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育行政的歷史沿革
清末,縣級的教育行政機構叫「儒學署」,設於文廟內。署設教諭、訓導,皆為縣教育長官,其職責除管理全縣文武生員外,還兼任奉祀官。
光緒三十一年(1905),廢科舉、興學堂。翌年五月,改「儒學署」為「勸學所」。
1912年2月,南京臨時政府頒布地方行政官制,決定撤「勸學所」,設「教育局」,但宜陽縣仍沿用舊制。直到1923年才改為教育局,設局長1人,視學1人,事務員1人。1927年增設宣講員1人,事務員增至4人。1939年改教育局為教育科。下設社會股和教育股,各股設股長1人。
1947年8月29日,宜陽縣解放,9月分
為宜南、宜北兩縣,兩縣政府均設戰教科。
1949年2月,宜南、宜北兩縣合並恢復宜陽縣,改戰教科為教育科。
1950年,教育科改為文教科,編制4人,兼管文化,歸屬縣委宣傳部領導。
1955年,文教科分為文化科、教育科。
1956年,教育科設教研室,教師進修校部、掃盲辦公室。
1958年,撤銷教育科成立教育局。
1961年,教育局下設總務股、秘書股、工農教育股。
1967年4月,縣成立抓革命促生產第一線指揮部,下設文衛辦公室。
1968年8月,縣革命委員會成立,革命委員會辦公室下設文衛組,教育局成立革命領導小組。
1971年6月,成立文教衛生局。
1973年8月,撤銷文教衛生局,成立縣革委文教局。1978年10月,歸屬科教辦領導。
1980年5月,撤銷縣革委文教局,分為文化局與教育局。教育局設兩室(辦公室、教研室),5股(人事股、教育股、計財股、工農教育股、生產供應股),10月,教育局歸縣文委領導。
1984年10月,縣文委撤銷,教育局直接歸屬縣政府領導。
1990年縣工農教育委員會與教育局合署辦公。教育局下設辦公室、教研室、人事股、學校教育股、計財股、成職教股、成職教研室、教育生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