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孩子脾氣大該怎麼教育
1.平時多與孩子溝通
了解孩子的需要,關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間的交往。父母可以多方了解別的小朋友在玩什麼、想什麼、要求什麼等,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父母就比較能體會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開宴渣導和耐心的說明,是能夠消除或減輕孩子發怒的情緒的。
2.多鼓勵孩子
家長要首先冷靜下來,告訴他發脾氣是不好的行為,但是也無法避免,只要學會控制就行了。讓孩子不要太過自責。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之後,家長可以開碼祥早始對他進行言語上的開導了,鼓勵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保證下次改正。
3.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控制
讓孩子時刻記住一點,當感到自己要發脾氣時,可反復默念「不要發火」,也可迅速離開現場,轉移注意力去做別的事情,或乾脆去找別的人談談心,盡可能不在火氣正旺的時候跟對方針鋒相對。這樣「氣頭」過後,返回現場,發脾氣的外部條件已不復存在,理智也佔了上風,就可進行有效的剋制了。
4.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雙方在交流意見時,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一想,就會在比較中了解彼此的動機和目的,就會意識到自己的意見是否正確,對方是否能接受,這樣也可以避免大遲雀動肝火。
5.轉移注意力
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穩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轉移。當發生不愉快時,要採用活動轉移法,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宣洩內心的緊張。用愛去感化,要有耐心,千萬不要訓斥指責,更不能動怒打罵。這樣既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而且可以由此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6.矯正注意力缺陷多動症
通過國際領先的腦電生物反饋訓練,通過對大腦特定區域進行訓練,強化快波,抑制慢波,通過改善大腦功能,以達到讓孩子徹底擺脫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的困擾!
溫馨提示:脾氣暴躁對於孩子是極其不利的,不僅面臨人際關系緊張、甚至與人發生沖突、打架斗毆,還會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影響孩子終生的發展,家長一定要及時干預!
Ⅱ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不要亂發脾氣
1,首先家長應該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的經常性暴躁,這樣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孩子在小時候很容易受到影響。有樣學樣,所以家長應先注重自身行為。
2,其次孩子亂發脾氣,要心平氣和與孩子理清楚原因,問清楚孩子發脾氣的事件,點。能更好的教育孩子這樣的正確性,可以通過一個孩子易懂的事例,反饋給她事情是否應該這樣。
3,最後切記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一哭就打,早知道打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有孩子知道問題了,懲罰才有意義。多一些耐心和細心。
Ⅲ 家長該怎麼引導孩子不要亂發脾氣
我覺得,可以從巧妙使用語言、教孩子一些控制情緒的故事和知識這兩個方面去引導孩子不要亂發脾氣。
我們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可以做到不亂發脾氣。作為一個家有學生的家長,對於孩子亂發脾氣的事情我是深有體會。
有起床氣的孩子最讓人頭疼
我家大寶剛上一年級。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轉變,他適應的很好,每天早上起床都很積極。過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開始出現起床氣了。接下來的那段時間叫起床都很難。他總是說,我還很困、可以再睡5分鍾嗎、我起不來我眼睛睜不開、我還可以再睡十分鍾嗎......我們開始不太能夠拿捏好尺寸,就是說需要起床了,要遲到了,你可以起來了嗎?你再不起來刷牙洗臉就要遲到被罰了等等這些不太容易讓孩子接受的語言。如我們家長我們再叫他就哼哼哈兮的亂發脾氣,起來之後也是鞋子亂踢,閉著眼睛鬧情緒,有時候還哭,還說我們家長整天就知道說他說他說他......簡直就是睡著發脾氣。真是讓人煩躁。
我們是這么引導他起床不亂發脾氣的
按照學校和老師的要求,早上七點四十前必須到教室,因為離學校不遠,我們最遲7:20出門即可。我們根據學校的作息時間,我和他媽媽商量了一個措施。早上由媽媽負責叫起床,因為他似乎對我比較抗拒,可能是同性相斥。
我們調了一個鬧鍾6:40開始叫醒他,叫起床;他說還可以睡10分鍾嗎,他媽媽說可以,然後明確給他一個要求:十分鍾自己起床,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臉,做得到就可以睡多十分鍾。他說可以,好,我們再調一個十分鍾的鬧鈴放他旁邊。鬧鈴響,時間到,他就自己起來按照剛才商量好的去做了。有時候他自己說再睡5分鍾,我們同樣滿足他。做完他自己的事情,基本就是7:05-7:10之間,完全不影響上學。
低年級的孩子大部分都還沒有完全能夠做到自主和自理,還是需要我們家長多多監督和提醒。我們就是根據他的拖延的壞習慣,無法滿足的時候就發脾氣,所以我們把叫醒他的時間提前,給多幾分鍾的懶覺時間,滿足他,先穩住他的情緒,讓他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脾氣。同時,要求他做到後面事情,因為我們同意了他的要求,也要求他做到,這是很正常,也是容易讓孩子接受和理解的。
引導孩子不亂發的脾氣的小技巧,我還通過家庭教育的時間和孩子共同閱讀一些相關的故事和知識,孩子遇到不明白的就會問我們家長,然後我們趁機就跟他解釋,結合他平時的情況解釋,讓他明白哪些是亂發脾氣的行為,哪些不是。當然,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有所不同,但是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和研究,總能找到引導孩子不亂發脾氣的方法的。
Ⅳ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怎麼處理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怎麼處理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怎麼處理,每個孩子都不是溫順的小山羊,所以他們不會時刻都挺父母的話,他沒有自己的思維,也會反駁,也會發脾氣,以下看看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怎麼處理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怎麼處理1
1、爸爸媽媽要學會冷靜,靜靜地看著孩子發完脾氣,再慢慢地傾聽孩子的訴說,如果此時此刻爸爸媽媽還是對孩子大喊大叫的話,就會讓孩子者橋心裡覺得委屈,就會讓整個狀態更加緊張,僵硬,這是百害首迅猛而無一利的。如果爸爸媽媽發脾氣的話,這就猶如在火裡面扔爆竹一樣。
2、爸爸媽媽不可以無動於衷,這樣子則會讓孩子認為這是對於他們的妥協,這對於家長是不利的,應該要等到孩子發完脾氣之後主動去找孩子理論,這樣子家長才不會顯得那麼被動。
3、不要對孩子使用暴力,不要去推孩子,打孩子,這是違法的,這也是一種虐帶的行為,要讓自己冷靜一下,不可以因為自己的沖動而傷害到孩子。
現在在教育孩子是要講究方法的,不可以對孩子太溺愛,也不可以對他們太嚴厲,最好就是嚴慈並濟,嚴寬有度。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怎麼處理2
孩子總愛發脾氣使性子,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一、共情: 孩子非常任性,對抗大人,不聽勸告,一定讓您感覺很生氣和無助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應該如何來面對。
二、具體化: 您可以舉例說明下孩子任性的具體表現嗎?
三、探討問題的成因,並具體分析:
a 、孩子渴望被更多關註:可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缺少必要的關注,孩子希望通過任性的行為,製造麻煩,從而讓家長能夠關心自己的狀態。
解決: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和孩一起游戲或者娛樂,並多關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的細節,滿足孩子合理的關注需求。
b、 孩子渴望得到肯定和鼓勵:會不會是父母平時對孩子肯定、贊美的太少,批評指責的過多?孩子希望自我價值得到父母的認可和欣賞,這時非常正常、合理的心理需求。如果長時間得不到,就會用叛逆、對抗、執拗的行為,來維護自己的價值感和自尊。
解決:細心觀察孩子的行為、發現他的優點和優良表現,並及時的給予肯定和鼓勵。如「你這次考試進步了不少,我注意到這是因為你近期的努力和認真!」「你現在做作業很專心,效率越來越高!」
c 、孩子渴望必要的權利和自由:有沒有可能父母忽略了孩子自己做決定的需要,而事事都要求孩子服從大人的安排?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也需要不斷的練習自己做選擇和決定。如果沒有合理的選擇空間和自由,孩子往往就會表現出任性、對抗的行為。
解決:在合理的、在可以承受後果的范圍內,逐步放手,嘗試讓孩昌陵子去自己做判斷、選擇、做決定,並承擔自然的後果。這時對孩子真正成長非常重要的過程。當一些小的決策放手讓孩子去做,孩子的權利、自由需求得到合理的滿足以後,遇到比較重大的決策時,孩子就不會輕易任性,造成嚴重後果了。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怎麼處理3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記住別暴躁
孩子宣洩隨意 父母回應有誤
情緒是人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是人腦對外界事物與個體需求之間關系的一種主觀反應,是以個體需求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當需求得到滿足時,人們會產生積極的情緒;反之,則會產生消極的情緒。
一旦他人無法滿足孩子對於食物、睡眠、游戲等生理需求,或是家庭、人身等安全需求,或是同伴友情、師生情、親情等愛的需求,抑或是自尊、自信、成就等尊重需求時,孩子便會產生消極的情緒,想要宣洩出來,而這種宣洩主要是為了得到他人的幫助或妥協,以達成自己的需求和目的。
因此,宣洩情緒其實反映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理認知發展與外界事物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宣洩情緒的方式也反映了他們認知情緒、表達情緒和管理情緒的能力。需要明確的是,我們允許孩子宣洩情緒,並不代表我們認可孩子宣洩情緒的方式。
人人都有情緒,孩子亦如此,只是缺少自我調節的能力:當憤怒、恐懼、悲傷、厭惡等消極情緒出現時,一些孩子經常以哭鬧、打人等各種極端的方式、不可取的行為進行宣洩。在這種情況下,父母的回應有以下三個誤區。
一是用暴力直接終止宣洩行為的消極方式。當父母失去緩解孩子情緒的耐心時,只能選擇採取暴力行為,直接結束令人煩躁的`情緒宣洩。這是一種消極的回應方式,會影響孩子與父母日後的親子關系。這樣做有可能產生兩種極端,一個是孩子會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直接發起反抗,也為青春期的叛逆行為埋下伏筆;另一個是孩子逐漸失去表達自己想法的願望,自主性有所下降。
二是冷淡處理的中立方式。面對孩子極端的情緒宣洩方式,很多父母選擇不管不問,讓孩子自己慢慢恢復。這種中立的回應方式,對孩子起不到真正的安撫作用,相反會使得親子之間產生不安全型的依戀——對於與父母的親密接觸,孩子既渴望又會刻意迴避或忽視。
三是講大道理的激進方式。還有一些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希望通過講大道理來安撫、控制孩子的情緒,遏制他們歇斯底里的宣洩。這是一種將父母的思想意識強行塞給孩子的激進方式,不合時宜地講道理反而會延長孩子的消極情緒。做了萬般努力,可孩子還是有情緒,讓家長很是受挫和無奈。
認可並引導表達消極情緒
人的大腦包含「情緒腦」和「理性腦」內外兩層結構。當孩子的消極情緒產生時,「情緒腦」已經開始高速運作,並超越「理性腦」占據主導地位。只有當孩子「情緒腦」不再運作或者消極情緒消失後,「理性腦」才會有所反應,這是情緒處理的原則。因此,面對孩子極端的宣洩方式,父母所採取的暴力行為、冷淡處理或講道理,都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情緒,忽略了「情緒腦」的運作,而僅僅看到宣洩的方式。試圖直接讓孩子以「理性腦」思考是不符合邏輯的。
有這樣一個案例。媽媽想讓女兒在眾人面前表演節目,但是怎麼勸說女兒都不願意表演,始終保持沉默,躲在媽媽的身後。再三勸說下,女兒忍不住大哭起來,媽媽越是安慰,女兒哭得越厲害。
父母應了解情緒處理的原則,首先認可女兒的消極情緒。這時,媽媽一味固執己見,只會導致女兒更加反感。只有深深體會、理解女兒的膽怯心理,產生同理心,站在女兒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助其擺脫小情緒。其次,要引導女兒表達情緒。媽媽可以對女兒說:「在眾人面前表演節目,媽媽知道你感到害怕、膽怯,想要逃避。媽媽理解你的感受,也為你擔心。」這種情緒的表達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讀懂了自己,知道自己正處於一種消極狀態之中。同時,也有助於孩子情緒詞彙的掌握,更有助於孩子移情能力的提升。在今後的人際交往中,孩子會較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也能識別、感知、分析他人的情緒,這種移情能力正是高情商的表現。
允許宣洩還要教管理方法
父母認可孩子的消極情緒,引導孩子表達情緒,並不足以「趕走」情緒。此時,「情緒腦」仍在運作,並支配著孩子以各種手段宣洩出來。只有歸還孩子宣洩情緒的權利,並教他們合理的情緒管理方法,讓他們以正確的方式排解,「情緒腦」才能徹底過渡到「理性腦」,才能理性審視自己情緒產生的全過程。
勸、討好都不起作用,幼兒園的老師也反映兒子有打人的習慣。
這時,首先要歸還孩子情緒宣洩的權利。爸爸可以對兒子說:「我知道你生氣、煩惱,所以允許你發脾氣,直到心情恢復為止。」在這樣的溝通中,孩子便能體會到與自己最親近的父母是關心自己的,也有助於日後夥伴型親子關系的建立。
然後教給孩子情緒管理的方法。制止或者不理睬孩子,可能會讓極端的宣洩方式成為習慣,父母需要教孩子可以替代的宣洩方式。「允許你發脾氣,並不代表你可以打人或是摔東西,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只會傷害到別人。如果爸爸不高興了就打你,你會開心嗎?當你生氣的時候,可以打枕頭、可以捏橡皮泥,爸爸和你一起發泄,或者我們聊聊天也可以。」在孩子合理宣洩情緒的過程中,「情緒腦」才會逐漸停止運作,消極情緒也自然慢慢消失。
因此,父母要認可孩子的消極情緒,並做出積極的回應,引導孩子表達情緒,歸還孩子情緒宣洩的權利,教給合理的情緒管理方法,與孩子一起合力解決這令人煩惱的小情緒。
Ⅳ 孩子常無緣由的發脾氣,父母應當如何進行教育
序言:有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總會無緣無故的發脾氣,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者是孩子在學校中遇到了什麼不好的事情,那麼就會通過發脾氣的方式表現出來。所以說小編建議父母一定要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這樣才能夠了解到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我們不要覺得孩子無緣無故的發脾氣。相信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在發脾氣的時候,一定有原因,同時家長可以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如果總是對孩子發脾氣的話,孩子也會模仿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