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導語:“讓子女有出息”是家長永恆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種多樣,子女的個體情況,家庭環境,家長素質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學校教育,達到共同教育好學生的目的,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因為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一種基本形式,在年輕一代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一、樹立榜樣:
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範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秀品質,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二、環境熏陶:
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准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批評懲罰:
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懲罰主要是剝奪某種權利,而不是體罰,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殘身心。
四、指導安排生活秩序: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養子女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指導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環境,教給子女學習安排和利用時間,使之有條不紊。要讓孩子自己安排,家長可以在旁指點。
五、說服教育:
說服教育的具體做法:一是談話,家長根據子女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二是討論,家長與子女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勇於承認。
六、實際鍛煉:
實際鍛煉的內容相當廣泛,如適應周圍環境,鍛煉身體,生活自理,家務勞動,獨立作業,文明禮貌,社會交際等等。進行實際鍛煉,首先要孩子明確目的.意義(為什麼),提出具體要求(怎樣做),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到底。鍛煉內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徵,從他們的實際能力出發,交給的任務和提出的要求必須適當。要允許孩子在實踐中有失誤,不可過分苛求。家長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鍛煉。
七、表揚獎勵:
表揚獎勵是對子女的思想行為給予肯定和好評。通過肯定和好評,以加強子女進取心和榮譽感,爭取更大的進步。表揚獎勵要實事求是,要及時,要說明原因,並且應以精神獎賞為主,物質獎賞為輔。
八、指導課外閱讀:
指導子女閱讀書報雜志,從中吸取有益的精神營養。家長要掌握子女閱讀的內容,和子女一起討論,引導子女通過閱讀增長知識,開擴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電視:
電視進入家庭,子女可以從看電視中得到許多知識,增長見識,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沒有選擇,不要時間過長。看完電視最好和子女談論,討論電視內容。
十、帶領子女外出接觸社會:
帶領孩子到公園、風景區、商店、工廠、農村去,或者去訪問同學、親友,進行社會交往,使之開擴眼界,接觸社會,認識社會。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一、一起閱讀
你會每個月至少帶孩子去一次書店看書嗎?是否有意識地幫孩子選擇合適的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孩子終生受益。
孩子不停地閱讀,就永遠不停地學習。很多家長喜歡扮演老師的角色,經常教孩子學習課本的東西。我認為倒不如多花時間和孩子進行有益的閱讀。其實,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只能潛移默化。一個日夜打麻將的母親,她不停地叫孩子學習、學習,在麻將聲中的學習,難有效果的。
父母都在看書看報,孩子也會跟著看書的。和孩子一起看書吧!
你會訂一種以上適合孩子閱讀的報刊嗎?很多家長經常給孩子買衣服、買玩具。但極少會給孩子訂閱報刊雜志。真的,玩具很快就會過去,而給孩子一輩子都有用的知識,是很多父母缺乏的意識。一家人,共同看那帶著油墨香的書報,將是孩子童年最幸福、最美好的回憶。訂閱報刊,是讓自己的孩子的知識跟著年齡一起增多,快到書報的訂季了,還不動手?
二、培養心胸
你會培養孩子關心天下的廣闊胸懷嗎?你會買一個地球儀、一張世界地圖、一張中國地圖放在家裡嗎?每當新聞報道到哪個地方,你會和孩子把那個地方找出來嗎?新聞報道有喜有悲,地域之間的差異也非常大,讓孩子知道阿富汗、伊拉克戰火紛飛下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也讓孩子知道日本、美國、英國的富裕,他們富裕靠的是高科技,靠的是知識,若自己沒有知識,也是落後的,讓孩子明白應該勤奮學習知識。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孩子在不出門就可以“行”萬里路,天天播放新聞,孩子就“閱”盡天下了。
三、學做家務
孩子首先是人,即使孩子將來成為偉人,現在能把飯菜做出來就餓不了他。什麼東西都要學習才會的,不給孩子機會鍛煉他怎會?我知道很多家長一是擔心孩子下廚的安全問題;二是覺得孩子做不好,礙手礙腳的;三是認為孩子一心只讀聖賢書就夠了。但是我們會老的呀,孩子將來也會有家庭的。不是常聽說有大學生因生活不會自理而退學的嗎?我有一個朋友,生活方面什麼都不會,大學畢業後寧願不去好的城市,也守在父母周圍吃“老奶”,上個月甚至公司公派去美國進修都不敢去。真無法想像,將來他的父母老了他怎樣生活。我們無法教育孩子將來一定掙大錢,但我們現在就一定可以教會孩子家務,今晚就請他煎個荷包蛋吧!
四、共同聊天
很多父母發現孩子不聽話,對朋友的話反而聽得進。其實,不是父母愛孩子不多,照顧不周的原因,而是與孩子缺乏交流的緣故。大人總覺自己忙,不知道孩子的心是那麼細,那麼孤獨,尤其是獨生子女,天天困在家裡,內心更加孤獨。我在任教的班級中調查,班中守紀律、品德好、學習優秀的學生,說他們的父母經常會在睡覺前和他們聊聊天,父母跟他們說工作的事情,讓他們說說學校里的事情,說一會兒,道聲晚安。我想,如果父母注意與孩子加強溝通,孩子對父母的教育就會接受,反之,則不接受,今晚就開始吧!
五、多做少說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是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為父母者不一定是高官巨賈、文人學士,用自己的豐功偉績、家財萬貫來做孩子的榜樣。但可以做一個善良、有愛心、負責任、勤奮踏實的人。不必用語言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你孝敬父母公婆,孩子看見了,他將來就會有樣學樣,反之亦然。路邊的玻璃,你彎腰撿去垃圾堆,那麼你這個行為就是“善舉”,在孩子的心裡種下“善”的種子。或許你的工作不是很高尚,但你兢兢業業去做了,你就給了孩子“認真”的品格,帶著“認真”品格的孩子無論是學習還是將來工作,都是優秀的。父母教兒幾乎是無法說,只有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因此,惟有多做。
整個世界就如橄欖核,大智大愚就如核尖,凡夫俗子如核的中間居多。為人父母,不必苛求孩子將來大富大貴,出人頭地。如果孩子將來幸福、快樂,自食其力,那麼,我們的任務就完成,就是合格的家長了。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一、消除家長對子女造成的恐懼
初中階段是孩子們“翻坎”的階段,由於種種原因,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家長心情比較著急、浮躁。孩子與家長之間出現了對立的情緒,這時的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學會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長。有專家說道:“孩子避免失敗的願望比爭取成功的願望更強烈。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敗,寧願降低努力的水平。”這就是家長造成的恐懼使孩子失去主動進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長不要一看到成績考差了,就來一頓“審訊”,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長應對孩子的學習從過程去要求,這樣比從結果去要求更科學,效果更理想。
二、為子女建立自信心
發明家愛迪生,幼年求知慾很強,喜歡追根尋源。他向老師提出“2+2為什麼等於4”的問題,因此闖下大禍。剛進校3個月的他,被勒令退學。他的母親十分悲憤,下決心親自教育兒子成長,為兒子建立自信心,給他講文學、物理和化學,培養他愛學習,愛科學的習慣。愛迪生的求知慾因此進一步被激發起來。“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最終成為舉世聞明的發明家。可見成功源於自信,自信心的樹立,來自於周圍的人們的常識。做父親的都不賞識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從何而來?愛迪生的母親不賞識自己的兒子,就沒有今天的發明家愛迪生,對目前發展比較差的孩子,家長要用放大鏡找他們的閃光點,幫助子女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當子女需要幫助時,家長的幫助要掌握一個度,絕不可越佾越皰,要留有餘地。如:孩子問某字怎麼寫,有的家長會隨口報出來,這樣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問某字怎麼寫,倒不如鼓勵孩子“你不是會查字典嗎?先查查看,再來告訴爸爸(媽媽)。”(這樣的引導,孩子會欣然去查字典)。這樣不僅省卻了家長的許多時間,更重要的培養了孩子的自已動手攫取知識的。而這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孩子們跳一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與子女一起成長,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所要學習的更新的東西越來越多。作為家長,應隨時體現出求知上進的精神,給子女作出榜樣。“爸爸媽媽同樣在學習,在進步啊!”使子女明白學習新知,不斷進步是伴隨人終生的。其次要經與子女溝通,努力縮短與子女心靈的距離,原意聽子女淡知心話,真實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長。在教育子女時切忌使用“沒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語言,更不要以譏諷語氣,來冷嘲熱諷子女,冷漠子女,這樣會抹殺子女的自信心,給子女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阻礙子女的成長和進步。
『貳』 家長應該怎麼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
家長應該怎麼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
家長應該怎麼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家長的教育和引導,家長只有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了解家長應該怎麼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的相關內容。
家長應該怎麼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1
首先家長要用愛去教育孩子而不是打罵,其次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以身作則,再者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注意聯系現實生活。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用愛的教育,教育孩子如果長期是打罵或者譴責的話,時間長的話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並且會比較自卑相較於其他年齡階段的兒童來說。如果孩子做錯事的話你可以告訴他哪裡錯了並且告訴他如何改正,不要只說孩子錯了卻不教他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如果孩子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家長一定要樂於鼓勵孩子,適當鼓勵對於孩子日後成長是非常好的。
再者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以身作則,比如你不讓孩子看電視但是自己卻看著電視樂呵呵的,這樣對於孩子的成長時不好的,久而久之孩子也不願意聽家長的話。你想要孩子學習的話,你要在孩子面前努力學習,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也在學習,那麼自己也要學。用自己的行為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孩子在小的時候非常喜歡模仿。這個時候家長要做出好的行為讓孩子模仿。
再者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聯系事實,因為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他可能並不懂你在說什麼,這個時候你用現實中的例子告訴他,並且解釋給他聽,他反而能夠快速准確地理解你所交給她的到底是什麼。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長應該怎麼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2
家長怎樣正確的引導調皮的孩子
一、家長對孩子調皮應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許多做父母的為了省心、省事,很怕孩子鬧半點淘氣,在他們眼裡,孩子越安靜越好,越鬧越淘氣就越不好,越沒出息。其實這種態度是極不可取的,事實上,純真、幼稚、活潑好動是少兒天性,他們帶著對整個世界的好奇,扎入到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去接觸世界,認識世界。應該說,孩子們的各種活動都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認識世界的一個個歷程,孩子們正是通過這些歷程來提高對世界的認識,豐富情感,磨煉意志,健全思想的。如果自己的孩子整天都呆在家裡,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什麼活動都不想參與,我想,這才是我們更擔心的。
二、注意引導孩子投入到興趣愛好中
用他們喜歡的事情或者東西來誘惑他們。有時,可以看看他們的興趣愛好,適當的讓他們上些興趣班,一方面,消耗他們的精力,另一方面,可以使他們增加知識,提高一些能力。例如,他們喜歡踢足球,你們可以陪他一起踢,像朋友一樣,放下架子。在學習、生活方面,你們可以適當的放低姿態,以朋友、同伴的身份一起學習,把他們當做與你一樣的成人,尊重他們的自尊,和他一起討論一些問題。這樣,孩子的性子也會安穩些。
三、多帶孩子參加有益游戲活動
鼓勵孩子參加各種有益又有組織的游戲活動,在活動中鍛煉孩子、規范孩子、陶冶孩子。
四、讓調皮幼兒有表現的機會
由於怕「調皮幼兒」鬧事,所以很多活動中,老師都會盡量減少他們參與的次數。這樣,那些孩子施展才能的機會就減少了,讓人覺得似乎除了調皮搗蛋之外,他們無所作為。其實許多「調皮幼兒」都是極其聰明的,有的還具備很強的管理能力和動手能力。我們應該盡可能的滿足他們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和其他幼兒一樣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
五、規范孩子的日常行為
規范孩子的日常行為,從小事入手,教育孩子什麼能做,應當怎麼做,什麼不能做,應當如何避免去做。
六、家長懂得及時批評孩子
當孩子淘氣行為造成不良後果時要及時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讓孩子認識到不良淘氣行為的嚴重後果,不斷提高孩子的認識並幫助孩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消除不良影響。
七、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處於幼兒期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無意性占優勢,特別是一些淘氣的幼兒,這個特點就更加明顯。其實這些幼兒也想做個好孩子,也有強烈的上進心,但由於自我控制能力差,往往自己管不住自己,古在活動中經常有違反紀律的行為,因此老師和家長應採取措施,有目的的訓練幼兒的自控能力.例如:在活動中對他們提出具體要求,要不時的注意對他們提醒,監督和暗示,在各種活動結束時,還要對幼兒一天的表現加以評價,對好的加以肯定,對差的要耐心教育,如果孩子基本上達到要求,就要加以鼓勵。另外,還可以通過游戲培養幼兒的自控能力。例如:請幼兒表演警察,哨兵等角色,讓他們從中得到一些良好的紀律教育。
給調皮的孩子多些鼓勵
經常地,我們會毫不吝嗇地把贊美送給表現優秀的孩子,而對那些經受不住挫折和表現不好的孩子,只要不給予嘲諷和責備,我們便感覺自己已經做得夠好了。但假如我們用適當的方式贊美一下他們,情況又會怎樣呢?
諾必塔小學是美國一所很普通的學校,這里曾經有一位頑皮透頂的學生,他逃學、打架、斗毆、無所事事,讓老師們頭疼不已。有一次,他從窗檯上跳下來伸著小手走向講台,這時,他的校長皮爾。保羅對他說了一句話。此後,他不再搗蛋滋事了,連臟話也不亂講,並時刻注意著自己的言行舉止,力求文明優雅,與此同時,他的學習也開始變得認真刻苦。在51歲的那年,他成了紐約州的第一位黑人州長,他就是羅傑。羅爾斯,他出生於紐約的貧民窟。對了,他的校長和他講的話是:我一看你修長的手指就知道,你將來是紐約州的州長。
和上面的例子不同的是,接下來說的.事情就發生在我的身邊。半年前,小勇還是性格很叛逆的孩子,他就住在我的隔壁,所以我下班時要是沒有聽到他的吵鬧聲,我會有點不習慣的,我甚至不止一次看到他在父母面前摔東西。但是,他近段時間好像完全換了一個人似的,看到他和父母走在一塊時總是有說有笑的,我再也聽不到他那種歇斯底里的吵鬧聲了。
帶著滿心的好奇,在一次和小勇父親的閑聊中,我問起了他的變化,沒想到,原因簡單得更讓我吃驚:不久前,他們帶著小勇參加了一次同學聚會,在談到各自的孩子時,很多人都大倒苦水,說現在的孩子如何難以管教等等,有的父母還當場數落起自己的孩子,但他們卻微笑著向大家說小勇的乒乓球打得很好,平時也不怎麼讓他們操心。就是從那天起,小勇開始改變了。
頑童羅爾斯變成了一州之長,誰敢保證我的鄰居小勇就不會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呢?但如果他們都沒有得到那句贊美呢?因罪入獄的可能性會很大。
因此,請相信一句話的確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尤其是一句贊美。而我們的贊美,其實更應該給予暫時處於失敗狀態和目前表現欠佳的人,因為別人的贊美相對他們來說往往是彌足珍貴的,所以他才會格外珍惜。
孩子調皮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他們為自己身體比女孩子多個小雞雞而感到驕傲。這一年齡段的男孩對自己的性器官有強烈的興趣。小雞雞讓他們感到疑惑,但同時又引以為傲,並時時表現出一些男子漢行為,試圖控制甚至欺負其他小朋友。
第二個原因是角色期望和培養差異。由於家庭和社會對男孩與女孩的角色期望和培養大不相同,男孩多被要求勇敢、自立、自強,如引導不當,就會表現為男孩的攻擊和頑皮行為。
第三個原因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所說的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尤其是3至6歲之間,男孩對母親產生強烈感情,並由此產生了罪惡感和焦慮。加之這一階段的撫育責任更多地由母親承擔,男孩與母親之間的感情更難以理清,因此,他們常會通過攻擊、喊叫、活動與游戲等激烈的方式來減少內心的恐懼。而這一時期的女孩,雖然潛意識中對父親產生強烈感情,但由於她更多地是和母親在一起,在母親的呵護下她會很容易認同母親。這樣,在母親與女兒良好的關系下,女孩潛意識中的罪惡感和焦慮大大減少,也就較為安靜、平和。
『叄』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 #教育# 導語】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可以平平安安、出人頭地,因此,會竭盡全力給孩子的教育。但是教育方式也有正確與錯誤之分,錯誤的教育只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攔路虎,而正確的教育方式,則會讓孩子在成長道路上如虎添翼。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 教育頻道!1.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一、和孩子做朋友,不採取過激行為
正確地教育孩子就要放下姿態,主動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一直表現得高高在上。家長要經常與孩子進行深入、親密的交談,傳遞出自己對孩子的愛。
此外,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們要首先平復自己的情緒,切忌對孩子採取過激行為,不論青紅皂白先來一陣棍棒教育,而是要心平氣和地幫助孩子分析、解決問題。
粗暴地對待孩子不僅無法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還會讓他們內心留下陰影,性格也變得偏激。
二、多給孩子一沒含些陪伴
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愛和陪伴,只有在爸爸媽媽的精心教導和陪伴下,孩子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養成良好的習慣。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得不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過來幫忙看孩子或者直接將孩子留在老家。
這樣的話,父母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會對他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因此,父母要更加用心地對待孩子,平時多和他們溝通、交流或者多視頻、打電話,及時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讓他們感受到即便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也依然在關心和愛著自己。
三、家長要做好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有很多書香世家就是如此,父母素質高、德行好,孩子自然而然也很有教養。
相反,如果在一個烏煙瘴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孩子也很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學會尊重孩子
孩子雖然要依附於父母成長,但他們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別人的尊重,比如:
尊重孩子的興趣——興趣是不斷激發孩子創造力的內在動力,當孩子表現出對於某一方面的興趣時,家長切忌扼殺,而是要進行鼓勵,讓興趣助力孩子學會一項新技能;
尊重孩子的人格——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也不要過度責罵,而是要幫助他意識到錯誤,並指導他們進行改正,避免下次再犯;
尊重孩子的意見——當家庭中需要作出重要決定時,別忘了問問孩子的意見,尤其是關繫到他們身的決定。這樣,孩子才能感覺到被尊重,以後也能成長得更加自信和優秀。
孩子猶如一張白紙,長大成材全靠父母的細心教育和培養。家長們學會以上四點,不但可以讓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也能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在孩子在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長大。
2.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1、父母們一定要知道林注意傾聽和與孩子進行交流
當我們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我們就要一定的認真聽梁察旅他說話,讓他感受到父母的那種對他的重視和尊重,這樣子才可以建立起孩子的那一些自尊心,也可以在和大人的交談的過程當中,認真的去思考自己的想法,自己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說?應該說什麼?這個孩子也會有利於養成他的一些理性的思維習慣,當然,大人和孩子在溝通的時候,也必須要注意一些應該注意的細節,以便於去更好地和孩子進行溝通。讓孩子可以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和他的年齡,盡可能的讓孩子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2、把握住學習期和游戲之間的界限
小孩子其實在上小學之前就可以先被稱作為是學前期兒童,學前期的兒童,主要就是讓他以玩兒為主,即使這個時候我們給孩子報了很多的補習班,但是在課堂上面,最主要的還是讓孩子們去玩兒,所以想要通過報補習班這件事情讓孩子學習很多知識,其實是不切實際的,也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在進入小學之前,孩子們橡凳的興趣就會逐漸的發生一些變化,學前期的游戲已經沒有辦法去吸引他們了,他們會在玩耍中逐漸的對一些東西產生興趣,那個時候我們的孩子就會慢慢的去用功了,所以我們就要區分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在不同的時期要做一些不同的事情。
3、教育要以身教為主,言教為輔
對於很多的家庭來說,孩子都是在父母的教育和影響下面,這樣子對他未來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家長就應該不斷的去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父母都應該給孩子們樹立一個比較正確的榜樣,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我們也要時時刻刻的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孩子們是最喜歡模仿父母的。無論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面,家長都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比較正確的榜樣,人文性的教育,雖然在不同的變化和發展,下面會進行一些變化,但是它的本質其實是沒有改變的。
3.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1、樹立榜樣
榜樣就是要用別人的一些好的思想,好的行為去影響孩子和教育孩子,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途徑,優秀的學生,或者是教師鄰居英雄模範,又或者是文藝作品當中的那一些正面的人物,革命的領袖等,這些都是孩子們模仿和學習的對象。父親和母親的言行,不管是錯的還是對的,這一些也對孩子們都有著影響,所以我們父母應該在平時的生活當中要注意去檢點自己的言行。井井有條的生活就是養成孩子良好習慣的最有效的一個途徑。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為自己安排生活給自己去布置生活環境,要教會孩子應該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利用這些時間來進行學習,讓他的生活變得井井有條。孩子自己安排的時候,父母也可以在旁邊對他進行一些指點。如果父母沒有在這個時候起到模範作用的話,或者是對孩子教育的力度不夠,那麼就會讓孩子反其向而行之,缺乏一些時效,達不到我們想要的那種效果,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應該自己遵守對孩子進行的,你如果說到了也做到了的話,孩子就會聽我們的話。
2、表彰獎勵
獎賞和贊美就是要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或者是思想進行贊美和一些肯定,通過這些贊美和肯定的話,可以增強孩子的一種榮譽感和進取心,他可以進步的更快。我們對孩子進行嘉獎的時候,也應當實事求是,要及時的,並且去說明原因,給予一些精神的獎勵,也可以讓物質獎勵作為一種輔助,讓孩子更加感受到這一種快樂。我們在辱罵和吵鬧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會形成一種自我的對抗意識。不自覺地用一種倒刺的方式來保護自己,這種自我保護的方式就會更加影影響我們的親子關系。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給孩子多一些獎勵,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和孩子一起進行反思,要耐住自己的性子去尋找這些原因,並且解決問題,這樣也會給孩子養成一個比較良好的習慣。
3、批評懲罰
4.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一、教育子女「學會做人」
教育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教育主要的、根本的任務,也是貫徹素質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問題。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視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為家長不能重智育輕德育。因為比知識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人,主要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其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增強其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教育子女「學會求知」
學會求知的方法途徑很多,但重要的一條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要強迫子女「死記硬背」知識,而是重在理解,學會靈活運用知識。
三、教育子女「學會勞動」
應引導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支持子女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培養子女的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子女從小學會勞動,將終生受益。勤勞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礎,懶惰是萬惡之源。因此,安排子女從小參加勞動,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課和基礎課。
四、教育子女「學會自立」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碰到的坎坷會很多,因此,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勇於面對挫折的能力,隨機應變的能力,讓孩子在廣闊的天地里學會磨練自己的翅膀,展翅飛翔,教育子女「全面發展」。
『肆』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做為家長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成為了非常頭疼的一件事情。但是為了孩子的將來更有發展,我們必須要採取一定的措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那如何教育孩子聽話?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1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環境熏陶。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准則,形成團晌讓陸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批評懲罰。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
孩子不聽教是什麼原因
孩子可能知道他的行為不正確,但是他不明白用什麼樣正確的行為來替代。比如孩子玩耍時搶了別的小朋友玩具。那家長可能會講孩子,「你不能搶別人的玩具啊!」我們覺得自己說的非常的明白,已經告訴了他不要搶玩具。但其實孩子可能會很困惑,不能搶玩具,那我怎麼樣才能玩到他的玩具呢。
孩子不了解具體的規則。雖然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一些家規和要求,但有時我們只是想想,沒有說出來,或者是說出來了,但太籠統,導致孩子並沒弄清楚。加上孩子是家庭的新成員,家長明白並執行的這些規則,不代表孩子已經明了。
每個孩子都需要教導,滑兆才能夠走向價值觀正確的方向,但很多人發現小孩子總會有一個叛逆期,在這個時候經常不聽爸爸媽媽的話,教育非常沒有效果。大家如果能夠掌握正確的教導方式,適當鼓勵孩子走向正確的方向,相信就能夠更加聰明。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2
每當提到孩子的教育,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話要說,雖然家庭情況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樂樂地健康成長。作為父母,我們究竟應該怎麼教育孩子?我曾經為此買了很多的書,買了很多的光碟,請教了許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長大,成績也漸趨穩定,可是我心裡依然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我們家每個人都有愛看書的習慣,孩子小的時候早早開發鍛煉他的識字能力,為他今後的學習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孩子大一點後,我們就幫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讓他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來看書。在我們家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幅畫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著自己的書在看。而宴頃且,只要有機會就從書店買各種圖書給他閱讀,「六一」兒童節、春節的禮物都是各類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書籍。時間長了,孩子喜歡上了讀書。也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對學習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從孩子上學起,我就注意培養他學習習慣,每天回家後先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學新課之前,先預習一下後面的內容。及時同他的老師溝通,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家庭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習慣的養成,玩過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臉刷牙等等,有時候,孩子想偷懶,就給他講講道理,並且告訴他,那樣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認可了這種行為,習慣也就自然而然的養成了。
教育孩子,我們這一代父母是需要學習的,需要學習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我以前心裡一直不踏實,就是我感覺自己內心沒有建立一個穩定的可信賴的整體價值體系來教育孩子,這一段時間在斷斷續續對傳統啟蒙經典的接觸過程中,一邊反省自身的行為道德規范,一邊省思孩子成長的種種表現,我感覺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線索和方向,我需要跟孩子共同在學習傳統文化的熏陶下成長。
不要給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給他一點自由發展的空間,在其中觀察孩子的長處和不足,再施加引導。我想我們都是做過孩子的,應該知道孩子喜歡什麼,過多的說教,都不如用自己的行為來引導孩子的效果來的好。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我兒子看電視的時候,一看到精彩的部分就不自覺地走到了電視機前,我就糾正他,他馬上就指斥說:「你也老是天天上網,一玩就老長時間,眼睛也要看壞的。」面對孩子的質問,我只有自己先改正,用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孩子,我告訴孩子:「你看媽媽改正了,只上一會兒網了,你也應該改正吧!」這時,孩子會欣然的接受你的建議。
為了開闊視野,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在課余時間,給他報名參加了書法班。到現在學了幾年了,他很有興趣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孩子喜歡手工製作,我就給他提供材料,給他盡可能多的幫助。有時候,看他煞有介事地做成一個雖然不很精彩的「作品」,沾沾自喜地給我們看,神情中充滿了自豪。看到孩子敢於動手去做並從手工製作的過程中得到了快樂,我從心底里感到欣慰。
此外,我們還喜歡讓孩子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孩子本來就愛跑愛跳,讓他多鍛煉,既強身健體,又愉悅心情,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我們希望孩子不光是埋頭學習的孩子,我們更希望他好好學習的同時還能有自己的樂趣,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教育孩子,是整個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真的需要父母從「修身」走向「齊家」,才可能向著教育的目標邁進。我今年為此專門購置了MP3和一套音響功放,把網上的經典講解和誦讀下載到MP3中,然後通過功放播放,讓家中每一個人都接觸到這些信息,同步學習。同時對家庭成員的生活行為進行一定的約束和規范,孩子教育需要家庭每一位成員的成長。同時,藉助MP3隨身聽的功能,也會加速我對古文的學習進程。我發現網路上有很多傳統文化的優秀資源,時間一長,我和孩子的文學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學習過程中也曾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有時候苦口婆心卻適得其反的現象並不少見,也曾為此苦惱過,過後細細思索:做父母的不應該只怪孩子,也應該反思反思,看看問題出在哪裡,能不能換種方式使孩子能夠更容易接受一些。其實,只要有心、有創意,家庭教育同樣也可以富有情趣。
孩子有了一些閱讀能力之後,我便開始嘗試著給孩子寫一些不同內容的小紙條,哪怕只是三言兩語。我把這些小紙條有時放在孩子的鉛筆盒裡,有時又悄悄放在孩子的玩具箱里,甚至冰箱門上、鏡子上、枕頭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曾經是他的目標。當孩子意外地發現這些小紙條的時候帶給他的是一份驚喜,同時也讓他能夠真實地觸摸到父母對他的關注和愛心。
文字和語言有著不同的特點,語言稍縱即逝,有時候說好幾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而文字則克服了這個弱點,只要不把它毀掉,那麼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拿出來看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覺都在重溫一遍,印象自然比較深刻。這與暴風驟雨式的訓罵與呵斥相比,不僅考慮到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它不僅可以讓孩子對父母有更多的了解與尊重,堅持下去說不定可以逼著你同孩子一起進步。因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紙條的內容將不再是單一的表揚啊、批評之類,逐漸會擴展到推薦一本書啊,介紹一篇好文章啊,留下一個需要動動腦筋才能回答的小問題啊,甚至包括對某個觀點的探討等等,內容開始五花八門,這對於他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訓練也是一種幫助。如此來來往往,家庭教育同樣可以增添不少樂趣。
在孩子的教育中怎麼做才是對的,怎麼做才是最好的,我也說不好,但對孩子的教育有的方面是共性的,有的東西又要應孩子的個性、特點而不同,在教育中既要順其自然,又要循循善誘,在管與不管中尋找平衡點。
「加油」!「別灰心,再試一次」「你做的這件事真棒!我為你感到高興!」……我們經常會給孩子這樣的鼓勵,孩子將會在我們的鼓勵聲中快步前進。孩子需要鼓勵,我們經常鼓勵孩子參加學校集體活動,回來後聽他講一講參加活動時發生的事情,還進一步問他一些問題:今天搞的什麼活動?跟誰在一起?有沒有興趣繼續參加這樣的活動?參加這項活動有什麼收獲和體會?為什麼?以引起孩子的興趣,發現問題並及時排除解決。所以說我們的每一次鼓勵都是他進步的催化劑。在學習和生活的很多方面,我們都給了孩子很多的鼓勵和贊賞,所以,孩子是自信的,讓他有這樣的積極的思想我認為是很可貴的。
雖然贊揚和鼓勵是主要的,但有些時候,批評也是不可少的。在孩子的學習上,有時候他考試的分數少了,他會覺得不開心,但是,我們不會因此去嚴厲的批評他,有時候幫他找找原因,有時候提醒他應該怎樣去做。所以,他從來不會因為考試分數少不敢告訴家長。
教育專家徐國靜老師說,如果家庭教育僅限於如何培養兒童,而忽略真正需要提高的是父母素質,那麼這樣的家庭教育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父母素質不高,怎能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又怎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呢?為人父母者往往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是呀,孩子小的時候,你處處以一個長者的身份指揮著孩子的一言一行,並不曾真正體會孩子的感受。當孩子漸漸長大,你將會和孩子越走越遠,代溝也隨之產生,從而難以把正確的思想和經驗傳遞給孩子,導致教育的失敗。但如果父母從一開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長,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時刻保持一顆童心,那麼,隨著孩子的成長,你會發現,在孩子慢慢讀懂這個世界的同時,你也慢慢地讀懂了孩子這本書,走進了孩子的心靈世界。這時,你距離成功的父母也就越來越近了。
『伍』 父母怎麼教育好孩子
父母怎麼教育好孩子
父母怎麼教育好孩子,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就像錯過了當季播撒的種子,錯過時節會留下遺憾。下面我為大家分享父母怎麼教育好孩子的相關文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父母怎麼教育好孩子1
孩子的品行是考核家長的一把尺子
一個人不管事業有多成功,可是當他年老時面對著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自己晚景凄涼,所以教育孩子這個任務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社會上的工作年年要考核,不合格就要下崗;家長卻無權下崗,因為無論孩子怎麼樣,你都要演完全場。孩子的品行就是考核家長的一把尺子:從孩子的為人處世,言談舉止,就能看出家庭教育大概是什麼樣,察覺出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狀況。好孩子大都是成熟的父母培養出來的,而問題孩子的背後總是有問題的父母或親子關系。所以,學習如何做一名好家長,絕對是我們這一生中最值得做的事情之一!
父母通過學習借鑒科學的教育理念,就能更好地照顧孩子的身體,貼近孩子的心靈。世間所有的愛以聚合為目的,只有父母的愛是為了分離。當孩子一天天長大、融人社會,開始獨自面對屬於自己的人生時,若父母無需去擔憂孩子的獨立生存和生活能力;無需憂慮孩子禁不起社會的歷練和職業的挫折;無需擔心孩子不能妥善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無需擔心孩子的品德和行為會有違社會的規范。這樣的家庭教育基本上就算合格了,就是為社會輸送了一名合格的社會人。而在此基礎上,要把孩子培育成才、成功,對父母的要求就更高了,父母要學習的也就更多了。
家庭教育是愛的教育,正確的愛需要學習
家庭教育是愛的教育,父母要能夠正確地愛孩子。愛並不難,難的是接收愛的一方,也就是孩子能否理解我們的.愛,能否吸收愛的營養,變成他茁壯成長的動力。那些整日說教、嘮叨的父母是愛孩子的;那些使用棍棒的父母是愛孩子的;那些過量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用禮物交換成績的父母也是愛孩子的……他們的愛讓孩子反感、破壞了親子關系、影響了孩子健全人格的發育。這樣的愛是初級的愛、盲目的愛,亟須提高和學習。
愛是一種能力、一種智慧,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承載著重要的教育功能,更需要父母有一顆保持警醒、靈敏、柔軟與敬畏的心,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調整和孩子的距離,調換愛的方式。父母的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成熟的心理素質更不是天生的,每一個把孩子培養成才的父母,都是一步一個腳印,歷經一次次蛻變,最終才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就像錯過了當季播撒的種子,錯過時節會留下遺憾。穀物可以來年再播種,可是孩子們的成長卻誤不得。而教育孩子是有普遍規律的,父母通過學習即可切實幫到孩子,引導孩子。你的孩子是上天賜予你的禮物,他像一個純真的夢境,在某一天的清晨,上天把這個寶貝娃娃放到了你的枕邊。而你早於孩子幾十年來到世間,積攢了很多有益的人生智慧和經驗,因此肩負著引領他找到現實人生夢想的使命。
孩子不是一張白紙,任由我們揮灑;孩子更像一本無字書,它內容豐富而寶貴,只待父母用心讀懂。血緣和情感賦予我們一種神奇的能力,能夠發現孩子的與眾不同,而只有真正走對了道路,孩子的無字書才一一顯現出內容,那就是孩子潛力得以發掘的時刻!
父母怎麼教育好孩子2
父母怎麼教育莽撞寶寶
1、生理和心理因素。三至五歲的孩子,目測力差,空間知覺不準確,大腦操縱小肌肉群的能力很差,本想把物品放到桌上,結果事與願違,失手打翻在地上了。五至七歲兒童往往好動、好鬥,對運動表現出永不滿足的慾望,因此常常出現頭上撞出個包,衣服撕破了的現象。
2、知識經驗缺乏。有的孩子經常爬上牆頭、磚堆往下跳,不是腿青了,就是腳扭了;有的孩子玩帶尖的用具被戳傷,等等。這是由於他們缺乏知識經驗,不能預見行為的後果造成的。
3、不良教育的影響。由於成人過於嬌慣,稍不如意孩子就大發脾氣,亂摔東西;有的孩子遭成人的打罵,就以打同伴,撞同伴出氣,逐漸形成莽撞的不良行為習慣。
孩子出現莽撞行為不能輕率地、粗暴地責罵孩子,而是要認真仔細地分析原因,針對實際施教與矯正。
1、如果是生理、心理因素造成的莽撞行為,家長應以正面教育為主,親切地告訴孩子做事要細心、認真,把東西損壞了很可惜,同時,肯定、表揚他愛做事的好品格,並積極為孩子創設良好環境,讓他們在耐心、細致、認真的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
2、如果是缺乏經驗或對行為准則不理解而造成的,成人應幫助孩子廣泛接觸事物,積累經驗,認識行為准則的意義。同時,藉助莽撞霆為的後果,讓孩子接受教訓,使他們懂得一些日常生活常識。如孩子因為玩刀、玩水、玩火而被刀割傷,被水燙傷,被火燒傷,就應該讓他了解有關這方面的知識,自覺注意和養成良好的行為,減少莽撞行為。
3、如果是不良教育而造成的,家長應檢點自己的言行,改進教育方式。要防止對孩子嬌縱、溺愛或隨意打罵。同時注意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控制,避免莽撞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