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做錯事的孩子如何教育
擴展閱讀
考試時有同學打擾怎麼辦 2025-02-01 16:44:28
頌夏的歌詞有哪些 2025-02-01 16:28:48

做錯事的孩子如何教育

發布時間: 2023-09-14 23:52:26

⑴ 孩子犯錯誤了如何教育

孩子犯錯誤了,可以採用的教育方式如下:

1、用恰當的方式,立即制止孩子錯誤的行為。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當孩子做錯了事情,父母當然是應該立刻制止他,不要讓他再錯下去。

如果孩子的錯誤是比較危急的,關繫到他的安全,比如闖紅燈,父母就可以立即大聲制止,如果不是特別危急的時刻,父母就應該稍微冷靜再去處理這件事情。

⑵ 孩子做錯事了怎麼教育呢

1、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掘帆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並勇於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並減輕對他的懲罰。如果他隱瞞事實、逃避責任,他將受到加重的懲罰。這樣就可以從小培養孩子誠實、負責的性判段格。

另外,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應,否則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後就很難保證實施的有效性。
2、懲罰的「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大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後,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尋味。

3、要依照規則進行懲罰

家長應和孩子協商制定一個獎轎培懲規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後將受到什麼懲罰。這樣,孩子平日就會有所注意,從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當孩子犯錯後,家長應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因一時沖動而隨意懲罰孩子。若是孩子以後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應該按規則進行和以前相同的懲罰,這樣家長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要求受罰的孩子作出具體的改錯反應才能停止。家長要態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標准,否則有什麼樣的後果。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5、罰了又賞要不得

家長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態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知道自己錯之所在。

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後,家長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會使孩子產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系起來,從而使懲罰歸於失敗。

⑶ 如何教育犯錯的孩子

孩子犯錯了該怎麼教育

1、聽孩子解釋

我們自己都有好心辦壞事的時候,孩子當然也有。所以父母一定不要不問緣由地對孩子發脾氣,更應該靜下心來聽孩子解釋。如果是偶然性過失,父母要原諒孩子,並幫著孩子分析和解決問題。而主觀性過失,父母就一定要嚴肅認真,給孩子講清楚過失所在以及危害,並要督促孩子改正。


7、減少孩子對你的害怕、抵觸

當孩子犯錯時,你憤怒地大吼大叫,結果無非兩種:孩子被你嚇住了,滿腦子的恐懼感,根本沒心思去思考為什麼錯了,只盼著你趕快結束訓斥;孩子被你激怒了,大吼大叫回擊你,也不考慮錯在哪了,只想著如何跟你對著干。但是,當你語調平靜、嚴肅、稍低一些跟孩子談話時,你會在孩子眼裡變得「不怒自威」,孩子對你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恐懼和抵觸,這時候你再跟孩子講道理、辯對錯,效果就會好很多。

⑷ 孩子做錯事怎麼教育他

常有老師和家長說,教育孩子就像打仗,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塑造孩子不同的品性,培養不同的特質,必須靈活運用。
下面推薦教育孩子的36個計策,希望能夠幫助老師和家長通過更好的教育方法,培養樂觀、自信、積極向上、勇於擔當的好孩子。快來一起收藏學習吧!
一 鼓勵篇
01、樣板計:樹立學習榜樣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在孩子面前,再細微的言行舉止也要留意,身教勝於言傳,父母要做孩子學習的好榜樣。
02、鼓勵計:鼓勵他挑戰困難孩子很容易因為一些挫折放棄努力,此時,家長的鼓勵是他們前進的勇氣和動力。父母應該及時幫助孩子找到問題、改正缺點,鼓勵孩子在挫折中成長。
03、賞善計:獎勵比懲罰有效教育孩子,往往獎勵比懲罰更有效。用獎勵正確來代替懲罰錯誤,既能避免傷害孩子,又可以督促他發揚優點。
04、補強計:好習慣要多誇獎補強計是指如果一個人對他的行為所帶來的結果感到滿意,他便想重復去做那件事。當孩子的正面行為受到認可時,就能逐漸擺脫自卑,激發自信心。
05、欣賞計:幫孩子發現優點當孩子看不到自己的長處時,容易引發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態。家長們要幫孩旁銀粗子看到自身優點,從而喜歡和欣賞自己。
06、勵勇計:鼓勵孩子大膽探索勇於探索、大膽無畏的人往往能取得傑出的成就。多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鼓勵他們勇敢運鎮嘗試,觀察新事物。
07、激將計:用好勝心激發鬥志當勸導、說教都不奏效時,家長不妨利用孩子的好勝心、逆反心,甚至是「嫉妒心」適當「刺激」 ,激發他們的鬥志。
08、虛擬計:時常誇他「很棒」讓孩子找到當好孩子的感覺,他就會成為好孩子。父母要經常告訴孩子「你很棒」,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會讓他產生積極向上的正面自我評價。
二 懲罰篇
09、立規計:設好行為規范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家長可以提前建立一套行為規則。讓孩子試著自己判斷和選擇,學會約束行為,培養自控力。
10、防微計:及時糾正小毛病對於霸道、懶惰等看似不大的小毛病,家長務必及時糾正,防微杜漸,以免小毛病發展成大問題。
11、容過計:主動認錯時別追究如果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家長不應該過分追究,得理不饒人。搏州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自己主動去彌補過失,改正錯誤,並避免下次再犯。
12、訓誡計:反復犯錯不能姑息如果同樣的錯誤一再出現,家長絕不能姑息。必須有效批評,讓他不敢再有「不會被發現」等投機心理。
13、預防計:告訴他什麼不能做最好的防守也是進攻,與其出現問題後再管,不如提前就給孩子打好「預防針」,告訴他什麼可以做,什麼絕對不能碰。
14、處罰計:讓孩子懂得承擔錯誤做錯事了可以安慰,但一定不能姑息,適度的懲罰才能讓他明白「賞罰分明」這一生存法則。
15、冷淡計:任性時別過分關注他任性是很多孩子,尤其是獨生子的通病。此時,家長務必要狠下心「隔離」他,讓他因為得不到關注,自動收斂壞脾氣,避免驕縱。
16、平火計:沖突時先壓下火氣發生矛盾後,如果家長怒氣沖天,孩子的情緒也會越來越激動,甚至因為沖動做出一些過激的事情。因此,家長要先壓下火氣,讓孩子逐漸認識到沖動不能解決問題。
三 溝通篇
17、點撥計:用引導代替說教絮絮叨叨的說教,是孩子最不喜歡的教育方式之一。最好從旁稍加提示引導,這種啟發會讓孩子充滿感激。
18、感化計:用真情打動孩子教育不僅是灌輸、勸導、監督,還要動之以情。比如給孩子講一個真實感人的成長故事,會給他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和啟發。
19、傾聽計:掌握孩子的感受再小的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一定要抽出時間,耐心聽他說話,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以便及時對孩子的身心變化、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做出處理。
20、交友計:當孩子的朋友要學會和孩子交朋友,而且是真正平等,交心的好朋友。只有這樣,他們才願意和你分享心情、吐露心事。
21、尊重計:尊重孩子的想法親子之間的矛盾,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不夠尊重孩子。先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收獲孩子的信任和尊敬。
22、平等計:別給孩子特權要想克服「自我為中心」,首先得從家裡開始,不要給孩子特殊的地位或特權,好東西要全家人分享。
23、伴教計:多和孩子在一起父母多抽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參與他的生活、娛樂等。不但可以增進親子感情,還有助於發現孩子的潛能和特點。
24、疏導計:給孩子解釋機會教育孩子,「疏」永遠比「堵」好。營造開放式的家庭環境,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解釋的機會,他會更願意跟你愉快合作。
四 學習篇
25、包容計:接受孩子的缺點你的孩子也許不夠聰明,有很多缺點,但父母不能因此嘲笑或嫌棄他。寬容弱點,才能戰勝自卑,用優點掩蓋瑕疵。
26、熏陶計:多接觸好的興趣要想孩子擁有良好的興趣愛好,不妨有意識地讓他多接觸這方面的東西,在接觸的過程中鼓勵和培養孩子產生興趣。
27、誘導計:別強迫孩子學習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厭學,強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要通過增加學習趣味性、適當獎勵等方法,誘導他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
28、減負計:不要強迫孩子家長不要把自己的期待強加給孩子,更不要給孩子樹立「必須怎樣」的目標,自由快樂地成長,孩子才能更好地發揮潛力。
五 品德篇
29、訓儉計:制止浪費行為浪費是現在孩子的普遍問題之一。對此,家長應理直氣壯地制止和批評,幫孩子從小養成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好習慣。
30、勸和計:幫孩子解決矛盾當孩子與老師、 夥伴發生沖突摩擦時,家長要主動充當「和事佬」,幫助雙方消除矛盾和誤會,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
31、縱容計 : 別扼殺淘氣天性「淘氣包」「搗蛋鬼」往往腦子靈光、求知慾強。在不違背原則的范圍內適當縱容這些行為,是挖掘孩子潛能和創造力的好時機。
32、製冷計:自滿時潑點冷水一旦發現孩子有驕傲自滿、目中無人的苗頭,父母應適時給他潑冷水,讓孩子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六 獨立篇
33、扮弱計:偶爾向孩子「求助」現在的孩子缺乏責任心,常常是因為父母照顧太周到。父母要懂得偶爾向孩子「求助」,你會發現他變成了懂事的「小大人」。
34、放手計:讓孩子自己嘗試凡事包辦的父母只能養出飛不出籠子的金絲雀。製造一些讓孩子嘗試、摸索解決問題的機會,他們才能獨立應對生活中的難題。
35、受挫計:適當挫折教育經過挫折和千錘百煉成長起來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競爭力。為了培養孩子的心理韌勁,適當的挫折教育必不可少。
36、磨煉計:多體驗生活有意識地讓孩子經歷一些磨煉,比如參加軍訓、到農村體驗生活等,孩子的意志會更堅強,在未來的競爭中也更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