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教育方面也是需要注重創新的,如何令教育多樣化
好久以來,古板的道德教育忽略學生的本性差異,形成中學生不愛考慮、缺少自我表現等問題,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遭到阻擋。現在的社會,要求學校培養具有個性特點、身心全面健康發展,還要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競爭力。
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深層次的引導、激發在新課改的施行中,作為教師要改變以往單向的教育形式。讓自己由嚴厲變成和藹,由嚴肅變成微笑,走進學生的天地,與孩子們一起學習、共同研究。用活教材,學活教材,能在現實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如學習古詩時可以採用給古詩配畫,配樂誦讀,仿寫古詩,表演古詩等不同的方式。不同愛好的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發現的方法。這樣做可以真正體現出教師結合課改理念不僅用活了教材,而且學活了教材,真正做到了注重學生個性化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也就得到了開發。
⑵ 如何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
五大領域教育一直是近年來幼兒園的主要教育模式,隨著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出台,我園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摒棄傳統分科式教學方式,將五大領域的教育內容進行了整合,開展特色教育活動。該教育方式從幼兒班實際出發,抓住幼兒年齡發展的特點,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的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提高了幼兒整體素質,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快樂,形成安全感、依賴感。 (一)利用我園自身優勢,開展特色教育活動。 我園歷史悠久,園本文化深厚,佔地面積大。始建於1948年2月2日,現已有近60年的歷史,是一座具有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的省級示範幼兒園,全園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有3幢教學樓,室內設有多功能活動室、圖書室、科學探索室、幼兒鋼琴室、幼兒微機室、「娃娃廣播站」,室外設有塑膠操場、游樂場、園田地,樹木花草隨處可見。花園般優美而豐富的環境為幼兒健康、活潑的成長提供了物質基礎,貼近自然的院舍適合開展各種特色教育活動。 1.種植活動。 指導幼兒隨季節變化,自己動手嘗試栽種多種植物。北方種植時間大約在每年的五月中旬,每年的這一時間,我們會專門制定出以種植為主要內容的主題整合課程網路,如今年大班五月份的一級主題為《春天的播種》,一級主題下有四個子主題,分別為《勞動最光榮》、《植物的生長》、《播種計劃》和《自己動手來播種》,從計劃到實施,從認知到實踐,再到經驗積累,從教師引導到幼兒主動學習,通過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季節特徵與植物生長的關系,進一步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特徵,知道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離不開水、空氣、土壤、陽光等,在此過程中,孩子們的語言交流,互相幫助,圖畫記錄等學習方式綜合了科學、健康、社會、語言、藝術五大領域。 2.幼兒韻律運動活動。 一直以來,幼兒韻律運動都做為我園的一大特色吸引著各地教師、幼兒和家長,它是我園2000年與日本青森縣松崎保育園進行研修文化交流,由我園優秀教師帶回國內。幼兒韻律運動以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為砌基,引導幼兒在鋼琴伴奏下赤足用身體的動作形態來模仿各種事物的動作,通過多種感官刺激,發展幼兒的動作協調性,音樂感受力、表現力和想像力等,提高手、腦及全身的協調能力的活動,充分完成身體鍛煉的目標,保證鍛煉時間,並彌補了東北地區冬季時間長,孩子戶外活動時間短的缺陷。 隨著主題整合課程的開展,我們將幼兒韻律運動與主題課程進行整合,與五大領域教育內容進行融合,制定出適合幼兒各個年齡段特點,又賦有本園特色的新幼兒韻律運動教育。每學期,我們都組織教師進行幼兒韻律運動公開教學展示活動,如大班的十二月份主題活動《世界真奇妙》,子主題分別為《跑》、《鈴兒響叮當》、《鍋子托底》、《蜈蚣走》,融合了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五大領域,既發展了幼兒動作協調能力,又提高了幼兒的合作意識,體驗了合作的成功喜悅,有助於幼兒自信心的樹立,促進幼兒個性的健康成長。 3.京劇教育活動。 京劇是中國人引以自豪的傳統文化。「唱」、「念」、「做」、「打」的獨特藝術,不僅是調劑精神的娛樂活動,更是陶冶情操、強身健體、增長見聞的教育途徑。把京劇藝術深入淺出地轉化為幼兒自己的藝術,是我園一直努力做的。 我園每班每周都會開展一次京劇教育教學活動,並成立京劇特色班,主要以看、聽、玩、做為基本手段,激發幼兒對京劇藝術的興趣。 看:引導幼兒看京劇錄像、少兒京劇大賽等節目,引導幼兒全面感受京劇。通過觀看京劇中的化妝、服飾、動作等不同點,了解京劇中的不同角色(行當)。如:手持水巾,頭戴簪花、動作又靈活又優美的是花旦;身扎靠旗,翻翻打打的是武生。 聽:讓幼兒聽一聽不同人物的唱腔和音樂,找一找有哪些不同,從而使幼兒知道根據不同的唱腔和聲音來辨別不同的人物。如高昂激情的是老旦,豪放洪亮的是花臉,悠揚徊轉的是青衣,和小朋友唱歌聲音差不多的是娃娃生……使幼兒感受到了京劇特有的音高、音色、速度、力度等。另外,讓幼兒聽一聽京劇的曲牌和鑼鼓,用心體會聲音高低、弱、長短及不同音色和音樂形象的情感,想像京劇音樂表達的情感內容。 玩:在活動室里開辟京劇小舞台,提供化妝表演的道具,讓幼兒在京劇音樂的伴奏下學學演演,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自娛自樂,直接產生情感體驗,調動幼兒參與京劇活動的興趣。 做:在幼兒欣賞、玩耍京劇臉譜和道具的基礎上,組織幼兒自製臉譜道具,感受京劇臉譜、道具的色彩美、對稱美。花臉的臉譜,色彩鮮艷,左右對稱,不同的色彩還表現了不同的人物:紅臉——英勇威武的關公、白臉——狡詐陰險的曹操…… (二)採用「生態體驗式學習」方式,開展特色教育活動。 以「生態體驗」為核心的園本文化,是我園近年來一直堅持研究的一項重要園本教研活動,它主要是以「幼兒生態體驗式學習」為切入點,以「自主開放、綠色生態、體驗學習、創造發展」為課程理念,通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全息沉浸,誘發生命感動,從而生成一種生態智慧,以此為載體,開展主題活動,促進幼兒各種能力發展,是本學期教育教學活動研究的重要內容。 實踐中,我們開展了「關愛與幫助」主題活動,孩子們藉助眼罩、拐杖體驗盲人的不便;把枕頭綁在腰上體驗媽媽懷孕時的辛苦;將雞蛋放在口袋裡,體驗保護蛋寶寶的責任感。在這些親身體驗的活動中,孩子們的心靈得到了凈化,體驗到了自己的存在價值,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和使命。而這些活動都離不開五大領域,而且讓五大領域的教育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更適用於孩子們。 (三)開展豐富多樣的區角活動,開展特色教育活動。 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區角活動操作材料,讓幼兒在自由選擇、自主探索過程中,發現材料的不同作用,感受材料間的相互關系,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幼兒最熟悉的地方是家庭,最先接觸和了解的勞動就是家務活。因此,無論是在哪個年齡班,娃娃家都是角色游戲的中心主題。並由此擴展出以反映社會生活為主題的活動,如餐廳、超市、醫院、郵局、工廠、圖書館、火車站、博物館等。小班區角活動主題以家庭生活為主。到了中班,幼兒會出現以反映社會生活為主題的活動。大班區角活動主題則應更加的豐富多樣。 實踐中,我們在手工區投放了各種各樣的繩子,孩子們利用不同的繩子做出不同的作品,有的用繩子作畫,有的用繩子做迷宮,有的用繩子學會了編小辮、編手鏈,有的學會了翻繩,自己翻或幾個人合作翻,繩子這個多變的區角材料成了孩子們最受歡迎的好夥伴,在此過程中,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交往能力、自信心都得到了提升,同一種材料可以在多個領域中發揮作用,體現了一物多用。 總之,在幼兒園的日常活動中,教師做為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要為幼兒創設輕松愉快的活動環境和條件,提供多種多樣的活動材料,採用「體驗式學習」的方式,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整合五大領域教育內容,開展特色教育活動,促進幼兒全方面發展。