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父母如何提升自我的教育能力呢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用心平氣和的方式和孩子們溝通,這樣能夠讓孩子情緒平穩下來,得到很好的情緒控制效果。
因此我們一定要注重和孩子們友好的溝通交流方式,要像和朋友們一樣和他們相處,尊重和理解他們,這樣孩子們才會更願意接受我們的教育觀點,從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才。
我們作為父母,要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知識和水平,這樣才能夠讓教育的方式更恰當,自我提升可以注重做好以下幾方面:
1. 多注重日常閱讀
書是智慧的來源哪碧讓,你讀的書越多,你就會變得更加有智慧,經常讀書的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有廣度也有深度,更容易用睿智的方式恰當的解決問題,經常讀書在思慧讓考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更加獨立和理智,可以拓展我們的視野並增長我們的見李局識。
2.勇於承認自己的缺點
有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視、改正它,缺點與優點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前提是要正確的認識並踏踏實實地改正不足之處,每個人都有自己不足的方面,但重點是了解承認並且重視它們,用自己的行動和積極的心態去做出改變,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
3.做事情要有行動力
用行動體現你的主動和積極心態,證明你的能力和水平,富有積極自主的行動才能讓你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行動中不斷學習,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方法,積累和總結經驗,從而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
4.向佩服的人學習
你之所以佩服那個人,是因為他們擁有某種我們所沒有的優良品質,而這種優良品質正是我們所需要學習的方向,所以向自己佩服的人學習,這樣能夠不斷的有效提升自我的知識水平和能力,讓自己能夠成為更優秀的人才。
5.學會自我總結
讓自己徹底安靜下來,想想當天在為人處事方面是否有不妥之處,仔細反思自己的溝通方式是否存在不足的方面,懂得自省和總結,才能准確地發現自己的缺點,然後才能更好的完善和提升自己。
❷ 如何對自己進行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
通過自我認識培養自信的品質
自信,是指自己對自己有信心,自己相信自己的實力和潛力。 自信,需要科學地正確地認識自己。所謂正確認識自己是指如實的認識自己,全面地認識自己,發展地認識自己。 科學地正確地認識自己,一靠自己的實踐活動,通過親身的實踐,取得體驗;二靠別人的准確的評價,在別人正確的幫助下認識自己。
所以,自信是指建立在科學地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對自己產生的信心。 自信並不是人主觀地認為自己沒有缺點,而是相信自己能克服缺點,自己有克服缺點的能力; 自信也不是教條地認為人應該沒有缺點,而是相信自己即使有某些缺點,也不影響自己從整體上仍是優秀的,值得驕傲的。 自信並不是盲目地認為自己超過別人,而是不會因自己有某些缺陷而全面貶低自己,否定自己,失去前進的勇氣。自信的人相信自己有潛力,自信的人認為每一個人可以有自己不同於別人的特色,都可以找到自己恰當的位置。 因此,自信又是建立在對整個世界的科學的正確的認識而產生的對自身的一種信念。
通過自我要求培養自強的品質
自強就是有進取心,善於自己對自己提出要求,激勵自己,有一種奮發圖強,戰斗不息的精神。 自強是出自內心自願的要求,而不是教師、家長一廂情願從外部強加的; 自強,是在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基礎上,有目的,有打算,自己積極提出來的對自己的要求,而不是一時沖動的感情用事,更不是出於嫉妒的盲目攀比。 自強有不同的層次。一方面受到年齡條件的制約,一方面受到認識水平,尤其是價值觀的影響。因此,從動機到內容,可以將自強分出若乾等級,如為滿足生存需要,為滿足生理慾望的需要,為滿足情感的需要,為滿足虛榮心的需要,為滿足實現遠大理想的需要等不同層次的自強。
通過自我踐行培養自立的品質
自立就是勇於實踐,敢於負責,頑強地克服困難,扎扎實實地實現自己對自己的要求。 自立體現了務實的作風和做事的能力,而不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自立,需要自覺地做實實在在的工作,需要具有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基礎。 自立又是指一種獨立工作的能力和敢於負責的態度,而不是那種處處依賴別人,毫無創見,喜歡隨大流的心態。 自立是人生極其重要的品質。只有通過自我踐行才能產生自立的品質。自我踐行是四個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不去踐行,自我認識,自我要求都會成為紙上談兵。教師和家長要設法幫助學生完成由想到做這極其重要的一步,這一步看似簡單,卻是關繫到動機的遠大或渺小的實質性的一步,涉及到事情的成功和失敗的關鍵一步。
通過自我評價培養自尊的品質
自尊,就是自我尊重。究竟自己應該尊重自己什麼?自尊要有個標准,自尊的核心問題是評價標准,所以蘇聯心理學家科恩說:「自尊心就是個人的價值判斷」,自尊也就是自己要捍衛自己的價值追求標准。 自尊應該是體現了社會價值的一種自我價值追求,是指向深遠的人生目標的追求,而不是為了虛榮心,為了面子的膚淺的價值追求,更不是出於狹隘目的,尋求私利的價值追求的自尊。 著名的詹姆士公式是:自尊=成就/追求。 這個公式對於每一個人都是適用的,但是對於每一個人來說,真正的具體內容又可能是完全不一樣,原因就在於,對成就、對追求,每一個人的標准可能不一樣。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自尊表現又很不同。例如,有的人把為人類發展做貢獻,作為自己的追求;而有的人則把生活享受作為唯一的追求;甚至有的人把「面子」作為重要的追求。因此他們的自尊表現必然不同。雖然表現不同,但對每個人來說,因為它是人的最根本的追求,所以在重要性這一點上,又是完全一樣的。 應該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標准建立自尊,用正確的標准來評價自己的所做所為,用正確的價值追求,形成自己的強大的精神動力,准備用自己創造性的勞動,對人類做出貢獻,用這種方法提高自己的價值。 要使孩子具有既不向別人卑躬屈膝,又不容許別人歧視和侮辱自己,內心深處有一種超出物質利益的浩然氣節。
形成過程
自我教育是一個由四個環節組成的動態結構。一般的人都是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提出自我要求;在自我要求的目標引導下,不斷地通過實踐過程中的自我監督,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力爭達到一定預期效果;然後用自己認可的價值觀對自己進行評價,通過這一評價,形成對自己的新的認識。在這一新的基礎上,又開始了新的自我教育循環上升過程。
自我認識
正確認識自己並不容易,一個人能否正確認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怎樣認識自己,就會怎樣要求自己,就會按自己認定的角色去生活。 不過,人正確認識自己並不容易。比如,人對自己的長相的認識,就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為,人從生下來到死去,都不可能直接看到自己的臉,最多隻能隱約看到自己的鼻子尖,人對自己長相的認識是從水面、鏡子、照片和錄像間接認識的。但是照片上的形象是不是真和自己的長相一樣,還需要旁人的確證和自己的推斷,經過長期的實踐過程和思考分析,才能逐漸形成比較正確的穩定的認識。 一歲多的孩子,第一次照鏡子時,往往還不知道鏡子當中的形象就是自己,有的覺得好玩,伸手去摸,有的以為是另一個小孩在對他微笑,也有的甚至因為不知是何物而感到害怕。別人告訴他「鏡子當中那個孩子就是你」時,他還不十分相信,慢慢地通過他觀察鏡子中的媽媽和真實的媽媽是一樣的,才會逐漸通過推論,確認鏡中的形象就是自己。 小學生對自己的優缺點的認識就更不容易,開始也只是把成人的認識代替自己的認識,「媽媽說我吃飯吃得快」,「老師說我寫字寫得好」。把他人的認識變成自己的認識,同樣也要有一個反復統合的漫長過程。一方面,小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逐漸增加了對自己的認識。比如,在賽跑中如果他經常跑在別人前面,就會認識到自己在奔跑上有優勢;在搬運重物時,他能搬別人搬不動的東西時,他才會知道自己的力氣大……另一方面,小學生這時會得到來自各方面的他人評價(比如上一年級後,就會在家長評價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老師的評價)。這些評價,有時相同、相似,而有時又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這些來自親身實踐和多種的他人評價,尤其是互相矛盾的評價,將激發孩子思考,促使他不斷地比較、分析、推理和判斷,這是一個曲折、復雜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他將得到比較客觀的自我認識,但仍不能保證都是正確的。一般說自我認識是否正確,這要看自己的心理品質和周圍環境條件如何。當前,有些學生錯誤地認為自己笨,有的就是盲目地相信教師或家長對他錯誤評價的結果。可見認識自己並不容易。 內容 構成自身的一切都是自我認識的內容。 對最基礎的物質層面的認識:有對自己的機體的物理認識,如身高,體重,頭發長短,皮膚黑白; 對生理層面的認識:如胃口好壞,出汗多少,心跳快慢,體態胖瘦,身板強弱; 對機體活動力的認識:如力量大小,跑得快慢,跳得高低,扔得遠近…… 對心理層面的認識:如情緒的穩定和易變,記憶的長久和暫短,內向或外向,能力高低,氣質類型等等。 直到對社會文化層面的認識:如愛集體,關心他人的道德品質,理想,人生觀,價值觀,知識積累,愛好特長,行為習慣等等。 這些組成了人的自我認識,這一內容和西方心理學說的自我概念是一致的。據研究,4、5歲,10歲,青春期是自我概念發展最快的時期,這個時期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應該更加細致、謹慎,這點尤其應引起教育者的注意。 制約 自我認識的內容雖然很廣泛,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人,認識的深度能達到哪一個層面,總要受到兩方面的制約。一方面是作為客體的我,暴露和展示的程度如何。如沒有經過多種測試,不易發現自己的記憶能力如何;和別人交往極少的人,難以判斷自己的性格類型;另一方面,是作為主體的我,自身中樞神經系統發展成熟的程度如何。如幼兒自己尚不能了解自己的思維類型、氣質特點,這樣一些帶有抽象性質的品質,小學生也不可能去認識自己的人生追求。他們既不會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即使別人提出了,他們也無法去在這一層面上認識自己。 前提 正確自我認識是正確的自我教育的前提。因為有什麼樣的自我認識,就會推動自己怎樣行動;什麼樣的自我認識就會對自己提出相匹配的要求; 人的動力,來源於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間的矛盾。現實自我,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如果對自己認識不正確,自卑或自傲,都不能為自己的發展提供一個真實的客觀基礎。只有正確的自我認識,才能正確地提出對自己的要求,從而使自我教育能走上健康的道路。 有一個一年級小學生,在參加智力測試時,面對著一堆能組成馬的形象的紙片,她試都不試,用手一推,就說「我不會」,原因就是她處在一個教師和家長都經常貶低她的環境中,變得十分自卑。由於自卑,過低地估計自己,就放棄了一次鍛煉自己、了解自己的機會。而同時,另一個同齡的小學生,面對這一測試,立刻就說:「我能行」。接著就緊張地拼裝起來,其實,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她也沒有完成拼裝,但是她還是不願離去,邊裝邊說「我能行」。後一個學生雖然是超時完成任務,但他不僅得到了一次寶貴的鍛煉機會,更重要地是她再一次增強了自信心。
自我要求
自我要求是自我教育中的重要一環,但是,從筆者1996年在北京城區對中小學生自我教育能力進行的調查來看,在四個環節中,目前最薄弱的一環是自我要求,也就是說中小學生最能口頭說應該怎樣做(自我評價),也能知道自己做的如何(自我認識),但行動差(自我踐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最不想去做(自我要求)。 如果沒有自我要求,自我教育的這四個環節只能中斷。也不能出現螺旋式的上升。所以,目前要推動自我教育的進行,首先要關注的是自我要求這一環。 形成動機 恩格斯說過:「就個別人說,他的行動的一切動力,都一定通過他的頭腦,一定要轉變為他的願望的動機,才能使他行動起來。」要進行自我教育活動,自己提出對自己進行自我教育的要求是最關鍵的一環。一個覺得自己已經十分完美的學生,和一個自認為無可救葯的學生,同樣都不會真正進行自我教育,因為他們雖然對自己的看法截然不同,但內在的本質是相同的,即都是來自錯誤的自我認識,所以兩種看似相反的看法,導致的卻是相同的結果,那就是都沒有自我教育的願望和動機。 提出目標 人類和動物不同,在行動前,在頭腦中就會出現超前的表象,在這里就是指自我教育的目標、藍圖、遠景的建立。要建立一個理想的比較符合實際的目標、藍圖、遠景,需要對自己的現狀,對自己的能力和對自己的需要進行綜合的把握。 比如,一個中學生在班上感到被大家冷落了,他的心情很不好,這時他必須首先對自己的「需要」究竟是什麼,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他其實需要的是「別人對他的尊重」,是一種自尊的需要;其次,他還需要對被冷落的現狀有一個實事求是的分析,究竟是因為自己的多疑,或是旁人的驕傲自大,還是自己本身的缺點造成的;然後再對自己解決這一問題的能力有一個正確的估計。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對自己設置一個恰當的目標:是在班上搗亂引起別人的重視;還是用金錢去收買人心;還是用自己的優良行為去贏得大家信任;甚至,也許有的同學僅僅需要的是解除自己的多疑,就能改變局面,從而滿足了自己自尊的需要。 安排計劃 安排計劃是自我教育實踐過程的超前表象,它包括行動的方案、步驟、過程管理、方法和措施等內容。這是為了達到目標對實踐過程的一種預設。 對於中小學生來說,這些可能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又是非有不可的。如果沒有這一步扎實的安排,自我教育就有可能落空。因為自我教育是一種需要自己親自把握的實踐活動。而中小學生自身就存在著不善於全面規劃,不善於細致籌備的弱點,而他們面對的客觀情況往往又是千變萬化的過程。這種矛盾如何解決?實踐經驗證明,如果既有長規劃,又有短安排,長遠的目標能從根本上引導著學生,近期的具體目標,則能保證著計劃逐步實現,就有可能使學生的自我教育不斷取得階段效果,增強繼續前進的信心。
自我踐行
自我踐行是自我教育四個環節中最關鍵的一環,沒有這一環,自我教育只能是空中樓閣。我國歷代知識分子雖然崇尚自我修養,但是很多人不僅脫離實際,更是脫離群眾,因此往往把自我修養變成了一種遠離現實生活的「閉門思過」,而且還進一步養成了在面對客觀世界時,「述而不做」,「坐而論道」的陋習,這些也間接影響了孩子。這點在當前尤其要加以注意,不邁出實踐這一步,自我教育永遠是一句空話。 自我監督 強烈的自我教育的動機,美好的自我教育的目標和周密的自我教育的計劃,都要在實實在在的實踐中接受考驗,取得發展。「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標准」在自我教育的過程中也同樣適用,只不過顯得更加復雜。因為這一過程不但有來自外部的影響,(如隔壁電視機傳來生動節目的聲音,做完作業的同學來邀請一起踢足球等等因素)也有來自內部的干擾(如自己的懶散習慣,遇到了總也解不開的難題就心裡發怵等等),都會干擾計劃的實行。所以,要不斷地對自我踐行過程進行監督,對出現的情況加以判斷,看看哪些和原來預想的設計有了出入,出了偏差,分析一下造成的原因是哪些,准備如何解決…… 低齡孩子自我監督更是困難,他們的注意和思維多是向外,他們往往只是看到別人在違犯紀律,而發現不了自己也同樣在違犯紀律。為了幫助他們,有的教師或家長不但要採取必要的暗示等方法進行提醒,有時還要教會他們在腦海中形成對自己的表象,以此來監督自己(如建議他們設想自己飛到了天上,往下看看自己在怎樣做作業的景象)。 自我控制 通過自我監督發現了問題,有些是屬於外界並沒有什麼干擾,是自己主觀上就沒有付出努力,自己放鬆了要求,對於這種自身的壞習慣,只能是用自己的意志力來解決了。當然,毅力只能來自正確的目的,所以,自我控制是和學生的理想、追求緊密相聯的。 另一種情況是外界干擾引起了自己的心理沖突,不能把要做的事堅持下去(如隔壁電視聲的引誘),這就要善於重新喚起心中的美好目標,再次強化對自己的要求,如有的同學就在自己的書桌上擺放能激勵自己的格言、警句。這些做法,只要是同學出於自願,往往效果比較好。 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這一次一次的自我監督的過程中意志得到鍛煉,初步得到了成功的體驗,就會提高自信心,使自強的願望不斷得到升華。 自我調節 自我教育的過程和任何事情一樣,遇到的現實情況往往與預期的不同,這就需要善於及時進行自我調節。 在調節的問題上,學生常常出現兩種極端表現:一種是固執地絲毫不考慮調節,誤以為這是自己意志堅定的最佳表現。過去是世世代代都有「不發明永動機,誓不罷休」的可憐人,當代也有成千上萬個「不當上文學家,死不瞑目」的糊塗人,當他們的「作品」被一麻袋一麻袋地送往造紙廠時,也從不思考自己當文學家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是否具備,仍然是咬緊牙關,一篇篇地寫下去。而另一種人,則是過於輕率地頻繁地進行著調節。他在自我踐行過程中,客觀稍有障礙,主觀稍有困難,就重打鼓另開張,用自我調節的借口來原諒自己意志力薄弱的致命弱點。 一般情況下,最好是強調「再堅持一下」,因為事物在發生質變前,往往是最困難的時期,「黎明前的一刻是最黑暗的」,許多勝利是產生在「再堅持一下之中」。對於培養心理品質來說,不戰而退,就不如拚搏一下,即使不能全部成功,也能取得些經驗和教訓。當然,當情況已經十分明顯,繼續幹下去肯定毫無效果時,就要勇於及時自我調整,這從另一角度說,激流勇退,撞南牆肯回頭,也是一種對意志的鍛煉。
自我評價
如果把自我教育過程比作一個螺旋上升的鏈條,那麼自我評價就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環。這一環將決定自我教育過程在進入下一周期時,駛入哪一個軌道。 雷鋒的戰友喬安山,熱心助人,將一位被別人撞倒的老人送進醫院後,竟被老人及其家屬誣陷,把肇事者的帽子強加給喬安山。這時喬安山必然會對自己的行為有個自我評價,如果認為「救人反被誣」,「好心不得好報」,從事情的全部過程看,看來是由於自己不了解當前社會現實,做了一件傻事,這樣的評價結果,肯定會下決心今後再也不做這樣的傻事了;而喬安山卻是堅定地用高尚的共產主義思想來評價這件事,寧肯自己受委屈,今後還要堅持這樣做,他認為這樣做是一種社會進步的需要。可見,自我評價必將影響著自我教育的方向。
❸ 如何教育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時間。有良好的時間觀念,明確時間。可以在手機上設定學習時間。
2.計劃。合理安排學習計劃。
3.執行。有良好的執行力,執行安排好的計劃。
4.培養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要認清哪些是學習的重點,哪些不是重點,這樣才能使自己更主動芹激祥去學習或者接受學習鉛辯。
5.分清自己喜歡什麼,如果是在小學,中學要針對自己的弱項要積極學習,自己喜歡的要堅持學習;如果是大學或者社會,要在自己喜歡的方向更快速發展。
6.多和本科目的學習優秀者交流,和他們學習經驗,這樣自然而然自己就在本科目上也有優勢了。
7.分級制定目標,當完成一個小目標的時候,人就會有一種滿足感,從而更有興趣去接著學習。當然目標要合理,要根據個人現階段的學習狀況來制定。
8.多和老師交流,不要怕老師,多和老師分享你的想法,老師會根據你個人的狀況來給你一個合理的建議。因材施教是現在的教育的一個方向,如果老師不了解學生就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所以,建議多和老師交流。
9.重視預習和復習,多總結學習經嫌搏驗和方法。
❹ 大學生應該如何加強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指個人主動提出道德修養目標,並以實際行動努力完善或培養自己人格品質的過程。它是個人品德修養的自覺能動性的表現,是在自我評價能力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終目的,是實現培養人才的有效手段。而在校大學生的自我教育,是指在校大學生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而自覺進行的思想轉化和行為控制活動,是實現自我發展目標而進行的自我培養活動,也是在校大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盡快成才的必要條件。蘇聯現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可以說,一切教育都包括了教育者的施教與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這兩者是不可分割的。而個體的自我教育是各種教育發揮作用的基礎。在校大學生應明確加強自我教育的重要現實意義。在人類自我意識不斷成長和社會民主意識日益增強的今天,在校大學生要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就更應該加強自我教育。確立遠大的社會理想和積極的主體參與意識,是人生非常有價值的選擇。但由於在校大學生的社會閱歷不深,人生經驗不足,尚未形成相對穩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而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就會在思想上產生某種程度的盲目性和迷惑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在校大學生要通過自我教育,來明確自己的思想政治目標進而來實現。當前,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在校大學生只有不斷增強自我教育能力,才能在畢業後正確認識社會,正視現實,走出狹小的「自我」圈子,進而更好地服務社會,報效祖國。在校大學生應知曉進行自我教育的方式方法。首先,在校大學生應學會自我監督,它在自我教育中佔有特殊的地位。自我監督以自尊心、榮譽感、責任感為基礎,主要通過主體的自我剖析、反思、內省來檢點自己的行為。只有成為一個有高度自尊心、榮譽感、責任感的人,才能做到不但監督自己表現出來的外部行為,而且還監督自己的思想動機、思想方式。不僅在眾目睽睽之下謹慎行事,而且在獨處之時也恪守道德要求,不做任何對不起良心、對不起公眾的事。其次,在校大學生應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它是「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幹、做貢獻」的重要途徑。在校大學生大多缺乏社會實踐,缺少對社會的深入了解和真實體驗,因此非常有必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最後,在校大學生應重視日常實踐活動。在校大學生應意識到:崇高的理想要靠平凡的事業去實現,高尚的道德要在日常的行為中去培養,淵博的知識要靠孜孜不倦的勤奮去積累,嚴明的紀律要在日常生活中去鍛煉。總之,在校大學生只有不斷加強自我教育,才能盡快地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
❺ 對於女兒而言,家長怎樣教育才能讓她有更好的自己
第一教育:身體底線
作為父母,你必須警告你的女兒:不要為了任何事情出賣或者傷害自己的身體。
俗話說「身體受到影響的父母」。尤其是當今社會,誘惑太多,很難適當控制自己。作為父母,要注意從小教育女兒,不要為了任何誘惑出賣自己的身體。
第四教育:有錢很重要。許多女孩總是喜歡買一些便宜的衣服。有些女生即使手裡有錢,也不願意多花錢買衣服。他們可能願意買幾十塊錢。其實這種情況下,還是買一兩件能體現氣質,價格相對較高的衣服比較好。為什麼錢這么節儉?這和從小父母的教育有關。父母和孩子哭窮,原本是為了刺激孩子,希望孩子能好好學習,但這讓他們從小養成了節儉的習慣。不是節儉不好,而是這樣長大的孩子目光短淺,自卑。就算你是手裡有錢長大的,也總是捨不得花。所以,父母一定不能在孩子面前哭窮,尤其是女孩子。他們應該努力創造條件豐富自己,買一些質地好的漂亮衣服。我相信每個家長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