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教職高的學生
一、明確認識職高生的特點
眾所周知,職高學校的學生是比較難管的,很多教師在學生管理的問題上十分頭疼。職高生往往綜合素質較低,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習慣比較差,缺乏高遠的理想和追求,組織性和紀律性不強。他們十分好動,缺乏公共道德與社會責任感,是非觀念不強,打架、逃課上網、夜不歸宿的現象屢見不鮮。此外,他們做事情缺乏毅力,自控能力差,容易出現厭學情緒。中職學生的法律意識相對淡薄,青春期的逆反現象成為他們普遍存在的問題。他們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發生矛盾時不能保持冷靜,動輒打架,嚴重的甚至釀成人員傷亡,造成嚴重後果。
上述種種情況都加大了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的工作難度。很多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盡職盡責,但教育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但是職高生的難管,除了學生本身的原因外,和教師的思想觀念、教育方法不無關系。職高教師在教育管理學生時,首先需要扭轉「中職生是差生」的觀念偏差,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們。中職生雖然好動,缺乏自製力,但是他們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中職學生的潛能和普通學校的學生沒有什麼差別,教師應該看到他們的閃光點,注意開發學生多方面的潛能,所謂的「差生」就能發展得很好。
二、真誠關愛學生
所有的溝通必須融入對學生深深的愛。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是搭建良好師生關系的橋梁。中職學生不是三歲小兒,不是教師說一句「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便會感動得痛哭流涕,痛改前非。他們會不斷地犯錯誤,需要持續的敦促和教育,這些都考驗著教師的耐心。富有個性的學生是否能心甘情願地接受教師的教導,師生情感的融洽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心靈和人格,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成長。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教師只有具有真心才能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才能與學生在思想上產生共鳴。在與學生談心時,年長的教師要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以長者的角度給予關懷;青年教師與學生年齡接近,更容易找到共同話題,可以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只要態度誠懇,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學生終能體會到教師的赤誠之心。此外,教師要學會欣賞學生,給學生以信心。教師的贊揚和賞識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因此教師應以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學生,充分開展「賞識教育」。
需要注意的是,真誠並不是隨意宣洩情緒,教師要理性、恰如其分地表達情感,以免學生誤會或受到心靈的傷害。教師通過發自真心的關懷,讓學生慢慢認識到教師是在關注他們,幫助他們,從而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三、掌握科學的溝通方法
1.注意語言技巧
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學生犯了錯誤,會以種種借口來加以掩飾和搪塞。有的教師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學生大發雷霆,嚴厲訓斥。教師的疾言厲色往往會讓學生心中不服,生出逆反情緒,靦腆的學生則會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因此,教師要善於婉轉地進行說教。和風細雨式的語言,既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體現了身為教師應有的氣度和修養,又給學生留有餘地,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反思和悔悟。如果教師說話不注意,甚至用奚落、諷刺的語言當眾羞辱學生,則會使師生之間產生隔閡,更為嚴重的後果是,學生的精神受到了打擊,心靈受到了傷害。因此,教師要講求語言的藝術性,善用溫暖的語言來教導學生。
2.建立溝通的常態機制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性情和習慣各異。教師往往比較注意那些表現活躍、成績較好的學生,性格內向靦腆的學生不容易引起教師的關注。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主動走進他們的內心,定期找他們進行交流和溝通,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內心世界,幫助他們成長。此外,教師要做好和學生家長的溝通。教師最好每學期都能和家長溝通兩到三次。與家長的及時溝通,不但利於把握學生動向,預防學生品德和成績下滑,還有利於家長多多了解孩子的近況,從而使學校和家庭能夠相互配合,共同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㈡ 如何對中職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中職學校德育工作「以人為本」的方略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以人為本」就是要體現人文關懷和道德情感,注重 發展 個性,體現個人價值,發掘創造潛質。要體現 「以人為本」的特徵其實施方略如下:(1)實施關愛 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育人先育德。中職學校德育工作「以人為本」就是要了解所要面對的對象,這些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雖然處於學生群體中的弱勢,多半是學習基礎差、學習習慣差。但是他們也是有血有肉、有生命尊嚴、有思想感情的人。要熟悉他們心理狀態,細心留意他們思想變化。因此,中職學校德育要用偉大的愛心融化學生心中的冰層,開啟學生塵封的心智,拓展學生美好的人生。要關心學生成長、解決學生困難;培養學生的能力及獨立人格;要尊重學生主體,讓每一位學生都受到平等的對待。體現人文關懷,「讀懂」每位學生,尤其是要「讀懂」那些學習有障礙、心理有煩惱、生活有困難的學生。要發掘他們創造潛質,扶植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更廣泛的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發展他們的個性,使學生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個性發展了才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2)正視社會現實。進入21世紀商品 經濟 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人的生活方式,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也日趨多樣化。在這種紛紜復雜的社會變革中,出現了道德缺失,違法亂紀等不良現象。這些社會中存在著的東西,都會對正處於心理狀態極不穩定的中職學生產生深刻影響。為了使學生對社會有更多的了解,正視社會現象,我們開展了「每日關注十分鍾」活動,就是利用十分鍾時間來幫助、引導學生對社會時事時政和周邊社會當中發生的事情的關注、理解、分析,去偽存真,提高學生對新事物,新思想,新觀念的判斷力,理解力。得到有用的信息,以此來指引學生前進的方向。(3)突出實際效能。為了提高德育效能,更好地為職業教育服務,我們在學校組織了「創新、才藝、自我」活動社,並請專業老師指導,引入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在學生中開展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每學期活動都開展得有聲有色,參加活動的學生覆蓋了各個層次。與此同時,要能突出德育的實際效能,還必須改變現有德育模式。應做到:第一,將德育教學落到實處,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與學生的就業密切聯系;第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貼近學生的需要,引導學生參與,使其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接受,由外在要求變內在需求;第三,將德育工作與其他教學途徑相結合,使德育形成整體,形成合力。(4)形式相得益彰。中職學校德育「以人為本」在形式上可採用案例分析式、典型示範式、感受體驗式、活動調研式、課堂教學式等等。不管採用哪種形式,要做到相得益彰,都要克服那種脫離實際、空洞說教、效能低下的局面;必須做到付出真情,以誠相待,與學生平等討論;內容上要多聯系社會,聯系學生實際,為學生解答關於人生、社會的疑惑。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 自然 、追求高尚情操。做到對學生道德人格、道德品質的培養和訓練,根本地提高學生競爭能力。(5)落實就業導向。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應該開展與學生自身發展緊密相關的具體活動,才具有更大的實際意義。第一,開展定位教育。首先是目標定位,即把德育工作與學生職業意向有機地結合起來,探索以職業生涯設計為載體的德育工作,讓學生進校後先有一個規劃,一個人生的奮斗目標,自己給自己定位。另外就是教育定位,即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定位教育。通過入學教育讓學生思想上先定位,通過交往禮儀及職業禮儀的教育與訓練在外形上定位,通過實訓、實習讓學生在技術技能與職業能力上定位,通過體驗生活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社會上定位。第二,開展遵紀守法和職業教育。主要進行:開展職業紀律和崗位規范教育。開展以立足崗位、奉獻社會的職業理想教育;開展以誠信、敬業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開展引導學生正確的職業觀,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的教育;通過這些教育,增強學生職業意識,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第三,開展保護環境的教育,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第四,指導學生學會自我展示,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只有這樣,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實現其基本任務,培養的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具有社會公德和文明行為習慣的公民,才能具有報效祖國、積極進取、誠實守信、敬業樂群的品質,才能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業精神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 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㈢ 如何在中職學校開展德育教育
中職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素質狀況每況愈下辦學形勢越來越嚴峻,生源競爭越來越激烈,因此如何做好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一.正確認識目前中職學生的現狀
1) 外部因素
從總體來講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社會環境和家庭學校的情況對學生的影響
(1)社會環境方面,中職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實用主義,個人享樂,拜金主義等盛行,這些都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價值觀取向,再加上社會上一些人對於中職教育存在偏見,這些外在因素都大大的影響了中職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2)家庭因素也是影響中職學生教育的因素之一,現在中職院校學生,大多數都是90後,許多學生是獨生子女,而且中間好多學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們許多都和留守在家中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這就給他們的教育帶來了很大困難,使他們相對來說缺少嚴厲的教育,而且也給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增加了難度,這些因素都中職院校的德育教育帶來了難度。
(3)學校和教育的環境,由於學生及家長對中職教育認識不全面,導致中職院校生源出現問題,以至於中職類院校將學校「商業化」,本著「顧客就是上帝」的商業理念,學校對學生過分遷就,對學生違紀處理過於寬容。大多數學校只重視專業課,德育課程跟不上,形式化嚴重,提高就業率是每個中職學校的重中之重,因此學生學習的重點是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及專業技能,忽略的思想方面的培養;部分學校沿用普高的教育模式,殊不知學生年齡雖大致相同,但情況卻有很大的不同對中職學生教育的影響中職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理論水平與專業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等的引導,加之有些老師存在認識的誤區。這些都容易損傷學生心靈,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2)學生的自身的因素
從學生個人方面來講主要體現在生理和心理以及個性差異幾個方面
(1)從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講,中職學生的生理的發展階段來看,他們正處在16,17歲這個身體迅速發育成長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容易叛離,他們覺得自己的行為已經向成人發展,有意識的擺脫單純和幼稚,而實際上由於他們缺乏經驗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而又不能解決問題。所以他們的行為容易沖動,逆反心理很強,往往也不接受父母和老師的批評和教育,很容易發生抵觸情緒。
(2)個性的差異,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其獨特的一面,每個人的家庭教育情況,家庭背景和經濟狀況,個人性格的差異,也各不相同。這些也給中職院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難度,所以中職院校德育工作要以做到因人而異的有差別教育,也即要根椐學生個性的差異,有針對性的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二.內外結合做好中職學生的教育工作
針對現在中職學生的現狀,我們要內外結合做好中職學生的教育工作,具體體現在以下措施上:
1)家校互通,形成教育合力
學生的教育工作需要學校與家庭互通,共同努力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學校方面,對內學校要致力於建立良好的校風、學風和班風,加強自身內在實力建設,練好「內功」,對外大力宣傳學校取得的成績,給學生積極向上的暗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對於問題學生學校要積極的與學生的家庭取得聯系,了解學生的情況,積極的做好教育工作,對於屢教不改的學生要嚴格的執行校級校規。做好與學生家庭的聯系工作,與學生家庭以前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
2)師生共進,提高教育水平
師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關鍵,所以要加強教師職業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和教育藝術水平。作為教師,首先應忠於職守,講究職業道德,以身作則,當好學生的表率;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做到遵守社會公德,才有可能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因此,我們要做好德育教育,必須以加強師德建設為前提。教育者首先要著力於提高自身素養。為此,學校首先從教師抓起,不斷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心理素質,師德建設,同時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心態,做到真的關心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能力的提高。
3)舉辦活動,解決學生問題。
從前面中等職業學生的情況我們不難發現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很多都是無法正常升入高中的情況下來走進職業學校來學習的,他們由於所處的環境和外部因素,比起其他學生來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因此我們在平時教育的時候應該注意到這些特點,注重學生的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可以設立心理咨詢室,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要早發現,班主任和學生管理部門要對學生提前進行心理疏導,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同時對於一些問題學生,班主任要積極的引導幫助學生改進。學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及時的了解,疏通學生心理中的不滿等不良情緒,其他任課老師也要加強與學生的心理溝通,拉近師生的距離,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同時學校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文體娛樂活動,通過各種文化娛樂活動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水平。
4)針對專業,加強職業道德的教育
現在好多中職院校與企業簽訂的校企共同培養協議,因此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從進入學校起,基本上確定了其將來將要從事的職業,因而,在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體的某一職業的職業道德教育為切入點,在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及實踐中,要讓學生學會所從事職業的職業道德,以此有針對性的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
總之,中職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我們要結合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做好各個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