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職業學校發展合理化建議
對職業學校發展合理化建議 篇1
我來學校已經一年多了,對於咱們學校的辦學理念非常欣賞。但是應校領導要求,提幾點我的拙見。
一、硬體設施需更加完善
要想發展,要注重細節,因為細節決定成敗。我認為設施沒必要太前衛,只要是能用就足以。我校校址處於農村地段,老式的教室、特別是有的教室地板磚都碎了,有的教室水泥地面已經坑坑窪窪的,不能及時修補。 樓道里每逢下雨就漏雨,已經有兩年之久了。這樣的學習環境,怎能為學校帶來好的發展呢。辦公室里的電腦基本不能啟動,好多老師為了辦公,自帶筆記本。可是一辦公室里只有一根網線,遠不能滿足老師們辦公的需求。凡此種種,給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好,且有礙於學校的教育教學,直接影響對學生的有效培育。
二、教育教學管理需更細化
我校在這學期重視教育教學管理,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我認為只抓課上與實訓課的質量是不夠的。至少一個月一次正規的技能鑒定,才足以督促學生學習,給學生學習的動力。這樣課堂與實訓課的質量也會提升的。我校學生難管理,對學習沒興趣。但是他們對專業課還是很重視的,大部分同學都重視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我校的雙周達標計劃很好,可是測試由任課教師隨堂考,教師重視,學生不重視。理論業知識最好有試卷形式的試題,這樣學生和老師都會為測試結果這一目標而共同努力的。其他實訓類課程的作品及測試最好能留底,為學生建立測試檔案,這樣在學生中間就會自然地形成一種學習風氣。學生們一路收集自己的作品,享受成功的喜悅。真正讓每位學生享受成功。
三、對老生的管理比新生鬆懈
我校似乎形成了新生好管理,老生不好管理的現象。真正原因是什麼呢?我認為可能是新生來了,忙於新生的管理而放鬆了對老生的要求。這樣老生在新生面前似乎有了一些「特權」,雖然第一學期沒有表現出來,但是新生特別期待變成老生。我覺得對老生違反紀律的懲罰要比新生嚴厲,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風校紀。因此也方便了學校的整體管理。學校有了良好的風氣,發展便是很自然地事情了。
四、合理管理培訓學生會成員解放老師
學生會,是學生中處於領導的一個階層,需要品學兼優的學生骨幹,可是我校學生的水平不高。就需要我們的管理與培養。晚自習學生會查自習,做的很好,可是,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完成作業的時間呢。每班裡都有教師,由教師維持紀律,此時學生會的作用發揮的作用就不夠大,兩個晚自習都在教室外面逗留可以說是對學生學習時間的一種浪費,也會使學生會的成員變得懶散。我認為應給學生會成員留一間教室做值班室,晚自習查課之餘可以看書,寫作業,學習,也方便老師監督學生會成員的學習情況。學生會成員的素質上去了,管理學生的水平提升了,從而解放老師,讓老師有更多的時間研究專業知識,研究教學,研究學生管理。
五、提高師資素質
俗話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提高師資整體素質,培養「雙師型」教師勢在必行。一、根據市場需求新設專業的教師要及時引進;二、把本校現有部分教師送出去進修深造,以培養「雙師型」教師;三、讓所有的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可向外面請師傅傳授,也可以校內教師能者為師,互教互學,共同提高。通過以上措施,我校的師資素質定能產生質的飛躍。
六、收集各種事件的良好處理方案。
我校的學生難管理,突發事件很多,有的班主任年輕,教育管理經驗不足,遇到難管理的學生沒有辦法,無從下手,只能摸索前進,錯過了管理時機,不但不能把班級管理好,而且還為學校的安定團結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如果我們每次都把各種經驗積累成冊,供班主任借鑒相信我們會成熟的更快的。那麼,我校的發展也會更加和諧,更加平穩。
不知道這幾點意見合理不合理,是我的拙見。最後祝願我校越辦愈好,生源滾滾來。
對職業學校發展合理化建議 篇2
一、更新教育理念,適應市場經濟對多種人才的需求
1.加大職業教育重要性的.宣傳力度。各新聞媒體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要通過多種渠道宣傳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減少對普通高校及高考狀元的過度炒作,增加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內容,引導全社會樹立科學的人才觀、發展觀。
2.建立職業教育發展目標考核體系。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建立完善的國民教育體系的總體要求,把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盡快建立職業教育發展目標及任務的綜合考核與評價體系,將其作為對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的重要考核內容之一。?
二、建立市職業教育領導小組和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統一籌化職業教育。
領導小組要督促有關部門及縣區政府切實落實《實施意見》有關政策,把職業教育納入對主要領導政績考核目標之中。部門聯席會議應充分發揮協調作用,及時解決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保證市委、市政府決策落到實處。
三、切實增加經費投入,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保障
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督促《實施意見》中有關專項資金的落實,加大職教基礎能力建設投入,同時爭取國家、省級建設項目,以滿足職業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將「縣區財政也要增加職業教育的專項經費」的政策落到實處。
四、加大職業教育基礎建設的力度
1、注重實訓基地建設。盡快建立起適合學校專業設置和學校發展的較高水平的實訓基地。一方面政府要有計劃的重點投入,另一方面學校要積極與企業聯系,依託企業建設實訓基地。
2、加大設備添置投入。職業學校的發展,老專業的改造,新專業的發展,特別是適應市場需求的熱門專業、有吸引力的專業開發,都需要添置和更新設備。這些靠學校的力量是難以實現的,必需由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才能解決。
五、給職業學校增加編制,增強職業學校用人的靈活性。
對職業學校的編制進行了重新核定。職業學校所缺的專業課及實習指導教師由學校自主招聘。
六、強化就業准入,加強對企業勞動用工行為監管
大力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全面執行勞動就業准入制度。要堅決執行國家規定的「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政策。各用人單位要嚴格執行勞動就業准入制度,勞動保障部門要切實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加大對勞動就業准入制度實施情況的監察力度。對那些違反《招用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規定》,招用未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勞動者從事技術工種工作的用人單位,要按國家有關規定堅決予以相應的處罰。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法規,教育、勞動、經貿和工商等部門,要加大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通過強化執法監察工作,使廣大經營者了解就業准入制度的重要性,自覺規范企業用工行為,逐步在全社會形成有利於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七、重新核定各類職業學校的收費標准。
我市職業學校收費標准差別比較大,市應該出台一個統一的收費標准。
對職業學校發展合理化建議 篇3
一、校園文化的內涵及功能。
校園文化就是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在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並共同擁有的價值觀、信仰、態度、作風和行為准則。它主要是通過學校歷史、學校的形象標志、學校建築、內部機構設置、學校管理制度、管理行為、校風、教風、學校的各種活動儀式、師生關系、學校環境、辦學思想、管理觀念、員工的工作態度等表現出來。它是學校中比較復雜的隱性課程和管理對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與管理,可以提高校園文化的品位,強化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園文化在育人方面有著強大的功能。首先是德育功能。第一、有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優美的校園環境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學生在校園環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觸景生情,因美生愛,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學校,進而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高尚品德。第二、有利於規范學生的行為。健全的規章制度及健康的集體輿-論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規范作用。當學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規范及集體輿-論的要求時,他就會自我調節矯正。第三、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協作精神。校園文化建設是以學校集體為單位,注意學校的集體形象。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處理好個人和集體之間的關系,注意相互間的協作。第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中學生渴望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多彩的校園文化適應了中學生精神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避免了對學生人格塑造單一化的傾向。當今中小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是比較差的,而優美的校園環境、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培養學生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
其次是美育功能。愛美是人的天性,中小學生也不例外。中小學生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又存在著明顯的弱點:他們追求美,卻不善識別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內在美;不懂得美具有廣泛復雜而深刻的內涵。而優良的校園文化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及創造美的能力。校園環境的凈化、文明禮貌語言的使用、和諧人際關系的形成,均可誘導學生鑒賞美、追求美、創造美。
再次是實踐功能。隨著分配製度、就業制度、勞動用工制度、幹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學生將面臨著人才市場和優化勞動組合等種種考驗。這些考驗固然檢驗著高等教育的教育質量,但同時也對中小學校所代表的基礎教育提出了挑戰。因此,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樹立競爭意識,努力增強自己的競爭實力。以創建活動、達標活動、爭先創優活動及各種競賽活動為載體的校園文化對於中小學生樹立強烈的競爭意識、參與精神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它既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又使學生在爭創活動中受到鍛煉,提高競爭能力。
二、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
校園文化是學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載體。學校不僅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還是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陣地。建設高格調、高質量的校園文化,對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培育高素質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社會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設具有重大影響。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應當走在社會的前面,充分發揮其示範作用和輻射作用。
(二)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素質教育的內涵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校園自然環境的規劃與布局,建設有利於師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一項基礎建設,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現實需要。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欲知明日之社會,須看今日之校園」,簡約而深刻地指出了校園文化的重要作用,即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並直接推動著社會主流文化的生成和發展,對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重要的價值。
(三)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強調校本課程的開發。校本課程開發強調以學校為基礎開發課程,充分調查學校所在地區的需求,調查學生的需求和特徵,然後通過科學程序編制課程,這就使校本課程開發尊重學生、學校和社區的差異性,保證了課程-真正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適合本地區的經濟需要,適時順應社會需求。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潛在的課程,通常包括滲透在課程、教材、教學活動、班級氣氛、人際關系、校園文化和家庭、社會環境中的文化價值、態度、習慣、禮儀、信仰、偏見和禁忌等等,它對學校的廣大師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所以加強以校園文化為主題的校本課程開發,可以充分挖掘學校潛在的教育因素,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同時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校特色的形成。
隨著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校園文化建設越來越顯現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和重視,並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這對促進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就整體而言,還有相當一部分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存在著比較明顯的不足。在新的形勢下,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努力推進素質教育發展,對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極其突出的現實意義。
三、目前,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當前,從學生人文素質的現狀、學校常規管理的水平來看,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環節,大部分教師和個別學校領導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膚淺的層面上。主要表現為:
(一)是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組織領導,缺乏整體設計和綜合管理,普遍處於鬆散無序狀態。學校領導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不能自覺地建設和正確導向校園文化。
(二)是學校對社會文化缺乏積極有效地反愧篩選和導向、疏導,在學校當中「讀書無用論」、講享受、搞攀比、出入電子娛樂場所等非理性文化傾向成為時尚。
(三)學校中佔主要地位的是學生自發形成的通俗文化、淺層次文化,如校園童謠、流行歌曲,與學校教育對學生的要求和校園的主導文化有較大的距離,需要正確的引導,促進其層次的提高。
(四)是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藝術節等,活動的形式過於單調,不注重普及性,對學生缺乏應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是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積極性和潛能未充分的發揮出來,需要進一步開發。
(六)是教師文化素質不能適應校園文化建設的要求,特別是文化導向上的要求,教師隊伍自身的問題亟需解決,如進取講奉獻的風氣淡薄了,無心施教的現象近年來有所發展。
(七)校園建築、環境布置缺乏文化風格,有些學校校舍牆體脫落、校舍校貌陳舊零亂,綠化美化缺乏文化品位,發揮不了物質文化的教育功能。
對職業學校發展合理化建議 篇4
一、完善重點學科建設
華南農業大學植物學科點溯源於傳統的植物學專業和植物生理學專業。上世紀90年代後期,根據國家對二級學科目錄的調整,華南農業大學植物學專業和植物生理學專業合並,使植物學學科點從原來以傳統植物分類學為主要研究方向發展成為具有多研究方向的學科。重點學科對於學院的教學發展十分地重要,例如獸醫學院的預防獸醫學科就是通過發展一門重點學科來帶動更多的優秀學科。
二、加強建設專業
制定專業發展規劃是加強專業建設的依據,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加強專業建設、優化專業結構,是學院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因此林學院的優秀專業如園林專業繼續加強建設,其它專業也要努力建設,這些都十分地重要,學院應該加大專業基礎(經費投入教學條件建設)和師資力量的建設。
三、加強建設教學實習基地
建設實習基地作為高校促進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途徑,所以要加強對學生實習的教育指導。也就是要建立一支責任心強、業務精、作風好的指導教師隊伍,在實習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既要教育學生樹立吃苦精神和敬業精神,又要在業務上對他們進行有力的指導,同時還必須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
四、繼續豐富學生生活
學生工作生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要繼續完善團委學生會的工作。例如在今年四月份由林學院團委學生會舉辦的華南農業大學第五屆模擬導游競賽。知識型的競賽活動,可以倡導當代大學生健康時尚的生活,陶冶大學生的情操,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風采和相互學習交流的舞台。因此要加強學生組織建設,豐富學生生活。
五、舉辦更多的科技創新活動
能夠充分發揮科技、人才、教育和信息優勢。大學生科技活動重在可以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素質和創新意識,使大學生充分參與和體會科學研究的過程,加強學生在科技創新過程中原創意識與誠信意識的培養。此外,還需要加強組織機構建設,進一步加強學院在大學生科技活動中作用的發揮。
本人覺得一到三點的建議適用於學院,而第四和第五的觀點則學院和學校都需要去改善。希望以上建議能對學校、學院的發展起到作用。
2. 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建議1000字
一、 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意義
縱觀近代以來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史,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這就是:職業技術教育是勞動力生產和再生產的關鍵環節,是教育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對接的重要樞紐,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現代化的強大動力。因此,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一種長遠、積極的就業支持政策,有利於拓寬就業渠道和增加就業崗位,可以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實現勞動力資源的重新配置和調整,促進勞動者再就業,化解社會矛盾,意義十分重大。
二、 當前職業技術教育的現狀
20多年來,我國的職業技術教育事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已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初等、中等和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又有與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溝通的職業教育體系。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取得了較快的發展。2004年高等職業教育招生達到237萬人,占整個高校招生總量的53%,高職高專招生總量已經超過了本科。在這種形勢下,截止到2005年,全國具備頒發學歷資格的普通高職院校達到1078所。但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卻不容樂觀,自1999年以後高等教育招生人數的急劇增加,拉動了以升學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的發展。1998年全國普通高中招生數為359.6萬人, 2004年增長到821.5萬人,增幅達128.4%;而同期承擔技藝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數由519.5萬人增加到548.1萬人,增幅僅有5.5%,中等職業教育招生總數的比例由占高中階段的59.1%下降到40.0%。更令人擔心的是,在全國農村高
中階段教育中,接受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人數比例相差極大。並且,有資料顯示,我國現有技術工人7000萬人,其中高級技工只佔3.5%,即使是全國最大工業基地上海,高級技工的比例也不足7%,與發達國家高級技工佔40%的水平相比相差很遠。並且現有的技工大多年齡偏大,一部分青年工人的技術水平又達不到規定的標准。而在上億的農民工里,技術熟練的工人所佔的比例很低,有受過專門技術培訓的僅佔12.5%。
三、 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職業技術教育的現狀的來看,發展職業教育,培養技工人才是當務之急。但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短,起點低,再加上各級政府及教育工作者對職業教育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重視,從而造成我國職業教育仍存在很多問題。
(一)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
長期以來,受中國傳統「精英教育」的影響,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認為職業教育是低水平、低層次的教育,是上不了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學生迫不得已的選擇。在農村,農民對職業教育也沒有深入的認識和理解,他們還沒有真正形成依靠科技致富的意識,因此,不願把子女送入職業學校就讀,他們希望子女能夠考上大學,出人頭地,擺脫貧困。隨著高等教育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社會上出現了「普高熱」現象,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數不斷增加,而職業學校卻出現招生困難的態勢,特別是農村職業學校的生源更為短缺,即使招了一些學生,其生源的素質也是相對較差的,這直接影響到職業學校在社會上的聲譽。
(二)職業教育投入少,辦學條件差
目前,我國職業學校的經費短缺現象嚴重,國家財政預算內事業費只能基本保住人員經費,甚至有些學校連保工資都困難,更難以發展職業教育。由於辦學經費緊張,造成許多學校連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所需的最基礎的設施和設備都沒有。同時,由於經費緊張,不但教師沒有機會出去進修,而且連學生必要的實習也無法實現,而這一情況在農村職業學校中更加突出。在教育工作上,有些領導對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不能做到統籌兼顧、共同發展,甚至有的地方政府對農村職業教育不但不安全配套經費,而且連專項經費也很難保證。再由於部分職業學校教師的專業素質偏低,很難把先進的科技成果引入教學中,造成了職業學校開設的課程不能適應學生升學考試和就業的需要,這不但影響了職業技術人才
的培養和職業學校自身辦學的吸引力,而且也挫傷了廣大學生和家長的入讀信心。
(三)就業形勢嚴峻
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呈現大眾化的趨勢,大學畢業生數量迅速增長,同時,產業結構調整和國企改革,使企業向社會釋放了大量的多餘勞動力。據統計, 20世紀90年代後期失業人口已達1200萬,過剩的失業、待崗人群擠佔了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空間。現今畢業生就業難已經呈現出兩個向下的趨勢,一個是就業率降低,一個是起薪點降低。畢業生就業難折射出我國經濟發展中一個深層次的問題—「資源錯配」,即經濟資源在一些人為因素的作用下,違背了市場經濟的規律,片面流向重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而知識型服務業則處於低迷狀態。特別是2001年之後,在低利率、低匯率政策扶持下,重型產業加速發展,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中,近3/4來自重製造業。這種產業結構失衡反映在勞動力需求結構上,就是「白領」崗位需求相對不足,而對藍領型崗位卻有著旺盛的需求。因此,才會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大學生工資不如農民工等新的「腦體倒掛」現象。
(四)職業教育改革缺乏力度
目前,雖然職業學校都在不斷調整自己的辦學方向和專業設置,及時適應市場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但仍有相當多的學校辦學模式相對單一,專業結構不合理,缺少本校的辦學特色和活力。有的學校領導的職業教育觀念陳舊,不思變革,有的學校專業課程和教材內容不能較好地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教師的教學方法手段相對落後,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不強。再者,職業學校內部缺乏溝通,專業設置重復,資源不能共享,特別是農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與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相背離,培養出來的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差,沒有學到科技致富的真本領,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3. 當前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當前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是職業教育被社會普遍視為「末流教育」。當今社會上有一種普遍觀念,認為只有高考無望的學生才會去讀職業院校,學生及家長都不願選擇職業教育,往往把上職業學校視為無奈之舉。而在以製造業聞名的德國,學生中學畢業後,有30%選擇上大學,有50%選擇上職業學校。技工學校在德國受到了普遍尊重。
二是職業學校的上升通道狹窄。許多就讀職業學校的學生不是把學習技能放在第一位,而是把獲得文憑作為首要目的。學生一旦進入職業院校,絕大多數只能獲得中專、大專文憑,獲得本科以上文憑十分困難。職業教育學歷教育上升的通道狹窄。
三是職業發展空間受限。技工學校畢業生即使掌握了很好的技術,有突出的業務能力,也只能擔任技工、高級技工或技師、高級技師,職業發展的空間受限,無法像其他普通高校畢業生那樣獲得更多的上升空間和社會資源。
四是職校畢業生的工作待遇較低。職校畢業的技工雖然不愁找不到工作,但工作辛苦、工資待遇低、工作環境差。即使在江蘇這樣的經濟較發達地區,技工的工資一般只有2000~3000元。一些企業的高級工程師退休後的工資也相對較低。另外,現行的醫療、教育等公共資源傾向於收入高、地位高的人群,一般技工難以享受到相對均等的公共服務,這也導致職業教育無法興旺,技能型人才嚴重匱乏。
五是職業教育管理以及師資等存在「先天不足」。現行職業院校的主管部門有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交通運輸部等其他行業主管部門,既有國家級的,也有省級的,存在多頭管理、政出多門、標准不一的情況。教育部門在資源整合、招生規模、師資調配、專業設置等方面難以統籌。中職學校教師的編制緊缺,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匱乏,聘請兼職專業教師的渠道不暢。
六是職業教育培訓人才仍是「紙上談兵」。國家沒有出台有關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剛性配套政策,企業參與學校合作辦學的積極性不高,導致學校缺乏真實的工程環境,實訓效果差,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脫節,學生掌握的技能水平與企業的需求存在差距。
改革職業教育觀念和管理體制的建議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等政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也在全國12個區、市推廣「新型學徒制試點」。各省要抓住職業教育的發展機遇,改革職業教育觀念和管理體制,在「十三五」期間努力實現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型。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進一步重塑「人才觀」。《大國工匠》講述了8個工匠用「8雙勞動的手」締造的神話。大國工匠們對職業技能的完美呈現,是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極大鼓舞。要加強對職業教育的輿論引導,破除鄙視職業教育的偏見,引導家長把具有發展潛質的優秀學生放心地送進職業院校,讓社會各界給予職業教育更多的關注與支持,營造整個社會尊重勞動、尊重技能型人才的氛圍。
二是打通職業教育的管理通道。一方面,要理順體制。實現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應建立教育、發改、經信、財政、人社、稅務等相關部門參與的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職業教育的組織領導,統一專業名稱、公共基礎課程、職業技能標准、評價考核指導意見等,對招生計劃、專業設置等進行扎口管理。另一方面,將職業教育一直延伸到本科、研究生階段,為職業院校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業和職業發展空間。
三是加大對職業教育政策支持的力度。盡管國家針對職業教育發展制定了新的政策,將來還會不斷出台利好政策,但我國更應結合實際,在教師編制、經費投入、人才引進等方面優先考慮職業教育。另外,建議出台政策鼓勵民間資本通過投資、參股等形式參與實訓基地建設,共建產學研合作平台,興辦民辦職業教育。
四是讓職業院校與企業實現「無縫對接」。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要靠人才支撐,而人才成長離不開實踐鍛煉。建議通過稅收優惠、財政直補、購買服務等政策,從國家層面規范校企合作行為,鼓勵和引導企業與學校深度合作,接納職校學生的培訓和實習,構建校企合作的評價體系和長效機制,建立校企合作、職校生就業的「直通車」。
五是增強技工職業的吸引力。加強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切實改善畢業生的就業環境。規范技工職稱評定,放寬職稱評定的學歷等「硬指標」,重在考核技工的專業技能、敬業精神等。建立健全與市場相適應的技能型人才工資晉升體系。加大對優秀技能型人才的宣傳和表彰力度,不斷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經濟和社會待遇,努力促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4. 你對我段的職工教育工作有什麼建議
我的建議是:
1、每周例會不能缺少,多讓教師提出一些對學校工作的建議和問題
2、每周一升旗,學校的領導要做講話,注重在安全、文明、衛生、習慣等方面強調
3、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系,讓家長提出對學校工作的不足
4、積極開展課外活動,例如,跳大繩、踢毽、投籃、足球射門、拔河、遠足登山、課間舞蹈等等,重點培養學生的團結精神!
5、加強紀律管理,在教學樓內一定要做到不打鬧,輕聲走
6、班主任一定要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