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自律性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無論孩子天賦多聰明、IQ多高,如果沒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做事也是很難成功的。因此,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注意對孩子自律能力的培養。
1. 延遲滿足
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首先要從延遲對孩子需要的滿足開始。心理學實驗已經表明,自我控制能力最早出現在寶寶6~12個月,而4歲則是自我控制能力迅速發展的時期。所以,從孩子很小時家長就要有這種意識,不要總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願望,適當延遲滿足孩子慾望的時間。也不要讓孩子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注意培養寶寶抵制誘惑、剋制自己的能力。
記得女兒三歲左右時,有一次在商場里看到了一個遙控小汽車,喜歡的不得了,非要買著不可。我想不能讓孩子養成想要什麼就要什麼的壞習慣,得讓孩子學會克制自己的慾望,雖然看著孩子眼淚汪汪的小臉也很心疼,但還是咬牙堅持沒給她買。過了一段時間,我看孩子特別懂事,就偷偷把遙控車買回來給了孩子一個驚喜。沒想到這件事過後,帶孩子去商場時丫頭再也不吵鬧著要東西了。看來,只要家長在生活中多注意適當延遲滿足孩子的慾望,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會慢慢養成的。
2. 時間管理
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離不開對時間的管理,當孩子對時間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家長就要逐漸培養孩子在時間上的自律意識。孩子想做某一件特別喜歡的事情,比如看電視、上網玩游戲時,家長要先和孩子約定玩的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孩子可以盡情的玩,約定時間一到,孩子必須自覺停止。如果孩子不能馬上停止,就需要對孩子適當「懲罰」,可以減少玩的次數或減少下次玩的時間,讓孩子為自己的「違約」付出代價,培養孩子正確的時間觀念,懂得守時的重要性。當孩子開始做一件不太喜歡的事情,比如寫作業、做家務時,可以先讓孩子自己制定完成的時間,告訴孩子只要認真完成,剩餘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讓孩子逐漸養成重視時間的良好意識和管理時間的良好習慣。
3. 提供動機
訓練孩子的自律能力,不能光憑家長的「行政命令」,最好給孩子提供一個有誘惑力的動機。家長首先要了解什麼才是孩子真正在乎或需要的事情,當要求孩子在某一方面自律時,盡可能想辦法把你的要求與孩子的某種需求關聯起來,構成因果關系,給孩子的自律提供一個強大的動機,促使孩子心甘情願的去完成。
女兒小時玩完玩具從來不收拾,囑咐多少遍也不聽。為了讓女兒能自覺收拾玩具,我想了一個點子,然後告訴女兒:「如果不把玩具收拾好,玩具就會自己藏起來,不和你一起玩了。」剛開始,女兒根本不相信,玩過玩具後還是亂放在那兒,我就趁她看不見時把玩具藏起來,結果女兒找不著玩具了,女兒特別驚訝:「玩具真的藏起來了!」「我還想玩這些玩具」———這個簡單的需求成為女兒自覺收拾好玩具的強烈動機,再也不要我督促了。
4. 遵守規則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則的爭先恐後勢必會造成社會的混亂,要想孩子自律,首先就要學會遵守規則。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給予孩子正面的影響,在日常行為中為孩子樹立遵守規則的好榜樣。家長要讓孩子了解各種規則,行人車輛要遵守交通規則,和小朋友玩游戲要遵守游戲規則,各種體育運動要遵守競賽規則,還有要禮貌待人啦、按時作息啦、做事不影響別人啦等等,並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遵守規則給予孩子監督指導。
比如,孩子想盪鞦韆玩,可是已經有小朋友在那裡正玩著呢,家長就要告訴孩子「先來後到」的規則,勸導孩子學會克制自己,陪孩子耐心等待。全家一起出遊,不亂扔垃圾,不亂塗亂畫,不大聲喧嘩,遇到熱門景點需要排隊時,家長一定要不加塞、不催促,孩子在旁邊看著呢。要讓孩子明白遵守規則的嚴肅性,可不能讓自己的「不文明」影響到孩子。
5. 游戲訓練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採用角色扮演游戲或者叫情境模擬游戲,能夠很好的鍛煉孩子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模擬醫院、商店、學校、消防人員救火等等。在模仿過程中,如果發現孩子走神了,家長要提醒孩子回到自己的角色中,完成應該完成的任務。
給孩子提供一些訓練活動,對孩子自律能力的培養也不失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我女兒最喜歡和我玩的是折紙小游戲,准備一些白紙片,隨意折出一些小動物、小物品,按照個人的喜好畫上顏色,再把自己的作品和樹葉、小石塊等身邊的小物品擺成不同的造型,一起欣賞,那叫一個美呀。這種動手類的小游戲,孩子大都非常感興趣,既鍛煉孩子了的注意力,長期堅持下去還能幫助孩子逐漸形成自律的能力。
孩子自律意識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家長針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和個性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漸進地進行。在進行過程中,也難免出現一些反復的情況,家長要多關愛、多提醒、多鼓勵,這樣才會幫助孩子逐步養成自律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