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
2021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
如果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完全陌生,我們有必要仔細地調查清楚,我們在調查結束後還需要完成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整理的2021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1
調查時間:20xx年x月——20xx年x月
調查地點:麻虎鎮中心幼兒園、城關鎮中心幼兒園
調查對象:小、中、大班部分幼兒
調查人:賀興艷、聞小蔓、熊麗麗、冉廣華
一、測查目的
幼兒期是人生的啟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質的關鍵時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人格教育依賴於歲之前培養。」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個性,不僅是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當前幼兒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樂觀,在家庭中,大多數獨生子女,享受眾星捧月般的待遇,使孩子從小便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任性、驕蠻、脆弱、無責任心等不良道德意識。在幼兒園,由於重智輕德思潮的影響,幼兒的品德教育存在嚴重缺失,這是一件令人擔憂的事。在眾星捧月、重智輕德影響下,形成很多幼兒不良的品行,現在危及家庭,將來危及社會。因此,我設計這次問卷調查。
二、測查的對象、方法、步驟
(一)對象:小、中、大班部分幼兒。
(二)測查方法:問卷調查法。
(三)測查步驟:
1、擬定調查的內容:「—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德育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並貫穿於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 因此,我設計了幼兒園小中、大班幼兒品德教育行為習慣問卷調查表,這份調查表的內容具有通俗性和代表性,通過這次調查結果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現當代大部分幼兒的品德教育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2、擬定調查的題目;我的選題是以我們對幼兒家庭教育目標、內容、組織方式與策略、家庭教育環境等的了解認識水平進行部分調查,調查表共設計了道選擇題和道問答題,這道題均根據幼兒平常生活所提出的問題。同時,隨機選取我園幼兒名進行問卷調查,並對調查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反思、從而更好地為我們的課題研究做准備。
3、各班級分發問卷調查表;並強調如實填寫,按時回收調查表。
三、分班級、年齡、進行結果分析
小班:此次調查的對象為小班的幼兒。共發放問卷調查表份,收回有效問卷份,回收率為xx%。 在回收的 份答卷中,可以看出,這些問題在家長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我們在對問卷分析的基礎上,對家長的答案做了歸納進行了分析。
1、小班幼兒在上幼兒園後,習慣有所改進,但還有xx%的幼兒在家吃飯、飲水、洗手、穿拖鞋等日常生活、行為習慣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不能安靜吃飯,喜歡東張西望、挑食等;不主動喝水;在洗手時不能按正確的方法進行;穿、脫鞋沒有次序,方法不當等。
2、有xx%的幼兒回家後仍能做到懂禮貌。見到客人和長輩懂得主動打招呼,會使用「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您好」等禮貌用語。還有個別幼兒需要家長提醒。
3、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xx%的幼兒不願意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愛搶,不懂得合作。別人遇到困難也很少主動去幫助他人。
4、有xx%的幼兒過馬路時聽大人囑咐,靠邊走,不亂跑。還有小部分幼兒不願讓大人拉著過馬路,我行我素,隨手亂扔垃圾,不保護環境。
5、xx%的幼兒誠實、大方、知錯認錯。能夠誠實的回答家長的問題並能承認自己的錯誤。
中班:本次調查採用了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為中班幼兒。問卷發放份,回收份,回收率為xx%、本問卷分為選擇題和簡答題。本次問卷內容分為熱愛祖國 、講文明講禮貌 、誠實 、勤勞勇敢 、學會感恩 幾大方面,家長部分把選擇題做完了,少部分家長把問答題做了。
1、中班幼兒xx%會正確使用餐具,安靜獨立進餐,主動地喝水。
xx%安靜入睡,樂於學習穿脫衣服,不蒙頭睡,不吮手指。xx%能自己吃飯,幫助大人倒垃圾、搬椅子等。xx%東西放在固定地點,不隨地吐痰,不躺著看書。
2、會謙讓,會等待與合作,願與別人分享玩具、食物與快樂。勇敢堅強,樂於幫助他人只有xx%幼兒能做到,大部分幼兒還是以自我為中心,這也與家長的過多包辦主義、溺愛有密切關系。
3、大部分幼兒都認識五星紅旗,佔xx%。
4、在禮儀方面,xx%幼兒都比較有禮貌。
5、在成人的提醒下,在公共場所知道遵守秩序,不亂跑、亂喊。過馬路小心,聽民警的話逐漸知道遵守交通規則,xx%幼兒都能遵守交通規則。
6、xx%能做到誠實大方,不驕不躁,言行一致、懂事不任性。大部分幼兒是很誠實的,但大多數會任性,對家長耍脾氣。
大班:此次調查的對象為大班的幼兒。共發放問卷調查表份,回收有效問卷份,回收率為xx%。 在回收的份答卷中,可以看出,大班幼兒相對於小、中班幼兒在生活習慣上有了很明顯的進步,大班幼兒畢竟上了兩年幼兒園,在生活和禮儀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明顯問題,因此我們在對問卷分析的基礎上,對家長的答案做了歸納進行了分析。
1、大班幼兒在幼兒園生活了兩年後,日常生活習慣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據統計:還有xx%的幼兒在家吃飯、飲水、洗手、安靜入睡等日常生活、行為習慣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不能安靜獨立進餐,喜歡邊吃飯邊看動畫片;挑食不愛吃青菜等;不主動喝水;在洗手時不能按正確的方法進行等。
2、有xx%的幼兒回家後仍能做到懂禮貌。見到客人和長輩懂得主動打招呼,會使用「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您好」等禮貌用語。還有xx%的幼兒需要家長提醒才知道懂禮貌。
3、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xx%願意分享,還有xx%的幼兒不願意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不會謙讓,愛搶,自私自利、不懂得合作。別人遇到困難也很少主動去幫助他人,還有xx%的幼兒是有時會合作分享,幫助別人。
4、有xx%的幼兒過馬路時聽大人囑咐,靠邊走,不亂跑。還有小部分幼兒不願讓大人拉著過馬路,我行我素,隨手亂扔垃圾,不保護環境。
5、xx%的幼兒認識國旗國徽、知道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還有xx%的幼兒認識國旗、不認識國徽。
6、xx%的幼兒誠實大方、不驕不躁、知錯認錯、懂事不任性。能夠誠實的回答家長的問題並能承認自己的錯誤。還有xx%的幼兒經常任性、不懂事,耍小孩子脾氣。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2
在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時,我們常發現有的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不相一致。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怎樣才能使幼兒的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相一致呢?為此,我們做了認真的調查和分析。
一、調查方法
我們在全區調查了區屬不同性質的幼兒園。調查對象:中班4-5歲幼兒200名。調查以開封市品德教育評估標准以及我區中心教研組制定的評估標准為依據。調查方法是採取隨機抽樣,以問卷為主,兼聽、查、看等方法相結合進行。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從調查結果看,幼兒回答是令人滿意的,回答問題正確的占幼兒總數90%以上。如回答跟爸媽上街要不要買東西?為什麼?如果不買怎麼辦?正確率高達98%。由此可見幼兒對道德行為的好壞是能正確分辨的,說明幼兒園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是有成效的。
為了弄清孩子的真實表現,我們又對其中50名幼兒進行了家庭調查。從調查結果看,幼兒的道德行為表現是很不理想的,幼兒的道德認識與行為是嚴重脫節的。如對幼兒提問的第一個問題客人來了怎麼辦?客人走時怎麼說?有一位幼兒這樣回答:客人來我把他請進屋,然後給他倒水,再給他拿水果吃。客人走時我對他說再見,歡迎你下次再到我家來玩!這樣的回答,誰聽了都會滿意。可是,這位幼兒的媽媽卻說:這孩子,家裡來客人他什麼也不說,有時讓他說他也不說。如再問一幼兒:跟爸媽上街時要不要買東西?這位幼兒說:不要他們買。為什麼不要買呀?老師說不要亂花零錢。街上有些東西不衛生。可我們在問她奶奶時,奶奶說:我們這孩子真沒辦法,只要帶她上街,看見什麼要什麼。如果不買她就哭。
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在10%的教師家庭中,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相統一的佔80%(5人中有a人是一致的);在24%的幹部家庭中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相統一的佔50%(12名中有6人是一致的);在50%的工人家庭中認識與行為相統一的佔19%。(26人中只有5人是一致);其他家庭中幼兒的認識與行為相統一的更少。總之,從對50名幼兒調查中,認識與行為相統一的只佔3%左右三、值得我們注意的幾個問題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的相互脫節,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如果忽視了這一點,我們的品德教育將會成為一句空話。
教師對幼兒的教育不僅使孩子具有一定的道德認識,更重要的是使這些認識轉化成他們的行為。我們認為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感對幼兒進行道德品質教育時,要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恆,導之以行。在使幼兒明白道理的同時,著重從培養幼兒的道德情感入手,使幼兒懂得:遵守道德規范,不能光從自己的主觀願望出發,想干什麼就干什麼,不想干什麼就不幹什麼,而要使自己的情感符合道德規范。同時,及時糾正幼兒從自己的感情出發,不自覺地做出不合道德要求的事。教師和家長在教育幼兒時,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去影響他們,要以情育情,豐富幼兒的道德情感,這樣才能有利於幼兒良好行為的形成。
2、當前獨生子女增多,作為父母應切實負起第一任教師的責任幼兒在家時,父母要進行必要的道德教育,更要成為幼兒的榜樣,一言一行要為幼兒樹表率,同時還要注意對孩子嚴格要求與尊重孩子相結合,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不失時機地進行肯定與表揚,從而養成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特別是孩子在家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克服困難,盡量多做一些他們能做的事。父母不要大包大攬,在孩子做的過程中要及時加以提醒和指導。如早上穿衣、戴帽,要讓幼兒自己動手,不要因為家長急於上班或爺爺奶奶的疼愛,而替孩子穿戴。
3、建立幼兒園與家長聯系制度,取得二者教育的一致性現在幼兒園每個班都有與家長的聯系,但真正聯系的似乎不多。因此幼兒在家裡的表現老師不知道,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家長不知道,這樣就很容易造成教育的不一致性。所以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時,要切實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幼兒園的教育內容與要求要讓家長知道,幼兒在家裡的表現也要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應針對幼兒在家裡的表現,有的放矢地教育幼兒。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4、家長要有選擇地帶幼兒參加社會活動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家庭的社會交往逐漸增多,所以社會上一些人的不良行為也會直接影響幼兒,對幼兒道德行為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因此,父母要有選擇地帶幼兒參加社會活動,有選擇地看一些電影、電視,有選擇地去一些文化娛樂場所,同時,還應對幼兒聽到和觀察到的不良社會現象,告訴幼兒哪是好,哪是壞,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逐漸提高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
5、創造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環境幼兒園要適當開辦類似專題講座性質的家長學校,不斷提高幼兒父母的自身素質;爭取社會力量,為幼兒為大家創建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以促進幼兒道德行為的形成。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3
調查目的: 幼兒園存在的一些游戲缺失問題
調查時間: 20xx年07月02日
調查地點: xx幼兒園
調查對象: 幼兒園小朋友
為什麼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尷尬場面:老師帶著孩子玩完以後,孩子會問:老師,我們現在可以玩了嗎?
為什麼很多幼兒被剝奪了游戲時間,不得不去學習英語、彈琴、繪畫等等?
孩子的游戲成了變相的作業或上課。
一位幼兒園老師設計了這么一個游戲情境:老師扮演雞媽媽,小朋友們戴上頭飾當小雞,雞媽媽領著小雞們到小貓家串門,小貓不在家,但在家裡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寫著數字的卡片,讓小雞們找出這些卡片,並且根據這些數字在地板上綉花,卡片上寫著幾,就綉幾朵花。
這樣的游戲在如今的幼兒園里非常典型,老師是想通過這個游戲檢查一下孩子們是否掌握簡單的數字概念。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黃進說,但是我們卻不禁要問:孩子們在老師設計好的游戲里,在老師的帶領下沒有一點自己去開發新的游戲情節的想法,這樣的游戲其本身有沒有存在的意義,是不是成了一種點綴?
有專家認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游戲當作糖衣,靠糖衣來誘使孩子們吞下知識這個苦片。人們認為在幼兒園里游戲對學習重要,是因為人們希望游戲能賦予孩子們一些經驗、技能和知識。黃進說,但卻忽視了游戲最重要的一點,即孩子們在游戲中自主的、歡愉的體驗。
在前不久舉辦的中國幼教百年紀念大會暨學術研討會上,不少與會專家學者提到了當前學前教育中的游戲缺失現象。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系教授李季湄說,所謂游戲缺失,更多是從游戲被成人控制這個角度而言。不少專家認為,老師成了游戲的設計者,游戲成了老師導演下的一台戲,成了外部強加的活動,成了變相的作業或上課。
游戲應該是孩子自發感受到樂趣的行為,但現在許多幼兒園里游戲是按成人的意願在玩。經常老師帶著孩子玩完以後,孩子會說:老師,我們現在可以玩了嗎?孩子們根本不把這認為是游戲,是玩。游戲被當成了工具。
李教授說,當然寓教於樂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這樣的所謂游戲,大部分還應該是孩子自發的游戲。
讓孩子們玩自己的游戲。她給記者講了這么一個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們一起吃鹵花生,有孩子突然問:這種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麼做出來的?於是,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很快孩子們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鹵花生是種出來的,另一派認為是煮出來的。曹老師提議孩子們乾脆一起來做試驗,看看鹵花生究竟怎麼做出來的。於是一組孩子開始種花生,另一組孩子則開始煮花生。答案當然很快就出來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卻很有興趣地加入到種花生的行列中。種花生的過程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怎麼才能讓種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說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裡,但立刻又有孩子說不對,應該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澆到土裡;隨即又出現了新問題:用熱水泡、溫水泡還是冷水泡?
這些問題,我都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曹偉說,他們完全能夠解決,孩子們的能力和創造經常會讓你意想不到。
曹偉說她班上的孩子們玩的游戲主題經常是從孩子們討論的感興趣的話題中找出來,游戲情節怎麼發展進行下去也由孩子們來決定,誰在游戲組織中扮演什麼角色,不是由老師來指派,而是由孩子們自主決定,最後游戲做完了,再讓孩子們自己來作評價。那你呢?起一個引導作用?記者問她。嚴格來說,引導這個詞不準確,不是引導,我只需要在一旁觀察和發現他們,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必要的時候給他們一些建議和幫助。曹偉說,我跟他們是平等的,是他們的一個玩伴,跟他們一起玩。
學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兒全面發展,而且還要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幼兒園的各種活動都應當體現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並給幼兒自由自主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幼兒的創造性游戲應當體現創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強加給幼兒。教師不能用組織作業或上課的方法來組織和指導幼兒的游戲。應當改變重教師編制的教學游戲、輕幼兒自發的自由游戲的傾向。
但是幼兒園的老師們也有滿肚子的苦水據說,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做游戲多了,認字識數少了,就會有家長找上門來提意見,我讓孩子到這里來是受教育的,不是來玩的。
劉焱教授說,提前開始、越早越好已經成為現代人們對於嬰幼兒教育的普遍信條,望子成龍的家長希望通過這種提前開始的學習,讓自己的孩子贏在人生競爭的起跑線上,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幼兒被剝奪了游戲時間,不得不去學習英語、彈琴、繪畫等等。
盡管20xx年頒發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到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原則之一,但劉教授指出,理論上、口頭上重視游戲,實踐中輕視甚至忽視游戲,已經成為當今學前教育領域中一個普遍存在的矛盾現象。
幼兒園教室中的游戲在迅速減少,使用筆和作業紙的現象在急速增長。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劉焱教授說,幼兒教育也已被納入到應試教育的軌道。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4
一、 調查項目及范圍
調查項目主要包括: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策略,幼兒的教學課程結構內容。幼兒的教學目標與評價幾個方面。其中觀察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的轉變程度為首要之重,因為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理論決定實踐。調查的`對象范圍是我區16所學校的學前班,我區屬白塔幼兒園,部隊藍天幼兒園及慧楓幼兒園、水塔幼兒園等幾所大型的私立幼兒園。開學以來共聽了10節幼兒教師的課,同時為作好幼小銜接工作,加強學科間的交流,提高整合課程的技能,我聽了小學英語、語文、數學、音樂、美術43節。由於這次是先聽小學課,歷時一個月,接著聽幼兒園課,後來由於非典原因,很大一部分私幼兒園沒有走到,這將作為我今後的工作量。作為新教研員,剛剛從事這項工作,談不上調研報告,只是自己在幼教方面的一些看法,供領導們參考。
二 、 調查目的意義
為進一步了解我區幼兒教育教學情況,為更好地實施幼教新《綱要》而服務。
三 、 過程分析 幼教教學狀況:
1、教學內容分為生活、學習、游戲、環境、運動,貫穿在小班、中班、大班、學前班四個幼兒教育階段。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別和個性幼兒探究的特點和規律在共性當中也有其個性。
2、教學結構:活動課程,研究性課程
3、目標:轉變觀念,加強幼兒園科學管理力度,探索在新型師幼關系中,如何創設幼兒主動學習的良好教育環境與適於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制度。 從以上幾個方面來觀察,我區幼兒教師積極性比較高,在原有的工作基礎上吸取精華,掌握新的教育教學技能,教師與幼兒之間是一種對話與分享的關系,在活動中讓幼兒嘗試在先,教師指導在後,理解幼兒的探索願望和探索行為,推動幼兒按他們的邏輯與方式進行適當的探索。如在藍天幼兒園衛敏教師「能乾的小手」這節幼兒活動課中,教師不拘泥於教材內容的限制,充分考慮到幼兒的生活學習經驗,使幼兒對自己的小手有更具體、更深刻的認識,並培養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會做的自豪感,圍繞小手這一知識點,通過兒歌、游戲、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孩子在有趣的活動中認識到小手的作用。通過讓幼兒動手製作,教師適時鼓勵、及時評價、增強了孩子愛勞動的意識,從而使幼兒更加愛護小手,通過讓幼兒欣賞手印畫,感受手印畫的美麗,激發起動手印畫的興趣,展示作品時,讓幼兒進行簡單的自我評價,由此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大膽發言的好習慣,整個教學活動里,得到的是快樂和成功。隨著幼兒園「探索型」主題活動在我區幼兒園得到實施的同時,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新型關系較為突出,在這種關系中,教師身上所承載的文化、經驗不是居高臨下的傾斜,而是平等的對話,不是灌輸,而是分享,活動成為師生共同探索新知和互相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自然與和諧,充滿了創造和快樂。如在白塔幼兒園金洋「我愛洗澡」這節幼兒活動課中,教師與幼兒是一種對話與平等的關系,教師引導幼兒熟悉身體的不同部位,並能用身體的不同部位隨音樂舞蹈,讓幼兒充分的享受自由舞蹈的樂趣,同時鼓勵幼兒大膽想像,探索用雙手有節奏地搓身體各部位的動作,並使動作具有美感,從中培養幼兒愛洗澡,愛清潔的好習慣,以及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時間證實了幼教新《綱要》中的幼兒「探究性、學習」確實是幼兒教育中的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活動。
四、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建議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 ,也看到一些問題,目前我區幼兒園部分教師觀念還沒有轉變,原因我個人認為是教師的惰性。因為幼教新《綱要》闡述的特別明白,而且他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去展示、去創造。
如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部分教師不注重整合,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對幼兒的反映作出靈活的設計和處理,寓教育於生活、游戲之中,如一位教師在教授「關節」這一課中,教師只注重教材,一節課從頭到腳把所有的關節都教授出來,結果幼兒消化不了,把膝關節指成了肩關節,鬧出了笑話。對這節課我進行反思,覺得對幼兒來說一節課所要教的知識多少要根據幼兒的課堂反映效果進行適當靈活的調整。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識性而無趣味性,其實幼兒在做各種各樣游戲活動時要引導幼兒觀察發現你身體哪一部位在動,幼兒會很容易找出來,但要如果讓他把名稱說出來就比較難了。所以教師應該抓住這一點,把各個關節名稱譜於幼兒熟悉的優美樂曲中或編成順口的兒歌,如:「腕關節,腕關節動動你的手;肩關節肩關節,晃晃你的肩」,並配以適當的肢體語言。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把知識滲透在各種游戲活動和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加以鞏固和創新,這樣使幼兒縮短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激起幼兒的求知慾的浪花,使他們愛學,會學和富於創造力。幼兒園教育要注重科學性,避免趕熱鬧的現象。
如訓練幼兒進行珠心算,這種集中時間訓練出來的可在實際生活中應用不大,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靠犧牲幼兒大量游戲、活動時間換來的去漸漸被遺忘了,而且在幼教《新綱要》中已經明確提出,把珠心算視為幼教中的邪教,所以我覺得在對幼兒教育中,一定要注重科學性、有效性,把兒童的頭腦用到該用的地方去,用到需要智慧的而且能增加智慧的地方去。
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充分地把家長調動起來,成立如「母親沙龍」等形式的家長組織,由幼兒園主辦,面向家長,以座談、講座、娛樂游戲等多種形式,定期舉辦各種活動,不定期發行小刊物,內容可以是交流各種有關育兒知識、信息、營養、生活常識,探討家庭教育的內容等以提高家庭教育質量,讓教師與家庭彼此溝通,互相了解孩子在家、在園時的情況,力求對孩子的教育觀點,理念及方法建立共識,這有利於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和幼兒園相比,我區學前班相對要差一些。
我區16所學校,共20個學前班,部分在職幼兒教師平均年齡為40歲左右,部分教師是外聘教師,從整體上來看,學校對學前教育還不夠重視,管理不夠規范,教學內容單一,忽視能力的培養,沒有把創造性作為整體素質教育中的核心要素。在幼小銜接上出現了斷軌現象。因此很多家長認為學前教育是浪費時間,因為教的很多是重復知識,上一年之後,教師還要重新教,這樣再學時,孩子就無興趣、無新鮮感了,或者覺得知識簡單,就會養成驕傲,上課不注意聽講的習慣,這與當前幼兒教育《新綱要》和小學基礎教育中提倡的探索型、研究型學習大相徑庭,而且很多一年級孩子在個人行為習慣養成、個人事物管理以及與人交流合作方面能力都非成差,不會掃地、不會系鞋帶、扣紐扣等等。因此,我覺得需要改善學前教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學前教育這一階段,應該注重加強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夠自理自立,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他們進入小學一年級打好基礎;
2、 加強學前班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師素質,通過繼續教育加強自身學習,同時我也會隨時深入課堂進行聽課指導;
3、 內容要有計劃性,根據《新綱要》把該開的課程開齊,開全,開足,達到學前教育的目標;
4、 對於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設開設英語課,研究表明6歲左右正是學前教育這一階段兒童學習外語的敏感期。如果在這階段時間里,適當加大外語信息輸入量,加強兒童學習外語實踐活動,會大大地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效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長也會大力支持、擁護。
總之,新課程帶來了新教育,同時也向我們每一個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會隨時對自己的工作以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評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相信,在局領導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全體教師齊心協力,我區幼教工作一定會再上新台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