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全腦教育
所謂全腦教育的提法是相對於傳統的左腦教育而言的。大家都知道人腦分左右腦,左腦是語言、邏輯和數學的運算加工系統,主管邏輯思維;而右腦則主要是音樂、美術、空間知覺的辯證系統,主管形象思維。這也是古人們說的左思右想,左腦思考右腦想像。在傳統的教育體制中,孩子們的學習是從小學開始,學習的內容是語文和英語的識文斷字、以及數學的邏輯思維。學習手段主要依賴老師在講台上用語言來傳達。孩子通過老師的語言講解對知識點進行理解、記憶然後通過做習題和考試的方式來練習以達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這樣的學習過程是以抽象思維為主導的,因此負責管理抽象思維的左腦便啟動工作。在大量的上課、補習、作業、習題中左腦得到不斷地訓練和發展。音樂、美術等能夠訓練右腦的課程在學校里只作為副科,一周一兩節而已。即便是這些具有訓練右腦效果的課程,在傳統學校里由於教學方法仍舊使用的是左腦方式,所以並不能達到訓練右腦的目的。我們稱這種傳統的學校教育叫左腦教育。
對於孩子而言,用左腦學習時,必須要依靠題海戰術才能學會、記住並靈活運用。知識的掌握分四個階段:理解→記憶→運用→創新。左腦教育所培養出的人才大多停留在運用知識階段,創新型人才鳳毛麟角。再看看目前學校里的孩子,無論學習好的學習壞的,大都感覺學習負擔重、壓力大,真正感覺有興趣、熱愛學習、享受學習的孩子少之又少。這個問題的根源就在於學習任務量大、進度快與左腦式學習速度慢、枯燥、抽象難懂的特點之間的矛盾造成的。從小學生到大學生,因為學習壓力過大而厭世、自殺事件屢見報端,由此一些提倡為中小學生減負的呼聲出現,同時,一些以快樂教學、寓教於樂為理念的學校也相繼誕生。然而這些都沒能改變矛盾的根本,孩子們並沒有真正得到減負。究其原因可知,社會發展越來越快,人類知識的沉澱和積累越來越多,人才的標准越來越高,孩子學習的任務就必然越來越重。如果讓孩子少學東西,可以說是一種人類的倒退,實不可取。那麼,減負問題如果不能從降低孩子的素質標准入手,那就只有從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方面突破了。對學習方法的探討曾經盛行一時。時至今日,隨著腦科學的研究,人們已經將關注焦點從學習方法轉移到了人類智能的根本提升。好比說學習任務是一座大山,孩子們不堪重負,學習方法研究者提出來的解決方案是給孩子們一根杠桿,讓孩子們利用杠桿原理把大山撬起來,而腦科學研究者提出來的是讓孩子們鍛煉大腦,做腦體操,讓大腦長勁兒,從而使孩子們獲得不藉助任何工具,輕松地把山舉起來的力量。這個能把山舉起來的力量就來源於右腦。要想讓孩子能夠獲得這個力量,就必須要在正確的時間進行正確的右腦訓練,同時輔以左右腦和諧訓練。這種訓練也稱為右腦開發和全腦開發,也就是全腦教育。
2. 全腦開發課程詳解及家長問答分享
全腦開發課程
全腦開發是基於教育學、心理學、記憶學和腦功能學打造全腦開發訓練的教育理念與兒童接受教育實踐的需求結合,從孩子自身素質出發,用獨特的教材和教具綜合了游戲、社會、趣味、益智、專注、提高性的教學體系對兒童發展關鍵期制定的一套全面的平衡左右腦開發全腦達到綜合能力(三商、五感、十大智能)提高的課程。
教學目的
幫助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質,讓幼兒擁有廣闊的胸懷和愛的胸襟;
讓幼兒擁有主動的學習各種知識的能力,而非只能被動的接受;
提高幼兒的綜合素養。
完善的讓幼兒從自由人轉化為社會人,讓其個性化全面和諧的發展。
教學模式
小班制課堂,共性個性共存,檔案式跟進,階梯式教學,每節課40分鍾,每周2節課,全年96節課。(根據學員能力會有調整)
答家長問
1我的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美術、語言、音樂、跳舞是左腦右腦都用上了吧?
答:首先,幼兒園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真正把左右腦協調並用了嗎?全腦教育課是專業系統的課程,包括左右腦分別訓練和左右腦協同訓練。需要場所、老師、家長三方面共同作用下給孩子創造全腦環境。在課堂上有我們的傳播者老師、日常在家長的耳濡目染下讓孩子的左右腦發展的更好,達到最理想的狀態。
2你們的課程每個孩子學的都一樣嗎?
答:我們培養的是孩子的綜合能力,有孩子共同提高的部分,但由於每個幼兒的基因和教育模式不一樣,就需要我們進行共性兼個性化教學,需要課堂設置不同的問題針對性的給學生進行解答,因材施教。
我的孩子怕生,這個課程可以像親子課一樣家長一起上嗎?
答:親子課時家長和孩子一同在課堂上互動,以增進親子關系,我們的課程是潛能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課堂是寓教於樂的模式,有老師和學員,學員之間的互動,每一個環節的設置都要它的使命,獨立上課首要的使命就是消除孩子的依賴性,培養其獨立的人格。有很多孩子有分離焦慮,看到孩子哭家長就會心軟妥協。但是:
分離和愛同等重要,她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主題,它們一起作用,讓一個人成長,長成他自己。拒絕分離就等於拒絕成長!(有時間我可以針對分離的問題和大家講解)
我的孩子才3歲半,覺得特別不聽話,有一點兒要求不滿足就哭鬧沒完,怎麼哄也不好用,只有滿足他的要求,我知道這是不好的,但有不想讓他哭鬧,我該怎麼辦?
答:3-4歲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也叫執拗的敏感期,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嬌慣、放任、遷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為孩子以後的成長埋下隱患。(有時間我可以針對執拗敏感期的問題和大家講解)
......
特別提醒
1、上完試聽課和正式課程的家長,要和老師私聊,老師會把根據孩子的表現而得出的結論和家長反饋,孩子有什麼長處和短板都是正常的,老師會如實告知,家長們也不要過多焦慮,這也是我們課程存在的意義。試想如果」人人皆全能」,那麼」世間無教育」!我們希望大家一起助力並見證孩子們的成長!
2、全腦訓練是需要由專業老師完成,切勿擅自模仿;不當的操作,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
3、全腦科學是真實存在的,那些違背常理的說辭,切勿輕信偽科學的誇大宣傳。
4、全腦教育注重輸入、等待輸出,切勿因短期內未見所謂效果中止培訓。
5、全腦教育注重培養學習能力,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會提升學習效率,進而提高學習成績。
6、全腦開發訓練最佳年齡3-12周歲,年齡越小效果越佳3-6歲是全腦開發的黃金期。
7、所有課程的學習在於積累、堅持和運用,上課期間盡量不要請假,課後根據老師的指導配合孩子學會運用。
3. 全腦教育開發的課程都有些什麼內容
折疊一、認識腦
認識腦即認識腦的結構和功能,採用的方法有三:
第一是白箱方法,
吸取腦科學、神經生理學的研究技術,用解剖分析法、無創傷性腦成像技術,即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l)、核磁共振成像(Ni~IRl)、微機化電極、腦電圖(FFG)和腦磁圖(MEG)及本課題組自己研究的腦象圖技術,認識腦的結構和全腦功能;
第二是黑箱方法,
根據古今中外科學家對人腦思維過程的大量觀察研究,發現和認識人腦的思維規律和思維發展規律,從規律來看全腦的功能和結構,即吸取哲學思維科學、心理學、教育學和理代科學方法論的察兄研究成果,用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文獻法、理論法、歷史法、典型人物思維心理分判正析法及發散思維法、比較法、分析法、歸納法、綜合法;
第三,將前兩者結合起來,
研究全腦結構和功能,找出規律,按規律開發全腦功能、這部分要寫成科普作品,作為新課程資源開選修課。
折疊二、開發腦
在教育教學的全部活動中開發全腦功能,進行全人教育,使左右腦、左右邊緣系統協調發展,功能互補,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結合,情緒與智能統一,智力與人格整體發展,品德、智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諧統一,德、智、體、美、勞、心和諧統一發展。
開發腦主要是開發腦的高級功能和智力潛能,途徑仍是思維訓練,主要是學科思維訓練,重點是自主創新思維訓練。
其主要內容是:
思維心理訓練:
動機(立志)、興趣、情感、意志、好奇心、自製力、成功欲等;
思維形式訓練:
形象(直覺)思維、抽象(邏輯)思維、靈感(頓悟)思維、創新(綜合)思維(重點);
思維方法訓練:
發散和聚斂思維、縱向和橫向思維、順向和逆向思維、線形平面、立體、網路思維,重點是辯證思維;
思維品質訓練:
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敏捷性、批判性,重點是創造性;
思維器官訓練:
人腦發育促進思維發展,反之,思維訓練也促進人腦發達,用進廢退。
除上述五點,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外,還可以用肢體運動(體操)等方法。
1、基礎理論研究
以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為指導,堅持「綜合、全息、和諧、統一」理念和思維方式,吸取當代腦科學、神經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思維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並將其綜合起來,即將自然科學研究成掘沒悔果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綜合起來。
認識人腦的結構和功能,認識和揭示人腦思維與創新的生理和心理機制。
運用白箱方法、黑箱方法,並將二者結合起來(灰箱方法),深入研究人腦的結構和功能,進一步認識和揭示人腦思維規律和思維發展規律,思維與創新的規律,形成理論著作和科普著作,為全腦教育提供理論依據。
2、應用研究
依據基礎理論的研究成果,構建全腦教育叢書理論框架,編寫大、中、小、幼、胎全腦教育指導叢書,如:胎兒全腦教育,幼兒全腦教育,小學、初中、高中各學科全腦教育,大學生創新思維訓練,快速讀寫算全腦教育,教師職業思維訓練等。
3、教育實驗
(1)家長與優育教育實驗;
(2)胎教與嬰幼兒全腦功能開發研究與實驗:
(3)幼兒全腦教育實驗;
(4)小學生全腦教育(各個學科)實驗;
(5)中學生全腦教育(各個學科)實驗:
(6)大學生全腦功能開發與創新思維訓練實驗:
(7)兒童早期開智實驗:
(8)兒童哲學思維訓練實驗:
(9)韻語識字、漢字源流開智實驗;
(10)中小學生抗干擾記憶實驗;
(11)中小學生快速高效閱讀、簡快作文思維訓練實驗;
(12)中小學生機智速算及前十名策略、發明創造思維訓練實驗:
(13)職業院校職業能傾思維訓練實驗。
4、師資培訓:對各級各類實驗教師進行全腦教育思想和研究與實驗方法培訓。
5、腦教育與創新思維訓練教具研製和產品開發。
6、全腦功能開發與創新思維訓練題庫建設。
折疊三、保護腦
1.科學用腦:
全腦功能開發要遵循四條基本原則:
①統一律,
將全腦功能開發、全人教育、思維訓練與知識學習、技能訓練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統一起來;
②適應律,
平衡——不平衡(同化或順應——平衡;
③適時律,
依據人腦發育關鍵期的理論,不失時機地進行相應的腦功能開發;
④適度律,
依據人的各個年齡段大腦表現出的不同特點開發腦功能,不超越階段,過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浪費人生(詳見「全腦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
用腦要注意人體生物鍾,利用規律,用科學與民主的方法解放大腦。
2.保護和營養腦:
保護腦包括預防腦病,防止腦損傷;學習健腦增智術,如:游戲健腦、娛樂健腦、保健健腦、音樂健腦、運動健腦、充分睡眠健腦等。
營養腦是通過科學飲食,保證大腦充足的營養供應。
4. 全腦教育是一個什麼教育
全腦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細分領域,在現階段的影響力非常大,也得到了很多家長的認同。全腦教育改變了傳統教育填鴨式教學的方式,著重於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提高學習效率。
一、提高記憶力
全腦教育首先解決的就是提升孩子的記憶力,因為記憶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礎,沒有好的記憶力,學習就無從談起。眾所周知,人們對圖像記憶比對文字記憶更敏感,效率要高得多。全腦教育中的照相記憶就是要讓把枯燥無味的文字轉換成圖像圖形去記憶,效率提升幾十甚至上百倍。
二、提升閱讀力
大語文時代對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課外閱讀量作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全腦教育的訓練,可以幾十倍提升閱讀效率,同時讀書就行看電影,閱讀興趣大大提高。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孩子愛上了讀書,知識的積累便不再是問題。
三、提升思維力
思維力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應能力,全腦開發會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要求快速對故事點進行歸納與整理。通常,在學習過程中,記憶力和閱讀力的提升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過程必不可少,思維力則是在孩子學習應用中的精進和提高,是今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制勝法寶。
五、想像力和創造力
想像力通常是指人可以在已有的形象之上,在頭腦上創造出新的形象。由於多數人一生接觸的事物比較有限,頭腦中形成的形象也比較刻板。沒有想像力是不可能具有創造力的。所以,在全腦開發的過程中,會更大限度的根據已掌握的形象與事物,讓他們天馬行空的進行創造。給孩子們插上思想的翅膀,在想像力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5. 什麼是早教的全腦課
「全腦早教」是針對幼兒發展關鍵期而言的,旨在幼兒的關鍵期內充分開發幼兒潛能。 許多科學研究證實,在嬰兒出生最初的幾年中,大腦有一系列的關鍵發展期或敏感階段。這一系列的關鍵階段又被稱為學習關鍵期。
在學習關鍵期內,幼兒能夠學得更好,或者發展特殊的能力。過了學習關鍵期,相關的學習就會變得非常困難,甚至不可能進行相關的學習,最好的例子就是語言能力的發展。
早期教育和全腦教育的區別如下:
一、教學內容不同
早期教育:早期教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從人出生到小學以前階段的教育。
全腦教育:全腦教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全腦(指左腦、右腦、間腦)功能開發、全人教育。
二、方法不同
早期教育:早期教育的方法是根據體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維平衡發展的理論,依據成長基準數據,提煉出孩子的成長目標。
全腦教育:全腦教育的方法是將德、智、體、美、勞、心統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之中,統一在學科教育之中,教單科育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