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如何改變職業教育
擴展閱讀
山地車兒童買什麼樣的 2024-11-16 16:02:42
翡翠相關知識大全 2024-11-16 15:54:10

如何改變職業教育

發布時間: 2022-03-01 16:00:50

Ⅰ 如何改進職業教育

如果你想就讀職業教育的院校,我可以為你推薦幾所的.

Q Q:一零零九六七四零五二

Ⅱ 如何改變職業教育的困境

高考雙軌在國外並不新鮮,比如德國,據統計,在中學畢業後能上大學的人群中,只有26%選擇上大學。盡管大學免費,並可以自由地選擇專業和學校,但58%以上的學生都選擇上德國的職業院校或者專科學校。之所以如此,源於有一整套制度作為保障。
在國內,有關資料顯示,全國僅數控機床操作工的短缺量就達60萬人,有的企業為一些關鍵的高級技工崗位開出年薪幾十萬元的高價,但就是招不到人,不得不聘請國外下崗高級技工。對此,有人將其歸咎於社會的職業偏見,認為主要是不理性的教育觀念所致。表面上看這種理由成立,不過卻有失偏頗。
沒有人天然會產生職業偏見。時下的職業教育動力不足,根本上還在於對製造業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建立一套從教育到就業,從權利保護到薪酬保障的配套體系,使得公眾對職業教育的參與熱情不足。更重要的是,製造業的創新力不強,經濟發展的模式還處在代加工的初級階段,職業教育歧視並非高考雙軌就能解決。
現行高考方式並不是職業教育的攔路虎,有沒有雙軌制都不影響選擇的自由度。有論者說,現在職教簡直成了「平民教育」的代名詞,就連說職教重要的人的孩子一般都沒去職校。事實上,職業教育發展不力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是教育的選擇存在誤區,老師本身沒有多少技術實踐,自然也難以培養出一流的學生;二是校企之間沒有建立緊密關系,學生要麼在學校中僵化地學習,要麼成為企業「不給錢的義務工」;三是國內缺乏一流的職業技術類院校,也沒有專業化和標准化的教材;四是技術類人才沒有可靠的就業保障和穩定的成長空間,投入與產出嚴重失衡。
如果說高考雙軌制只是供給上的變化,那麼如何激活需求才是改革的核心。因為消除職業教育偏見從來都不只是個教育問題,它更是一個市場經濟的命題。

Ⅲ 如何搞好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在完成一定的文化理論知識教學時,培養學生掌握一門技術或技能,促使學生能完成一定的工作崗位任務。
因此,搞好職業教育,關鍵有兩點。一是創造適宜的環境讓學生健康成長,具備較高的文化修養與職業道德;二是與社會生產活動密切結合,熟練掌握一門技術或技能。學生長大了,找到了適宜的工作,職業教育就搞好了。

Ⅳ 如何更好地發展職業教育

1.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擴大宣傳;
2.進一步改善職業教育的發展環境,讓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享受同樣的政策條件,甚至傾斜;
3.進一步增強職業教育的內涵發展,讓真正的技能型人才去培養更多的技能型、實干型人才;
4.因地制宜,職業教育的發展要緊緊依靠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特點;
5.破除傳統觀念的桎梏,營造人人學技能的社會新風尚。

Ⅳ 談談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如何融合

從而找出適合我國教育發展的教育體制改革方法。並對如何進行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 普通教育的溝通是克服我國職教與普教雙軌教育體制以及單純狹隘的職業教育

Ⅵ 如何轉變傳統的職業教育觀念

為了進一步推動中國教育夢的發展,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高職教師應及時轉變職業教育觀念,更新教學模式,學習新技能,鍛煉技術能力,積累實戰經驗,努力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為職業教育發展做出一份應有的力量。
關鍵詞:新時期; 高職教師; 轉變;職業教育觀念
中國職業教育問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與職業教育關系最為密切的是職業教師,作為職業教師面對中國職業教育問題的時候,是否認真思考過我們教師在某些方面存在問題呢?比如:思想落後、觀念保守、思維狹隘、知識單一、實戰經驗不足、技術缺乏。作為一名具有五年教齡的教師,我比較清楚地意識到教師在教育上的重要性,職業教育責任之重大。在此,我想對「新時期高職教師如何轉變職業教育觀念」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職業教育的發展,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首先要求職業教師先轉變自我,盡早地拋棄落後的教育觀念,建立與時俱進的職業教育觀念。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 「長遠」意識取代「眼前」意識,以長遠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發展。
要塑造出一名優秀的學生,需要我們精心的培養,作為教師,不能過於注重學生眼前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學生潛在的能力。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高職教師應該以「長遠」意識取代「眼前」意識,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發展,把時間和精力主要放在努力挖掘出學生的潛力和創造能力之上,不斷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2. 從「傳授的單向方式」轉變為「交流的雙向方式」,單向轉雙向。
傳統的教學強調的是「教」,教重於學,這種錯誤地把學生當成了只知道吃的「鴨子」,最後雖然長得胖胖的,但已經失去了原有的靈活性,這對學生來說是思維的束縛,潛力的扼殺,創造力的攔截,也是對思想碰撞的隔離,對知識多元化的圍剿,對教育發展的阻礙。要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啟發式」的教學模式,這樣更利於學生的思考,思維的發散;要把簡單的「一問一答」的方式轉變成「問題討論、交流互動」的方式。試問,如果不與學生交流,教師怎能清楚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其實,教師不僅要做學生的「教師」,也要做學生的「朋友」。不和學生交流的教師,是永遠解決不了學生心裡的疑問。
3. 時刻提醒自己「學」的意識要高於「教」的意識,學要超前於教。
教師時刻要銘記「要想當先生,先要當學生」; 「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准備一桶水」的道理。在現在網路時代里,作為教師如果不能及時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學習網路信息技術,鍛煉新的技術能力,那麼如何能夠滿足現代學生的學習需要?!要想教得好,要先學得好和練得好,如果我們自己肚裡只裝了一點「墨水」,怎麼可能倒給學生呢?!自己不會做,怎能教會學生練呢?!因而作為職業教師的我們不僅要「活到老,學到老」,而且要「教到老,學到老,練到老」。
4. 充分利用好網路信息化技術教學,以適應現代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發展。
傳統課堂上為了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不斷地挖掘教材同時,還應用多種方法,比如:語言敘述、板書解析、講練結合、掛圖展示、動手操作等等。而如今網路時代,網路教學可以很好地解決這樣的問題了,比如:幕課(MOOCS)、翻轉課堂。學生可以從網路視頻中獲取大容量的信息,更好更便捷地獲得知識或者技能。網路信息化教學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對我們的教學來說,就如虎添翼、如魚得水。
網路信息化教學很好地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對知識內容或者技術操作上進行分析和比較;網路信息化教學可以創設學生學習情境,將豐富的學習資源融入教學之中,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現代信息化的情境中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知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技能形成的同時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網路信息化教學,可以提高教學有效性,使之適應信息化社會對教育發展的新要求,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的主動性,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
5. 扎實的理論知識和技術實戰經驗兼備的雙師型教師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理論知識再好的傳授給學生,也是紙上談兵,還是沒有實效性,這不是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和目標。作為職業院校,就必須要讓學生懂得理論知識,又學到技術能力,在二重需求之下,突出高技能的培養和學習。所以高職教師要扎實理論知識的同時,不斷鍛煉技術能力和積累實戰經驗,努力成為一名理論和實戰兼備的雙師型教師。
6. 給學生的「幫與管」永遠勝過單純地「管」,幫管相結合,主次要分明。
幫是種美德,管是種責任。對於高職生來說,一味的幫不一定能幫好學生;一味的管是管不好學生的,也管不出不好學生的,應該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不同問題要區別處理。對大部分思想積極進步的學生來說,他們需要的是幫,不管是在思想、心裡上,還是在學習、生活上都可能碰到一些困難,如果能及時給予學生幫助,他們心裡會感到很溫暖很快樂。但是對於那些頑皮固執的學生來說,除了給予幫外,管也相當必要的,因為他們可能是沉迷於游戲或者不良的愛好而無法自拔,在學習上幫,在思想上管,這時「管」要強於「幫」。所以高職教師要善於扮演好「幫」和「管」的兩種角色,把握好兩者的主次和分配關系,融會貫通,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恰當地處理,這樣才能取得雙向平衡,整體和諧。
總之,職業教師要真正承擔起職業教育改革之責任,需勇於打破傳統觀念,捧著新的教育觀念去啟發每位學生,開發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塑造學生技術精湛、能力突出。同時,我認為每一位職業教師要不斷積極參與到職業教育改革的工作當中,努力推動職業教育的改革,從而為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做出一份應有的力量。

Ⅶ 如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要求重點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年招生規模擴大到800萬人。發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改革職業教育教學方式,更新教學內容,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建立彈性學習制度。促進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提高辦學水平和質量。

Ⅷ 如何提高職業教育質量

目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存在著辦學方向模糊,培養目標定位不準,培養目標相對滯後。教學目標在執行過程中存在隨意性,師資結構不合理,動手能力不強,「雙師型」教師奇缺,教師知識更新不夠,教育觀念落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相對落後,教學手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課程結構不夠合理,專業設置不夠科學,缺乏辦學特色,教學管理模式僵化、單一,教學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等種種問題,要改變目前現狀,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當前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根源在於思想觀念,思想觀念的轉變是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先導。1、樹立終身教育觀要求將過去強調培養合格勞動者的中等職業教育擴大到對學生人生態度、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要讓學生掌握繼續學習的能力,從而保證自己在不斷變化的職業生涯中立於不敗之地。2、樹立主動適應市場的教育觀①教學質量第一的觀念。市場經濟不僅需要勞動者擁有相應的知識、技能,而且更需要勞動者擁有健全的人格、競爭意識和辯證思維能力,所以,市場經濟要求的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絕不僅是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質量,而是以「知識、技能、能力、創造」為內涵的教學質量。樹立教學質量第一的觀念,就是要圍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一中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②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觀念。主體意識是人的自覺生存狀態,是對自我、他人及社會存在的冷靜思考和積極實踐的態度,是競爭意識、創業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市場經濟需要的勞動者是充滿個性的,具有高度主體意識的勞動者,只有這樣的勞動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選擇、批判、創造,在個人與社會的相互適應中推動社會進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一是要在整個學校管理中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觀念;二是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改革,特別是教學方法的改革,將學生引入主體地位,推動其自身的思維運動。③市場導向的觀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中等職業學校,不僅要成為育人的場所,而且也是勞動力的供給市場,整個育人過程中要做到「產銷對路」。為此應該做到:A、教育目標的市場化。用人市場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就是學校的教育目標。學校必須調查用人市場的發展狀況,了解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要,根據市場需要確立學校的教育目標;B、教育內容的市場化。學校應根據市場的需求,開設課程和進行課程建設,促使學生形成能夠適應市場需要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從而達到使學生適應社會的教育目的;C、評價體系的市場化。學校的教育質量是由市場來檢驗的,因此學校應密切注意學生走上社會的適應能力,以及社會對他們的評價,開展畢業生跟蹤調查,收集相關信息,並以此為依據制定相應措施,不斷調整教學計劃,改革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與社會需求的吻合程度。3、樹立全面的人才培養質量觀目前,由於知識和技術更新速度加快,對人的基本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文化知識和素質,不僅學生自身難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需求,也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只有一技之長可能難以立足未來。因此我們要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的人才培養質量觀,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二、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創造有利於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制度環境1、完善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制定加大職業教育投入政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從政策上落實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投入和辦學條件的完善,這是保障教學質量的基礎。政府必須依法堅持足額撥款,同時還要多方籌集資金,多渠道地增加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投入。由於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是技術應用型、操作型的人才,對實習、實訓設備的要求高,因此要建立和健全學校的實習實訓設施的投資政策,政府部門在投資過程中要兼顧基建和設備,不能把設備設施建設的任務完全交由學校來承擔。2、政府和職能管理部門加強對中等職業教育的統籌管理政府應協調好教育部門、勞動部門以及企業、行業間的關系,理順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①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要根據市場要求加大對中等職業學校布局的調整力度,合理規劃辦學點和專業,搞好骨幹學校和骨幹專業的建設及布局調整;②落實好勞動預備制度和就業准入制度,統籌好技術等級考核,抓住提高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③有效地實施質量監控。教育行政部門和辦學實體的主管部門對學校教學質量的有效監控,是確保職業教育質教學量的重要保證。這種監控既可以通過制定一系列必須執行的教學管理規范、文件和提供示範學校、示範專業,對教育教學過程實施質量管理,也可以通過教學評議、教學檢查、教學水平評估、各種競賽,輔之相應的獎懲等措施,以保證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和培養目標的實現。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1、高質量教學對教師能力的要求①教師應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

Ⅸ 如何推進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

一、充分認識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綜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21世
紀,我國既需要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也仍然需要發展各種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的國情和所處的歷史階段決定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是多樣化的,不僅需要高層次創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業進行技術傳播和技術應用、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中等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這一艱巨的歷史重任,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力量。各地、各行業必須認真學習,全面、准確地理解和貫徹全教會精神,充分認識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戰略地位和不可替代性,認真抓好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中等職業教
育的現狀不能適應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的需要,也滿足不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職業教育需求。在教育教學領域,職業教育觀念和培養模式相對滯後,教學工作存在著片面強調學科體系和知識灌輸,與生產和生活實際聯系不緊密,對知識應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重視不夠,實踐和專業技能訓練比較薄弱等問題,難以使學生形成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這些問題制約了中等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影響了高素質勞動者的培養。因此,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是中等職業教育面臨的緊迫任務。

二、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和學制

中等職業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新觀念,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全面
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他們應當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立業創業能力;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根據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和進一步理順我國學制的要求,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學歷教育一般招收初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者,基本學制為3至4年,以3年為主。

三、積極進行制度創新,實行靈活的教學制度

中等職業學校應樹立服務意識,積極進行制度創新,建立適應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需要的教學制度。積極創造條件,實行全日制教育與部分時間制教育相
結合,允許成年學員和有實際需要的學生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要進一步改革職業學校招生和學籍管理制度,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可以適當放寬招生年齡限制,多種形式招收應屆和往屆初中畢業生,並允許接受其他高中階段教育的學生轉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習。要採取有效政策措施,可以實行按專業大類招生,學習一段時間後根據學生個人願望和條件以及就業需要再確定專業方向。

中等職業學校要開展學分制的試驗,改革教學組織和管理制度,使學生能夠根據社會需要和個人興趣、條件選擇課程和學習時間。要建立校際之間、相近專業之間學
分相互承認的機制,允許學生跨專業、跨學校選擇課程。對於從其他高中階段學校轉入的學生,承認其相應的學習經歷或學分。

四、優化專業設置,加強專業建設

科學合理地設置專業,是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和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基礎工作,也是職業學校主動適應社會需求的關鍵環節。國家將根據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產
業結構調整的需要,頒布新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並組織有關行業,制定重點專業的設置標准和評估標准。省地兩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加強對各類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的指導和管理,在相關行業參與下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優化專業結構,提高專業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和整體效益。國家、地方要通過專業評估,確定一批專業建設和教學質量示範學校,帶動整個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工作。

中等職業學校要堅持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適應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按照國家頒布的專業目錄和專業設置基本標准,結合自身辦學條件合理
設置專業。要堅持穩定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著力辦好相對穩定的骨幹專業,切實加強專業實驗實習基地、專業師資隊伍和相應的教學文件等基礎建設,形成優勢、辦出特色;要通過拓寬和調整現有專業業務范圍、開設新專業或專門化,滿足社會需求和職業分化、變化的需要。

五、加強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

課程改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要深化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積極開展現代課程模式,特別是適應於學分制的模塊式課程和綜合化課程的探索和實驗,把知
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緊密結合起來,增強課程的靈活性、適應性和實踐性,構建適應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建立健全課程開發和教材編寫機制,實行國家和省(部)兩級規劃、兩級審定製度。國家組織開發和編寫具有中等職業教育特點和要求的文化基礎課程標准和教材,開發和編寫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的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重點專業課程、教材及多媒體教學課件。地方、行業要根據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組織開發和編寫具有地方和行業特色專業的課程和教材。中等職業學校要根據實際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開發教學資源,編寫反映自身教學特色的補充教材和講義等。要注意吸納行業技術專家、教學研究人員和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參與課程開發和教材編寫工作,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要建立適合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需要的經費籌措機制。地方、部門和學校要增加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的經費投入。

六、改進和加強德育課教學,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中等職業學校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重要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德育課教學是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主渠道,必須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德育課教學。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德育總體目標和學生成長的規律,確定德育課教學內容和要求,增強針對性、實效性,突出職業教育特色。要根據職業學校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改革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的課程設置和內容。加強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自覺抵制封建迷信等愚昧、腐朽思想的侵蝕。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紀律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團結協作精神、法治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確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要進一步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艱苦創業思想的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應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並結合行業特點和行業職業道德規范,使教育內容具體化。職業學校要創造條件,積極開展職業指導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勞動就業和生活觀念。要加強美育工作,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進一步改進德育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德育課教學要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講究實際效果,克服形式主義。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使德育課教學
更加生動、活潑、形象,易於為學生所接受。加強德育課教材改革和建設。鼓勵和支持廣大德育課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和在教學改革方面的探索實踐。

七、加強和改革文化基礎教育,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

加強文化基礎教育、改革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是我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等職業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中等職業學校要按照教育部頒發的《關於制定中等職業學校
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教職成〔2000〕2號)和有關規定開設高中階段職業教育必需的文化基礎課程,提高學生文化素質,適應專業教學和學生發展的需要。中等職業學校可以根據專業需要,開設綜合性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課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當地實際,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對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和教學質量的監督檢查。當前既要注意克服隨意降低教學要求,忽視文化基礎教育的傾向,又要防止盲目加大文化基礎教育比重、削弱職業技能訓練,片面追求對口升學的做法。中等職業學校的文化基礎教育要更加註重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習能力和實驗能力的培養,保證必要的實驗和社會實踐環節。

八、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中等職業教育的特色在於使學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同時,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應與職業資格標准
相適應,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對於完成專業學習,且成績合格的學生頒發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地方、行業和學校要多渠道增加對實驗、實習設施和設備的經費投入,切實加強校內外實驗實習基地建設,努力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要完善實踐教學的基本標准和規范建設,切實加強實驗、實習、職業技能訓練等實踐性課程和教學環節,認真安排,從嚴要求,嚴格考核檢查,確保學生達到專業培養目標規定的要求。職業學校要實行產教結合,密切與企業的聯系,鼓勵學生深入生產實際,開展技術推廣和技術革新等創新和實踐活動,把教學活動與技術開發、推廣、應用和社會服務緊密結合起來。要認真執行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方針,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拓寬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社會經驗。要創造條件開設培養學生創業與經營能力方面的課程,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要表彰和獎勵具有創業精神和立業實績的優秀學生,鼓勵學生立業創業。

九、積極改進教學及考試考核方法和手段,推進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中等職業學校應積極採用適應經濟社會、科學技術和生產發展需要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教學媒體的有效組合,提高教學質
量和教學效果。要積極探索、總結和推行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激發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勇於實踐的能力。要改進考試考核方法,重視考核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有利於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等職業學校要積極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和手段,開發和使用符合教學需要的現代化教學媒體。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的教育教學信息網路化建設,積極發展現代遠程職業教育。

十、建設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

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職業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
為本位的觀念,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強師德建設,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要全面提高教師推進素質教育的水平,加強專業技能、實踐教學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培訓。要嚴格執行教師資格制度,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培養骨幹教師,提高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的比例,並注意吸收企業優秀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到中等職業學校任教,加快建設具有教師資格和專業技術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校要建立有效的培訓機制,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企事業單位進行頂崗工作或實習鍛煉,提高廣大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各類職業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激勵機制,對教學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給予獎勵。要加強對校長培訓,提高校長管理現代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水平。

十一、加強對教學改革工作的領導,重視教學研究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是擺在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校長和廣大教師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加強領導,建立符合市場經
濟需要的工作推動機制,制定政策和採取有力措施,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學制度,切實加強教學質量評估檢查,努力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行業部門應當組織力量,在人才需求分析、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專業建設與評估標准、教學內容和專業師資培訓方面發揮作用。

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教學研究機構,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人員,保證教研經費。要充分發揮研究機構在教學研究、教學管理、教學指導、教
育評價、師資培訓和組織開展教學改革實驗等方面的作用,使教研機構真正成為職業教育教學研究和教學業務指導中心。教學研究要從我國實際出發,把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解決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積極推廣教學改革成果。

學校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體。中等職業學校必須堅持以育人為中心,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管理,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實驗,重視教學基礎建設,
增加對教學工作的投入,為深化教學改革創造必要的條件。要充分調動和發揮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積極聘請經濟界、產業界專家參與學校的管理和建設,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有利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的機制。

Ⅹ 如何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

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引導社會各界逐步消除輕視職業教育的觀念,不斷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繼續深化勞動人事制度改革,改變勞動用工、人才選拔中重學歷輕技能的做法,逐步形成有利於職業教育發展和技能型人才成長的激勵機制;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 加強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實用人才培訓,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大力發展成人教育、繼續教育、社區教育,為在職人員、轉崗下崗人員、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社區居民等提供多種形式的教育和培訓,不斷拓展職業教育的渠道,增強職業教育的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