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促進素質教育發展
一、努力營造適合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兩個方面。從物質環境來講,學校的一草一木,每一個角落都應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學校要創造出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物質環境。學校心理環境包括良好的校風、班風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等。優美的校園環境,良好的校風、班風催人上進,使人際關系和諧,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改善和提高,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快樂的學習中去。
二、改革教學方法,減輕學生負擔
以往的「應試教育」扭曲了課堂教學的初衷,引導學生為分數而拼搏,使學生成為讀書的機器,加大了學生心理負擔,影響了學生的正常發展。因此提倡素質教育勢在必行。改革教學方法,減輕作業負擔是減輕學生心理負擔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讓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把教師新教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從而主動、愉快地完成必要的作業。逐步變成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從課本、作業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高素質的教師在教育中,能給學生創造一種和諧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心情舒暢。教師無聲的語言悄悄打動學生的心,達到效仿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健康地成長。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廣大教師應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去指導、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各種錯綜復雜的心理現象。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學生觀,尊重學生的人格,要熱愛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三、大力實施素質教育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實施素質教育,是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和方法。基礎教育必須為人的全面發展夯實基礎,人體具有全面發展的能力,許多優秀的人才就是全面發展的個體。但是人體的潛能的發揮,素質的發展具有階段性,最佳階段是幼兒至青少年時期,心理學上稱「關鍵期」,如果錯過這一階段,某些素質的發展將成為不可能。因此,對於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刻不容緩。社會正在呼喚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隨著社會的發展,更加需要各種全面發展具有綜合知識和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即使是一個普通的工作者,也應有健康的身體,有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辨別是非的能力等等。培養素質全面的人才是社會的需要,也是人類自身的需要。我們一定要堅持不懈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成為21世紀高素質的人才。
四、正確處理好全面發展和個性特長的關系,構建新的評價標准
每個人的先天素質不同,發展就不一。因此,全面發展是特長發現的'基礎,學校在努力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應注意觀察發現有特長的學生,並加以指導和培養。給學生一個充分發揮、展現自我的空間,讓其在寬松、快樂的氛圍下接受教育,增強自信。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勇於探索,大膽實踐和開拓精神。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建立個人評價、班級評價、社會評價等多種評價的形式,讓全體教師、學生、家長都來參加評價。對於學生的評價要從平時進行考察,從而全面、正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把對學生的考查分散到臨時的課堂教學,語言和作業等常規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採取補救措施,會使學生重視平時學習,挖掘自身潛力,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另外取消百分制,實行「等級制+鼓勵性評語」。從德智體等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充分發揮促進發展的功能。
② 如何推動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
其他建議: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拓寬教師文化視野,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愛惜職業榮譽,做有理想信念猛埋、有道德情操、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
(2)深化教育改革創新。一是夯實高質量教育體系根基,重點是「推動義務唯亂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二是面向構建新發展格局,強調「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
(3)對標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發揮在線教育優勢,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必將沿著「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方向,為我國終身學習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建設開辟新的境界。
③ 如何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教育發展
01
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牢把握接班人、建設者和時代新人的內涵和要求,確定建設者、接班人、時代新人的核心素養,構建全面系統的立德樹人體系。
02
全面推進教育評價體系改革,切實改變 「五唯」 導向,實現教育 「指揮棒」 的變革。
03
全面推進專業、課程、教材體系創新,推進教育理念、教學方式、課堂組織、社會實踐等教育全環節的變革。
04
切實構建黨委政府、社會社區、學校、家庭、學生教育發展共同體。
05
推進教育治理創新,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主動作為,推動變革,教育才能順勢而為、因勢而變,實現真正的教育革命。主動作為,推動變革,才能利用教育評價改革契機,構建與中國新發展階段相適應的高質量教育。主動作為,推動變革,我們才能抓住機遇,在新一輪世界教育變革中搶占制高點。
北京雅學雲智能科技教育有限公司以教育信息化為基礎、以智慧校園、區域教育雲解決方案為主,涵蓋教育信息化各領域,提供建設層面的解決方案,更能提供資本層面的解決方案,推廣綜合性的解決方案。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方式實現整個城市的智能化發展。
通過現代化設備創新教育,因材施教,將信息技術與教育全面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集辦公設備:辦公用品、圖書、幼兒教育、實驗室、教育設備與咨詢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教育設備
以完善的研學旅行、營地教育、冬令營、夏令營、戶外拓展、森林學校等校外教育服務體系,為3-18歲兒童青少年提供社會能力教育整體解決方案。
集學生營養、集體用餐原料供應與半成品冷鏈系統物流供應為一體,將現代科技應用服務於學生智慧食堂管理,嚴格按照視頻安全法的要求進行規范化經營,提供安全可靠學生膳食的供應服務。
為教育工程實施項目提供基礎工程實施、場地建築、裝修裝飾等方面建設支持、服務。為智慧校園、校園信息化項目提供技術環境搭建方案並實施配套,結合校園文化進行設計,打造符合學校發展規劃、尊重教學人文的良好學區環境。
(侵刪)
④ 學校如何推進素質教育
導語:對於素質教育,我們既要肯定成績,也要看到問題。就目前而言,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是要切實解決執行統一的問題。我們知道怎麼做,但我們不去做,怎麼辦?要有個機制。
1、以課程標准體系改革為抓手,切實推進
素質教育的推進,首稱在於觀念的轉變。教師們的理念能否轉變關鍵看校長,社會觀念的轉變則要以素質教育實實在在的成果讓人信服。我們必須以課程體系改革為抓手,切實做到“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環境課程”三到位,“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三個結合的綜合實踐課程體系,使課程建設變得應試為中心為有利於每一個學生最充分發展為中心,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2、以薄弱學校改造為突破,明確目標
素質教育的第一要義是面向全體學生。就整體而言,就應加強薄弱學校建設,通過薄弱學校的改造,可以縮小校際之間的辦學水平差距,使每一所學校都能向受教育者提供大致相近的教育條件,從而使面向全體學生這一素質教育重要目標的實現從宏觀上成為可能。著力堅持一手抓教育現代化工程建設,一手抓薄弱學校改造。通過分層制訂改造計劃,實施“軟硬”並舉,強化薄弱學校改造工作的激勵機制,積極營造學校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社會氛圍。
3、以優化課堂教學為核心,注重效益
推進素質教育的最大潛力在課堂,抓住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建設起貫徹執行教學法規的責任制,嚴格執行課時計劃,有效控制學生在校活動總量和各科課外作業總量。積極形成“人人關心課堂教學,人人參與課堂教學,從研究課堂教學,共同評價課堂教學”的濃厚氛圍,狠抓課堂教學。強化教學質量形成過程中的目標意識,促使學生在各科各種目標的調控下得到全面發展。
4、以師資素質培養為根本,狠抓提高
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首先必須大面積提高教師素質。突出師德教育,要使教師素質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通過樹立先進典型,激勵教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提升廣大教師的師德境界。加速知識更新,加大教師學歷提高型繼續教育的力度,強化技能訓練。始終堅持以教師和教育為根本,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堅持以名師隊伍建設為導向,全面提高優化教師資源的覆蓋范圍;堅持以教師管理為動力,全面優化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
5、以藝術教育為突破口,和諧發展
要進一步理解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把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和教育現代化的有機組成部分。進一步加強藝術教育的領導和管理,使學校藝術教育盡快步入“依法治教”的軌道。進一步加快藝術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觀念改革上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使藝術教育真正成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必修課,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藝術教育,形成素質化的藝術教育觀念體系;教學內容上要根據社會發展對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吸收既具有時代信息,又適合青少年特點的藝術知識和技能,使教學內容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鮮明的地方特色,使民間藝術傳統得到傳承和整合;教學方法上,堅持陶冶情操為中心,訓練參與為主線,欣賞吸收為主軸,為學生個性的發展、潛能的開發提供更多機會和更廣闊的空間;教學組織形式上,形成獨立性藝術教育,活動性藝術教育、滲透性藝術教育和隱性藝術教育四位一體的教學組織形式。進一步加大投入,改善藝術教育設施,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藝術教育科研活動,有計劃、有目地的進行藝術教育改革實踐,進一步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
6、以深化學校體育改革為保證,推普促高
轉變單一增強體制,忽視體育教育“多功能作用”。學校體育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全方位地認識體育的'功能,且從自然的、社會的、生理的、心理的等各個角度對體育作深入的研究,真正使體育成為學校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堅持學生每天參加戶外活動1小時,增加學生體育活動總量,把體能檢測指標納入學生學業管理。轉變只注重體育教育中的“術”,而忽視了“育”在身體教育中的特殊功能。既要在“硬體”部分深化,更要在“軟體”部分深化。轉變只抓競技提高,忽視普遍增強體質的觀念,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在提高引導下普及。發展全體學生的體力,增強體質。轉變只重視校園體育,忽視擴大體育空間界限的觀念,積極開展各種陽光體育運動,全面優化學校體育環境,順利完成現代社會所賦予學校體育的光榮使命。
7、以科學評估為手段,正確導向
教育評價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的後繼環節,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科學觀,積極探索評價方法的改革,努力構建一種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要採取符號評價、認知評價、情感評價和成長記錄袋等評價方法綜合評價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的發展,保進課程改革的健康發展,增強素質教育整體健康推進的力度。
當然,素質教育是與時俱進的,它的內涵是在不斷豐富,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這就促使我們不斷地去研究、探索,不斷地把素質教育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