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如何溝通隔代教育
擴展閱讀
怎麼在同學群屏蔽某個人 2025-02-01 19:40:53

如何溝通隔代教育

發布時間: 2023-09-13 11:59:19

Ⅰ 隔代應該如何教育好孩子

導語: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一些年輕家長或者因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為離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全部推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祖父母們自覺地成為全面照顧第三代的“現代父母”這種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稱之為隔代教育。那麼,隔代應該如何教育好孩子呢?希望文章能夠幫助到大家!

隔代應該如何教育好孩子

方法一:祖輩家長和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思想認識應統一。

兩代人往往對教育孩子存在認識上的差異,如年輕一代比較注重孩子的智力培養和個性發展,而祖輩家長們則看重做人的道德和艱苦奮斗精神的教育(雖然祖輩家長對孫輩有溺愛嬌慣的毛病),這就需要兩代人相互溝通,統一認識,擇善施教。還應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教育方面的分歧,維護孩子父母的威信。

方法二:祖輩家長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盡量用現代科學知識撫養教育孩子。

方法三:兩代人協商建立必要可行的家規,同時也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獨立性。

方法四:祖輩家長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要愛得適度,正確的`愛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應積極創造機會讓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觸,疏通感情,兩代人共同努力營造一個有利於家庭教育的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方法五:年輕的父母首先要端正態度,不管多麼忙,都要抽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對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完全交給祖輩家長——這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做法。

方法六:作為孩子的父母,同時作為祖輩家長的子女,我們要經常與祖輩家長溝通,只有兩代人統一認識、明確目標、步調一致,孩子的教育才會通向成功,孩子也會從幸福的家庭中走向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

隔代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嗎

一、由於隔代教育,老人易溺愛孩子,讓孩子形成不良性格

1、霸道寶寶任性病。有了爺爺奶奶的保護傘,寶寶們總是提出“放肆”的要求。這樣任性的愛讓寶寶形成嬌氣、霸道、自私的性格,在寶寶以後的成長中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比如,和同齡寶寶不容易相處;一旦自己願望不能達成,寶寶會大哭大鬧,父母難以管教。

2、寶寶愛依賴人不獨立。爺爺奶奶帶孩子時最容易出現這樣的場景:孩子要吃飯,爺爺奶奶嚼好了喂;孩子會走路,爺爺奶奶還要抱著;孩子的玩具撒了一地,爺爺奶奶收拾好了。寶寶正處在認知事物,學習嘗試的時期,這種愛只會剝奪了寶寶學習的機會。事事包辦的教育方式培養出的寶寶依賴心強,缺乏獨立性,遇到事情只會等別人解決。

3、寶寶缺少創新性、冒險性、好奇心。寶寶玩得一身泥巴,寶寶拆掉玩具,寶寶要抓蝴蝶,這些行為在爺爺奶奶眼裡統統“out”!在爺爺奶奶的世界裡,這一切都是不合乎傳統教育觀念的。在這樣的教育觀念下培養出來的孩子還怎麼開發創造力和個性呢?

4、寶寶老人病,愛靜不愛動。和老年人呆久了孩子都慢慢被同化了,爺爺奶奶那一輩的習慣也逐漸轉移到孩子身上。有的孩子張口閉口就是成人腔,有的視野狹窄,不樂於接觸新事物。這些“老人病”讓孩子失去了天真活潑、好奇好動的個性,嚴重的還會讓孩子心胸狹窄,心理老年化。

二、隔代教育有哪些優缺點:

有利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老人有較多的育兒經驗,有充裕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

2、由於祖孫的血緣關系,老人會本能地對孫輩產生慈愛之心,這就有了隔代育兒獲得成功的心理基礎。

3、多數老人們常有一種兒童心理,特別喜歡和小孩玩樂,極易形成融洽的關系。因此,為教育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機會和條件。

4、老人豐富的生活知識和深厚的人生閱歷為教育孩子提供了資本和權威性。

然而,由於老人受歷史條件和自身年齡特點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我此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隔代教育的不利因素有:

1、容易形成溺愛。

多數老人常有一種因自己年輕時生活和工作條件所限沒有給予子女很好的照顧,而把更多的愛補償到孫輩身上的想法。這種想法往往導致產生“隔代慣”的現象。老人對孫輩疼愛過度,處處遷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賴性強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還有一些老人因過度疼愛孩子而“護短”,致使孩子的弱點長期不能得到矯正。

2、思想觀念陳舊。

許多老人不顧時代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仍用老觀點要求孩子,教給孩子過多的老經驗,缺乏開創性精神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還有一些老人因文化低、思想舊,無意識地給孩子傳授不少封建迷信的東西,無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識的難度。

3、造成孩子與其父母的感情隔閡。

老人對孫輩的溺愛和護短,造成孩子很難接受其父母的嚴格要求和批評,還容易形成感情隔閡和情緒對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難以進行。

Ⅱ 隔代教育該如何溝通

隔代教育該如何溝通

隔代教育該如何溝通,孩子總是需要家人的用心呵護的,努力幫助孩子解決成長的煩惱,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才能更好培養孩子的能力,其實孩子惡作劇只是想要父母的陪伴而已,以下是隔代教育該如何溝通方法。

隔代教育該如何溝通1

媽媽:小學教師,32歲;寶寶年齡:1歲半。

自從當了教導主任後,周末去娘家接兒子,已成了我生活的固定模式。這種一周只有兩天的「接管」生活,讓那些整天都得操心孩子吃喝拉撒的同事們羨慕不已。可她們哪知道我的苦衷呀!

中年得子,對兒子格外關心,最頭疼的.是雙休日帶兒子回家。他對家裡的不適應,稍有不慎,兒子就會發燒咳嗽。每當這時,我唯斗便覺得虧欠兒子太多了。雖然我為他買了許多玩具和書,但還是不放心老人對兒子的隔代教育。由於外婆外公的過分寵愛養成了他的「霸王」作風。有一次搶鄰居小朋友的玩具,我生氣地教訓了他一頓。媽媽卻責怪我不愛兒子,雖然我努力地想糾正他這個缺點,但一送回外婆家,他又故態復萌。

一直希望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兒子,周末我總是盡量推掉應酬,有時備課和寫論文也只能等兒子熟睡後再提筆。即使這樣,也總覺得虧欠兒子,很羨慕能每天都陪伴寶寶的媽媽們。

專家:與長輩多溝通 老人大多對孩子的營養和安全比較重指碧磨視,但也喜歡嬌慣孩子。媽媽可以採取溫和的方式,逐漸影響和改變老人的某些不科學的育兒觀念。初期可以將一周的生活安排列個計劃表給老人,做個參考。

合理安排工作日 每天打電話詢問孩子的情況,與孩子通話交流。下班後利用空閑時間買些育兒書或上育兒網站學習育兒知識,親手做些簡單的玩具給孩子,讓他在平時玩耍的時候,也能感受到無所不在的母愛。

隔代教育該如何溝通2

隔代教育中最大問題就是理念不同。爺爺奶奶的育兒理念與爸爸媽媽的育兒理念是根本不同的。而且差異較大。尤其是隔代親,爺爺奶奶對自己的孫子可以說是愛得沒有了是非。

隔代教育第二個問題就是溝通問題。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在育兒觀念上不同,導致溝通問題。同一件事,誰都不認可對方觀點。年輕的一代認為老人的想法和觀念落後。老一代又看不慣年輕人的做法。小孩子這一輩就是鑽來鑽去找對自己最有力的縫隙。

隔代教育二代人做好溝通基礎就是對於自己的孩子,年輕人要抽出時間來管一管。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老人,總是說自己忙。再忙也要管孩子。賺錢為什麼?不是為了孩子嗎?賺了錢,但是沒有教育好孩子。這些錢能代替孩子嗎?

在雙方存在分歧時,不要當時小孩子的面。因為孩子模仿能力強。很容易造成家庭矛盾。所以,有什麼分歧,私下解決。爸爸媽媽要給爺爺奶奶面子。同樣,爺爺奶奶也要給爸爸媽媽足夠的尊重。

對孩子做錯事,處慧段理意見要一致。這樣無縫可鑽。也讓孩子知道,做錯事是沒人會包庇的。讓孩子懂得什麼是責任。

Ⅲ 隔代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隔代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隔代教育的對策與建議,現代生活壓力大,寶寶時常帶給父母輩帶,祖輩可以給予寶寶的安全感和愛心 ,讓在工作的年輕人給與放鬆的機會。看看隔代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隔代教育的對策與建議1

1、要設法提高祖輩的養育水平,轉變觀念,講究方法,提高素養,懂得現代教育觀、人才觀。可以在社區、鄉鎮家長學校中開辦祖輩學校或隔代教育交流中心進行培訓,提高老人綜合素質。

2、建立一種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祖輩與父輩要相互配合。缺少親子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而隔代教育只能是親子教育的補充而不是替代,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少父親的照料會讓他日後產生自卑和不安全感,缺少母親的關心會讓她缺乏幸福感和親切感。

所以年輕父母不論多麼忙,都必須抽點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切勿把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全部交給老人,同時在教育觀點、教育內容、教育方法上要多與老人探討、溝通以期達到統一,否則當父母與老人發生爭論和吵架時,會讓孩子顯得無所適從,難以取捨。

3、積極建立從嬰幼兒到學校的全程教育體系。國外的隔代教育現象為什麼很少,原因是很多西方國家孩子一斷奶就交給親子園、幼兒園、小學,這些園、校有經過專業訓練的老師,有完整系統的教育推進計劃,包括親子活動、家長培訓,這樣使孩子的教育一開始納入了較科學的系統中,解除了父母的後顧之憂,也有利寶寶健康成長。

總之,隨著隔代教育的普及,必須構建一種科學的模式,讓祖父母、外公、外婆和父母各自定好位,各自發揮積極的科學的教育作用,只有這樣,才能走出「隔代親」教育誤區,才能提高我們養育孩子的整體水平,才能提高下一代人的人口質量。

隔代教育怎麼做最好

對祖輩而言

1、學慣用現代的記錄工具,如照相機、DV等,多為父母記錄下孩子的成長變化,以幫助父母感性地了解孩子、相對完整地看到孩子的成長足跡。

2、多關心孩子的心理世界。別看孩子小,他們有一顆敏感的心,當他們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媽媽接送幼兒園,也會有想法的。所以祖輩可以在與孩子的游戲里,幫助他們宣洩,聽他們的心理故事。

3、多帶孩子到外面玩,幫助孩子發展與同伴、他人的關系。來自小朋友、阿姨、叔叔的關愛也會帶給孩子溫暖,有助於他對人的信任與開放,利於日後的親子相處。

4、平時多給孩子講講父母的故事,包括父母小時候的故事,增進孩子對父母的了解,激發孩子對父母的好奇與尊敬。

5、與孩子父母原來的好朋友保持聯系,最好他們有孩子,可以定期帶孩子或者送孩子到他們家裡去玩,讓孩子熟悉與父母同輩的人,熟悉與父輩成人的交往。

6、多陪孩子玩父母買的玩具、看父母買的圖書,幫助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站住腳」。

7、在孩子能與父母相聚的日子裡,盡量讓父母帶孩子去玩,控制自己的不放心。

8、在電話里或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少當著孩子的面數落孩子,免得讓孩子覺得「都是父母讓我難堪的」,多給親子相處創造快樂。

9、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僅有利於他的自我發展,而且減少了日後孩子的父母需要兼顧事業與家庭的潛在壓力。

10、給自我留出適當的休閑與社交時間,為以後的「空巢期」做必要的准備。

對父母而

1、記錄下自己思念孩子的心情,留給日後孩子閱讀,以便讓孩子懂得「父母是多麼地想他、愛他」,而不是「不管他」。

2、多慰問祖輩,感謝並理解祖輩的隔代教養,利於祖輩在孩子面前多說自己的好話。

3、在電話里如果孩子不說話,可以給他講你最近的生活,尤其是有趣的事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減少他對著電話說話的「焦慮感」,激發他想聽你說話或者和你通話的興趣。

4、控制給孩子買玩具、衣服等物質,免得孩子過度將你和物質聯系在一起。

5、和孩子相處時,有意識地帶給孩子驚喜,比如帶孩子去做祖輩無法帶孩子做的事情,像坐摩天輪、玩嘉年華等,讓孩子充分享受和父母在一起時的不一樣感覺。

6、做好與孩子分離的過渡。要知道,每一次你的回來又離去都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所以一定要注意分離前與孩子的交流、與祖輩的銜接。

隔代教育的對策與建議2

好動的.孩子教育的方法

1、我們來正確認識孩子為什麼會表現出很調皮,萬事皆有因果,有可能是性格、家庭環境、周圍接觸的人等,這些都是有導致孩子頑皮的因素。要分析好孩子這種因素才能正確採取相應的措施讓孩子更好的與他人一起成長。

2、我們作為家長的要理性的看待孩子頑皮的性格和行為。充滿好奇心,什麼都想去嘗試一下這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看來這一切都值得去探索,就應該去做一做,但在家長看來感覺這是一種幼稚的調皮的行為,就應該制止。

3、對待孩子因認識不夠而做的調皮的事情要採取正確的方法來解決。大人的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孩子學習,孩子其實就是一個家庭中大人的縮影。所以大人做什麼事情、說什麼話一定要講誠信,講道理,否則孩子一旦發現就容易跟著模仿,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4、對於天性好動頑皮的孩子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一般家長對於頑皮好動的孩子都很習慣採取責罵、懲罰的這種教育方法,應該分析道理給他聽,讓他自己做決定,從而讓他逐漸有自我意識和責任感。

5、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應該引起孩子的注意力,要讓孩子學會如何與他人友好相處,讓孩子學著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

6、家長們要知道愛動、頑皮的小孩子同時也是最聰明的,他們有一顆好奇心,一顆探索世界的心,同比與同齡人,他會更懂得很多事情,也比較聰明。家長應該對此加以鼓勵與支持。

孩子為什麼會好動

1、注意力能力時間短

成年人都知道學習要專心才能記住,專心就是注意力集中,但是孩子的注意力時間有限,有的孩子注意力集中只有20分鍾,那麼孩子注意力集中20分鍾之後就不會重新注意力集中。

2、兒童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是孩子多動比較大的原因之一,兒童多動症是指孩子的大腦有生理缺陷。

3、缺乏自我控制力

孩子父母的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是有求必應,讓孩子喪失了自我的約束和控制,孩子過於隨意,孩子自我控制力失控就會出現多動不能控制約束的情況。

Ⅳ 家庭隔代教育怎麼處理最好

如何處理好隔代教育的利與弊,充分發揮它的優勢、規避它的缺陷呢,認為要做到如下幾點。
1、溝通。二代人要充分溝通,統一家庭教育認識、明確教育目標,在孩子犯錯時祖輩絕對不能護短,要與自己的子女步調一致,只有這樣,孩子的教育才能成功。
2、學習。針對祖輩觀念落後,思想陳舊,祖輩一定要學習新知識,跟上時代的步伐。
3、控制。祖輩一定要學會控制愛的限度。原則性的地方絕對不能寵著孫輩,同時還應多與孩子的父母溝通,兩代人努力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
4、不要數落。不要當面數落孩子父母的不是,這樣會嚴重影響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形象,使之後正常的家庭教育無法有效實施。
父母若要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不能剝奪了孩子履行責任的機會。讓孩子處理自己的事情,並為自己的決定承擔後果,從而達到培養孩子責任心的目的。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養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父母們都想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更想給孩子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也許,此刻您覺得一切遙不可及,但是有我們幫您實現夢想。讓一切變得簡單、舒適...

Ⅳ 針對隔代教育,應注意哪些要點呢

序言:很多人因為工作忙碌,只能夠將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那麼在面對隔代教育時,一定要注意,我們要和老人進行及時溝通,這樣才能夠更正老人錯誤的教育方法。同時一定要多和孩子溝通,這樣才能夠了解到孩子的思想動態,家長不要一心撲在工作上,這樣是沒有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的。

三、防止溺愛孩子

有很多老年人非常容易溺愛孩子。那麼家長一定要注意,如果老人太溺愛孩子的話,反而會阻礙孩子的成長。所以小編建議我們一定要更正老人錯誤的教育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一定要明白,溺愛孩子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往往會讓孩子變成家裡的一個小霸王,變成熊孩子。

Ⅵ 隔代祖孫兩怎麼才能很好溝通啊

01 和孩子唱歌

適合年齡:0歲以上

相信每個爺爺奶奶們一定都藏有很多屬於自己的年代,好聽又朗朗上口的歌吧?

不如將這些歌曲唱給寶寶聽,期間可以轉換一些誇張、不同的語調和表情。

觀察寶寶的面部表情以及他對不同音調的反應。

這些陌生的歌曲和曲調可以鍛煉孩子的聽力和語言發展能力。

02 模仿長輩的動作

通過變化和增加新的動作來加強游戲難度。

不過長輩們需要多注意寶寶的反應,過於復雜的動作可能會使孩子失去興趣或感到沮喪。

適當的讓孩子模仿動作,不僅能加強互動,還可以鍛煉孩子的記憶以及模仿能力哦。

03 一起做手印手工

適合年齡:1歲以上

首先我們需要准備一張白紙以及不同顏色的顏料。

然後可以在白紙上印上孩子的手印,再在孩子的手印上蓋上爺爺奶奶的手印輪廓。

看上去就像孩子正在被包圍和保護著一般。

這樣的手印手工可以做成一幅畫用相框裱起來,也可以做成桌布或T恤等。

創意十足而且給了孩子自己創作的機會,是一個很有趣的手工過程。

04 講爸爸媽媽小時候的故事

適合年齡:2歲以上

沒有什麼比把父母看作同齡人更讓孩子高興的了。

長輩們還可以把爸爸媽媽小時候的相冊拿出來,告訴兒孫們爸爸媽媽以前做過的趣事,來引發孩子的興趣與共鳴。

這些分享不僅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也會使孩子與父母的關系更加緊密和親切。

還可以告訴孩子,正是這些經歷成就了現在的爸爸媽媽。有時候緬懷一下過去,只會讓我們更感恩、更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05 猜猜誰是誰

適合年齡:2歲以上

曾經有一段時間,網上很流行貼出自己祖父母和自己小時候的照片。

很多網友驚訝地發現,除了時代不同以外,祖父母和自己簡直長得一模一樣。

其實在平日里,長輩們也可以拿出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和孩子的照片放在一起,和孩子們玩「猜猜誰是誰」的小游戲。

通過比對照片當中的容貌、神情、動作等,找到在命運和血脈的長流中,彼此神奇的共通性。

06 一起來玩「尋寶」游戲

適合年齡:2歲以上

幾乎沒有孩子不喜歡尋寶游戲。

長輩們可以和孩子將平常的散步時間「改造」成尋寶游戲。

首先,先給孩子列一個清單——

在散步中需要找到一片紅葉,一根y形的小樹枝,一根羽毛等知扒。

如果孩子比較大,還可以給他們一些隱喻的線索。如:

收集羽絨服中需要用到的東西;
收集我們每天吃飯用的筷子的原料等。
這些線索能夠增長孩子的見識,並且讓他們感受到如同推理游戲般的樂趣!

07 製作家庭成員樹

適合年齡:3歲以上

首先,我們可以准備兩張大紙、剪刀、膠水、蠟筆、馬克筆。

讓孩子在一張大紙上畫一棵樹,並且給樹加上很多樹枝。

然後長輩們可以和孩子描述和分享家族成員,讓孩子根據每個人在心目中的印象和感覺,用另一張紙剪出相應不同形狀的紙片。

將名字和身份一個個寫在這些形狀並貼在樹幹上。最終就得到了一個簡易版的家族簡譜。

這樣一棵「家庭樹」,會使得孩子對整個家族有更深入地了解和情感。

08 采訪爺爺奶奶

適合年齡:3歲以上

孩子對於爺爺奶奶以前的故事一定也感到非常好奇。那麼為什麼不做一個「小型采訪」呢?

首先,我們可以讓孩子將心中的問題列出來。例如:

爺爺奶奶是哪一年出生,又是在哪裡長大的?
他們有多少兄弟姐妹?
他們小時候發生過最尷尬的時刻是什麼?
他們搭陸昌的第一份工作是什麼.....等。

相信爺爺奶奶的故事一定像關不上的水龍頭一樣,趣事講都講不完!

在采訪結束後,孩子們可以將爺爺奶奶的問答記錄下來。用寫故事或者新聞報道的形式寫出來,當一回家中的「小小記者」。

09 一起去圖書館

適合年齡:3歲以上

找一個空悉歷閑的一天,讓爺爺奶奶和孩子一起去圖書館吧!

這一天,長輩們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在兒童區挑選書籍。

推薦彼此喜歡的圖書,並介紹為什麼喜歡這本書的理由。組建一個迷你圖書角。

這樣的時光不僅可以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還會使得祖孫之間擁有彼此專屬的默契,增長孩子的見聞。

10 和孩子一起玩電子游戲

適合年齡:4歲以上

在孩子感興趣的電子游戲面前,爺爺奶奶不再是經驗老到的高手,而是一個嶄新的新手小白。

孩子化身為一個無所不曉的「老師」,毫無保留地展示游戲的規則以及操作。

而長輩也無需擔憂自己理解不了游戲的玩法。因為這種願意接近孩子的興趣,願意聆聽和虛心接受新知識的態度早已極大的改善了祖孫之間的關系。

這種主動靠近會使孩子對長輩的距離有一個跨度的提升,向爺爺奶奶敞開心扉。

寫在最後

幾個世紀以來,有無數的諺語表達了祖父母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歌頌他們的智慧、經驗和愛。
貼近祖孫之間的關系,需要循序漸進地緩慢前行。讓隔代的光芒彼此照亮,要學會更積極地表達愛!

Ⅶ 隔代教育尤為棘手,如何平衡家庭教育關系

隔代教育在當今社會中,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家長會因為工作,所以把孩子丟到長輩身邊,但是等到我們有時間,把孩子接回來的時候,就會發現與孩子的關系好像並不好,所以隔代教育也成為了一個非常棘手的教育問題。想要平衡好家庭教育的關系,不僅僅是要從家長自身出發,更是要從長輩身上出發。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和長輩的教育觀念,要盡可能站在同一戰線,這樣子才能夠更好的讓孩子接受大人的教育方式,同時也不會影響家庭教育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