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看待語文教育
我完全贊同樓主的觀點,學語文學一些發音基礎,現代文學-日常生活文學,以及作文章既語言表達能力就差不多了,像什麼近代文學作品有一些年代太久遠了,強迫我們去理解封建時代的艱辛與文學思想根本毫無意義,或者說難道你會被其感染並對你產生積極影響?人都是活在當下,在安逸和諧的社會環境下去思考那些毫無意義。還有文言文這種東西根本不需要給青少年過多灌輸。像近代文可以推薦給感興趣學生們閱讀,萌發他們對近代史文學網好奇心。古詩應向名言警句那樣只留下經典讓學生們當成實用的日常用語來調侃交流。以上這些也可以設為選修內容列為史文學興趣拓展供學生們學習
B. 語文教育是個什麼樣的專業
語文教育學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學科教育學的一種。它是植根於語文教育實踐,從我國現實社會和未來發展的需要出發,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心理學理論及現代教育技術等建立起來的語文教育理論體系。
語文教育學不是語文科學和教育科學簡單相加的產物,而是語文科學和教育科學、心理科學等相互交叉、滲透、互相選擇、融合、改造後,所形成新的質、新的理論體系。
語文教育學與語文教學法、語文教學論的名稱不同,內涵有別。為滿足不同層次學員學習語文教育理論的要求,也為了適應高等師范院校學生的特殊研究興趣,語文教育理論課程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語文教學法——傳授最基本的語文教學知識,使學生對語文教育理論有個系統的、概括的了解,著重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語文教學能力。
第二個層次:語文教學論——在掌握語文教學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圍繞語文教學過程中的種種理論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探究、研討,使其在理論上有所提高.這既滿足提高語文教學理論修養的需要,也是發展語文教學理論的需要。
第三個層次:語文教育學——在前兩門學科的基礎上拓寬、加深和提高,是對語文教育進行全方位的研究的理論體系。
語文教育學的基本特點
和語文教學法、語文教學論相比,語文教育學具有下列基本特點:
1.研究領域寬
近些年來,許多師范院校的語文教育課程的內容有所擴充,例如:
不同年齡段學生學習語文的心理;
創設學習語文的良好環境;
語文教學中德育、美育,情感教育;
語文教學中開發學生的智力;
語文教學中聽話、說話教學;
自學能力培養;
語文學習興趣、習慣的培養,等等。
教學內容不斷拓寬,使得「語文教學法」這件「小農服」,已經不能適應長大了的「身體」的需要,於是語文教育學應運而生。語文教育學是對語文教育進行全方位研究的學科。
2.理論層次高
「語文教學法」是一門應用教育理論學科,但由於種種條件的限制,總擺脫不掉「就事論事」的經驗式內容,缺乏理論性。還由於高等師范院校的本科生,沒有經過教學實踐,對語文教學法作缺少感性認識,「語文教學法」有責任為他們搭上通往教學實踐的橋,因而不可能也不必要有多高的理論層次。
語文教育學研究則站在新的高度審視語文教學,其理論更具有統攝性和概括性。它吸收現代教育理論、心理科學理論及方法、教育技術理論中對語文教育有用的部分,不斷滲透、融合,從而豐富了語文教育理論,提高其理論層次。它不僅告訴人:為什麼教語文(目的)、教什麼語文(內容)、怎樣教語文(途徑、原則、方法),而且指示為什麼必須這樣教語文(原理),使人們在「知其然」的同時,「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說,它不僅要對語文教育中一系列問題,諸如:目的、內容、過程、原則、方法等作理論闡述,而且要對這些問題作理論論證,證明它們的科學價值和實踐價值。只有經過科學論證了的理論,才可能發揮其指導實踐的作用。
3.研究方法新
自古以來,我國語文教學理論基本是語文經驗的表述,是在豐富的教學實踐中沉澱的經驗結晶。例如,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朱熹說:「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朱子學的》卷上),這些都是著名的閱讀理論,但都屬經驗之談。即使當代語文教學法著作中,也不乏經驗描述的文字,或取自一人一說,如六步讀書法,八步讀書法,十步讀書法等;或采自眾人之說,經過歸納、提煉,概括成具有一定理論意義的論題,如:分步精讀教學法等。這種「蜜蜂采蜜」式的研究方法雖然有其簡便的優點,但無論是六步、幾步,還是十步,都烙上了設計者個人的經驗色彩,它們之中,哪些能夠成為符合一般學生的心理特點,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教學原則,還必須經過科學的實驗和論證,否則很難確定其科學意義。
現代科學理論必須建立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之上。語文教育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須在研究方法上進行一次革命,即一切從調查研究入手,一切經過實驗。研究得越深入,實驗得越廣泛,就越具普遍意義。否則,仍然沿著老路走,或是將某些做法貼上一些標簽,都無濟於事。
除上述特點以外,還重視將理論應用於實際。
獲取語文教育理論知識,自然是學習者學習語文教育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但是,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需要的不僅是理論知識,還需要具有運用這些知識於教育實踐的能力,這項目標更為事要。
高等師范院校培養出來的語文教師,應該是眼界寬廣、有較高理淪層次的人,那種「急功近利」式的、只搞簡單教學技能訓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這里用得上清代教育家王筠的一句話:「人非豬狗」(《教童子法》),教育就應該講道理,何況是培養育人的教師呢?但是,有較高理論層次的人未必會運用這些理論於實踐,提高實際教學能力。語文教育學不該培養理論脫離實際的「理論家」,眼高手低的「狂妄者」,而要培養具有較雄厚的理論基礎,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理論知識於語文教育實踐的優秀語文教師。
語文教育學的研究對象
語文教育學研究對象是整個語文教育。教育內容豐富。
首先,「教育」與「教學」的概念不同。狹義的教學是教育的事要組成部分和基本途徑,以傳授和學習知識技能為主要內容,它對學生的多方面影響都是結合知識、技能的傳授進行的。語文教學是通過教師的啟發誘導,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語文知識、語文技能,從而提高語文能力,發展智力和良好的品德。教育,較教學的概念寬得多,內容豐富得多,它以全面育人為目的,著眼於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語文教育學研究的重點是語文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語文教育怎樣在提高人的思想品德素養、科學文化素養、身體心理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研究教師,不限於其語文知識淵博程度,語文訓練是否有方;研究學生也不只是了解他們的語文基礎,接受語文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同時,還要研究教師和學生的思想覺悟,心理品質。研究語文教材,不僅看語文知識系統和能力訓練系統是否科學,而且要看對樹立學生正確的政治觀點,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否有利,等等。
第二,語文教育的途徑很多,它不限於課堂,還有課外;不限於教學,還有環境熏陶;不限於書本,還有電影、電視、書報等。人們常說「潛移墨化,熏陶漸染」是語文教育的特點,這說明人們早已認識到除了進行語文知識教學和語文技能的訓練以外,思想、品德、審美、情感等非智力的教育因素在語文教育中占事要池位,「潛移墨化,熏陶漸染」正是進行智力因素教育的主要途徑,語文教育從全面培養人的目標出發,打破時間、空間的界限,運用多種途徑,打通學生的多種渠道,使他們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第三,語文教育手段、方法更新。課堂教育是進行語文教育的基本途徑,是以傳授和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和語文基本技能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因素是結合語文知識、技能的傳授和學習進行的。傳統的講授法、朗讀法、復述法、提問法、討論法、提綱法、畫批法等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仍然佔主要地位。但是,即使是這些傳統的教學方法,也在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們創造性地運用而變化著、發展著。例如.講授法,不僅有講解,還可以根據不同需要作描述、示範、指點、評價,教師的許多工作又可以由現代比教學手段或其他方法所替代。如錄音帶的示範朗讀、投影片的圖示、錄相帶對課文聲情並茂地藝術再現等,都增加了語文教學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至於在社會、學校、家庭的大課堂中的語文教育,更是千姿百態的。
綜上所述,語文教育學研究對象是整個語文教育,從教育內容說既包括知能方面,又包括思想品德、審美、情感;從教育途徑說,有語文課堂教學。還有課外有組織的語文活動,學校、家庭、社會環境的教育和影響;從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說,不限於教師講授知識和安排訓練,而是生動活潑、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語文教育學為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推動語文教學改革,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提供了理論指導。
語文教育學是一門發展中的應用理論學科。研究闡述包括語文教育系統 、語文學科的性質與任務 、語文教學大綱與語中學語文教學原則和模式 、中學語文教學方法 、閱讀教學 、口語交際教學 、語文教育與素質教育 、中學語文教育現代化和微格教學與教育實踐活動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技能。
吸納了當今語文教育的新觀點,從語文學科的性質、語文教育系統、語文教育的現代化、語文素質教育等方面使語文教育學呈現嶄新的面目。本書更注重實踐性,為各類文體教學提供了範例,為教學手段現代化設計了內容,對中學語文教育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C. 什麼是語文教學
真正的語文教學就是把「培養和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作為根本任務的課堂;真正的語文教學就是緊扣文本、穩扎穩打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的教學。
換言之,也就是「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返樸歸真,自然天成,這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它本應是少急切多從容的,是少外表多內涵的。
語文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
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語文》也是中國的學校等教育機構開設的一門主要學科,中國語文教科書一般講授的是中國通用語言文字(即漢語文)。
語文學是偏重從文獻角度研究語言和文字的學科總稱,一般包括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校勘學等。中國由於古代文獻豐富,文字比較特殊,語文比較發達,廣義的語文也應該包括語言學,也就是語言學和文字學的總稱,但由於國際學術分科中語言學是一大類,所以反而是語文學從屬於語言學,成為語言學的一個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