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教育集團化」你有什麼看法
教育集團化的初衷是以強校帶動弱校,以達到區域內協同作戰,共同進步,逐漸趨於教育教學均衡發展。如果真的能做到這樣,對弱校無疑是有好處的。
但是,您說到的現象確實存在。房地產商為了使房子好賣,都會與當地政府協商,將房源劃入學區房范圍,但是如果離龍頭學校地理位置比較遠的話,難免會比較牽強。如果以教育集團加盟校的方式宣傳,就規避了一些顯性因素,使買房人奔著集團化辦學的龍頭學校的名聲趨之若鶩地買房。從這個角度講,這是一種營銷手段,也是政府扶持地產業的一個政策。
大家好,我是化學課老師。就教育集團化,僅表一下自已觀點。
教育趨向於集團化,好像正規了不少。資本參與到教育中來,投資賺錢,同時投入了大量的教育設施,似乎提高了教育教學水平,但又不完全如此。那麼,教育集團化之後,是不是對教育本身有利呢?
不一定有利,有時候還是有害的。教育不僅僅是有硬體設備,關鍵還要有好老師,有一套優秀的管理制度,有一套或幾套優秀的培養學生成才的道德系統,有科學的學習訓練系統,更要有開放的胸襟,銳意改革。梅貽琦在就職清華大學校長的演講中提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他強調了學校中名師的重要性,而對於名師卻也有兩種不同的看法。有的名師只是有好名聲,講評優課行,得的證書也不少,名聲在外,教學成績卻不行;還有的名師整天在外講課賺錢,卻不管自己所在的學校學生,說白了就是一個商人;而達到教學水平高的,教學成績突出的,又是名師的的人其實很少。大多數的老師都是默默無聞甘願奉獻的人,不是名師。教育集團化之後,聘請很多所謂的名師,開了高工資,卻不一定能收到什麼好效果。
資本天生就是逐利的,資本投入的學校基本都是名校。資本注入名校之後,會開分校,打著名校的旗號招生,然後請名校的老師來上課,讓他們掙雙份工資,但是收學生學費的時候可是按照名校的標准收的,還有擇校費,校服費、書本費、床單床罩費、住宿費,暖氣費、飯費等等,一大堆收費都讓資本家們賺得盆滿缽滿,也使得資本無限升值。至於升學率的宣傳,避而不談就是了,只使用廣告大肆轟炸,或者不惜修改數據,任意誇大,以求獲得源源不斷的生源。
資本投入到學校之後,就是為了把學生圈起來收錢,而不是真的把學生培養成人才。雖然集團化的教育更加能擔事兒,也更能平事兒,但是總不讓人那麼放心,而且很多人把孩子送進去之後,讀完才知道上當了,但是已經晚了————你已經畢業了,該掏的錢也都掏了,一分不退。
所以,教育集團化就是資本投資教育的結果,也使得教育越來越功利化,越來越與教育改革、學生能力相去太遠,因為資本方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奔著賺錢去的,而不是為了別的。
教育集團化,你怎麼看?歡迎大家發表感言。
教育集團化~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教育集團化是推行均衡教育的一種形式。初衷是好的,是讓所有學生都享受優質資源教育。但教育是理念+載體+途徑的精密過程,也是幾年或幾十年形成的教育鏈條,絕不是指揮棒一揮一蹴而就的!
現在凸顯的教育集團化的羈絆:
1.教育集團的責權利不好定位。
2.教育集團的領導團隊能力。
3.教育集團的精英團隊稀釋後的補血機制缺位等。
一孔之見!
我是【教育研究】,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教育集團化 ,是一種新的教育發展形式,是大勢所趨,也是政府所支持的。集團化辦學能夠集中辦學優勢,打造區域教育的協調發展,能夠讓更多人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學區房問題、擇校難問題的消極影響。
另外,集團化辦學在印象中可能都是私立學校,其實不然,有相當一部分集團化辦學是公立學校,或者民辦公助等形式的學校,家長在擇校時一定要搞清楚,不同性質的學校,收費標准以及老師錄用的標准也是有很大差別的,不能因為某教育集團下的幾所名校就認為集團下所有學校都是好學校,這種 「名牌效應」 是非常容易迷惑家長的。在擇校時,除了集團以往的辦學案例,還可以在招聘網站上瀏覽教育集團招聘老師的要求,以及辦學理念等。
至於普通學校會不會引進好的教育集團的理念, 答案是肯定的, 市場進入教育行業,勢必帶來優勝劣汰,如果一所學校不思改變,躺在以往的功勞簿上睡大覺,那麼教育集團化時代,它終將會埋沒在 歷史 的潮流中。 不管是學校、家長、學生,都要學會向市場要答案。
教育集團化是個趨勢,但是不能求大求多,質量要跟上才是正道。
教育集團化應該是今後發展的一個方向,其集團內部優勢互補、以強帶弱、人員交流靈活方便等特點可以極大地推進教育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發展!
優質教育資源集團化、分布式布局很好。
民辦學校的代名詞,我不十分贊同,他們為了收取高學費,採取割韭菜填壓式教學,聽話幾個成績會好些,但生活上就不知進步多少了,教育問題需要實事求是討論,請不要一直引導成績第一,成績好的人大多數心裡不 健康 ,盼望教學要改革。
集團化辦學可簡單理解為由兩所或多所學校組成的教育聯合體。通過本次考察,結合自身辦學風聞思考,集團化辦學行業有三種模式:一為教育集團;二為教育聯盟;三為教育共同體。由此三種模式也可並存。就本次考察結合自身理解將三種辦學模式匯報如下:
一、教育集團
教育集團是以一所老牌優質學校為核心,附屬一所或幾所學校(其中一般有民辦學校)所形成的一體化辦學模式。幾所學校校址相對獨立,學校法人、人事及財務在形式上也獨立存在,但辦學理念、運行模式相統一,主要是學校管理層思想高度統一,幾所附屬學校均要服務於核心學校。例:上海行知中學為上海寶山區公辦普通高中之首。辦學規模為八軌制。按規定每年招生人數為320人(班容量最大40人)。行知中學面向寶山區招生,辦學規模難以滿足寶山區優質生源入學需求,招生人數特別是擇校生為數嚴格限制,如果行知中學獨立存在,已達地區辦學頂峰。其附屬的行中中學為行知中學校辦工廠變革產生,由行知中學購買土地,實施建設所辦的一所民辦完全中學。行中中學校校長由行知中學一名副校長擔任。管理兩校統一,解決了寶山區不達行知中學錄取分數線且相對優秀的初中畢業生的升學問題。另外,憑借行知中學之名, 社會 出資創建了行知二中,為一所獨立民辦初中。該校校長聘請行知中學退休校長擔任。辦學理念與教學模式與行知相同。每年向行知中學及行中中學輸送大批優秀學生。在寶山區已形成以行知中學為核心,附屬行中中學與行知二中的優質教育資源,更加規范招生與經費問題。再如懷仁一中所附屬雲東中學(民辦),雲北誅仙二(民辦)三校一體,懷仁一中校長兼任兩所民辦中學董事長,並各由一名副校長出任兩所民辦校校長。
教育集團另一種模式大多為民辦學校,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集團總領又分級部管理。例如河南永威教育集團。
二、教育聯盟
教育聯盟為一種大校帶小校,強校帶弱校的一種服務提升模式,例如上海交大附中,該校為上海市四大名校(普通高中)之一,為十軌制辦學,在校生1200人。其辦學理念,辦學效益與國際接軌,走在了中國普通高中教育前列,為體現其 社會 效益,以交大附中服務帶動部分薄弱校,實施教育聯盟戰略,如聯盟較偏遠中嘉興中學,交大附中派10名以上管理團隊和骨幹教師赴嘉興中學支教服務,改變管理模式,辦學理念,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提高教學質量,成效顯著,在嘉興中學成功聯盟之後,又有多所薄弱高中要求聯盟服務。
教育聯盟的核心學校從管理模式,師資力量非常超前,外派教師不一定為拔尖人才,管理團隊最高為本校中層幹部,在不影響本校正常運轉的前提下外派教師。教育聯盟受到政府影響,並不是交大附中積極主動行為,嘉興中學成為當地政府每年要支付交大附中託管費300萬元,又如交大附中要接受交通大學領導,在交通大學所在地區並無特別優質高中(相對我市山大附中、山大附小皆在山西大學附近)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交通大學提出交大附中要服務交通大學地區學生享受優惠教育資源問題。所以交大附中將繼續服務和代管部分薄弱高中。交大附中並不完全主動承擔此 社會 責任,其擔心被「削峰填谷」影響自身為原因之一。
教育聯盟模式山西省實驗中學與呂梁市房山縣中學也曾得到運用,並取得了顯著成果。
三、教育共同體
教育共同體是在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領導下,按照行政區地域關系,將所屬中小學劃為若干個教育共同體。例:貴陽市第二實驗小學,所在地區以該校為核心,聯合周邊八所小學形成教育共同體,九所學校均為公辦學校,其中一所被第二實驗小學兼並成為分校,總校服務當地居民子女入學,分校主要接受外來務工子女入學,教育共同體各個學校主要以業務交流為主,通過集體教師大校引領,教師交流等方式促進共同提高。
我們市在2013年也劃分了教育協作組,模式即教育共同體,我們區將八所初中校劃為兩個協作組,一是以姚村中學為組長單位,晉祠一中、晉祠二中、晉源一中為組員單位的教育共同體。二是以實驗中學為組長單位,晉源二中,金勝中學、電廠中學為組員單位的教育共同體。此舉僅是印發了通知,沒有相關制度與監督,所以並未有實質性合作與提高。另外,我們區今年實施了教師交流制度,全區分成了五個交流片區,也可以認為是五個教育共同體。近幾年,教育局特別重視教學質量的提升,特別是重視高中教學質量的提升,在無意識中,已經大大減小了各初中學校之間的惡性競爭,增進了各初中校之間的交流,希望教育局能多為初中校創造合作交流機會,必要時組織校長集體外出學習培訓
❷ 教育聯盟是什麼啊
中華做人教育聯盟就是個聯盟,以推動做人教育為終極使命的大型公益平台,它的宗旨是是以發展和團結社會各界有志於推動做人教育的團體、組織和個人。
❸ 河南洛陽有哪些大學
1、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創建於1999年4月,先後由原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解放軍測繪學院、解放軍電子技術學院和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合並組建而成。截至2017年,學校共有鄭州和洛陽兩個校區,佔地面積近8000畝,被評為「園林式營院」、「文明衛生軍營」。
2、河南科技大學
河南科技大學(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河科大(HAUST),坐落於「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學校1952年創建於北京。1956年,應國家工業基地建設布局的需要遷至洛陽,後更名為洛陽工學院,隸屬於國家機械工業部。1998年,劃轉至河南省管理。2002年,由洛陽工學院、洛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河南科技大學。
3、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洛陽分院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洛陽分院坐落於素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美譽的歷史文化名城洛陽,總佔地面積2850餘畝,是中國民航飛行學院下屬分院。
4、洛陽師范學院
洛陽師范學院學校的前身是始建於1916年的河洛師范學校,歷經「河南省立河洛師范學校『』、『』河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等發展階段,2000年升格為本科院校,定為現名。2011年獲批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單位,2015年獲批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資格。
5、洛陽理工學院
洛陽理工學院辦學歷史可溯源至1956年創立的三門峽水力發電學校,後歷經洛陽地質勘探學校、洛陽建築材料工業學校等發展階段,1993年6月,學校更名為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2007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與洛陽大學合並組建並升格為洛陽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