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學生應該如何加強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指個人主動提出道德修養目標,並以實際行動努力完善或培養自己人格品質的過程。它是個人品德修養的自覺能動性的表現,是在自我評價能力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終目的,是實現培養人才的有效手段。而在校大學生的自我教育,是指在校大學生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而自覺進行的思想轉化和行為控制活動,是實現自我發展目標而進行的自我培養活動,也是在校大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盡快成才的必要條件。蘇聯現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可以說,一切教育都包括了教育者的施教與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這兩者是不可分割的。而個體的自我教育是各種教育發揮作用的基礎。在校大學生應明確加強自我教育的重要現實意義。在人類自我意識不斷成長和社會民主意識日益增強的今天,在校大學生要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就更應該加強自我教育。確立遠大的社會理想和積極的主體參與意識,是人生非常有價值的選擇。但由於在校大學生的社會閱歷不深,人生經驗不足,尚未形成相對穩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而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就會在思想上產生某種程度的盲目性和迷惑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在校大學生要通過自我教育,來明確自己的思想政治目標進而來實現。當前,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在校大學生只有不斷增強自我教育能力,才能在畢業後正確認識社會,正視現實,走出狹小的「自我」圈子,進而更好地服務社會,報效祖國。在校大學生應知曉進行自我教育的方式方法。首先,在校大學生應學會自我監督,它在自我教育中佔有特殊的地位。自我監督以自尊心、榮譽感、責任感為基礎,主要通過主體的自我剖析、反思、內省來檢點自己的行為。只有成為一個有高度自尊心、榮譽感、責任感的人,才能做到不但監督自己表現出來的外部行為,而且還監督自己的思想動機、思想方式。不僅在眾目睽睽之下謹慎行事,而且在獨處之時也恪守道德要求,不做任何對不起良心、對不起公眾的事。其次,在校大學生應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它是「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幹、做貢獻」的重要途徑。在校大學生大多缺乏社會實踐,缺少對社會的深入了解和真實體驗,因此非常有必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最後,在校大學生應重視日常實踐活動。在校大學生應意識到:崇高的理想要靠平凡的事業去實現,高尚的道德要在日常的行為中去培養,淵博的知識要靠孜孜不倦的勤奮去積累,嚴明的紀律要在日常生活中去鍛煉。總之,在校大學生只有不斷加強自我教育,才能盡快地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
2. 如何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學生,也叫學子;一般指正在學校、學堂或其他學習地方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機構或工作單位(如醫院、研究所)學習的人也稱學生,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如何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1
法國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爾於 1972 年向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長遞交的一份研究報告《學會生存》。 這份報告的面世,引起了各國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報告中指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 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 這種個人同他自己關系的根本改變, 是今後幾十年科學與技術革命中教育所面臨的最困難的一個問題。 可見,自我教育亟待進行,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言而喻。
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自我認識是自我教育的基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對自己的行為有著很重要的調節作用。正處於生長發育關鍵事情的學生,對外界和自身的認識還不成熟。 他們很在乎身邊人尤其是教師的評價,這對他們認識自我有很大的暗示作用。怎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我?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的能力、性格、愛好、理想等。 其次要引導學生對社會自我、 集體自我的把握和認同。
作為教育者,教師要告訴學生,首先要遵守社會與集體的規則。二是同時又要鼓勵學生保持自己的個性,帶著個性融入社會,既能與他人打成一片,具有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又不能人雲亦雲,喪失自己的個性和主見。 三是防止兩個極端:高估自己或貶低自己。 人們容易高估自己,因為都喜歡放大自己的優點,縮小別人的優點,容易低估自己,盲目自大。 因此,需要別人的提醒,時刻要保持冷靜。而低估自己,則是覺得自己處處低人一等, 自卑心理很重,也會讓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淵。
二、引導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
學生要進行自我教育,要做自己生命航船的主人,光有認識,有熱情是不夠的,要把這一認識和熱情變成一點一滴的行動,這就需要學生要有明確的自我教育目標。如何制定教育目標很重要,引導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讓目標看得見、夠得著,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進步的喜悅。完成了這個目標,再確定下一個目標, 使學生在實踐中看到自己行為的效果,強化了自我教育。 於是,開學初,我利用班會時間,指導學生制定這一學期的自我教育目標,並幫助學生把理想目標細化,使之從小事做起,切實可行、逐步提高。通過教育目標制定的這種方式來加強教育針對性。
三、鼓勵學生自我管理
一個班級或一個學校, 只有把所有的人集中起來,作為一個整體,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同樣,對於每個學生,實行全員的自我管理,學生的潛力才能得到發揮,自我個性、活力和綜合素質才能得到提高。作為教師,不論在何時, 我們都要認識到學生在班集體中的地位、權利和義務,讓每個學生享受到班級集體的榮譽、感受到班級集體的責任,才能喚起學生的使命感、義務感,每個人的自我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班集體就能成為學生自我教育、嘗試成功的精神樂園。 因此,在日常班級事務中,通過讓每個學生都參與班級管理,讓每個學生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 真正做到關心集體、關心他人、關心自己,促進學生獨立自主的發展。
(一 )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 ,提高學生的自治能力
教育是要將"捕魚"的本領傳授給學生,不是直接將"魚"給他們,即通常所說的"授之漁",而不是"授之魚"。每學期初,教師根據各自學校的工作計劃、班級管理目標的要求,有意識地讓學生去自我討論、集思廣益,要求每人提出適合自己的年齡、 愛好特點的主題隊會,教師匯總後,組織學生討論後,認真確定好每一學期的主題班、隊會計劃,並選好主持人,做到人人參與。 從制定到實施,每個步驟都有學生的全員參與。 班隊活動既成為了學生自主教育、自我管理、展示個性、嘗試成功的樂園, 又培養了學生的自治能力、 組織能力、適用能力,對班集體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二)建立競爭機制,讓每個學生得到發展
經常參與各種競爭, 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促進其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上進心以及抵抗挫折和失敗的能力, 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因此,要在班級中建立競爭機制,營造競爭氣氛。如經常採取男同學與女同學比,小組與小組比,同桌與同桌比,班幹部之間比等形式,鼓勵競爭,引入競爭,用"比"促"競"。還用評選"小畫家""數學家""故事大王"等方法,促進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 並帶動其他方面全面發展。 每個學期,教師針對這些方式,建立比較好的評比方法, 使之成為一種穩定的機制,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進行競爭,使學生在競爭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促使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不拘一格,靈活多變地激勵學生參與競爭。比如,班級出手抄報的時候,如果願意參加的人太多,可把他們分組,讓他們自己分別去找資料、排版面,公平競爭。 他們向教師提供方案後,老師讓設計最好的小組去出手抄報,通過班級內部的競爭, 使班級的手抄報質量得到提高, 在與其他班級的競爭中更有可能獲得勝利,進一步激發他們勇於競爭,敢於表現自我的能力。通過競爭機制,在班級中形成了一種互相監督、互相幫助、你追我趕的氛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和諧、生動活潑的發展。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 "一個人要不斷完善自我、 實現自己一生的價值,就要把握自己,做好自己的事。 只有通過積極引導學生的自我教育, 才能培養出適合現代社會的有責任感、有理想、有抱負的新型人才。 我們對學生引導得法、得當,必將產生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不僅如此,還將對學生的終身自我教育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桂林灕江出版社,2005(5).
[2]劉國正主編.葉聖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如何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2
一、教育中的非教育現象
開篇蘇霍姆林斯基就提到我們對學生個性的重視還不夠。
教育學,無論就教育的理論或者教育的實踐來說,都還沒有對人的個性——對他的創造性力量和能力的培養,對理想、興趣和愛好的形成,給予足夠的重視。
不能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就不能尊重每一個人,就不能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樣子去成長、發展。創造力、理想、興趣、愛好等等,都不會顧及到。
在校園中,我們總是把學生當作集體中的一員來看的,學生只是班級中的一個,是班級的代表或縮影,而並不他本人自己。
我們往往看不到學生自身的需求,只是按照集體教育的要求去塑造,而不是讓學生成為他自己。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青少年時期是學生自我形成的重要時期,而這個時期的教育,則將會影響他的一生。
這時期的教育更重要的就是自我教育。
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個性在智力方面、道德方面和社會思想方面自我形成的年齡期。在這個年齡期,學生的正常的精神發展,取決於他在活動的各個領域和在集體的關系中,在智力生活和勞動中,在道德信念的形成中,其自我形成的過程進行得究竟是否深刻。一個少年,只有當他學會了不僅仔細地研究周圍世界,而且仔細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時候;只有當他不僅努力認識周圍的事物和現象,而且努力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的時候;只有當他的精神力量用來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完善的時候,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這里說的就是學生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領域里的自我教育。
青少年時期的教育不僅要注重讓他學習知識,認識周圍的世界,更要讓他走進自己的內心,關注自己的成長,樹立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的信念,進行自我教育。
為什麼我們的.教育往往效果欠佳?
原因是,只是把學生當作是一個個被教育者,沒有把學生自身的教育力量激發出來。
當學生進入青少年時期,我們卻仍舊按照年幼兒童的要求一樣來教育他,把他們當作被教育的對象來看待,忽視了學生的自我教育力量。
一個人直到17、18歲,還只是感到自己是個受教育者,只是有人在教育他,而他並不教育任何人,也不教育自己,因為他並沒有在與別人的多重關系中來造就自己。
這是我們教育往往費力卻不討好的原因所在。
我們苦口婆心地給學生講各種自認為很重要的生活知識、人生道理,灌輸一些科學真理和道德准則到學生頭腦中,但我們只做了頭腦的教育,卻沒有做到入心的教育。
要知道,道德准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去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
一番道理只有經過學生的內心,被學生所接受,並成為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行動、感受時,才能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成為自我成長的有益力量。
蘇霍姆林斯基說:
要一個人考慮自己的前途,就應當讓他在自我教育方面實際地做一點事情,讓他通過某一件事情去考驗和嘗試自己的力量,去鍛煉自己。
為了要解放創造力,把學習的自由還給學生,陶行知早在幾十年前就提出了「六個解放」:
(一)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們能想。層層束縛兒童創造力的裹頭巾必須撕下來。
(二)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能幹。
(三)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他們能看,不戴上有色眼睛,使眼睛能看事實。
(四)解放兒童的嘴,使他們能談,特別要有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
(五)解放兒童的空間,不要把兒童關在籠中,使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去擴大認識的眼界,取得豐富的學問。
(六)解放兒童的時間,不把他們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他們。
要給他們一些空間、時間消化學問,並且學一點他們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干一點他們高興乾的事情,決不能把兒童的全部時間占據,使兒童失去學習人生的機會,養成無意創造的傾向。創造的兒童教育,首先要為兒童爭取時間的解放。
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獨立地做一點事情,通過一些事情考驗和嘗試自己的力量,鍛煉自己,哪怕失敗了也是自己的成長經驗,也為會對自己今後的成長提供寶貴的借鑒。
老師如果不相信學生的自我教育力量,不能解放學生的手腳,不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做事,體驗過程,經歷錯誤,這對於成長是無益的。
勞動可以給學生一定的自我教育機會。
但我們的勞動,對學生而言,往往只是一種義務而已。
智育也可能給學生一定的教育。但我們的智育往往只是面對學生的抽象的思想,沒有針對學生的具體特點。
活動也變成了布置下來的任務。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
如果少年們在人與人的關系中並沒有教育自己,沒有感到把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貢獻給別人就會使自己變得更加高尚,那麼這種關系就會使他們感到枯燥乏味。
在活動中,沒有教育影響的作用,活動的自我教育價值,也很難體現出來。
怎樣才能讓活動發揮自我教育的力量呢?
我堅決相信,讓少年去當低年級同學的教育者,是道德教育中最復雜、最不容易而又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嚴格地說,自我教育就是從這里開始的:讓一個人去關心另一個人,力求看到自己身上的好的東西在另一個人的身上表現出來。
利用學生之間的交往,讓同學年齡段的學生之間相互影響,讓學生在關心別人的同時,看到自己的真善美的力量,看到自身改變他人、改變自己的力量,就會讓自我教育的作用顯現並放大出來。
3. 教師如何提高自身基本素質
教師的教育素質直接顫畢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因為學生所學的大部分知識都是從教師那裡直接獲得的,所以我們的老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質。下面是我給大家搜集整理的教師如何提高自身基本素質文章內容。
教師提高自身基本素質的方法:樹立科研意識
以往教師過多地關注課堂教學、學生管理、成績分析、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卻忽視了教育科學研究,沒有真正理解“教育科研興教”的重大意義。作為教師要懂得“教育要發展,科研必先行”的道理,懂得教育科學研究要立足於教育實踐,科研成果要引導教育實踐,不斷增強科研興教的意識,主動在教育科學研究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教師緊密結合學校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選擇課題,開展研究,探討規律,創造性地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增強革新意識,敢於嘗試,樂於探究合理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和規避不足之處,扎扎實實的打造自己的教學特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教師提高自身基本素質的方法:更新教育方法
教師要解放我們的學生,首要的是先解放教師自己,去陳出新,轉變認識,以適應當前教育教學改革需要。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想由原來的“一桶水”逐漸轉變成源源不斷的“活水”,這需要每位教師在正確把握教與學的關系,做到兩者並重,在教中學,在學中教,實現教學相長。教師特別是要摒棄舊的教學觀念,努力充當學生自主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教師充當幫助和引導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完善學習方法;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種和諧、平等、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氣氛;教師要習慣於和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與學生一道去尋找真理。教師角色的改變,需要教師的信心和勇氣,去承擔新的教育改革,只有這樣,教育教學改革才能大踏步地前進。
教師提高自身基本素質的方法:積極參加教研活動
在以往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數是靠個體的力賀洞臘量解禪滑決課堂教學的所有問題。而當前的教育形式是倡導“師師合作”。教師需要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范圍內,以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教學研究與實踐,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只有教師集體智慧得到發揮作用的時候,學生的綜合能力才能順勢提高。因此,教師要積極參加集體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並要毫無保留地將教學實踐中所得的經驗在教研中交流、研討,並獲得共識,實現資源共享,這樣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才有更高層次的提高。
教師提高自身基本素質的方法:搭建互動平台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教學相長的互動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性差異,滿足不同的需要,主動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讓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學會自主學習,互相合作、探究學習,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成長、富有個性的成長,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實踐和嘗試,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研究、反思,這樣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