續呈現很大的差異,財政撥款最高的地區比最低的地區而言,小學、初中、普通高中、職業中學和普通高校分別為10.2倍、8.9倍、7.8倍、5.6倍、8.1倍。預計這一狀況短期內不會有大的改變。而佔全國人口28%的西部地區教育經費一直以來基本上只佔全國的20%左右;每萬人教育經費、高等院校數量、文盲人口、文盲率等數據,也大大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而其中最困難的,是財政收入和個人收入差距太大。據原國家計委社會司副司長李守信同志研究,目前西部人均知識發展水平僅相當於東部的35%,獲取知識的能力僅相當於東部的14%,交流知識的能力僅為東部的31%,互聯網的普及率僅為東部的12%。西部部分人群實際上處於與知識隔絕的狀態。正是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西部的發展。

正因為政府的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和差異,使很多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的農村地區教師的工資待遇低,有的甚至只能維持日常生活,很多老師不願意留在農村,而剛剛從大學畢業的師范生也不願意到農村地區工作。形成了農村教育質量不斷下降兒城市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的局面。

再就是社會和教育體制不健全不合理及其導致的教育腐敗等因素。在我國的一些地區,有意無意的誤讀或曲解政府教育責任的現象時有發生,主要體現在,簡單比照經濟領域體制改革的做法,借口所謂「教育產業化」、「教育市場化」,而推卸公共財政支持教育公平的義務,放棄對於公辦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事業的法定責任。結果,在許多財政原本就拮據的地區,有所謂公共教育轉制後放大的教育資源,並未惠及中低收入階層人群。同時,在教育規模不斷擴大,財政支持能力滯後的形勢下,我國某些地區甚至以收學雜費沖抵財政撥款,提留挪用教育正常收費,隨時設置專項,教育經費撥款與使用的種種隨意性很大。從大部分地區公辦學校行為看,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向商業銀行貸款,向施工單位欠款,巧立名目亂收費,不向社會實事求是公開收支狀況等。政府財政撥款「缺位」導致學校收費「越位」,從而造成一些地區公辦教育亂收費現象屢禁不止。

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還存在。很多農村父母認為女孩子讀太多書沒什麼用,就只送男孩子上學,而讓女孩子在家幫忙做家務。很多農村家庭的女孩子早早的就結婚生子,對知識的渴望,只能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也因此造成了邊遠農村地區經濟長期落後,而經濟的落後又進一步加深了城鄉教育的不公平。

四、如何緩解這種教育不公平現象是一個很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發展經濟,只要經濟能上得去,自然而然就可以改變這些差距,包括教育理念、教育設施等。其實現在有好多的小鄉村搞的教育很好。能夠因地制宜,找到有著自己地方特色的教育模式,原因在於他們的經濟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有空餘時間和精力去做教育方面的事情,所以,要改變教育的不公平局面,發展經濟是一個很重要的隱性因素。而發展經濟的重點又要放在農村,只有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了,才能改變農村中的落後思想,才能逐步縮小城鄉二元結構引起的城鄉差距進而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城鄉教育公平發展。

我國80%的人口在農村,也就是說,受教育的大部分人也在農村,要實現教育公平,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農村義務教育是農村教育的主體,發展農村義務教育,使廣大農村學齡兒童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是實現教育公平和體現社會公正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更是提高農民素質、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證。因此,從2006年開始,我國開始實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從體制上和機制上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保障問題,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
要在加大政府財政對教育的支持力度的同時,促進教育資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與財政支出結構,擴大政府宏觀調控下的市場參與,強化政府在教育資源配置中調節公平與效率關系的作用。應當確立新的資源配置的理念:在發展中縮小差距,增加公平。在照顧各地歷史形成的實際差距時,應當將逐步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作為重要原則之一。盡可能從資金、信息、生源等方面,給條件較差的學校以必要的重點扶持,抓好薄弱中小學的改造工作,縮短並力爭消滅重點與非重點之間、城鄉教育之間不平等的硬體差距。教育的增量部分應向薄弱地區傾斜,增加其教育機會。建立轉移支付制度、優惠政策和相應機制,加大對西部地區和弱勢群體的教育支持。支持重點應是首先在邊遠和少數民族地區普及義務教育,縮小西部地區與東中部地區在初中教育普及上的差距,提高少數民族自治縣的初中教育普及率。高等學校可擴大國家所需要的、免收學費學科的范圍,制定鼓勵高校招收貧困生的社會政策。同時,應當重視和切實解決流動人口、貧困階層子女的教育機會和教育公平問題。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質,保障教育工作者的工資待遇。要加強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培訓,提高農村教育質量。認真執行教師資格認證制度,是新發展的教師都具備符合要求的素質。對於師范院校畢業生的分配,應該鼓勵畢業生支持農村教育。而且,在盡快補充教師隊伍數量的同時,還要保證新補充教師的質量,防止為了保證數量而忽視質量的現象。應該出台更多的優待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師范畢業生和社會上具有教師資格的人才到農村任教,實現教師隊伍的整體優化。
強化政府統籌公共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的責任。公辦學校是提供公共服務的事業單位,政府是公共服務的管理者,今後,中國必須明確公辦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的財政經費分配時又能給的權責,完善並嚴格執行財務制度,完善財務公開和校務公開制度,對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審計結論要向政府和人大報告,向社會公眾公開,將公共教育經費的投入、分配和使用置於公眾監督之下。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教育腐敗造成的教育不公平。
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戰略選擇,也是黨的十七大以來在教育方面的新舉措。從各地實際出發,規范教育收費,鼓勵

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拓展教育資源。當然,我們促進教育公平,還要緊緊把握素質教育的主題,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增強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的素質,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不斷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努力在我國這樣的發展中人口大國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由於教育不公平現象不是現在才有,而是在我國教育史上長期存在的,所以要解決這種不公平現象,也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促進教育公平,在我們黨領導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是一項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任務,也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堅定不移追求的目標。它不僅要通過我國經濟發展、政治民主和社會文明的進步逐步加以解決,而且要通過改革現有的社會、政治和教育制度來加以解決。但是,既然這一現象已經引起了我國政府和廣大人民的關注,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在促進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為我國進一步推進教育公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經過各級政府部門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想現在這種教育不公平現象是會得到改善甚至完全解決的。

④ 蒙氏教育的優缺點

一、蒙氏教育的優點:

1、通過蒙特梭利的教育,孩子在幾何圖形和數學思維上都很有優勢。

2、蒙特梭利教具給孩子許多機會進行手部訓練且提倡在運動中形成學習能力,這使孩子不但可以自如地運用雙手,而且也有極好的身體平衡和協調能力。

3、蒙氏教育的孩子坦率並積極探尋,顯現出自主的學習態度。這是因為蒙氏教育提倡以兒童為主,輔以教具。而每一件蒙特梭利教具和學具都有蒙氏教育的優點「自我糾錯」的特點,

4、孩子可以用眼睛看或用手摸來辨別是否正確。只有體驗過「自我訂正」的人才會坦率,而且會自主地學習。

二、蒙氏教育的缺點:

1、因為中國並沒有全面推行蒙氏教育,因此在目前情況下,孩子都是在幼兒園或輔導班接受這種訓練,但在家庭生活中一般不能進行最有效的配合。

2、在孩子上學之後,由於我國的小學、初中以至高中都是一種傳統式的教育模式,要求學生坐在課桌前聽老師講課,而蒙氏班則是讓孩子們席地而坐,沒有課桌、板凳,孩子已經習慣了「自由」的活動氛圍,也就不適應小學的教育模式。

(4)怎麼對待掠殘式的教育擴展閱讀:

特點: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具有巨大的潛能,他生命的發展是走向獨立。通過具體的練習如生活基本能力練習、五官感覺練習、智能練習(語言、數學、科學)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礎。

蒙氏教室是一個小社會的雛形,孩子在其中學會尊重別人,接受別人,學習如何分享自己學會的知識技巧,學會如何領導別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養兒童情感智商的環境。

蒙台梭利課程,包括感覺、動作、肢能、語言和道德發展等,使個體成為一個身心統整合一的人。「自由」與「紀律」合一,「個性」與「群體」兼顧。啟發幼兒使他們有能力解決困難,適應新的環境,達到自我構建和心智發展的目的。

參考資料:蒙氏教育-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