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教育教學討論的尖銳問題有哪些
擴展閱讀
手機怎麼買兒童票 2025-01-23 11:10:02
世界在歌詞的歌曲是什麼 2025-01-23 11:08:31

教育教學討論的尖銳問題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12-19 13:38:40

A. 大學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隨著我國大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教育體制行政化,人才培養模式趨同化等問題不斷涌現。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大學教育存在哪些問題,供大家參考。

大學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篇1

1.我國高等教育的目標定位存在較大缺陷。

高校仍把培養綜合化、研究型人才作為主要目標,但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更需要創新型、實踐型、通專結合型的人才。另外,我國高等教育普遍存在著「重理工,輕人文」的現象,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2.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不能適應市場和社會的需要。

傳統大學教育最大特點就是從傳統的「學科本位」模式出發,以完整的學科體系為出發點考慮課程開發,偏重理論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和嚴密性,缺乏對社會需求的把握,往往是有什麼樣的老師,有什麼樣的辦學條件,就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所以,在課程設置上就造成了理論教學多,實踐教學少;必修課多,選修課少等現象,專業設置也墨守成規,缺乏創新,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3.許多高校普遍存在著過分強調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應用環節的現象。

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目標的教育模式仍然是大學主要的教學方法,自學、討論、調查研究、實驗實習等仍處於輔助地位。由於片面強調系統講授知識,高校教學脫離社會實踐的傾向十分突出,這不利於培養大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健全人格。

4.缺乏對大學生的職業素質的培養和就業的指導。

智聯招聘副總裁趙鵬說:「現在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最大困難不是成績、知識和經驗的欠缺,而是職業規范和職業意識等職業素質的缺乏,企業招聘人才的標准有接近七成的權重是放在應聘者的職業素質上。」由此可見,職業素質已經成為影響大學生順利就業與職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培養和提升大學生職業素質不但關繫到高校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人才的質量,也關繫到高校的社會聲譽,更關繫到大學生的就業。

5.許多高校存在著重視教學忽視科研的現象。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許多大學的教學與科研關系呈現矛盾激化的態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教學與科研的脫節,學科的最新信息、發展狀況和教師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中的心得並沒有及時融入到教學內容之中。其次,高校教師面臨著教學與科研的雙重壓力,部分教師還有許多社會活動和行政工作,無法合理配置時間。再次,資源配置的失衡。高校普遍存在著資源缺乏和經費不足的狀況,另外,高校不同類型人員的組合使用在結構、層次和數量等方面也存在著不少矛盾和沖突。如何理性認識和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直接決定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

大學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篇2

1、教育功利化傾向嚴重,教育目的發生扭曲,忽視德育教育。

目前我們的教育對德育的重視遠遠不夠,導致培養的學生往往智商很高,但人文道德素養低下,近幾年在教育界頻發的很多惡性教育事件與此有很大關系。另外培養的學生只會考試,眼高手低,實踐創新能力低下,與國外學生相比差距比較大,這是個老問題,直到現在也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2、專業設置市場化,追求短期效應,沒有長遠的計劃。

在專業設置過程中,主觀化傾向嚴重,在未對專業特色、課程體系、就業前景等問題進行認真分析研究的情況下,僅憑感性認識判斷哪個專業的市場前景好、哪個專業走俏,就盲目地設置該專業,缺乏廣泛的調查和嚴密科學的論證過程,因而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缺乏科學性。所以很多學生在畢業後即失業,白白浪費了美好的青春和大量的金錢,無疑,學校在這方面應承擔很大的責任。

3、班級人數龐大,學生與教師之間沒有深入的交流互動。

近年來高校瘋狂擴招,學生人數大大增加,但教師數量卻沒有按照相同比例增加,致使老師更難對學生言傳身教,更難於針對學生的個性來進行教學,更難開展有特色的教學活動,更難與學生進行思想與知識或社會經驗與情感經歷等方面的交流互動。教師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們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者,更重要的是他們是人類靈魂的建築師,即傳統所說的「傳道」。

4、教學方式單一陳舊,沒有創新,教學過程索然無味。

大學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篇3

【摘要】隨著當今時代社會的進步,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不能滿足當前教育的發展,現代化教育管理模式應運而生,現代化教育管理模式得到了快速發展,為了應對現代化教育管理模式迅速發展的需要,大學教育管理模式需要不斷的進行創新,以便為其高效發展做保障。努力加強思想文化建設,促進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向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高效完成大學教育任務。

【關鍵詞】大學教育;管理模式;創新應用

隨著當今時代的進步,高校的規模不斷的擴大,越來越多的高校或拔地而起或規模擴建。由於傳統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不能滿足當前高校教育管理的發展,進而高校的教育管理體制也在不斷的改變,向著現代化的高校教育管理體制前進。為了解決當前在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上的問題,解決當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不同問題,需要加強新形勢下大學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提高學生的思想教育。

一.當前管理模式和學生現狀

當前大學教育管理模式面臨巨大的挑戰,受到傳統大學教育管理模式的影響,高校教育管理模式需要不斷的創新,轉變理念,以適應當前大學教育管理學生的素質教育現狀,並且滿足當今時代對於人才培養的新規定。學生受到西方世界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念的影響,從以往積極主動、健康向上、熱愛祖國、愛社會的思想轉變成現在思想迷信、信仰迷茫、不能理清價值觀念、做不到誠實守信。這些問題的出現,使得當前大學教育管理模式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在新形勢、新挑戰環境下,大學教育管理模式需要不斷的創新,以便解決當前所出現的問題,跳出當前所處的環境,使得大學教育管理弄濕向著科學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大學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

大學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需要學校不斷的摸索經驗教訓,不斷的改變教育管理體制,適應當前大學教育管理體系發展的速度,不斷的加強思想文化教育,不斷促進學生思想文化素質的提高,才能科學、合理、完好的完成大學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才能更好的進行素質文化教育,促進現代化教育的良好發展。

2.1建立科學系統的思想教育體制

建立科學系統的思想教育體制,需要相關部門的統一領導,動員全社會進行完善教育管理體制,採取群眾監督的手段。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統一結合起來,共同進行思想教育管理。協調運作,相互配合,將思想教育管理體制的'設計、管理和實施全面統一協調,化散為整。把創造大學科學系統管理的思想教育體制的整體和相關制度和後期建設等等,相互結合在一起,創造一個全面系統的思想教育管理體制。通過建立行政全面負責的思想教育體制,實現學校以黨委領導為中心的組織管理體系,充分發揮黨委等相關部門的組織和管理作用,將相關部門的最大的價值盡可能的挖掘和開發,以促進大學思想教育體制的完善,系統科學的發展。建立學校、家庭、社會的有效溝通平台,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協調統一,發揮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作用,將其最大價值應用到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讓其學會如何更好的處事待人上,促進當前大學思想教育體制的創新改革,完善思想教育機制。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通過改善當前的思想理論課教學,注重形勢政策的教育,實現大學生健康的思想教育,改善其本質。

2.2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建設高素質的教師管理體系。教師是學生們學習的榜樣,是學生內心遵從的園丁,教師的言行舉止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教師素質的高低,品行好壞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影響。所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對學生整體有著巨大的作用,才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教育。通過對高校教師整體進行培訓,讓個人教師進修,培養任職前後的教師素質,在任職過程中還要不定期的進行培訓,以適應當前的發展速度和狀況,採取鼓勵政策,鼓勵教師自主學習,努力進修,提高其相應的素質和能力。加強教師隊伍的素質建設,為高校學生的整體素質提高做保障,促進其思想教育的提高,良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為充分實現現代化的高校教育管理體制的變革做准備。

2.3強化學校文明

通過強化學校文明,建設良好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通過創造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提供和諧的校園生活環境,強化學生所處環境的文明,重視學生文化素質的改善和提高。通過進行新型、積極、健康的文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調動學生們的積極主動性,把思想教育內涵融入到活動中,讓文化活動充滿校園特色,便於學生理解和接收思想教育。針對學生生活環境的改善,開展文明宿舍活動,在學生私下生活中進行思想文化教育,積極發揮出宿捨生活中的作用,促進文明校園的建設。另外通過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充分考核,進行評比,依照考核情況制定合理的改善校園文明的方案,但在此中需要學生自我教育和管理,從而獨立進行考核,增強學生的觀念意識。推進改善校園文明的發展,使得學生自己由於所處環境的和諧文明而產生自豪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思想政治學習,讓學生能夠自行學習思想政治,強化自身的思想品德,。更好的和老師進行互動溝通,促進學校思想教育機制的改善,加快當前大學教育管理體制的創新和完善進程。

隨著當今時代的發展,學校教育逐漸在進行變革。然而在新形勢下,大學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面臨巨大的挑戰,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需要不斷的創新才能適應當前教育管理模式發展速度的需要,才能夠在挑戰中完美的發展。加強高校的思想文化建設對於當前學校的教育管理模式有著重要的保障,不僅促進學生思想教育的改變,還能促進整個教育的思想文化向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

作者:張茜 單位:北京工商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文剛,蘇媛媛,郝磊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路徑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5).

[2]楊筱.淺議班主任在大學教育管理中的意義[J].課程教育研究,2014(30).

[3]何孟良.班主任在大學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3(11).

大學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篇4

論文關鍵詞:蔡元培大學教育兼容並包教授治校

論文摘要:蔡元培的大學教育理念及其在北大的實踐對近現代中國的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他反對把大學作為官僚養成所,認為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機關。重視大學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提倡「思想自由,兼容並包」。主張發展學生個性,實行選科制。反對文理相隔,主張文理溝通。反對校長獨斷獨行,實行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制度。這一系列大學教育改革思想,對於當今高等教育所面,臨的素質教育、高校改革創新以及課程建設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應成為研究高深學問的學府

大學,按照蔡元培的理解,是指「囊括大典,網羅眾家」的綜合性高等教育機構,也是一個思想包羅萬象、言論百家爭鳴的場所。大學應當成為研究高深學問的學府,這是蔡元培辦學的指導思想,也是他大學教育思想的出發點。1912年5月16日,他以教育總長身份出席北京大學開學典禮,在演說中就提出「大學為研究高尚學問之地」。蔡元培在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後,目標就是按照現代大學的標准建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大學,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大學理念。北京大學的前身是1898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辛亥革命後,雖改名為北京大學,但由於北洋軍閥政府推行封建專制主義統治,堅持以孔孟之道去禁錮人民的頭腦。此時的康有為等保皇派,也在上書黎元洪、段祺瑞積極主張將孔教定為國教。當時的北京大學官僚積習很深,校政極其。不少人把上大學作為陞官發財的階梯,對研究學問沒有興趣,讀書就是為了獵取功名利祿。教員中也有不少是不學無術的,課堂講授敷衍塞責。學校里封建復古的陳腐思想泛濫,制度混亂,學術空氣稀薄。為了扭轉這種的學風,蔡元培在就任校長的第一次演說中明確指出:「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今人肄業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強調了大學性質在於研究高深學問。他還提出,大學不能只從事教學,還必須開展科學研究,要將學術研究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個地方若是沒有一個大學,把有學問的人團聚在一處,一面研究高等學術,一面推行教育事業,永沒有發展教育的希望。」他要求大學教員不是灌輸固定知識,而要對學問有濃厚的研究興趣,並能引起學生的研究興趣;大學生也不要死記硬背教員的講義而要在教員的指導下自動地研究學問。為了使大學能承擔起教學、科研雙重任務,他極力主張「凡大學必有各種科學的研究所」。他在《論大學應設各科研究所之理由》中詳列了三點理由:一是「大學無研究院,則教員易陷入抄發講義不求進步之陋習」。二是設立研究所,為大學畢業生深造創造條件。三是使大學高年級學生得以在導師指導下,有從事科學研究的機會。

蔡元培對大學性質的認識切合了中國當時的國情、北京大學的校情和世界大學的發展趨勢,他「從1917年到1919年僅兩年多的時間,就把北大從一個官僚養成所變為名副其實的最高學府,把死氣沉沉的北大變成一個生動活潑的戰斗堡壘」。他在辦學指導思想的重大變革,不僅促進了北大的發展,其意義遠超出了一所大學的范圍,在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二、思想自由,兼容並包

蔡元培從大學應該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學府這一思想出發,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原則,主要體現在學術和教員兩方面。

1.在學術上反對墨守成規,提倡自由發展。學術自由是大學的靈魂。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前,北大是與專制並行,學校像個衙門,沒有多少學術氣氛,教師不學無術,墨守成規,學生無心學習。蔡元培立足於中國近代教育國情,強調了自己的治校方針是「依世界各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他認為大學應該廣泛吸收各種人才,容納不同學派。如果抱殘守缺,持一孔之論,守一家之言,不可能成為真正高水平的`大學。「無論何種學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未達自然淘汰之命運,即使彼此相反,也悉聽其自由發展。」在學術上各種派別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應該在相互包容和討論中吸收精華,促進學術的發展。

2.以學術造詣為主羅致各類人才。由於學說必須由人提倡、宣傳和發展,教員又以研究、傳授學問為己任,所以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原則,在實際中更多地體現在對待教員方面。為貫徹兼容並包的原則,蔡先生首先「廣延積學與熱心的教員,認真教授,以提起學生研究學問的興趣」。在聘請教員上,最重要的標準是有無專門學問。只要有真才實學,有研究學問的興趣和能力,就聘為教員。在擔任北大校長後,蔡元培立即請陳獨秀任文科學長,隨即聘任胡適、劉半農、周作人等為教授,他們和原北大的錢玄同等學者一起致力於北大文科的革新。而對於確有真才實學而學術觀點、政治傾向不同的守舊學者,只要不妨礙授課,則不作為取捨標准,仍延為教授,展其所長,對他們一視同仁,絕不歧視。如劉師培,曾參與反清革命,後變節為清探,又為袁世凱稱帝效力,但國學造詣極深,故仍聘任為教授,講授《中國中古文學史》。對於學術水平低下,教學態度惡劣的教員,則不管什麼人,堅決辭退。因此,北大一掃往日沉悶保守的氣息,教師隊伍一時出現流派紛呈的局面,各種思潮學說紛起,形成了各種學術思想新舊交融、百家爭鳴的活躍氣氛。在文科教師隊伍中,既集中了許多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代表人物,如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沈尹默等,也有政治上保守而舊學深沉的學者,如黃侃、劉師培、黃節、辜鴻銘、崔適、陳漢章等。在政治傾向上,有的激進,有的保守,有的主張改良。在新派人物中,有馬克思主義、三民主義、無政府主義、國家主義的不同代表。當時的北大,「新潮」與「國故」對壘,白話與文言相爭,盛極一時。北大也因此成為新文化運動醞釀發祥的思想搖籃。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原則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曾起了進步作用,從思想學術上為國人開導出一股新潮流,沖破了舊有習俗,推動了大局政治,使得新文化有了立足之地,使得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陣地,科學民主的思想得以傳播。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蔡元培不僅是現代北大的締造者,也是中國現代大學理念和精神的締造者。

三、學為基本,術為支幹,文理溝通

在學科建設上,蔡元培的基本思路是:「學」為學理,「術」為應用。文、理是學,法、商、醫、工、農皆為應用,故是術。「學與術雖關系至為密切,而習之者旨趣不同,文、理學也,雖也有間接之應用,而治此者以非研究真理為目的的終身以之,所兼營者不過教授著述之業,不出學理范圍。法、商、醫、工術也,直接應用,治此者雖亦有永久研究之興趣,而及一程度,不可不服務於社會轉以服務時之經驗,促進術之進步。」J(丹「學為基本,術為支幹」,「學」必借「術」以應用,「術」必以「學」為基礎,但「學」重於「術」。這一改革思路扭轉了當時重術輕學、重工輕理和重應用輕理論的偏向。在北大蔡元培主要進行了如下整頓。

1.擴充文理,改變「重術輕學」的思想。蔡元培認為,沒有基礎學科的發展,應用學科的發展決不會有後勁,鑒於當時存在「重術而輕學」的現象,蔡元培認為大學為研究學理的機關,要偏重文、理二科。因此在學制的設置上,《大學令》規定,大學以文、理二科為主,須合於下列各款之一,方得名為大學:「一、文、理二科並設者。二、文科兼法、商二科者。理科兼醫、農、工三科或二科,一科者。」他保留北京大學文科原有的哲學、中國文學、英國文學三門,增設史學、法國文學、德國文學三門。理科原有數學、物理、化學三門,增設地質學一門。工科並人北洋大學,原有工科兩班,畢業後即停辦。商科改為商業學門,並人法科。同時擴充文、理兩科的專業門類,加強兩科的建設。北大遂由原來的五科改為文、理、法三科大學,突出文理兩科,強調基礎理論的地位,也是蔡元培「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觀點的延伸。

2.溝通文理,廢科設系。蔡元培認為傳統文、理分科的做法已不適應近代科學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發展趨勢。文理是不能分科的,文科裡麵包含著理科,如史學、文學均與科學有關,而哲學全以自然科學為基礎。同樣理科各學科與哲學有關,自然哲學,尤其為自然科學的歸納。而且,由於學科之間的彼此交錯,有些學科不能截然分開。

如心理學從前屬哲學,而現在用實驗法,應劃人理科;理學中有人文、地質、地理,分別偏於文科和理科,很難辨其學科性質,「文科的哲學,必植根於自然科學,而理科學者最後的假定,亦往往牽涉哲學。」為了避免文理科學生相互隔絕,互不溝通,蔡元培主張溝通文理,合為一科。1919年,他在北大撤銷了文、理、法三科界限,改原隸屬於科的學門為系,全校設立l4個系,廢學長,設系主任。

3.改年級制為選科制。為進一步落實文理溝通的思想,在教學制度上,蔡元培主張採用選科制。1917年10月,教育部召開北京各高等學校代表會議,討論修改大學規程,北京大學文科提出廢年級制,採用選科制的議案,會議通過,決定在北大試行。北大選科制規定每周一課時,學完一年為一個單位,本科應修滿80個單位,一半必修,一半選修,修滿即可畢業,不拘年限;預科應修滿40個單位,必修佔3/4,選修佔1/4。選修科目可以跨系。1919年暑假後,選科制在北大各系陸續施行。

選科制體現了蔡元培「尚自然」、「展個性」的教育思想,同時也是落實他「溝通文理」思想的一個具體措施,為文、理科學生相互選修課程提供了方便。1922年以後,全國其他高校也紛紛採用選科制。

四、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在學校管理體制建設上,以教授治理校務,用民主制度決定政策,以分工方法處理各種興革事宜是蔡元培的基本思路。蔡元培反對大學校長獨斷獨行,主張民主辦校。1912年,他任教育總長時親手起草的《大學令》中就已確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大學校務管理原則,規定「大學設評議會,以各科學長及各科教授互選若幹人為會員,大學校長可以隨時齊集評議會,自為議長」,但未能切實施行。蔡元培初到北大時,一切校務仍然由校長與學監主任、庶務主任少數人辦理,連各科學長也無權與聞其事。蔡元培任校長後,認為這種局面不利於學校建設和教學活動的開展,開始分步建立教授治校的體制。第一步,設立評議會,重新制定了北大的《評議會章程》,規定「大學內部規則」須經評議會通過,始能生效。評議會成員由各科學長和教授代表組成,校長為當然的議長。評議會為全校最高的立法機構和權力機構凡學校重大事務都必須經過評議會審核通過,如制定和審核學校各種章程、條令,決定學科的廢立,審核教師學銜,提出學校經費的預決算等。第二步,組織各門教授會。1917年,北大評議會通過了《各學科教授會組織法》,規定各門重要學科,各自合為一部,設教授會。各教授會各設主任一人,由本部會員投票選出,任期兩年,其職責是:分管各學門的教務,規劃本學門的教學工作。

蔡元培主張教授治校,主要是為了讓真正懂得教育和學術的專家管理學校,1920年,北大開學時,他說:「我希望本校以諸教授為各種辦事機關的中心點,不要因校長一人的去留使學校受影響。」1922年,在《北大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會開會詞》中,他說「為溝通文理科及採用教授制起見,將學長製取消,設各系教授會,主持各系的事務。最近又由各系主任組織分組會議,凡此種種設施,都是謀以專門學者為本校主體,使不至因校長一人之更迭而搖動全校。」

經過蔡元培的一系列管理體制的改革,北大逐步革除了原來的「形同衙門」的管理體制,建立了以教授為主體,以評議會、行政會議、教務會議和總務長為基本機構,立法、行政、教務、事務分立的教授體制。體現了蔡元培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思想,提高了工作效率,從而促進了北大的蓬勃發展。

蔡元培是我國近代大學產生以來第一個系統地總結、闡述大學觀的教育家。他的大學教育理念及其在北大的實踐對近現代中國的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他反對把大學作為官僚養成所,認為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機關;重視大學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提倡「思想自由,兼容並包」;主張發展學生個性,實行選科制;反對文理相隔,主張文理溝通;反對校長獨斷專行,實行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大學教育改革思想,對於當今高等教育所面臨的素質教育、高校改革創新以及課程建設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高平叔.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J].北京大學學報,1998,(2).

[4]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8.

[5]中國蔡元培研究會.蔡元培全集(第二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6]孫培青,李國鈞.中國教育思想史(第三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B. 教育教學中的幾點困惑

教育教學中的幾點困惑:

一、學生的問題一時解答不出來該怎麼辦?

如屬於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教師可發動並鼓勵學生集思廣益,討論解決;如不屬於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教師可委婉地告訴學生,課後再解答;如果確實解答不出來,一定要真誠地告訴學生,老師一時回答不上來,等課後查找有關資料,或請教一下別的教師,下節課再給學生解答。切忌有意避開問題,不予回答。

二、當學生沉溺於電視或網吧時應該怎麼辦?

經常跟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目前的需要和興趣,多與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處理好電視、網吧和學習的關系,講清學生過多的迷戀電視和網吧的危害,提高學生的自控力;培養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積極為學生創造條件,有意識、有選擇地引導學生參加課外活動。

三、當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講時應該怎麼辦?

運用暗示法,引導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回歸到課堂教學中,用目光注視溜號的學生,提示他注意聽課。或者運用提問法,針對溜號的學生及時請他回答問題,牽動他的注意力回歸。也可以用動態管理法,教師在授課時,走近學生,對於溜號不注意聽講的學生,提示他注意聽講。

四、當學生總是不完成任務時應該怎麼辦?

從教師的角度來解決,布置作業時,應考慮學習任務量要適中,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時間少,內容精,並且在布置學生任務時側重於創造性,符合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規律,為他們發展自身的特長創造條件。

C. 教育學應該討論哪些問題

教育學應該討論的問題
、簡述生產力發展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

⑴生產力的發展為教育發展提供了基礎性條件。⑵生產力的發展制約著教育目的。⑶生產力的發展制約著教育教學內容的選擇。⑷生產力的發展影響著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⑸生產力的發展還決定著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

2、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方針是什麼?

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什麼叫教育理念?簡述現代教育理念的基本內容。

教育理念:教師對教育工作本質理解基礎上形成的關於教育的觀念和理性信念.

1)新的教育觀。教育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充分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讓學生生動活潑的全面發展。

2)新的學生觀。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的接受者,而是學習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能積極主動參與教育活動,具有主觀能動性.

3)新的教育活動觀。教育活動具有雙邊共時性、靈活結構性、動態生成性、綜合滲透性

4、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有哪些?

⑴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⑵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⑶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⑷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

5、簡述教育的起源簡述教育的起源

(一)神話起源論:認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創造的(二)生物起源論:認為生物競爭的存在是產生教育的基礎。(三)心理起源論:認為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模仿。(四)勞動起源論:認為教育起源於人類特有的生產勞動。(五)生活需要起源論:認為教育起源於適應和滿足人類社會生活需要。

6、簡述學生的本質屬性

(一)學生是人(1)具有主觀能動性;(2)具有各自的思想感情;(3)具有獨特的個性

(二)學生是發展中的人(1)具有身心發展的全面性;

(2)具有發展的潛在可能;(3)具有獲得成人教育關懷的需要

(三)學生是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人(1)學生以學習為主要任務;(2)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3)學生所參加的是一種規范化的學習

7、簡述教師職業的社會作用與任務

作用:⑴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的傳播者。⑵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⑶教師是人的潛能的發掘者。

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全面實現教育目的。

教師的具體任務包括三方面:⑴教師必須搞好教學工作;⑵教師要做好班主任工作;⑶教師要關心學生健康。

8、古代教育與現代教育主要有哪些區別?

古代教育的主要特點:

⑴專門的教育機構和執教人員。⑵鮮明的階級性和嚴格的等級性。⑶教育與生產實踐的分離與對立,鄙視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者,輕視生產知識的傳授。⑷文字的發展和典籍的出現豐富了教育內容,提高了教育職能。⑸教育方法崇尚書本、呆讀死記、強迫體罰、棍棒紀律。⑹官學和私學並行的教育體制。⑺個別施教或集體個別施教的教學組織形式。

現代教育的一般特點:

⑴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特徵。⑵教育的廣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長。⑶教育形式多樣化。⑷終身教育成為現代教育的共同特徵。⑸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育觀念、教師素質的現代化。⑹現代教育追求通才教育、全面教育,反映在培養目標上則是人才的通才性和全面性。

9、簡述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作用和特點

家庭教育的主要作用和特點:

作用:⑴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篇章,是個體社會化的奠基教育。⑵家庭教育可以起到影響和調整學校教育的效應。⑶家庭教育使兒童受到始終如一的道德熏陶。

特點:家庭教育具有先導性、感染性、權威性、針對性、終身性、個別性等特點。

學校教育的地位和特點:

地位:⑴學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體形式。⑵學校教育是培養人的專門場所。⑶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的導向和樞紐。

特點:⑴學校教育職能的專門性;⑵學校教育作用的主導性;⑶學校教育組織的嚴密性;⑷學校教育內容的全面性;⑸學校教育活動的有效性;⑹學校教育形式的穩定性。

10、國外主要教學論流派有哪些?

赫爾巴特的傳統教學理論、杜威的實用主義教學理論、布魯納的結構教學理論、馬斯洛的人本主義教學理論

11、簡述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①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與方面作出社會性規范 ②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③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即時價值,而且具有延時價值 ④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12、學校智育的任務有哪些?

⑴向學生傳授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⑵培養訓練學生形成基本技能,使學生獲得在日常智力和體力活動中常用的活動方式,如學習技能、操作技能、社會活動技能等。⑶發展學生的智力,包括觀察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維能力等,其中核心是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13、簡述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

①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包括:新的學生觀和新的教育活動觀等 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加工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交往能力等 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4、簡述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轉變課程功能;調整課程結構;改革課程內容;改善學習方式;改革評價體系;改進課程管理。

15、未來教育發展趨勢?

1)教育地位更加突出,各國都把教育放在國家發展的戰略地位;2)重視科教興國,強化科學教育;3)積極推行義務教育,努力實現教育機會均等,加強民主化進程;4)強調創新學習;5)教育面向未來,建立終身教育的新體系。

D. 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困惑

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困惑

你知道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困惑有哪些?很多幼師在剛進入職場的時候都覺得很痛苦,對自己的未來非常迷茫。我已經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困惑的相關信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歡迎大家與我交流討論。

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困惑1

(一)教師對於社會領域教育情感傾向有偏差。

社會領域教育作為幼兒園教育中的一部分,對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這一點是所有教師都認同的,但是教師們在實際教學中對於社會領域卻不夠重視,都不願意開展社會領域教學活動,覺得「社會課不好上」,「沒什麼好上的」,教凱備師們在進行公開課時也很少人選擇社會領域,究其原因主要是:

1、 社會領域教學效果不顯著 。從教師們的實際教學中可以看出,教師們普遍認為社會領域教學不容易出彩,教學效果不能立即呈現,不像其他領域,效果立竿見影;

2、 社會領域教學准備的教學用具過多 。有時候社會領域教學牽扯的方面很多,需要准備的教具方方面面,才能很好的開展活動,所以教師們都不願意選擇社會領域;

3、 社會領域教育需要儲備更多的社會認知知識 。教師們平時的工作任務重壓力大,沒有過多的時間額外儲備這些知識。所以不願意開展類似的活動。

(二)社會領域教學重視知識培養,忽視了幼兒社會情感的培養。

社會領域的培養包括知、情、意、行四個方面。然而,在當前的幼兒教育中,則過於注重知識的教育而忽視行為的養成。

1、蔽納 社會領域活動開展使幼兒掌握了更多社會知識 。雖然教師們都不願意開展社會領域活動,但是,根據教學計劃教師們還是得完成教學目標,不管社會領域活動的形式如何,教師們還是教給了孩子們許多道德品質方面的知識,孩子們也能繪聲繪色地講解許多包含行為規范、為人處事道理的故事。

2、 幼兒在行為方面表現的不盡如人意 。雖然現在的孩子們能說出社會認知的故事等,但是孩子們在行為中則多表現出任性、自私、爭搶、不懂禮貌宏孫沒、不分是非等不良習慣。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品德教育過程中只講知識,忽視操行,以知識代替行為養成。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筆者從實際的教學中發現,現如今的社會領域教育過分關注課程知識的傳授,注重幼兒社會認知的發展,而忽略幼兒社會情感的發展,注重幼兒的社會共性的發展而忽略幼兒個性的發展。因此,實際教育效果往往差強人意。因此社會亟待適宜幼兒健康發展的社會領域教育。

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困惑2

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存在的問題

1、對幼兒特點把握不準。

主要表現:如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經常會有一些注意力很難集中的「坐不住的孩子」。有時他們會「騷擾」周圍的小朋友,打斷教師正在進行的活動。這些孩子對於教師布置的任務,也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對這樣的孩子,一些新教師會一點辦法也沒有,當眾批評他們,甚至還會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們。時間一長,在其他孩子的眼中這些孩子就成了一個調皮、只知道惹老師生氣的壞孩子。再如,有一些性格內向的孩子,由於種種原因不會或不願與別的孩子說話交往。老師又有更多的孩子要管理,從而不經意冷落了這些孩子,長此以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孩子的.正確引導和教育。

2、對幼兒教學缺乏耐心。

由於個別新幼兒教師從學校畢業後,本人還是個大孩子,所以新教師普遍存在缺乏耐心愛心,吼叫呵斥責備扯拉孩子問題。比如:幼兒年齡小,愛動、愛玩,受不了約束等原因直接造成教師對孩子大聲吼,把孩子嚇的心跳不已。再比如,班上教師少,小朋友多,教師顧不過來,就會對不守規矩的小朋友進行語言批評、指頭擢頭大聲罵吼,從而給孩子造成教師非常凶的印象,直接造成純真的孩童畏懼學校,害怕老師的後果。

3、教學目標與幼兒需要結合不夠緊密。

教師對教學活動核心目標把握不準,進而對教學時間分配不夠合理。如:有的教師在語言活動中,主要的目標是讓孩子理解所講故事的內容,練慣用「原來如此……直到現在……」等句式說話。然而在教學中,教師卻過分強調了對故事內容的講解,忽視了教學目標的實現,對句式的練習體現的不明顯,並沒有著重完成主要目標。

4、教學模式不夠靈活。

教師過多關注教學環節而忽視了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活動中,教師經常提出問題後沒給幼兒思考和回答的時間,也不關注幼兒的回答是什麼,只是按照自己的環節設計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不能靈活的追隨幼兒的表現,順勢提出引導的問題,將幼兒的思維轉入到自己的教學活動環節中。比如:有的老師在活動中,出示圖畫後提問:你們知道這幅畫畫的是什麼嗎?」孩子們回答:「是什麼」後,教師不回應也不了解幼兒的想法,直接說畫的是什麼,而不是什麼。同時不及時地通過追問:「你為什麼覺得它是什麼圖形?你在那裡見過」等問題,把孩子的思維引導到教學活動中來。由此可以看出老師在教學中只顧進行自己的環節,不注重幼兒表現,不核對幼兒的回應。再如:有的教師教幼兒畫氣球。教師拿出一個范畫貼在黑板上,站在黑板的右半側講氣球的畫法。右側邊上的幼兒盡管側著身,也看不到黑板上的氣球。接下來,教師整個身體面對黑板,又畫了一個氣球,孩子們扭著身左看看右看看,怎麼也看不到老師在畫什麼,甚至連坐在中間的幼兒也無法看到。氣球畫完後老師說:「孩子們,開始畫氣球吧。」只聽有幼兒說:「老師,我不會畫」,「老師,我也不會畫」,等等。於是,老師就忙了這個忙那個一一幫忙。這樣一節課下來,老師累的氣喘吁吁,教學效果卻並不令人滿意。

5、只備教案不備幼兒。

教師的備課要備教材、備教學設計、備問題、備教具學具,除此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備幼兒,備孩子的前期經驗,備孩子對問題的反應會是什麼等。不備幼兒也是教師在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比如:有的教師在組織語言活動時,只把語言書發給幼兒,要求幼兒打開書聽她講故事。而孩子們拿到書後,有的被書中有趣的大頭娃娃吸引了,有的隨便翻,有的把書舉到頭上當帽子,有的捲起書來當做望遠鏡,有的大聲和旁邊的幼兒說著什麼……老師吃力講解的故事,孩子們並沒聽到,三分鍾後活動中斷。這說明教師並沒有真正把孩子們拿到書之後的情緒和興趣備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