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如何教育1歲半寶寶
擴展閱讀
社會心理知識點大全 2025-01-26 08:24:18
四川華圖教育有多少教師 2025-01-26 08:23:38

如何教育1歲半寶寶

發布時間: 2023-11-01 04:32:04

Ⅰ 一歲多的小寶寶,該怎麼引導教育呢

個人認為一歲多的小寶寶,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引導教育:

1. 一歲多的小寶寶,正是處在 探索 發現新奇事物的旺盛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小寶寶,由於已經學會走路,又對周圍的一切都很好奇,因此不管是什麼東西,都喜歡拿來玩。不僅喜歡用小手玩,還喜歡用嘴咬。這時候就需要大人去引導教育,什麼東西可以玩,該怎麼玩;什麼東西不可以玩,又是為什麼?

譬如:小玻璃球,可以玩,但得告訴寶寶該怎麼玩?我們可以陪寶寶一起玩,可以教寶寶把玻璃球放在地上滾;也可以用紙板搭個有坡度的架子當做公路,把玻璃球當車子在上面開;還可以把玻璃球一粒一粒排成不同形狀等。如果發現寶寶把玻璃球放嘴裡的話,我們就要立即讓寶寶吐出來,還得告訴他(她),玻璃球是玩具,不是食物,是不可以放嘴裡的。

水果刀,不可以玩,要第一時間制止。告訴寶寶,刀子是危險物品,不是玩具,不能玩,危險!

2. 一歲多的小寶寶,也是學習各項技能的活躍時期!每天除了吃和睡,就是玩,精力旺盛,從玩耍中去學習各項技能——爬、跑、跳、丟、砸、撕,扣……

由於才學會走路,還不太穩,但又喜歡跑、喜歡跳、喜歡爬高,還喜歡走崎嶇不平的路;丟東西砸東西,撕東西扣東西什麼都來。這時我們除了時刻跟著他們保護他們,也需要我們去引導教育。譬如:跑只能在平坦寬敞的地方;多高的地方才能往下跳;爬高也只能是大人在旁邊保護時且是可以爬的地方才能爬。

什麼東西可以丟可以砸可以撕可以扣……?什麼東西不可以丟、砸、撕、扣……?譬如:球類可以丟砸,但不可以對著人和家電及玻璃製品丟砸;紙張可以撕,但不可以撕書本,只能撕大人不用的廢紙;積木玩具可以扣,但不可以扣扦座的孔,有電,危險!

3. 一歲多的小寶寶,更是培養好習慣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的寶寶,盡量不要給寶寶看電視玩手機。天氣好,應該盡量上下午都帶寶寶去外面找同齡的小朋友玩,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社交溝通能力,還可以練膽子,而且還可以通過結識新朋友來培養寶寶的性格魅力!下雨天冷沒法出去玩的話,就陪寶寶堆積木玩玩具做 游戲 ,還可以買繪本故事,陪寶寶一起看繪本講故事,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這樣做的目的是轉移了寶寶的注意力,擴展了寶寶的興趣愛好,培養了寶寶多方面的好習慣!

你好,我是一名樂高老師,平日的工作是兒童的教育方面,我自己的女兒也剛好1歲3個月,下面我會和你分享幼兒教育方面的經驗。結合你的情況,我談談自己的看法:1 爺爺奶奶帶孩子比較容易養成孩子的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睡前要抱著睡,哄著睡。又比如老人的精力有限,加上1歲多的孩子差不多能夠走路了,老人很難控制,有時候會大聲喝止寶寶的行為,這樣也是會對寶寶造成不好的影響。2 你的寶寶睡眠時間充足,平時是需要運動來消耗體力(去商場或者公園走走是不錯的選擇),不然你會覺得他精神亢奮,難以入睡。如果平時是爺爺奶奶帶的話,可以考慮一個小房間,裡面有嬰兒墊和玩具等,盡量空間不要太大,減少老人的負擔,會相對提高老人對孩子的陪伴質量。3 寶寶輕微暴躁是正常的,因為人大腦里控制情緒的神經突觸要到成年才發育完整,寶寶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是非常普遍的,家長們要耐心對待。3 寶寶愛玩手機和看電視大多是因為父母的原因,他只是在模仿家長的動作,另外寶寶對會發光或者有反應的事物特別感興趣,比如手機,本來是鎖屏狀態,按一下就發光了,很有趣。家長可以准備類似的玩具,來把寶寶的注意力從手機等物品上引開,畢竟一旦養成了玩手機和看電視的習慣,不是好事。4 動手能力不錯的孩子更應該著重培養,比如買一些大顆粒的積木給寶寶鍛煉手指肌肉;另外兒童敲擊樂器也是不錯的選擇,1歲多的孩子正處於音樂敏感期,多聽音樂能夠更好地培養兒童的語言能力(寶寶會模仿發音的)。5 寶寶很喜歡指向感興趣的東西,我們在陪伴的時候可以多跟寶寶說話,比如這是什麼什麼,此時的寶寶對於未知世界的 探索 是好奇的,他們的模仿能力超強,學習能力超高,希望你能在有限的陪伴時間里與寶寶快樂成長。

非常高興收到你的提問,我是一個一歲半孩子的媽媽,我家的是女孩子。記得有位名人說過,「對於孩子的教育,從出生那天就已經晚了」所以隨著 社會 的發展,人們對於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很多准媽媽還沒懷孕都已經開始學習相關的知識了!今天我就簡單的結合我女兒成長經歷簡單的說說一歲孩子的教育!

一、大動作

一歲的孩子大動作正處在學習走路,有的寶寶先學習站立然後扶物走直到完全可以自己走路,這個時候家長要及時鼓勵孩子的每一點小進步,可以微笑或者拍手鼓勵!讓孩子直觀的感受進步的快樂!

二、精細動作

一歲的寶寶手指的靈活度更好了,喜歡從地上捻一些小東西,最喜歡抽紙巾,撕紙巾,而且還想自己拿勺子打飯,這個時候家長只需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隨時看好她,不能把小東西吃到嘴巴里,吃飯的時候把罩衣穿好,讓寶寶練習自己喂飯,最後大人再幫忙喂!這個很考驗大人耐心和細心!

三、 情感 的發展

一歲的寶寶逐漸有了自我意識,她不僅能感受到周圍環境是否是溫馨,比如有的孩子一進醫院大門情緒就會很低落了,寶寶還能從照顧她的人哪裡感受出來不同的情緒!所以大人不能吼孩子,訓斥孩子,她會直觀的感受到,而且會感覺非常受傷,長期如此這樣子養出來的孩子會比較膽小而且暴躁!大人要帶給孩子快樂的情緒。

四、語言發展

一歲的寶寶更願意學說話了,有時候大人說一句她會跟著說,或者我們問她的時候,她會嘰里咕嚕說幾句我們聽不懂的,但是我們不能打擊她說話的積極性,要陪她說話!可以帶她認識新事物,看有色彩的幼兒圖書 等等激發她說話的興趣,培養寶寶會說更多的話!

五,聽力的敏感性

一歲的寶寶聽到音樂會馬上做出反應,會更著音樂手舞足蹈起來,有的還會扭屁股了,很可愛,所以我們要多放音樂給寶寶聽,有幾首熟悉的音樂,寶寶不開心的時候也可以放給她聽,緩解寶寶不好的情緒!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一歲寶寶的教育的一些心得感悟,往採納!

一歲的小寶貝,正是活波好動的年齡。

我個人覺得,精神亢奮,輕微暴躁。與運動量不足或父母陪伴時間匱乏有關,應盡量縮短孩子看電視、玩手機的時間。家長在百忙之中,應該多抽點時間陪孩子做 游戲 ,玩耍,講故事。

我侄子在幼兒園,是多動型。老師經常反應他愛打架,不上課,在操場騎車子……後來,他想報跆拳道興趣班,就隨他的意願了!沒想到,一切問題居然迎刃而解了!他把多餘的能量都釋放在興趣班了,現在跆拳道老師和幼兒園老師都很喜歡他(哈哈,這段是題外話)

總之,我的建議是,多帶孩子嗨起來,把他一天的能量消耗掉。願你的寶貝被時光溫柔以待,快樂成長!

我家寶寶也是很喜歡玩手機玩平板

我經常都在反思是自己的問題

寶寶來到這個世上,都是一張白紙,最後培養成什麼樣,都在於家長,我家寶寶玩手機這些都是跟家長學的,而其實每次我只要跟寶寶說,媽媽不玩手機了,陪你畫畫,她都會很開心。

所以孩子需要的是陪伴

不要指望一下子馬上改掉習慣,你可以先控制每天他手機的時間,再陪他做一件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畫畫,講故事,看繪本,多一歲的寶寶來說,很多事情都能讓他產生興趣。

習慣只能慢慢改,而且需要家長花很長的時間。

作為一名全職媽媽,關於如何教育一歲多的寶寶,我說說我的看法吧。

1,不要對孩子發脾氣

一歲多的寶寶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對外界充滿了好奇,但是由於大腦的發育優於肢體的發育,所以常常會在玩耍時,或者吃飯時,因為達不到自己的要求而產生挫敗感,脾氣也變得格外暴躁,易怒。

這個時候,父母對孩子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因為孩子發脾氣而對孩子發火,這樣會讓孩子懷疑自己的行為,變得越來越膽小,自卑。

2,父母要以身作則

一歲多的寶寶開始通過模仿別人來學習東西,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言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在平時一定要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說話的語氣,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3,養成看繪本的習慣

對孩子來說,看繪本是提高孩子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最好方式,父母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關於繪本的選擇,父母可以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入手,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時間一長,孩子會越來越喜歡看繪本。

一歲多的寶寶開始自己走路自己吃飯,這都是他 探索 這個世界的開始,這是孩子發現的重要時期,家長一定要重視!

一盡量不要讓孩子看電視和玩手機。

因為電視的畫面變換太快,孩子的眼睛在這個時期還沒發育好,對眼睛有損傷。一歲多是孩子語言發現的重要時期,孩子總是看手機電視和外界缺乏交流,時間長了會對孩子的性格有影響。

二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最簡單的就是吃飯,許多老人和媽媽嫌棄孩子自己吃的到處都是,不如自己喂他吃。除不知你這樣做剝奪了孩子手臂的鍛煉。還有他自己的玩具可以教給他玩完後自己整理,開始家長做示範領著她,這時候孩子的模仿性很強。

三孩子慢慢有的自己的思想,家長要注意方式!

他會用他自己的方式來認識這個世界,這時候你會突然發現他自己學會了一種本領。有的時候拿不到東西就哭,你不用說他或直接要,你可以用另外的東西來引起他的注意力。

四每天的親子閱讀,這可是培養閱讀的好時期。

這個時期孩子會對書本感興趣,家長平時多帶著一起看書,給他講裡面的故事注意要用誇張的語氣和動作,這樣他更能接受。

總之這個時候的孩子處於懵懂無知但又急於探求這個世界,對什麼都好奇。家長一定要做好啟蒙教育啊!

不知道寶寶平時有哪些表現讓你覺得是精神亢奮、輕微暴躁呢?愛玩手機、看電視的原因是否跟大人平時也愛玩手機、看電視,或者讓寶寶看各種動畫片有關呢?

寶寶的很多讓人頭疼的行為,其實最終的原因可能是我們做了錯誤示範,或是給了他們錯誤的反饋。

一、寶寶可能只是活潑好動,無法抑制自己的興奮狀態

一歲多的寶寶剛學會走路,能夠到處去看,到處去摸。然而他們的注意力又難以長時間地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再加上寶寶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易興奮卻難以抑制,自我調節能力差,所以這個時候的寶寶常常處於「充電五分鍾,通話兩小時」的狀態。

我們經常感覺孩子明明已經困了,可還是不願意睡覺,玩一會又因為太累了而發脾氣苦惱,這就是明顯的無法抑制神經興奮的表現。所以寶爸寶媽們可能會覺得寶寶精神亢奮,輕微暴躁,其實寶寶是在給我們發出求助信號:我累了,但是我無法停下來,快來幫幫我!

二、寶寶可能只是在模仿我們玩手機、看電視

一歲多的寶寶模仿能力很強,大人說的詞語,大人做的事情都是他們首先模仿的對象。寶爸寶媽們不妨反思一下,自己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是不是存在玩手機、看電視的現象,如果是的話,趕快改正好好陪孩子吧。

因為是老人帶孩子,有時候因為精力不足、溺愛心理等原因,老人更容易妥協給孩子看電視、玩手機。遇到這種情況,只能跟老人溫和地商量,讓老人慢慢轉變了。

三、多刺激、及時反饋

寶寶每天都應當保證戶外運動、曬太陽的時間,平時可以多跟寶寶互動交流,和寶寶一起玩玩具、讀繪本。寶寶感興趣的事情,可以放手讓他自己去嘗試。如果寶寶需要幫助,要及時反饋,引導他自己想辦法解決,不要嫌麻煩包辦代替。

簡單說這么多,希望能夠幫到你。

一歲多的寶寶,用繪本來引導教育是最好的。所以你可以花一些來為孩子來挑選適合他的繪本。

如果你覺得小孩子情緒暴躁,可以多買一些溫情類安撫類的繪本,在故事中,小孩子的情緒自然而然得得到撫慰,跟父母的擁抱是一樣有效的。

其次可以挑選一些孩子喜歡的主題繪本,比如有些孩子車子,挖掘機的,就可以買相關的繪本。可以有助於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幫助孩子更快的建立起閱讀習慣,對孩子以後的學習也是很有幫助的。

除了通過繪本來引導之外,還可以多陪伴孩子去戶外活動,接觸大自然,也可以讓孩子心情舒暢,並且運動可以大量消耗孩子的體力,讓胃口變得更好,睡眠也會更好。

這些都可以減少孩子看電視和手機的時間。電子產品一定要適量,否則很容易沉迷,對視力也不好。

一歲的小寶寶,在發育過程中已經開始對這個世界有所認知,喜歡對直觀的人事物進行模仿並充滿好奇心,行動容易遵循本心喜好。對於寶寶的引導,最好方式莫過於做好自己,正確的言傳身教,在說和做兩方面都做足。同時,業余時間應該多專心陪寶寶,注意別人每天繁重的工作導致的厭煩情緒傳達給寶寶。

個人意見,僅此參考

Ⅱ 1歲半寶寶如何教育

1歲每天聽純音樂 培養孩子的聽力注意力 2歲每天聽美聲歌曲 國語的 英語的 培養孩子的語言分辨力 記憶力 3歲每天聽語言誦讀 國語的 英語的 培養孩子的語言模仿力 表達力 4歲每天看影音 圖書 國語的 英語的 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閱讀力 5歲每天看文化基礎 培養孩子熱愛科學文化知識 學習是一個不斷攀升的過程 培養提高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最重要

Ⅲ 一歲半寶寶的早教

一歲半可以早教的,三歲前是屬於早教的黃金時期。 早教是多方面,綜合性的。包括很多方面的,象開發智力的音樂,教寶寶學漢字的視頻,英語的動畫視頻,普通話的語音小故事,還有Flash的動畫,這些等等,都是屬於早教範疇裡面的。並不能單純的認為哪些更有價值,因為每個寶寶自身的特點是不一樣的,所以產生的喜好,性...格以及興趣當然也都是不同的。 寶寶0至3歲的接受能力都是很強的,記憶力應該也是很好的,有時候寶寶可能不太會表現出來,但是在他的大腦里,已經形成了記憶,他是明白的。 比較建議您可以先找一些早教資料看看,而且並不要偏向於哪一種,大概的意思都是差不多的,所以綜合一下比較好,因為每個孩子也都是不一樣的,因人而異,家長只有懂了才可以根據自己的孩子制定不同的計劃。 早期教育就在於兩個字:引導。家長做好自己該做的,至於孩子,只要家長付出了,孩子會給您答案的。順其自然,千萬不要刻意。 如果要單純的一一講應該怎麼教,可能答案要寫幾天幾夜了,而且寫的也不一定就實用的,因為每個孩子還是因人而異。我只能給樓主提一些建議吧。 首先我感覺樓主最先要做的就是看一些早教資料,不論是什麼早教資料,多看幾種以後我保證就會有一個大致的對早教理解的思想和怎樣教育孩子的方向。我給樓主推薦幾種吧。馮氏的早教革命(雖然被中央電台曝光,但是看了還是有點效果的),杜曼的杜曼早教,卡爾威特和蒙特梭利的著作也可以看看,這幾位基本就概括了現在國內外最著名的早教專家的思想了。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慢慢實踐了,看完上面的一些著作後,我想心裡基本對早教就有點底了,應該都大致知道和了解應該如何開始自己對孩子的早教,(其實很簡單,但是做起來比較難,堅持起來就更難。主要是從孩子生活的一點一滴開始做起,包括衣食住行,心理,語言,體質等各方面的注意。如果引導的好,孩子天生就會有求知慾的,就可以慢慢引導孩子一些專業一點的知識,比如從拼音,算術開始,然後漢字,英語,一步一步漸漸深入。) 第三步就是四個字:順其自然。(順其自然就是家長懂得了如何早教,也做了平時該做的,有的孩子讓家長覺得很順利,很滿足,有的孩子家長則覺得明顯還是不行,覺得孩子完全不能讓自己滿意。出現了這兩種效果家長父母都不要大驚小怪,這都非常正常的。如果你去強求孩子,心裏面有一定的功利心,效果很大一部分會適得其反,即便家長現在看不出來,也是為孩子以後心裡的扭曲埋下了伏筆。)一定要記住,孩子會了就會了,不會也不勉強,一點關系都沒有,真的,切記切記。沒有什麼東西比孩子的心裡健康更重要! 如果樓主覺得去買早教資料不方便的話,推薦你可以網上買電子版的,電子版的資料和實物內容都是一模一樣的,其實挺方便的,又省錢,都幾塊錢一份,因為我是專售各方面育兒早教資料的所以對早教這些比較了解 你有需要早教方面的資料或者還有其他早教方面的問題都可以詳談的能幫到你。 教育孩子不能操之過急,慢慢來,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學習。

Ⅳ 一歲半的孩子該怎麼教育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特別是現階段的孩子,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你也許知道,愛孩子應著眼於孩子未來的發展,孩子現在的表現已說明了這一點,實令你擔憂。不過,只要家長能夠長期堅,孩子的不良習氣是能夠慢慢的糾正過來的。你的孩子像是個極頑皮的孩子,也很聰明,一般特玩皮的孩子往往很聰明,應注意引導方法。 1、...每當他扔東西時,一定要他重心撿起來,撿起來有獎賞,答應他的獎賞一定要兌現的,否則他也會養成不守信的習慣。孩子吃飯也是此法,但要等他餓了才讓他吃,不要怕他會餓著,他餓了會自己問你要著吃的。即使吃飯的時候也是這樣,他真要不吃就拉倒,一定不要在後面攆著他讓他吃,不要太不忍心了。因在他心裡已構成了「我走到哪裡總有大人跟著我給我送飯的」習慣。 2、給他買些活動量大點的頑具,或會騎的小車,為了誘導他不扒上爬下。 3、可以給他買一些圖片認字書,引導孩子看、認、讀,買些兒童、動物故事書,讀給孩子聽,或講給孩子聽,也可以給孩子提些簡單的問題。初步培養孩子口語表達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也可誘發他不再那麼的頑皮,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4、放些有伴湊的音樂、兒歌、兒童歌曲、英語兒歌等,誘發他學、模仿,培養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習興趣,也誘導他不再那麼的頑皮。 5、可以給孩子買些動物故事碟片,動物容易吸引他的注意力,激發他看故事的興趣,也可提些問題讓他回答:誰誰,為啥大家不喜歡他?因他太不聽話,不守規矩,大家煩他,就不喜歡他了,等等。這些容易使他感知自己的不不對。以上這些方面,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有助於孩子將來的正常發展,有助於開發智力。只要家長能夠長期堅持,孩子的良好習慣也一定能養成,將來孩子一定是個既活潑開朗,又聰明可愛的孩子。

Ⅳ 一歲多的小寶寶,該怎麼引導教育

引言:家長發現孩子已經一歲了,就要對孩子做好正確的引導。孩子有不好的行為,父母要及時的去糾正孩子,不能讓孩子感覺特別的不舒服。有些孩子小的時候比較頑皮,父母就要及時調整孩子的狀態,讓孩子處在一個好的狀態,父母一定要學會以身作則。

Ⅵ 如何教一歲半的寶寶

反抗期的寶寶 過了1歲半以後,寶寶就進入了所謂「第一反抗期」的時期。過去老實聽話的寶寶,逐漸開始變得任性,經常說「不要」,這在父母看來,很難讓事情順利地進行下去。 「反抗」一詞包含有「抵抗」的意思,寶寶並不是毫無道理地抵抗,其實他們是在堅持自己的主張。如果這些主張得以實現,對於寶寶「自我」的確立非常重要。 如果仔細觀察這種狀態下寶寶的舉動就可以明白,這是寶寶有了自我主張的表現。例如,想要自己穿鞋、想要自己用筷子、想要自己洗碗等等,大都是堅持自己的主張。如果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四五歲寶寶,在這種情況下會說:「我自己穿鞋!」「我也想用筷子!」「我自己洗,不用幫忙。」等等,將自己的主張正確地傳達給對方。但是,語言表達能力還相當貧乏的2歲寶寶只會說「不要」和「自己做」,很難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父母,而被誤以為是在「反抗」、「任性」。 所以,寶寶這個時期的反抗表現,是寶寶自我發展的必經階段,我們爸爸媽媽們應該正確地看待這一現象。盡量放手讓寶寶自己動手嘗試各種事物。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滿足這一時期寶寶心理上的需求,同時還可以提高寶寶各個方面的能力。 人們在形容與孩子有關的東西時,通常用到詞都是「可愛」,即便是喜歡破壞的孩子,也會被家長善意地稱作「頑皮」、「淘氣」,然而在英國,人們卻用「可怕」來形容兩歲的孩子。如今,「terrible twos」(可怕的兩歲)更是已經成為英文中一個固定的說法。 之所以說這個年齡的孩子可怕,是因為他們在這時開始表現出與過去不同的特徵,非常難纏,喜歡作對,萬事都有叛逆傾向。因此,也有幼教專家把此階段稱為「人生第一青春期」,泛指一歲半到3歲之間。 2歲之前,孩子處於生理快速成長期,學習吃喝拉撒,爬坐立走,聽音說話,欲求基本都能跟家長的意願合拍。2歲左右以後,孩子會進入情感發展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具有獨立做出選擇的沖動。然而,限於他們不能像大人一樣用語言表達,只能把喜怒哀樂寫在臉上。他們經常會反抗大人的決定,天冷了不肯增加衣服;流感季節非要往人群里扎;家長變著花樣做吃的,孩子卻不領情,該不吃還不吃。 對此,北京海淀婦幼保健院兒童早期發展中心副主任醫師閆琦表示,孩子在2歲左右表現出的「反抗精神」是他們必經的發育階段,家長需要做的是正確疏導,而不是施以「管教」。 首先,家長要明白,孩子在2歲時,特別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因此父母不要強制要求孩子「不準干什麼」和「必須干什麼」,而是要給他們一些選擇機會。「比如給孩子補充維生素,不要簡單地命令他們吃蘋果,而是將香蕉、蘋果、橘子、獼猴桃等富含維生素的水果擺在孩子面前,讓他們自行選擇。」假如他們選蘋果後又變卦了,家長也別急,因為這是孩子在學習如何做抉擇。 其次,可以和孩子平等地進行「條件」交換。閆琦舉例說,如果孩子在大風天非要出門,但又不想戴帽子。此時,家長就可以這樣跟孩子說:「爸爸媽媽都答應帶你出門了,你是不是也該答應我們戴上帽子啊?」給予孩子尊重,也教會他們尊重別人,可謂一舉兩得。 最後,家長要學會讓步。閆琦建議父母們,如果孩子的行為與父母意願不一致,但孩子也不會因此而遭遇危險、疾病等,最好能讓孩子自己做主,父母沒必要強加干涉。 國外的媽媽們當聽到孩子對自己說「不」的時候會興奮地跳起來,因為,她們認為這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標志(2歲左右),說明自己的孩子是健康成長的。而孩子唯唯諾諾、百依百順並不是好現象,長大以後他可能會成為「問題」少年,用製造麻煩代替說「不」。 當聽到自己的「小尾巴」對自己說「不」的時候,我們的媽媽不要有受傷或者失敗的想法。 孩子的否定行為表明孩子開始產生自主意識,試圖了解周圍的環境,建立自己的好惡觀念,表達個人的需求,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表現為孩子對媽媽的話說「不」。雖然孩子有「自我主張」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如果媽媽處理不好,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一、孩子產生反抗心理的原因 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學習思考問題,開始形成自己處世的觀點,並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這時,身體和動作的發育使他們可以通過動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雖然,獨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記,兩歲左右的孩子還太小,不知道行為的後果,不能預見可能發生的危險。因此,除了保護好孩子的安全外,父母還應教他們學習考慮他人的感受,重要的事情一定得和父母商量。 二、怎樣的反抗表現是「正常」的 在孩子獨立的過程中,你會遇到以下種種事情: 1、拒絕父母的要求; 2、和父母唱反調; 3、不理睬父母; 4、不要父母摟抱,不和父母親熱; 5、不呆在父母身邊,從父母身邊跑開。 從孩子一歲開始,這些事情就時有發生,在兩歲左右更加頻繁和激烈。這是因為他們的語言功能沒有發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執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詞彙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所以,在父母會感覺,孩子是和故意他們對著干。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又會變得很「乖」,3-5歲的孩子記憶力增加,思維能力增強,他們通過傾聽和使用語言來學習更多的東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三、幫助「反抗」幼兒度過反抗期 父母一定要記住:反抗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只有通過父母的幫助,孩子才能順利度過反抗期: 1、情緒緊張的孩子更易反抗 在孩子疲憊和飢餓的時候,就該讓他們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歡的零食,有助於緩解緊張的情緒,而不是教他學習新東西或做事情。 周圍環境的變換也會讓孩子緊張,反抗心理加重。比如,當孩子生病時,通常他們的情緒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對著干,這時父母應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時候不妨多寬容他們一些。 2、保護孩子的安全 孩子的危險意識不強,因此,他們會做出一些可能會產生危險後果的行為,發現後,父母應立即制止,然後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溝通,讓他了解自己行為的後果。比如說,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興,但可能被車子撞倒。你要告訴他:「媽媽不能讓你在大街上跑,因為這里車子很多,如果被車子撞到,會受傷,非常疼。」 3、讓孩子學會與人合作 舉例告訴孩子,詢問與命令產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書拿給我,好嗎?」和「把書拿給我!」。還有,告訴孩子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點,你可以說「輕輕地拿起那個杯子」,不要說「不要把杯子打壞!」 4、父母的要求應合理 對小孩子來說,讓他跟小朋友交換玩具比讓他無償地把自己的玩具給小朋友更容易。讓孩子用語言表達要求,但不能縱容他的不良習慣。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裡大吵大鬧地要蛋糕,不要因為周圍人的目光讓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帶出來,用平靜的語言告訴他:「因為你的表現很差,所以媽媽不能給你買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應該對媽媽說。」慢慢地孩子就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5、做好孩子的榜樣 父母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要讓抵觸情緒控制自己,特別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確實毫無原因地產生抵抗行為,不要因為覺得煩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這樣做對孩子、對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選擇。因此,當發現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的確發生問題時,最好的方法是及時尋求醫生和專業人士的幫助,千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