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老年人帶小孩怎麼教育
擴展閱讀
什麼是兒童經典語錄 2025-01-28 00:46:13

老年人帶小孩怎麼教育

發布時間: 2023-10-24 02:19:04

① 老年人怎麼教育小學生

老人帶孩子的優勢
1、老人心態更加平和
年輕的父母們往往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生存壓力比較大,很容易將工作當中那種緊張的情緒帶回家,造成不太和諧的家庭氛圍,帶給寶寶過多的心理壓力,妨礙寶寶健康快樂地成長。但是,祖輩們已經脫離那種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他們的心態相對比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兒童似的薯肢唯心理,這就使得他們特別喜歡寶寶,也更容易融入小寶寶們的游戲,跟寶寶建立比較融洽的關系,為他們實施正確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輕松和諧的心理基礎。
2、擁有更為豐富的生活經驗
老人在撫養和教育寶寶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對寶寶各階段的發展特點也了解得更准確,尤其在寶寶生病,或者遭遇其他問題時,他們更清楚應該怎麼樣去做,並且不會像沒有經驗的父母那樣,遇到一點點事情就慌了手腳,相反,他們顯得更為淡定。
如何跟老人溝通教育觀
1、親切地說
不論對父母還是公婆,年輕人都要心懷尊重與感恩。俗話說「老馬識途」,老人的人生經驗總有值得飢遲學習的,需要尊重;辛勞了一輩子,晚年還要來幫著帶孩子,需要感激。想給老人提建議,晚輩不妨先甜甜地叫聲「爸」、「媽」,或者送他們一些小禮物,再輕描淡寫地談事情。老人往往不好意思反駁,覺得這些小事兒和晚輩的孝順比起來不算什麼,很容易數培接受和改變。
2、讓第三代說
不少老人往往振振有詞,讓子女無可辯駁。此時不妨先順著他的意思,等「謀劃」一番後,讓孫輩來說。比如通常老人慣孩子,總帶他們去吃垃圾食品,兒女可以給孩子多講吃菜好的故事,如小白兔吃蘿卜所以跑得快,山羊吃嫩草所以爬山高,大力水手吃菠菜所以有力氣……不露聲色地「策反」孩子,孩子也會主動要求吃「菜」,老人自然就「投降」了。
童年期是人生大廈的基礎,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兩代父母需要共同努力。祖輩與父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應當多溝通,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② 爺爺奶奶怎麼教育兒孫

現在的父母不是很想讓爺爺奶奶教育兒孫是覺得它們的思想觀念舊了,那麼如何科學育孫兒呢?以下是我給大家帶來爺爺奶奶科學教育兒孫的方法,以供參閱。

爺爺奶奶科學教育兒孫的方法

1、調整心態,絕對不能重男輕女。這個很重要,如果對女

孩嫌棄或對男孩溺愛,都將嚴重影響到一家人的感情,無法達到和諧幸福。不管是孫子還是孫女,甚至是外孫女、外孫,都要一視同仁,不要讓任何一個孩子感覺到冷落。

2、和孫兒玩耍即是對年輕夫婦的幫助。

爺爺奶奶對育兒中的年輕夫婦的最大援助,就是陪孫兒高高興興地玩耍。這不但符合孩子天性愛玩的性格,促進他健康成長,還能讓年輕父母脫出手來,可以工作和幹家務。

孩子最喜歡運動性的玩耍,如擠身體、相撲、手指相撲、撓癢癢、捉迷藏、騎馬游戲、用廣告紙捲成劍來做格鬥游戲等等。嘗試著與孫兒玩一下,孩子肯定會樂得咯咯直笑。還可以玩一些傳統游戲,如折紙、翻繩等。還有,像過去那些用樸素的天然材料製成的玩具,如竹葉船、橡樹果陀螺、拉線木偶人等,如果能和孫兒一起做一做的話,准會令其很快樂。商場里有賣樸素玩具的專櫃,在那裡可以找到像紙氣球、線包之類的玩具。買這些東西來玩也很不錯。如果孩子遇上喜歡的書,總想讓你多念幾遍,這時你可以把孩子抱在膝蓋上,把書反復地念上幾遍,令他如願以償。或者也可以講小時候聽到過的故事,養成一個小小故事謎。

3、不要再「零食加電視」

孩子是一塊能量源,跳來蹦去地從不知疲倦,這是孩子的「長處」。雖然老年人更喜歡安靜,但絕對不要為了求得安寧,有的就給孩子吃零食和看電視。這實際上是最不好的教育方法,不但讓孫兒的牙齒變壞,眼睛變近視,甚至會變成一個孤僻的「小電視迷」不要說成材,不成泥就已經很難得了。

因此,老人在帶孫兒的時候,應盡量到戶外活動,在安全的空地上,讓孩子盡情地發散他的能量吧,自己則可以安靜的在一邊獨處或者和別的老人嘮嗑。

4、教育孩子要尊重兒女意見,並且要一致。不管是行為習慣的培養,還是孩子生病時候的照料,都應該和孩子父母站在一個陣線上,不能盲目按照自己的固有思維包庇孩子,更不能在孩子面前指責父母。有的爺爺奶奶護犢子心切,孫兒一哭就反過來責怪兒女管得太嚴,直接導致孩子從小驕橫跋扈、自私自利,長大了也不知道何為孝順。孩子稍微有點流鼻涕、咳嗽,就不假思索往醫院送,或者直接讓寶寶打點滴,這都是傷害孩子身體的錯誤方法。關於孩子的事情要多與兒女溝通,並且要從各方面增加育兒知識,才能做好爺爺奶奶這一份難度相當大的工作。

爺爺奶奶教育兒孫的誤區

1。過分關注孩子。寶寶本來可以自己做的事情,比如吃飯、刷牙、換衣服,但卻被家長代為其勞。過分的呵護,使孩子失去了鍛煉自己能力的機會。

2。過分監督孩子。害怕孩子出錯,什麼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經常檢查孩子的行為。就極易讓孩子形成依賴性和惰性,以及對成人的不信任感。

3。嚴厲懲罰孩子。這種教育方法,源於「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傳統教育理念,他們覺得對孩子就要嚴格管教,批評多於鼓勵,責罰多於獎勵。這樣的教育方式,也容易使孩子產生嚴重的自卑、自閉或叛逆心理。

爺爺奶奶科學教育兒孫的注意事項

1。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科學育孫的意識

人的年齡越大,性格越柔和,容易由著孫子的興致來,使得帶出來的孫子走向兩個極端,要麼剛中缺柔,成了小皇帝,讓他一個人說了算;要麼柔中缺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依賴性特強。老年人一定要多向年青人學習,看現在的年青人是怎麼帶孩子的,不要完全用老一套的方法,育兒技術在不斷進步,要與時俱進。例如;現在的孩子一歲之前不吃油鹽,兩歲之前都用紙尿褲,都是有科學根據的,對身體有好處。

2。穿衣服要適當,且便於運動

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孫子時,由於老人家比較怕冷,一般會穿得比較多,稍不注意,熱一點的天氣就會長痱子,冷一點的天氣,穿得太多,不便於孩子運動。

3。要培養孫子專心自己吃飯的習慣

第一、培養孫子坐著吃飯的習慣。有的老人在孫子邊玩邊吃飯或不想吃飯時,喜歡追著孫子喂飯,這個習慣不好,如果孫子不想吃(有病除外),或邊玩邊吃,就要讓他餓一下,且不給他零食吃,治得他兩次,小孩就記得了;為了使孩子吃飯的時候就不會亂跑,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坐高一點的凳子,讓他自己下不來。第二、盡量在一歲左右讓孫子學會自己吃飯,不要怕麻煩,培養孫子的動手能力。

4。要培養孫子適當運動的習慣

有的孫子特別好動,就要培養他坐著聽故事,聽音樂的習慣;有的孫子懶得動,就要培養他做適當的運動,由於老人本身運動量少,比不得年輕父母喜歡運動,運動習慣要有意培養。

5。要多帶孫子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培養孫子的社交能力

多帶孫子出去玩,有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性格開朗這一方面做得比較好;有的還不夠,因為老人家自身社交范圍有限,需要創造條件。

6。要培養孫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孫子沒學說話之前,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要多跟他說簡短的話,培養他的聽覺能力和模仿能力,學說話後,要讓他多聽多說。例如指著實物說名稱,聽了故事後復述給別人聽等,特別是多和其他小朋友玩游戲,交流互動。

③ 如何管老人帶的孩子

看到一些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小孩脾氣倔犟,其主要問題是你沒有迎合他的想法。第 一,你要搞懂他的意圖,徹底搞明白他想要什麼?第 二,對他感興趣的東西或事物多加關注並力求做到和他的統一,再而提出你的意見和建議。第三,多和他親近,比如抱他、一起嬉戲、像小孩和小孩一起玩。第四,如果有所改變,證明已經有效。開始你的引導式教育。第五,你的目的達到了,小孩的前景無限光明...... 秘訣一:讀懂寶寶的心 家長A:一個雙休日,我領著女兒逛商店。興致正高時,女兒卻心煩意亂發脾氣。我一邊哄,一邊勸,怎麼也不管用。我急了,准備抱起孩子往外走。就在我蹲下身來的瞬間,才恍然大悟:原來蹲下身來從孩子的角度看去,看不見色彩斑斕的商品,而是晃來晃去的人腿!怪不得孩子任性發脾氣,原來和我心情不一樣。我突然領悟到,有時候孩子任性發脾氣,有他的道理,我們需要理解孩子,讀懂孩子的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心理咨詢師點評:孩子任性不聽話,不接受大人講的道理,往往因為大人不懂「小人」心。如果從孩子的立場,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感受生活,孩子的心才能和我們相通。我們一旦讀懂了孩子的心,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就會多一些順利,少一些失誤。 秘訣二:不給寶寶把任性當作要挾父母的機會 家長B:我看過前蘇聯英雄舒拉小時候的故事。一次他非要在飯前吃飯後才吃的粉羹,爸爸媽媽不僅沒有同意,而且沒有哄他,屋裡只剩下舒拉自己。他哭喊了一陣後,不見迴音,自覺沒趣就用木塊碼東西玩了。以後每次舒拉任性哭鬧時,爸爸媽媽不遷就他,也不給他當「觀眾」,事後再給他講道理。就這樣,很快治好了舒拉任性哭鬧的毛病。我們這樣對孩子,也沒有孩子任性的煩惱。所以,我的切身體會是:最好開初時狠狠心,不遷就孩子,像舒拉的父母那樣防患於未然。 心理咨詢師點評:這位家長的感悟是有道理的,作為一種性格特徵,任性有很大的後天因素。你是不是孩子剛一哭鬧,就心軟了,就百依百順?等到孩子掌握了任性哭鬧這個要挾大人的「法寶」,而無休止地惡性發展下去時,再想解決就很難辦了。孩子會很敏銳地抓住時機,學會影響父母,甚至要挾父母。所以,必須從很早就注意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式,不給孩子學會用任性要挾父母的機會。 秘訣三:以合理的方式滿足寶寶的合理需求 家長C:我認為,適時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也是預防孩子任性毛病的一個方法。比如,孩子一天沒見到你了,想跟你親熱一番,讓你講個故事什麼的,這就是合理要求。你為什麼非要等他大哭大鬧犯起性子來再滿足他呢?我孩子剛進幼兒園的時候,我就堅持這樣的原則,送孩子的時候,不等孩子鬧,我就把孩子抱在懷里,擁抱親吻一番,滿足他的親情和皮膚感覺需要,之後絕不再遷就。孩子總能高高興興地跑進幼兒園,從沒有因為不想離開媽媽而任性犯擰的時候。 心理咨詢師點評:不錯,孩子的任性常常是為了爭取某種需要的滿足。聰明的做法是以合理的方式滿足孩子合理的需要;等孩子任性發脾氣了再來答應孩子的要求,是最愚蠢的做法。當然,滿足孩子的需要一定要講究條件,對於不能或不該滿足的需要一定要堅守原則,毫不妥協。 秘訣四:給寶寶創造集體生活的機會 家長D:一次,我的孩子帶著剛買來的自動坦克在外面玩的時候,鄰居幾個小朋友想和孩子交換玩。孩子不願意,我們趕緊勸說他給小朋友玩一會兒,可他就是不聽,而且和我們任性地大鬧。別的小朋友則繼續玩起了他們的游戲,非常開心。我的孩子不鬧不吵了,靜靜地看著他們,最後不得不「求和」,和大家交換玩具,一起玩。由此,我感到,預防孩子任性的毛病,最好是讓孩子和同伴一起玩。從此,我想了好多辦法,給孩子創造集體活動的機會。 心理咨詢師點評:任性是自我中心的產物,集體活動是破除自我中心的最好途徑。因為集體活動有其規范,遵從集體規范是參與集體活動的前提。而孩子的天性就是不喜歡孤獨,所以,讓孩子到夥伴中去,到集體中去,的確是富於遠見的對策。 秘訣五:寶寶任性時不予理睬 家長E:我孩子兩歲的時候,常常任性胡鬧,我呵斥他就跟誇獎他一樣,越是呵斥他越是來勁。有天他又任性胡鬧,恰好我手上正忙著一件事情,根本沒顧上他。幾分鍾後,等我忙過了,孩子已經在旁邊安靜地玩起來了。這偶然的發現,讓我找到了一個對付孩子任性的秘訣,那就是有時候孩子發脾氣胡鬧,我全當沒看見,一會兒就風平浪靜了。 心理咨詢師點評:孩子都有引起成人關注的強烈願望。有時候孩子胡鬧,與其說是任性不如說是為了吸引成人的注意。而這時一旦對孩子給予批評呵斥,恰好滿足了孩子被關注的願望,於是孩子學會了用任性來引起成人的關注,因此,不予理睬是可取的對策。等孩子終止任性行為的時候再給予關注,這樣,就把孩子引起成人關注的需要和良好的行為表現建立了暫時神經聯系,從而也就抑制了任性的行為。 秘訣六:及時轉移寶寶的注意 心理咨詢師點評:人的心態是由注意決定的,注意轉移了,心態也就變化了。因此,轉移注意是矯正孩子任性毛病的可行辦法。想方設法轉移孩子的注意,用不著哄勸,不知不覺間就會淡化孩子的擰勁,消除任性的毛病。

④ 老人帶孩子:隔代教育,如何做到隔代不隔心

此前,一項在全國范圍內調查「隔代教育」的結果顯示:中國近一半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該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上海0 6歲的孩子中有50 60%屬於隔代教育;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佔到總數的一半;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達70%。而且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輩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而由此引起的家庭矛盾也越來越多。幾千年來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模式——隔代教育,時下受到了較大范圍的質疑。有人說,現階段這種教育模式會影響未來中國人口的質量。

老人們在孩子的養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孩子與老人的接觸時間遠高於父母。不過,雖然老人幫兒女帶孩子辛苦的付出,反而引來家庭矛盾,真是費力不討好。

隔代教育,如何形成合力,實現雙贏,確實需要深思的問題。

1、隔代教育要揚長避短

隔代教育本身有一定優勢:祖父母們具有撫養和教育孩子的實踐經驗,可以彌補年輕父母在養育孩子方面的經驗不足,發揮祖輩的經驗優勢;由於沒有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的拖累,祖父母們在心態上比工作緊張、壓力繁重的年輕父母要平靜得多,比較有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孫輩;老人歷盡滄桑後的返樸歸真,自有一種「兒童心理",特別喜歡與孩子玩樂,易與孫輩建立融洽的感情,為教育孩子創造良好的感情基礎。

隔代教育對祖父母們自身也有利,不僅可以緩解老人的孤寂,從孫輩的成長中獲得生命力,與孫輩玩耍的天倫之樂對老人保持 健康 的身體和心態也大有裨益。但祖輩教育孩子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需要揚長避短,以取得最佳的教育結果。

2、祖輩父輩協作最重要

隔代撫養和教育與父母親自撫養和教育各有利弊,要解決問題,需要兩代家長的共同努力。祖輩與父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應當多溝通、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比如,孩子的自理能力應當盡早培養,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尤其是學會自覺地為他人服務,對於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至關重要。當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祖輩千萬不要出面干涉,應努力維護孩子父母的權威,這樣孩子就不至於惟我獨尊,懂得尊重父母。要充分利用隔代撫養與父母撫育的各自優勢,兩代人多溝通、多探討孩子的教育方法,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開放的家庭環境。

3、"隔代家長」學習不放鬆

由於時代不同,老人的知識和思想觀念有的已經落後。由他們撫育孩子,往往雖有良好的願望,但效果卻未必好,特別是在培養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比如,如何讓孩子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是單純照顧好他們的生活和督促學習文化課。要特別給孩子灌輸誠信觀念、法制觀念,切實培養他們尊老愛幼、熱愛勞動、勤儉節約、勇於創新的好品質。老年人要當好「隔代家長」,就必須不斷學習和接受新知識、新事物,才能為孩子的 健康 成長發揮積極作用。

4、「隔代家長」特別要做到:

首先,袓輩家長對孫輩要愛而有度

老人疼愛孩子相較於父母的疼愛是有過之而不及的。出於補償心理的影響,隔輩親很容易對孩子寵溺過度。於是孩子在老人們的過度寵溺中變得驕縱蠻橫,孩子們越來越像個霸道、不懂事的熊孩子。

袓輩家長更應該懂得:對孩子的愛,是一種 情感 ,一種需要,更是一種教育,但一定要理智施愛,愛得有節,愛得有利,使孩子 健康 快樂成長!

其次,要引導孩子勇於面對困難和挫折。

有的祖輩家長愛孫心切,對孩子過度保護、過度照料:吃飯怕孩子燙著、穿衣怕孩子涼著,走路怕孩子摔著,上幼兒園怕孩子受氣,勞動怕孩子累著……總之,怕這怕那,唯恐孩子受半點委屈,恨不能將孩子放進「保險櫃」鎖起來。這實際上是在「軟化」孩子的心靈,暗示孩子無能,剝奪孩子活動的權利。大量事實證明,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懦弱無能,思想幼稚,難以適應 社會 生活。

袓輩家長更應該明白,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成人,進入 社會 獨立生活。能包辦孩子一時,但不能包辦孩子的一生。為了孩子將來能經受生活磨難和 社會 風浪,必須讓孩子從小就對困難和挫折有所嘗試和體驗,學會以平靜的心情和合理的方式對待困難和挫折。

在祖輩幫助撫育孩子的同時,年輕的父母也一定要明確: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所以,不要為圖省事,孩子一生下來就甩給老人。

研究表明:0 3歲,是建立深層依戀關系的關鍵期,兒童只有在與父母尤其是與母親建立起安全的依戀關系,才能為健全人格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才比較容易成長為情緒開朗、穩定並且自信的人。如果在這個階段兒童幾乎都與老人生活在一起,失去與父母溝通交流、培養感情的機會,就會對孩子身心發育造成很不利的負面影響。如果父母因工作原因要與孩子離開,最好等1歲斷奶後,並且祖輩先與孩子建立熟悉又親密關系後,再與父母分開。同時父母要經常與孩子保持聯系,減少孩子孤獨感、抑鬱感、失落感和不安全感的產生。

父母給予孩子的感情呵護是沒有任何人能夠代替的。作為父母,在以下的情況下是沒有理由不和孩子在一起的。

1、斷奶前。安心休好產假,母乳喂養。在哺乳的每一天里,和孩子進行全方位的接觸,讓孩子熟悉你的相貌、氣味、聲音,保證孩子有任何需要的時候你第一個出現在他身邊。

2、下班後。把時間都給孩子、徹底解放帶孩子的老人。睡眠是人最需要安全感的時候,嬰幼兒是培養安全感最重要的時期。保證寶寶在晚上睡覺前能見到你們,並得到安全感。

3、節假日。盡量以寶寶為中心,給他講故事,帶他到一些空氣清新的公園、廣場曬太陽,彌補平時因為工作給親子教育帶來的距離,這樣也能解放辛苦了一周的老人。

在以孩子為中心時,可不要冷落了為你們勞累的祖輩,擠些時間,讓老人們參加老年大學或各種老人的社團、俱樂部,參加群體交流、 旅遊 ,既能讓老人補充新的知識、開闊視野,又能保證老人有一個 健康 的身體和好的心情。同時,在教育子女上要多和老人溝通,以平等、請教的語氣和老人探討如何教育孩子,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和老人發生爭執。

⑤ 如何糾正老人帶孩子的各種問題有什麼好的辦法

老人帶孩子跟年輕人帶孩子就是會有不同的地方,畢竟大家的思想觀念都不一樣,再加上老年人現在不怎麼會接受新的知識,在他們的眼裡就會覺得自己把那麼多孩子都帶大了,自己帶孩子的能力是沒有問題的,於是就會按照自己之前帶孩子的方式去管孩子;但是現在的年輕人經常會看各種各樣的育兒理念、帶娃方式,在一些事情上就會跟老一輩思想封建的人發生分歧。

其次耐心地跟老人說自己的想法。如果大家沒有時間去照顧孩子,是可以選擇跟老人說一下他哪裡照顧得不對的,但是跟上面說的一樣,說話的時候還是需要注意一些,不要對老人發脾氣,一定要有耐心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人,我相信只要是好的教育理念老人也是會接受的,給老人一些時間讓她們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