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家長怎麼與老師溝通孩子的教育問題
1、不要對老師輕傲,首先要肯定老師。老師也是有壓力的,也希望自己努力被別人看到。如果你善於發現老師的長處,一見面先表達贊美和認可,他會對你很有好感,這會讓老師很高興,覺得自己是重要的,也才會願意去溝通自己做的不足之處。類似這樣正面反饋甚至比送禮物更好。
2、告訴老師你和孩子都非常信任他。信任對老師來說非常關鍵。我們通常不會教醫生如何看病,但常常告訴老師應該如何教育孩子。老師們希望自己的專業性被認可,不僅得到家長的信任,還希望被孩子信任。
3、跟老師多談談孩子在家裡或其他校外的情況。比如孩子喜歡看的書,運動項目等。老師越了解孩子,就越容易針對孩子的特點教育他。
4、在評價自己的孩子時多用正面的語言。家長談論孩子問題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會影祥哪響到老師對孩子的看法。比如,老師反映你的孩子在課堂上愛說話。你可以承認問題,但同時從積極的方面去闡釋:「我兒子真的非常喜歡表達,我們在家的時候,也在努力給他立規矩,謹纖碼希望他能更自控。老師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嗎?」但如果你只是回應:「是啊,我兒子真的很麻煩。」你就暗示的問題類型豎族,他會覺得孩子的確很難管教,如果負面的評價漸漸成為一個標簽,老師可能不再願意費心管教孩子了。
⑵ 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或建議。
寫作思路:檢討做到條理清楚、自然、明白,不雜亂,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最後進行反思即可。
1、監督孩子別到商店亂花錢、少買垃圾食品。
2、操場灰塵大,把操場建的大一些,跑道寬一些。
3、學校多搞一些娛樂活動。
4、希望學校能加強品德教育,加強學校校園及周邊管理。
5、餐廳建的大些。
6、教導學生不要輕信別人的話,以免上當。
7、要全面抓,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8、老師上課鼓勵學生大膽舉手發言。
9、學校多安排體育鍛煉,組織一些有趣的活動,讓孩子參與。
10、讓每個孩子講普通話。
11、對待每一個孩子一視同仁。
12、對孩子多鼓勵,少批評,不打罵體罰孩子。
13、培養孩子,多讀課外書。
14、講好環境衛生,注意廁所清潔。
15、認真做好眼保健操,講好用眼衛生。
16、盡量少用投影儀教學,對孩子眼睛刺激較大,老師講課時盡量往中間寫,大點寫。
17、希望多舉辦一些文藝活動。
18、培養孩子寫作、觀察能力,多做書法練習。
19、對學生嚴格要求。
20、老師多和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
⑶ 家長對教育教學意見和建議
家長對教育教學意見和建議如下:
家長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一生無私奉獻。那麼家長關於 教育 孩子的意見或建議有哪些?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家長關於教育孩子的意見或建議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給家長教育孩子的意見
一、不要過分關心孩子
這樣做容易使孩子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溺愛孩子
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三、不要太親近孩子
應該鼓勵孩子同同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 方法 。
四、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強迫他們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五、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
這樣會使孩子養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說謊、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六、不要欺騙和無謂的恐嚇孩子。
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
七、不要在小夥伴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
這樣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損害孩的自尊心。
給家長教育孩子的建議
建議一:不要總是強迫孩子,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 有一次他受邀到武漢大學演講,一上講台,就拎出一隻還在「喔喔」叫的公雞。並掏出一把米往公雞的嘴裡塞,公雞拚命掙扎,一粒米也不肯吃。
但陶先生一放開手,恢復了自由的公雞撲哧了幾下翅膀,自己吃起了米來。 在聽眾一頭霧水之際,陶行知從容不迫地說道:「我以為,教育就跟喂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強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的,即便學也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
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將一定會好很多!」 父母應該懂得強迫孩子學習效果並不好,填鴨式的教育更是效率很低,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不要總是吝嗇你的言語,讓孩子明白為什麼,心甘情願的去做,比強迫要好。
建議二:懂得「南風效應」。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南風效應」,說的是寒冷的北風與溫暖的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試一下:看看誰先能把行人的大衣吹落。於是,北風呼呼地向行人猛烈地刮,可是,
行人卻把衣服越裹越緊,任它怎樣狂刮也無濟於事,未能吹落行人的大衣。而南風則不然,只是飽含著溫情,輕輕地吹拂著那個行路人,行人越走越熱,不一會兒就熱得自覺脫掉了大衣;輕易地獲得了比賽的勝利。
正所謂「感人心者,莫乎情」,溫和的對待孩子比冷酷嚴厲更能收到成效。這要求你在鼓勵孩子時,要真誠不要虛情假意,「南風」要長「吹」不要淺嘗輒止。
建議三:學會寬容。 說實話,父母經常要求孩子體諒父母,寬容父母,卻不知道自己也不太寬容孩子,寬容別人。你是孩子的榜樣,寬容別人也是寬容自己,不僅要對孩子寬容,更要對別人寬容,如果僅僅是對孩子寬容,而對別人是另一種做法,你的孩子也許不會對你寬容。有這樣一個 故事 : 一個戰爭歸來的士兵從舊金山打電話給他的父母,告訴他們:「爸、媽,我回來了,可是我有個不情之請。
我想帶一個朋友同我一起回家。」「當然好啊!」,他們回答:「我們會很高興見到他的。」不過兒子又繼續說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訴你們,他在戰爭中受了重傷,少了一條胳臂和一隻腳,他現在走投無路,我想請他回來和我們一起生活。」 「兒子,我很遺撼,不過或許我們可以幫他找個安身之處」 ,
父親又接著說:「兒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像他這樣的殘疾人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負擔。我們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不能這樣讓他破壞了。我建議你先回家然後忘了他,他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的。」接著,兒子掛上了電話,他的父母再也沒有他的消息了。
幾天後,這對父母接到了來自舊金山警局的電話,告知他們自己親愛的兒子已經墜樓身亡了。警方相信這只是單純的自殺案件。於是他們傷心欲絕地飛往舊金山,並在警方帶領之下到停屍間去辨認兒子的遺體。那的確是他們的兒子,沒錯,但驚訝的是兒子居然只有一條胳臂和一條腿。
建議四:學會理解孩子。 正如孩子了解你的過程,在你對孩子發表任何看法之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下,他為什麼會這么做,他這么做後會有什麼感受,他期望別人怎麼看他,他想從所做的事情中獲得什麼。
盡量多抽出些時間關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多關注孩子的內心,嘗試著分享孩子的喜怒哀樂,嘗試著做孩子的朋友。
建議五:學會克制自己沖動的情緒,不要使沖突加劇。 別忘了你是成年人,是孩子的父母,不要過多的苛責孩子應該如何如何,在沖突面前你是榜樣,你是首先要做出調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