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為教師,怎樣正確教育小孩
老師們對於學生都是非常負責任的,老師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里度過的,為學生們盡心盡力,如果學生有任何的問題,無論是在學校里還是在放學後都可以向老師請教問題,但是這些老師的精力也是非常有限的,他們將全部的精力都用來教育自己的學生,卻忽視了自家的小孩。但是孩子也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老師們也都愛自己的孩子,也重視孩子的教育。那麼作為教師該如何教育小孩呢?
2. 小學教師如何為兒童發展提供適合的教育
首先要更新人才培養觀念。作為教師,要樹立人人成才觀念,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樹立多樣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教師和家長都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理解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潛在的發展能力,人人都能成才。
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從幼兒開始要保護兒童的好奇心,逐漸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到中學階段逐漸形成自己的志向。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孩子到了十二三歲還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的話,做老師的就要為他擔憂,擔心他將來成為一個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平平庸庸的人。而我國當前卻缺乏這種教育思想,高中畢業報考大學時往往沒有自己的志願,只憑分數報志願。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擔憂嗎?
要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我主張必修課要降低程度,讓所有學生都能學懂學會,這樣有餘力的學生就可以選學他喜愛的學科,有的學生甚至可以跳級,提前畢業,有的可以到大學選學一些課程,這樣才能涌現出各種傑出創新人才。
要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積極性。教學要摒棄注入式,採用啟發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要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把時間還給學生,使他們有時間思考、有時間實踐、有時間鍛煉身體、有時間參加自己喜愛的科技或文藝活動。這樣我們的教育才生動活潑,我們的學生才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3. 一般家長都希望老師在哪方面幫助學生
最主要的是學業方面的指導,如果是班主任,家長還希望老師能多和自己的孩子交流,了解孩子,親近孩子,幫助孩子健康迅速地發展,多鼓勵孩子展現自我。
家長教育孩子方式:
1、第一類:專制型家教
這是最嚴厲的一種家教傾向類型,對孩子的控制度很高,接受度很低。家長會強加很多的規矩,希望孩子嚴格遵守,但是家長跟孩子之間開放性的對話非常少。家長很少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他們需要遵守那些規則。另外,這種類型的家長非常依賴於家長的專制,比如利用體罰的方式來讓孩子服從自己的命令。
2、第二類:權威型家教
權威型父母又被稱作民主型父母。這種類型被廣泛認為是最有效的,最有幫助的一種家教方式。這一類父母相比來說更加靈活,他們會對孩子有要求,有控制,但是他們同樣會接受孩子的想法並積極回應。他們會設置清晰的規則並且持續性地強化規則,而反過來,他們會去跟孩子解釋規則背後的意義。
3、第三類:放縱型家教
放縱型家教被認為是會傷害孩子的家教方式。這類的家長會積極回應孩子但是很少對孩子有要求。他們鼓勵孩子表達感情,卻很少對孩子對行為施以控制。這種方式,壞處大於好處。家長設置的規矩非常少,並且沒有持續性。
4、第四類:忽視型家教
這一類是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一種家教方式。家長較少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他們好像並不是很關心孩子。抑或是家長被自己的問題已經搞得暈頭轉向了,他們很難投入精力來表達他們對孩子的愛,並制定規則要求教育孩子。
家長教育與親職教育的區別:
「家長教育」的教育對象較之「親職教育」或「父母教育」更寬,將除父母之外的家長也包容了進來。這是由中國的特殊國情所決定的:在我國,撫育、教育孩子成長的並不僅僅限於父母。
從所涉及的內容看,「家長教育」較之「親職教育」或「父母教育」又相對狹窄。前者注重的是如何「教育」,而後者則兼顧「教育」與「養育」(亦即所謂「教養」)。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針對性更強,突出了家長究竟應當如何教育孩子這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可以使得教學內容更為集中而不至顯得龐雜、凌亂,從而收到更好的實效。
4. 作為老師該怎樣教育好每一位學生該怎樣得到家長的理解與支持
老師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有因材施教,要及時和家長溝通,不要吝嗇鼓勵。平時和學生多交流,如果發現有問題,就要及時和家長聯系,要注意語氣,和家長保持良好的關系有助於開展工作。
要一視同仁,公平公正對待每一個人。
校園時光是一個人最美的回憶,其中就有老師對學生的鼓勵。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經常鼓勵自己的學生,不要對差生吝嗇鼓勵。經常被表揚的學生,就會變得非常勇敢,只有老師掌握了教育方法,就會教育出優秀的學生。
想要得到家長的理解,就要付出真心。
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家長做朋友,要和家長做心貼心的交流。老師不是來向家長告狀的,而是要和家長一起幫助孩子成長,只有老師付出了真心,家長就會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家長督促孩子,老師幫助孩子,最終這個孩子就會進步。
5. 教師如何為兒童發展提供適合的教育
第一,充分了解個研究生學生,實施個性化教育
第二,有限挖掘教育資源,提供多樣化的教育
第三,以學生為主體,開展主體性教育
6. 教師該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最大的幸福莫過於父母能夠一直陪伴自己的成長,而對於父母來說,最大的幸福也不外乎是能夠陪伴孩子的成長。在所有的父母中,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應該可以算是比一般父母更幸福的父母了。為什麼這么說呢?我想原因有三:
首先,作為一個小學教師,可以在孩子上學以後,把孩子帶在身邊上學,這樣就可以比一般的父母多出六年陪伴孩子的時間,而孩子十二歲之前的這些年,正是一個孩子生命成長最為關鍵的時段,這樣的時期,有父母陪在身邊,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有利於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和教育,這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至關重要。
其散冊擾次,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備相應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需要對兒童的生命成長有充分認識和了解,需要較為全面豐富的知識,需要有豐厚的學養,這些對於教育自己的孩子來說,比一般的父母多了一些專業性,能夠讓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有針對性,更有實效性。
最後,做小學教師,可以假職業之公濟育兒之私,一方面參加各種各樣的專業學習和培訓,可以在提升自己專業能力的同時,也提升自己的育兒水平;另一方面,同在一個校園,可以隨時了解孩子的學習與表現,可以隨時跟孩子的老師溝通交流,這樣的便利能夠幫助我們全面細致地了解孩子的成長,與老師一起共同幫助孩子健姿旦康成長。這樣的便利不是一般的父母能夠擁有的。
可是,為什麼有這么好的便利條件,很多老師的孩子卻並不出色呢?這裡面的原因大概有如下三個:
一是教師的工作確實非常辛苦,各種繁雜瑣碎的工作消耗了很多的精力和耐心,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難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從而把負面的一面帶給家人,帶給孩子。
二是因為教師的身份,使很多教師對孩子抱有比較高的期望值,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比其他學生更優秀,這樣就容易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孩子稍有不如人的地方,自己就亂了方寸,不能理性對待。
三是跟孩子的老師一起共事,雖說可以隨時交流孩子的情況,畢竟還是有所顧忌,萬一處理不當還可能影響同事關系,再說也不能總是麻煩人家。如果孩子不那麼優秀,盡給老師惹麻煩,那就更不好意思了。
所有事物都有兩面性,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作為教師的父母,似乎很難利用好自己所擁有的便利條件,為孩子和自己創造幸福的人生。那麼,教師要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首先,從專業的角度去認識孩子。作為教師,接受過專業的學習,對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有比較系統的學習與了解,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可以運用專業的知識去充分認識他們,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從而更好地遵循他們的成長規律,順著他們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揚長避短,對他們進行教育和引導,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其次,以平常的心態去對待孩子。雖然說教師是專業人士,具備應該有的專業知識,但是畢竟教師的孩子也只是孩子,他們也像其他沖旦孩子一樣會貪玩,會調皮,會偷懶,也像其他孩子一樣會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會有粗心或松勁的時候,會有長處和短板,他們都不是神童,也不是無所不能的超人,所以不能隨意拔高對他們的要求,也不能要求他們必須全面發展,而要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他們的優缺點,去對待他們學習與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狀況。
最後,以普通人的身份去培養孩子。我們自己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不會因為選擇了做教師,我們的孩子就成為了不一樣的孩子,他們跟其他孩子沒有什麼不同,他們不應該承受我們給予他們的高期望,不應該成為我們夢想的傳承者,也不應該為了我們去承受本不該屬於他們的壓力,他們可以平凡,也可以平庸,只要能夠快樂幸福地生活,只要能夠活成他自己喜歡的樣子,我們都應該尊重他們。
所謂「揚長避短」,做教師的,如果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性,保持一顆平常心,保持一份面對孩子時的理性與客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長,那麼無論我們的孩子最終成就如何,他們都能幸福地成長,成為一個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