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老年時期的家庭教育策略有哪些方面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學校,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起點也是基點。雖然很多父母也都明白,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都很重視家庭教育。
尊重是理解的前奏,家長只有學會怎麼去尊重孩子,才能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嘗試理解孩子;同時只有尊重和理解孩子,也能讓孩子感受到
家長的愛,所以尊重是理解的前提,理解是溝通心靈的橋梁。
無論在何時,理解他人都是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環節,作為家庭教育的主導者,家長不能以成人的思維去衡量孩子的行為表現。我們得換
位思考孩子各種行為表現的原因,試著理解孩子的內心,進而為後期的家庭教育奠定基礎。我們經常看到兩種情況,一是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
時,一味地指責、說教,孩子會不耐煩,不願與家長溝通,甚至會發生沖突演變為暴力教育;另一種情況則是,一味地寵愛,這也不是尊重,而
是一種放縱,使家庭教育走向與初衷相逆的方向。
只有尊重孩子,深入地去理解孩子,感受孩子的內心,站在孩子朋友的角度去教育孩子,才
是真正地將自己的愛付之於行動,而不是以愛的名義去約束、說教、甚至批評、責罰或過分溺愛。正如泰戈爾所說:愛是理解的別名。筆者經
常在教育女兒時,先觀察女兒的狀態,然後在與女兒看電視或做布偶的過程中,以一種不經意的方式提出孩子的問題,商量解決的方法,共同
思考問題的原因,討論如果這個問題不改正會怎麼樣,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討論如何解決,讓孩子感到一種朋友般的尊重,不僅能夠解
決問題,而且能夠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成為孩子的「朋友」。
家長得學會「好好說每一句話」。語言是人與人之間傳達信息的橋梁,只有好好說每一句話,才能構建和諧美滿的家庭氛圍,孩子才能感
到家庭的愛與幸福,在這和諧的家庭氛圍下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關懷,你的真誠,才能建立良好的交流氛圍。同時也會為今後與孩子
的溝通,建立良好的基礎。長此以往,孩子才願意將心裡話說給你,而你也才能了解孩子,進而發現孩子的問題,使教育有針對性。
「好好說每一句話」的初衷是什麼呢?就是為建立良好的家庭溝通氛圍。那麼如何做到「好好說每一句話」呢?首先,家長要做到的就是
控制情緒。不論什麼時候家長都不要把自己的工作情緒、生活情緒帶到家庭中來。進門前,你就要想,我的辛苦、努力、委屈,都是為了家庭
的幸福。然後調整好情緒,以燦爛的笑容回到家裡,這樣一個陽光的家長形象會感染這個家庭,影響孩子,使其陽光、向上;同時,家庭成員的
溝通也會在一個和諧的氛圍中進行。其次,學會對孩子說謝謝。
孩子需要的是肯定,當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你要及時予以肯定;為你端上一
杯水時,家長要會說謝謝。你的一句肯定、謝謝,會讓孩子深深記住,同時感受到父母對他的認可與尊重。一方面,孩子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另一方面,孩子也會樂意與家長交流。再次,注重交流方式。家庭中,溝通不是命令,不是安排,是相互商量、探討的過程,這就要求家長學
會平等地交流,學會幽默,讓孩子感覺他與家長不是對立的,是平等的、是朋友關系。
Ⅱ 如何引導和教育孩子
如何引導和教育孩子
如何引導和教育孩子,孩子是媽媽們的心尖,身為家長的我們是需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孩子的,這樣對孩子的未來有很大的幫助。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了解如何引導和教育孩子的相關內容。
如何引導和教育孩子1
第一,多去陪伴孩子。但也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依靠,凡事多和家長商量。平時,家長帶孩子去游樂場,去參觀和旅遊。總是為了擴大見識,見到,聽到很多。可見,能夠感受到什麼呢?相反,在處理事情上,孩子的意見還是和家長有不同之處。所以,一致性溝通,就擺在面前了。
第二,父親呢,會忙碌於工作。也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些工作上的事情,當然,這是在孩子認知范圍內。母親呢,要學會多和孩子溝通。畢竟,生活中遇到了不尋常的事情,總是有想不明白,搞不清的事情。這個時候,思維不能落實,就形成了阻礙。行為無法讓思維得以釋放,就會產生了情緒。
第三,該讓孩子承擔家庭責任的時候,就要讓孩子學會適當的擔當。有的時候,孩子只想著玩,會只顧著學,卻不知道為了家庭做什麼事情。可以讓孩子看一些勞動場面,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很多時候,家長都是為了孩子著想,只是方法和形式無法讓人理解而已。所以,孩子能夠理解了,就不會存在矛盾和分歧了。
第四,孩子有什麼問題,都會積極的去問家長。如果孩子什麼都不問,只等著家長的傳授。那家長就要反思一下了,為什麼孩子沒有創造和想像力呢?是沒有條件,還是機會不夠呢。可見,家庭教育,是比學科培訓更重要。
第五,有時候,家庭環境中會出現調皮的情況。那調皮是怎麼來的呢?是思維決定的。而思維的形成,是感知而形成的體會,從而總結出來的經驗。很多時候,情緒,挫折,自主能力差,厭學等。都是在啟蒙階段,不恰當的言傳身教,所留下的遺憾。可見,家長也是要及時在實踐中學習,學習怎麼跟孩子相處,和諧溝通。
第六,孩子是不斷成長和進步的,家長不要急於求成。學習也是一步一步來的,總是站在不足的地方,才能看到滿足的地方。只有站在不合理的地方,才能有合理的認知。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在處理事物上有感覺。除了日常的溝通,還要學會如何和老師相處。人際交往中,養成良好的品德。
但凡在學校中,學習比較好的孩子,大多是有良好品德。而都是在學校中,為什麼有如此差別呢?那差別的根源就是家庭教育。所以,家庭教育中產生的良好品德,而不是在技能和知識上,塞滿了腦袋,最後心中還是空空的。
如何引導和教育孩子2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
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
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
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
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麼。
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
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
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
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
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
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
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准來要求孩子。
(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
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
據程桂英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
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如何引導和教育孩子3
單親媽媽如何教育孩子
1、不要溺愛孩子
作為單親媽媽往往更加寵愛孩子,什麼都依孩子,盡量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寧願自已受苦受累,也不要孩子受一點委屈。其實這樣會導致孩子處處以自我為中心,變成自私、專橫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責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瞧不起含辛如苦養育他們的媽媽。
2、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多數單親媽媽與孩子相依為命,孩子是媽媽唯一依靠,令媽媽對孩子過分溺愛,生活上的每件事都為孩子做得妥妥當當。怕孩子有什麼遇外,也限制著孩子活動,其實這種做法會使孩子缺乏獨立意識,一旦離開媽媽就不知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所以媽媽需要放開手,讓孩子獨立承擔一些事情,培養他的獨立意知。
3、簡單粗暴不可取
與特殊照顧和過度保護相反,有的單親媽清楚媽由於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對的方式簡單、粗暴,動不動就又打又罵,使孩子整日生活在驚恐不安之中,個性發展受到嚴重的壓抑,形成膽小、孤僻、倔強、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質。 因害怕懲罰而不願回家,便到外面尋找「溫暖」,容易被壞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單親媽媽在教育孩子切忌簡單粗暴,要注意正確引導。
4、讓孩子參與社會活動
單親子女往往需要受到自社會的歧視、偏見,因而在性格上容易變得內向、憂郁、自卑,甚至孤僻。媽媽要注意多和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重視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多給孩子提供思想教育。
Ⅲ 如何教育好自家孩子學會這四招就夠了——趙玉平
如何教育好自家孩子?
學會這四招就夠了
簡單歸納下:
中國把古人子女教育擺在第一位
給子女教育起個名字叫閉眼工程。
夫妻關系是孩子成長的土壤。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1成長是最重要的學習
2交往是最有效的培養
3父母是最關鍵的榜樣
人生導師有兩類:
1技能導師
2心靈導師 重要
異性家長是孩子感情的起點。
男同志在家裡要注意言行,一是要注意語言要光明美好,二是行為要光明美好。
女同志,在於一是不太注意形象,二是脾氣太暴躁。
趙玉平老師的講課內容整理如下 :
三國故事有一個有趣的也是特別典型的現象,
曹操(66歲)、劉備(63歲)、諸葛亮這些高人在臨死前均給兒子寫封信,這說明 中國古人特別重視子女教育。
諸葛亮去世與公元234年,《三國志》史料記載,蜀漢政權風雨飄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國際民生北伐大計全軍撤退,接班人選拔,前朝管理、後朝斗爭全都是事,諸葛亮把這些都扔在一邊,他只寫了一件事,就是給子女談談人生,談談未來。
佩服三個人:
1烏程侯孫堅。自己了不起,兒子孫權、孫策個個了不起
2征西大都督司馬懿。自己是好漢,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個個過硬
3曹操。曹操雖然陰險狡詐心狠手辣,但從來沒有耽誤子女教育,文的有七步成詩的曹植,武的曹彰,橫掃北伐消滅烏桓,管理有曹丕,知人善任,深沉大氣有城府,奧數有曹沖,啥題都會做,解決福利問題
不成功的有劉備,錦綉江山三分天下,教育出個兒子把事業給毀了。
所以,子女教育是個戰略問題是大問題,中國古人把這個擺在第一位,臨走前所有事都扔下,認認真真把子女教育講講。
分享一個中國理念:一個人這輩子干什麼事都成了,只要有一件事沒干成,死的時候就閉不上眼,這件事就是子女教育,同理一個人一輩子什麼事都沒干成,只要有一件事干成了,死的時候就閉得上眼,這件事也是子女教育,我們它起個名字叫 閉眼工程 。
請大家好好搞搞自家的閉眼工程。
如果有人和你聊,我功成名就名滿天下富可敵國縱橫全球,就問他兩件事:1你身體 健康 怎麼樣2你的閉眼工程怎麼樣
這兩點絕對戳到死穴上。
很多成功人士看起來輝煌燦爛,一方面體弱多病身體 健康 崩潰,另一方面孩子教育不成,出了大問題。
子女教育絕對是大問題。
從傳統文化的行為訓練角度。從現在行為科學和心理科學的發展角度,給大家談幾個子女教育的簡單問題:
從劉備教育孩子開始,劉備那麼厲害是一個領導,為什麼教育孩子不成功呢?大家關注一個細節。劉備打了敗仗,他要做一件事,扔,扔老婆孩子,首先是扔老婆。史料記載扔過4回,如花似玉的老婆就給扔了。劉備扔老婆這事和孩子教育有關系嗎?
有關系,請大家記住一個觀點,
夫妻關系是孩子成長的土壤。
不是重點學習211、985大學不是名師、名校、名家教,也不是各種培訓班、短期班,出國留學、考證書。
如果不經營夫妻關系,孩子就沒有了成長的土壤,沙漠里是長不出參天大樹的。
劉備由於夫妻關系淡薄,他不重視夫妻關系,老婆就像衣服,不行就扔,所有他的孩子沒有成長的土壤。
大家看曹操,那麼印痕狡詐的一個人,但與老婆卞夫人,關系一直很好。卞夫人以前是歌女,出身娼門。曹操在20多歲時,遇到一個漂亮女生,人不錯,樣子不錯,可背景鬧心。曹操全家族都反對,怎麼能娶娼妓呢?但是曹操就娶了,且婚後兩人關系一直很好。卞夫人對曹操事業發展起到非常重大的支持作用,兩人一直相敬如賓相親相愛,所有曹操的兒子曹植、曹丕、曹彰都是卞夫人所生。能生出這樣的孩子,卞夫人很了不起呀!
很美好的夫妻關系成了孩子 健康 成長的土壤。
中國傳統家庭是以孩子為核心的,過日子,大家聽過一句話,過日子主要就過孩子。全體家庭都關注孩子,兩口子就已經誰也不搭理誰了,如果這個孩子是成長不起來的。
建議要經營一下夫妻關系,有時候,有必要當孩子面秀恩愛。
如果說老師,秀不了,如果有,拿出來叫 真實人生 ,如果沒有,請裝出來,叫 藝術人生 。
教育孩子是需要藝術人生的,所以我們在教育子女中,給大家提供的第一個觀點,經營夫妻關系
夫妻關系是孩子成長的土壤。
第二個觀點。來自於《西遊記》,孫悟空有兩個老師,第一個是 菩提祖師 ,在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交給孫悟空七十二般神通變化,一跟頭十萬八千里,移山填海、降妖除魔,學了那麼多神通技能,孫悟空考了72個職業證書,最後的結局是被壓在五行山下, 技能的學習是一場災難 。後來遇到第二個老師唐三藏,他從來沒交過孫悟空任何神通法術,但他苦口婆心交孫悟空別發脾氣、別罵人,有話好好說,「人是人他媽媽生的,妖是妖他媽媽生的,大家都過母親節」「天下雨了早點收衣服」,就在這種說教中,孫悟空修成正果成了佛。
我們認為,人生導師有兩類:
1技能導師(菩提祖師)
2心靈導師(唐三藏) 重要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成人之後自然會成才,如果不成人,能成才嗎?
不可能!
我們所有的家長都太期待孩子成才,6、7歲讓成才,5、6讓成才,我們太喜歡那種早會的故事。少年神童的故事。
中國 科技 大學少年班那些少年神童,有幾個是人生圓滿、功成名就,不是神經病就是出家了。
所以心靈導師很重要,讓孩子心裡有個正常的成長,先成人後成才。
按著這個理念, 成長是最重要的學習 , 交往是最有效的培養,父母是最關鍵的榜樣 。
成長是最重要的學習
需要先讓他成長,先長大成人,成才是以後的事,別糾結成才,先成人再說。
交往是最有效的培養
不要一天到晚正襟危坐,我跟你談談人生,跟你講講道理,尤其是現在的00後,拿著手機,拿著互聯網,智能手機互聯網,他懂得人生道理比你多,所以你不如跟他有個美好的交往。
一起做頓飯、一起散散步、領著去山上看看風景、一起做個 游戲 ...
要和他當朋友,要有 健康 的交往。
中國近代有個高人梁啟超,他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佛學功底、哲學功底,都不提。只談一件事,梁啟超的子女教育。
中國近代,300年之內子女教育最成功的,子女中有建築大師、中科院院士、火箭專家、西點軍校高材生。個個教育都特別好。如果大家搜完了會贊嘆,太厲害了,那他怎麼做得呢?
專門讀了梁啟超日記、書信。梁啟超即使身在外國,也要給孩子們寫信,寫信時又開玩笑又講故事,他和孩子有非常 健康 而美好的交往。不是整天板著臉,當老大,講人生、講道理,要不然就問成績、大屁股。就是向朋友一樣交往,而且和孩子們互相起外號,他給孩子起外號,孩子給他起外號。這種 健康 美好的交往再加上樑啟超美好的家庭氛圍和夫妻關系成了孩子們成長的最重要的能量來源。
你和孩子有交往嗎?如果沒有就出問題了,所以 要和孩子交朋友。對孩子成長非常重要 。
父母是最關鍵的榜樣。
孩子要學的是父母,要讓他讀書,你先讀書。要讓他正直,你先正直。要讓他鍛煉身體,你先鍛煉身體。要讓他 健康 樂觀,你先 健康 樂觀。
我親眼見了一個爹跟兒子說:「講文明啊!小兔崽,你再不講文明,我打斷你腿!」
各位,有這樣的爹,他還能講文明嗎?大哥,你都不講文明。
我們不可能用自己的黑暗點亮孩子的光明。要想點亮孩子的光明,請先把自己點亮。
我們的教育過程當中,應該拿出自己最美好的光明的那一面。
我們中國家庭最大的問題,一但回家關上門,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最黑暗最暴躁的一面。出了門倒顯得很美好、很光明。這又時一次顛倒夢想。在家裡,關上門,我們在親人面前才該拿出自己最美好、光明的一面來。 男同志在家裡要注意言行 ,一是要注意 語言要光明美好 ,二是 行為要光明美好 。
做點 健康 向上的事,不要整天老玩手機、玩 游戲 、在家裡吐槽、打電話聊天,或者一句話不說,坐旁邊抽煙。請你在家裡讀書學習、聽聽傳統文化、搞搞誦讀,拿本四書五經像模像樣看兩一看。有人說,老師,我不喜歡,如果你喜歡,那就拿出來,叫真實人生。如果你不喜歡,請你裝出來,叫藝術人生。另外,提醒 女同志,請你在家裡注意個人形象。 很多女同志在外邊光鮮亮麗,在家裡就特別隨意,不化妝、不洗臉、不注意形象,穿著家居服,里里外外,要不然拿個什麼東西,指責完這個這則,指責那個。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大家在家裡注意形象,男人的言行,女人的言行是家裡面一個美好氛圍非常重要的因素。
進一步研究, 異性家長是孩子感情的起點 。
如果家裡是個閨女,他人生中認識的第一個男人就是爹,如果你注意言行、注意形象、堅持鍛煉、積極向上、樂觀陽光,那她對男人的標准就很高。將來上大學了,她就會選一個很美好的人。家裡這個爹如果不像話,即沒有形象又沒有修養,不學習、不上進,心態也不陽光,整天就暴躁。那行了,這女孩對男人的標准就特別低,上了大學以後,她會被一塊破蛋糕、一朵蔫玫瑰騙走的。我還見過被一塊烤紅薯騙走的女生,你都替她著急。但是你別著急,人家生命、人家感情屬於自己,你當老師也不能幹預。我就感嘆,有些爹太不像話。如果家裡是個男孩,媽媽就是他人生中認識的第一個女性,想想吧,他將來找什麼樣的女人,你將來有什麼樣的兒媳婦就取決於這段時間你自己的表現。如果我們表現好一點,讓他看到,中國傳統女性身上的所有的美德,所有的有點,他有了一個標准,將來就會找一個非常美好的感情,一段美好的婚姻就有了,所以我們中國女性在家裡面最大問題 在於一是不太注意形象,二是脾氣太暴躁 。這是值得大家關注的。
Ⅳ 媽媽怎麼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
在一個家庭里,對孩子而言,媽媽的角色非常重要,所以媽媽教育孩子需要找到正確的教育方法。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媽媽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媽媽教育孩子的方法
不要過於強勢
太過強勢的媽媽,一般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呢?我翻看了一下相關的現實故事,一般能教育出兩類孩子:一類是更加叛逆型的孩子,另一類則是沒主見懦弱敏感的孩子,而第二類孩子居多。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媽媽是女強人,在外打拚多年,女兒大學畢業後直接被媽媽弄回自己身邊,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給自己的媽媽和同母異父的妹妹當保姆。大學畢業那麼多年,一事無成,沒有任何自己的主見,性格太過與懦弱無能。我想說的是,做媽媽的你再能幹再厲害,你能陪你的孩子到老嗎?哪天你離開了,這個孩子該如何活下去?
別把壞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
嘟嘟到現在仍對曾經某時刻自己耿耿於懷。那時候心情特別不好,下班回到家後幾歲大的兒子跟在我身邊,媽媽媽媽的喊著,很渴望我抱抱他,結果被我一腳踢開了。這么多年過去了,每次想起來心裡都是滿滿的愧疚,而那件事情對孩子影響很大,不管做什麼先要看看我的臉色,讓我心裡特別難過。我們現代的這些媽媽,壓力真的特別大,在外要工作,在家要照顧家庭,如果遇不到心疼你的老公,那麼壓力會更加重。可不管怎麼樣,孩子是無辜的,孩子渴望得到媽媽的愛,而不是成為媽媽的出氣筒。
不要忽略孩子的進步
有時候孩子自認為很大的一點進步,對我們做媽媽的來說,實在是不值得一看,但對孩子來說意義絕對非凡。打個比喻,當孩子把一個一直酒品不好的積木拼好後,他們最想做的就是告訴自己親愛的媽媽,如果這個時候媽媽表揚一下孩子,並做出像孩子請教的姿態,那麼孩子一定會更加的想要做得更好,而媽媽要是一臉不耐煩的訓斥孩子:笨死了,這么簡單的東西這么久才學會。那麼你想想,孩子會有什麼表現?不管孩子的進步有多麼的小,作為孩子的媽媽,你都要及時的發現並表揚,然後鼓勵孩子去做得更好。
和孩子分析問題而不是一味責罵
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是一個錯誤接一個錯誤,因為只有出現錯誤,孩子才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不要說孩子了,就連我們自己,不都是一個錯誤加一個錯誤的這么過來了嗎?做媽媽的,面對孩子的錯誤時最該做的,不是一味的責罵,或者直接訓斥孩子笨死了之類,而是要給孩子一個改錯的機會,更是給孩子一個懂得正確的最好方式。當孩子犯錯時,孩子的內心肯定是忐忑的,你拉著孩子安靜下來,給孩子分析一下他們出錯的原因,讓孩子重新試著做一次。
千萬不要對孩子“冷暴力”
我記得我小時候,最害怕的不是惹禍後被娘親擰耳朵,而是一家人不搭理我。我記得有一次我那麼大了,卻故意犯錯誤惹禍,對我管教有些嚴的娘親竟然沒揍我一頓(嘿嘿),卻和老爹還有姐姐一起不理我了,就讓“先哭為主”的我在那兒吱哇的哭。哭了好一會兒從指縫里發現竟然屋子裡就我自己,心裡那份恐懼別提多重了。孩子們都是一樣的,自己最最親近的媽媽忽然對自己不理不睬,那份恐懼無以言表。有些媽媽喜歡讓犯錯誤的孩子關在門外罰站,甚至晚上黑乎乎的也把孩子扔出去罰站,這一點媽媽們切勿模仿。
不要總是一副孩子欠你的姿態
我認識一孩子,爸媽離婚後由奶奶撫養長大,後來媽媽從外地回來,又把那個女孩接到了身邊。而這個女孩子的奶奶,還有媽媽,和她說得最多的話,就是我一手把你撫養大,你要如何如何報答我,要麼就是我給你錢花給你飯吃還給你買衣服,你要是不聽我的你就是白眼狼就是欠我的,等等。我很想問問那位奶奶和媽媽:你們是在撫養孩子,還是在拿孩子做生意?撫養孩子是一件只投資不問回報的事情,卻拿撫養孩子當成做生意的投資與回收,真的非常愚蠢。我相信,那個孩子要麼一副混日子的姿態,要麼就會是離她們遠遠地。
讓孩子看到世界的真實
我從來不反對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的真實面目,不會和書里講的那樣,告訴孩子這個世界有多麼美麗,沒有任何黑暗,那完全是胡說八道。孩子在外邊無緣無故被欺負的時候,孩子會問你了:那些美麗哪去了?但也不能把這個世界故意描黑。我家寶貝的有位同學告訴他,大街上的人只要是看你,那就是想把你賣掉,你看見這樣的人就要大聲罵他們。後來我問那孩子,才知道是那孩子的媽媽告訴他的。我覺得非常不理解那位媽媽的做法。可以教會孩子在這樣一個世界裡如何保護自己,但不能讓孩子對這個世界產生恐懼。
成為孩子最信任的朋友
嘟嘟和自己家寶貝一切逛街,總會有太多人說我們倆像是一對好朋友,嘟嘟覺得很自豪。而我的孩子也會把他的小秘密悄悄告訴我,因為從他小的時候我們就有個約定,彼此之間不藏有秘密。我會把我的秘密告訴他,他也會把自己的告訴我,甚至我們會互換日記本看。和孩子成為朋友,你會發現你和孩子之間完全沒有所謂的代溝,那個代溝,不過是媽媽沒有做好罷了。和孩子成為朋友不算,你還要和孩子的朋友成為朋友,那樣你的孩子才會真正的把你當成朋友那樣信賴。
媽媽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1.孩子不需要太聰明,太鋒芒畢露,關鍵是良好習慣的培養。
2.家庭環境很重要,自己要做孩子的楷模。
3.不要輕易養成一個壞習慣,否則你會發現,糾正一個壞習慣的時間會是2倍、3倍於養成習慣的時間。不要因為眼前的利益妥協,隨便就給孩子引入新的不良習慣,比如因為孩子不吃飯,就開電視讓孩子看,來達到多喂幾口飯的目的。
4.尊重孩子,習慣換位思考。
5,說真話,當你發現有些真話說出來可能會效果不好時,那就要注意說話的技巧,寧可說一半,說得外交辭令些,也不要說假話。
6.說孩子聽得懂的話。習慣於講道理的媽媽要說得簡潔明了。
7.教育孩子注意技巧,循序漸進,不要想一口吃成個胖子,一步步來。
8.有預見性,明明知道這么做可能會引起孩子強烈抗爭並且自己還可能妥協,那麼就不要去干預孩子,否則最後結果只會更壞。
9.吃,注意比較均衡的配比即可,無需太精細。一歲以前孩子保證奶量;一歲以後注意三餐即可;一天中的飲食如做不到各類搭配均衡,那麼一周中的飲食搭配一下,都兼顧一下,也是可以的。
10.孩子不會餓死自己。
單身媽媽教育孩子的方法
1、不在孩子心中培植唯我獨尊的觀念。花點時間讓孩子接受母親的男朋友是應該的,但絕不該因為生怕觸動孩子心中的往事而放棄尋求幸福機會。孩子即便有抵觸情緒,也要慢慢地化干戈為玉帛,讓孩子慢慢適應,慢慢接受,這需要足夠的耐心。就是十分頑固的孩子,到自己成年,自立了,有了自己的朋友和感情寄託,回想往事,也會為當初的耿耿於懷而內疚:母親的幸福豈是自己完全能夠給予的。
2、不在孩子心中培植負疚感。離婚媽媽對孩子有負疚感是可以理解的,但離婚怎麼說也不是一種罪過。帶著“贖罪”心理對兒女有求必應的母親,要麼培養出一個自私驕橫、不會體諒別人的冷血孩子,要麼給心地善良的孩子增加不必要的“還債”負擔。太無微不至的愛憐是一種沉重的心理包袱,也容易加深孩子對自己“與眾不同”之處的關注。
3、不在孩子心中培植仇恨。有些離婚女性不樂意孩子與父親相會,讓孩子疏遠父親。其實這是相當錯誤的做法,首先,孩子與父親的血緣、親情是無法抹殺的,阻止孩子與父親相見,其實是對孩子的天性、幼小心靈的一種傷害。其次,自小缺乏父親陽剛之氣的熏陶,男孩子容易孤僻、膽怯、吝嗇,往往游離於男孩圈之外活動,形成某種性情扭曲;而女孩則缺乏與異性親切交流的訓練,長大後往往冷漠、拘謹、陰郁、沉默寡言、缺少幽默感和跟異性相處的能力。單身母親應該明白,拔去仇恨的荊棘,心裡才能開滿友善的鮮花,這對母親和孩子都有益處。
猜你喜歡:
1. 家庭教育方法有哪些
2.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是什麼
3. 家長教育孩子9種實用的方法推薦
4. 父母怎麼分工教育孩子
5. 老師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Ⅳ 怎麼教育孩子做人
怎麼教育孩子做人和做事:
1、必須對見到的人先打招呼,受到別人任何恩惠和幫助必須口頭或者書面表示感謝,做了給別人添麻煩的事情一定要當場道歉。
2、不願意告訴爸爸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訴媽媽;不願意告訴媽媽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訴爸爸。但是不能對兩者都不說。
3、不許撒謊騙人,否則你會失去朋友家人最寶貴的信任,讓你後悔一生。
4、必要時遵從集體和權威的意見,但內心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想法。
5、當你感覺到危險和有必要的時候,你可以無視對方,大聲地喊叫,還可以撒謊,咬人,戳人的眼睛,偷東西,打壞任何貴重的東西,你聽說過的任何規矩都不用遵守,因為你的生命比什麼都重要。
Ⅵ 父母該怎樣教育孩子
導語:教育過程開始於一個人的出生並持續終身已被廣泛接受。有些人甚至認為教育可以開始得更早,一些父母通過外部的言語和音樂來影響子宮里成長著的胎兒,進行胎教,希望給孩子以積極的健康的發展。作為父母,應該怎樣去教育孩子?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技巧方法,歡迎大家前來借鑒!
父母該怎樣教育孩子
小事不管大事必管:孩子必須有自己的自由的時間,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這是他的自由,沒有自由的孩子長大以後缺乏主見,獨立性差。在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的同時,我們也得有自己的原則,那就是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孩子必須學會服從。比如上學這件事,這是沒有商量的事情,不管孩子怎樣哀求,都必須遵守這個規則,如果他逃學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
獎懲結合:只獎勵不懲罰孩子,孩子就不知道什麼叫規矩,長大以後就沒有法律意識,容易釀成犯罪。如果只懲罰孩子而不獎勵孩子,孩子就會缺乏動力,長大以後容易迷失自己,也容易喪失人生的意義,他們會經常的反問自己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獎懲結合,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在獎懲結合的基礎上要更加的強調獎勵。因為懲罰並不能讓不良的行為消失,只是暫時的壓抑不良行為。無論是獎勵還是懲罰,都應該是及時的,如果不及時,獎勵和懲罰都是沒有效果的。
體罰與批評要把握分寸:目前體罰孩子是否正確仍然是一個存在爭議的話題,我個人的觀點是,是否體罰孩子要看孩子的年齡大小,對於四五歲以下的孩子,體罰是必要的,因為批評教育是無效的,他們甚至都無法完全理解父母的話。而在孩子長大以後,體罰變得無效了,這就要父母講道理了。體罰只能增加他們的暴力意識。
把握游戲期與學習期的界限:在孩子上小學以前都可以叫做學前期,學前期的孩子都是以玩為主的。即便這時候你給孩子報了很多班,在上課的時候,主要的形式也是玩。所以,在這個事情你要求孩子學很多知識是不現實的也是沒有用的。在上了小學以後,孩子的興趣會逐漸的轉變,學前期的那些游戲已經不能吸引他們,學習就逐漸具有了興趣。這時候你的孩子就會勤奮起來。所以,你要分清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在不同的階段做不同的事情。
智商與情商的並重:智商與成就之間的關系是0相關,也就是說,他們之間沒有關系。智商很高的孩子不一定獲得很高的成就。我提到這個研究結果的 目的就是期望父母們不要過多的看重自己孩子的智商,智商不是那麼的重要。而情商是不是比智商更重要呢?其實也不能這么說,對於一個情商很高但是智商很低的人,如果提高他的智商,他就會獲得很大的發展,對於一個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很低的人,提高情商就能幫助他獲得成功。所以,獲得情商與智商的平衡似乎比只強調一種要更重要。
父母不得不知的教子十招
一:幽默——有效的家教手段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家庭教育也同樣如此。幽默感應在父母的語言修養中列居特殊的地位。
幽默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不可忽視的家教手段。幽默感可以感染孩子。在一個充滿幽默歡笑的家庭里,孩子就會變得活潑、熱情、開明。目前,西方國家的教育機構相當重視對孩子幽默感的培養。作為啟蒙教育的父母,與子女開些善意的玩笑,鼓勵孩子說些健康的俏皮話,用幽默的方法教育孩子,是十分有益的。兒童心理學家認為,這絕非逗樂,而是在培養孩子健康歡樂的個性。父母多一份幽默,子女就更多一份笑聲,多一分歡樂,多一分力量,幽默不僅能消除父母與子女之間人為的緊張情緒,而且可讓子女在笑聲中健康身心,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二:輕松教養,動口不動手
如果說,現在要你用幾句話來描述你的燕子,你想到的是什麼?是孩子的貼心、可愛,還是頑皮、不聽話?相信每位爸媽對於孩子的成長,必然都有一番甘苦參半的深刻體會。
現代父母在教養方式上,已漸從權威式命令,轉而注意到溝通的重要。然而,或許是成長背帚的影響,許多爸媽仍不擅於常常贊美孩子,或許是很少注意到孩子的小優點,也可能是知道卻覺得沒必要說出來。但是另一方面,爸媽卻又相信愛主深責之切,故常用責罵的方式來讓孩子聽話。其實,無論是贊美還是責備,都會有其效果,只是怎麼用、何時用最恰當的問題,而這個分寸如何拿捏,對爸媽的確是個很大的考驗。
三:你也可以是贊美高手
東方父母大多比較含蓄,即使孩子有好的表現,也只是輕描談寫帶過,頂多說甸「好乖」而已。孩子年紀小,對許多行為的好壞、可行不可行還無法自行判斷,必須靠外在力量來作為衡量標准,爸媽的.反應就是他們最主要的依據。
孩子十分在意自己在爸媽心目中的地位,如果爸媽能夠常常給孩子一些贊美,不但能夠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會讓孩子樂意保持那樣的行為。只要爸媽時時提醒自己多看孩子的優點,相信一定會覺得孩子愈看愈可愛。而在看到優點時,別吝於表達出來,大優點大稱贊,小優點小稱贊,試幾次以後,就會愈說愈自然了。常常贊美孩子,真的不是那麼困難的。
提醒爸媽.贊美時別只是說「好棒」、「好乖」,要加上具體事例,才能讓孩子感覺到你的真心.而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四:讓責備有效卻無害
孩子畢竟是孩子,無論我們怎麼說,他還是有孩子氣的時候。如果你因為孩子生了氣,發了火,那很自然,但氣可不要出在孩子身上喲。往往,在氣頭上說的話,情緒的發泄會佔了大部分;而往往這些話也會是充滿不滿與殺傷力的。或許是「你每次都這樣,說都不聽……」的翻舊賬式;也或許是「你是苯還是怎麼樣,聽不懂呀!」的人身攻擊式;甚至更除了語言暴力外,再加上肢體的暴力,企圖將所有的氣憤都發泄在孩子身上……可是,最後呢?自己的氣,消些了;孩子的傷,卻重了……;一陣吵鬧下來,受傷的,是身體上的,也是心裡上的。
1.深呼吸,然後從1數到20,不要急著說話。
2.冷靜下來,確定自己可以保持理性的態度說話了,冉開始說。
3.先看孩子有什麼樣的反應,如果他已經有心虛的樣子,就再重復一次我們的要求。
4、如果孩子依然故我,就可以跟他說:我現在很生氣了,請你聽話好嗎?並且向孩子說明為何希望他照著做的原因。
5-若孩子還是不依,就請先暫停他正在進行的動作;並嚴肅地告訴他:「裁想我需要你好好聽我說話」:或是「你有什麼事想抗議的,可以說出來讓我知道。」
6.我們可以先說我們的,或是先聽聽孩子的;原則是:靜靜地聽,而且是「真的聽」,不要被先人為主的觀念綁住了。
7,與孩子達成協議,原則上,孩子可以有自己的要求,但也要與我們的期望做平衡;且讓孩子知道事情的規則,這樣才不會像是一味地縱容孩子。
每個家庭、每位父母、每位孩子的狀況都很不一樣。因此,必須多想想幾種方式去處理面對的問題。用心,豐目信大部分的爸媽真的用心;但更深一層的是希望爸媽的用心,孩子可以歡喜、放心地感受到。
五:學會向孩子道歉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在一個家庭里,父母威信的樹立,並非由於他們的一貫正確,而是由於他們實事求是,嚴於律己,進而取信於孩子。一個人做錯了事,傷害了別人,必須向人家道歉。父母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或尋找適當機會與孩子談論自已的過錯,是讓孩子學會如何做人。只有孩子感到父母真正是言行端正,才能產生由衷的敬意,父母的威信也才會真正樹立起來。
同時,道歉還是要注意在心平氣和時,道歉的主旨要明確,態度要誠懇,所說的道理要中肯。如此,必會有深刻的教育效果。
六:讓父親參與家教
越來越多的父親參與家教,是現代家庭日益小型化的需要。五十年代,那種人頭濟濟的「傳統大家庭」目前只佔美國家庭的4%。-項名為蓋洛普的民意測驗表明,在過去10年裡,父母參與家教的時間,已從1984年的每星期5小時增加到今天的32小時,並且增加的勢頭仍有增無減。
專家指出,在充滿女性化的,哇啦哇啦作響的家教中,能夠注人更多一點父親教育的潤滑油,該是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當然,專家也指出,父親在跟孩子打交道時,也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父親應克服任何簡單、粗暴的行為,應時常表現出耐心、細致的態度。
2.父親在跟孩子游戲時,不必太投入,如打電子游戲機,否則家庭會成為無人監管的「極樂世界」。
3.父親不應在孩子面前吸煙、喝酒或主動嘗試各類廣告商推薦的產品。
4,父親在孩子面前要嚴格檢點自己的宮行。
5.父親在孩子做作業時,應盡量不翻閱報刊雜志、看電視、打電話以及動用音響設備。
6,最後,在妻子面前,父親對孩子要多表揚少批評,在和孩子發生摩擦產生糾紛的時候,應盡量在妻於回家前自行解決。
七:對低齡兒童的性別教育
新加坡對低齡兒童的性別教育,不只是在課堂上,而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加坡的媽媽們會精心地為孩子挑選男用品、女用品,有時因為顏色花樣的緣故她們還會向營業員詢問,這是男裝還是女裝?那些抱在手上的男嬰,盡管還裹著尿布,卻穿著正式的男裝三角褲。他們的母親說,應該讓他們知道自己是「boy」。當孩子學說話時,媽媽們就會把性別告訴孩子。常見新加坡的年輕媽媽告訴懷抱的嬰兒:「你是男孩不是女孩」,「你是女孩不是男孩」,而且經常重復。在孩子學說話時,又教他們學說「I am a boy」或「l am a girl」,如果你故意對一個小男孩說:「You are a girl.」盡管他還不滿兩歲,他還是會很生氣地大喊:「No!I am a boy!」(不!我是男孩!)在新加坡的幼兒園,幼兒的廁所也是分男女的,幼兒們分門進出。裡面的設施完全按正規男女廁所所設,只是比例縮小而已。幼兒入園第一天,認識廁所便是第一課。男女廁所的門上,分別貼著男女標志。這個標志與公共場所的比較接近。男孩要有男子氣,教女孩要細心,是一般新加坡家長心中約定俗成的育兒觀。一次,一位母親送兩歲多的兒子上幼兒園,那孩子哭著粘著媽媽不肯走,這位媽媽用堅定的語氣對孩子說:「不能哭,你是男子漢,男子漢是不能哭的。」果然,那男孩強忍著淚。還有一次,一位女士與兩三個男孩等電梯,電梯門一開,那位女士讓孩子們先進,他們卻不進,其中一個示意說,「Ladies first」。
八:教育孩子要採用正面思考的方式
美國的小學,常常教育家長怎樣對孩子說話。
比如,學校告訴家長:孩子的美術作品不夠好,你不能說「你畫壞了」,而要說:「你想想,是不是還能改進些?」而當孩子的功課做錯了時,你最好別說:「你錯了」,要很委婉地講:「你檢查一下,有沒有照老師指導的方法去做?」
永遠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學校的老師說:「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都能用正面思考的方法對待孩子,他將來也會以正面思考的方式對待別人。相反地,如果他從小接觸的就是惡意的、否定的言詞,他將來也會以『負面思考』看這個世界。」
孩子放學很晚才回家,正面思考的家長就會問:「這么晚回來,是不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了?」負面思考的家長則會挖苦說:「外面那麼好,你還回來幹啥!」
我們有些家長總喜歡採取負面思考的方式冷嘲熱諷,聲色俱厲,無形中處處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對孩子的成長十分有害。
九:幾種不正確的「威信」
許多父母都知道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是教育好孩子至關重要的一點,可是對於如何樹立自己的威信,以及樹立怎樣的威信則不一定清楚了。很多父母對「威信」一詞存在不正確的理解,以至於對孩子的教育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反面教材可以成為有心人的一面鏡子,下面我們列出父母不正確的?種「威信」,也許對你會有所幫助。
1.高壓的威信。父母經常發脾氣,施暴力,嚇倒孩子。
2.疏遠的威信。父母不接近子女,不與子女交流思想,不讓子女了解父母的興趣、愛好。
3.寵愛的威信。父母對子女姑息遷就,有求必應。
4、擺架子的威信。父母好為人師,自以為是,自高自大。
5.說教的威信。父母總是滔滔不絕說個不停,擺出一副說教者的姿態。
6.誘惑的威信。父母總是用各種獎賞來抬高自己的地位,用小恩小惠收買孩子的心。
7.炫耀的威信。父母總喜歡在孩子面前津津樂道榮耀家史和自己以往的成就,不向孩子提出奮斗目標。
十:教子十不要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基諾特,把父母不宜對孩子講的語言歸為10大類:
1.不要惡語,如「你這個大笨蛋!」
2.不要責備,如「你總是做錯事,真是太糟糕了!」
3.不要侮辱,如「你真是個沒用的廢物!」
4.不要壓抑,如「閉嘴,不許再說話!」
5.不要強迫,如「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6.不要威脅,如「我再也不想帶你了,你給我滾開吧!」
7.不要哀求,如¨我的小祖宗,我求求你,好不好?」
8.不要抱怨.如「你這不爭氣的孩子,真叫人傷心透了!」
9.不要許願,如「假如你考了100分,我就….」
10.不要諷刺,如「你可真了不起,還能幹出這種事兒!」
21世紀是競爭愈加激烈的世紀.21世紀是強者的世紀。只有培養孩子的強者氣質,讓孩子成為強者,才能適應新世紀的需要。
自信是強者最鮮明的特徵。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幫助孩子取得成功的首要一環。孩子取得了小小的進步,父母應不失時機地加以表揚和鼓勵,使孩子堅信自己的能力。在孩子取得進步的同時,要滿打滿算孩子奪取新成績的慾望,讓他有種「永不滿足」的寶貴品質。要時刻提醒孩子「我有信心取得成功」。著名作家海明威就是強者典型。他參加了二次世界大戰,負過幾十處槍傷,乘坐飛機也出過亭,但是他依舊有著不可征服的精神。這歸功於他從小的野外生存訓練。他10歲那年,父親獎給他一支槍,他便去孤島打獵。他說,「我永遠都不會失敗的。」海明威從小的自信,便奠定了他有番作為的基礎。
要作為強者,還得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限,並且不斷地挑戰極限。只有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和自我評價,幫助孩子朝他們的興趣和天賦的道路上走,才能使孩子早日成長。試想,讓莫扎特、貝多芬去從事發明、從事商業活動,把愛迪生、瓦特關在屋子裡畫畫、彈琴、寫文章,那樣會導致什麼後果呢?
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永無止境地探索,這是強者又一個顯著特徵。訓練孩子的專注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可以給孩子講一個故事,然後,讓孩子復述故事,等等。有了專注精神後,再科學地制訂發展計劃,是成為強者很重要的一條。
【相關內容】:
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如何尊老
首先,要充分發揮榜樣的教育作用。
父母應以身作則,做尊敬老人的帶頭人。孩子認識膚淺,判斷能力差,缺乏獨立性,心理活動帶有暗示性和模仿性。在他們眼裡,父母的行為就是一把尺子,認為父母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樣做,他就應該怎樣做。
因此,父母在與老人(自己父母、公婆、岳父母和其他老人)相處中,態度應謙遜、彬彬有禮、關心照顧、體貼入微,如在家給老人端茶送水,在公共場合,給老人讓座讓道。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表現在自己的行動中,他們會像父母一樣善待老人。還可利用英雄模範人物、現實生活及文學作品中人物的良好行為給孩子樹立榜樣。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反復練習,養成習慣。
練習是強化記憶痕跡的有效手段,只有通過反復練習才能將良好的行為轉化為習慣,長久保持下來。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必須處處留意,對孩子從「小事」入手,加強培養。如:經常讓孩子幫老人做事情,用禮貌語言與老人交往(常用「您好」、「再見」、「謝謝」、「請慢走」等),關心、慰問生病的老人等等。多次訓練,日積月累,孩子的良好習慣便會逐漸養成。
第三,利用有關節日,啟發誘導。
可藉助老人生日、重陽節(老人節)、元旦、春節等有利時機,通過談話、點撥、暗示,誘發良好行為。如詢問孩子:「明天是××節(××日子),你應該做些什麼?怎樣使爺爺(奶奶)高興呢?」孩子就會認真地說:「我幫爺爺切蛋糕,祝爺爺生日快樂,健康長壽」、「我送奶奶一件禮物」、「我給爺爺、奶奶拜年」。
第四,及時糾正不良行為,防微杜漸。
孩子易沖動、自製力差,他們的行為往往受情緒支配,容易出錯,常常做出對老人無禮的舉動,如對老人發脾氣、摔東西、不理睬等。一旦發現這些問題,成人一定要捨得管教,嚴肅批評,耐心說服,使孩子認識錯誤。尤其不放過「第一次」,嚴格把關。遷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過錯,使孩子養成不良習慣。
最後,建議老人多與孩子交往,增進相互感情。
有些孩子不是對老人敬而遠之,就是漠不關心,這往往是交往甚少、感情不深的緣故。在交往中,常常要在父母的提醒下,才隨之行事,非常被動,如給老人搬凳子,說「再見」等。
【案例分析一】:
插座事件
女兒快兩歲時,對牆上的插座孔很感興趣,於是我拿來了她的錄音機,告訴她牆上的孔里有電,是錄音機需要的,插插頭的時候需要拿著後面的塑料部分,這才安全,如果拿了前面的兩片金屬是會死的,而且手濕的時候插插座也是會死的。女兒對死還是很敬畏的,雖然未必明白具體會怎樣,但總之是一件很不好很可怕的事。在兩歲不到的日子裡她學會了插插座,從那天起我們經常叫她XX來幫我插一下這樣那樣的插座,她也經常拖著她的錄音機這個房間聽聽,再拖到那個房間聽聽,不用求我們幫她了。好吧,她很安全地活到了現在,從沒觸過電,我也沒再擔心過她會觸電,我甚至曾告訴她,如果看到一根金屬線你想知道是否帶電,可以用手背靠上去試一下,有電的話會打到你,會有點痛有點麻,但記住千萬不能用手心去抓,手背碰到會彈開,沒危險,手心碰到會抓緊,那就是要命了。
【案例分析二】:
躺在地上哭
女兒很少用哭鬧作為手段來達到目的,因為一次也沒成功過,上了小小班後看到了成功案例,於是活學活用,在某天為了和我們一起吃白粥還是要單獨給她下面條躺到了地上。我們全家該幹嘛就幹嘛去,當她空氣。這里要感謝我的老媽,她更是開始了掃地,當掃到女兒躺的地方時,對她說,來來躺過去一點,這兒我要掃地,別擋著,我掃玩了你再躺回來。於是女兒挪地繼續躺著哭,一會又說,好了,我把這兒掃干凈了,你可以躺回來了。兩歲半的女兒居然真的又躺回原來的地方來哼哼唧唧。我們全家都躲了起來狂笑。當了半小時空氣的女兒終於發現別人的成功案例在她身上成功不了,爬起來討好的說,我覺得其實白粥也是很好吃的,說完自己P顛P顛跑去把白粥吃了個干凈。
直到現在,我也再沒看到過她躺在地上哭鬧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其實小孩子很多行為只不過是試探,第一次就阻止,基本不會有第二次同樣行為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