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教育如何放眼未來

教育如何放眼未來

發布時間: 2023-12-08 13:20:16

1. 怎樣教育孩子,讓他們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如何教育孩子,才能夠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呢?大部分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方面都覺得非常的頭痛,因為他們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非常不聽話的,其實各位家長也不用擔心。我們平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選擇用更加溫和的方式,一定要用更加溫柔的方式,這樣的話,孩子也是能夠聽得進去。除此之外,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懂得去傾聽孩子的內心想法,這樣也是能夠讓孩子遇到事情之後,都會選擇給我們說。

三、總結。

正確的教育方式真的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的開心一些,而且也是能夠讓孩子更加的快樂成長。

2. 面向未來,中國孩子需要怎樣的教育

知所從來,思所將往。教育即反思,教育即養成。

2013年,北京「721」暴雨奪走了數名大學生的生命。那一夜,我們有太多該記取的、要記取的:比如學會在水中撬開車門,比如學會辨認各種標識??不會游泳、不會爬樹的生命,在洪流中如同退化了鰭的魚,脆弱在大自然的生死流變里。如果說,教育果真是一種喚醒,那麼,它首當喚醒的,應當是「天地人事」、本該是「生命自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發表了名為《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觀念轉變》的報告,強調現代教育應該是以人文主義為基礎,關心生命、關心人格、關心人類、關心和平,並且可為持續發展承擔責任的。

略顯尷尬的是:浩盪40年過去,當中國經濟拿出高鐵、支付寶、網約車等「freestyle」的時候,中國教育似乎仍在荒腔走板間遊走。在這個並不平靜的2018年,「史上最嚴減負令」來了、校外培訓機構的好日子也到頭了、高考加分政策進入「全面清理期」了、大興研學之風又重新啟動了??只是,教育創新與素質取向,似乎仍待「最後一隻靴子」落地。

強國之基,重在養蒙。放眼寰宇,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方興未艾。

世界經合組織自2000年起,每3年組織一次對各個國家15歲學生的測試,也就是PISA,被稱為「教育界的世界盃」。芬蘭學生各項成績幾乎均名列前茅,2010年更是在3個方面位居全球第一。即便如此,芬蘭在2016年秋季開始,還正式啟用了全新的基礎教育核心課程綱要,推動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廢除學科分科(Teaching by Subject)的教學模式,而改為現象教學(Teaching by Topic)。所謂「現象教學」,就是老師提供幾種生活與社會現象或歷史場景,與學生在其中選定一個主題後,師生一起研商一個具體的教學計劃。這種帶有研究性學習色彩的生活教育,旨在讓孩子長大以後能夠自我學習、自我發展。

古人雲,「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在中國教育界,一個普遍的共識越發清晰:我們基礎教育出現的問題,有這樣那樣的各種原因,但最深層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沒有把兒童作為中心、沒把學生作為主體。「在中國,發現兒童的歷史任務還沒有完成。」2018年的高考招生大幕正徐徐展開。今年,高考改革全面推進,湖南等17省份將啟動新高考改革。如何讓中國基礎教育上企生命自覺、下及天地人事,這是「高質量中式教育」的核心。當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演進,新課改也好、新高考也罷,「教育強國」的夢想,恐怕最後還是落實到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什麼是教育》中寫的那句話:「教育,本身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禮記大學》有言,「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一切教育的失格與失范,不過是初心迷失後的盲人摸象。對於中國孩子和家長來說:一旦走錯了高質量教育之路,即便贏了「起跑線」又如何?

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三湘大地,教育潮湧。湖南教育總規模位居全國第七位,2018年正式啟動高考綜合改革。1月5日,湖南教育廳等11部門下發《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的實施意見》,重點提出要「建設一批具有良好示範帶動作用的研學旅行基地」。好在,以「泥爸爸」為代表的湖湘實踐,以驚雷般的姿勢劃破了寂靜的長空:在自然與玩樂、在紮根泥土與仰望星空中,悟天地人事、喚天性自覺。

泥,蘊千知、育萬物,是感知自然、領悟生命的最好沃土,孩子像種子,汲取泥土營養方成參天大樹;父愛,似雨如山,育人無聲中扛起孩子的未來。「泥爸爸」是教育品牌、更是育人理念——深耕於20年教育累積、蘊蓄於15載文化沉澱,在開放的綜合實踐課程和親子互動中,分學段、分科目、成體系地實現個性興趣引導、場景浸潤體驗、游戲交互成長。大觀氣象、激揚智慧,讓孩子在世界叢林中自在暢玩,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放逐夢想。

如果說「泥爸爸」是個教育創新的品牌,那麼,書堂山國學小鎮則是教育實踐的寶地。一處湘江古鎮群,半部湖湘文化史。在翰墨之冠、在楷聖故里,1.2萬畝的書堂山國學小鎮靈動再現著千載書香田園、生動展示著華夏風雅生活。在華夏文教產業的高地,個人生活理想與家國文化理想相攜而生、相伴而鳴。詩意畫境、田園風光、湖湘國學??這是文旅生活的新樣板,這是教育創新的孵化器。有人說,「過去書本是孩子的世界,現在世界是孩子的書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賞琴棋書畫、品詩酒花茶,歷天地山川、悟春秋冬夏。高質量的教育,就是在生命之初、年幼之時,教會其為人之本、立命之法。在路上,在遠方,在書堂山國學小鎮,在八千里路雲和月的風光之間——書鄉研學、心生萬象。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沒有人能隨隨便便幸福。任正非、宗慶後、俞敏洪等大佬們的父母,雖未必都是大教育家,卻自覺而不自覺將鄉村教育、生命教育、自然教育等理念築下基礎。

超越課堂、飛越書本,像「泥爸爸」所倡導的那樣,實現自我認知和發現、實現自我突破和超越,學思結合、知行合一,以天地為師、自然為書,方能喚得中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錦綉未來。

3. 怎麼教育孩子未來的發展

怎麼教育孩子未來的發展

未來,不僅是科技的競爭,更是人才的競爭,都說教育是最好的投資。不管你是想孩子屌絲逆襲還是繼承家業,每一個父母都在努力地為自己的孩子未來能過得更好而努力,組織制定的比較全面長遠的發展計劃,一起來看看怎麼教育孩子未來的發展吧。

怎麼教育孩子未來的發展1

一、家庭教育的內容

家庭雖不是專門的教育機構,父母也不是專職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家庭教育的任務和內容卻包括很多方面。在兒童的身體健康方面,父母需要培養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穿衣、刷牙、洗臉、飯前洗手、午間睡覺、吃飯定時定量等等。還要讓孩子玩游戲、鍛煉身體,並創造條件讓他們畫圖、剪圖、穿珠、澆花、玩沙(泥)等,絕不能恐嚇或隨便打罵。

在品德教育方面,陳先生指出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

2、教育孩子有同情心

3、教育孩子對人有禮貌

4、教育孩子尊重別人和別人的勞動

5、教育孩子要誠實

6、教育孩子不可強橫霸道

7、教育孩子適當參加家務勞動

8、教育孩子愛父母、愛別人

二、在智育方面,陳鶴琴不主張讓孩子過早的讀書寫字,而是應該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創造條件,增長孩子對周圍事物的感性認識,豐富其生活常識,開闊眼界,激發求知慾望等,並提出了以下具體要求:

1、豐富孩子的生活常識,增進生活經驗。

2、鼓勵孩子的探索精神,支持孩子的探索。

3、鼓勵孩子的好問精神,激發求知慾望。

4、給孩子創造閱讀的條件和環境,激發閱讀的興趣。

三、家庭教育的原則

1、正面教育

要對孩子多鼓勵,多誇獎,少責罵或毆打。

2、以身作則

兒童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3、及早施教

幼兒的`可塑性很大,及早給予良好的教育,可使孩子受益終身,反之則會給以後的教育帶來困難。

4、嚴格要求

父母可以愛孩子,但不能溺愛、遷就和放任。

5、教養態度一致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教育態度要一致,應該制定一個教育規劃,雙方共同實施。

6、寬嚴適度

過於嚴格和過於寬容都不利於孩子的發展,父母應認真把握合適的尺度。

7、責罰慎重

孩子有過失,父母可以對其進行責罰。但必須弄清原由。尤其是不要當著其他人的面責罰孩子。不要在早上或晚上責罰孩子,不要遷怒於孩子。最好不要打罵孩子。

四、家庭教育對兒童個體成長發育的作用

兒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長發展過程中起著奠基的作用。人在七歲前,習慣、語言、技能、思想、態度、情緒都打下了基礎,基礎打得不好,健全人格就難以建立。

怎麼教育孩子未來的發展2

培養孩子主動學習十法

1、孩子每天上學前,告訴他放學回家後要將一天所學的內容講出來。

2、每天讓孩子在書桌前坐10分鍾。

3、將孩子學習每科的時間控制在20分鍾左右。

4、在孩子喜歡看的電視節目開始前半小時或1小時定為孩子的學習時間。

5、給孩子制定的學習目標放在「量」而不是「時間」上。

6、讓孩子徹底放鬆地玩,然後認真地學習。

7、當孩子的注意力不在學習上時,最好不要強迫孩子學習。

8、開始學習前,讓孩子整理一下書桌。

9、飯前和飯後半小時不要讓孩子學習。

10、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休息時,時間不要超過10分鍾,而且最好讓孩子離開書桌。

使孩子聰明的八條經驗

1、開發孩子的智力。當孩子咿呀學語時,就教他正確的語言。

2、從小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經常提出問題,讓孩子獨立思考解答。

3、鍛煉孩子的記憶力。給孩子講完故事後,要讓孩子自己組織語言,進行復述。

4、培養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有時父母故意做一些違反常規的小事,讓孩子來糾正。

5、開闊孩子的視野。經常帶孩子參加一些社會活動,讓孩子接受新事物,增長見識。

6、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

7、激發鼓勵孩子的學習熱情。父母應做到有問必答,有求必應,絕不敷衍。

8、從小對孩子嚴格要求,使孩子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

4. 放眼未來教育趨勢,對於「雞娃」教育,應該怎樣看待呢

「你今天是雞寶寶嗎?」——一種戲謔的調侃,勾勒出現實的教育圖景。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結構越來越穩定。生存競爭越來越殘酷,社會標准趨同,每個人似乎都被擠在同一條軌道上。雖然孩子已經順利進入了所在城市較好的小學,但為了讓孩子更好,每個家庭往往需要給孩子多上兩三堂輔導班或興趣班,說是可以更全面的發展。其實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於焦慮,覺得其他孩子要上那麼多額外的輔導班,孩子不上就會落後於其他孩子。父母遵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心理,同時又擔心孩子未來在職場競爭中缺乏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