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孔子如何教育他的弟子
擴展閱讀
如何學習佛教基礎 2024-11-30 03:35:28
兒童吃b1對發育生長如何 2024-11-30 03:33:50

孔子如何教育他的弟子

發布時間: 2023-12-13 07:45:49

1. 孔子注重從那幾方面對弟子進行教育

孔子是從三個方面來教育弟子的.即:
其一,從學習方法方面來教育弟子.「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所講的是: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而「習」則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就必須將「學」與「習」統一起來.
其二,從學習樂趣方面來教育弟子.「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所講的是:與志同道合的人來往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其三,是從為人態度方面來教育弟子.「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所講的是:當別人不了解自己時,可能會出現一些誤會,但這時我卻不會生氣.而這樣為人的態度,就是有道德修養的人.

2. 孔子如何教育弟子

一言難盡,總的來說就是十二個字吧——慣於比較、知恥後勇、博採眾長。
孔子非常喜歡把自己的弟子相互比較,而且是當著眾弟子的面進行比較,也不介意弟子們拿他跟別人比較。比如,有天孔子當著眾弟子的面問子貢,他(子貢)和顏回相比如何?這個顏回是孔子弟子之中道德與品性方面的楷模,後世稱為「復聖」。子貢回答說,我哪能跟顏回相比呢,我只能見一而知二,顏回卻能見一而知十。孔子聽了後就說,你確實比不上顏回,連我也比不上他。
在我們今天的人看來,孔子當著眾弟子的面說子貢不如顏回,這是非常傷子貢自尊心的做法,但孔子不這么認為,孔子的學生們也不這么認為。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師父孔子的這種教育方法,習慣了拿自己和別人相互比較,承認自己的缺點,承認人家的有點。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所以感到羞恥,而後奮勇直追,趕上他人,甚至超越他人。當一個人將多個人的優點累積到自己身上的時候,這個人就十分了不得了,這就叫博採眾長。
孔子小時候沒有貴族身份,當時的官學只收貴族弟子,於是孔母就將孔子送到周室的一位官員門下讀書。孔子在這里遇見周室一位樂師襄子,他向襄子學習樂藝,襄子說他的琴藝已經可以了,但孔子認為自己的樂藝還是不夠好,於是他堅持學習、練習,直到自己對樂曲的理解超越了老師襄子。所以,孔子後來說,他最大的特長就是向那些比自己優秀的人學習。而要做到這些的前提就是慣於拿自己跟他人比較,客觀上承認他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優秀。
孔子能從一個貴族身份都沒有的人,能做到魯國大司寇(相當於現在一國最高法院的院長),並廣納三千弟子,很大程度就是因為他擁有這種慣於比較、知恥後勇、博採眾長的品質。所以他用這種方法教授門徒,也是自己實踐得來的經驗。需要強調的是慣於比較有三種形式,一是拿自己跟身邊優秀的人比較,二是拿自己跟那些真正了不起的人比較,三是自己跟之前的自己進行比較。一個人不斷向周圍優秀的人學習,博採眾長,這個人就會慢慢變得比周圍絕大多數人都要優秀,這已經是難人可貴。到了這個地步,這個人就要開始向那些真正了不起的人學習,這是要達到登峰造極的層次。而自己跟自己進行比較,則是要看自己有沒有持續進步,自己和人家的差距有多大。
像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都是含有慣於比較之意的言論。前者是跟他人比較,學習人家的優點;後者是自己跟理想中的自己比較,看看自己有沒有不當的言行。
說到這里,恐怕又有一些慣於自我逃避的巨嬰來嘲笑我,控告我提倡模仿他人,這樣是不自由,不個性。請永遠不要恥笑效仿別人、向別人學習的人,自己效仿他人也好,向他人學習也好,自己並不會變成第二個他人。舉個例子,我們讀了三個思想家的書籍,並將書里的思想提煉出來,結合自己生活的時代,加以融會貫通,進而形成新的思想。這個新的思想確實有這三個思想的影子,但也必然會有許多和他們不一樣的地方。練習書法也是如此,就算學他人書法,最後還是會慢慢自成一家。
再說說現在吧,我們現在的一些教育學家,其實我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是教育學家,還是心理學家,這些人總是強調父母不要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在我看來,這簡直就是在教父母毒害自己的孩子。請問,父母是孩子的朋友?是孩子的同事、同學?如果在座的有這樣觀點的人,我只能說您的孩子真可憐,他那麼小,那麼年輕,閱歷那麼少,他需要的是父母+家庭教育的老師,不是要您這么一個社會老油條級別的朋友。您的目的是將孩子教養成才,和這個目的相比,那點渺小的自尊心算得了什麼啊。您現在無比照顧孩子的自尊心,可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他總有一天會面臨比較,他會拿著您和他人的父母進行比較,別人也會拿著他和另外的一些人比較,比如談對象、相親、工作求職、職業晉級、婚姻等等,哪裡沒有比較。您把他教成個「玻璃心」一樣的人,到時候面臨比較,遭遇打擊,他就自我逃避,不敢面對自己比他人差勁的客觀現實,甚至一味覺得別人有眼不識泰山,天天喊著自己要自信雲雲。請問,怪誰?怪您啊,是您教出來的嘛。
當然,像這種「你看看隔壁小明又考了班上第一名,你爭點氣啊」的話要盡量少說,您是教育孩子,而不是向孩子耍脾氣。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言傳身教,比如,孔子拿自己和顏回比較,自己承認在道德品性上不如顏回,要向他學習。這就是為門徒立榜樣,進行言傳身教。做父母的要親身實踐來引導孩子,訓練出他自覺慣於將自己和他人進行比較的思維,並繼續完善「慣於比較、知恥後勇、博採眾長」的整套邏輯。如果只會斥責孩子,如果自己都不成樣子,那何以教他啊。就像有些父母自己窩在沙發里一刷抖音就是幾個小時,卻叫孩子少玩手機……

3. 提倡儒家思想的孔子,是如何教育和鼓勵學生的

孔子是生活在春秋末年時期的大學問家,孔子一生中曾在魯國、陳國、衛國,這三個國家位居政府人員,孔子的從政經驗歷時十四年之久。其中孔子在衛國做過兩次政府官員,在衛國從官年數多達七年之久。

孔子身處四方政局動盪時期,孔子一邊教育學生勵志成為救世良才,一邊又渴望自己的思想主張能夠普遍推行讓老百姓過上安穩日子。孔子心中保有“修身、齊家、平天下”的志向,卻也在官場多次失意不得志。


結語:

孔子認為一個國家的核心政治理念裡面有仁愛和道義在的話,那麼這個國家的人民說話就能直言直行。但如果一個國家政治觀念無道的話,國家的人民群眾說話也要正直,只是在正直的基礎上就要小心謹慎以防惹怒上位者為自己招來不必要的殺身之禍。

孔子認為入仕從官者在宣揚自己的思想理念時要對時政上有一定的掌控權,但同時也要保護好自身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