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家庭要如何促進教育
擴展閱讀
獨立基礎為什麼長筋 2025-01-22 14:40:52
志公教育培訓班怎麼樣 2025-01-22 14:24:01

家庭要如何促進教育

發布時間: 2024-01-24 09:35:43

⑴ 改善家庭教育的方法

改善家庭教育的方法:

1.多和小孩交流溝通
父母親和小孩的交流溝通不僅僅是說話那麼簡易,亦是知道雙方情況的橋梁,更是雙方情緒交流的方式。在進行家庭教育時父母親一定要多和小孩溝通,當小孩獲得成功時可以和他溝通勝利的經驗;當小孩心情不愉快時可以和他溝通怎樣心態調整;當小孩遇上挫敗時可以和他溝通怎樣應對困難等。父母親根據和小孩的溝通,一方面可以了解小孩心裡的真實想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和小孩當中的情感。

2.和小孩一同活動
在生活上父母親有許多可以與小孩一同活動的機會,例如:一同去買東西、一同去旅行、一同去看電影、一同做小游戲、一同去兒童游樂場等。做為父母親一定要愛惜能與小孩一同活動的機會,因為在活動中不但更能提高雙方當中的情感,並且這些活動也都將會變成你和小孩最美好的回想。

3.給小孩更多的贊揚與激勵
父母親對小孩一定不要小氣贊揚與激勵。當小孩獲得一次勝利時父母親要即時作出贊揚,可是口頭上的也能是物質上的,父母親的贊揚可以增長小孩的信心。此外當小孩在做一些有挑戰的事時,父母親也要不斷激勵他,激勵他勇於擊敗困難,父母親的激勵有利於小孩獨立性情的培養。

4.勇於向小孩致歉
父母親在和小孩打交道時,免不了會因為一些緣由作出一些錯事,父母親犯了錯一定要勇於向小孩致歉,向小孩致歉是一門藝術。根據向小孩致歉不但反映了父母對小孩的重視,更加小孩做出一個好的榜樣,讓小孩可以懂得知錯。

5.掌握包容
因為小孩少不更事,因此他們犯錯是再尋常不過的事了。當小孩犯了錯誤後,父母親不該馬上指責與批評,而應以一個包容的態度去告知他們為何錯了,及其怎麼做才算是准確的。此外,父母親的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小孩心裡覺得自責,待下一次應對相同的事時他也就知道了該怎樣去幹了。

⑵ 如何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

如何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

如何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不懂事是很正常的,成長是甜蜜和困難交織的過程,成長過程中好好引導,才能更好培養孩子的能力,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分享如何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

如何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1

第一、是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

這是最初時期必需的條件、他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孩子作為一個剛有意識的人生觀的萌芽趨勢、是好是壞都要看家庭是不是和睦、沒有夫妻之間的爭吵、沒有棍棒的教育方式、是做為一個合格的父母的必備品質。這個時期注意的是鍛煉孩子的自強能力、這點是很有用的、例如孩子跌倒之後會哭、不過只要沒有受傷就鍛煉著不要哄、孩子的思維定勢是看父母的溺愛程度、溺愛越嚴重隨著時間的推移越是不容易改變、所以這時期除了基本的教育自強的性格也需要改變。這個時期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是很關鍵的。

第二、多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

童年的時期孩子比較喜歡玩耍、現在的孩子很早的時間就需要去幼稚園了、所以要在童年時期教育需要進行心靈的溝通了。這個時期孩子一般都比較懂事了、在以後的時候也會有模糊的記憶、如果想用毅力來進行艱苦的教育、那麼這個時期由父母代筆或者幫助孩子記下這段時期的生活對將來是很有幫助的。上面也說了童年的孩子喜歡玩耍、可能在這段時期因為孩子貪玩、被老師批評等等想懲罰孩子、這是不對的。無論是什麼人、快樂的童年是人生中寶貴的財富、他的成長的記憶從這時候開始、所以說作為父母的要經常帶孩子去玩耍、尤其是父母而不是爺爺奶奶、在逛公園的時候教他識別花花草草、看水中的魚、天上的鳥。雖然這是很普通的事、但是一個好奇心強烈的童年時期能早早的接受類似學校方式的變相教育是為小學做個幫助、這時期需要注意的是學習和娛樂結合來實施家庭教育、並不是一味的指示孩子只學習。這時期還有重要的是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關系、這種關系的定義是孩子說的喃喃細語自己要認真的聽取、而不是厭惡或者叫孩子閉嘴。這種信任的關系是為了將來的教育做個鋪墊。

第三、作孩子的朋友、聆聽他們的聲音

小學時期的孩子一般在學校里度過的、大部分不能解除到孩子了、所以和孩子做個朋友是最明智的選擇、做朋友首先要放下父母的架子、來認真的聽取孩子的心聲不要拒絕或者不聽。這時孩子有了尊嚴、孩子的尊嚴是比大人還要重要的、孩子的尊嚴包括被父母嚴厲的訓斥、在外人面前說自己的不是等等不照顧孩子想法的事。所以作為孩子對父母依賴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把握這點是非常的重要。代溝是這時期容易出現的問題、為了取消代溝要和孩子不定期的談心。要理解孩子的想法即使拒絕也要婉言相勸、所以說良好的朋友關系是父母和孩子的重要課題。

第四、重視孩子獨立能力的鍛煉

獨立能力是指獨立生活、獨立處事和獨立學習的能力。目前老師普遍反映學生的獨立能力差。除了學校對他們的動手能力培養不重視外、很大程度上與家庭教育有關。由於現在的家長注意力均集中在唯一的孩子身上、有的甚至百依百順、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養尊處優的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是不會強的。有道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我並非主張只有貧窮生活才能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關鍵是家長要從小重視孩子獨立能力的鍛煉。比如:讓孩子用好東西或看好圖書後、應教育孩子放回原來的地方。起初家長可以幫他一起收拾、逐漸養成自己事、自己做的習慣。再如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遇到某種障礙、他會著急的要求家長來幫忙、此時如果大人圖省心的'話、只需一舉手之勞就解決了。但對孩子來說卻失去了一次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這時家長就要有意識的教育孩子:「你自己動動腦筋、想想該怎麼辦?」讓他嘗試著去解決。當他自己解決了問題的時候、他會非常興奮、家長再加以贊揚、這樣就促使孩子獨立處事能力得到發展。總之、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讓孩子盡可做些他們勝任的家務事、長大才會有持家理財的本領。在學習上、孩子的家庭作業、家長千萬不能代勞、遇到難題、還是讓他自己靠動腦筋。如果孩子一問、家長就把答案告之、這只能助長他學習上的依賴性、不利於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

總之、家庭教育的內涵是極為豐富廣泛的、除了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時要處理好人際關系外、還包括自身的修養、如談吐舉止、修飾等等、都能綜合反映一個人的家教修養水平。作為構成社會細胞的每個家庭是有責任的、家長是孩子首先效仿的榜樣、家長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則大為重要。所以、你要孩子學會「做人」、自己首先要做好人。

如何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2

父母應注意行為舉止

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教育孩子就是教育本人一個過程、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從環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樹立榜樣來教育是發展孩子道德行為的最可靠的辦法。雖然家長不是生來就是爸爸媽媽、第一次當爸爸媽媽要和孩子一起學習。

與孩子約法三章

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標准、即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父母在管束孩子時保持一致、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一的行為標准。同樣也可以樹立起父母雙方的權威性。不要懲罰得太多、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對他好的表現進行獎勵。

多了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玩是孩子的天分

兒童通過接觸具體的、模擬的與生活有關的東西學習、需要與同伴、成人和環境互動交流、游戲使兒童放鬆且發展專注的工作態度、每個小朋友都喜歡玩游戲、不要去剝奪他愛玩游戲的權利、當然管理要適當。

不要去相互比較

孩子雖小、但是自尊心是有的、他們是能聽懂的。有的孩子聽了就越來越自卑、有的就越來越不聽話。要知道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都是個體。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切記不要把自家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家孩子的優點相比。完全沒有可比性。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平時多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自理能力、對於鍛煉孩子的適應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耐心傾聽

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如何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3

一、關愛、讓關心愛護奠定愛的基礎

關愛、是關心愛護、關愛、貴在衣食住行的細節?在孩子的心目中、怎樣的父母才是孩子認為愛他們的父母呢、下面一份德國學校的「父母成績單」可以作個借鑒。

德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每逢月末、都會根據這個月的實際生活情況、對孩子的父母的行為進行「父母成績單」評分。並簽署意見、再交給老師。「父母成績單」上共有10道題、優秀為A+、合格為A、不合格為B。每一項都做出選擇後、可以看到父母本月在孩子心中是否合格。看看你能符合幾條?

1、父母彼此間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從不在我面前使用不文明語言或無休止地爭吵。

2、父母能為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不以電視、電腦或大聲說話來影響我的學習。

3、父母能積極學習、不斷進取、能做我的「智多星」、能提高對我的教育能力。

4、父母能認真聽取我的學習情況匯報、為我推薦一些有益的學習資料和課外閱讀書刊。

5、父母能經常與我溝通、耐心地傾聽我的訴說、從不態度惡劣地打斷我。

6、父母能關心我的身心健康、膳食平衡、視力保護和生理健康、帶領我積極鍛煉身體。

7、父母每月都給我零花錢、但會指導我合理使用、讓我學會勤儉節約。

8、父母從不溺愛我、每天都耐心指導我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培養我的獨立能力。

9、父母能正確對待我的不良生活習慣、不是強行制止、而是和我講道理、幫助我改正。

10、父母能主動與老師保持聯系、一起幫助我在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德國一個孩子對他的爸爸的評分有A、有B、也有A+。孩子爸爸說、得到A+的時候、他非常欣慰能夠得到孩子的認可、得到B的時候、它也非常在意孩子的感受。會更加努力地改進、和孩子一起成長。

這份特殊的「成績單」、是否會深深地觸動我們?!想想我們的很多父母、總是要求孩子考第一、爭名次、作為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是否合格呢?我想這不僅是德國孩子對父母的要求、也是我們的孩子對父母的一份渴望。如果父母能做到如「成績單」所寫、不斷地改進自己、達到良好的親子關系也就不是太難事了。

二、會愛、讓正確的愛保證愛的成效

會愛、就是父母要懂得怎樣正確地去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知曉孩子的需要、才會知道怎麼去正確引領孩子成長。

孩子的不同成長時期、父母要給予不同的方法指導、讓孩子不錯過任何一個成長的機會。近年來、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中國的家庭模式發生了變化、四個老人、兩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的「四二一」家庭逐漸增多。這些獨生子女被視為掌上明珠、小太陽、小皇帝、幸福的結晶、父母未來希望的寄託者。父母往往對孩子嬌寵有餘、管教不足、放任遷就、愛到完全不會愛了、以至溺愛在某些家庭已經發展到無可挽救的驚人地步。

在溺愛下長大的孩子、對失敗、挫折、意外打擊的心理承受力很差。外表上看個性十足、但內心意志脆弱、不堪一擊、就像一個外形完整的蛋殼、只要輕輕一捏就成了碎片。他們一離開父母的保護、就難以適應艱難的環境、稍受挫折就支撐不住。這就是心理學家謂之的「蛋殼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