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如何培養孩子的美感及藝術教育
擴展閱讀
制服基礎款那個領叫什麼 2025-02-01 09:35:05
xrv15l自動經典落地多少錢 2025-02-01 09:33:27

如何培養孩子的美感及藝術教育

發布時間: 2023-09-20 05:47:45

⑴ 如何對幼兒進行審美教育

導語:美感是人們對事物、對人和人的作品進行審美後所得到的沒的體驗。培養學前幼兒的審美感知能力,是進行藝術欣賞和藝術創作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幼兒豐富的審美想像力、透徹的審美理解力和活躍的審美創造力的基礎。

一、幼兒期審美的特點

1. 注意審美對象的外形美,對那些鮮艷、活動、富有兒童情趣的審美對象易產生美感幼兒喜歡美麗的色彩,喜歡有趣的,特別是以小動物為主角的童話、故事和節奏感強烈的兒歌。幼兒對作為審美媒介的文藝作品的生動性、形象性、趣味性、色彩等方面都有著特殊的要求。

2. 本身就是一種情感活動,情感是構成審美心理的要素。幼兒在審美過程中,情感活動十分強烈。孩子來到野外,看見花呀、草呀、小動物呀,會高興得又蹦又跳,甚至在草地上打滾,表現出極大的審美愉悅。

3. 美術活動中,幼兒的想像是大膽而又奇特的。兒童的畫往往是造型誇張、構圖出格、想像奇特,魚可以游到天上,太陽、小鳥、雲朵卻畫在地上。同時,幼兒的審美想像又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他們把自己強烈的感情直接注入審美對象,審美想像則隨著自己的感情而變化。

4. 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豐富,在審美活動中,幼兒表現出急於對各種事物做出審美評價的強烈願望。

二、幼兒美育的特點

根據幼兒期審美的特點,在對幼兒進行審美興趣、意識、情感和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具有一系列的基本特點:

(一)情感表現性

幼兒對美的興趣、情緒、情感和態度總是毫不掩飾的。在幼兒審美素質教育中,教師應讓幼兒充分表現其情感和體驗。例如:早上一入園,幼兒就告訴老師:「媽媽昨天給我買了一個好漂亮的大蝴蝶(風箏)!」這時教師應當與幼兒一道描述風箏的美,表達自己對風箏的喜愛之情,讓幼兒的審美情感得到充分地宣洩。

(二)情節虛構性

幼兒審美情節往往不因現實中的審美對象才發生,而是他想像中的。尤其體現在編故事及繪畫活動中。例如:幼兒在畫小白兔時,突然說:「小白兔迷了路,到處找媽媽。」畫熊貓時,不按老師的要求而添畫了床、吊針,還解釋說:「熊貓生病了,在打吊針。」這時教師絕不能批評幼兒沒有按老師的要求做,因批評只會扼殺幼兒的想像力和美好情感。而是要充分的肯定幼兒的想像力,盡量保護幼兒的這種超現實的審美情趣。

(三)手段表現性

在幼兒審美活動中,手段總是為了表現一定的審美內容及形式的。例如:幼兒在砂堆里插上樹葉,表示「綠在沙漠」。又如,教師請幼兒自己想辦法表現冬天的寒冷,有的幼兒畫出了小朋友穿著厚厚的棉襖,有的則用白色手工紙剪出美麗的雪花,有的用白色橡皮泥捏雪人,甚至有的小朋友直接用泡沫和紙屑拋孫埋坦上天空製造下雪的景象。

(四)主體自主性

審美活動不是由教師強迫幼兒進行的,它是作為活動主體——幼兒的自主活動。在審美活動中,幼兒獲得的是對美的自我體驗。對幼兒的審美活動,教師可以引導,但不能代替。有的教師在玩色活動中害怕幼兒將顏料弄臟了衣服桌椅,常會代替幼兒完成點色的過程,不讓幼兒自己動手。這樣的活動幼兒完全是旁觀者,根本談不上對美的自我體驗。

三、幼兒美育的重要性

幼兒審美素質教育有助於幼兒一般智慧和想像力、創造力的發展。幼兒所接觸到的美的事物及創美活動中所整合的各種知識經驗,他們從事審美活動時所發展起來的直覺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對抽象、邏輯思維起互補作用,有助於幼兒一般智慧的發展。已有很多事例表明,在幼兒期就有濃厚的審美活動興趣並經常參加審美活動的幼兒,他們上學後即使是在有固定知識結構的學習中,也往往具有感悟液櫻力強、思維敏捷、想像力豐富、動作靈敏協調、感情充溢等特點。

四、如何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是指人們對美的事物或藝術的欣賞和鑒別的能力,從小培養他們細致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審美意識、審美情感和審美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引導幼兒去發現美、感受美

日常生活、自然界、藝術作品中蘊涵著各種美的事物和現象,要經常藉助它們引導幼兒去發現美,讓幼兒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是培養幼兒具有良好審美情操和審美能力的前提。

我常帶孩子到大自然中,讓幼兒從大自然中則桐尋找色彩,世界是五彩繽紛的,蔚藍的天,白色的雲,使放飛在藍天中的風箏變得更生動、更富有美感。又如雨後掛在天邊的七色彩虹、小鳥和蝴蝶帶著鮮艷的色彩快樂地飛舞;春天,在綠綠的草地上,孩子們在奔跑、打滾,草地與孩子的服裝交錯在一起形成的色彩斑斕,富有動感的畫面。在一年四季的交替過程中,同樣會形成各種不同的色調,也都是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教師在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導幼兒去感受去發現,並用彩筆盡情地表現自己的感受,這些都有助於幼兒形成色彩美感。

(二)利用藝術作品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要發揮教師語言魅力的教育功能。語言可以通過語氣、表情、語調等方式來達到表達的意向。相同的一句話,用不同的語氣、語調說出來,配上不同的表情、動作即可表達兩個截然相反的意思。

教師要注意發揮自身的語言魅力,使用語言時不斷提醒自己注意:語言本身的作用——表意和傳情(聲情並茂),注意自身語言表達的規范性;注意自身的語言面貌(包括語言的清晰度、適宜的音量和適度的表情等);注意適度的語言修飾(恰當的語詞),讓語言更富美感。「要給幼兒一杯水,教師自身必須是一條涓涓流淌的小溪」。由此看來,在文學欣賞中教師的語言美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影響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三)讓美育貫穿於幼兒的日常生活中美,對於幼兒來說是個抽象的概念。美育的任務就是要將其具體、豐富化。

1.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大量地接觸作品。教師在創設環境時應該與教育相結合 ,教師可以和孩子一起來布置教室,讓孩子們置身於美好的環境中。這樣可以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並從中得到美的情趣。

例如,我帶幼兒欣賞詩歌《雲彩和風》時,在給幼兒展現系列畫面後,幼兒體驗到了雲彩的美是由風帶來的。於是,我讓幼兒閉上眼睛,想像自己是一片雲朵,會變成什麼樣呢?伴隨著優美的鋼琴曲,幼兒凝神聽之,細細體會,並運用想像和聯想,他們感知出的表象分外豐富。他們爭先恐後地說,「我變成小白兔,小白兔在草地蹦蹦跳跳,我變成了小鳥,在自由的地飛翔。」

2.生活中我常見到孩子看電視非常喜歡模仿電視中的角色及語言動作。例如:「老師,我這個動作像不像奧特曼呀?這樣的我很厲害吧,還可以打死很多的怪獸,我是英雄,要幫助有困難的人。」孩子是天真的,讓他們自由去尋找美,發揮美。因此,在審美教育中,要多採用圖片、實物、電視等生動有趣、好玩、孩子易於接受的方式進行,並使孩子多種感官參與審美活動。

(四)要為幼兒提供更多審美實踐的機會

美育不僅要培養孩子對美的欣賞力,還要培養創造美的能力。教師應引導幼兒多參加審美實踐活動。如讓孩子進行繪畫、泥工、折紙、剪貼、製作小玩具、學習表演歌舞和童話劇等。教師可以比較容易在計劃中滲透審美活動的有關內容,也可以利用自然或人工的教育環境、教育玩具、活動材料、教育設施的完美外觀、教師的端莊衣著、文明禮貌言行,師幼之間親切友愛的交往等,來給幼兒以美感,使幼兒在美的教育中不斷發展其審美素質。

【拓展】

提高孩子提審美能力,應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早期的審美教育。孩子在2~3歲甚至咿呀學語時,家長就應把粗淺的審美教育輸送到孩子的感官,讓他們在娛樂中由淺入深地接受審美教育。

2、通過認識「丑」,提高審美能力。藝術的美妙只能培養孩子對美的贊嘆和嚮往。如果孩子缺乏對丑的增惡,往往會顯得對美的理解膚淺、淡薄。因而讓孩子認識自然和社會生活中醜陋之處也是審美教育的手段之一。

3、審美教育應注意時代性,隨時代的發展而提高。孩子審美教育的重心應傾向現在,應隨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突出現時代所需要的審美觀念、情趣、規范等;

4、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應根據孩子特點,循序漸進。

5、有意識地讓孩子到大自然中親身體驗自然形態中各種美的景象,那潺潺的流水,鮮艷的花朵,婉轉的鳥鳴,茂密的樹林,都將給孩子帶來美的樂趣和遐想,激勵著孩子對美的追求。

6、審美的過程離不開生動豐富的感性材料,因此要重視觀察力的培養,哪怕是一束花的.放置、一幅圖畫的懸掛、一個裝飾品的陳設,都應具有形式美感的特點。可以從形狀、色 彩、結構,以及平衡、對稱、變化、統一諸方面引導孩子仔細觀賞。另外,還可通過觀看圖畫、電視、工藝品、生活用品等活動,獲得造型美的粗淺知識。

7、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挑選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與孩子一起賞析。比如欣賞風景畫時,可問孩子:你在畫看到了什麼?有什麼聯想?你認為畫中什麼最重要?為什麼?這幅畫給你什麼感覺?你認為畫家在作畫時有什麼感覺?他們為什麼要畫這個景色、這個物體?假如讓你畫,你會怎樣畫?會添上什麼?捨去什麼?家長要細心傾聽孩子回答,肯定他們說得對的地方,必要時給予指正,從而使孩子逐步提高審美能力。

為什麼要塑造審美觀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要使一個人真正地懂得美和丑並能進行美的創造,卻又離不開系統的審美教育。對小寶寶進行審美教育尤其重要。這是因為,他們正處於長身體、求知識的基礎階段。美育的好壞優劣也將會同智育和德育、體育一樣,影響著寶寶的未來發展。作為個體的人,有內在的方面和外在的方面。智力才能、倫理道德、感情心理是內在的方面,而身體形態結構則屬於外在的方面。外在方面與體育相應;而內在的三個方面又分別表現為:知、意、情。

在寶寶的日常生活中幫助他們辨別美醜

美的事物是具體的、形像的、生動的,可以被人感知的。自然美使人賞心悅目,心情舒暢愉快;社會美使人敬佩、贊嘆、感奮,以至於熱淚盈眶激動不已;藝術美則扣人心弦,如身臨其境,使人喜怒哀樂溢於言表。寶寶的日常活動總要同自然社會和各種藝術形式打交道。

金色的太陽、銀色的月光、閃閃的星星、繁茂的森林、碧綠的青山、奔騰的河流;兒童、少年、小夥伴的感人事跡,解放軍叔叔保家衛國的戰斗場面;影視戲劇中威武雄壯的畫面,先輩們可歌可泣的壯舉。所有這些事物,都會感染教育著寶寶們,激勵、撞擊著他們的幼小心靈。

要注意培養寶寶形成美的觀念

對寶寶進行審美教育,還要注意培養他們形成美的觀念,使他們能夠以內心積淀的美的知識、美的標准,美的觀念去評價、衡量、判斷客觀事物的美和丑。所以審美教育不能滿足於寶寶能夠在成人的指點下簡單地分清美醜,還要使之升華為美的觀念。推而廣之,擴大審美的范圍和視野,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審美教育要注意聯系寶寶的生活、思想的實際。強調勞動創造美的觀點。由於美感是極為復雜的、多種心理因素綜合協調的心理過程,因此這就決定了審美教育的多層次、多角度,同時也使審美教育的難度增大。為此,對寶寶的審美教育不要好高騖遠,搞得玄而又玄,而要緊密聯系寶寶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因勢利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諸如,從寶寶的穿著、打扮,包括飲食起居、個人衛生、環境整潔入手都可涉及美與丑的問題。這些方面也是寶寶與父母家人之間最易發生矛盾沖突的地方。

有的父母說,最頭疼的就是寶寶的衣著選擇總是和父母不一致。把寶寶打扮得整潔、漂亮是父母的共同願望。漂亮就是一種美。它表現為穿著的合體,衣服面料的考究,款式的新穎、大方、入時,顏色的協調等等。在這些方面寶寶的知識和經驗都是十分欠缺的。需要父母以自己的審美修養來加以教育、誘導和啟發。可以結合每件衣物的挑選,每件用品的選擇,寶寶房間、床榻的布置以及寶寶的個人衛生等生活方面來充實、豐富寶寶關於美的觀念。

⑵ 如何在美術教育中發展幼兒對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

研究措施: 1、多方位、多元化地為幼兒創造感知美的環境,給予幼兒體驗和感知美的機會,充分運用多種手段,引導幼兒自覺建立起良好的審美感覺,激發他們的藝術情感和表現美、創造美的強烈慾望。 2、結合生動有趣的各種方式,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使他們樂於用美術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如: (1)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講述、兒歌、游戲等形式; (2)事物的現場直觀(讓幼兒充分感受); (3)適當的「示範」和「範例」:可用實物、藝術家的作品、兒童作品、一些能夠激發美感適合引導幼兒想像的,等等。 3、游戲是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應力求將美術教育活動游戲化,以幼兒為主體,創設寬松、自由、和諧、開放的空間,引導幼兒自由表達表現自己的意願和感受,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達到玩與學的統一。 4、在美術區域創設中盡可能地提供給幼兒多種美工活動材料,增加幼兒選擇的機會,充分運用多種表現手段,促使幼兒主動參與,激發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表現慾望和創作沖動,允許鼓勵他們大膽運用不同的表現方式來表現美、展示美、創造美,體現個性化。如室內外寫生、棉簽畫、吹畫、水粉畫、刮蠟畫、點畫、砂紙畫、印染、噴刷、泥塑、折剪等等。 5、除了正規的集體教學外,還應根據不同的目標採用靈活多變的組織形式,如集體合作作畫活動,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交流意識,還可以組織一些分組活動、分區活動、不同班混合分組活動、不同年齡的混合活動等,使幼兒通過廣泛的合作與交流,共同完成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過程。 6、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多傾聽幼兒的想法,尊重每個幼兒的點滴創造,鼓勵別出心裁的想像和獨特的表現形式,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表現力;不以成人的眼光進行評價,注重幼兒間的互評和自我評價,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提高幼兒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7、提高幼兒美術作品的利用率,如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老師,或同伴間互相贈送等形式,體現作品的價值,激發幼兒表達表現的慾望。 8、充分利用多方資源,密切家園配合,通過講座、家園互動欄等的交流,增進溝通,提高家長對幼兒美術教育的意識水平,改變家長的評價角度,共同培養幼兒美術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四、研究具體步驟: (一)、准備階段 1、組織課題組成員繼續學習《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南》及相關的幼兒美術教育理論,研討培養幼兒表現力的策略及切入口。 2、結合本園實際情況和教育現狀,確定培養幼兒表現力的切入口,定出具體引導策略,並進行參與式討論交流。 (二)、實施階段 1、對幼兒進行觀察、了解、分析,把握幼兒的現狀、特點、需求和潛力。 2、根據分析情況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各班制定適合本班幼兒的課題計劃,選擇貼進幼兒生活的內容,進行預設和生成相結合,並創設相應的活動環境。 3、向家長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家長的美術教育態度,同時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幫助家長提高美術教育水平,力求家長的認同、支持和配合。 4、各班進行觀摩交流學習,不斷改進教學模式。 5、每月進行兩次研討活動,每周不定期互相交流;每月至少撰寫一篇附有照片的案例分析和讀書筆記,並進行交流。 6、利用照片、錄象、文字記錄和收集幼兒作品等多種手段做好過程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