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師教育學生的方法
現在的學生,並不是我們想像當中那麼好管教的,那麼,作為老師要如何教育學生呢?接下來,我就和大家分享老師教育學生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老師教育學生的方法一
第一,融入學生社交圈子。
針對不聽話的男學生,我們該如何去管教呢?對於女老師該從哪裡入手?第一,我們需要融入他們的社交圈子中,去傾聽他們對學習,對朋友,對學校,對未來的看法。
第二,和他們成為好朋友。
融入他們的社交圈子後,不要把自己當老師去看待,而是把自己也當成他們的朋友,去換位思考下,他們需要的是什麼,然後對陣下葯。
第三,和他們交流溝通。
真正獲得了男學生的認可之後,開始以朋友的身份去分析當前的形勢是讀好書,然後才能去談及更遠的,如你想報效祖國,那麼首先就該把學習弄好,而不是每天去翹課。
第四,從思想上引領學生。
如果說每天去翹課,花天酒地,不僅實現不了自己的願望,同時你還需要付出十倍甚至100倍的經歷去走好人生,生活反而過的更艱辛,對不起父母,更對不起自己,誰都不希望自己過的是人下人的生活。
從思想上一步步的引導,走入正軌。
第五,幫助他們一起進步。
對於老師來講,不只是完成了我們所教的課程而已,如果想要做好一個老師,就必須先要從思想上幫助學生,使得每個學生都能認認真真的去聽課,完成作業,使得每個學生將來都有一個美好的前程,這些都需要老師們付出汗水去幫助他們。
老師教育學生的方法二
一、聽視並用法。
大多數學生聽課是一邊聽,一邊看。聽覺和視覺並用,比只聽不抬頭看的聽課效果要好。聽是接受聲音信息,看是接受圖象信息。
又聽又看,在通過聲音傳遞來記憶抽象的概念的同時,又可結合圖象直觀,來強化具體的知識印象。聽和看的內容應保持同一性,不能聽此視彼,分散聽課的注意力。
聽,一般指聽錄音、聽范讀、聽提問、聽講解;看,主要是指看板書、看掛圖、看熒屏或銀幕上的多媒體畫面,看教師的教態,如教師的舉手投足、神情姿態。因為教師要藉助這些板書、畫面、手勢,化抽象為具體、變繁復為簡明、變陌生為熟悉。這種方法,以聽為主,以看促聽,效果很好。
二、聽思並用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邊聽邊思考也是一種有效的聽課方法。聽一般是被動地吸收,思則是主動地思考。
邊聽邊思,可以在由被動轉化為主動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只聽不思考,錄音機式的聽課,囫圇吞棗,談不上真正掌握知識,更談不上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般可從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難點在什麼地方,老師為什麼這樣處理教材,老師講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師講的與自己想的有什麼不同,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有何異同?……
以思促聽,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三、五到聽課法。
「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腦都要動起來,多種感覺器官並用,多種身體部位全部參與聽課活動。同時調動這些感官所獲得的感受是一種綜合的、立體的感受。
耳到:聽老師講,聽同學發言、提問,不漏聽、不錯聽。眼到:看課本、看老師的表情、看板書、看優秀同學的反應。口到:口說,包括復述、朗讀、回答問題。手到:做筆記、圈重點、批感想、做練習。腦到:動腦筋,心力集中、積極思維。
「五到聽課法」要求聽課者全神貫注,靈活地根據課堂情境和老師要求,適時調整聽課方法。這種聽課方法,是效率最高的聽課方法之一。
四、符號助記法。
無論記憶力多麼強的人,不可能把老師所講的話全部記住,聽課必須記筆記。
無論書寫速度多麼快的人,也不可能把老師所講的話全部記錄下來,這就必須藉助符號幫助自己記錄,以利長期記憶。如重點語句可打著重號、波浪線或加三角號,疑難問題可打問號,只要自己懂得、自己習慣用的各種有利於記憶的符號都可運用。
五、要點記取法。
有些成績優秀的學生聽課,覺得有必要聽的就認真聽;覺得對自己益處不大或自己早已懂了的,就不怎麼用心聽,而做自己的練習。
老師講課,傳遞給學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有時候是與教材無關的'。作為學生不可能也沒必要全盤接收。只記重點,只記難點,去掉無用信息是應該的、必要的。抓住要點聽和記,比毫無重點地全部聽和記,效果要好得多。
有人曾做過實驗,分三組學生同時收聽同一內容的錄音帶,規定A組全部記錄,B組只聽不記,C組只記講授要點。結果A、B兩組的學生只記住全部內容的37%,C組學生卻記住了58%,可見抓要點,適當做筆記,效果最好。
六、主動參與法。
實踐證明,凡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學習進步特別快、成績好。一部分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講學生聽,學得很被動。課堂聽課,一定要積極參與,主動地學,隨老師的教學思路轉,這樣也可以保證注意力高度集中,聽課效果好。
七、聽懂新知識法。
聽懂,就是把知識的概念或結論搞明白,即把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搞明白。
依據聽懂的標准,研究運用聽懂的規律,主要是研究學習概念的規律。掌握舊概念是學習新概念的基礎;搞清概念的由來,是概念學習之本。概念的表述(定義、定理、定律等)是概念之末,概念的形成是概念之本。捨本逐末,是死知識,亦非真知,於發展智力、形成能力無益;掌握概念表述的科學性,是概念學習的關鍵。關鍵在於正確理解概念各部分的准確含義及內在聯系,從抽象到具體,由具體到抽象,最後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充分發揮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是概念學習的保證。這是新課標下聽好課的最重要的方法。
八、目標聽課法。
上新課前預習時,發現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上課時帶著這些問題聽課,目標明確,針對性強。預習時弄懂了的,聽一遍等於復習了一遍,加深了印象。預習時不懂的就應特別認真地聽、仔細地聽。
如果老師講了還是沒有弄懂,你還可以在課堂上及時提問讓老師再講。有一定目標的聽課,往往比漫無目的聽課效果好,能幫助你解決疑難大問題。
九、質疑聽課法。
「質疑」即提出疑問。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人們知識的獲得,能力的發展,都是在不斷的質疑中實現的。
聽課時,對經過自己思考過,但未聽懂的問題可以及時舉手請教,對老師的講解,同學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問。
這種方法,也可保證聽課者始終集中注意力。會提出問題的學生往往也是會學習的學生。
十、存疑聽課法。
聽課時,對疑難問題,不一定馬上打斷老師講課,可以暫時記下來,待下課後再思考或再請教同學、老師。這樣做,一是不影響老師的教學計劃,也不會因個人糾纏某個問題而耽誤大家的時間,還可以促使自己深入鑽研問題,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貳』 老師應該怎樣教育學生
老師應該怎樣教育學生
老師應該怎樣教育學生?老師的品質對學生來說特別的重要,教師的責任也重大需要教書育人。那麼老師應該怎樣教育學生?下面我整理出來了,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老師應該怎樣教育學生1
作為老師,我應該如何教育學生?
一,敢於說教
因為在一些事情上,有的老師喜歡大講道理,然後學生恰好相反,不喜歡聽老師講這些,往往老師剛開口,學生就表現出一副知道了,什麼都懂了的表情,而老師則就乾脆的不講了,久而久之,學生排斥老師,而老師也找不到集體感了,就這樣喪失了主動性,學生喜歡的老師是明事理,在老師審視學生的時候,學生同樣的在審視老師,所以老師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敢於講,敢於教才行。
二,敢於表現自我!現在的學生喜歡的是個性
有自己的風格的`老師更容易和學生融合在一起,更容易教學生,當然這也需要老師有良好的素質,因為只有好的個性才會對學生產生好的影響 。
三,注意工作方法
講究說話方式,做會交流的教師 。
四,注重提高自身修養
做一個大度的教師,對於學生初犯並且不嚴重的錯誤,要給學生一個台階,不可一追到底,造成孩子對老師的反感,那自然在以後的教學中,學生不會對該老師所教的課程用心。
老師應該怎樣教育學生2
老師該怎樣教育學生、管理學生呢?
首先,要管而有理。老師對學生加強管理,這是老師不容推卸的職責,那些只教書不管理的老師不是一個稱職的老師。
我們要求學生集中精力聽課,專心學習,就得保證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有一個安靜正常的學習環境,對於擾亂教學秩序、破壞課堂紀律、干擾老師授課、影響學生學習的現象,老師如果不聞不問,雖然可能得到少數學生的好感,得到這個老師「不幹涉學生自由」的稱許,但卻損害了大多數學生的利益。
這樣的老師怎麼能算是一個好老師呢?因此,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老師,必須大膽管理,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
但是,要大膽管理,更要管而有理。管而有理的「理」是什麼呢?我以為《中學生守則》是學生在校的行為規范,也是老師對學生進行管理的「根本大法」,是對學生進行管理的「理」之所在。除此之外,那些個人所定之「法」,都是多餘的,如有與《中學生守則》相悖的,更應該廢止。 其次,要教而有方。
教書育人,這是教師的份內事。只教學生知識,不教學生做人,決不是一個好老師。為什麼許多畢業的學生中,成績好,常受褒獎的學生很少回校看望老師,而返校最勤,對老師感情最深的反而是當年的「問題學生」?就因為這部分學生當年受到老師的教育最多。
雖然當時他們也常挨批評、寫檢查、請家長,但他們心中都明白,老師是真心關心他們,愛護他們。有位同學說的好:「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我們老師對「問題學生」沒有冷漠對待,而是時刻想以一顆真誠的心換一顆真誠的心。即使批評重了,話過激了,但是用心是好的,出發點仍然是一個「愛」字。
現在,許多在校就讀的學生還不能理解,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老師教而無方,教不得法。一些老師總希望一兩次談話就能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而當這樣的談話不能如願湊效時,就大發雷霆,訓斥加辱罵,來壓服學生;
也有的老師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我的話就是真理」,學生的意見、看法,一概都是錯的,一有表示就是「狡辯」,就是頂撞老師。這些老師以一種救世主的身份居高臨下,盛氣凌人,這是教育學生的大忌。
『叄』 作為教師,怎樣正確教育小孩
老師們對於學生都是非常負責任的,老師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里度過的,為學生們盡心盡力,如果學生有任何的問題,無論是在學校里還是在放學後都可以向老師請教問題,但是這些老師的精力也是非常有限的,他們將全部的精力都用來教育自己的學生,卻忽視了自家的小孩。但是孩子也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老師們也都愛自己的孩子,也重視孩子的教育。那麼作為教師該如何教育小孩呢?
『肆』 老師教育學生的好方法
1、投入感情
作為教師,作為老師應認識到沒有什麼「差生」、「壞學生」,只有需要老師付出更多愛心去關心、幫助、教育、引導的好學生。人都是有感情的,教師在教學的各環節中「注入自己的感情」能夠使自己的言行在學生中產生良好的效應,這既是是調節人際關系的重要因素,也是教書育人的重要方法。
沒有學生是完美的,當學生出現問題時,我們不能吹毛求疵,更不能以點帶面。學生也有有自尊心和獨立人格的,通過耐心細致的啟發教育,喚起學生的自尊,才能啟發學生反省悔悟。這就需要我們在批評的時候以善意和慈愛為出發點,滿腔熱情、以人為善,在批評時既要掌握分寸,又要實事求是。切勿因一時激動對學生過度責怪、誇大缺點。這樣既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又會給其身心造成不良的影響。通過真心實意的平等對話,不僅能獲得學生們的親近與愛戴,而且批評教育的效果也會更佳。
2、適度激勵
對學生的微小進步採用積極適度地激勵它比用斥責的方法有效十倍、百倍。
沒有哪一個學生心甘情願地成為一個「壞孩子」,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進步的快慢既要受自我約束能力、行為習慣和自身綜合素質等主觀方面的影響,也要受外界環境和教育等客觀因素的制約,任何一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一無是處,也不可能沒有優點,因此,我們不能責備學生「不是老師不想表揚你,而是你沒有給老師創造表揚的機會」。而是應該在留意學生不足的同時,刻意地尋找學生的「閃光點」並以此來鞭策學生。
3、態度誠懇
對學生態度要誠懇。
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都要真誠懇。真實誠懇不是要求言語要有多華麗,而在於你的言語是否發自內心,是否流露出慈祥和關愛。
『伍』 老師應該如何去正確的教育孩子
作為一名教師,如若在教學的過程中能讓孩子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話,這的確是一件很美的事,也是一件讓人感到開心和自豪的事。不過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面對老師的教導孩子未必願意去聽,那麼老師該怎麼去正確引導和教育孩子才好?下面來談一談筆者的看法,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起來進行深入交流。
三、對待孩子要做到因材施教。
不同的孩子,老師要選擇不一樣的溝通方式,這樣才能夠真正的讓你的話語進入到孩子的內心。如若老師的教導方式太過於硬邦邦的,讓孩子無所適從,孩子可能就不會太樂於接受老師的教育。所以,不管是在什麼時候,老師想要管教好學生的話,就要先觀察哪個學生是什麼樣的脾性,而後再做到因材施教,相信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和磨合後,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會越來越融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