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在高等教育中如何以人為本

在高等教育中如何以人為本

發布時間: 2023-09-18 04:31:00

❶ 如何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方法:

1.樹立學生主體意識,改變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和體制下,學生們習慣於把教師視為至高無上的權威,教師的話就是聖旨,毫無批判地全盤接受,學生沒有自我主體意識,更談不上主體性的發揮了。

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中,就是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從單純的學知識到自覺主動地掌握知識。

對於教師來說,教師要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把教學過程變成師生交流、互動、共同成長的雙向過程。

教師在講知識時,不能像過去那樣,滔滔不絕、按部就班地講解,而是在課前安排學生預習基本知識,收集相關資料。

在課堂教學中,先讓學生講講所了解的知識和經驗,同學之間相互補充。接著,教師再糾正錯誤、補充說明、答疑解惑等。

或者是教師設置情景或現場教學,讓學生積極參加,師生互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學知識。

2.重視校園物質文化景觀設計,建設美麗和諧的校園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是人生存的基本條件,對人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要讓學校的每一面牆都會說話。

學校的每個牆壁、每塊綠地、每個角落都可成為會「說話」的老師,使學生隨時隨地受到感染與熏陶,在良好的校園環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3.重視學生個性差異,因材施教。

解釋:當前教育忽視個性、過分統一化,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對學生的成長十分不利。所以,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挖掘學生的潛能。

4.保護學生的求知慾,順勢引導。

在學生豐富多彩的天性中,好奇心、求知慾十分強烈。學生的這種求知願望會在良好的環境和適當的教育下得到強化。反之,不適當的教育會終結這種求知願望。

所以,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呵護學生的好奇心,並積極加以引導。

5.樹立學生主體意識,改變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和體制下,學生們習慣於把教師視為至高無上的權威,教師的話就是聖旨,毫無批判地全盤接受,學生沒有自我主體意識,更談不上主體性的發揮了。

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中,就是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從單純的學知識到自覺主動地掌握知識。

拓展資料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

過去的發展觀認為,發展就是經濟的快速運行,就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高速增長,它忽視甚至損害人民群眾的需要和利益。

這種發展觀「見物不見人」,其實質是一種「以物為本」的思想,它和以人為本所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