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教師如何正確地教育幼兒
導語:幼兒階段是整個人生的重要階段,良好的教育關繫到幼兒能力的培養和身心健康的發展和形成。幼兒教育的質量對幼兒身心的重要性已經被社會各界所廣泛的認可,同時也是擺在每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
幼兒園教師如何正確地教育幼兒
一、讓幼兒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提高其自覺性
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中處處以自己為中心;在與同齡夥伴的交往中,常常從自己的需要出發,事事都想占上風。如某幼兒園某班的兩個男孩上體育課時,同時去搶一個皮球。他們都說自己最先拿到皮球,因此互不相讓,都抱著皮球不放並用腳踢對方。
為了解決爭端,老師說:“請把皮球給我,你們商量好誰先玩或一起玩後我再給你們。”在這里我並沒有對他們進行諸如“好朋友,等一會兒再玩不可以嗎?”這類的說教。因為那樣做並不能解決爭端,讓幼兒自己去思考,並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過了幾分鍾,兩個男孩很有禮貌地要回了皮球,並決定每人拍一次輪流玩。讓幼兒來制定某些規則,老師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尊重幼兒的想法,使規則更符合幼兒的需要和實際,從而加深對規則意義的理解,提高自覺性,逐漸改掉任性、自私自利的毛病。
二、尊重幼兒自尊、多說“悄悄話”
如果對常違反紀律的幼兒高聲訓斥或對其進行懲罰,這會嚴重挫傷幼兒的自尊,甚至可能會從內心產生極大的“逆反心理”。長此以往,對糾正幼兒不良行為極為不利。有個女孩上課不聽講、愛講話,老師叫她站起來改正了再坐下。她才不理這一套呢,偏不站起來。老師生氣地拉她起來,沒想到她竟大叫大哭起來。老師拿她真沒辦法,只好隨她。
有一天,上課時老師發現她手裡拿著玩具並和旁邊的幼兒講得津津有味,老師連續提醒了三次她也沒聽見,於是,老師輕輕走到她身邊俯下身子溫和地對她說:“你看,小朋友都坐得端端正正,也沒講話。把你的玩具給老師玩一玩,放學後再給你,好嗎?”她愉快地把玩具給了老師,而且馬上坐得端端正正。教師應知道自己的作用不是指責、批評,更不是懲罰,而在於引導和支持幼兒的努力,使幼兒掌握是非的標准。
三、善於發現幼兒的優點和長處
每個幼兒都有優點,並且都希望得到夥伴的喜歡,任性、淘氣的幼兒也不例外。如平時淘氣、不聽話的王花,一大早就幫著老師搬桌椅。老師在上課時表揚了他。此後王花的表現較以往有了很大的進步。因此老師要透過幼兒的任性、淘氣、不聽話的表面去尋找他們內心隱藏著的美好品質,及時鼓勵、表揚,幫助其糾正不良行為。
誠然,孩子離進入幼兒園是他們走入社會的第一站。我們作為老師就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水平,為每個兒童創設良好的適應環境,多和家長溝通,共同引導幼兒在與周圍的人、事、物的交互作用中進行身心活動和素質的培養,使幼兒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全面發展。同時,既使他們了解初淺的文化知識;又有健康的體魄、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情趣;有愛心、關心人、意志加強、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在做好家庭和幼兒園教育的同時,絕不能忽視社會這個大家庭對幼兒的的影響,社會影響體現在各行各業、方方面面。因此要想讓兒童在未來的生活中適應社會,那在幼兒教育中必須要有創新能力。對於如何在幼兒園中有效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幼兒敢於創新、樂於創新、善於創新的能力,主要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觀察是幼兒認識事物、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然而幼兒期是觀察力初步形成的時期,幼兒觀察的有意性較差,缺乏一定的順序性和系統性,而且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很難深入到事物的本質。因此,教師有必要確定觀察的目的任務,並教給幼兒觀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導他們從不同側面和不同層次去觀察事物,從而提高幼兒對事物的認識能力。
2、注重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在幼兒教育中,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在某種層面上是科學發明的驅動力。如果沒有好奇心和求知慾,人類社會就不可能產生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和創新。幼兒認識能力有限,難免對事物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並會以自己的方式去進行探索和發現。作為教育者,應當注意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正確對待幼兒的提問和因好奇而導致的.破壞行為等,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3、注重幼兒想像力的發展
許多發明創造,起初都源於人們的想像和幻想。幼兒時期是想像力表現最活躍的時候,想像力是他們進行探索活動和創新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活動和手段,擴大幼兒眼見,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鼓勵和啟發幼兒大膽進行想像,為他們提供自由想像、獨立思考的空間,並加以正確引導,給幼兒插上想像的翅膀,還幼兒以自由的廣闊空間,以提高幼兒的想像能力
4、注重幼兒自主能力的發展
自主活動對幼兒的生活、學習以及幼兒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是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幼兒心理調節和精神鼓勵的強大動力,也是幼兒的一種權利。在自主活動中幼兒有著最真實的表現。幼兒教育新理念告訴我們,在自主活動中,應讓幼兒自由、主動、積極的參加活動,而不是教師在操縱幼兒。
要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發展的心理環境,讓他們能自然發展、創造自我、展示自我。只有這樣,幼兒才會喜歡並主動投入這樣的環境,大膽自主地開展活動。
5、培養幼兒的自我評價能力
由於幼兒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正確評價自身言行的能力較差,他們往往是從成人的評價作為自我評價的主要依據。而在幼兒心目中,教師是至高無上的,教師在幼兒自主活動中的態度、語言和行為會對幼兒產生很大影響。因此,教師要讓幼兒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滿信心,鼓勵幼兒堅持不懈地把事情做完,使幼兒感受成功,對學習充滿信心。
因此,為了祖國明天的繁榮,為了我們的孩子,為了我們的明天,讓全社會都來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使我們的幼兒教育走向規范化、科學化。
2. 對兒童正面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1、堅持與孩子一同前行
需要跟孩子一起前行,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很多時候父母都做不到陪伴,而是只會用口頭教育的方式讓孩子聽話。
其實這樣的方法並不能夠讓孩子聽話,反而會讓孩子覺得你只是在敷衍而已。想要給孩子足夠的教育,正面管教是必然的趨勢。
2、制定計劃讓孩子參與
當孩子不喜歡學習的時候,需要制定計劃讓孩子參與進去。如果總是放任著孩子不管的話,那麼孩子是不可能進步的。
有的時候必須要主動出面,給予孩子一定的計劃,讓孩子跟隨著計劃去走,這永遠要比瞎子摸象實在。只要孩子能夠了解如何才能夠有效的施行計劃,那麼他們就不會出現大錯誤。
(2)幼兒園老師如何正面教育擴展閱讀:
可以培育孩子,因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會起到很大的作用的。但是父母在教育的過程中千萬不要總是斥責孩子,畢竟孩子也有屬於自己的尊嚴。如果總是選擇教訓孩子的話,孩子只會變得更加自卑,更加不敢去面對現實。
所以說良好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茁壯成長,如果教育方式比較極端的話,那麼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被動,甚至不願意與你接觸。正面教育方式是明智的,也是最能夠調動孩子情緒的教育方式。
3. 教師如何教育好孩子
教師如何教育好孩子
一、進行賞識教育,鼓勵引導孩子走向成功。
賞識教育,是樹立孩子自信心,鼓勵孩子成功的前提。我家一貫採取賞識、鼓勵的方法教育引導孩子,讓她正確認識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樹立自信,戰勝困難,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在我們家中專門為孩子設立了「成功箱」,記錄孩子成功的事例,珍藏孩子的獎牌、獎狀,以此來鼓勵孩子樹立自信,敢於走向成功。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是人們長期從事某種活動形成的比較固定的行為和傾向。這種行為和傾向一旦形成,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去做,否則就會感到不適。因此,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首先抓學習態度作風,經常檢查孩子是否專心讀書,是否按時完成作業,書寫是否工整,對學習能否知難而上,持之以恆;第二抓作業,察看孩子放學回家是否自覺做作業,做作業前是否復習,做完作業後是否檢查,對老師指出的錯題、錯字是否更正了,作業本是否整潔;第三抓能力,察看孩子是否有復習、預習、記憶、思考、寫作、運算的能力;第四抓技能技巧,察看孩子的作業是否格式正確,寫字是否又好又快,學習方法是否正確,學習效率如何。
當然,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從「強制」入手,嚴格要求、耐心講解、仔細觀察、隨時糾正;具體指導,一點一滴地糾正學習中的不良習慣,發揮模仿優勢;因勢利導,發現孩子自覺學習的行為時要及時鼓勵,使之鞏固,逐漸形成習慣;不斷提出新要求,要勤檢查,勤督促,及時鼓勵,提出要求;創造學習條件,讓孩子在書桌上學習,給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
三、與家長搞好配合。
我感到世界上再沒有比家長更無私的人了!他們總是想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送給自己的孩子,而從來不考慮索取回報。有時,學生上課交頭接耳、不認真聽講等,作為老師,不能採取無所謂的態度,要從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的前提出發,對此進行了嚴厲批評。同時,還要心平氣和地與家長交談、溝通,幫助家長弄清事實,了解他的孩子犯了什麼錯誤,孩子的態度如何,不能在學校老師說一個樣兒,回家後家長又說另一個樣兒,導致老師與家長發生誤會,讓家長進行妥善處理,幫助孩子分析犯錯誤的原因和危害,教育孩子正確理解老師的批評,並改正錯誤。
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人們對自己的言行帶來的社會價值進行自我判斷後產生的情感體驗。當一個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時,就要對相應的事情負責。但是,孩子做事往往更多地重視行為過程本身,而不太重視行為的結果。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必須讓他們養成對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的習慣。訂立責任合同,讓孩子明白該做什麼、怎樣做,否則將會受到哪些懲罰。讓孩子對自己的責任心引以為榮。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當要孩子記住做某事時,與其大人經常提醒,還不如讓孩子自己記下要做的事情,這樣孩子也慢慢地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只有學會了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才能逐步地發展為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負責。讓孩子對自己某些行為造成的不良後果設法補救,如小孩損壞了別人的玩具,一定要讓孩子買了還給人家,也許對方會認為損壞的玩具沒多少錢,或認為小孩子損壞玩具是常有的事,或者不好意思收下孩子的賠償,但家長應堅持讓孩子給予對方補償,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誰造成不良後果,就該由誰負責。當然,父母在家中要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言必行,行必果」,這樣才能有威信要求孩子負責任,才能讓孩子有模仿對象。
五、藝術地誇孩子。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話一點也不假,可真要想把孩子誇好,還得做到以孩子為本,講究誇的藝術。誇孩子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誇孩子不是為了滿足大人的某種心理需要,而是為了孩子良好的思想行為的發展。有的家長因為白天忙工作,下班忙家務,在繁忙勞累的狀況下,與孩子交流時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嫌他們啰嗦,就隨便回應孩子幾句愛聽的話,以便擺脫孩子的糾纏,這樣,容易將錯誤的言行進行肯定,造成誤導;也可能對應該充分肯定的'好行為表現冷漠,影響了孩子的積極性。所以,誇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仔細觀察他們的表現,耐心傾聽他們的講述,並理解他們的思想活動,然後,再對應該肯定的言行進行充分地表揚。同時,也要對不正確的言行進行正面的引導和教育。
誇孩子要適時,採用事前誇,使孩子養成在每做一件事之前首先提出自我目標,並進行自我激勵的良好習慣,提高自主行動的能力;事中誇,培養孩子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和刻苦鑽研的學習精神;事後誇,培養孩子正確的自我評價能力,提高自我教育的心理素質。
誇孩子要適度,做到語言適度、真誠。對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孩子注意用不同的語言語氣進行表揚。語態適度,誇孩子要表現出熱情。特別是低幼年齡的孩子,在口頭表揚的同時,可配合使用舉舉大拇指、摸摸頭、拍拍肩、鼓鼓掌、抱一抱等身體語言強化誇的效果,誇孩子的熱情態度,能使孩子受到鼓舞而不斷進步。
誇與獎相結合。通過經常性的表揚,使孩子受到精神上的鼓舞,從正面逐漸明白是非情理,分清真、善、美,假、惡、丑,對培養情操,提高品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將表揚和獎勵結合起來,就能使教育效果更佳。獎勵,以精神獎勵為主,但適當的物質獎勵也必不可少。雖然,給予孩子的物質獎勵從數量上看是微不足道的,但對孩子來說,卻是一種需要,一種滿足,甚至可以轉化成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
「自誇」與「他誇」相結合。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多是被大人寵著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只能讓別人說自己好,聽不得說人家好,也很少去看別人的優點。因此,人際關系比較緊張,與同伴相處不好,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如果我們把「自誇」與「他誇」結合起來,讓孩子誇誇自己的長處,可以增強自信,讓孩子誇誇別人的優點,可以克服妒忌心理,養成善於虛心向別人學習的良好品格。經常運用這種互誇互學的方式,能融洽孩子與他人的關系,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利於孩子健康個性的發展。
只要我們有了正確的態度,又能講究誇孩子的藝術,好孩子就一定能誇出來。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作為國家強制規定的一種基本形式,在年輕一代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方法不可替代的。
拓展: 如何能教育好孩子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體罰不是個好辦法,教你幾招不用體罰教育好孩子。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准(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程桂英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4. 幼兒教師應該怎樣遵循正面教育原則
幼兒教師遵循正面教育原則 應該有以下重要幾點: 一、使所有幼兒均能適應的原則 這是幼兒教育最基本的原則。因為幼兒能否適應學前階段的教育,直接關繫到以後學校教育的成敗。因此,許多國家特別注意研究每個幼兒的家庭經濟情況、社會地位、父母的職業和文化素養等因素對幼兒的影響,然後根據幼兒不同的經歷、素質、獨創性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這樣自然會提高每個幼兒對教育的適應性。 二、促進思維的原則 幼兒教育一方面要適應幼兒的思維發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幫助幼兒掌握越來越復雜的思維 方法。要多讓幼兒接觸實際,觀察事物,並加以集中、分類、比較。鼓勵幼兒經常反復思考一個問題,這是一種奠定思考方法的基礎手段。 三、依靠自身發展的原則 真正的教育並不是強加於人的。幼兒教育只能在幼兒毫無對抗情緒的情況下進行,促使他們自願地得到發展。匯集各種知識、印象,在自己頭腦中逐漸形成一個統一的世界,這一活動過程是在成人指導下,靠幼兒自身的努力完成的,任何人都無法取代。因而,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創造各種能給幼兒帶來新感受的環境,以幫助他們從各種感受中獲取新知識。為此,許多國家址分重視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幼兒廣泛持久的興趣。這是幼兒自我教育的動力。 四、重視能力培養的原則 學前階段,應該讓幼兒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發現周圍五彩繽紛的世界,逐漸豐富感性知識。知識只有成為智力活動的推動力才具有價值。因而,教師不應該把精力放在毫無意義的知識羅列上,而應該明白一切活動都是為了發展幼兒的注意力、感覺能力、知覺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語言能力和審美的能力等。 五、面向未來的原則 。今天的幼兒教育不可能給予幼兒解決未來社會問題的答案。但是,必須考慮怎樣才能使幼兒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生活。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教師應該引導幼兒思考,發現並鼓勵他們的新想法,在創造性方法的運用中提高幼兒的創造精神。 六、追求人格平衡發展的原則 追求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培養良好的個性,是當前世界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趨勢。學前期是幼兒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許多國家提出「學前教育應為幼兒未來的人格形成打下基礎,只有基礎牢固,人格才能得到均衡發展。」幼兒的個性是在社會團體中,依靠集體的力量得到形成與發展的。心理學家瓦倫說:「幼兒的『自我』只有處在與他人的『自我』相互作用的狀態下,才能得到發展。」因此,教師在給予幼兒個人活動機會的同時,應給予他們參加社會活動的機會,並教會一些他們在社會中生活的方法。 簡而言之使所有幼兒均能適應的原則;促進思維的原則;依靠自身發展的原則 ;重視能力培養的原則;面向未來的原則;追求人格平衡發展的原則等六項原則。 (轉載於soso,有部分修改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